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赶歌会壁画浅浮雕创作所思所想

2022-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每年的农历立夏前十八天, 是湖南怀化侗族盛大节日——大戊梁赶歌会。这一天, 本地区的人们身着侗族节日盛装前来赶歌会。以芦笙赛歌的形式相聚一起, 对歌赛舞, 在对歌的过程中对自已心仪的伴侣传达出爱慕的情谊, 追求爱情生活。这些年, 在地方政府支持下, 虽然有利用赶歌会发展经济属性的成分, 但是客观上推动了赶歌会的展示形式的新发展。让赶歌会的组织形式发生变化, 以前的赶歌会更多的是男女青年或坐而盘歌, 或立而对歌, 赶歌会青年们寻找自己的老友新交, 道情表心, 谈天论地, 或者交替唱起令人陶醉的情歌。而现在大型的组织活动让“赶歌会”的表演成分加大, 表现的内容更丰富。政府组织侗族歌舞表演, 推动了服装设计新发展, 较原来的传统服饰来看衣服款式更加别致、更加精美, 色彩更加丰富, 这些服装变化为创作人物绘画带来新的表现元素。“赶歌会”已然发展成侗族地区规模最大、水平最高、内容最丰富的民间音乐盛会, 被誉为侗族的“情人节”。这些丰富的民族歌舞活动为创作“赶歌会”提供丰富的歌舞形式素材。对于创作而言, 这些变化让创作内容更加多元化。

重视创作中赶歌会的画面秩序性:

在创作中, 遵循绘画是“形式呈现”的视觉艺术。打破时间、空间、地域里限制, 对于人、景、事来说只要需要, 都可以主观的设计在同一画面中。主观对侗族赶歌会进行自由构图, 创作出侗族赶歌会欢乐的画面形式是创作重要内容, 也是绘画艺术创作的主要特点之一。

对“赶歌会”复杂丰富的实景进行组织重构是创作中的一个难点。因为大场景的赛歌对于尺寸、创作精力、创作时间、创作能力的要求很高。所以, 经过深思熟虑, 决定采用小场景表现赛歌画面。作品主题以三位美丽侗族姑娘唱山歌、唱情歌的形式作为表现场景。画面中心三个神态各异的年轻姑娘为主体对象, 她们身着侗族盛服, 头顶侗族银饰。人物形象设计为一高两低放声歌唱。右一、姑娘最高, 头部设计为面向右边45度角设计, 双手抬至腰间。以三个姑娘为视觉中心构图, 与山石植被平置构图样式的画面更符合赶歌会小场景视觉的要求。由于本次浮雕创作中采用很多装饰性手法。相比较以前的纸本写实绘画更加注重形象安排。尤其是在浮雕小面积中的“点”的装饰因素运用、和人物裙摆中线的运用、和背景中面的关系。这些画面中具体的细节侗族元素让本次作品具有了视觉和情感的升华。在画面中点与面、线与面的组合对比是赶歌会画面中关于对称、稳定、节奏韵律具体内容展现。

在构思作品的设计上主要采取分层设计方式, 人物背景简练, 人物形象设计装饰夸张, 重点突出对歌少女人物。这种处理方式可以直接明了的表示空间与主体赶歌会的人物关系, 后面背景占据整体画面近一半的面积采用平铺的处理手法。摈弃了原来架上绘画那种复杂的背景处理方式, 以单纯的平述和背景的材质肌理美形成统一的艺术效果, 以单纯的平面美和主体对象的丰富美形成画面节奏的对比。以圆形为载体, 采用中心式构图, 中心区域的三个人物是聚合式的, 周边区域的假山、花草、祥云等物体映衬中心区的人物。她们身着的侗族裙子是经过认真设计的, 虽然相比较人物头部和手部不是最精彩的区域, 但是在这里分散式的裙摆很好的协调了背景平铺和身前祥云和小假山之间的关系。在裙摆线动势设计上整体是趋向直线, 起到了裙摆的整齐与画面其他区域自由形体的对比。

艺术创作是来源于生活和高于生活的, 注重主观体验在作品中主观的呈现。在浮雕创作中运用了装饰夸张的造型手法。在赶歌会的人物设计原则上采取了装饰化和图案。对资料收集中的三个年轻姑娘作归纳和概括处理, 体出发对形象的外形作概括, 去掉那些琐碎的东西, 保留形象给人的总体印象和主要特征人物鼻梁采取直形设计, 眼睛采取三角形设计, 嘴的设计则采用方口型设计。这些人物形象鲜明, 有别于传统的写实。是对对象的体积和厚度进行压缩, 平面化的处理形象。

在艺术中注重追求“理想美”人物创作要义。是本件艺术作品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从题材的选择到形象造型的表现都努力去展示那些美好的、理想化的东西。为了创造一个美好的形象, 通过人物脸部和手部区域夸张处理, 强化浮雕三位女性的装饰形象。力争在创作三个女人时做到延伸、夸张艺术处理, 摆脱写实形象的限制, 更加主观、大胆地进行对祥云和大山进行夸张和变化。这样, 画面最终重现出的三个姑娘形象个性鲜明, 具有强烈的绘画视觉冲击力。

在《侗族赶歌会》作品中有意识摆脱简单对景写生的模仿。当下社会上许多以民间题材为内容的创作和展览, 虽然主流是正面的, 但是以我个人的观念来看很多作品缺少精神性的内涵, 不仅是语言的本质, 和人物活动的内在精神的握不够。而对所表现艺术作品精神层面关注不够。简单的抄袭写实化、照片化、概念化的作品很多。实地考察怀化通道赶歌会创作对象, 对所创作的艺术作品赶歌会“情”内涵把握, 避免空洞僵化的工匠创作。在这件作品中做到不寻求简单外在细节描绘, 追求艺术作品对精神层面的追求。

在创作过程中注重精神品味的画面归纳, 作品体现浪漫主义审美需求, 注重精神传达和浅浮雕实用价值开发。作品以赶歌会为题材, 这个题材的内容较其他民俗活动来讲, 虽然不是侗族最重要的节日, 但对于侗族民族喜好来讲具有更多的精神意味。因为这一题材是反映的是侗族青年男女爱情活动, 在心理层面, 创作呼应、回味这一象征爱情追求的活动, 能够得到侗族普遍的心理共鸣。年轻人的憧憬, 老年人的美好回忆, 这些情感因素是创作赶歌会的心理基础。在《侗族赶歌会》作品中保持一种弘扬民族主义为创作原则的艺术思想, 在创作中除了个人感情在画面中的传达。更重要的是关心社会变迁、民族文化的发展。浅浮雕创作的作品引导社会大众的对于侗族爱情通过赶歌会的艺术形式来理解侗族“爱情”内涵。对当下中国工艺美术作品的发展做出研究, 也是通过艺术作品弘扬侗族艺术精神和民族文化。在创作这一作品重视艺术素质提升、创作中重视技术在作品的基础作用。创作中不迎合民俗旅游市场和低素质人群“甜腻”的作品。国民美学的审美取向和高质量提升需要好的美术作品, 社会中流通着许多低俗甜腻作品, 误导了艺术作品对人的高尚精神品质的追求, 这也是造成普通老百姓对好的作品的认识误区的重要原因之一, 这些现象在很大的程度上也阻碍了当代艺术作品的生存和发展。综上所述, 中国当代艺术作品要想生存和更好的发展, 需要从事艺术作品的艺术家们能提高精神境界、培养高尚人格, 加强艺术家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观念, 在继承传统的同时, 关注当代中国的时代精神和民族文化, 使创作的作品不仅从表现上, “言之有物”内容丰富、品位高尚, 更要从精神层面提升中国当代艺术作品的品质。

摘要:本文意在归纳从民间艺术中感悟美的变化发展, 以湘西地区侗族民俗活动为创作内容。民俗壁画研究主要针对侗族民俗节日研究, 作品寻求浓郁的湘西特色和侗族风格, 表现内容与本地区的生活内容紧密联系。筛选侗族中优秀元素添加到美术创作中, 侗族纹饰提炼有别于民族匠人的绘画艺术方式。

关键词:侗族,壁画,浮雕

上一篇:浅谈会展专业人才教育下一篇:泡沫切割机造型模块设计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