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改良Valsalva法终止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的疗效研究

2022-09-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为临床上较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 多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心动过速呈突发突止, 也可有心悸胸闷头晕甚至晕厥等症状。现多可采用射频消融治疗根治。仍有部份患者因急性发作而在基层医院急诊就诊。现就该院2006年1月—20011年12月急诊就诊的78例PSVT发作患者采用新改良Valsalva法终止与传统刺激迷走神经法终止成功率作一疗效研究,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急诊就诊的78例PSVT急性发作的患者并分为两组, 其中A组为新改良Valsalva法研究组39例, 年龄15~65岁, 平均39.8岁, 男18例, 女21例, 首次发作8例, 2次以上31例。B组为传统刺激迷走神经法对照组39例, 年龄14~65岁, 平均42.3岁, 男15例, 女24例首次发作10例, 2次以上29例。治疗前均做常规12导联心电图证实为窄QRS波室上性心动过速。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都在心电监护下进行操作。治疗组:采用新改良Valsalva法即嘱患者由直立位快速下蹲, 并深吸气后屛气再用力做呼气动作, 同时左手握拳在胸骨中下段, 右手抱左拳紧压前胸持续30~60 s无效或心动过速终止即停止操作, 可重复操作, 最多5次为上限。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单一迷走神经刺激法, 如单纯Valsalva法, 刺激咽喉法, 按压眼球法, 按摩颈动脉窦法。一次无效, 上限也为最多5次。所有机械刺激法无效患者均给予药物复律。

1.3 治疗标准

患者心动过速在心电监护下终止恢复窦律为有效。

1.4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其中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 计数采用χ2检验。

2.1 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总复律成功率明显增高 (P<0.01) , 见表1。

注:与治疗组比较, a P<0.01。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分析

均无明显不良反应, 1例研究组患者因伴头晕出虚汗而终止操作, 所有未成功复律患者均改为药物复律。

3 讨论

PSVT目前多采用射频消融法根治且成功率高, 但平时急性发作时仍需采取措施终止心动过速的发作, 临床上一般可通过机械刺激迷走神经法, 食道调搏超速抑制法和药物复律及电复律使发作终止。药物复律所用药物有心律平, 异搏定, ATP, 多巴胺, 苯肾上腺素等。但药物复律不良反应大[1]甚至有致死的报导[2]食道调搏法操作较复杂患者不易接受, 多在药物复律失败或有禁忌症时使用。电复律多在血液动力学不稳定时采用。电生理研究证实PSVT的发作机制已经明确, 大部分是由于连续的折返激动引起, 折返环路最多位于房室结内, 其次与房室旁路有关, 国内患者以旁路折返性PSVT占大多数[3]增加迷走神经张力的机械刺激法终止PSVT于1913年就开始应用, 方法主要包括:压迫颈动脉窦法、压迫眼球法、按压眶上神经和valsalva动作法等。增加迷走神经张力的机械刺激法简单, 但压迫眼球和颈动脉窦都有一定危险。颈动脉窦敏感的患者可发生心脏停搏, 压迫眼球力度不适会造成视网膜剥离增加迷走神经张力的机械刺激法的最大优点是无药物治疗的严重不良反应[4]。单一Valsalva法比颈动脉窦按摩有效但成功率仍较低, 而新改良Valsalva法复律机率明显提高, 原理是患者吸气末屛气再用力做呼气动作可增加胸腔内压力, 按压胸骨同样是进一部增加胸内压, 同时由直立位迅速下蹲可短时内提高回心血量, 增加左房压, 刺激颈动脉压力感受器而协同提高迷走神经张力打断室上速的折返环而使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终止。该研究结论证实该法简单安全有效, 值得临床推广。可在医护人员指导下患者自行操作, 一次不成功可多次重复操作, 因其安全可靠患者平时在不同的场合心动过速发作均能采用, 但若患者发作时伴胸闷头晕仍应嘱及时到医院就诊, 并早日到能开展心脏介入手术的医院行射频消融根治。

摘要:目的 探讨新改良Valsalva法终止室上性行动过速的效果分析。方法 将该院于2006年1月—20011年12月收治的急诊78例PSVT患者, 随机分成新改良Valsalva法 (快速下蹲并双手抱拳紧压胸骨中下段处作Valsalva动作) 为A组, 其他传统刺激迷走神经法为B组, 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终止室上速的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A组转复率明显高于B组。结论 新改良Valsalva法终止室上性心动过速比其他传统刺激迷走神经法安全且更有效, 易于操作, 可于未开展射频消融的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关键词:新改良Valsalva法,迷走神经,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参考文献

[1] 诸骏仁, 李志善, 陶萍, 等.普罗帕酮、莫雷西嗪、美西律的疗效和安全性再评价[J].中华心血管杂志, 1998 (26) :170-171.

[2] 辛海莉, 熊永娣.心律平中毒致死一例[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2001 (1) :55-56.

[3] 王世茂.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278例治疗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 2008 (15) :683.

[4] 刘喜林, 徐效峰, 陈军, 等.压腹操作和颈动脉窦按摩治疗阵发性室上速对比研究[J].广东医学, 2000 (2) :132-133.

推荐阅读:

上一篇:浅谈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及护理下一篇:根管治疗在老年患者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