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

2023-03-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26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

《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

读后感 之

《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

这是鲁迅先生《野草》里的一篇比较短小精悍的散文。看这篇文章之前,首先吸引我的是这个题目—《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为什么会在聪明人和傻子之后加奴才,我很好奇。于是,带着疑问我走进了鲁迅先生的世界。

很小的时候,就学过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知道他当时生活的那个环境和年代。在我的心中,他就像一座雄伟的山峰,顶天立地。从当初的弃医从文,再到后来用犀利的文字唤醒沉睡的国人。鲁迅先生以另一种方式拯救了旧时代那一辈人残破的灵魂。

我们都知道,鲁迅先生为《野草》散文集写过一篇《题辞》。文中有一句话是这样的:“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恨我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这“地面”就是当时那个**年代产生的野草的现实社会。 20世纪是一个不寻常的世纪。20世纪的社会生活风云激荡,沧桑万变。鲁迅先生看透了那个年代的形形色色的人与事,《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就以三个不同角色的人对生活不同态度,反映出了三种现实社会中的小人物形象。“聪明人”是象征假惺惺的封建统治者,而“傻子”象征着对封建统治的坚决反抗者,“奴才”则象征着愚昧无知、安于现状、不敢反抗的人们。作者批判了维护旧社会的“聪明人”,讽喻了对这社会不满而实际又在维护这社会的“奴才”,“歌颂”了和旧社会作坚决斗争,要拯救人们从这旧社会的水深火热中出来的

“傻子”。本文以一种讽刺的手法表达了对旧社会的不满,也表现了

对当时社会那些思想麻痹思想禁锢的人们的无奈。“奴才”“总不过

是寻人诉苦。只要这样,也只能这样。”用“只要“和“只能”勾画

出了一副不懂反抗、愚昧无知的可怜嘴脸。他总是抱怨“我所过的简

直不是人的生活”、“可是做工是昼夜无休息的”、“ 你知道的。

我住的简直比猪窠还不如。主人并不将我当人;他对他的叭儿狗还要

好到几万倍„„。”他心里很不平衡,他流着泪向别人哭诉。但是,有一天,当一个“聪明人”假惺惺地对他说“这实在令人同情。”、“我想,你总会好起来„„。”的时候。“奴才”高兴了,说:“我

对先生诉了冤苦,又得你的同情和安慰,已经舒坦得不少了。可见天

理没有灭绝……。”文中是这样形容“聪明人”说的话的,刚开始

是“惨然”的,然后是“叹息着,眼圈有些发红,似乎要下泪。”最

后是“代为高兴似的”。聪明人以一种假意的、做作的哄骗和安慰使

这位无知的“奴才”,又甘心忍受被人奴役的地位和不堪的命运了。后来,“奴才”又遇到了一个“傻子”,又向他诉说自己悲惨的生

活状态。“傻子”听了,大为愤怒,想为他打抱不平。可是当傻子准

备帮他砸窗子时,他却叫着说 “人来呀!强盗在毁咱们的屋子了!

快来呀!迟一点可要打出窟窿来了!……”他哭嚷着,在地上团团地

打滚。一群奴才都出来了,将傻子赶走了。”。他为了向主人邀功,出

卖了愿意帮助他自己的“傻子”。而且还向主人炫耀,恭敬而得胜地

说。“有强盗要来毁咱们的屋子,我首先叫喊起来,大家一同把他赶

走了。”我不知道后来“傻子“的命运如何,我想未必会很好。但却

让人更加鄙视那个卑微的“奴才”。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可怜之人

必有可恨之处”,有某些人是甘愿作“奴才”的。“奴才”终究只是

“奴才”,他们只会抱怨生活,而从不会决心出人头地,摆脱“奴才”的命运,这样的人永远都只会是个“奴才”。

傻子是一个坚决反对封建统治的人。他有一颗嫉恶如仇的心,对

事情不满时就会表现在行动上。在文中有两句“傻子”说的特别的话,第一句是当“奴才“向他诉苦时他大叫着骂的“混帐!”第二句是当”奴才“劝他说不要砸窗时他愤怒的说的“管他呢!”“傻子”之所以叫

做“傻子”,是因为在封建思想占统治地位的社会里,他这样的言行

必然会被看作是“傻子”。很多人都会说“傻子”是一个值得歌颂的

人,我却有另一种想法。在我看来,“傻子”是一个有勇无谋的反抗

者,他只懂得用自己的拳头办事,却忘了这个社会呈现的病态。但是

另一方面,不管结果怎样,在当时那个悲哀的年代,整个中国的人都

“病”了的时候。“傻子”这一类型的人的出现,无疑也在一定程度

上唤醒了他们内心深处的反抗的种子。有总比没有好。至少有人懂得反抗了。

本文以象征手法形象的刻画了三个不同的人物。也表现了作者对

“奴才”那种人的憎恨和叹息。鲁迅先生的这篇散文把当时的社会现

状描写的淋漓尽致。他试图以辛辣的讽刺来敲击叫醒国人,在半殖民

地半封建化的旧中国,不要安于现状,不要做不懂反抗的“奴才”。

读完这篇文章,我受益颇多。更多的是对鲁迅先生的敬佩。在

那样一个动荡的、人人自危的年代。每个人都小心翼翼的蜗居在自己

的躯壳里以求自保。没有人敢站出来,他们卑微的过着,过着,看着

自己的土地一点点沦丧,却无动于衷。他们要的,仅仅要的,只是自

己,只是自己而已。他们心里会有对社会的不满,但是同时也有着对

封建社会存在的侥幸心理。他们害怕,然后退缩。最后,任人宰割。而这时,一位伟人站了出来,他,就是鲁迅先生。他“俯首甘为孺子

牛”,一生都为改变整个民族的命运忙碌着。伟大的领袖毛泽东曾这

样评价过鲁迅先生,“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

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

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

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

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

这篇《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告诉我们不要在恶势力

面前卑微的低头,要有一种不屈不饶的精神。在困境中要迎

难而上,直面现实。要从思想上真正的解放,对未来要充满

着希望。

历史走过乌云的天空,岁月的痕迹总会留下。

人类踏过血泪的荆棘,破败的伤口总会愈合。

始终深信、坚信、笃信:

光明划过黑暗的世界,破晓来临!

第2篇: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

2012-2013学下学期初二语文导学案教师评价:班级:姓名:组别:组长评价:《 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导学案编制:审阅:

【学习目标】:

1、了解文章的内容和情节。

2、在讨论和表达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增强思想认识的深度。

3、摒弃聪明人和奴才的人性弱点,学习傻子高贵的精神品质,完善自我人格。 【学习重点】:

分析三种人的形象特点,认识三种人的悲剧性。 【学习难点】:

1、理解文章“笑着哭”的风格。

2、体会鲁迅先生的绝望和悲哀心情。 【学法指导】:

1.初步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自主处理生字词。

2.反复诵读,在书本上批注自己的理解,勾画出体现细节的语句。

3.在朗读过程中,体会三种人的性格特点,并把握本文的情感。 4.认真阅读“知识链接”,重点知识用记号笔画下并记下来。 5.将预习中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记下来,并写在“我的疑问”

处。

【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作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他的著作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阿Q正传》,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等16部。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等,小说《祝福》、《阿Q正传》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北京、上海、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同时他的作品被译成英、日、俄、西、法、德等5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拥有广大的读者。

七岁开始读书,十二岁从寿镜吾老先生就读于三味书屋。十三岁那年家里发生一场很大的变故,经济状况渐入困顿,接着父亲一病不起,使他饱尝了冷眼和侮蔑的滋味,“看见世人的

真面目”。 1898年离开故乡考进南京江南水师学堂;后又转入憎恨我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这“地面“就是产生野草的社会。

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路学堂。1902年初毕业后被选派赴日留学,先是学医,后为改变国民精神,弃医从文。1909年8月回国。 辛亥革命后应蔡元培之邀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供职,后又随部迁住到北平。1918年在《新青年》上发表新文学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正式开始了辉煌的创作生涯,至1926年,又相继出版短篇小说集《呐喊》和《彷徨》等。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使其思想产生了飞跃,由此进化论思想为主导,转向以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论思想为主导。1930年3月“左联”成立时,被荐为常委,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左翼文化运动的主将。 后十年的杂文,更加深刻、犀利,有如匕首、投枪,充满了唯物辨证的精神。这些作品收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等专集中。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

毛泽东认为:鲁迅是 “文化新军的最伟大和最英勇的旗手”, 是“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2、写作背景:

鲁迅在《野草》的《题辞》中说:“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 《野草之二十·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就写出了对这社会的几中人的不同态度。作者批判了维护旧社会的“聪明人”,讽喻了对这社会不满而实际又在维护这社会的“奴才”,歌颂了和旧社会作坚决斗争,要毁坏这旧社会的“傻子”。本文短小精悍,明白晓畅,寓意深刻,是《野草》中的一篇佳作。

《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是一篇近似寓言故事的散文诗,鲁迅采用对比的手法,描写了三种人物对待黑暗现实和奴隶悲惨生活的不同的态度。

一是“奴才”,他身受主人残酷的剥削压迫,但他丝毫不想反抗主人的压迫以改善自身的处境,只是逢人便流泪诉苦,满足于虚伪廉价的同情和空洞浅薄的安慰。当真有人以实际行动帮助反抗主人压迫时,他竟大喊打“强盗”,纠合其他奴才将其赶走,得意洋洋地向主人邀功请赏。

二是“聪明人”,他倾听奴才的诉苦,尽力作出悲悯和同情的样子。但他没有给奴才任何实际的帮助。

三是“傻子”,他为奴才的悲惨生活和主人的残酷而愤愤不平,替奴才将黑暗阴湿的屋子开窗。即使奴才威胁他这样干“主人要骂的”也毫不退缩。结果奴才受到主人的夸奖,聪明人得到奴才的感谢,而见义勇为的傻子却被他想帮助的奴才们赶走。

在这篇散文诗里鲁迅辛辣地剥露了聪明人的伪善和欺骗,

歌颂了傻子的执着和反抗,而对奴才的驯服和麻木给予了无情的嘲讽和鞭挞。文章以生动凝炼的笔调,寓深刻的哲理于具体的形象描绘中,寄寓了作者的爱憎感情和美丑观念,至今仍给【我的疑问】我们很大的启迪。聪明人象征着封建统治阶级的维护者,他表面上同情奴才的遭遇,其实是给他们以精神上的麻醉。傻子则象征着封建统治的坚决反抗者。奴才则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受害者,他象征着那些愚昧无知、不知反抗的病态社会中的人们,如阿Q等。 【自主学习】

1、给加点字注音: 煨.银耳磨.面敷衍..猪窠.秽.气

2、解词:

敷衍:晦气: 【合作探究】

1、作者在文中描写了哪几种人?着墨最多的是哪一个?

2、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刻画人物形象的?

【合作探究】

3、 文中的三种人各有什么特点?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

4、“奴才”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其命运最终能否改变?主人为什么“慢慢地最后出来”

5、 有人说“傻子”太鲁莽,办事不讲究方法。对此你怎么看?

6、 鲁迅为什么说“这个社会是不能靠聪明人支持下去的,尤其

是中国的聪明人”?

7、 鲁迅分别赋予三种人怎样的象征意义?

8、作者写此文,最终想要表达自己的何种思想?

【拓展延伸】

9、你认为在现实生活中有这三类人的原型吗?

【我的收获】

林秀贞

事迹:林秀贞,女,1946年出生,河北省衡水市枣强县王常乡南臣赞村农民,197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林秀贞同志先后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五好家庭”、河北省优秀共产党员、2005年“感动河北十大人物”、衡

水市优秀共产党员、衡水市“双十佳”文明市民标兵、衡水市

十星级文明家庭“标兵户”等荣誉称号。

三十年如一日,河北省衡水市枣强县农妇林秀贞克服了各种困难,像女儿一样赡养了6位孤寡老人。她给智障老人喂饭;给大小便失禁的老人换洗尿布;为去世的老人送终„„被她赡养悉心照料的孤寡老人,度过了幸福的晚年,享年都超过了八十岁。

林秀贞在当地带头创办个体企业,她先后向8位残疾人传授了玻璃钢和橡胶生产技术,并在自己的企业为他们安排就业岗位,还帮助他们解决了许多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林秀贞热心乡村教育事业,先后出资4万多元帮助乡村中小学改善办学条件。还资助本村和邻村14名贫困家庭子女步入大中专院校,救治并收养了一名出生仅40天的患病弃婴。她热心公益事业,积极为村里修路、打机井、文化娱乐队伍建设等公益事业捐资出力。王常乡党委书记陈国强评价说:“林秀贞聪明能干,性格刚强,诚实守信,她要是光顾自己,早就发大财了。

颁奖词:善良在村庄流淌,她用30年的热心,去温暖世道。 【讨论】你认为林秀贞是个傻子吗?

第3篇:鲁迅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读后感

鲁迅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读后感

《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选自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散文集。

这篇散文内容简练明了,语言优美,生动,是不可多得的好作品。

文章讲述了一位财主家的“奴才”受到财主的压迫,总是向人诉苦。一天,他遇到了个“聪明人”,便向他诉起苦来。聪明人听后安慰了他:很快会好起来的。奴才很感动。但是,奴才的生活并没改变,不久,他又找人诉苦,这人是个“傻子”。傻子听后大怒,替奴才抱不平,去砸财主的屋子。奴才反叫人赶走了他,还讨好财主。因此,奴才得到了财主的赏识。“聪明人”来祝贺他,让奴才以为是聪明人的预言实现了。于是他很感激聪明人。

这是个很荒诞的>故事,不是吗?文章中的三个主要人物正代表了社会中的三类人:一种是“聪明人”,他们对于别人的苦难只是说好话,而不付诸行动,却往往得到感谢;一种是“傻子”,他们用实际行动帮助他人,但不一定有好报;还有一种就是“奴才”,他们常常受到别人压迫却只是诉苦而不反抗,甘受统治者的统治。但让我见识了现实社会中一些人的所作所为。文章通过“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的不同态度,批判了社会中一些人虚伪、谄媚的所作所为,使正义得不到伸张。其实,在我看来所谓的“傻子”其实才是真正的“聪明人”。才是社会真正需要的力量。

第4篇:傻子和正常的聪明人

一直不清楚一问三不知中的三不知到底是指什么,我也从没问过他人也没查过资料。我在猜测是不是说一不知你问什么,二不知答案是什么,三不知你这样问的用意是什么。

我不想否定自己的猜想。很多时候把不懂的地方弄明白后回把心中幻想的美好打碎,就如人性的真善美一样。可能也是因为如此所以一直不愿去探究他是什么。有时候不知道为什么也好似一件好事,就像那些一问三不知的人,其实他们是幸福的人。他们在享受一种叫无知的幸福,顶多会被人叫傻子,但傻子有什么不好的,不是说傻人有傻福吗?他们傻,但他们却可以享受正常人梦寐以求的福气,他们和乐而不为呢?!

正常的聪明人再怎么聪明也有被聪明误的时候,煞费苦心最终却只落得一场空!苦心经营的一切也会毁于一旦,这样又有什么意义呢?面对这些,正常的聪明人只会用有这番经历也不枉这一生了这一类话来自我安慰,有用吗?只会得到一个空悲切?让他人又多了一个饭后闲聊的话题罢了。

我不懂为什么人总是不能吸取前车之鉴?明知道那样是不对的,却偏偏还一意孤行,到结局后便后悔莫及,才想起世上是没有后悔药这种东西的。我更不懂为什么那些正常的聪明人一面对权力、地位、金钱便像那些走火入魔的习武者一样忘掉了本性,丢弃了真、善、美。

难道就是因为被生活所迫,社会所逼吗?我能让这些不成理由的理由通行吗?

我想我没资格去质疑那些正常的聪明人的原始动机,就如我没资格质疑在街上卖艺的艺人一般。因为我还只是一个吃父母的负累。但我有资格去评判他们已经变质了的行为,我更有资格去赞扬那些可爱的三不知傻子。

他们三不知只是一不知权力的真、二不知地位的善、三不知金钱的美,便被正常的聪明人称之为傻子、可悲的人!

我一直在想到底谁才是真正的可悲的人,是傻子还是正常的聪明人?

第5篇:聪明人和傻子做事的区别

把负变为正的力量

有一次芝加哥大学校长罗勃·梅南·罗吉斯在谈到如何获得快乐时说:“我一直试着遵照一个小的忠告去做,这是已故的西尔斯公司董事长裘利亚斯·罗山渥告诉我的。他说:„如果有个柠檬,就做柠檬水‟。”

这是聪明人的做法,而傻子的做法正好相反。傻子会发现生命给他的只是一个柠檬,他就会自暴自弃地说:“我垮了。这就是命运。我连一点机会也没有。”然后他就开始诅咒这个世界,让自己沉溺在自怜自悯之中。可是当聪明人拿到一个柠檬的时候,他就会说:“从这件不幸的事情中,我可以学到什么呢?我怎样才能改善我的情况,怎样才能把这个柠檬做成一杯柠檬水呢?”

伟大的心理学家阿佛瑞德·安德尔说,人类最奇妙的特性之一就是“把负变为正的力量”。当一位快乐的农夫买下一片农场时, 却觉得非常沮丧。因为那块地既不能种水果,也不能养猪,能生存的只有白杨树及响尾蛇。但他想到了一个好主意,他要利用那些响尾蛇。他的做法使每一个人都很吃惊,他开始做响尾蛇肉罐头。不久,他的生意就做得非常了得。这个村子现在已改名为响尾蛇村,是为了纪念这位把有毒的柠檬做成了甜美柠檬水的先生。哈瑞·艾默生·福斯狄克把这句话又重说了一遍:“快乐大部分并不是享受,而是胜利。”

不错,这种胜利来自于一种成就感,一种得意。

我们愈研究那些有成就者的事业,就愈加深刻地感觉到,他们之中有非常多的人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开始的时候有一些阻碍他们前进的缺陷促使他们加倍地努力,从而得到更多的报偿。正如一些残疾人所说的:“我们的缺陷对我们有意外的帮助。”不错,也许弥尔顿就是因为瞎了眼,才写出惊世的诗篇,而贝多芬可能正是因为聋了,才谱出不朽的曲子。“如果我不是有这样的残疾,我也许不会做到我所完成的这么多工作。” 达尔文坦白承认他的残疾对他有意想不到的帮助。

有一次,世界最有名的小提琴家欧利·布尔在巴黎举行一次音乐会,他小提琴上的A弦突然断了。令人惊讶的是欧利·布尔居然用另外的那三根弦演奏完了那支曲子。“这就是生活,”哈瑞·艾默生·福斯狄克说,“如果你的A弦断了,就在其他三根弦上把曲子演奏完”

这不仅是生活,这比生活更可贵——这是一次生命上的胜利。

如果我们能够做到,我们应该把只有一条腿的威廉·波里索的这句话刻在铜牌上:“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不要把你的收入拿来作资本。任何傻子都会这样做,但真正重要的事是要从你的损失里获利。这就需要有才智才行,而这一点也正是一个聪明人和一个傻子之间的根本区别。”

上一篇:高三冲刺大会讲话下一篇:国旗下讲话发言稿勤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