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美术详案教案《变形布帽》及教学反思

2024-09-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幼儿园大班美术详案教案《变形布帽》及教学反思(精选10篇)

幼儿园大班美术详案教案《变形布帽》及教学反思 篇1

设计意图:

从上学期开始,我班便确定了《利用地域资源,指导幼儿开展创意布贴》的微型课题。专题确立至今,孩子们从初期的:收集布料,认识工具——接触了解,熟悉布贴——集体教学、自主创新,他们的小手越来越能干了,他们的创意也越来越丰富了。布贴画不仅需要孩子具备选布搭配、剪贴构图的能力和技巧,还需要他们展开联想,作品与众不同。如何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引导孩子展开丰富的联想,激活每个幼儿的创新思维是我们一直在努力和追求的。本活动鉴于幼儿的认知特点与心理特点,遵循“玩中学、学中玩”设计理念,引导幼儿通过欣赏帽子、开拓思维,借境想象,进行自主创新,设计表现。在玩玩、看看、学学、做做中凸显了DIY手工活动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在布料上设计并裁剪出各种形象的帽檐和帽身,表现出造型新颖,外观别致的帽子。

2、创造性地运用珠片、纽扣、毛线、羽毛等辅助材料,有创意地进行装饰。

3、有意识地搭配选布,有序取放布料和辅料,有良好的操作常规。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设计、裁剪、拼贴、装饰各种各样的帽子。

活动难点:表现出造型新颖,外观别致的帽子。

活动准备:

1、各种布料、粘贴材料及珠片、纽扣、丝带、毛线、羽毛等辅助装饰材料。

2、各种各样的帽子实物,将其布置在展板上。

3、具有夸张造型的帽子PPT图片。

活动过程:

一、欣赏帽子,讨论其造型特点。

1、参观展板,说说喜欢的理由。

教师:今天活动室有个帽子展览会,你可以去转转看看,试试说说在这些帽子中你最喜欢哪一顶?为什么?

2、交流总结,了解各式各样帽子的结构和用途。

教师:观察了那么多的帽子,你觉得帽子可以分成哪两个部分?

总结:帽子的主体部分我们叫它帽身,边上的一圈叫做帽檐;上面还有许多的珠片、丝带、羽毛等装饰品,人们戴上帽子既可以遮挡太阳又可以打扮自己。

评析:感受美是美育的基础,欣赏美是表现的前提。首先:我精心创设了美妙的 “帽子展览会”的环境(如图一),让孩子在参观游览中感受到各式各样帽子带给我们的美感。这一环节以“玩”为切入点,可以让孩子在兴趣的带动下更好的投入活动。

其次:还要注重让孩子表述和交流,充分抒发自己对美的理解。"来;自.屈;老师;教.案;孩子们在宽松的参观氛围中,与伙伴自如地谈论自己喜欢的帽子;在老师的积极鼓励下,大胆表达,发表着对美好事物的理解和感受;并经过经验梳理和总结提升,实现了蕴含其中的教育价值。

二、启发思考,引发幼儿的想象。

1、观察PPT,发现造型奇特的帽子。

教师:瞧,还有这些帽子,你见过吗?你发现有哪些奇特的地方?(随着幼儿的讲述,教师逐一点开相关帽子进行观察)

2、结合故事,借境创想。

教师:是的,顽皮的小帽子喜欢变形。一阵分吹来,小帽子飞上了天空,变身飞机吧,白云就是帽檐;小帽子飘到屋顶,尖尖的屋顶当帽身,弯弯的屋檐是帽檐;小帽子来到山坡,变成花儿,山坡是帽檐;小帽子来到草地,变身蝴蝶,小草当帽檐;小帽子来到小河,变成小鱼,河水当帽檐。(边讲述边出示形象,组合成帽子)

想象:猜猜小帽子还会怎么变形?会用什么当帽檐?变出什么当帽身?

评析:在这一环节,教师注重了情境激趣、引发想象、引领教学的理念。通过故事,结合彩纸形象的直观展示,可以让幼儿入情入境,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凝神屏气,睁大好奇的双眼,感受着眼前的变形帽的一切。

借境想象,可以让幼儿展开联想,从而达到寓教于乐,自主学习的最佳状态。孩子们的思维一下被激活了。有的说小帽子也许还会变身葫芦、大大的叶子当帽檐;有的说会变成小鸟,大树当帽檐;还有的说会变成帆船,波浪是帽檐……为后面的创作活动作了成功的铺垫。

而这,只是幼儿园的一种惯见的教学方式——情景法。之所以能吸引幼儿的注意,激发幼儿的创想,是因为教师的独具匠心,赋予了其无限的美感和奇特的想象。在这里我精心设计了具有美感的色块,边讲述故事边组合形象。(如图二)既为孩子的模仿提供了依据,又为孩子的创造提供了线索。

三、探讨方法,交代制作要求。

教师:你会在布料上变出帽檐和帽身吗?拼贴组合成一只变形布帽吗?

教师:你打算怎么做?怎样连接在一起?你觉得那个步骤有困难? 随着讨论的深入,由教师向幼儿演示有困难的制作过程,给出好的建议方法。

评析:在此环节我一改传统机械的集体示范,统一要求的教学方法,而是调动孩子已有的制作经验,让孩子自己来说说该怎么做?哪里有困难?针对孩子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演示、建议等方式,帮助孩子探讨方法。对于孩子已熟悉和掌握的,就不去多关注,从而做到详略得当,主次分明。

教师始终是“蹲下来”和孩子对话。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对待每个孩子,耐心地倾听,支持鼓励他们大胆地表达内心的意愿。师生关系融洽,课堂气氛和谐。这样一个开放式的教学环境,为幼儿营造了“玩中学”的心理氛围,让幼儿充分体会到了自主学习的快乐。

四、自己动手,设计新颖别致的帽子。

1、交代要求,明确方法。

教师:你觉得可以把帽子做成什么样子?帽子主体是什么造型?帽檐可以设计成什么样?想好了请你动手试一试吧。

2、观察材料,辅助装饰。

教师:你想选什么颜色的布料?可以自己去展示架上取用。帽子做好了,老师这里有一些辅助材料,请你去摆一摆、放一放,试一试怎样才能让你的帽子更漂亮,显得与众不同。

操作过程中,教师给予适当的帮助,使幼儿能更好地完成操作。

评析:艺术活动必须依靠物质材料,幼儿通过与材料的互动来表达美的实物。有心的教师往往不忽视这一教育契机,因此我除了提供布料“展示架”(如图四),还不辞辛苦为孩子准备了珠片、纽扣、小花、羽毛等种类众多,数量充足、方便取用的“材料盒”(如图三)。此外,艺术活动还须面向全体,要针对幼儿不同的特点和需要,提供均等的表现机会。为了让每个孩子都有选择的权力,我允许幼儿可以自由取用“材料超市”中不同颜色花型布料和辅助装饰材料;为了让能力不同的幼儿有表现和体验成功的机会,我随时观察发现,提供及时的帮助和意见,一种强烈的人文关怀蕴藏其中。通过“学中玩”环境材料的创设以及思想理念的贯穿,让幼儿在动手动脑、拼拼摆摆、做做玩玩中创造美表现美,从而获得自信。

五、展示作品,欣赏各自制作的帽子。

将幼儿作品一一展示出来。(如图五)

教师:谁愿意上来介绍一下你做的帽子,有哪些创新和别致的地方?找找还有谁的帽子与众不同?(如图六)

评析:最后让孩子在欣赏别人创意作品的同时,说一说哪顶帽子与众不同?也可以介绍自己设计的独到之处,还可以发现同伴装饰的优缺点……可以提高欣赏评价能力。能帮助幼儿梳理操作经验,同时也能激发思维,帮助幼儿养成爱观察,会思考的习惯。

六、活动延伸、在区域中继续完善装饰。

教学反思:

“玩”是幼儿的天性。只有引导幼儿将“玩”和“学”结合起来,才能激发幼儿创作的动力;只有在“玩”的过程中体现“自由”和“赏识”,才能使孩子学的快乐,让老师教的轻松!本次活动,老师运用了展示法、情境法、探讨法、赏识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孩子们在宽松自如的“玩”氛围中,通过观察、讲述、联想、实践……创作出各种款式新颖,造型别致的帽子。活动注重了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引领,使得整个活动完整、清晰、有效。在环环相扣、步步深入的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幼儿园大班美术详案教案《变形布帽》及教学反思 篇2

设计思路:

纲要中提到“教师要引导幼儿接触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和情感体验。引导幼儿欣赏艺术作品,培养幼儿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趣”。

前段时间,我们班进行了一次有关京剧脸谱的艺术活动,我发现孩子们对此很感兴趣,在活动中,孩子们通过我的引导和自己主动探索,发现对称的奥妙,他们兴奋得告诉我:“脸谱的左边和右边是一样的”,由此生成了“对称”这一综合活动的内容。上周,我和孩子们、家长们一起搜集身边具有对称美的物品,在本次活动中,目的在于让幼儿理解对称的概念,感受周围事物的对称美,并通过各种活动表现对称美。

活动目标:

1、理解对称的概念,感受周围事物的对称美。

2、通过各种活动表现对称美。

3、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若干对称和不对称的图片、物品。

2、投影仪、大屏幕。

3、各种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1、初步感受对称美,请幼儿讨论并大胆讲述。

――仔细看看,你发现了什麽?

2、游戏:“找翅膀”。

――蝴蝶妹妹很伤心,因为她丢了漂亮的翅膀,她想请你们帮她找找。

――蝴蝶妹妹非常的高兴,她把漂亮的翅膀送给你们表示感谢。

3、利用投影仪,欣赏对称美。

――在我们身边还有许多美丽的图案多是对称的,请看!

――小动物们也喜欢对称,你看不光是蝴蝶,这支可爱的甲壳虫他身体也是对称。

4、教师小结。

――我们看到的这种颜色、大小、形状、花纹一样的图案就叫做对称。

――你看到对称的图案后又什麽感觉?。本.文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整齐、庄重)

5、寻找生活中的对称图案。

――想一想,我们的活动室,家里还有那些对称的地方?

――找一找,我们周围的对称的图案藏在哪里?

6、通过各种操作活动表现对称美。(装饰、印染、剪纸、插塑)

――你们想设计师对称的图案吗?快动手吧!

教学反思:

孩子们掌握得很好,从轮廓到图案到颜色,都能够遵循对称的手法去表现,并能从中寻找到生活中关于对称的事物,尝试用对称美去表现生活中美好的事物。

幼儿园大班美术详案教案《变形布帽》及教学反思 篇3

活动背景

太仓是一个美丽的滨江城市,也是物产丰富的“鱼米之乡”。近期,本园正致力于乡土美术的课题研究。大班美术活动《美味的“长江三鲜”》便是在这一课题背景下产生的。一些孩子已接触过部分“江鲜”,如,刀鱼等。大班的孩子,语言、绘画、手工制作能力已有了一定的基础,针对这些情况,我决定将“长江三鲜”(刀鱼、鲥鱼、河豚)作为主要内容,开展一节集“语言、绘画、制作”等多方面发展目标为一体的美术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做鱼的生活情景,激发幼儿对绘画活动的兴趣。

2.能大胆地用线条勾画出简单的长江三鲜,并能用丰富的色彩与图案代表不同的口味进行装饰。

3.感受家乡资源的丰富,激发对家乡的热爱、自豪之情。

活动准备

1.多媒体演示文稿。

2.“煎盘”(纸制)每人一只,剪刀人手一把,蜡笔,画纸。

3.教师用品:煎盘一只,剪好的鱼两条,蜡笔,画纸三张,视频展示仪,作品展示台,黑板。

4.小组操作材料:

红烧组:绿色皱纹纸做的“葱花”,红色、黄色腊光纸做的“辣椒”、“姜片”等。

咖喱组:红色、青色、米色纸做的“红椒块”、“青椒块”、“洋葱块”。

清蒸组:黄色、绿色橡皮泥做的“姜丝”、“葱”,红色的“辣椒”。

油炸组:红色橡皮泥(做番茄酱)。

活动过程

一、谈话活动,引出活动主题。

T:(点击画面)“你们好!我的名字叫起司猫,今天我来大1班做客,今天是我的生日哦!”

T:你们说,我们该怎样来招待它呢?”

C:“小猫最喜欢吃鱼了。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我们的家乡太仓就是位于长江边的。长江里有许多种类的鱼。今天我们就每人做一道美味的长江鱼来招待小猫,好吗?”

二、简笔画——长江三鲜。

T:(点击画面)长江里有三种鱼是特别有名的,它们的味道非常鲜美,所以人们称它们为“长江三鲜”。先让我们看看是哪三种鱼吧!”

1.幼儿观察鱼的形态,说说鱼的特征,教师介绍名称。

刀鱼——身体细细长长的,嘴巴尖尖的,尾巴细细的,身体就像一把刀。

鲥鱼——身体有些扁。

河豚——头和肚子圆圆的,眼睛鼓鼓的,背部和肚子上有刺。

T:(点击“三鲜”画面)“长江三鲜”这三种鱼各有各的特点,“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老师现在想把它们画出来了。

2.教师示范三种鱼的简笔画,(提醒幼儿要将纸画满,从纸的一端画到另一端。)将其贴于黑板展示。

三、绘出“鲜美”鱼餐。

师:“鱼我们已经准备好了,接下来该做鲜美的大餐了。烧鱼的方法有很多种,我们来欣赏一些图片。”(点击画面,幼儿欣赏颜色鲜艳的烹饪美图。)

1.结合图片介绍各种烹饪方法。(注重各种颜色各异的佐料及盘子装饰的介绍。)

(1)红烧——用褐色的酱油、黄色的姜片做成,还要撒上绿绿的葱花,也可以放上一些红色的辣椒。

(2)清蒸——颜色比较清淡,需要一些生姜片或生姜丝、葱段等。

(3)咖喱味——黄色的咖喱粉,红椒块,青椒块,洋葱块配料。

(4)油炸鱼一一用金黄色的油炸成,还可以浇上番茄汁。

(5)烧烤鱼——用竹签串起来刷上油烧烤,变成金黄色,再撒上胡椒粉、孜然粉等佐料。

2.师介绍“煎盘”,利用各种制作材料(皱纹纸、腊光纸等)示范“咖喱刀鱼”的“烧”法。

师:“这是一个煎盘,我们就是把鱼放在这里面煎烧。老师这儿有两条新鲜的刀鱼,我把它放人煎盘,浇上油先煎一煎,然后放入咖喱粉、红椒块、青椒块、洋葱块煮一煮,一道美味又好看的“咖喱刀鱼”就做成了。”

过渡:老师的咖喱刀鱼已经完成了,下面该我们的小厨师们显本领了。你们想做什么鱼呢?

3.教师简单介绍各小组制作材料,幼儿按烹饪方法自由选择制作小组。幼儿自选一种鱼,简笔画出来,用剪刀将画好的鱼沿边缘剪下。

4.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1)要求把鱼画大些。

(2)启发幼儿选用一些与茄汁、咖喱、葱、姜等佐料相似的材料、颜色,把鱼“烧”得又香又美。

(3)引导幼儿运用丰富的图案和色彩装饰盘子。

四、评价。

师:谁来说说你用的是哪种方法烧鱼?是怎么烧的?

总结:我们把烧好的鱼送给起司猫吧!她肯定很开心,我们一起唱生日快乐歌吧!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正是抓住幼儿感兴趣、喜爱的物品。让幼儿通过自己细致观察、敏锐的触觉,独特的视角,自由进行创作发挥,并把单纯的班级环境布置与课堂与主题衔接,让幼儿参与真正成为班级的主人。

幼儿园大班美术详案教案《变形布帽》及教学反思 篇4

【设计理念】:

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教育手段,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提高幼教管理质量,已成为幼教界研究解决的新课题。所以我设计了开始就是以多媒体的形式进行所呈现的教学活动。因为幼儿在这个时期正处于自我意识形成与发展的最初阶段,而自我意识正是自信心、自制力、自我评价能力等重要的心理品质形成的基础。对于即将进入小学的大班幼儿来说,非常需要能够正确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从而充满自信地去迎接以学习为主要活动的人生新阶段与孩子交流一些成功人物的成长故事,帮助孩子树立心目中的榜样,确立自己努力的方向。有意识地去发现、赞美孩子的优点和特点,与孩子交流讨论“ 不一样的我”这一话题,帮助孩子了解自己是与众不同的个体,从而增强对自我的认识,形成较为积极的自我评价,树立自信心。所以我设计这一课美术活动让幼儿发现自己独特的地方,让他们知道每一个人其实是不一样的,都有属于自己独特的地方。

【活动目标】:

1、能让幼儿通过课件的播放观察每一个人不同之处。

2、学会用夸张的艺术表现形式表现自己的面部特征。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活动重点】:

能让幼儿学会用夸张的艺术形式表现出自己独特的地方。

【活动难点】:

能够使用纸浆和气球制作立体的面具。

【活动准备】:

1、多媒体播放器、课件(各种各样人的表情)。

2、气球、打气筒、纸浆、水粉颜料、水粉笔、设计用纸、铅笔。

3、稀释的胶水。

【活动过程】:

一、播放课件引导幼儿观察:

1、通过多媒体播放课件的形式引导幼儿观察出每个人的不同之处。

2、再引导幼儿观察身边的同伴有哪些地方长得不一样?

二、产生制作兴趣:

1、欣赏教师制作的半成品面具。这像什么?“屈;老师.教,案网出处”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2、观察教师为面具添画夸张的五官和有趣的表情。

3、你想拥有这样一个属于自己的面具吗?

三、学习制作方法:

1、给气球打气,学习合作互助完成打气任务。了解气球大小和脸型大小的关系。

2、进一步粉碎纸浆,加入清水和少量胶水,均匀地搅拌。

3、将纸浆一层层地糊到气球上,均匀地增加厚度。

4、在鼻子的位置上反复堆积粘贴,增加高度。

将制作好的半成品面具放在合适的地方晒干。

四、设计脸谱和表情:

1、请你为自己设计一个最特别的表情,要尽量与众不同,可以适当夸张。

2、在白纸上线画出设计稿,注意突出自己最明显的特征。

3、将设计好的脸谱仔细地刻画到半成品面具上。

4、待面具完全干透,图上合适的水分颜料。待颜料干燥后将气球放气或戳破,去下面具。

五、作品展示:

1、在展示区或墙上展示自己的面具,欣赏同伴的作品,说说哪些面具很有趣、很独特,最能让人看出是谁的。

【教学反思 】:

这堂课我觉得幼儿做得很不错,关键成功的地方在于两点:开始部分以小朋友们自己将接触的事物引入,幼儿对此兴趣很高;对于细节处我作了很好的准备:首先是孩子活动的组织,要点和关键的地方我作了强调:比如粉碎纸浆的要求,合作的要求等等,我考虑到孩子可能会抢,对此也作了说明强调,同时准备工作也比较充分,另外还有纸团,但是发现纸团容易烂掉,不太适合,我就去掉了纸团,由于材料的提供也比较有目的性,因此幼儿的活动非常顺利,虽然是第一次跟气球面具打交道,但是每组上都干干净净的,孩子的衣物等等也保持得较干净,作品也完成得不错,看来同样是设计“独特的面具”有的小细节不注意可能也会带来大问题,有句话说“勿因恶小而为之,勿因善小而不为”,看来做人是如此,上课也是如此,记得曾在教研活动中将好课比作珍珠,我想假如珍珠当中镶了一到两粒劣珠,胡乱穿起,那这串项链的质地绝对是大打了折,我们幼儿园老师上课要对每粒珍珠基本都要有个数,要有自己的眼光和思考,将一节活动用自己的方法呈现出来,要让幼儿学到该学的知识。

幼儿园大班美术详案教案《变形布帽》及教学反思 篇5

设计意图

幼儿的健康成长是家长和老师共同关注的话题,让幼儿从小懂得有健康的心理和强壮的身体才是一个健康的宝宝,并能了解一些疾病的预防知识,会进行自我保护。现在的孩子甜食吃得太多,牙齿早早的就坏掉了,于是我设计了《白白的牙齿》活动,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让幼儿认识牙齿保护牙齿的健康。帮助幼儿了解牙齿的作用,从而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养成保护牙齿的良好习惯,并能坚持早晚刷牙。睡前不吃东西的好习惯,学会保护自己的牙齿。

问题提出

让我们张开嘴巴用镜子看看,我们的牙齿时什么样的?是什么颜色的?它们什么地方一样?什么地方不一样?

前面扁扁的牙齿叫什么?切牙像什么? 它有什么作用?

旁边尖尖的牙齿叫什么?尖牙可以帮助我们干什么?

后面方方的牙齿叫什么? 磨牙可以帮助我们干什么?

活动目标:

1、认识牙齿的构造,能说出各种牙齿的名称。

2、知道牙齿不仅可以咬碎实物帮助消化,还能帮助我们咬准字音。

3、感受牙齿的对称美。

4、养成保护牙齿的良好习惯,掌握正确刷牙的方法,愿意每天早晚刷牙。

5、了解预防牙齿疾病的方法。

活动准备:

1、每四个人一个苹果,虾条每人1—2根。

2、牙齿模型,蛀齿图片。

3、录音机,磁带《刷牙歌》。

活动过程

1、出示大鳄鱼牙齿玩具,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这是什么?鳄鱼什么最厉害?你知道这个玩具可以怎样玩吗?

根据玩具的多少,按小组或自选同伴游戏。

2、引导幼儿认识自己的牙齿。

教师: 让我们张开嘴巴用镜子看看,我们的牙齿时什么样的?是什么颜色的?它们什么地方一样?什么地方不一样?

出示牙齿模型 引导幼儿重点观察,其实幼儿发现 牙齿的对称性。

教师小结:我们每个人都有白白的牙齿,牙齿有上、下两部分,左右时对称的,前面的牙齿是扁扁的,旁边的牙齿时尖尖的,后面的牙齿是方方的。

3、出示教学挂图:《白白的牙齿》,引导幼儿了解牙齿的名称和功能。

教师:前面扁扁的牙齿叫什么?切牙像什么? 它有什么作用?

教师:旁边尖尖的牙齿叫什么?尖牙可以帮助我们干什么?

教师:后面方方的牙齿叫什么? 磨牙可以帮助我们干什么?

教师小结:扁扁的牙齿叫切牙,它像刀一样可以切碎食物;尖尖的牙齿叫尖牙,可以撕碎食物;方方的牙齿叫磨牙,力量最大,(.教案来自:教.案网)可以压碎食物。它们各有各的作用,共同帮我们把食物咬碎、嚼碎。

4、使幼儿懂得保护牙齿的重要性。

(1)让幼儿吃苹果,初步认识牙齿的用处,体验不同牙齿的作用。

①今天请小朋友吃点苹果,请你们慢慢地吃,边吃边动脑筋想想看,你是怎么把苹果吃下去的?(引导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体验,知道是用牙齿帮助咬断嚼碎苹果,吃下去的。)

②让幼儿尝尝虾条,再次体验一下不同牙齿的作用。

教师小结:饭后漱口,早晚刷牙,睡觉前不吃糖和其它食物,不吃过硬的东西等,牙齿才不会发黄,不发黑,不生病。让我们的牙齿一直都是白白的,天天为我们服务。

(2)讨论:牙齿除了可以帮助我们吃食物,它还有什么用呢?

让幼儿练习发音如:“师”、“四”、“字”,等教师着重强调发这些音时上下牙齿分开、并拢等情况。知道牙齿还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发音,使我们讲话清楚。

教师小结:牙齿除了帮助我们吃东西,还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发音,使我们讲话清楚。

5、引导幼儿讨论怎样保护牙齿。

师:牙齿有很多用处,那么我们应该怎样保护自己的白白的牙齿呢?

(1)幼儿讨论交流;

(2)老师小结:坚持早晚刷牙;少吃甜食;饭后漱口;睡前不吃食物;不用牙咬硬物,牙齿就会健康。

6、学习正确的刷牙方法。

(1)老师:小朋友会刷牙吗?

请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谈谈,老师与幼儿共同讨论正确的刷牙方法。(老师让幼儿各抒已见。让幼儿作为活动的主体,发表自己的意见。幼儿知道刷牙的方法,但不知如何表达。老师请幼儿用动作示范,老师以语言引导。)

(2)老师示范讲解正确的刷牙方法。

①刷牙是先要做什么准备?(提醒幼儿在刷牙时要做一些准备。)

7、请幼儿吃苹果,念绕口令,体验和感受不同牙齿的作用。

请幼儿用镜子看看自己的牙齿是怎样帮助嚼碎苹果的。

请幼儿互相看看牙齿是怎样帮助嚼碎苹果的。

讨论:牙齿 出了帮助我们嚼食物,它还有什么作用?

带领小朋友年绕口令《四和十》,引导幼儿感受牙齿分开、合拢时发音的变化。

教师小结: 牙齿可以帮助我们咬碎食物,帮助消化,还可以帮助我们要准字音,使我们说话清楚,它的用处真大。

8、念儿歌,学刷牙。边念儿歌边做动作。

9、师生讨论并小结:牙齿有很多用处,那么我们应该怎样保护自己的白白的牙齿呢?(.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饭后漱口、早晚刷牙、睡前不吃糖和其他东西、不吃过硬的东西等等,牙齿才能不发黄,不发黑,让我们的牙齿一直是白白的,天天为我们服务。

活动结束:

1、结合进餐活动,让幼儿谈谈怎样用牙齿吃牛肉,芹菜等难嚼的食物,不包、不吮饭菜,养成正确使用牙齿进食的习惯。

2、利用日常活动,让幼儿谈谈这些问题:你的牙齿为什么发黑了?为什么你的牙齿烂掉了?这样有什么不好?让幼儿懂得牙齿清洁整齐,不但美观,而且能减少疾病。

活动延伸:

1、请幼儿吃午饭时仔细体会不同部位牙齿的不同作用。请爸爸妈妈督促在家早晚刷牙。

2、督促、提醒幼儿饭后漱口,及时了解幼儿在家的护牙情况,请家长纠正幼儿不良的生活习惯。

教学反思

幼儿的健康成长是家长和老师共同关注的话题,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有初步的安全和健康知识,知道关心和保护自己。

通过此次活动,幼儿知道了刷牙的作用和构造,掌握了正确的刷牙方法,养成了保护牙齿的良好习惯,达到了本节课的活动目标。考虑到卫生的原因,在课堂上我并没有让幼儿直接用牙刷刷牙,而是和幼儿一起利用手指做动作模拟刷牙的方法,虽然形式不同但教学的目的是相同的,那就是让幼儿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整个课堂上幼儿表现积极踊跃,能够认真准确的回答我的问题。我想如果在讲授牙齿不一样作用这一环节中能够再细致再全面些,课堂效果会更好。

活动中,让幼儿准备杯子,牙刷,牙膏,在课堂上利用实物去实践,对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有很大的帮助。活动中老师也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以幼儿为主体,让幼儿主动的去学习。教案在班级实施后,效果很好。

幼儿园大班美术详案教案《变形布帽》及教学反思 篇6

产生背景:

竹是自然界的一种植物,但它却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各种各样的竹竿、竹担、竹筐、竹席子等为人们生活带来了方便。竹笛、竹制品、竹玩具等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乐趣。就连诗人画家也把竹做为他们常常赞颂的对象。可见竹的情节无所不在。当孩子们从观察竹子到寻找生活中竹的用途的时候,他们睁大了双眼,他们的眼神充满了好奇的热情。因此,我们决定与幼儿一起探访我们身边既熟悉又陌生的朋友——竹。

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认识各种竹,了解竹的生长过程和用途。

2.引导幼儿探索竹对我们生活所起的贡献。

3.培养幼儿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开展准备:

1.家长资源,请家长协助收集各种竹制品,关于竹的资料和图片。

2.利用社区资源,联系幼儿社会实践的场所:公园、竹器店等。

3.墙面布置一些与竹有关的画、图片及幼儿绘制的画和制作的手工艺品。

4.区角布置一些关于制作竹玩具的工具,布置竹制品展示角。

活动内容记录:

1.社会:《参观竹林》、《参观竹器店》

2.语言:《谈话:节节高》《谈话:竹子的生长过程》《故事:小猫钓鱼》《表演:熊猫一家》

3.科学:《妙用竹竿》《竹篾制品》《竹——浑身都是宝》《有用的筷子》《笛声悠悠》

4.计算:《数竹筏》《测量》《高矮长短比较》《5以内的加减》

5.美工:《绘画:竹子》《吹画:翠竹》《竹叶贴画》《制作:风筝》《制作:扇子》《欣赏:竹篾制品》

6.音乐:《熊猫咪咪》《牧童短笛》《扇子舞》《欣赏:筷子舞》

7.体育:《竹高跷比赛》《跳竹竿》《骑竹马》《放风筝》

8.家园开放日:《调查:有用的竹竿》《班会:竹子发布会》《亲子游戏:跳竹竿舞》《品尝:竹筒饭和竹笋菜》活动具体

开展过程:

子活动一:《社会实践:参观竹林》设计思路:方案活动的第一天,教师带幼儿参观了附近公园的竹林,一片青翠的竹林呈现在幼儿的眼前。孩子们一下子涌入了竹林,有的在捡竹叶,有的在爬竹竿,有的在捉迷藏,有的在看竹笋。孩子们兴奋的玩耍着,时不时的有很多孩子跑来问了很多问题。于是我就把这些问题记了下来,请来了护林员叔叔为大家作答,孩子听的可仔细了。活动进展:

教师联系附近公园的竹林,带领幼儿玩一玩。在玩的过程中提出相应的问题,发现认识竹的外形、构造(笋、竿、叶、竹节、竹膜等)听护林员叔叔介绍竹子的生长过程和种类。

幼儿表现:

孩子们边玩边提出了许多关于竹的问题:洋:为什么竹子是一节一节的啊?飞:这棵竹子好高啊,它有多大呀?丽:我有一个问题,为什么竹子小时候叫竹笋,长大了又叫竹子呢?超:叔叔,我也有一个问题,种了这么多竹子有什么用啊?陵:我知道竹笋可以吃的,我最喜欢吃竹笋烧肉了。教师回应:听了孩子们提出的各种关于竹的问题,发现孩子们对于我们大人平时很常见的竹观察很细致,充满了好奇。在护林员给小朋友做介绍的时候,孩子们对于竹子更是有很强的探讨兴趣。因此,我决定从幼儿的观察与兴趣入手,开展此方案活动。

活动二:《绘画综合活动:竹子》活动进展:孩子们已经参观过竹林,对竹子也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他们对竹子的直观感受如何呢?大家决定把它们画下来。首先是写生活动,在小朋友画好初稿后,再进一步体验竹,近观的欣赏一些竹子的结构布局等,最后用水墨画表现竹子的乐趣。

子活动一:《竹林写生》在校园里观察竹林,对竹子进行铅笔写生活动,要求仔细看一看竹子的叶子和竹竿的样子。[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教师引导语:小朋友,上回我们一起去了竹林,还听了叔叔给我们介绍关于竹子的生长过程,今天我们来回忆一下竹子是什么样子的?还记得吗?如果有些忘了,没关系,我们大家看看幼儿园里的竹子是什么样的?请你仔细看看竹叶的形状和竹节和竹竿有什么地方不同?幼儿表现:明:我发现竹叶是长长的,象带子一样,一端是圆圆的,一端是尖尖的。华:我发现有的竹叶两边是卷起来的。利:我看到竹叶上面有条纹,正面和反面的颜色也不同,正面的颜色比较绿,反面的颜色比较浅。飞:我看到竹节是凸出来的,摸上去毛的,有点扎手。

子活动二:《欣赏国画:梅兰竹菊》欣赏一些大师级画家笔下所描绘的竹的形态,主要欣赏一下竹子的动态和布局。听教师讲一讲“四君子”梅兰竹菊中竹的气节。

幼儿表现:

伊:我觉得那个竹叶好象有风吹过来飘起来一样的。昊:我看到那棵竹子有点弯,那棵竹子很直,我觉得弯的竹子一定是年纪大了,象我们人一样,人老了背也会弯的。翔:我看到那画上的竹竿,一节与一节的地方,为什么没有连起来,是断的啊?玮:我喜欢那和竹笋,我觉得它在用很的力量往上长一样。谦:我发现竹竿也是下面有点粗,上面有点瘦的。

子活动三:《水墨画:竹》在充分感受竹后,用水墨画的方法,画一画自己眼中看到的竹子,注意用墨的深浅来表现竹子间的距离远近关系。教师回应:我班是国画班,对于水墨画有一定的功底。而作为国画竹子,小朋友们一直都想尝试。于是我就让他们先观察竹子,进行写生。然后欣赏一些大师画家笔下形态各异的竹子,孩子们有了丰富的素材后开始画竹子,兴趣很浓,把竹子的各种形态都画出来了。

子活动三:《音乐综合活动:熊猫咪咪》设计思路:孩子们对于竹子有了一定的认识,而且都知道熊猫喜欢吃竹子。那熊猫什么竹子都吃吗?竹子到底有多少种呢?就让此活动为幼儿揭开这些谜底吧!

活动进展:

这一活动中共进行了五个小活动。首先小朋友提出熊猫喜欢吃竹子,熊猫到底喜欢吃什么竹子呀?于是我们大家决定先来研究一下,竹子到底有多少种。接着我们又进一步研究竹子和熊猫的关系,使小朋友对熊猫有进一步的了解,然后唱唱熊猫的歌曲表演一下熊猫的故事。最后让小朋友展开想象为熊猫设计一个安全的美丽的家园。

子活动一:《认识竹子的种类》请家长帮助收集各种关于竹子的资料,认识各种各样的竹子。让幼儿回忆护林员讲的关于竹的生长过程。

子活动二:《谈话:熊猫和竹子的关系》认识熊猫所吃的竹子,讲讲竹子开花后给熊猫带来的不幸命运。

子活动三:《歌曲:熊猫咪咪》听一听歌曲《熊猫咪咪》中唱到的相关歌词,学唱歌曲。

子活动四:《角色扮演:熊猫的故事》幼儿自行分组设计熊猫的头饰,安排熊猫故事的情节。创编熊猫一家在竹子开花,找不到竹子吃了,于是很痛苦的样子,然后表演人们关心竹子保护竹子的情形,最后熊猫为了感谢大家为人们表演节目的整个过程进行表演展示。子

活动五:《想象画:美丽的家园》教师引导语:小朋友我们都知道熊猫是我们的好朋友,可现在熊猫却越来越少了,变得很珍贵了,原来是熊猫的家遭到破坏,我们大家来为熊猫想一个好办法,怎样来保护它们美丽的家园呢?用七彩画笔给熊猫设计一个美丽的家园,相互讲讲自己画的内容。

教师回应:

通过这一系列活动,我发现利用家长资源对与活动的开展有很大的帮助。一些家长从网上找来了很多关于竹子的资料,有的家长特意去书店给孩子买了关于竹子种类的书,还有的家长到图书馆为孩子寻找一些关于熊猫和竹子的生态变化图片资料等。这些知识不但丰富了幼儿,对与教师的知识面也是很大扩充。更主要的是通过这次活动,我发现孩子们对与熊猫,已由起初外形体态憨厚的喜爱,逐步变成对它们生存环境的担心,而产生的关爱之情。幼儿情感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活动四:《社会实践活动:参观竹器店》设计思路:有一天,吴婧怡小朋友问我:“为什么长在泥里的竹子是绿的,而我家的竹竿是黄黄的啊?”我回答道:“那是因为竹子经过了加工啊?”她有问:“怎样加工啊?到哪里加工啊?是不是到厂里啊?”她的问题给了我很大启发。于是我就和社区的竹器加工店联系,带领孩子们去参观加工竹子的过程。

活动进展:

带领幼儿去社区附近的竹器店看加工竹子(用火把弯的竹子熏烤,使其变直),幼儿观察熏烤时工人的操作过程和竹子的变化过程。幼儿言行:孩子们边看竹器店的师傅进行操作,边问了很多问题:成:为什么要把竹子放在火上烤啊?师傅:因为要让长的弯的竹子变直了。雨:让竹子变直了有什么用啊?师傅:直的直竹子有很多用处啊,就拿我们这里加工的竹子来说吧,它们是用来运往工地,造房子的时候做脚手架用的。文:看,那个竹子烤黑了,快点拿掉。师傅:别急,看,工作人员弄一些水浇在上面,让竹子冷却下来。文:我闻到了一股味道。玲:叔叔,我看到竹子“出汗”了。师傅:哈哈,那不是汗,那是竹子在经过火烤后流出来的汁液。玲:那汁液为什么用罐子装着呀?它有什么用啊?师傅:你观察的真仔细,那汁液可是个宝,可以用来治病的。小朋友不是会经常咳嗽痰多吗?喝了这个汁液就会好的。教师回应:在参观

幼儿的幼儿发奖。

子活动三《亲子游戏:跳竹竿舞》请家长给幼儿讲一讲少数民族中利用竹竿进行的娱乐活动。踩竹高跷、爬竹梯、跳竹竿舞等。邀请家长和我们的小朋友一起跟老师学一学跳竹竿舞的步伐。由我们家长和小朋友一起分组听音乐跳竹竿舞。

子活动四《品尝:竹筒饭和竹笋做的菜》 请幼儿园的厨师为大家做竹筒饭和各种用竹笋做的菜。请家长和幼儿一起用餐,品尝用竹子做饭菜的不同风味。请幼儿讲一讲竹筒饭和我们平时吃的饭有什么不同?

幼儿表现:

雨:我闻到竹筒饭很香,比平时吃的饭要香多了,今天我吃了两个的。文:我觉得竹筒饭吃在嘴里粘粘的,很香。蝶:我看到竹筒饭上有点黄黄的,为什么呀? 嘉:我知道那是竹子的颜色染到饭上去了。

活动六:《音乐综合活动:牧童短笛》设计思路:蒋宛平小朋友从家中带来了一根笛子,可是他怎么吹都吹不出声音来,这是为什么呢?于是我就小朋友来探索一下,这样让笛子发出声音来。

子活动一:《认识:笛》出示各种笛的图片,让幼儿进行辨认哪一种是竹笛?看一看竹笛的构造。听一听竹笛的声音和其他乐器的不同?幼儿表现:茂:我觉得竹笛的声音听起来有点脆,很响亮。亮:我听到竹笛的声音有点象小鸟的叫声一样。风:我觉得竹笛的声音听起来很高兴。子活动二:《实验:不同材质的笛膜》想一想竹笛是如何发出声音的?用不同材料制作笛膜,试一试竹笛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想一想为什么?

幼儿表现:

杨:笛子上那么多洞洞有什么用啊?平:我看见爷爷用手按在洞洞上就会有声音了。菁:我按了呀,可还是没有声音呀?平:要用嘴对着这个大的洞洞的用力吹的。(只有吹气声)平:哦,我知道了我看见爷爷吧这个洞洞贴了一张纸的。

幼儿试用不同厚薄的纸贴在洞洞上,有了发现:平:我知道了要用薄的纸才行的。最后大家知道了用竹子的膜是因为竹膜很薄的原因。子活动三:欣赏乐曲《牧童短笛》感受笛声给人们带来的优美的旋律。

教师回应:

一开始我只是想让幼儿认识笛子,感受优美的笛声的,后来发现在活动的进行的过程中孩子们对笛子如何发出声音很感兴趣,于是我就让他们对不同材质的笛膜进行比较,有欣赏活动扩充到科学实验。我觉得在任何活动的安排中要根据具体的操作情况,教师随机应变的作调整,发挥幼儿主动探索求知的欲望才是最重要的。

活动七:〈科学活动:竹的变形——竹篾编织〉设计思路:在古代人们就发挥聪明才把智竹子做成竹篾制作各种生活用品和工艺品,为了让孩子们感受竹子的神奇用途,我安排了这个活动。活动进展:请幼儿参观区角展示台中陈列的各种竹编制品(竹帽、竹箩筐、竹席子、扇子、竹床等),教师介绍竹篾的加工工艺。看录像《竹编工艺》,学习编织方法,动手尝试用纸条编织。

教师回应:

当孩子们看完录象后都开动脑筋,想自己家中有的竹篾编制的物品,结果大家讲出很多的物品,远远超过我们收集的一些编制品。而且在孩子们自己亲自动手尝试用纸条编制的过程中,他们发现看看简单的“竹篾条”,可到了自己的手中就是不听话,很多小朋友没有问成任务,最后放弃了。虽然他们觉得很困难,但他们同时也感受到了那些工人的灵巧双手和智慧了,这对幼儿来说也是一种毅力的培养。

活动八:〈综合活动:风筝〉设计思路:以前的风筝都是用竹篾和宣纸制作的,现在的风筝又是什么样的呢?我设计了该系列活动让幼儿认识风筝的简单变迁。

子活动一:〈各种各样的风筝〉幼儿了解到的各种各样的风筝:涵:我家有塑料的蝴蝶风筝的,它的翅膀可以折叠的。风:我的风筝是我外公给我做的,用竹篾,还有我外公画的孙悟空图案呢,我最喜欢了。明:我有一个蜻蜓风筝,它的眼睛会发光的,它可以在晚上放的。乐:我在电视上看到的蜈蚣风筝很长很长,也很重,要很多人抬的。豪:我还看到世界上最小的风筝的,只有我们的小指甲那么大。看录象《潍坊风筝节》感受我国博大精深的风筝艺术。

子活动二:〈制作风筝〉教师引导语:在很久以前的风筝都是用竹篾编制的,首先把竹篾削成很薄很薄的竹条,然后把它弯曲成各种形状,用线缠起来固定,接着在宣纸上用毛笔画上各种图案粘到编好的竹篾上面,还要调整重心。这样才做好一个风筝。出示自制风筝,教师示范用竹篾扎制风筝的方法,幼儿动手为风筝设计造型(画和剪)

子活动三:〈放飞风筝〉把做好的风筝一起那到户外放飞,体验如何把风筝放到天上去。

教师回应:

以往每到春天的时候,孩子们会让父母买各种漂亮的风筝,通过这一活动孩子都愿意让父母一起制作风筝,在共同的参与中进一步加深了家庭的亲情。

教学反思:

方案活动开展近2个月,从幼儿的观念与行为来看,我们的预设目标达到了,幼儿的积极性有很大的提高。

1.选择主题时从幼儿的兴趣出发,教师与幼儿一起成长,幼儿在探索,教师也在探索.教师对于所学习的内容不是都清楚,在寻找资料的同时,自己也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时幼儿在活动中进行观察、沟通、分析、讨论等,主动探索精神有充分的表现,能力提高的很快。

2.在活动中,家长的参与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家长协助我们收集各种有关的信息,帮我们从网上下载各种资料,参与我们的家园开放日活动等。可以说,我们的方案活动能顺利开展下来,离不开家长热心的支持。活动下来,发现那些积极支持我们的家庭,他们的孩子的参与性更强,他们探索的热情也更高。与另外一些幼儿相比,他们的理解能力及接受能力往往较好

3.利用较多的社区资源使我收益非浅。幼儿在活动中到公园竹林参观,到竹器店看竹子的加工过程,听那里的工匠师傅介绍等等,他们不但直观的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更主要的是他们在学习如何跟别人交往,社会适应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在接触社会的过程中积累了很多经验。

幼儿园大班美术详案教案《变形布帽》及教学反思 篇7

设计意图:

生活中常见的一些东西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报纸就是其中的一种。利用一切可用的废旧材料,为孩子提供活动的机会,充分体现“一物多玩”理念,把科学教学活动中所学的知识经验融合到体育活动的游戏中,达到幼儿教育的综合化。

活动目标:

1、掌握跳、钻、爬、追逐跑等技能,发展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2、在报纸上探索各种玩法,发展幼儿的创造能力和探索能力,体验集体活动与创造的快乐。

3、幼儿能自主结队进行游戏,学会与他人协作,提高团结协作能力。

4、提高幼儿身体的协调能力,体验玩游戏的乐趣。

5、培养幼儿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爱好。

活动准备:

1、旧报纸若干张,小海龟头饰。

2、录音机、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1、热身运动

(1)幼儿散点式队形在教师的带领下听音乐做健身操。

2、尝试活动

(1)讨论怎样玩报纸?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2)自由探索玩法:幼儿可一人玩,也可几个人合作着玩,引导幼儿探索多种玩法。

(3)鼓励幼儿相互示范并学习各种玩报纸的方法。!出自:快思老.师!如单脚或双脚在报纸上跳,跨过报纸练跳远,横躺在报纸上滚动等等。

3、结伴玩

幼儿结伴展示不同的玩法,教师对幼儿创造的方法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1)练习轻轻落地跳

请能力强的幼儿示范,用单脚或双脚在报纸上跳,不把报纸弄破,幼儿自主练习,教师重点指导能力差的幼儿轻轻落地跳。

(2)练习跳远

将大报纸对半折后平铺在地,请练得好的幼儿示范,可随意调节距离,幼儿分散练习,教师鼓励能力强的幼儿尽量跳得远些。

(3)练习钻“山洞”

指导部分幼儿把大报纸连起来高举过头,变成一座“山洞”,其余幼儿玩钻“山洞”的游戏。

(4)练习爬行

指导幼儿把大报纸一张连一张平铺在地上,请一名幼儿示范,比膝跪在报纸上向前爬行,小心不能弄破报纸。幼儿分散练习,教师及时鼓励有进步的幼儿。

4、集体游戏:“快乐岛”

方法:请两个小朋友组合成一对海龟朋友,拿一张旧报纸。教师把旧报纸比作海水里的快乐岛。音乐响起,海龟围着快乐岛游水。音乐停下时,两人同时站在快乐岛上,相互拥抱,保持身体平衡。音乐响,幼儿离开快乐岛去游泳,音乐停,幼儿将报纸对折一次,再相互拥抱,站在快乐岛上。音乐停一次,报纸对折一次,报纸面积越来越小,鼓励幼儿相互合作,使自己依然能站在报纸上保持身体平衡。

5、放松运动:

(1)听音乐坐在报纸上,闭眼睛深呼吸,想像自己坐在船上,在平静的大海上飘荡。

(2)收拾好报纸。

教学反思:

《好玩的报纸》是一节有趣的科学活动,通过活动,让小朋友大胆尝试报纸的玩法,体验乐趣。

1、废报纸的玩法对孩子来说是比较新鲜的,所以整个活动中,孩子一直处于一个动的过程,情绪高涨,所以为了更好的完成活动目标,将玩报纸与游戏活动巧妙结合,让孩子“玩有所值”。

2、孩子们已经探索出了报纸的多种玩法,可以继续进行延伸活动,让孩子们进行报纸玩具制作,从而擦出他们创新的新火花。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小朋友的参与性很高,举手回答问题也很积极,在前面的活动中,基本完成目标。

幼儿园大班美术详案教案《变形布帽》及教学反思 篇8

活动设计背景

本学期,大班的孩子已经开始学习数的分合和10以内数的加减了,针对孩子们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的情况,我将数学内容的学习融入故事、图片、游戏等活动中,希望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不知不觉地完成教学目标。

活动目标

1.熟练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算式,加深认识加减法间的关系。

2.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幼儿能正确、迅速地口算10以内加减法,提高计算能力。

3.逐步培养幼儿数学思考能力,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合作交流能力等。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使学生自主学会10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活动准备

1、背景图一幅

2、小鸭子、小鱼、苹果、小花等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游戏:教师带领幼儿做手指游戏,引入话题

师:刚才我们变了很多小动物出来,今天小动物们都来森林里玩了,看,哪些小动物来了 …

2、教师引导幼儿说出背景图内容

二、教师出示背景图

1、引导幼儿看图回答问题

池塘里先游来了5只小鸭子,又来了2只小鸭子,现在,池塘里一共有几只小鸭子?

2.启发幼儿说出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

3.请幼儿口头说出算式。

4.老师出示算式卡,全班幼儿齐声读算式。

5.提问:如果池塘里先游来2只小鸭子,[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后游来5只小鸭子,应该怎样说出算式?

6.请幼儿说出相关的算式

三、教师创设情境并提问

1、师:池塘里的7只小鸭子有2只玩累了,先回家了,现在池塘里有几只小鸭子了?

2.指定幼儿回答并说出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

3.请幼儿口头说出算式。

4.老师出示算式卡,全班幼儿齐声读算式。

四、以相同方式请幼儿看图说出相关算式

师:天空中有6只小鸟,又飞来了两只,一共有几只了?

请幼儿讨论并回答。

师:大树上有10个苹果,被小鸟捉走了两个,还剩几个?

以相同方式请部分幼儿说出算式

五、活动结束:

游戏——邮递员

请幼儿以“送信”的方式大声说出信封上的数学算式,让幼儿在快乐的游戏中巩固10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反思

应用题教学一直是我们教学的一个难点,幼儿主要是看图应用题。可我们要注重幼儿对数学信息的发现,与数学信息的组织,如果我们能把这些看图练习题加上数学语言,组织形成一道解决问题,一来增加兴趣,二来为进一步应用题学习打下基础,是十分可取的。

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想应该把应用题的教学溶入每节课当中,减化了解决问题的难度,使幼儿接受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单一只教应用题的效果好得多。

幼儿园大班美术详案教案《变形布帽》及教学反思 篇9

设计意图:

根据《指南》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目标及其在各年龄阶段的表现来说,大班幼儿已有一定的生活自立理能力,也能为集体做一些事情。但是大部分幼儿还存在一定的依赖性,尤其在家中凡事都由父母包办,缺乏独立性。为了提高幼儿的独立意识与自理能力,丰富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老师尝试让幼儿在说说、画画中制定做事的计划,从而帮助幼儿提升已有做事经验,萌发幼儿乐意做事的情感。

活动目标:

1.在说说、画画中了解一些自己会做的事情。

2.在自己制定计划中体验做事的快乐,萌发幼儿乐意做事的情感。

活动准备:

1.ppt《红红的一日生活》

2.自己、家里、本班活动室、的三列小火车样板。

3.幼儿操作的纸和笔、双面胶。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1.师自编的故事片段;《兵兵请客》

2.幼儿讨论:兵兵为什么留不住朋友?

二、观看ppt《红红的一日生活》

师提问:“红红会做些什么事?”

a.自己穿衣服

b.在家里扫地 c.帮助班级整理图书。

三、幼儿制定计划:

1.想一想:你为自己、家人、班级、做的事?

2.幼儿制定计划 用简单的绘画表现为自己、家里、班级、做的事。

四、计划归类

1.我们一起把你们做的事来分一分,帖一贴(幼儿制作计划书,按自己、家里、班级、进行归类。)

2.教师总结归类。

五、拓展“我会做……” 引导幼儿尝试做更多的事。

教学反思:

大班的专题内容是培养幼儿的计划能力。对于大班幼儿来说,独立计划做一些事有一定的难度。那么如何引导幼儿逐步地尝试计划呢?我们觉得要选择一些幼儿熟悉,平时经常做的事,这样促使幼儿去计划时能大胆、积极主动地进行,而非因困难度过大而退缩、害怕。

班中的幼儿有一定的自理能力,但“我会做事,我想做事”的意识还很薄弱,因此这一方面着手,让幼儿去尝试计划一下,我会做的事,以及我想做的事,幼儿的兴趣很高。让幼儿进行计划与成人相比很大的差异,成人可以用文字表达,而幼儿只能用绘画的形式来表现。故在活动中人物做事的简笔画是主要的表现方式。

在设计的各活动中,为了引出幼儿计划,在前两个环节中运用“兵兵与红红”两个截然不同的角色进行讨论,激发了幼儿要学习红红会做很多事。在每个环节之间,老师将三大幅示意图放于教室的四周。,!来源:屈,老,师教.案网"幼儿归类黏贴时积极地投入,并能仔细观察,从而将自己的画正确归类。在最后交流与乃至此后几天中,幼儿常围绕着三大幅画在交流。并时常来告诉我:“老师,我今天做了某某事!”

在整个活动中,我注意到了幼儿的随机反应,并及时地鼓励、提醒、引导。如:陈立森说帮爸爸切菜,我及时提醒幼儿要小心,避免危险:又如闫煜琦小朋友帮教室打扮,我马上与孩子们谈到了要来临的‘六一’儿童节,丰富幼儿各方面的知识。

存在不足:

(1)在活动中,幼儿围绕老师提出的三大主题“自己、班级、家里、”计划了做的各种事。但由于老师规定了范围,幼儿在计划时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在下次活动中,可以让幼儿计划做各种不同的事。(居住区、公共场所、公园等)

(2)幼儿们在画画活动中的表现;有四五个小朋友不动手,活动后我进行了了解,老师讲的内容能听懂,就是不会根据已有图示画基本图形。采取措施:积极鼓励幼儿大胆作画,大胆想象。提高幼儿学习兴趣,不要求幼儿完全按照老师的范画绘画,重点是运用游戏,趣味性等教学方法;使幼儿主动、想象、大胆用笔作画。从而提高幼儿的艺术修养。

幼儿园大班美术详案教案《变形布帽》及教学反思 篇10

设计意图:

“对称”的物体、图案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只要告诉幼儿“对称”的条件,幼儿就能容易找到,但是这种方法回到了原来的“灌输、传授”式,幼儿在活动中永远是处于被动者。所以如何让幼儿主动学,乐意去寻找发现,这是活动设计的关键。纲要中明确指出:教师要提供丰富的可操作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观,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于是我设计了“猜一猜、找一找、做一做、画一画”的几个环节中,引导幼儿发现了“对称”所需的特点,环节清晰、明了,重点突出。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对称图形并理解对称图形的含义,尝试找出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幼儿的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3、引导幼儿领略自然世界的美妙与对称世界的神奇,激发幼儿的数学审美情趣。

4、通过猜,找,做,画等方法表现对称。

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活动准备:

1、两对称图片:苹果,蝴蝶。

2、对称及不对称图片若干。

3、操作纸每人一张。

教学过程:

一、“玩”对称、体验特征

1、每人一张白纸,把纸对折,然后从折痕处开始撕,撕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

2、展示部分幼儿的作品:看一看这些图形,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共同的地方?

(引导幼儿进行观察、比较,小结出这些图形的特点:对折左右两边都相同,把它叠在一起,会重合。)

教师提出概念:像这种对折后左右两边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我们叫它对称图形。

3、看看你自己手中的作品有没有这样的特点。

二、识对称,找对称轴

1、引导幼儿找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再次感受对称图形的特征。

(1)指一指、摸一摸这条折痕,说说它有什么作用?

(2)告诉幼儿对称轴的概念:把对称图形分成了一样的两部分的直线,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对称轴。

2、操作活动:找对称轴。

(1)猜想:长方形、正方形、圆形有对称轴吗?<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有几条?

(2)每人一份操作材料尝试找出三种形状的对称轴。

(3)展示操作的结果(根据幼儿的操作情况画上对称轴),并检验找得对不对。

3、根据幼儿的操作结果,引导幼儿找出各图形的对称轴。

三、找对称,提高认识

1、找一找,我们身上和周围有哪些事物是对称的?(如:人体、蝴蝶、标志等等)

2、观看多媒体短片,了解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四、结束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班里的小朋友都很能干,不但认识了解了对称,还能自己动手折叠对称的图形,在我们身边还有好多好多对称的物品,今天我们也回家找一找,还有哪些东西是对称的,明天来告诉老师好吗?

教学反思:

一、“猜一猜”是活动的第一环节。而“猜”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去“找”。我原来的目的是要让幼儿在快乐的“猜一猜”后,自己去寻找左右两边的异同点,这就是重点。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当孩子们有的说一样,有的说不一样的时候,我没有让孩子们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如果此时我能加以追问“一样在什么地方”“不一样在什么地方”,给孩子们充分时间,让他们通过质疑、讨论,理解对称的特点,使幼儿对对称含义的理解更为深刻。

二、“找一找”是对“对称”含义的理解后的初次应用。结果是多数幼儿对“对称”已理解,也能找到相同的另一半。在第一次找一找中,我让孩子们在三张图片中找出跟范例对称的图片,通过这次找,孩子们明确了对称的特点。在第二次找一找中,我让孩子们每人手持一张图片,让他们找朋友配对,接着,我让孩子们找一找教室里对称的物品,进而延伸到在自己身上找,让孩子不仅对对称的理解和感受更进一步,而且知道对称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很好了的达成了第一目标。

三、“做一做”是为了增加一点趣味性,前二个环节都是以说为主,而做一做即是让他们巩固“对称”的理解,又是能让他们好动的身体能得到轻松片刻。活动中孩子们对此环节非常的感兴趣,师幼配合非常默契。让孩子们运用各种感官探究发现、理解物体的对称,通过亲身体验、操作来梳理已有经验,形成正确的知识,充分体现了“幼儿主体”的教学理念,这也是纲要对我们提出的要求。在此环节中,美中不足的是:当孩子们能很好的用身体动作来表现对称之后,我又自我展示几个动作,感觉有点多余了。

四、“画一画”的操作活动有看、想、找、画的过程,是前面学习的综合反映。在此环节,我觉得不足的是:我通过暗示引导孩子们发现可以通过重叠描画的方法,能又快又好的描画出对称的另一半,这只是众多方法中的一种。如果时间允许的话,可以让孩子们尝试多种方法制作对称的图案,如剪、印画等方法。这个可以放到区域活动中让孩子们继续尝试。再者,本次活动主要是让孩子们了解图案的对称,再课后延伸时可以让孩子们在图案对称的基础上,理解颜色的对称。

上一篇:写一份求职自荐信,自荐信下一篇:隧道学习 -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