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虫病防治知识

2022-11-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包虫病防治知识

寄生虫病在水鱼类的危害和防治措施

[摘 要]我国淡水渔业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养殖密度不断扩大,鱼类害病的发生机率与危害性随之提高。集约化水产养殖的兴起,使得因寄生虫引起的鱼类流行病发生频繁,造成了很大程度上的经济损失。本文主要就淡水鱼类寄生虫病给鱼类生存造成的危害作了阐述,并提出了防止寄生虫病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淡水鱼类;寄生虫病;危害;措施

引言

我国淡水渔业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养殖密度不断扩大,鱼类害病的发生机率与危害性随之提高。集约化水产养殖的兴起,使得因寄生虫引起的鱼类流行病发生频繁,造成了很大程度上的经济损失。淡水鱼类寄生虫病的发病率占据相当比例,这成为制约我国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一般来说,大部分寄生虫无法对鱼类造成明显的危害,在较为稳定情况的水生态系统下,宿主和寄生虫的种群两者之间一般可以处在较为平衡的一种状态,但是唯有当整个环境和生态发生急剧变化时,寄生虫才有可能出现大量侵入宿主的情况,进而暴发寄生虫病,为渔业生产带来很大的损失。

1寄生虫病对鱼类造成的危害

寄生虫能够给鱼类造成比较显著的影响,在成长期间它能够使宿主的生长发育较为缓慢,会使抵抗力进一步下降,更有甚者会引发死亡出现。当寄生虫所造成的影响并不显著时,养鱼者通常难以给与必要的重视。根据生产情况分析,细菌性体表病属于淡水鱼类的主要细菌性疾病,而引起此类疾病发生进而不断流行的主要因素就是寄生虫所引起的损伤。所以,要高度重视寄生虫给鱼类造成的危害。

在我国尤其是在南方地区,几乎每年都会发生鱼类寄生虫病,导致鱼类死亡,死亡率低的为20%~30%,而严重者达90%以上。2001年,在处于苏南、苏北地区的鳜鱼养殖的鱼塘里面发现了鳜鱼尾孢虫,有的鱼池发病率及死亡率甚至达到60%以上。2002年,在山东章丘某鱼塘发生极为严重车轮虫病,导致大批的鲤鱼种类纷纷死亡,造成的危害比较大。当鱼类及观赏鱼类一旦感染上了多子小瓜虫,如果不及时去进行治疗,鱼种的病死率常会达到60%以上,严重时会达到80%以上,从而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寄生虫病的危害主要有以下4点:会引起机械性刺激及导致组织损伤,这是寄生虫病的一种共有的特征,能够直接导致鱼类死亡或出现其他病变,产生不良影响;会产生压挤和阻塞,有些寄生虫常寄生于鱼类体内易造成对宿主内部组织器官的压挤,从而导致萎缩、坏死甚至生理机能的丧失;使宿主的营养被掠夺,因为寄生虫的营养来自宿主,所以常常会对宿主的营养进行掠夺,导致宿主营养不良,影响其生长发育,严重者可导致死亡;毒素的作用,由于寄生虫在寄生中代谢产物直接排泄在宿主体内,有的寄生虫还会分泌有毒物质,从而对宿主产生影响。

2鱼类寄生虫病防治措施

2.1进行科学管理

对鱼病的预防要比治理重要。所以,治理鱼病要按照防治优先的原则进行。首先,要全面彻底的清理养殖池塘,彻底排干池内水,每667m2池塘适用块状生石灰约160kg,将其化成浆在全池范围内进行泼洒,对种苗采取严格的检疫制度,严禁把病原体携带进来,在进入鱼池之前,要用200mg/L的高锰酸钾对鱼种进行浸泡,时间为30min;在养殖期间,要每月在全池塘将鱼用敌百虫彻底泼洒一遍,要严格控制饲料等生产投入品的质量和数量,避免产生水体污染。要通过采用科学规范合理的养殖举措来对水产品进行健康及生态养殖,使自身的免疫力得以逐步提高;使发病率得以不断降低,对渔药的使用要最大程度尽量减少;对能够抗病品种鱼的养殖要进行大力度的推广。

2.2进行化学药物治疗

敌百虫、硫酸铜、硫酸亚铁、高锰酸钾和硫双二氯酚等化学药物常常用于对鱼类寄生虫病的防治。一般来说主要有两类危害较为明显的寄生虫病,一类是单细胞原生动物寄生虫,主要有孢子虫、肉足虫、纤毛虫、鞭毛虫与吸虫;另一类是多细胞后生大型寄生虫,主要有蠕虫、甲壳动物与钩介幼虫。其大不相同的机体结构决定了在药物使用上面的不同。对于单细胞低等动物,原生动物寄生虫用重金属盐类中的硫酸亚铁、高锰酸钾和甲醛等即可杀灭,而对于大型寄生虫因为器官的分化比较完全,所以就用敌百虫与硫双二氯酚等进行杀灭。

2.3进行中草药治疗

过于频繁并且大范围内的使用传统的杀虫剂,自然会导致寄生虫容易出现较为突出的抗药性,从而使药物的作用疗效进一步的降低,进而导致对水质无可复原性的极大破坏,而且对鱼类具有比较强的毒副作用,其药物的残留期还会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存在,这会直接影响水产品的质量,从而对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起到极大的损害作用。作为一种较为理想而又天然的绿色环保药物,中草药因为毒副作用小且高效安全,残留物少,成本比较低,来源范围广泛等种种优点,在当前对绿色健康养殖大力倡导的时代新的形势环境下,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在中草药对寄生虫病进行防治上,有的采用了松枝对鱼虱进行防治,生姜辣椒水对小瓜虫进行防治,苦楝树枝叶煮水对车轮虫进行防治等。当前用于对鱼类寄生虫病进行防治的中草药有大蒜、百部、槟榔、南瓜子、苦参、大黄和黄芩等。另外,用使君子、百部、榧子和贯众制成方剂治疗鳝鱼肠道寄生虫病效果也不错,用槟榔、苦参、苦楝等3味中草药进行配伍中草药,熬成药汤,然后全池泼洒,用于防治红鳍东方鲀刺激隐核虫病,效果也不错。

3小结

集约化水产养殖的兴起,使得因寄生虫引起的鱼类流行病发生频繁,造成了很大程度上的经济损失。淡水鱼类寄生虫病的发病率占据相当比例,这成为制约我国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鱼类寄生虫病的危害伴随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日趋严重起来,导致防治工作的难度不断加大。本文主要就淡水鱼类寄生虫病给鱼类生存造成的危害作了阐述,并提出了防止寄生虫病的对策措施。因此,要继续对鱼类寄生虫病的区系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特别是弄清楚一些致病性强、危害严重的寄生虫,并研制出较为全面的综合防治措施。

参考文献:

[1]王咏和.鱼类寄生虫病的中草药防治[J].渔业致富指南,2003(19):18-19.

[2]朱于来.养殖季节应强化寄生虫病防治[J].渔业致富指南,2005(15):29.

[3]姜礼燔,宗网华.速效治疗鱼类寄生虫病新技术[J].渔业致富指南,2001(15):30-31.

[4]翟文娟,龙家庆.大水面鱼类寄生虫病的防治[J].科学养鱼,2002(11):34.

作者:胡静

第2篇:36例脊柱包虫病患者围术期护理

[摘要] 目的 通过对36例脊柱包虫病患者围术期护理资料的分析,探讨此种疾病的最佳护理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10月~2012年9月在我院脊柱外科住院的骨包虫病患者36例,即采用分阶段个性化术前疼痛及心理护理;术后脊髓神经系统观察与护理、功能锻炼、康复指导及用药指导;出院后健康随访。 结果 36例患者积极配合围术期护理,无护理并发症,均康复出院。 结论 分阶段个性化围术期护理,能够消除患者术前紧张情绪、减轻患者痛苦;术后通过观察脊髓神经系统的变化、康复及用药指导,使其更好地配合治疗的顺利完成,是手术成功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

[关键词] 脊柱;包虫病;围术期护理

[

骨包虫病是指细粒棘球或多房棘球绦虫的幼虫寄生于骨骼中所产生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据文献报道约占所有包虫病0.5%~4%[1],国内新疆报告骨包虫病例最多,60%以上是脊柱包虫和骨盆包虫[2]。泡型包虫病对人体危害更为严重,又称“虫癌”[3];但囊型包虫病患病率最高,占90%[4];石渠棘球绦虫还未见人感染病例报道[5]。由于包虫在骨内生长缓慢,需要数年或数十年后才产生症状,所以很多患者可能在儿童期感染,10~20年后才发病。由于其起病隐匿以及骨包虫的特殊生长方式,不仅临床诊断和治疗困难,而且患者一旦就诊,往往是中晚期,通常造成极其严重的功能障碍,甚至死亡。目前治疗骨包虫病主要以手术为主[6],但术后易复发[7]。由于该疾病国内其他城市报道少,临床可借鉴的护理经验匮乏,为提高手术疗效,我们积极探索围术期护理方法,36例脊柱包虫病患者经过精心的护理配合,临床效果良好,现将护理经验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1999年10月~2012年9月在我院脊柱外科住院的患者36例。其中,男19例,女17例;年龄10~67岁,中位年龄35.9岁;发病部位:颈椎2例,胸椎19例,腰椎9例,骶骨6例。病程6个月~12年,中位病程3.1年。36例脊柱骨包虫病患者中22例有神经系统损害,Frankel分级A级l例,B级5例,C级6例,D级10例。其中20例来自畜牧区或有明显犬、羊密切接触史,16例在非流行区有从事来自流行区家畜运输、宰杀、畜产品和皮毛产品加工等生活、工作史。12例有肺包虫或肝包虫病病史。主要临床症状为病变部位的疼痛或放射痛,一侧或双侧下肢及会阴部感觉减退,逐渐出现双下肢活动及大小便功能障碍、排尿无力等神经损害表现。

1.2 治疗方法

影像学检查示多囊性骨质破坏。36例行包虫囊液皮内Casoni试验,其中31呈阳性,5例呈阴性;36例行包虫病8项免疫血清学检查均为阳性。所有患者彻底清除病灶后,采用自体骨、同种异体骨、人工骨或骨水泥修复缺损。

1.3 护理

由于骨包虫病的治疗目前以手术切除为主,故其围术期护理尤为重要。围术期护理是指患者以手术治疗为中心,包含手术前、手术中及手术后的一段时间,但是,没有明确的时间限制[8]。我们针对骨包虫病患者采用了分阶段个性化护理,即术前、术后、出院护理。

1.3.1 术前护理

1.3.1.1 疼痛护理 脊柱包虫病患者首发症状主要表现为病变部位的疼痛或放射痛,Pamir等[9]报告腰背痛是最常见的临床症状,约占85%,其次为放射痛,占25%~95%。患者入院后及时、准确按照数字疼痛评分法给予疼痛评估,配合医生做好超前镇痛的方案;护理患者时耐心倾听患者主诉,善于观察患者情绪变化,每位患者给予个体化疼痛护理方案。

1.3.1.2 新发病例心理护理 由于骨包虫在临床较为少见,大部分病例入院时都未诊断包虫病,误诊率高,护士协助医生尽早完善相关检查,明确诊断。目前骨包虫病尚无广泛接受和认可的系统化治疗方案。对于新发病例,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积极与患者交流,为患者讲解脊柱包虫病的发病机制,发病诱因,治疗方法,合理用药以及注意事项,使患者了解到治疗方法的先进性,减轻患者的恐惧、悲观、焦虑的情绪;为患者列举科室成功治疗该病的例子,有利于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争取早日康复。

1.3.1.3 复发病例心理护理 对复发病例,入院评估重点评估心理状况。2008年政府正式将包虫病列入国家免费救助计划,对符合要求的包虫病患者进行补助,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但是调查数据显示,包虫病住院患者人均住院总费用2008~2011年呈增长趋势,且交通费、陪护费、营养费等各项直接非医疗费用也不断增长,患者的负担依然很重[10]。患者入院后尽快完善术前检查,早手术,减轻患者疼痛症状;早出院,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1.3.2 术后护理

1.3.2.1 脊髓神经系统观察及护理 神经功能损害是脊柱包虫病患者常见且可能是首发的临床症状。根据其累及节段和部位不同,其表现也明显不同。Pamir等[9]报告不同程度的瘫痪占25%~77%,因包虫手术后复发再度瘫痪者达45%。住院后责任护士评估患者脊髓损伤程度,术后主动与医生沟通患者病情,严密观察患者双下肢运动感觉功能,术后当日每小时观察患者双下肢运动感觉功能,重点交接双下肢肢体活动情况,并与术前功能做比较,若活动受限或较术前功能下降,则可能是脊髓、神经损伤,应立即报告医生,做相应处理。

1.3.2.2 功能锻炼和康复指导 严格按照疾病康复路径、功能锻炼原则进行指导,患者麻醉清醒后,协助患者做踝泵运动及双下肢向心性按摩;术后第2天协助患者进行直腿抬高动,促进神经根血液循环,避免组织修复过程中的粘连;增强腰背肌的力量,术后早期以不影响脊柱活动的腰背肌运动为主,如指导患者行压床板运动及站立位收复挺胸运动,术后1个月复查后做飞燕式等腰背肌锻炼;通过演示使患者掌握正确日常活动行为习惯。

1.3.2.3 用药指导 据统计阿苯达唑对包虫病的治愈率仅为30%[11]。但大量临床和基础研究结果表明:广泛应用于肝、肺等部位包虫病治疗的药物尚未见确切证据证明在骨包虫的治疗上具有同样的疗效。目前,临床中利用药物治疗骨包虫作为手术前后辅助用药,以减少复发、提高疗效者的一种非手术治疗方法。因此,要向患者和家属讲解阿苯达唑药物的剂量、用法、副作用,使患者要认识到阿苯达唑对疾病治疗的重要意义,患者自觉按时服药,主动接受治疗和护理。

1.3.3 术后随访及健康教育 将此类疾病患者列为科室术后随访重点人群,每月通过电话回访形式询问患者出院后身体机能、康复锻炼、遵医服药、回归社会等情况,并就患者提出问题给予指导。强化新疆骨包虫病防控要点,普及家庭防控的健康教育思想。

2 结果

术后常规使用阿苯达唑,持续3个月预防复发。术后36例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11年,中位时间5.7年,患者术前临床症状均缓解。24例于术后6个月~3年复发,24例复发中13例接受再次手术,其中7例行3次清创手术,1例行6次清创手术。术后未见复发,症状均不同程度缓解。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包虫病局部种植或远处播散。本组中36例脊柱骨包虫病患者,22例有神经损害,Frankel分级A级1例,B级5例,C级6例,D级10例。A级1例病变位于T6术后感觉有部分恢复;B级5例病变均位于胸椎,术后l例为D级,4例恢复正常;C级6例病变均位于胸椎,术后均恢复正常;D级10例病变均位于腰骶椎,术后通过手术及术后功能锻炼康复护理神经功能均恢复正常。

3 讨论

3.1 给予心理支持,建立和谐护患关系,使患者舒心度过围术期

骨包虫病的治疗目前仍以手术切除为主。骨包虫病的治疗效果目前还不太理想,复发率大约为40%。大多数患者需再次手术,反复的手术创伤,患者身心疲惫,身体状况逐年下降;虽然国家对符合要求包虫病患者进行补助,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但是调查数据显示,包虫病住院患者人均住院总费用2008~2011年呈增长趋势,患者的负担依然很重;患者发病时首发症状疼痛,有资料显示[12],慢性疼痛患者利用健康医疗服务的频率是其他人群的5倍甚至更多。因此,重视患者的的心理感受,耐心倾听患者的表述,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给予适度心理支持,是促进患者舒心度过手术期的关键。

3.2 术后重点观察脊髓、神经功能,加强肢体功能锻炼

因神经功能损害是脊柱包虫病患者常见且可能是首发的临床症状,患者麻醉苏醒后,责任护士应重点评估下肢的肢体活动,并与手术前相比较,异常情况及时通知主管医生。术前脊髓、神经功能异常患者,护士术后早期在康复医生指导下协助患者行肢体功能训练,并观察效果。

3.3 出院前强化患者包虫病防治意识,减少人畜传播

骨包虫病患者以农牧民居多,这是因为广大农牧民几乎每家都养狗,羊狗接触致使狗排出的虫卵附着在羊上,农牧民在宰羊、挤奶或剪毛等时,都可直接感染。另外,虫卵污染水源、蔬菜水果,也可造成间接感染。因此,除政府宣传卫生健康知识,做好包虫病的防治教育工作外,患者住院后,责任护士通过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对包虫病防治的教育掌握情况,重点讲解患者未掌握的知识,进一步强化防治知识。

本研究通过术前做好护理评估,采取个体化的镇痛方案及良好的心理干预,使患者安心配合手术;术后严密观察脊髓神经活动,积极帮助患者进行康复锻炼,促进神经功能恢复;自觉遵医服药;加强术后随访,做好护理延伸服务,帮助患者树立健康行为[13],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14],普及家庭防控为主的健康教育理念。

[参考文献]

[1] Pedrosa I,Saiz A,Arrazola J.Hydatid disease:radiologic and pathologic features and complications[J].Radiographics,2000,20(3):795-8l7.

[2] 刘大鹏,谢增如,张锐,等.骨包虫病诊断治疗[J].中华骨科杂志,2004,24(7):403-407.

[3] 季学闻,张金辉,赵晋明,等.肝移植治疗终末期泡型包虫病[J].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11,10(4):299-301.

[4] Philip S.Craig.Emergence and re—emergence of Echinococcosis[M].Urumq:X X IV World Congress of Hydatidology Final Programme &

[5] Ning Xiao,Jiamin Qiu,Minoru Nakao,et al.Echinococcus shiquicus n.sp,a taeniid cestode from Tibetan fox and plateau pika in China[J].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Parasitology,2005(35):693-701.

[6] 温浩,杨文光,维通,等.人体包虫病诊断和治疗的现状与进展[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1996,19(3):183-l84.

[7] 张毓庆,马惠林.骨包虫病的误诊与复发[J].中华骨科杂志,1994,14(4):247-248.

[8] 薛富善,袁风华.围术期护理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4-6.

[9] Pamir MN,Ozduman K,Elmaci I.Spinal hydatid disease[J].Spinal Cord,2002,40:153-160

[10] 丁艳,段新宇,温浩,等.新疆包虫病患者经济负担分析[J].卫生经济研究,2012,31(6):54-56.

[11] Guidelines for treatment of cystic and alveolar echinococc0sis in humans.WHO Informal Working Group on Echin.c.ccosis[J].Bull Wor1d Health Organ,1996,74(3):231-242.

[12] 杨晓云.风险管理在社区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护理,2005,11(23):2045-2046.

[13] 廖丽娟,彭顺舟,冯国君,等.肝包虫病患者80例心理分析及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4,21(9):94-95.

[14] 卫生部办公厅.防治包虫病行动计划(2010-2015年) [S].北京:2011.

(收稿日期:2014-03-24)

作者:李芳??王丽??姜丽

第3篇:我国巴贝虫病研究进展

【摘要】 从我国巴贝虫病的致病性原虫、临床特点、发病机制、诊断治疗以及预防等诸多方面进行了综述,为巴贝虫病的诊断治疗、知识普及等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巴贝虫病;临床症状;发病机制;诊断治疗

0引言

巴贝虫病是一种由巴贝虫引起的脊椎动物寄生虫病.它主要在家养的和野生的哺乳动物中流行,由蜱传播.巴贝虫在血图片上以2种形式出现:环状型和梨状型.细胞学诊断的依据是巴贝虫在红血球中排列的次序和大小.治疗需要采用换血疗法,并用氯林可霉素控制感染.该病原体引起的这种感染临床谱从完全无症状感染到重型感染.在重型感染中死亡率高达5%[1

].越来越引起医学界的重视,因此需要加强健康教育,采取预防措施,如穿长袖衣服,使用喷雾剂,防止蜱咬伤和蜱的早期消杀等,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人感染巴贝虫病.

1致病性原虫

巴贝虫(Babesia) 属于原生动物亚界、顶端复合门、孢子虫纲、梨浆虫亚纲、梨浆虫目、巴贝科、巴贝虫属.它长约1. 5 ~ 2. 5 μm,呈戒指状、阿米巴样或逗点状,偶有伪足,细胞质较致密,有空泡,是哺乳类动物的致病性原虫[2

],多见于家畜和啮齿类动物, 偶尔会传染人.这种致病性原虫呈全球性分布, 主要集中在欧洲和美国,但近些年来,我国大陆(云南、内蒙等地)和台湾均出现人体血清学试验阳性的病例报告.

2临床特点

巴贝虫疾病患者的年龄与临床密切相关,60岁以上患者的病情严重,50岁以下仅有少许临床案例[3

].肝硬变、免疫有缺陷以及其他慢性病患者, 极易感染巴贝虫出现症状.本病的潜伏期一般为1~4周,有时可长达6周[4

].临床表现轻重不一,以发热、寒战、头痛、血小板减少、轻到重度的溶血性贫血为主要特征;全身症状包括非特异性不适、肌痛、厌食和嗜睡.经常由隐性感染至暴发性感染甚至死亡.病情轻重与是否作过脾切除及不同巴贝虫的感染有关.脾切除和免疫功能低下(包括HIV、恶性肿瘤、免疫抑制等)的患者病情比较严重.

感染田鼠巴贝虫者病情较轻,多呈亚临床感染症状,患病潜伏期后,出现几周类似疟疾的自限性发热,发热呈非周期性变化,寒战、体温在38 ~ 40℃,同时伴有出汗、头痛、肌痛、肌肉关节疼痛、腰腹痛、乏力、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症、黄疸、肝脏和脾脏肿大等.当红细胞感染率超过10%时,出现溶血性贫血和黄疸[5

].严重溶血性贫血时,可发生血红蛋白尿.重症病人则出现休克、昏迷、低血压、并发呼吸窘迫综合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及肾功能衰竭,最后可能导致死亡.但在未做脾切除的人群中也存在无症状的巴贝虫病[6

].

3发病机制

巴贝虫病人以居住于农村地区的居民(农民和林业工人) 或到农村去的游客(露营者和旅行者)为主,许多病人有蟀叮咬史,大多数人出现巴贝虫病例是经蟀而传播.田鼠巴贝虫带菌者为肩突硬蟀[7],这种蟀的幼虫期偏嗜吸白脚鼠血, 若虫期则吸血普遍, 甚或人血, 成虫期偏嗜白尾鹿血[8

].已发现几名田鼠巴贝虫感染者通过输血被无症状的献血者感染, 其中一例显示与W A I 寄生史的存在相关.田鼠巴贝虫感染者多数(95%)为脾脏正常的病人, 据报道大多数病人感染了W A I , 并证实田鼠巴贝虫感染的脾切除病人合并感染了C A I 与M O I

[9-11

].一些迹象表明, 巴贝虫感染者可合并感染莱姆病的病原体布氏疏螺旋体和引起人体单核细胞或粒细胞增多的埃利希病的埃利希体[12

].肩突硬埠是巴贝虫属、疏螺旋体属和埃利希体属等3 种致病菌的媒介[13

].

4诊断

巴贝虫病的诊断是控制和防止疾病传播的一种重要手段.在疾病的急性期内,可以通过显微镜来检测红细胞中寄生虫的数目,然而,慢性感染的动物是以亚临床疾病的形式出现,采用这种方法显然是无效的,必须采用其他的,更为复杂的方法.

4.1显微镜检测方法

该病的诊断依据是采用显微镜检测,在薄血膜涂片中找到寄生虫[14

].医生必须能识别血液自动分析仪无法辨别的正常红细胞和已被巴贝虫感染的红细胞.凡是有脾切除史、近期内到过疟疾流行区、有近期输血史和血涂片检查发现有独特的细胞学特征(梨状寄生虫, 无寄生虫色素)者, 应考虑感染巴贝虫病的可能.对有蜱咬史或脾肿大以及轻度黄疽、脾脏切除的人也应疑为本病[15

].

4.2免疫学方法

当血液中的寄生虫巴贝虫数不足以被检测到时,寻找对应蛋白的血液抗体已被证明是一个可靠的方法.基于提取寄生虫抗原的血清,通过结合抗体的荧光标记产物检测抗免疫球蛋白(抗体).红细胞的裂殖子抗原的制备是从受感染的血液中清除血浆和白细胞得到的,使红细胞具有高水平的原虫(>7%),常混有5%牛血清白蛋白或其他可溶性蛋白,涂抹在载玻片.血清学试验可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技术,抗体滴度等于或大于1∶64有诊断意义,4倍或以上滴度增高是最好的诊断标准[16

].

4.3分子生物学方法

依靠寄生虫特异性抗体的存在检测巴贝虫病仍然存在免疫学方法上的缺陷,当免疫学方法行不通时,检测核酸分子的方法显得十分必要.这种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都很高,在过去的几年中,已经开发了许多不同的方法来检测巴贝虫种的宿主和载体.

脱氧核糖核酸探针检测巴贝虫的DNA是分子生物学检测的经典方法.为此,要通过DNA的分离,纯化和克隆而添加标记.首先采用标记的单链DNA杂交DNA,然后利用组织或膜进行DNA比对,若具有高度特异性,则只允许杂交互补的DNA,从而识别所需的序列,并最终得到一个非常具体的诊断.检测是通过放射自显影进行,化学发光法或比色底物法都可用于同步.采用斑点杂交技术用于有效地检测巴贝虫的存在与否.

5治疗

成人巴贝虫病可选用氯林肯霉素129 , 皮下或肌肉注射, 每天2次或60mg 口服, 每天3 次共7 d[16

].最好与硫酸奎宁650 mg合用口服,每天3次共7天.儿童剂量为抓林肯霉素,每日20~40 mg/kg体重,分3次口服和硫酸奎宁每日25 mg/kg体重,分3次口服,共7 d[18

].

用氮林肯霉素治疗引起的最重要和最严重的副作用为假膜结肠炎, 表现为痉挛性腹痛, 持续性严重的带血和粘液腹泻.如发生这样的情况, 就用万古霉素(Vaneomyein)治疗.成人剂量每日500 mg,分3~4次口服, 共7~10 d[19-21

].用氮林肯霉素治疗期间偶尔发生斑丘疹和尊麻疹,一些病例出现多型红斑与斯一约二氏(soevens-Jobnson)综合征.用硫酸奎宁治疗最常见的副作用是奎宁中毒,表现为耳鸣、头痛、恶心、腹痛和视力障碍, 亦可出现其他恶液质、光敏感、心律失常和低血压等.其他药物如氯奎、戊烷眯、Diaminizine以及换血也用于治疗本病, 但已不再推荐.

6预防

有效的预防措施是避免与蟀接触.到地方性流行区应用驱避剂,把裤脚塞于长袜子里.如发现衣服或身体暴露部位爬上蜱,应立即取下.为避免输血感染,不采用5~9月来自本病流行区人的血液供输血[22

].最后,养成积极阳光的心态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生活,加强锻炼,增强自我体质是对不仅巴贝虫病以及所有疾病的有效预防.

7结束语

尽管对巴贝虫病的认识不断加深,药物治疗已取得了显著进步,同时出现多种治疗新思路,但巴贝虫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巴贝虫病清晰的生物学变化、有效的控制技术以及各种治疗新思路的完善依旧是今后的研究重点.研究者应从自己的领域,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结合巴贝虫病特殊致病机理综合分析研究、预防此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Pérez de León AA,Strickman D A,Knowles DP,et al. One Health approach to identify research needs in bovine and human babesioses:workshop report. Parasit Vectors,2010,3(1):36.

[2]Quick R E,Herwaldt BL,Thomford JW,et al. Babesiosis in Washington State: a new species of Babesia. Ann Intern Med, 1993,119(4): 284-290.

[3]Conrad P A,Kjemtrup A M,Carreno R A, et al. Description of Babesia duncani n. sp. ( Apicomplexa: Babesiidae) from humans and its differentiation from other piroplasms. Int J Parasitol, 2006,36(7):779-789.

[4]Persing D H,Herwaldt B L,Glaser C, et al. Infection with a babesia like organism in northern California. N Engl J Med,1995,332(5):298-303.

[5]Herwaldt B,Persing DH,Précigout EA, et al. A fatal case of babesiosis in Missouri: identification of another piroplasm that infects humans.Ann Intern Med,1996,124(7): 643-650.

[6]Herwaldt B L,Cacciò S,Gherlinzoni F, et al. 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of a non-Babesia divergens organism causing zoonotic babesiosis in Europe. Emerg Infect Dis,2003,9(8):942-948.

[7]Kim J Y,Cho S H, Joo H N,et al. First case of human babesiosis in Korea: detec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novel type of Babesia sp.(KO1) similar to bovine babesia. J Clin Microbiol,2007,45(6):284-287.

[8]Scholtens R G,Braff E H,Healy G R,et al.A case of babesiosis in man in the United States.Am J Trop Med Hyg,1968,17(6): 810-813.

[9]Gubernot D M,Lucey C T,Lee K C,et al.Babesia infection through blood transfusions: reports received by the 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1997~2007.Clin Infect Dis,2009,48(1):25-30.

[10]Tonnetti L,Eder A F,Dy B,et al. Transfusion-transmitted Babesia microti identified through hemovigilance.Transfusion,2009,49 (12):2557-2563.

[11]Hselbarth K,Tenter A M,Brade V,et al.First case of human babesiosis in Germany-Clinical presentation and 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pathogen.Int J Med Microbiol,2007 297(3):197-204.

[12]Haapasalo K,Suomalainen P,Sukura A,et al.Fatal babesiosis in man,Finland,2004. Emerg Infect Dis, 2010,16(7) : 1116-1118.

[13]Zhao Y,Love K R,Hall S W, et al.A fatal case of transfusion-transmitted babesiosis in the State of Delaware.Transfusion,2009,49(12):2583-2587.

[14]Herman J H,Ayache S,Olkowska D.Autoimmunity in transfusion babesiosis: A spectrum of clinical presentations.J Clin Apher,

2010,25(6) 358-361.

[15]Johnson S T,Cable R G,Tonnetti L,et al.Seroprevalence of Babesia microti in blood donors from Babesia-endemic areas of the northeastern United States: 2000 through 2007.Transfusion,2009,49(12):2574-2582.

[16]Prince H E,Lapé-Nixon M,Patel H,et al.Comparison of the Babesia WA1 IgG detection rate among clinical sera submitted to a reference laboratory for WA1 IgG testing and blood donor specimens from diverse geographic areas of the United States.Clin Vaccine Immunol,2010,22( 11): 1729-1733.

[17]Simon T L,Snyder E L,Solheim B G,et al.Rossi's Principles of Transfusion Medicine.fourth edition,USA: A John Wiley & Sons Ltd Publication, 2009. 655.

[18]Szczepiorkowski ZM,Winters JL,Bandarenko N,et al.Guidelines on the use of therapeutic apheresis in clinical practice-evidencebased approach from the Apheresis Applications Committee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Apheresis. J Clin Apher,2010,25(3): 83-177.

[19] Spaete J,Patrozou E,Rich JD, et al. Red cell exchange transfusion for babesiosis in Rhode Island. J Clin Apher,2009,24 (3):97-105.

[20]Tonnetti L,Proctor MC,Reddy HL, et al. Evaluation of the Mirasol pathogen [corrected] reduction technology system against Babesia microti in apheresis platelets and plasma Transfusion,2010,50(5):1594.

[21]Gubernot D M,Nakhasi H L,Mied P A, et al.Transfusion-transmitted babesiosis in the United States: summary of a workshop. Transfusion, 2009,49(12): 2759-2771.

[22]Young C,Krause P J.The problem of transfusion-transmitted babesiosis.Transfusion,2009,49(12):2548-2550.

In this review, human babesiosis with regard to pathogenic protozoa, clinical symptoms, pathogenesi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in our country are reviewed,which is laying foundations for the diagnosis, treatment of babesiosis, and literacy.

(责任编辑:李家云)

作者:白海鹏等

第4篇:包虫病防治知识

包虫病防治培训

什么是包虫病?

包虫病是由棘球属(Genus echinococcus)虫种的幼虫所致的疾病。目前被公认的虫种有细粒棘球颖虫(Echinococcus granulosus)、多房棘球绦虫(E. multilocularis)、伏氏棘球绦虫(E. Vogeli Rausch)、少节棘球绦虫(E. oligarthrus)。其形态、宿主和分布地区略有不同,以细粒棘球绦虫最为常见。细粒棘球绦虫长仅1.5~6mm,由一个头节和3个体节组成。成虫寄生于狗的小肠内,但狼、狐、豺等野生动物 亦可为其终宿主。 虫卵呈圆形,有双层胚膜,其形态与带绦虫虫卵相似,对外界抵抗力较强。当虫卵随狗粪便排出体外,污染牧场、畜舍、蔬菜、土壤和饮水,被人或羊等其他中间宿主吞食后,经胃而入十二指肠。经消化液的作用,六钩蚴脱壳而出,钻入肠壁,随血循环进入门静脉系统,幼虫大部被阻于肝脏,发育成包虫囊(棘球蚴);部分可逸出而至肺部或经肺而散布于全身各器官发育为包虫囊。狗吞食含有包虫囊的羊或其他中间宿主的内脏后,原头蚴进入小肠肠壁隐窝内发育为成虫(约经7~8周)而完成其生活史。多房棘球绦虫的终末宿主以狐、狗为主,幼虫(包球蚴)主要寄生在中间宿主啮齿动物或人体的肝脏。

发病机理

本病呈全球性分布,主要流行于畜牧地区,在中国以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内蒙、西藏、四川西部、陕西为多见。河北与东北等省亦有散发病例。

传染源

本病的主要传染源为狗。狼、狐、豺等虽也为终宿 主,但作为传染源的意义不大。在流行区的羊群中常有包虫病存在,而居民常以羊或其它家畜内脏喂狗,使狗有吞食包虫囊的机会, 感染常 较严重,肠内寄生虫数可达数百至数千,其妊娠节片具有活动能力,可爬在皮毛上,并引起肛门发痒。当狗舐咬时把节片压碎,粪便中虫卵常污染全身皮毛,如与其密切接触,则甚易遭至感染。

传播途径

直接感染主要由于与狗密切接触,其皮毛上虫 卵污染手指后经口感染。若狗粪中虫卵污染蔬菜或水源,尤其人畜共饮同一水源,也可造成间接感染。在干旱多风地区,虫卵随风飘扬,也有经呼吸道感染的可能。

易感性

人感染主要与环境卫生以及不良卫生习惯有关。 患者以农民与牧民为多,兄弟民族远较汉族为多。因包虫囊生长缓慢,一般在儿童期感染,至青壮年期才出现明显症状。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别。

包虫病的早期症状

流行病学资料

本病见于畜牧区,患者大多与狗、羊等有密切接触史。

临床征象

上述患者如有缓起的腹部无痛性肿块(坚韧、光滑、囊样)或咳嗽、咯血等症状应疑及本病,并进一步作X线、超声检查、CT和放射核素等检查以且确立诊断。

包虫病的并发症

临床表现视其寄生部位、囊肿大小与有无并发症而异。病早期无自觉症状,患者全身健康情况良好。

 肝囊型包虫病:主要症状是右上腹或上腹部无痛性肿块,表面光滑,质地较坚。极少数病人叩诊时可触到包虫震颤,因子囊互相撞击引起囊壁震动所致。 

肺型包虫病:可引起胸痛、咳嗽、痰血等症状,并发感染时,患者有发热、咯脓痰等症状。

囊型包虫病:大多伴有肝与肺包虫病。临床症状为头痛、视神经乳头水肿等颅内高压征,常有癫痫发作。

肝泡型包虫病:主要症状是上腹部肿块、腹痛、消化不良、黄疸、门脉高压、几乎全伴有轻重不等肝功损害,食欲不振和腹胀亦常见。

 其他器官的囊型包虫病如脾、肾、骨等主要表现为占位性囊肿引起的压迫症状,几乎都伴有肝或肺包虫病的症状。

包虫病的治疗

手术治疗目前仍是治疗包虫病的主要方法。手术原则是摘除内囊和处理外囊,但内囊摘除前必须先杀死囊中的原头节以防囊液破溃外溢造成囊液污染和包虫种植扩散。因囊液具有极强的抗原性,可引起过敏反应,严重者可发生过敏性休克。

包虫病的预防

预防措施

控制传染源:关键是预防犬类感染。广泛宣传养狗的危害 性。野狗应予捕杀,牧羊狗、警犬等应予登记,。定期检疫。牛羊的内脏深埋或焚化,严禁用来喂犬。 

切断传染途径:重点在于饮 食卫生与个人卫生,不喝生水与不吃生菜。凡是与犬接触较多的猎人、牧民和儿童,对他们进行卫生宣传,不要用手抚摩犬的皮毛,不让犬舔人的手脸,同时养成饭前用肥皂洗手的习惯。增强体质,提高人体抵抗力。

综合措施 开展卫生宣传教育,特别在流行区,让人们了解包虫病的 感染途径,严防误吞虫卵。加强犬的处理与管理,定期投放喂药,阻断传染源。

共和中心卫生院

2016年2月27日

第5篇:包虫病防治知识试卷及答案

包虫病防治知识试卷

一、什么是包虫病?(10分)

包虫病是由棘球属绦虫的幼虫寄生于人体或牛羊等食草动物体内所引起的人畜共患的具有地方传播流行特征的慢性寄生虫病,也叫棘球蚴病。

二、包虫病可分为几种?(10分) 肝包虫病、肺包虫病、脑包虫病等

三、包虫病有哪些主要危害?(10分) 包主要是机械性压迫和毒素作用。

四、包虫病致病的几种类型?(10分)

1、包虫感染

2、包虫破裂

3、血行转移

4、门静脉高压

五、包虫病主要流行与那些省份?(10分)

主要流行于新疆、青海、甘肃、宁夏、西藏、内蒙等省区

六、包虫病的传染源主要是什么?(10分) 狗等食肉动物是本病的传染源

七、人体包虫病如何诊断?(20分)

1.有在流行区居住、工作、旅游或狩猎史,或与犬、牛、羊等家养动物或狐、狼等野生动物接触史;在非流行区有从事来自流行区的家畜运输、宰杀、畜产品和皮毛产品加工等接触史。2.B超扫描、X线检查、计算机断层扫描(CT)或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发现包虫病的特征性影像;或发现占位性病变并查出包虫病相关的特异性抗体或循环抗原或免疫复合物;或病原学检查发现棘球蚴囊壁、子囊、原头节或头钩等。3.排除其它原因所致肝、肺等器官的占位性疾病。

八、如何预防和控制包虫病?(20分)

1、加强狗的管理,积极开展狗的驱虫治疗。

2、加强屠宰管理。

3、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4、改善饮水卫生。

5、加强健康教育。

6、保护易感人群和家畜群。

第6篇:包虫病防治知识问答

包虫病是一种古老的疾病,早在公元前2698-2599年,祖国医学对该病就有记载:“因种种原因,长成了包块,初起时象鸡蛋一样大,渐渐长大,形似怀孕,几年以后,按压腹部,包块很硬,但又有移动性”。 包虫病是由棘球属绦虫的幼虫寄生于人体或牛羊等食草动物体内所引起的人畜共患的具有地方传播流行特征的慢性寄生虫病,也叫棘球蚴病。

按包虫囊肿寄生部位的不同,包虫病可分为肝包虫病、肺包虫病、脑包虫病等。按包虫囊肿数量的多少,可分为单发性包虫病和多发性包虫病两种。按包虫囊肿寄生宿主的不同,可分为人体包虫病和动物包虫病或家畜包虫病或牛羊包虫病等。按包虫囊肿发生途径的不同,可分为原发性包虫病和继发性包虫病两种。按包虫囊肿性质的不同,又可分为囊型包虫病和泡型包虫病两种。囊型包虫病是由小绦虫中一种叫做细粒棘球绦虫的幼虫所引起,泡型包虫病是由小绦虫中另一种叫做多房棘球绦虫的幼虫所引起。

一、包虫病有哪些主要危害?

包虫病对人体所造成的直接危害主要是机械性压迫和毒素作用,其危害程度与包虫囊肿的寄生部位、大小、数量、性质及并发症关系密切。

早期包虫病患者没有明显症状和体征,随着时间推移,包虫囊肿逐渐增大,开始挤压周围组织器官而出现症状:肝包虫常引起肝区隐痛,坠胀不适,上腹饱满,食欲不佳等;巨大肝包虫可使膈肌抬高压迫肺脏,致使呼吸困难。肺包虫常伴有胸部隐痛或刺痛;巨大肺包虫可由于挤压支气管而引起干咳,也可由于压迫肺组织而产生胸闷气短。其他脏器如脑、肾、心等包虫病,其后果更为严重。

1、包虫感染:包虫合并感染后可形成脓肿,出现全身炎症反应及怕冷、发热等毒血症状,常伴有黄疸、咳嗽、贫血、瘦弱等。

2、包虫破裂:破裂的主要原因是外力挤压,其次是局部震动、感染穿孔与自发性破裂等。①破入胆道:肝包虫破入胆道后,由于囊液涌入肝管会引起剧烈的胆绞痛及寒战高热,多继发感染。如果子

囊或内囊碎片堵塞胆道,就可并发阻塞性黄疸,常形成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②破入腹腔:肝包虫破入腹腔后,由于囊液迅速涌入,会立即引起剧烈的全腹膜炎及过敏反应,甚至过敏性休克而死亡;同时,腹腔中随着囊液涌出大量的原头节也随之洒满腹腔。原头节在没有被体内免疫防御系统杀灭的情况下,原则上一个原头节会生长发育成一个新的继发性包虫囊肿。大量原头节则会在数年以后造成继发散发性多发性腹腔包虫,小的如米粒,大的如拳头;少则几个,多则数以百计。包虫与网膜、系膜、肠管广泛粘连,不仅严重压迫腹腔脏器,且往往产生粘连性肠梗阻及并发感染、穿孔破裂,形成腹腔脓肿、肠瘘等复杂的急腹症。对腹腔散播的多发性包虫需要多次手术摘除,由于大小包虫很多,粘连广泛,难以彻底清除。③破入肺内:肝顶部的包虫,由于肝组织的阻力而向肝的膈面增大,逐渐突出于肝表面并推挤膈肌向胸腔内膨出。当包虫合并感染,产生粘连和炎症浸润时,可使包虫穿通膈肌破入肺内,形成肺脓肿及支气管瘘而咯脓痰,常带有子囊及内囊碎片。如果脓痰被黄染,则表明已经形成肝管—包虫囊—支气管瘘,后果很是严重。④破入支气管:肺包虫破入支气管后,由于囊液涌出会突然发生呛咳而咯出水样囊液,其中往往带有小子囊或内囊碎片,也可查到原头节。⑤破入胸腔:肺包虫破入胸腔后会产生大量的胸腔积液,病人会突然高热、呼吸困难或发生过敏反应等。

3、血行转移:原头节或泡型包虫的脱落组织及碎片可潜入血循环而发生其他器官包虫病,特别是由肝包虫转移的继发性肺包虫和脑包虫最常见。

4、门静脉高压:巨大肝包虫多合并门静脉高压,具体表现为肝、脾增大、腹水、浮肿、腹壁静脉曲张及衰竭、消瘦等。

二、包虫病的流行现状如何?

包虫病是由棘球绦虫的幼虫寄生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人体包虫病分为囊型、泡型和囊泡混合型三种类型,该病具有病程长、病死率高的特点。2004年全国寄调结果表明:全国包虫病流行区人群血清平均感染率为11.98%,

平均患病率为1.084%,现症患者估计近100万,主要流行于新疆、青海、甘肃、宁夏、西藏、内蒙等省区,细粒棘球绦虫引起的囊型包虫病和多房棘球绦虫引起的泡型包虫病均有不同程度的流行。

三、人和牛羊等食草动物是如何感染上包虫病的? 人和牛羊等食草动物都对包虫易感,只要生活在包虫病流行区尤其是高发流行区内,时刻都有误食棘球绦虫卵而被感染上包虫病的可能。棘球绦虫卵是由棘球绦虫的成虫生产而排出来的。棘球绦虫的成虫寄生在狗和狼、狐狸等食肉动物的小肠里,到了一定时期,就会不断地随着动物粪便排出大量虫卵,散布到周围环境当中。牛羊等食草动物很容易在吃草时食入被虫卵污染的草或在喝水时饮入被虫卵污染的水而被感染患病。人则由于饮用了被虫卵污染的水源和食物,或者通过玩狗、捕杀野生动物等方式污染了虫卵的手而被感染患病。虫卵被误食以后,首先在胃肠消化液的作用下,小幼虫(六钩蚴)由卵内钻出,再进入肠子上的血管里,这样就被血液循环带到身体的许多脏器或组织里,并在合适的地方停留下来,或者慢慢生长发育成一个充满液体而且液体里含有大量原头节和许多子囊或孙囊的囊型包虫,或者呈浸润型生长发育成象癌症一样可怕、临床上有“虫癌”之称的泡型包虫。

四、狗等食肉动物是怎样成为传染源的?

包虫病是传染病,狗等食肉动物是本病的传染源。由于这些动物肠子里有棘球绦虫生长繁殖并能排出棘球绦虫卵,故而理所当然的成为传染源。那么,这些动物肠子里的棘球绦虫又是怎样长出来的?这是由于狗等食肉动物吃了牛羊等食草动物体内含有包虫囊肿的内脏组织后,包虫囊内的原头节在胃蛋白酶和胆汁等的作用下于十二指肠上段内发生外翻,然后用头钩和吸盘牢固地附着在肠壁上,经过45天左右就会长出成千上万的性成熟的棘球绦虫,进而排出棘球绦虫卵,发挥其传染源的作用。如此循环愈演愈烈,导致包虫病的流行越来越严重,结果给人和牛羊等食草动物所造成的危害也越来越大。

五、人体包虫病如何诊断与治疗?

包虫病病人的诊断标准 :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有在流行区居住、工作旅游或狩猎史,或与犬、牛、羊等家养动物或狐、狼等野生动物及其皮毛的接触史;在非流行区有从事来自流行区的家畜运输、宰杀、畜产品和皮毛产品加工等接触史。 2.B超扫描、X线检查、计算机断层扫描(CT)或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发现包虫病的特征性影像;或发现占位性病变并查出包虫病相关的特异性抗体或循环抗原或免疫复合物;或病原学检查发现棘球蚴囊壁、子囊、原头节或头钩等。

3.排除其它原因所致肝、肺等器官的占位性疾病。

在此需要强调:流行区内长期居住和外来短期住留以及接触过病区狗的民众,定期做包虫病的物理和实验室检查非常重要,尤其是出现肝区隐痛不适者更应及时检查,以便早期诊断包虫病,实施早期治疗。

六、如何预防和控制包虫病?

包虫病是可以预防控制的。只要积极实施预防控制措施,就可以保护包虫病流行区的健康人及外来者不被感染或不被再次感染,减轻包虫病的危害。对于包虫病的预防控制,关键在于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提高人和家畜的抗病能力。具体措施如下:

1、加强狗的管理,积极开展狗的驱虫治疗。在农牧区提倡尽可能少养狗,控制狗的数量。坚决捕杀野狗、病狗及无用狗。对于有用狗,要登记挂牌,纳入统一管理;要拴养家犬,不可乱喂家畜内脏,减少狗的感染机会;要定期投药(吡喹酮1-2片/犬)。

2、加强屠宰管理。凡开展集中家畜屠宰的机构和部门应主动接受有关部门的卫生监督,严格处理感染包虫囊肿的内脏,决不能乱仍和喂狗。零散的家庭屠宰,应将有病的牲畜内脏做深埋、焚烧处理或煮熟后喂狗。冬春季病死牲畜也应做深埋或焚烧处理,否则野犬或野生食肉动物如狼、狐等也可可能在感染发病后进一步传播给人和家畜。

3、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接触狗、狼等野生食肉动物以及易被这些动物粪便污染的物品,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良好卫生习

惯,防止病从口入。

4、改善饮水卫生。杜绝人畜混用涝坝水、渠水、河水、雪水的现象,因这些水源极易被污染。提倡打井取水或饮用自来水,同时人们应自觉行动起来,共同保护水源,防止水源污染。

5、加强健康教育。知识贫乏和不良的健康行为是导致包虫病传播流行的根本原因,除政府部门应在流行区内大力宣传包虫病的预防知识外,广大干部群众应当互相帮教,提高群防众控能力。在中、小学校开设预防包虫病健康教育课,以“小手拉大手”形式,通过中小学生广泛向家庭和社会宣传。

七、包虫病防治健康教育核心信息(标语)有哪些?

(一)、犬的管理方面:(10条)

1、犬拴养,常喂药,包虫病防治见成效

2、狗粪莫小瞧,危害真不小,羊儿掉了膘,人肝长大包,人人讲卫生,狗服驱虫药

3、牛羊内脏喂犬狼,经济损失人遭殃

4、犬是包虫病的主要传染源

5、预防包虫病,家犬院中养

6、远离狗粪,珍爱生命

7、管住一条犬,保护全家人

8、羊杂碎,是祸根,煮熟它,烧了它,切莫生着做狗食

9、不要将有病变的动物脏器喂狗

10、杜绝有病脏器被犬吃,包虫病有望被控制

(二)政策方面:(6条)

1、政府免费救治包虫病患者

2、预防包虫病,国家免费救治

3、免费查治包虫病,造福疫区老百姓

4、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费检测、诊断包虫病

5、和谐的社会和谐的家,包虫病防治靠大家

6、全社会行动起来,防治包虫病

(三)犬驱虫、讲卫生方面:(17条)

1、勤洗手,不玩狗,不用生杂碎喂狗

2、勤洗手,少生病,犬喂药,人健康

3、预防包虫病,饭前便后要洗手

4、不玩犬,勤洗手,阻断包虫卵进人口

5、每月给狗驱虫喂药是预防控制包虫病的关键

6、不养犬,不玩犬,避免包虫病感染

7、给犬喂服吡喹酮,人畜健康才长久

8、犬拴养,常喂药,不玩狗,常洗手,牛羊内脏不喂狗

9、月月犬驱虫,年年人安康

10、定期犬驱虫,远离包虫病

11、为狗驱虫是预防包虫病最有效的措施

12、犬犬挂牌,犬犬服药,月月驱虫

13、治疗家犬,消灭野犬,预防包虫病

14、控制包虫病,坚持犬驱虫

15、加强犬只的“管、驱、灭”是控制包虫病的关键

16、狗是包虫病的主要帮凶

17、要健康,不玩狗,月月要给狗驱虫

(四)包虫病防治三字经 包虫病防治三字经

包虫病 害人精 从口入 危害重 夺营养 食欲退 人消瘦 住肝脏 肝区痛 蚴囊破 流胆道 胆绞痛 到腹腔 腹膜炎 入肺脏 胸疼痛 干咳嗽 呼吸难 咯鲜血 不治疗 会送命 到脑中 头痛死 常恶心 带呕吐 得偏瘫 入骨髓 易骨折 村民们 要记清 重预防 讲卫生 吃饭前 要洗手 口渴了 喝开水 生瓜果 水洗净 狗拴养 不进屋 莫玩狗 常驱虫 狗粪便 及时埋 可防病 病脏器 不食用 莫喂狗 要深埋 改厕所 杀虫卵 饮用水 压管道 管水源 莫污染 有保证 庭院内 勤打扫 废弃物 莫乱扔 多栽花 广植树

环境好得了病 莫惊恐 找疾控 免费药 做手术 不收费 人轻松 早治疗 身体健 奔小康 收入增 新农村 共建设 人和谐

第7篇:包虫病防治教案

焉耆县第一小学包虫病防治知识教案

(适用于

四、

五、六年级)

日期 班级 授课老师

教学内容:包虫病的相关知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什么是包虫病,了解包虫病的相关表现。

2、使学生知道包虫病的一些常见预防措施。 教学过程:

一、包虫病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病原学】

当虫卵随狗粪便排出体外,污染牧场、畜舍、蔬菜、土壤和饮水,被人或羊等吞食后,进入肝脏,发育成包虫;部分可进入肺成为肺包虫。

【发病机理】

(一)传染源与传播途径

本病的主要传染源为狗。在流行区的羊群中常有包虫病存在,而居民常以羊或其它家畜内脏喂狗,使狗有吞食包虫囊的机会,以致狗感染包虫,若狗粪中虫卵污染蔬菜或水源,尤其人畜共饮同一水源,人也可造成间接感染。 (二)易感性

人感染主要与环境卫生以及不良卫生习惯有关,因包虫囊生长缓慢,一般在儿童期感染,至青壮年期才出现明显症状。

二、包虫病的传染方式 人体感染的方式主要有两种:(1)直接传染:主要是与狗、猫密切接触后,误吞虫卵而感染。(2)间接传染:是指由于虫卵污染水源、土壤、植物或蔬菜等,这种情况往往发生于去流行区出差、

旅游、劳动的人因吃饭、饮水而感染。 【预防】

包虫病为人兽共患疾传染源包括家畜和野生动物,其预防不仅是生物学范畴内的一个复杂问题,而且也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应采取综合措施,包括:

(1)控制传染源:关键是预防犬类感染。广泛宣传养狗的危害性。野狗应予捕杀,牧羊狗、警犬等应予登记,。定期检疫。牛羊的内脏深埋或焚化,严禁用来喂犬。

(2)切断传染途径:重点在于饮食卫生与个人卫生,不喝生水与不吃生菜。凡是与犬接触较多的猎人、牧民和儿童,对他们进行卫生宣传,不要用手抚摩犬的皮毛,不让犬舔人的手脸,同时养成饭前用肥皂洗手的习惯。 (3)增强体质,提高人体抵抗力。 综合措施:

(1)开展卫生宣传教育,特别在流行区,让人们了解包虫病的感染途径,严防误吞虫卵。

(2)加强犬的处理与管理,定期投放喂药,阻断传染源。 (3)严格卫生检疫肉食品,使包虫生活史不能延续。

第8篇:防治包虫病行动计划

附件

防治包虫病行动计划(2010–2015年)

包虫病是由棘球绦虫的幼虫寄生于人或动物体内引起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是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传染病之一。2004年完成的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调查结果表明,我国有囊型和泡型包虫病的流行,包虫病流行区人群平均患病率为1.08%,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四川、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7个省(自治区)的牧区和半农半牧区,受威胁人口为6600万。

包虫病病程较长,晚期肝包虫病患者极度消瘦,或腹胀如鼓,或肝硬如石,出现黄疸、门脉高压及肝腹水等症状;脑包虫病患者癫痫反复发作,病情十分凶险;囊型包虫病病灶出现突然破裂,可致过敏性休克而死亡。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相关资料,未经治疗的泡型包虫病患者10年病死率高达94%,被称为“虫癌”。 据农业部门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推算,全国每年患包虫病的家畜在5000万头以上,因家畜死亡和脏器废弃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逾30亿元。包虫病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极大痛苦和沉重经济负担,给畜牧业生产带来巨大损失,是导致我国西部农牧区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主要原因之一。

1 2005年以来,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加大了包虫病防治工作力度,2007年包虫病被列为国家免费救治的重大传染病之一,中央财政安排了专项资金支持中西部贫困地区开展包虫病病人筛查和治疗、传染源控制、健康教育等工作,有力地推动了包虫病防治工作的开展,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由于包虫病流行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对滞后,地理环境复杂,自然条件恶劣,人文环境独特,宗教习俗多样,农牧民群众科学文化知识普及率较低,防治机构和队伍不健全,动物宿主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管理难度大等因素,我国包虫病防治工作仍然面临诸多困难和巨大挑战。为了全面推进包虫病防治工作,努力实现到2020年基本控制包虫病流行的目标,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贯彻预防为主、科学防治的方针,实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逐步建立和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采取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积极开展健康教育、中间宿主防制、病人查治相结合的综合性防治策略;大力开展区域合作和联防联控,注重科研攻关,加强国际合作,充分利用国内、国外各类资源,努力减轻包虫病危害,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和畜产品质量安全。

二、目标和工作指标

(一)目标。 1. 到2012年,

(1)以县为单位查清包虫病流行范围和流行程度。 (2)以乡镇为单位达到下列目标:

青藏高原地区,犬感染率降到15%以下,2岁以下家畜患病率降到20%以下,6-12岁儿童血清学阳性率降到10%以下。

其他流行地区,犬感染率降到10%以下,2岁以下家畜患病率降到15%以下,6-12岁儿童血清学阳性率降到8%以下。

2. 到2015年,以乡镇为单位达到下列目标: (1)青藏高原地区,犬感染率降到8%以下,2岁以下家畜患病率降到15%以下,6-12岁儿童血清学阳性率降到8%以下。

(2)其他流行地区,犬感染率降到5%以下,2岁以下家畜患病率降到10%以下,6-12岁儿童血清学阳性率降到5%以下。

(二)工作指标。

1. 到2012年实现以下指标: (1)查清流行范围和流行程度。

内蒙古、四川、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7个

3 省(区)以县为单位,调查历史流行县的犬感染率、2岁以下家畜和啮齿类动物患病率、6-12岁儿童血清学阳性率。

其他省(区、市)以当地感染的包虫病病例为线索,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确定包虫病流行范围和流行程度。

(2)传染源犬管理。

青藏高原地区:家犬登记、管理率达到70%以上,犬规范驱虫覆盖率达到60%以上,无主犬平均每村少于3条。

其他流行地区:家犬登记、管理率达到80%以上,犬规范驱虫覆盖率达到70%以上,无主犬平均每村少于1条。

(3)家畜免疫。

青藏高原地区:新生存栏家畜免疫率达到75%以上。 其他流行地区:新生存栏家畜免疫率达到85%以上。 (4)牲畜屠宰管理。

在集中屠宰场所,牲畜屠宰检疫和病变脏器无害化处理率均达到100%。

(5)健康教育。

青藏高原地区:流行区县、乡、村级干部、宗教教职人员、中小学生防治知识知晓率均达到60%以上;农牧民防治知识知晓率达到50%以上。

其他流行地区:流行区县、乡、村级干部、宗教教职人员、中小学生防治知识知晓率均达到80%以上;农牧民防治知识知晓率达到70%以上。

4 (6)病人的治疗与管理。

青藏高原地区:包虫病病人登记管理率达到75%以上,规范治疗率达到60%以上,随访督促服药率达到60%以上,半年疗效考核率达到60%以上。

其他流行地区:包虫病病人登记管理率达到80%以上,规范治疗率达到70%以上,随访督促服药率达到70%以上,半年疗效考核率达到70%以上。

(7)人员培训。

包虫病流行地区,各级疾病预防控制、医疗、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和动物监督机构防治人员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率达到90%以上。

包虫病流行地区,乡镇(街道)和村(居)民委员会干部、中小学校保健医生、乡村医生、兽医(防疫员)包虫病防治知识或技能培训率达到85%以上。

2.到2015年实现以下指标: (1)传染源犬管理。

青藏高原地区:家犬登记、管理率达到80%以上,犬规范驱虫覆盖率达到70%以上,无主犬平均每村少于3条。

其他流行地区:家犬登记、管理率达到90%以上,犬规范驱虫覆盖率达到80%以上,无主犬平均每村少于1条。

(2)家畜免疫。

青藏高原地区:新生存栏家畜免疫率达到85%以上。

5 其他流行地区:新生存栏家畜免疫率达到95%以上。 (3)牲畜屠宰管理。

在集中屠宰场所,牲畜屠宰检疫和病变脏器无害化处理率均达到100%。

(4)健康教育。

青藏高原地区:流行区县、乡、村级干部、宗教教职人员、中小学生防治知识知晓率均达到80%以上;农牧民防治知识知晓率达到70%以上。

其他流行地区:流行区县、乡、村级干部、宗教教职人员、中小学生防治知识知晓率均达到90%以上;农牧民防治知识知晓率达到80%以上。

(5)病人的治疗管理。

青藏高原地区:包虫病病人登记管理率达到85%以上,规范治疗率达到70%以上,随访督促服药率达到70%以上,半年疗效考核率达到70%。

其他流行地区:包虫病病人登记管理率达到90%以上,规范治疗率达到80%以上,随访督促服药率达到80%以上,半年疗效考核率达到80%以上。

(6)人员培训。

包虫病流行地区,各级疾病预防控制、医疗、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和动物监督机构防治人员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率达到95%以上。

6 包虫病流行地区,乡镇(街道)和村(居)民委员会干部、中小学校保健医生、乡村医生、兽医(防疫员)包虫病防治知识或技能培训率达到90%以上。

(7)饮水安全。

纳入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内的牧区定居点居民、半农半牧区和农区居民安全饮水覆盖率达到100%。

三、主要防治措施

(一)控制传染源。

1.家犬的登记管理。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村(居)民委员会(牧场)负责组织协调和宣传动员,由村(居)民委员会组织按户对所有的家犬建立犬驱虫登记卡,并负责犬驱虫措施的落实。

2.犬犬投药、月月驱虫。各流行区要结合当地实际确定犬驱虫日,广泛动员群众参与和配合犬驱虫工作,并做好个人防护。乡级兽医站负责领取和分发犬驱虫药,村级防疫员负责投喂犬驱虫药,犬主需签字确认并负责服药后3天内犬只拴养、犬粪深埋或焚烧。由村级兽医防疫员每月将犬只驱虫情况逐级汇总上报县级兽医站。

3.无主犬控制。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村(居)民委员会要采取多种方法控制并减少无主犬数量,鼓励捕杀无主犬。每月定期由村级防疫员指导相关人员在无主犬聚集的场所或经常出没的区域投放驱虫药饵。

7 4.动物及其产品检疫监管。农业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对调运动物及其产品进行检疫监管。

(二)开展健康教育。

1.各级人民政府相关部门要结合当地实际,负责开展本系统的包虫病健康教育工作,卫生部门负责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

2.各级宣传部门和新闻单位要精心组织包虫病防治的宣传报道工作,及时刊播包虫病防治相关知识和工作信息,定期无偿刊播有关公益广告,以各种形式加大宣传报道力度,营造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包虫病防治工作的氛围。在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和团校开设专题讲座,宣传包虫病防治知识。加强对各级各类领导干部以包虫病防治知识、政策、策略和主要措施为重点内容的宣传、培训。

3.民委和民族宗教事务部门每年组织开展对宗教教职人员的宣传教育,使其了解国家免费救治包虫病的相关政策,并利用各种宗教活动向信教群众传播包虫病防治知识,引导信教群众正确就医。

4.教育部门负责将包虫病防治知识纳入中小学教学计划,每学年至少开展一次以包虫病防治知识为重点的主题队会。通过开展 “小手拉大手”活动,引导学生向家长和社会传播包虫病防治知识,培养学生养成“饭前便后要洗手、远离虫卵不玩狗”的良好习惯。

8 5.各级妇联组织负责对妇女工作干部进行包虫病防治知识培训,针对农牧区妇女开展多种形式的包虫病防治知识宣讲和健康教育活动,促使家庭主妇养成勤洗手、讲卫生的良好习惯,促进家庭健康行为的形成。

6.村(居)民委员会要确定1名兼职宣传员负责包虫病宣传教育材料的发放和张贴工作,对辖区村(居)民开展宣传教育。乡镇卫生院的防保人员、乡村医生和兽医防疫员充分利用集市、村民会议、村级广播、犬驱虫日等机会,对农牧民群众宣传“犬犬投药月月驱虫,不用病变脏器喂犬”等基本防治知识。

7.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负责对定点屠宰场所和集贸市场从事畜产品交易的重点人群进行包虫病防治知识的宣传,使其了解和掌握不用病变脏器喂犬和对病变脏器进行无害化处理等基本防治知识。

(三)防制中间宿主。

1.家畜屠宰管理。县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负责屠宰场(点)家畜的屠宰检疫,监督做好病变脏器的无害化处理工作。

2.家畜免疫。县兽医站负责分发抗细粒棘球蚴病疫苗,由乡、村级兽医防疫员每年对当年新生存栏家畜进行疫苗接种,此后对免疫家畜每年进行1次强化免疫。

(四)查治与管理病人。

9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根据卫生部下发的《包虫病防治技术方案》、《包虫病外科治疗项目管理办法》和《包虫病外科治疗项目技术方案》的要求,结合建立农牧民健康档案工作,在包虫病流行区开展人群查病、病人管理、药物和手术治疗,并逐步将符合规定的治疗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范围。

(五)关怀与救助病人。

民政部门负责对生活困难并符合救助条件的包虫病患者及其家庭,按照相关规定给予补助。对符合条件的包虫病重病患者纳入医疗救助范围;对因患包虫病导致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城乡居民家庭,纳入低保范围。

(六)提供安全饮用水。

国家发展改革和水利、卫生部门根据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开展集中式供水工程建设,重点解决包虫病流行区居民使用污染严重的地表水问题,优先保障定居点农牧民饮用水安全。有条件的地区供水到户,条件尚不具备的地区供水到集中供水点。

(七)开展基线调查和病情监测。

1. 基线调查。以县为单位,按照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城镇、农区、半农半牧区、牧区)进行分层整群抽样,或按照不同地理方位进行抽样,对犬感染率、家畜患病率和6-12

10 岁儿童血清学阳性率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确定流行范围和流行程度。

2. 病情监测。卫生部门按照《包虫病防治技术方案》的要求开展儿童血清学阳性率和人群患病率监测,兽医部门按照《家畜包虫病防治技术规范》的要求开展犬感染率和家畜患病率监测,为评价防治效果提供依据。

四、政策和保障

(一)加强政府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各级人民政府要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国家针对西部贫困地区和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制定的一系列优惠政策,进一步加强组织协调,完善政策措施,统筹安排资源,确保防治经费到位,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各地可根据当地包虫病流行状况制定相应的地方性法规或规章,使包虫病防治逐步走上法制化管理的轨道。

流行区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成立由发展改革、财政、卫生、农业(畜牧)、公安、林业、科技、水利、民政、教育、民族宗教、广播电视和新闻宣传、妇联等部门组成的包虫病防治领导小组,加强领导,落实责任,逐步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负责、全社会参与”的长效工作机制。其他地区根据当地实际,建立相应的领导协调机制。鼓励省际或区域之间开展联防联控,促进包虫病防治工作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明确部门职责,强化措施落实。各有关部门要密

11 切配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切实落实各项防治措施。卫生部门协调有关部门,研究制订包虫病防治工作的方针、政策、规划和行动计划,制订并实施包虫病相关技术规范和行业标准;做好病人的发现、报告、管理和治疗,对符合手术适应症的包虫病患者积极开展外科手术救治;做好包虫病流行病学调查、疫情监测、资料的收集、汇总和分析,及时调整防治措施;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并提供技术支持。农业(畜牧)部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的相关规定,按照国家总体方针,研究制定家畜包虫病防治政策和措施,落实农村家犬驱虫,家畜免疫,严格动物、动物产品检疫监管,开展畜间流行病学调查和监测。商务部门负责加强对牲畜定点屠宰场所的管理。公安、城管等部门通过各自渠道加强对城镇地区家犬数量的掌握和管理,妥善处理无主犬。林业部门负责做好森林鼠害防治工作。宣传部门结合当地实际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包虫病防治知识,全面提高群众的健康防病意识。民委和民族宗教事务等部门结合本部门工作特点,对少数民族地区民族宗教教职人员和信教群众开展包虫病防治政策、防治知识的宣讲,逐步提高宗教教职人员和信教群众对包虫病危害程度的认识,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查病、救治、犬驱虫等防治工作。教育部门负责组织学校校医或保健教师参加卫生部门组织的相关培训,督促中小学校开展包虫病防治知识的普及教育。妇联做

12 好农牧区妇女和家庭主妇的健康教育,促进家庭健康行为的形成。民政部门对符合救助条件的包虫病患者及其家庭开展医疗救助和生活救助工作。国家发展改革和水利、卫生部门结合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等,保障农牧民饮用水安全。科技部门负责将包虫病有关科研项目列入有关国家科技计划。

(三)增加财政投入,多方筹集资金。按照分级负担的原则,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当地包虫病防治的实际情况,将包虫病防治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中央财政对中西部贫困地区包虫病防治工作予以支持。同时,应当广泛动员和争取社会各方面力量提供资金和物资,支持包虫病防治工作。

(四)加强科学研究,提供技术保障。将包虫病防治科研列入国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相关部门重点科研计划,组织多部门、跨学科的联合攻关,研究我国不同地区阻断包虫病传播的策略和措施,探索各类地区包虫病的防治模式;开展多中心、前瞻性的抗包虫病药物不同剂型疗效和不良反应系统评价;研制敏感、特异、便捷的检测试剂;研发高效、安全的包虫病新型疫苗、治疗药物和新剂型;研制长效、方便使用的驱虫药品和犬抗棘球绦虫疫苗,探索流行区无主犬的管理和驱虫措施;深入开展包虫病病原生物学、流行病学研究。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推广适用的科技成果。

(五)加强能力建设,提高防治水平。加强相关机构能

13 力建设。各流行区的省级和地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设臵专门的防治科、室、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和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要配备专(兼)职包虫病防治人员;乡(镇)卫生院和畜牧兽医站有相应的卫生技术人员承担包虫病防治工作。各流行乡、村有专人负责包虫病防治工作。

不断改进和完善县级综合医疗机构和乡镇中心卫生院的包虫病诊断、治疗能力,重点流行区的县级综合医院要逐步具备开展包虫病外科手术的能力。

加强各级疾病预防控制和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包虫病实验室网络能力建设。加强包虫病虫种鉴别和检测试剂评价能力。省、地市级实验室具备对免疫学检测进行质量控制的能力。县级实验室具备免疫学检测能力。

按照逐级分类培训的原则,采取多种培训方式,开展包虫病防治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包虫病防治人员的业务水平。

五、考核与评价

(一)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根据本行动计划的要求,将工作目标和任务层层分解,签订目标责任书,认真组织实施,确保取得实效。对没有实现工作目标的,要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行政责任。

(二)监督检查。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根据“科学、定

14 量、随机”的原则,制订详细的监督检查方案,通过开展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自查、抽查,对工作内容和实施效果进行综合考核评价。要及时将监督检查的情况反馈给被检查单位。卫生部、农业部及有关部门将不定期组织对本行动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三)考核评估。卫生部、农业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制订考核评估方案,于2013年组织开展对行动计划的中期目标的考评,并根据中期考评结果对行动计划有关内容进行适当调整;2015年组织开展终期评估。

第9篇:包虫病防治工作计划

包虫病是由棘球绦虫的幼虫寄生于人或动物体内引起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是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传染病之一。2004年完成的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调查结果表明,我国有囊型和泡型包虫病的流行,包虫病流行区人群平均患病率为1.08%,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四川、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7个省(自治区)的牧区和半农半牧区,受威胁人口为6600万。

包虫病病程较长,晚期肝包虫病患者极度消瘦,或腹胀如鼓,或肝硬如石,出现黄疸、门脉高压及肝腹水等症状;脑包虫病患者癫痫反复发作,病情十分凶险;囊型包虫病病灶出现突然破裂,可致过敏性休克而死亡。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相关资料,未经治疗的泡型包虫病患者10年病死率高达94%,被称为“虫癌”。 据农业部门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推算,全国每年患包虫病的家畜在5000万头以上,因家畜死亡和脏器废弃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逾30亿元。包虫病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极大痛苦和沉重经济负担,给畜牧业生产带来巨大损失,是导致我国西部农牧区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主要原因之一。

2005年以来,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加大了包虫病防治工作力度,2007年包虫病被列为国家免费救治的重大传染病之

1 一,中央财政安排了专项资金支持中西部贫困地区开展包虫病病人筛查和治疗、传染源控制、健康教育等工作,有力地推动了包虫病防治工作的开展,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由于包虫病流行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对滞后,地理环境复杂,自然条件恶劣,人文环境独特,宗教习俗多样,农牧民群众科学文化知识普及率较低,防治机构和队伍不健全,动物宿主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管理难度大等因素,我国包虫病防治工作仍然面临诸多困难和巨大挑战。为了全面推进包虫病防治工作,努力实现到2020年基本控制包虫病流行的目标,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贯彻预防为主、科学防治的方针,实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逐步建立和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采取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积极开展健康教育、中间宿主防制、病人查治相结合的综合性防治策略;大力开展区域合作和联防联控,注重科研攻关,加强国际合作,充分利用国内、国外各类资源,努力减轻包虫病危害,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和畜产品质量安全。

二、目标和工作指标

(一)目标。

2 1.以村为单位查清包虫病流行范围和流行程度。

(二)工作指标。

1.以当地感染的包虫病病例为线索,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确定包虫病流行范围和流行程度。

(1)传染源犬管理。

流行地区:家犬登记、管理率达到80%以上,犬规范驱虫覆盖率达到70%以上,无主犬平均每村少于1条。

(2)家畜免疫。

流行地区:新生存栏家畜免疫率达到85%以上。 (3)健康教育。

流行地区:流行区乡、村级干部、宗教教职人员、中小学生防治知识知晓率均达到80%以上;农牧民防治知识知晓率达到70%以上。

(4)病人的治疗与管理。

流行地区:包虫病病人登记管理率达到80%以上,规范治疗率达到70%以上,随访督促服药率达到70%以上,半年疗效考核率达到70%以上。

(5)人员培训。

包虫病流行地区,乡镇(街道)和村(居)民委员会干部、中小学校负责人、乡村医生、兽医(防疫员)包虫病防治知识或技能培训率达到85%以上。按照逐级分类培训的原则,采取多种培训方式,开展包虫病防治知识和技能培训,

3 提高包虫病防治人员的业务水平。

三、主要防治措施

(一)控制传染源。

1.家犬的登记管理。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村(居)民委员会(牧场)负责组织协调和宣传动员,由村(居)民委员会组织按户对所有的家犬建立犬驱虫登记卡,并负责犬驱虫措施的落实。

2.犬犬投药、月月驱虫。各流行区要结合当地实际确定犬驱虫日,广泛动员群众参与和配合犬驱虫工作,并做好个人防护。乡级负责领取和分发犬驱虫药,村级防疫员负责投喂犬驱虫药,犬主需签字确认并负责服药后3天内犬只拴养、犬粪深埋或焚烧。由村级防疫员每月将犬只驱虫情况逐级汇总上报县级。

3.无主犬控制。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村(居)民委员会要采取多种方法控制并减少无主犬数量,鼓励捕杀无主犬。每月定期由村级防疫员指导相关人员在无主犬聚集的场所或经常出没的区域投放驱虫药饵。

(二)开展健康教育。

1.结合当地实际,负责开展本系统的包虫病健康教育工作。以各种形式加大宣传报道力度,营造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包虫病防治工作的氛围。在学校等场所开设专题讲座,宣传包虫病防治知识。加强以包虫病防治知识、政策、策略和

4 主要措施为重点内容的宣传、培训。

通过开展 “小手拉大手”活动,引导学生向家长和社会传播包虫病防治知识,培养学生养成“饭前便后要洗手、远离虫卵不玩狗”的良好习惯。

乡镇卫生院的防保人员、乡村医生充分利用逢集日、村民会议、村级广播、犬驱虫日等机会,对农牧民群众宣传“犬犬投药月月驱虫,不用病变脏器喂犬”等基本防治知识。

(四)查治与管理病人。

根据卫生部下发的《包虫病防治技术方案》、《包虫病外科治疗项目管理办法》和《包虫病外科治疗项目技术方案》的要求,结合建立农牧民健康档案工作,在包虫病流行区开展人群查病、病人管理、药物和手术治疗,并逐步将符合规定的治疗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范围。

(五)关怀与救助病人。

民政部门负责对生活困难并符合救助条件的包虫病患者及其家庭,按照相关规定给予补助。对符合条件的包虫病重病患者纳入医疗救助范围;对因患包虫病导致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城乡居民家庭,纳入低保范围。

(七)开展基线调查和病情监测。

1. 基线调查。以县为单位,按照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城镇、农区、半农半牧区、牧区)进行分层整群抽样,或按照

5 不同地理方位进行抽样,对犬感染率、家畜患病率和6-12岁儿童血清学阳性率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确定流行范围和流行程度。

2. 病情监测。卫生部门按照《包虫病防治技术方案》的要求开展儿童血清学阳性率和人群患病率监测,兽医部门按照《家畜包虫病防治技术规范》的要求开展犬感染率和家畜患病率监测,为评价防治效果提供依据。

五、考核与评价

(一)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根据本行动计划的要求,将工作目标和任务层层分解,签订目标责任书,认真组织实施,确保取得实效。通过开展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自查、抽查,对工作内容和实施效果进行综合考核评价。对没有实现工作目标的,要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行政责任。

上一篇:消防部队最新改革下一篇:台湾五大家族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