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在重型颅脑损伤应激性高血糖患者中的应用

2022-09-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临床观察可发现, 大部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会伴随应激性高血糖现象[1]。而应激性高血糖通常是患者在心理、精神或突发性事件等多类因素影响下, 激活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 释放炎性递质, 造成能量与物质代谢紊乱, 且表现出高血糖特点。处于高血糖状态, 可引发非常严重并发症, 同时对预后构成一定影响。而研究表明, 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可控制患者高血糖, 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显著效果[2]。2012年9月—2016年9月该文研究分析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在重型颅脑损伤应激性高血糖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14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经确认所有患者并不存在糖尿病史与其他严重型基础疾病。依据患者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70例, 男42例, 女28例, 患者年龄为18~78岁, 平均年龄为 (43.5±6.7) 岁。脑干损伤22例, 硬膜下血肿17例, 广泛挫裂伤24例, 蛛网膜下腔出血7例。观察组70例, 男43例, 女27例, 患者年龄为17~78岁, 平均年龄为 (42.8±6.3) 岁。脑干损伤23例, 硬膜下血肿16例, 广泛挫裂伤25例, 蛛网膜下腔出血6例。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一般性资料,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可进行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对照组实行常规血糖控制。每隔2 h测量一次患者指尖血糖, 将血糖控制在3.9~10.0 mmol/L。同时给予患者脱水、防治感染、改善脏器功能、营养支持等治疗措施。观察组:观察组患者采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即利用静脉泵胰岛素, 7 d进行强化胰岛素治疗, 促使血糖控制在3.9~10.0 mmol/L。治疗期间, 需每隔1~2 h监测患者血糖, 依据患者血糖变化调整胰岛素泵, 促使患者24 h内血糖达到目标值。随后可依据患者血糖实际情况适当调整监测次数。在患者血糖水平维持相对稳定状态时, 可每隔3或4 h监测次血糖。胰岛素强化治疗7 d后, 其余治疗措施与对照组雷同。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进入ICU时测定慢性健康状况评分II (A-PACHEII) 、初次血糖指标;统计分析两组患者ICU住院、机械通气时间、最后1 d APACHEII评分以及治疗后血糖值;对比两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院内感染率与病死率;跟踪随访患者3个月时间, 了解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效果。

1.4 统计方法

数据使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并经t检验, 计数资料[n (%) ]利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率对比

两组患者进入ICU时APACHEII评分、初次血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而治疗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治疗后血糖值以及最后1 d APACHEII评分, 观察组患者优势显著 (P<0.05) , 详情见表1。

注:*为与对照组比较, *P<0.05;#为与入院时比较, #P<0.05。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与预后效果对比

观察组患者院内感染率、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 (P<0.05) ;出院随访患者3个月, 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率要优于对照组, 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情见表2;且两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即观察组患者中共有6例出现低血糖, 发生率为8.6%, 对照组低血糖8例, 发生率为11.4%,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患者遭受强烈刺激性创伤后, 就会将体内神经内分泌系统激活, 引发代谢激素分泌异常, 如皮质醇、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等[3]。并在此过程中, 还会引发细胞系列改变, 出现应激性高血糖。如患者长时间处于高血糖状态, 就会继续恶化脑损伤, 同时还会对患者神经系统预后产生不良影响[4]。临床研究表明, 在血糖超过11.1 mmol/L时, 对颅脑损伤较为严重。因而需高度重视颅脑损伤高血糖患者。早期阶段使用胰岛素强化治疗, 可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 有助于提高抢救成功率[5]。应激性高血糖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表现的典型症状, 这并不意味着患者大脑的糖供给充足。维持高血糖症状, 还会伴随不同程度的应激性颅内代谢升高现象。这时候就很难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造成大脑糖代谢紊乱, 加重病情, 给患者预后产生不良影响。对此便可采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法, 促使血糖指标控制在4.3~8.3 mmol/L[6]。依据患者临床效率与预后效果, 表明此种治疗方法较为安全。

此次研究活动实施, 对照组实行常规血糖控制, 观察组患者采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两组患者进入ICU时APACHEII评分、初次血糖指标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而治疗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治疗后血糖值以及最后1 d APACHEII评分, 观察组患者优势显著 (P<0.05) ;观察组患者院内感染率、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 (P<0.05) ;出院随访患者3个月, 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率要优于对照组, 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且两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由此便可了解到, 两组患者良好率与死亡率差异明显。究其缘由可能体现在如下几点。 (1) 高血糖会对胰岛素B细胞具有毒副作用。应激的初期阶段利用胰岛素强化治疗控制血糖, 可将毒副作用去除掉, 保留B细胞功能, 以此调节血糖。应激反应减弱的时候, 机体就会恢复正常调节, 保持相对稳定的血糖水平[7]。而对照组前期并未控制好血糖, 造成内源性胰岛素的分泌与作用受到影响, 由此影响预后与疗效。 (2) 早期高血糖属于外伤后严重病理生理性损伤。通过控制血糖的方式, 可降低体内炎性因子水平, 预防外伤引发早期高血糖引起的感染性并发症等。 (3) 胰岛素具有调节免疫与抗炎的效果, 有助于建立和维护免疫系统, 改善患者免疫缺陷, 降低病死率与感染率, 有利于预后[8]。

综上所述, 采用短期胰岛素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应激性高血糖患者, 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促进作用, 可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在重型颅脑损伤应激性高血糖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14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依据患者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行常规血糖控制, 观察组患者采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率。结果 两组患者进入ICU时APACHEⅡ评分、初次血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而治疗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治疗后血糖值以及最后1 d APACHEⅡ评分, 观察组患者优势显著 (P<0.05) ;观察组患者院内感染率、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 (P<0.05) ;出院随访患者3个月, 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率要优于对照组, 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且两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采用短期胰岛素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应激性高血糖患者, 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促进作用, 可推广使用。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胰岛素强化治疗,应激性高血糖

参考文献

[1] 孙勇.胰岛素强化治疗对重度烧伤并发应激性高血糖老年患者早期认知功能及预后的影响[J].创伤外科杂志, 2016, 18 (9) :549-552.

[2] 杨中良, 杨秀云.强化胰岛素治疗对重型颅脑疾病伴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病死率影响的Meta分析[J].广西医学, 2015, 37 (10) :1440-1443.

[3] 吴清松, 饶平.强化胰岛素与常规胰岛素对颅脑创伤患者术后应激性高血糖的疗效比较[J].医学综述, 2016, 22 (9) :1787-1790.

[4] 徐军, 孙祥冬.强化胰岛素治疗对重症颅脑损伤高血糖病人血糖水平与预后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6, 14 (3) :328-330.

[5] 杨建海, 吴峰.应激性高血糖对ICU危重症患者心功能的影响及强化胰岛素治疗效果观察[J].解放军医药杂志, 2015, 27 (10) :47-51.

[6] 张阿宁, 王剑.黄芎抗栓胶囊治疗伴应激性高血糖的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效果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 25 (31) :3440-3442.

[7] 赵瑾, 冯宪真, 冯丽丽, 等.常规和强化胰岛素控制危重患者应激性高血糖过程中低血糖发生率比较[J].医学临床研究, 2015, 12 (3) :581-582.

[8] 刘伟权.应激性高血糖病人胰岛素强化治疗期间低血糖现况分析[J].护理研究, 2015, 11 (17) :2156-2158.

上一篇:多渠道零售视角下的互动解析下一篇:论刑法解释的公众认同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