蔺相如完璧归赵论练习

2022-08-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蔺相如完璧归赵论练习

蔺相如完璧归赵论文言文翻译

导语:秦国以十五座城池的空名,欺诈赵国以勒索和氏璧。这时说它要得到璧是实情,而不是借此以窥视赵国。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的蔺相如完璧归赵论文言文翻译,欢迎阅读参考。

蔺相如完璧归赵论

作者:王世贞

蔺相如之完璧,人皆称之。予未敢以为信也。

夫秦以十五城之空名,诈赵而胁其璧。是时言取璧者,情(1)也,非欲以窥赵也。赵得其情则弗予,不得其情则予;得其情而畏之则予,得其情而弗畏之则弗予。此两言决耳,奈之何既畏而复挑其怒也!

且夫秦欲璧,赵弗予璧,两无所曲(2)直也。入璧而秦弗予城,曲在秦;秦出城而璧归,曲在赵。欲使曲在秦,则莫如弃璧;畏弃璧,则莫如弗予。夫秦王既按图以予城,又设九宾(3),斋而受璧,其势不得不予城。璧入而城弗予,相如则前请曰:“臣固知大王之弗予城也。夫璧非赵璧乎?而十五城秦宝也。今使大王以璧故,而亡其十五城,十五城之子弟,皆厚怨大王以弃我如草芥也。大王弗与城,而绐(4)赵璧,以一璧故,而失信于天下,臣请就死于国,以明大王之失信!”秦王未必不返璧也。今奈何使舍人怀而逃之,而归直于秦?是时秦意未欲与赵绝耳。令秦王怒而僇(5)相如于市,武安君(6)十万众压邯郸(7),而责(8)璧与信,一胜而相如族(9),再胜而璧终入秦矣。

吾故曰:蔺相如之获全于璧也,天也。若其劲渑池(10),柔廉颇(11),则愈出而愈妙于用。所以能完赵者,天固曲全之哉!

注释

(1)情:真实意图。

(2)曲:不公正,不合理。

(3)九宾:九位迎接使者的傧相,皆立于朝廷上,是战国时期隆重的外交礼节。

(4)绐(dài):欺骗,欺诈。

(5)僇:通“戮”,杀。

(6)武安君:秦将白起的封号。

(7)邯郸:赵国都城,在今河北邯郸市。

(8)责:求,这里指索取。

(9)族:灭族。

(10)劲渑池:指蔺相如在渑池(今河南林县)迫秦王为赵王击缶之事。

(11)柔廉颇:指蔺相如对赵大将廉颇委曲容让,终使廉颇感悟并负荆请罪之事。

译文

蔺相如完璧归赵,人人都称赞他。但我不敢苟同这一看法。

秦国以十五座城池的空名,欺诈赵国以勒索和氏璧。这时说它要得到璧是实情,而不是借此以窥视赵国。赵国知此实情就不给,不知此实情就给;知此实情而惧怕秦国就给,不知此实情而不惧怕秦国就不给。这只要两句话就能解决了,为何既惧怕它而又去激怒它呢?

况且秦国想要得到玉璧,赵国不给,双方都没有什么是非曲直可言。赵国送去玉璧而秦国不给城,其曲在秦。秦国给城而赵国收回了玉璧,其曲在赵。要想使秦国理屈,则不如放弃玉璧;害怕失去玉璧,则不如不给。秦王既然按照地图划给了城池,又设九宾之仪典,斋戒之后才接受玉璧,其势已是不得不给城的了。如果秦王得到了璧而不给城,相如便可上前陈述:“我本来就知道大王是不会给城的。这璧不就是赵国的一块玉璧吗?而十五座城池是秦国的宝物。现在假如大王以一块璧的缘故,而抛弃了十五座城池,十五城的百姓,都会深深怨恨大王像草芥一样抛弃了他们。大王不给城,而骗去了赵国的璧,为了一块璧的缘故而失信于天下,我请求死在这里,以表明大王的失信。”这样,秦王未必不归还玉璧。而当时为什么要派手下的人藏璧逃离,从而使理直的一方归于秦国呢!当时秦国并不想与赵国关系破裂啊。假如秦王怒斩相如于市上,再派武安君率十万大军逼临邯郸,责问璧的去向以及赵国的失信,一次获胜可使相如灭族,第二次获胜玉璧终究还得属于秦国。

因此我说,蔺相如之所以能保全玉璧,那是天意。至于他在渑池对秦国的强硬较量,以柔韧使廉颇惭悟,就越来越显得高妙了。而他能完璧归赵的原因,的确是上天在偏袒他啊!

第2篇:<<廉颇与蔺相如>>学案 ——完璧归赵

无棣县第二高级中学 主备:张淑兰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积累文言知识

2、技能目标:分析人物形象

3、情感目标:学习人物精神 [教学重点]知识积累、人物分析 [教学难点]人物分析

[主导教法]自主探究、重点指导 [过程设计]

一、知识复习

1、<<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 体 史。鲁迅先生评为 ,其内容分为 、 、 、 、 五部分。

2、本文可分为 、 、 三个小故事 。

二、检测积累

1、通假字

(1)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2)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 .

2、古今异义 请指示王 ..

3、词类活用 (1)大王必欲急臣 .(2)乃使其从者衣褐 .(3)卒廷见相如 .

4、一词多义

1宁许以负秦曲 负○2负其强,以空言求璧 ○3决负约不偿城 ○4 负荆请罪 ○1以勇气闻于诸侯 以○2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3臣窃以为其人勇士

○4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5、句式

(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求人可使报秦者 (3)徒见欺 (4)何以知之 (5)故燕王欲结于君 (6)欲以击柱

三、文章分析 (一)内容分析

1、蔺相如是在什么背景下出场的?

2、蔺相如如何取得赵王信任?

3、蔺相如从哪里看出秦王无意偿城?

4、面对秦王无意偿城,蔺相如采取了什么策略?

5、秦王佯为城后,蔺相如又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6、蔺相如最后为何可以安全回国?

(二)形象分析

1、这一部分蔺相如的形象特征?

2、文章是怎样塑遭蔺相如这一形象的? (1)直接描写(正面描写)

(2)间接描写(侧面烘托)

(三)素材积累

如果把这一材料运用到写作中去,适合哪些话题?

四、拓展延伸 晏子使楚

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名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五、作业布置

预习“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两个故事

第3篇:《廉颇蔺相如列传》之完璧归赵教案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知识。

2、概括文中的故事情节,把握矛盾冲突,分析蔺相如的人物形象。

【教学重难点】积累文言常用知识;用语言行动揭示人物形象的表现手法。

【教学方法】

1、充分利用学生手头上已有的文言文学习资料,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分析人物形象。

2、课前布置预习。预习注意:①对照注解和文言文译注资料疏通文句;

②按照顺序叙述本故事的故事情节。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自主学习】

二、导学案“自我检测”部分。

【合作探究】

三、看表演,听故事,归纳故事情节

开端:秦王求璧

发展:决策入琴

高潮:智斗秦王

结局:完璧归赵

四、品读“完璧归赵”的故事,分析蔺相如如何“使不辱于诸侯”。

出使前

(一)品读3——5段

1、出使前,赵国情形如何?

在和氏璧的去留问题上,赵国君臣难以抉择,蔺相如就是在举国求才、求贤若渴的情况下出场的,这样安排为他后文智勇双全、忠心报国做下了铺垫。

2、出使前,蔺相如是什么人?

“缪贤舍人”。缪贤一语道破,“其人勇士,有智谋”,“臣尝有罪”这一段不得不叹服蔺相如胆识过人。

3、蔺相如决策的根据是什么?达不到目的是又将采用什么办法呢?

“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城不如,城请完璧归赵”

蔺相如:初显胆识

出使中

(二)阅读6——11段

1、相如从哪些地方看出秦王“无意偿城”?

明确:秦国不合礼数有三:章台不是接见外臣的场所;

美人不是礼待外臣的人员;

左右侍从的狂喜不是尊重外臣的礼节。

蔺相如:过人的洞察力和判断力。

2、相如发现秦王“无意偿赵城”后怎么办?

明确:①设计智取。乃前(上前,名作动)曰:“壁有暇,请指示王。”(示,给„„看。意 思是:请让我指给大王看。)

②说理斗争。相如一方面以“布衣之交尚不相欺”来批评秦王的欺骗手段;另一方面以赵王的谦诚来批判秦王的傲慢、不讲信义。(要求学生讲解“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这一句。)

③誓死捍卫。相如“倚柱,怒发上冲冠”这里写出了相如的愤怒表情。

“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壁俱碎于柱矣!”以言辞表现相如的勇气。

“相如持其壁脱柱,欲以击柱。”又以动作表现相如誓死捍卫的决心。

3、秦王“以诈佯为予赵城”后,蔺相如又如何对策?

首先,使出缓兵之计,要秦王斋戒,设九宾礼;

其次,私下派人把璧送回赵国。

蔺相如:勇敢机智、敢于献身

4、归璧于赵后,蔺相如又如何对秦王交代的?

①义责秦王。义责秦王朝历来言而无信,“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干脆说明璧已经归赵:“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②坚明约束。以“秦强而赵弱”的事实,说明只要“坚明约束”,“赵立奉璧来”。 ③道歉请罪。表示自己知道有罪:“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

④提出希望。“唯大王与群臣熟计议之”,暗示秦王杀使者不是好办法。

蔺相如:足智多谋、勇敢、不畏强暴

5、秦王两次接见蔺相如有哪些不同?这对提现蔺相如的个人形象有什么作用?

地点

礼节

第一次

章台

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第二次

斋五日,设九宾礼

秦王恃强凛弱,间接烘托蔺相如大智大勇的个人形象。

出使后

(三)、品析12—13段

1、出使结果如何?

“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两国僵持,进入对立状态。

“完璧归赵”,表现蔺相如的大智大勇。

五、人物形象的表现手法

①直接描写(如写蔺相如的语言、动作、神态等);

②间接描写(以群臣素手无策、秦王的声威、秦廷环境气氛来反衬蔺相如的镇定自如,智勇双全及非凡的外交斗争艺术。)

【拓展延伸】

1、秦王的如意算盘落空了,他对大臣们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秦王的如意算盘落空了,他__________ 对大臣们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秦王的如意算盘落空了,他__________对大臣们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篇:投资与理财规划书下一篇:小学作文细节写作技巧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