《梦》大班美术活动教案

2024-07-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梦》大班美术活动教案(精选17篇)

《梦》大班美术活动教案 篇1

1.培养幼儿主动能力和尝试精神以及想像力、创造力、讲述能力。

2.萌发幼儿对快乐、神奇的梦的喜爱和表现美的情趣。

3.加深幼儿对“梦”这一奇特心理现象的认识。

4.在幼儿已初步掌握水粉作画技巧的基础上,启发幼儿尝试创作性绘画。

5.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毛笔、水粉颜料、铅画纸、调色板、油画棒、抹布、吸水纸、洗笔瓶、胶水;投影机、投影片、录音机、磁带;示范挂图二幅。

2.知识准备:丰富幼儿有关梦的知识。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1.播放轻音乐《孩子的梦》,放投影片《梦境》,让幼儿欣赏和观察。

幼儿尝试回答:这是一首什么曲子?你观察到了什么?这首曲子在讲述着什么?教师小结:一个孩子睡着了,他梦到了这些美好、神奇的事,他觉得好开心!

2.通过启发性提问,引导幼儿试着说出自己做过的美好、神奇的梦,萌发幼儿进行“我的梦”主题画的创作愿望。

二、基本部分

1.让幼儿大胆地尝试用水粉进行创作绘画。

第一步:幼儿尝试先用油画棒勾画轮廓。

第二步:幼儿再尝试用水粉大胆作画。

教师巡回指导,要求幼儿根据自己梦的经验以及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创造力进行主题绘画,对能力差的幼儿个别指导。(播放轻音乐《孩子的梦》)

2.启发幼儿根据自己的画面,试着讲述自己的梦,要求讲得有顺序、有情节、较完整。

(1)请幼儿试着为自己的画面起个名字。

(2)两个幼儿互相讲述自己梦的内容。

(3)请个别幼儿试着独立讲述。

三、结束部分

1.幼儿将作品贴在活动室的展览壁上,布置起来,让幼儿欣赏一幅整体的画面。

2.幼儿试着评选自己最喜欢的作品,启发幼儿从画面安排、色彩运用、想像力等方面进行评价。并为幼儿整体作品起个名。

3.幼儿随着轻音乐《孩子的梦》做轻松活动,走出活动室。

活动反思

《梦》大班美术活动教案 篇2

为此,我们展开了专门的教研活动,选取大班《建构式教材》下册毕加索的作品《梦》,组织教师在深入挖掘作品价值的基础上,分析幼儿的行为,反思教师的问题,提升认识。

一、《梦》的初始

平时我们在设计欣赏活动时,首先会对原作品进行理解和分析,特别是大师的美术作品,总会把作品介绍放在首位,把一些认知的元素放在活动目标中,重点放在关注幼儿能否理解作品,是否能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大胆表现,往往忽略了幼儿在欣赏过程中情绪的宣泄和对美的体验与感受。

在欣赏环节中,发现幼儿对作品《梦》的观察理解是模糊且笼统的。教师对大师作品的理解不够,没有真正走进作品《梦》中,所以需要让幼儿去欣赏画面的哪一点,对作品的意境游离在外,导致执教过程中难以把握,不能更好地引导幼儿如何欣赏和感受画面中的美。

只有让幼儿充分感受作品美和意境美,才能为幼儿提供创作的空间。于是,除了对活动环节进行调整以外,我们还改变了以往传统的欣赏模式,开始尝试多手段结合、多感官参与、多形式表达的开放式美术欣赏活动。

二、《梦》的推进与表现

1. 运用音画结合,充分挖掘作品意境和内涵

音乐和美术本质上具有同源性,都是用于表达情感的艺术表现形式。音乐中的节奏和旋律相当于画面中的点线面,音乐中的音响相当于画面中的色彩,音乐中的快慢强弱相当于画面中的长短、大小、粗细等。这些元素的有机结合能达到图音并茂、有声有色的效果,有利于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梦》是毕加索中期比较重要的作品之一,作为幼儿美术欣赏的教材,更多要从幼儿观察与欣赏的视角着眼,运用多种形式帮助幼儿理解作品,感受作品中的美。活动中,幼儿感受梦和表现梦时都出现了音乐。欣赏作品时,教师引导幼儿:“我们来学学画上女孩睡觉的样子”,同时播放音乐,幼儿在三拍子的音乐声中,闭上眼睛感受作品中女孩的梦境,享受熟睡中的身体舒展、柔软和放松,幼儿在感受梦境时,他们脑海中出现了“苹果树下野餐、跳芭蕾舞、草地上奔跑”等美好的梦境。不同的旋律和节奏都会给孩子不同的体验和感受,音乐的运用将作品抽象的部分形象化,而音乐与欣赏的完美结合,有利于幼儿对作品《梦》的理解。

2. 丰富审美经验,进一步感受线条与色彩

美术欣赏是运用感知、记忆、经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分析、判断,从而获得审美经验。因此,颜色丰富,色彩明快,画面变化大的作品较容易吸引大部分幼儿。基于此,我们对作品《梦》进行了剖析,把欣赏的重点定位在:线条的变化、组合和衔接;色块的颜色、明暗;人物的神态、表情。

当呈现作品《梦》时,首先映入孩子眼帘的是女孩熟睡的睡姿和神态,从女孩的神态和表情中,让幼儿感受到睡梦中女孩的舒适和惬意,让人也有了欲睡的感觉,体验到女孩的梦境是美的,从而引发幼儿观察作品中女孩脸上的黑色线条、金黄色长发、红色沙发、纤细柔软的手指等一些柔软圆滑的线条和明亮的色块,圆滑的线条让幼儿体验到睡梦中女孩的柔美,大色块的暖色系(黄色和红色)在画面冷色背景衬托下,显得明亮,给幼儿温暖、柔和的感觉。

3. 加入肢体表演,转变抽象作品为具象内容

欣赏式活动形式的开展,根据组织形式的不同,可以有另外多种形式,如在欣赏名画的过程中,教师鼓励和引导幼儿通过肢体表演充分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让幼儿将抽象的作品转化为具体形象的理解内容。

由于幼儿有自身发展的特点,他们更喜欢用身体动作表达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通过一些随性的肢体表演,从自身的感受来加深所理解作品的外在特征和内在美。《梦》活动中,为了让幼儿感受女孩抽象的梦境,教师引导大家“我们也来学学画上女孩睡觉的样子”,同时播放舒缓音乐,幼儿随教师的引导,缓缓闭上眼睛,靠在椅子上,十指交叉轻柔地放在胸前,用身体来表示圆滑的曲线,感受曲线的自由、流畅,在舒适安静的睡梦中感受女孩美好的梦境。在幼儿表现“梦”时,他们用手部动作再次表现出不同的曲线。在线条的变化中,表现出女孩不同的梦境。“梦”是幼儿喜欢的话题,但“梦”又是看不到、摸不着的,通过模仿表演、动作表现等形式,将梦境表现得淋漓尽致。因此,美术欣赏活动中,加入适当的肢体表演,让幼儿用动作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可以将作品抽象的部分转化为具体形象,从而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评价能力。

大班美术活动:月夜 篇3

1.通过欣赏杨丽萍的舞蹈《月光》,了解月夜的特点,知道在月光下的一切东西就像剪影一样是黑色的。

2.学习用黑色来创作表现月光下发生的故事及美丽意境。

3.能用语言描述自己创作的夜晚月光下的故事。

重点:通过想象创作出夜晚的故事。

难点:用语言讲述自己创作的夜晚月光下的故事。

活动准备:

杨丽萍的舞蹈《月光》照片,了解月夜的各种样子,教师范画,黑色水彩笔以及彩色纸。

活动过程:

(一)引题

1.小朋友,你们在夜晚见过又大又圆的月亮吗?

2.这时候你出来散步,看到了什么吗?(幼儿自由讲述)

3.在月光下见到的所有东西都是什么颜色的?

(二)欣赏杨丽萍舞蹈《月光》照片

1.有一位舞蹈家在月光下跳舞,看她在月光下是什么样子的?

(通过欣赏让幼儿了解月光下的一切东西就像剪影一样是黑色的。)

2.在这样静静的夜晚,天上挂着又大又圆的月亮,还有谁会出来玩,他们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幼儿想象并讲述)

(三)教师示范讲解

师:那今天我们就用画笔把月光下的故事画出来。

1.先拿出一张自己需要的彩色画纸,看看是什么颜色的,再选出和它相近颜色的彩色画纸来画出一个月亮。(如:深蓝色的纸配上淡蓝色的月亮、桔黄色的纸配上金黄色的月亮。)

2.将月亮剪下来贴在自己选的彩色画纸上,自己可任意选择画纸上方的左、中、右位置贴上月亮。

3.画出自己想象的月光下的故事,先勾出轮廓,再全部涂上黑色。

(四)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师:小朋友先想好自己分别要选哪两种相近颜色的彩色纸来做背景和月亮。

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五)尝试讲述故事,交流分享

师:小朋友都把月光下的故事画好了,那你们跟身边的小朋友说一说,安静的月夜他们都在干什么呢?

幼儿讨论并相互讲述。

请愿意上来讲给大家听的孩子大胆上来讲述。

(六)延伸活动

师:小朋友回家以后都观察一下,看看安静的晚上人们都在干什么?又会发生什么更有趣的事呢?小朋友可以在家里也想一想,画出来。

教材分析:“夜晚”是幼儿比较熟悉的,而且夜晚可以让人产生很多想象,针对这个内容开展本次活动,结合生活中的观察用黑色剪影的方法来描绘,发展幼儿的想象力,让幼儿用自己的思维来创作。同时在活动前引导幼儿回忆月夜,让他们对活动产生兴趣。

活动反思:这一节美术活动主要是在幼儿学会画各种植物、动物、人物简单造型的基础上,学会自己组合创作。开始时我用谈话引出晚上,让小朋友说出夜晚的颜色,然后用杨丽萍的舞蹈《月光》引出夜晚黑色的景象。这堂课的不足之处:一开始我示范的时候画的有点多,有些画面的定位限制了幼儿的想象创作,应该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他们想象出来的故事来进行绘画。总体来说,小朋友对这堂课还是比较感兴趣的,画的也挺漂亮的,不足之处有待加强。

附:幼儿作品和创编的故事

袁玫淇 6岁

讲述:今晚的月亮好大呀!小动物都出来玩了,大狮子也趁着黑夜偷偷的跑出来玩,它和小猫捉迷藏真有趣呀!月亮看了都笑了。

史博文 6岁

讲述:夜里静悄悄的,大海里的鱼都睡着了,轮船也休息了,只有小鸟和海鸥还在飞着,找地方睡觉,夜晚好美呀!

蔡易轩 6岁

讲述:美丽的月亮出来了,小花、小树都在黑夜里变得黑黑的,我也出来散步了,我看见了可爱的兔子、小鸟和蝴蝶,我们一起做游戏。

于谦 6岁

讲述:黑夜来了,又大又圆的月亮挂在天上,笑眯眯地看着。地上的小猫和小兔快乐地玩着游戏,它们在一起玩得可开心了,小兔又蹦又跳,小猫也开心地翻跟头,真有趣!

蔡文清 6岁

讲述:黑漆漆的夜晚来了,小老鼠可高兴了。它说:“今晚我最大,我谁都不怕,我要自由自在地出来玩。小鸟、小蝴蝶,我们一起玩游戏吧!”

贡湘仪 6岁

讲述:我最喜欢和小动物玩了,今天晚上的月亮特别大又特别圆,我想在月光下和小兔子、长颈鹿一起玩最好玩的躲猫猫游戏。看看,我们玩得多开心呀!

张梓琛 6岁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梦姐姐的花篮 篇4

1.直接导入

师:我们有时会做梦,那是因为有梦姐姐。梦姐姐在哪里呢?瞧,她来了……

2.欣赏故事前半部分,积极参与活动。

1)看课件,幼儿欣赏故事。

2)提问:梦姐姐住在哪里?

梦姐姐长什么样子?

她是什么时候出来的?

她看见了谁?在做什么?

梦姐姐给了她一朵什么颜色的花?

它梦见了什么?

3.大胆想象青蛙的梦,并讲述

1)师:小青蛙正在水草边静静的睡觉。梦姐姐飞过来,在它身边撒下一朵淡绿色的花。

师:猜猜小青蛙会梦到些什么?(幼儿自由讲述)

2) 师:小青蛙自己也做了一个很美的梦,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师幼共同讲述)

4.积极讨论、讲述故事第三部分

师:红色的小鸟用脚抓住树枝,在树上睡觉。猜猜它会做一个什么颜色的梦?

梦里有什么呢?

1)幼儿和好朋友一起讨论并讲述。

2)完整欣赏。

5.听音乐,随着课件欣赏散文,感受散文的意境美。

6.幼儿想象自己的梦,并能大胆讲述。

1)幼儿听音乐想象,教师扮梦姐姐。

2)请一名幼儿讲述。

3)再次想象,请和好朋友一起说一说。

7.活动延伸

画梦:请你把自己美丽的梦用笔画下来。

活动目标:

1、感受散文优美的意境,体验快乐、美好、多彩的梦境。

2、积极参与活动,能大胆讲述自己的梦,发挥想象力。

活动准备:

1、课件一份

大班美术活动教案 篇5

1、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绘画的能力。

2、练习色彩的对比运用。

3、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4、体验想象创造各种图像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活动准备:

1、大范例、配套VCD。

2、油画棒、勾线笔、图画本(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以图片、树、房子导入,引出主题,同时通过让幼儿认真观察,说出树的特点。

2、教师出示谜语,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有门有窗,有床有墙,家人同住,幸福安康)幼儿大胆想象,踊跃发言,说出谜底“房子”。3、教师引导幼儿大胆讲述自己家房子周围的景物,并提问,小朋友们见过树顶上的房子吗?(幼儿自由回答)想象树顶上的房子,会是什么形状?把房屋建在树上,住在里面怎样生活?

4、让幼儿带着想象一起观看VCD,(分组讨论)。

5、出示大范例,让幼儿自由发言,教师为幼儿讲述色彩的对比性,并引导幼儿作画。

6、让幼儿自由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7、展示幼儿作品,教师随机点评,让感受画面色彩变化给人们带来的美感。

8、请幼儿分组欣赏,并用清晰流畅的语言讲一讲自己房子周围的景物。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与感受。

活动反思:

启笛美术是美术课的一种表现形式,和美术课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都是以一个课题完成一幅画,而不同的是传统的美术课只是简单的去用自己创新的方法去完成自己的画,而启笛美术是让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表达自己的想法,自由作画。作品完成后,讲述画面所表达的意思。

《树顶小屋》是一节启笛美术课,目标是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绘画的能力,练习色彩的对比运用,首先,我以律动幸福拍手歌带起幼儿的互动,让幼儿能提起精神,然后,迹语让幼儿引出主题,树顶小屋,提出问题让幼儿带着问题观看配对VCD,观察树叶像什么,房子有什么特点?幼儿观看完后,互相讨论。之后,我把碟片中的五幅画展示在黑板上,让幼儿一一观察,找出不同,发现规律,引导幼儿说出树顶小屋的特征画,教师做巡回指导。

大班美术活动《烟花》教案 篇6

授课教师:李晓玲 日期:2017年4月1日

教案编号:11

大班美术活动《烟花》教案

活动目标:

1、欣赏烟花图片,感受烟花的造型美、色彩美。

2、尝试用各种点、线组合绘画烟花。

3、能够大胆表现烟花,感受绘画活动的乐趣。活动准备:

烟花ppt、视频、音乐、黑色卡纸(背景图)、颜料、棉签、小抹布 展示板 活动过程:

1、欣赏视频,激发幼儿兴趣。

教师:宝贝们,今天李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件特别的礼物,想不想知道是什么呢?

教师:看!这是什么? 教师:烟花到天空中怎么样?

教师:过年过节的时候,夜晚的天空中真热闹。随着“呯,叭”声,一朵朵烟花爆出来,五颜六色,真是好看极了。

2、观看图片,感受烟花的美。(1)浏览部分图片,整体感受。

教师:这里还有许多美丽的烟花,我们一起来看一看。(2)重点欣赏几幅烟花图片。

教师:有哪些颜色的烟花?是什么形状的?像什么?(可动作模仿)观看线条组成的烟花。

教师:烟花打到天空中,慢慢散开,越变越大!它们有的线条长,有的线条短短的,有的都变成小点啦!有的线条直直的,有的弯弯的,还有的像闪电。

观看单个烟花图片。

教师:这个烟花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颜色?最里面是什么颜色?然后呢?

观看一组烟花图片。

教师:有的烟花也像小朋友一样,有的是几个好朋友密密的靠在一起。它们有的散的比较大,有的刚刚散开。有的在高高的天空中,有的在矮一点的地方。

3、幼儿创作。

(1)出示材料、范画,共同讨论作画方法。

教师:我们也来画一画美丽的烟花!烟花“啪”的升到天空中,散开来,越放越大,我们画的时候可以画完一圈再画一圈,用不同的线条和点子进行装饰。

(2)师生共同示范,完成范画。(3)交代要求,幼儿作画。

4、展示、评价。

《梦》大班美术活动教案 篇7

本研究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要研究方法, 以“大班创意美术活动”, 以及活动涉及的教师与幼儿为研究对象, 深入幼儿园大班进行了为期一年的研究。在幼儿园自然情景下, 参与、记录整个教育教学过程, 不断反思和探讨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方式与策略等, 作出分析与总结, 并在下一步研究中作出相应的调整, 在不断地总结与调整中开展本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 我们逐渐形成了一套创意美术活动教学模式, 即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导幼儿观察和讨论———引发幼儿体验和想象———鼓励幼儿大胆创作———进行适宜的评价。这一模式在 我们的实践中得到了验证和发展。

一、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

兴趣是幼儿学习和探究的原动力, 特别是学龄前的幼儿, 其在教学活动中的情绪情感直接关系到教学活动的开展和最终效果。幼儿容易受情感支配, 那些新异的物品、有趣的游戏、拟人化的情境更容易吸引他们的注意, 并可维持一定的时间。可见, 在开展教学活动时, 我们首先要抓住幼儿的兴趣, 从“趣味”着手, 以游戏性或情景导入, 让幼儿在参与热情和探究欲望的带动下, 投入活动。例如, 在大班创意美术活动《群鸟》的导入环节, 教师以头脑风暴的形式提出“看谁一口气说出的鸟类名称最多”, 一下子集中了幼儿的注意力, 他们积极调动以往的经验, 说出了许多鸟的名字。大班幼儿有了初级的竞争意识, 他们特别希望在游戏中获得胜利, 因而情绪会立即被调动起来, 活动气氛十分活跃。

二、引导幼儿观察和讨论

观察是为了在幼儿创作之前积累丰富的表象和感性经验。因为对于不同的幼儿而言, 他们的生活经验有一定的区别。通过观察和讨论需要进行创意的主题, 一方面可以唤醒幼儿原始的经验, 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幼儿从不同的层次、角度加深对主题的认识和理解, 弥补个人观察的缺失。

同时, 我们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即创意作品需保留最基本的事物属性, 如毕加索的油画《格尔尼卡》虽然运用了创造性的夸张与变形, 但还是保留了公牛的犄角及妇女、婴儿的基本形象, 让我们能从画面形象中解读作者表达的呐喊。由此可见, 事物属性特征是创作的基本元素, 幼儿需要通过观察和讨论进一步明确事物的本质特征, 这有利于幼儿抓住重点进行再创造。

三、引发幼儿体验和想象

在观察讨论的基础上, 幼儿对于创意主题有了客观的认识, 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经验和视觉表象。如何将观察讨论的结果转变成幼儿的创意美术作品呢? 这就需要教师根据一定的创作原则引发幼儿的体验和想象。体验是为了增进幼儿对创意主题的情感同化, 当幼儿对于创作主题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时, 他能理解主题的内涵, 并进一步激发创意的欲望和灵感。想象是为了让幼儿在头脑中对创作主题进行预创造。教师可以以开放性的问题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想象。在A班的创意美术活动《有趣的长形画》中, 教师引导幼儿欣赏台湾作家几米的长形画, 在他们了解了长形画的形式和夸张的手法后, 通过提问引发幼儿进行体验:“你在生活中遇见过哪些长长的情景? ”幼儿的话匣子立刻被打开, 有的说看见堵车的时候, 汽车排着长长的队;有的说和妈妈放风筝的时候, 看见风筝飞得很远很远;有的说爬山的时候, 要走很长很长的路……孩子们有了作品的欣赏和自我体验的畅谈, 就为接下来的想象奠定了基础。根据孩子的体验, 教师进一步激发他们想象:“请小朋友想一想, 还有可能发生哪些长长的事情, 且这些事情是在你的梦里或者脑子里出现过的? ”孩子们很快就有了自己的创意, 有的说:“我想在草坪上跳舞, 而且蹦得高高的, 快蹦到天上。” (图二) 有的说:“我有一次感觉我的脸被拉得很长很长, 我觉得自己很滑稽。” (图五) 有的说:“我希望我家有一个长长的滑滑梯直接通到幼儿园, 这样每天上学我只要坐着滑滑梯就能到幼儿园了。” (图六)

(从左到右 :图一、图二、图三、图四 ) (从上到下 :图五、图六)

可以说, 体验和想象是创意美术活动中比较关键的环节。通过集体讨论和畅想, 幼儿的情感产生集体化的共鸣, 思维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散。如果幼儿在介绍自己的创意想法时, 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认可, 就会在以后努力表现自己与众不同的想法。这样获得的创意作品不仅能抓住主题和要点, 还能体现成人意想不到的创意。

四、鼓励幼儿大胆创作

教学活动中, 要为幼儿提供一个安全、自由的空间, 肯定幼儿的创意, 鼓励幼儿的发散性思维, 让幼儿在宽松的环境下创作, 在教师的鼓励中树立自信, 养成独立创意的习惯。对于创造性想象力较弱的幼儿, 我们允许幼儿模仿他人或作家, 但是必须在模仿中有一定的改变和创新。对于创造性想象力较强的幼儿, 我们鼓励他们自由发挥, 希望他们能挖掘出更深更广的创意潜能。当幼儿出现笔误时, 我们鼓励幼儿不轻易放弃自己的作品, 可以在原来的基础上稍加改动, 形成新的创意作品。在A班进行的创意手工活动《未来新型通讯工具》中, 孩子们为自己的新型通讯工具设计了草图, 并利用废旧纸盒、纸杯、毛根、吸管等材料进行了手工制作 (图七) 。在制作过程中, 个别幼儿由于材料限制, 不能达到原始草图的效果, 我们就鼓励幼儿不放弃自己的创想, 尝试换一种材料或者换一种方式。孩子有了教师的信任和鼓励后积极开动脑筋, 顺利地完成自己的设计 (图八、图九) 。可见, 情感激励对于幼儿的创作有很重要的作用,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幼儿的需要, 适当、适时地进行肯定和鼓励。

五、进行适宜的评价

詹姆斯·哈林顿 (JamesHarrington) 指出:评价是关键, 如果不能评价, 你就不能控制;如果不能控制, 你就不能管理;如果不能管理, 你就不能提高。 ①教育评价是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可为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决策提供依据。在创意美术活动中, 教师对幼儿的评价具有导向作用和激励作用, 使幼儿树立初步的审美观, 鼓励幼儿向更广的艺术空间探索, 形成创新意识和独立个性。

1.强调多元化评价

在创意美术活动中, 多元化的评价一方面是指以美术的各种形式标准对幼儿的表现进行评价, 另一方面是指评价的主体由教师转变为多元的评价者。首先, 我们在评价幼儿的作品时, 不再看“像不像”, 而是看幼儿的颜色运用、线条和图形的组合、构图布局的平衡、概况和符号表征, 看画面是否生动活泼、稚拙有趣味、感人, 看作品能否充分表现出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性等, 从各种作品细节中发现幼儿的努力和进步。其次, 教师不再是唯一的评价者, 而扩展到幼儿、同伴和家长。只有将涉及幼儿的所有人 (包括幼儿自己) 的意见、观点都加以综合, 才能真正反映幼儿的发展。在实践中, 我们会请幼儿评价同伴的作品, 让幼儿作为评价的主体参与到评价活动中, 他们会以同龄人的视角解读作品, 发现我们所不能捕捉到的细节。同时有助于幼儿形成一定的艺术评价标准, 提高其艺术评价能力及自我反思的能力。我们也会请家长评价幼儿的作品, 让家长参与到实践研究中, 促进家长与幼儿心灵的沟通, 以及对幼儿美术作品的理解, 形成全面的层次丰富的教育评价体系。

2.强调创意美术活动过程的评价

美术活动的结果是对教学效果的一种反映, 美术活动开展过程中蕴藏着一些有评价价值的成分。我们不仅要注重对活动结果的评价, 还要留意过程性的评价。因为注重结果只是急功近利的表现, 有时幼儿的发展不一定能在外显性的结果中呈现出来。可能在活动中, 我们能找到幼儿发展的蛛丝马迹。如幼儿对大师作品的观察更细致, 对美的作品的体验更深刻, 在开展想象讨论时, 更愿意积极地参与互动, 这些表现都是无法在幼儿的作品中得到体现的, 但这确实是幼儿真实存在的发展。因而我们在创意美术活动中, 要注重过程性的评价, 收集幼儿在过程中的各种变化和发展, 为改进教与学的策略积累经验。

3.强调个体内差异评价

个体内差异评价是把评价对象集合中的各个对象的过去和现在相比较或者把某个对象的各个侧面相比较的评价方法。 ②这是相对于“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而言的, 相对评价或绝对评价是以外在的或群体的标准作为评价体系, 而个体内差异评价只是针对幼儿个体的内在评价体系。由于幼儿的生活环境和教育环境不同, 幼儿的智力水平和能力发展形成了差异。对于大班幼儿而言, 他们个体之间本身就存在发展差异, 如果进行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的话, 则很难发现幼儿个体真实的发展。只有对幼儿进行纵向比较, 观察幼儿在主题探究中和美术创意中的发展变化, 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 才能“因材施教”, 针对每个幼儿的特点和能力水平开展教育活动。不仅使幼儿能够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 创意美术活动也能够取得最佳效果。

我们欣喜地发现, 在实施创意美术活动以后, 孩子们更喜欢画画和手工等艺术活动了。他们比以往更大胆和自信, 都十分乐意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经历和感受。作品不仅在线条上更流畅, 颜色上更优美, 而且创造性更突出, 个性更强烈。这坚定了我们后续研究的信念, 我们将以幼儿为中心, 保护他们的美术探究兴趣, 提高幼儿美术创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让美术回归幼儿的世界, 让美术真正成为幼儿自我表达的一种工具。

参考文献

[1]王小英.幼儿创造力发展的特点及其教育教学对策[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5, (2) .

[2]刘胜林.试论幼儿的创造性特征以其教育[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5) .

[3]崔红英.在艺术教育中促进幼儿创造力发展的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 2008, (1) .

[4]何茜.幼儿园艺术活动设计的研究[D].西南大学硕士论文, 2006.

[5]董奇.儿童创造力发展心理[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1.7.

大班美术活动:多彩的秋林 篇8

1.感受秋天树林色彩的绚丽,尝试在创作过程中欣赏色与色交融所带来的色彩变化。

2.学习点彩的表现技法,并能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单一或组合的形式用水粉表现秋天的树林。

3.能合作使用材料,有较好的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

1.幼儿初步观察秋天的变化,已有初步使用水粉笔和颜料的经验。

2.各色(较多暖色)水粉颜料,课件(风景照片、美术作品),人手一只调色盘、水粉笔,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讨论和观赏图片,感受秋天色彩的独特魅力。

边讨论秋天的景物变化边欣赏秋天树林的图片,感受秋天树林色彩的绚丽和暖色系的色彩的增加。

二、欣赏秋的作品,讨论点彩技法,感受秋的作品和秋天景色的丰富和多样,扩展审美经验。

1.欣赏一幅水粉作品,观察作品中的内容和树叶的丰富色彩,分析、讨论画家用的表现方法——点彩技法,并请幼儿尝试示范点彩技法。

重点:一点一点连成一片,可以点上一种又一种颜色。

2.欣赏多幅水粉作品,引导观察作品的内容、构图、色彩以及点彩技法的运用,扩展审美经验。

三、幼儿作画,尝试运用点彩技法表现秋的景物和色彩的丰富,并欣赏色与色交融的奇妙变化。

1.明确作画内容和方式,讨论作画的顺序。

2.介绍颜料区域、作画区域以及简单的操作要求。

3.幼儿自由选择作画的位置。开始作画。

分别重点鼓励一些幼儿用平涂和点彩的方法表现色彩丰富的树林;鼓励一些幼儿大胆尝试点彩方法:鼓励一些幼儿表现出秋天的树。

四、相互欣赏交流作品。

1.互相欣赏作品,分析作品中美的表现,引导幼儿关注作品中色与色交融带来的变化。

2.共同收拾场地材料。

从《多彩的秋林》分析美术评课的角度

一、活动选题

秋天的树、景以及秋天的色彩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幼儿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欣赏感受自然之美,这符合《纲要》中的目标“初步感受生活中的美”。对于树,幼儿也是能够表现的,选择水粉画的方式是基于水粉色彩和表现的特点和秋天的多彩一致。

二、活动目标定位和教育策略

教学目标定位有三方面:感受、学习和操作习惯。

这三方面都有调动幼儿已有经验和扩展幼儿经验这两个方面的作用。感受中对秋的认识是已有经验,提炼对秋天树木的变化则是扩展经验:学习中对水彩笔和颜料的初步使用是已有经验,而点彩技法的学习以及在色彩运用中自然产生变化的探索则是扩展经验:操作习惯中对作画的基本方法和程序是已有经验,而对公共颜料的取放以及水粉作画后的收拾整理则是扩展经验。

教育策略有三种:

1.引导发现。丰富的秋景照片和绘画作品给幼儿以视觉冲击,让他们发现秋林的多彩和美丽,培养审美情趣。

2.尝试错误。从点彩的不足到知道点彩操作要点到掌握点彩方法是个成长的过程和主动获得的过程。

3.探索积累。每次的感受和体验都是一种收获,是新经验融合旧经验的过程,儿童在积累和建构自己的经验体系,获得技法提升和情感满足。

三、活动组织的结构和方式

整个活动大体分为四个部分,即引导、学习、创作和分享。时间分配引导部分2分钟,学习部分10分钟,创作部分20分钟,分享和整理部分5分钟。

这样分配时间是基于幼儿从创作初到开始投入创作需要7~8分钟,因此必须保证儿童有20分钟的时间才能完成作画全过程。在引导和学习部分的节奏要紧凑,环环相扣,手段和策略紧紧围绕目标,围绕重点和难点。

从组织方式看,分区有利于有效学习。分成交流讨论区、作画区和材料区三个区。比如,作画区考虑到幼儿的喜好问题,体现在作画主材上虽是一样的,而作画的组合上是多样的。

四、幼儿作画过程和作品分析

幼儿作画过程也是教师观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里发现幼儿的风格和特点,同时观察幼儿的需要并给予一定的指导,既要因材施教又不可以干扰孩子创作:还要鼓励或帮助幼儿解决他们面临的困难。

教学活动的作品和参赛作品不是一回事,看待教学活动的作品首先应欣赏幼儿的创造,看到孩子好的表现,看到孩子对今天所关注的信息的反馈,也就是学到的东西能否去实践和运用,哪怕还不够好,也应该去肯定。

五、幼儿的主体性、层次性以及教师的引导性

主体性:对秋天的印象的反馈、由观察作品到探索点彩技法、自由表达自己对秋天树林的感觉、分享自己的作品和作画经历等。

层次性:可以独立按自己的想法去表达、可以利用他人作品给自己启迪、可以模仿同伴的作画内容和构图方式。

大班美术活动《花》教案 篇9

1.运用线描、卷贴、剪贴的方法装饰并制作旧光碟花瓶和毛线花卉。

2.萌发幼儿对做做玩玩、变废为宝DIY创意美术活动的兴趣,养成耐心、细致的操作习惯。

3.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4.激发幼儿感受不同的艺术美,体验作画的乐趣。

活动重点:运用线描、卷贴、剪贴等方法装饰并制作旧光碟花瓶和毛线花卉,萌发幼儿对DIY创意美术活动的兴趣。

活动难点:运用卷贴、剪贴等多种方法制作毛线花朵,再添花枝、绿叶进行衬托与点缀。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线描碟与毛线花》PPT课件、《花朵绽放》背景音乐。

2.学具准备:勾线笔、旧光碟、自粘纸底板、小剪刀幼儿人手一份;彩色毛线每组若干。

活动过程:

1.导入课题,引出美术装饰活动的主题。

(1)出示艺术插花照片,感知、感受艺术插花的美。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艺术插花的照片,请大家来欣赏一下。请你一边看一边想:你喜欢这些艺术插花吗?你觉得这些艺术插花美在哪儿呢?

(2)感知、了解艺术插花的基本结构:装饰花瓶、美丽花卉。

2.师幼集体讨论线描装饰旧光碟花瓶的方法。

(1)观察旧光碟的外形特点,讨论线描装饰的方法。

师:请你仔细观察一下,这张旧光碟在外形上面有什么特点?(双环造型。)

师:请你认真想一想,如果我们用线描画的方法来装饰这张旧光碟,可以怎么装饰呢?

(2)教师梳理、汇总旧光碟花瓶的装饰方法:旧光碟花瓶光滑面可以运用各种线条、简单图案进行线描装饰;线描装饰花纹还可以运用环状、横排、竖排等不同规律进行合理组合,有序排列。

3.探索运用卷贴、剪贴的方法制作毛线花卉。

(1)幼儿自主探索:如何运用彩色毛线制作花卉?

师:接下来,我们要来商量一下怎样用彩色毛线制作花卉。请你先想一想,也可以用一根毛线在自粘纸底板上试一试,看你能不能用一根毛线做出一朵漂亮的毛线花?

(2)个别幼儿上前演示、介绍自己制作毛线花卉的方法。

师:你成功了吗?请你来介绍一下,你用了什么方法把一根毛线变成了一朵毛线花?

(3)教师梳理、汇总毛线花卉的制作方法:运用卷贴、剪贴等多种方法制作毛线花朵,注意画面整体布局(花朵大小、色彩的搭配),操作顺序要求先做花朵,再添花枝、绿叶进行衬托与点缀。

4.幼儿自由创作《线描碟和毛线花》,教师巡回指导。

(1)教师提出操作要求:先运用线描装饰的方法装饰旧光碟花瓶;再运用卷贴、剪贴等多种方法制作毛线花卉。

师:请你从篮子里先拿出来一张旧光碟,用线描画的方法装饰这张旧光碟。你可以画你喜欢的各种线条、图案进行线描装饰。把这些线条、图案进行有规律地组合与排列,你的旧光碟花瓶就会变得非常漂亮。接下来,请你把已经装饰好的旧光碟花瓶贴在黑色自粘纸底板上,并选择你喜欢的各种颜色的粗毛线进行毛线花卉的设计与创作。老师希望你们每个人都能够做出一幅非常特别的艺术插花作品。

(2)幼儿自由创作,进行线描绘画与毛线装饰。教师巡回指导,根据幼儿实际创作情况提出合理化建议。

建议1:幼儿在线描装饰旧光碟花瓶的时候,建议他们可以将圆形旧光碟一边旋转一边绘画,这样绘画出来的线条、图案的大小、形状会更匀称一点。

建议2:教师提供的彩色毛线比较特殊,一根毛线上有好多种颜色,呈现出一段红、一段紫、一段蓝的丰富色彩。幼儿在剪贴毛线花的时候,可以用剪刀自由剪出自己所需颜色的一段毛线,再将毛线一段、一段地粘贴,装饰出来的毛线花在色彩搭配上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

5.展示幼儿创意美术作品,分享精彩与创意。

(1)采用师幼互评、幼幼互评的形式开展幼儿艺术插花作品讲评。

(2)从幼儿美术作品的作品创意、整体构图、色彩搭配、手工精细程度等不同方面进行讲评,提升幼儿相关的美术装饰经验。

师:谁来介绍一下,你最喜欢哪一幅作品?请你说出喜欢的理由。

师:欣赏了我们自己创作的非常特别的艺术插花作品,你有什么感觉呢?

大班美术活动教案:自行车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通过动手制作,加强合作意识,体验共同工作的乐趣。

活动由来:

在进行了一系列的自行车项目工作以后,孩子们对有关的知识和事情都产生了极高的好奇心。尤其是在活动(2)中孩子们高涨的制作气氛促使我们在考虑下一次活动时有了明确的方向——让孩子动起手来。本次活动的发生是由于活动区中一部分(4名)孩子在建筑区中搭建了马路、桥等,他们喜欢在自己搭的马路上用拼插区制作的自行车进行游戏。同时也把其他区的小朋友吸引过来了,并且表示想参加此类活动。于是我们进行了分工计划。

活动过程:

1、出示计划书,引出本次活动主题——制做游戏材料。

2、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计划书进行补充、制作。

3、幼儿动手操作,教师从旁加以必要的指导或提示,鼓励幼儿相互帮助与合作。

大班美术活动《有趣的兔子》 篇11

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对事物有一定的好奇心和强烈的创作欲望。因此在本次活动中,采用了不同的绘画方式表现兔子的动态,如先用拼摆表现兔子的各种动态、后用绘画的方式进行装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也明确指出:“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所以本节课主要让幼儿在了解兔子特征的基础上,通过拼摆,表现兔子的各种动态,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充分挖掘美术教育的价值。

二、活动目标

1.幼儿在了解兔子特征的基础上,通过拼摆,表现兔子的动态,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2.尝试用各种线条表现兔子的有趣动作,并添画相关背景。

重点:表现兔子的特征。

难点:通过拼摆,表现兔子的各种有趣动态。

活动准备:

1.教师教具一套(内有兔子的耳朵、头、身体和四肢。)

2.幼儿绘画工具材料人手一份。

三、活动过程

(一)观察导入——寻找了解兔子的主要特征

师:今天我们班里有一位小动物。这个小动物它很顽皮,他想让大家先猜一猜?瞧!它先露出了他的两条腿。看到了这两条腿,你们猜一猜他是谁呢?

幼:通过观看、自由猜测是什么小动物的腿。

师:哦!你们认为是小狗的腿……看一看是不是呢?瞧!他又调皮的把他的小肚皮露出来了。

师:哦!你们认为是小猫,我们来看看他到底是谁呢?呦!他又把他的小门牙也露出来了。

幼:(幼儿异口同声的回答)是兔子。

师:你们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幼:兔子的三瓣嘴。

师小结:兔子有三瓣嘴,是不是呢?(师把布拿开,露出兔子的长长的大耳朵)。你们还真能干,真的是一只可爱的兔子呀。一起跟兔子打声招呼吧!

(二)请幼儿表演兔子的动作

师:刚刚我们跟兔子都互相认识了。谁来学一学兔子是怎么走路的?

幼:上台表演兔子走路时的样子。

师:哦!你觉得兔子走路是这样的,那你能不能来摆一摆兔子的动作呢?(哦!他是这样摆的,兔子的一只腿抬的高高的,另一只腿还弯了过来,两只手还来回晃动呢。)

师小结:原来呀让兔子的胳膊和腿都动一动,就会做出很多有趣的动作。你觉得兔子还会做什么有趣的动作呢?

幼:幼儿自由想象兔子的有趣动作。

师:你觉得兔子会跳,那你来摆摆看。

师:哎呀!他摆的兔子很开心的跳了起来!两只手都举起来了,他又调皮的把他的两只脚也都翘起来了,看来这只兔子是很开心的。

师小结:刚刚你们帮兔子摆出了这么多的造型,都是通过兔子的四肢来改变他的动作。那你们想想看,兔子除了会走、会跑、会跳,还会做什么动作呢?(师可提示幼儿想想看,兔子吃东西时是什么样子的?)

师:哦!他是这样摆的。兔子的两只手都放在了嘴巴的下面,手里还拿了一根胡萝卜,就好像在吃东西一样!想想看,兔子还会不会像我们人一样做运动呢?

师:原来兔子也可以像我们人一样倒立!也真有趣啊!那你们再想一想,兔子累了他会想干嘛呢?

幼:想躺下来休息一会。(摆出兔子休息时会做出的有趣动作。)

师:我们一起来看兔子躺下来休息的时候他的四肢发生了什么变化呀!兔子休息的时候,两只手枕在了自己的头下面,一只腿还放在了另一只腿上面。

师小结:要想兔子做出不同的动作,我们除了可以移动他的头,更重要的是移动它的四肢来改变动作,这样兔子就会做出很多有趣的动作!那么接下来你们就用手中的画笔把它画下来,然后送给他的伙伴们,好吗?

(三)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师:你们在画兔子的时候,一定要让他的四肢都扭动起来,这样你画出的兔子才会更有趣。(此环节主要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大胆想象和画出兔子的各种有趣动作。)

(四)欣赏交流——说说兔子的各种有趣动态(玩接龙游戏依次介绍自己的兔子在干吗)

师:你的兔子在干吗?

幼:我的兔子在跳舞。

(五)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大班美术活动 海底世界教案 篇12

活动目标:

1、体验用不同材料作画的乐趣。

2、在同时运用多种作画工具时,能有序使用、有序摆放,养成良好的作画习惯、收视习惯。

3、尝试用油水分离法绘制海底世界,学习合理构图。

活动准备:

1、幼儿通过电视、图片等途径了解海底世界。

2、油画棒、水粉笔、蓝色与绿色的水粉颜料、海洋生物的照片或图片,教师范画

3、操作材料2《海底世界》

活动过程:

1、欣赏、讨论海底世界照片或图片

出示海底世界照片或图片,引发幼儿的兴趣。提问:照片上有什么?这是什么地方?海底世界有什么?

出示范例,幼儿观察。提问:这幅画的画法与你平时看到的有什么不一样?你有什么感觉?

教师演示。

2、利用操作材料进行自主创作

介绍作画材料,讨论作画步骤。

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地画出各种奇特的海洋生物。同时引导幼儿构思情节,合理安排画面:提醒幼儿使用水粉颜料上底色。

大班美术活动《纸袋玩偶》教案 篇13

1、学习利用纸袋原型和提供的材料,通过剪、画、贴等技能表现各种动物的形象。

2、在教师的引导下,尝试通过先目测后制作的方式有计划地制作纸袋玩偶。

3、体验用纸袋玩偶进行游戏所带来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5、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绘画,体验合作绘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纸袋若干、剪刀、蜡笔人手一份。废旧材料,树叶若干。

2、教师制作纸袋玩偶范例一个。

3、音乐和背景图。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师:森林里要开化妆舞会啦,小动物们一个个打扮的漂漂亮亮的。它们在哪儿呢?瞧!它们在这儿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哪个小动物打扮的最漂亮。

2、师:你最喜欢哪个小动物,为什么喜欢它。它有哪些地方最特别。(我喜欢小兔,它的耳朵最特别,长长的还是用树叶做成的呢?真是一对灵动的长耳朵。还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你喜欢什么小动物呢?(我喜欢这只大狮子,它的脑袋大大的,它的鬃毛最特别。)猜猜鬃毛是用什么做的呢?是用芦花做的,摸上去感觉怎么样呀?很舒服、很柔软。)

3、师:说说你喜欢的小动物吧!它有哪些特别的地方呢?(这只狮子的眼睛,还是用桔子皮做的呢?大大的眼睛一眨一眨的真神气。还有什么特别的吗?瞧,它还有一个用啤酒瓶盖做成的鼻子呢?真可爱!看看它的胡须,是用什么做的。(毛线)

4、师:你也来说说你喜欢的小动物。(多介绍几种)这些漂亮的小动物都是用什么做出来的呀!(原来都是用纸袋做出来的。)

二、基本部分

1、师:你们想和小动物一起去参加化妆舞会吗?你想把纸袋打扮成什么小动物呢?(孩子自由畅说)师:可爱的小白兔,神气的大老虎、威风凛凛的大狮子。

2、师:让我来想想,我把纸袋打扮成谁呢?我喜欢小猫咪,这是打扮小猫咪准备的材料,(树叶、彩纸、瓶盖、扭扭棒)小猫咪有一对什么样的耳朵。(三角形的耳朵)这儿有片什么树叶呢?(梧桐叶)三角形的耳朵撕下来,我用双面胶把它粘上去,白色的小纸片放在小篓子里。一对漂亮的小耳朵做好了,接下来我们给小猫咪打扮什么呢?(眼睛)你来帮帮忙,给小猫咪安上一对漂亮的眼睛。耳朵眼睛有了下面是什么呢?(鼻子)你来试试。小猫咪的嘴巴怎么办呢?猜我会把这个变成小猫咪的什么呢?(胡须)一只可爱的小猫咪打扮好了,小朋友你们好。

3、师:刚才你们都想出了自己喜欢的小动物,那你想怎样来打扮它们呢?今天老师准备了许多的材料,让你们把纸袋打扮成可爱的小动物,这儿是种子、这儿是树叶,这是棉花,这些材料我们可以撕一撕、剪一剪、绕一绕,贴一贴就可以变出小动物的耳朵、眼睛、鼻子、嘴巴,可别忘了有的小动物还有胡须呢?

4、交代要求,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师:现在请你们开始动手打扮吧。

三、结束部分

大班美术欣赏活动:京剧脸谱 篇14

1.大胆想象与配色,初步学会用对称、对比色等方法表现京剧脸谱。

2.欣赏京剧脸谱图案的对称美、色彩美,感受京剧艺术的魅力。

活动准备

1.京剧脸谱画4个(典型普通脸谱红色、黄色、绿色各1个,色彩搭配夸张变异的脸谱1个),未涂色的线条脸谱5张,炫彩棒,空白脸谱,毛笔。

2.京剧音乐《说唱脸谱》。

活动过程

一、观察京剧脸谱

1.出示脸谱图片:你喜欢哪个脸谱?(根据幼儿回应随即出示红色、黄色或绿色的脸谱范例。)

①它有些什么颜色?哪种颜色最多?(脸谱上最多的颜色在脸颊上,引导孩子观察脸谱上的主色调和其他配色,并出示色卡。)

②比较三张脸谱范例:这几个脸谱都有一种同样的颜色,是什么颜色?仔细看看黑色在脸谱的什么部位呢?(眼睛周围、嘴巴周围,出示部分色块图片。)

③额头、嘴巴、下巴分别是什么颜色?

2.比较三张脸谱:除了有鲜艳的颜色,看看他们的花纹有什么特别?

①额头上都有怎么样的花纹?你还想画出怎样不同的花纹?

②眼睛周围的图案有什么不同?像什么?

③胡子都是怎么样的?

④画完脸谱,再给脸谱化个妆,涂上漂亮的颜色。

小结:京剧脸谱不仅颜色鲜艳好看、花纹特别,还代表了不同的性格。

二、设计京剧脸谱

这里有很多的空白脸谱,请你来设计一张你喜欢的京剧脸谱。

幼儿作画,师巡回指导(以京剧乐曲为背景):

想一想,额头是什么花纹呢?

鼻子画在纸的中间,画得大一些。

在眼睛周围画上你喜欢的花纹。

看看你的脸谱左边和右边一样吗?左边画一笔,右边也要画一笔,这样画出来的画左右就一样啦!

你的脸谱最多的是什么颜色?代表什么意思?想好了再涂颜色。

三、京剧大舞台

1.巡回欣赏:谁设计的京剧脸谱最有意思?为什么?谁和他设计的不一样?(引导观察颜色和图案的不同。)

大班美术活动毕业留影教案 篇15

1、采用小组绘画的形式表现幼儿园的环境、生活、活动,拓展幼儿的绘画表现力,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2、能大胆地创作,表达对老师、幼儿园的依依惜别之情。

3、培养幼儿的想象力、观察力、创造力。

活动准备:

1、谈话:我们的幼儿园。(幼儿概括讲述幼儿园的环境、生活)

2、大张画纸、记号笔、油画棒、颜料、大刷子。

活动过程:

1、回忆幼儿园的生活,引导幼儿构思幼儿园里印象最深的事。

2、提出组画要求:

①分组完成任务:分环境组、人物组,幼儿自由选择参加。

②每人按任务自由创作,画上不同的活动情景、背景画面。

3、幼儿作画:

①指导幼儿互相合作构图,强调布局的远近、大小。

②涂色时注意运用平涂、渐变多种方法。

③请能力强的幼儿用排水的方法拿大刷子蘸上颜料涂上淡淡的背景色。

大班美术活动教案:美丽的插花 篇16

大班美术活动教案:美丽的插花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美丽的插花

活动目的:

学习用各种农村自然物进行插花,探索各种插花方式。

尝试为自己的插花作品取个名字。

萌发幼儿爱美,审美,表现美的情感。

设计思路:

正值春天,农村的田埂,小路,小河边,各种各样的野花生机蓬勃,野草遍地皆是,虽不华贵,却也不失清丽,淡雅。当我们领着孩子们置身于其间时,从孩子们发亮的眼神,啧啧的称赞声中,我受到了启发。这是孩子们“爱美”情感的自然流露,何不把这些美丽的野花,野草“搬”到我们的教室中来,从而美化我们的环境,陶冶幼儿的性情,使幼儿发现和感受生活中的美,萌发审美,表现美的情趣呢?

在我们的周围,丢弃的瓶瓶罐罐俯首可拾。其中不乏造型别致,颜色美丽的物品,这些看似不起眼的东西,用作插花的器具,既可保护环境,又能废物利用,实在是妙不可言。本班幼儿比较喜欢美工活动,动手能力有一定的基础。让幼儿尝试插花,有助于萌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使幼儿的动手能力进一步得到发展,满足幼儿探索的欲望。

材料准备:

采集各种野花,野草,麦穗,芦苇,花枝,花叶等等。

收集各种可供插花的器具(如:酒瓶,易拉罐,冷饮盒,牛奶盒,竹筒,盒子等)。各种插花辅助材料(花泥,彩色电线外皮,铁丝<上绕彩色绉纸>,剪刀,篮子,抹步等)。教师插花作品及录像带,音乐带。

活动流程:

观察、欣赏-->插花练习-->欣赏幼儿插花作品-->结束

活动过程:

观察,欣赏

导入主题

师:春天来了,美丽的花儿都开了。我们采了许多野花野草,老师把它们插成了美丽的插花(事先陈列在桌上),插花漂亮吗?

插花是一门艺术,里面有许多许多的学问,我们来看看艺术家的插花,好不好?幼儿欣赏“艺术插花”录像

集中讨论:艺术家们的插花为什么这么漂亮?

**幼儿自由讲述

屈老师教案网优秀幼儿园教案库**教师小结

*插花时要注意花朵颜色的深和浅,花朵的大和小,花茎的高和低搭配,插花才好看。*花插在哪里?(幼儿讲述)

师:只要你喜欢,无论什么都可以用来插花。

幼儿探索插花

教师示范

**提醒幼儿注意深和浅,大和小,高和低(剪刀)搭配。

**取名

师:老师插的这盆花,看上去像什么呀?(蝴蝶„„)

我们给它取了什么名字呢?(蝴蝶„„)

幼儿讨论:

师:你们想不想插花?你想插一盆什么样的花?

3)幼儿插花,教师巡回指导(播放音乐)

**引导幼儿探索与众不同的插花方式

**引导幼儿为自己的作品取个名字

欣赏幼儿插花作品

介绍自己的作品(与同伴,与客人老师)

师:先完成的小朋友可以向好朋友,客人老师介绍一下你的插花名字叫什么?为什么这样插?

2)评价自己的作品

集中幼儿作品,请个别幼儿介绍,评价自己的作品

与自己的作品留影

师:小朋友快来,我们请叔叔为我们和我们的插花拍照。(来源:屈老师教案网)

《梦》大班美术活动教案 篇17

1.观察碎裂纹瓷瓶的特点,尝试运用揉捏,涂染、冲刷、对折剪等手法表现碎裂纹瓷瓶。

2.在创作及欣赏的过程中感受运用同类色和对比色的不同效果。

3.感受线条与色彩相结合的艺术效果,体验装饰物体的乐趣。

活动准备

碎裂纹瓷瓶的图片、铅画纸、水粉颜料、剪刀、铅笔、各种形状的花瓶。

活动过程

一、感受“碎裂纹”图案的特点

1.教师出示两个煮熟的鸡蛋(一个鸡蛋完整,一个鸡蛋敲破),让幼儿观察。

师:我这里有两个煮熟的鸡蛋,仔细看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2.初步观察敲碎的蛋壳图案。

师:仔细看看,碎蛋壳上的线条是怎样的?像什么?

3.出示碎裂纹瓷瓶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瓷瓶的裂纹及外形特征。

师:瓷瓶的碎裂纹中有哪些线条?有什么形状?

小结:瓷器在烧制过程中有时会出现裂纹,

附:绘制碎裂纹瓷器步骤图可古代的制瓷工匠巧妙地把这些裂纹变成了装饰纹,创造出别具一格的艺术品,这些艺术品叫做碎裂纹瓷器。碎裂纹花纹的线条有很多种类型,瓷瓶的外形也是各不相同的。

二、创意制作碎裂纹瓷瓶

1.引导幼儿大胆讨论“碎裂纹”花纹的制作方法。

师:想一想,我们怎么样才能制作出互相交错的线条?

2.教师介绍绘制碎裂纹瓷器的制作方法(见步骤图)。

步骤:将铅画纸揉捏成纸团,小心地将纸摊开,刷上水粉颜料,在颜料变干前用自来水轻轻地冲洗画纸,摊平晾干后待用,让折痕处形成碎花、对折,画半个瓶形,剪下后即制作完成。

3.教师提出操作要求及注意事项。

4.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三、作品欣赏并交流

1.请幼儿将自己的作品贴在展板上互相欣赏,注意比较运用同类色和对比色的不同效果。

2.引导幼儿讨论:你觉得哪个“花瓶”的花纹最特别,为什么?

上一篇:十二生肖教学设计下一篇:A06123车辆购置税完税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