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激活中职语文教学

2022-09-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 提高语文实践能力, 是中职语文教学研究领域的一个关注点。实践证明, 教师正确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能大大激活语文教学, 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教学过程。

1 利用信息技术, 激发语文学习兴趣

瑞典教师克里斯特·古德孟德先生认为:“从你的学生进入教室起, 就让他们感受到欢迎的气氛。”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能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景, 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景, 能使学生的多种感官接受刺激, 易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 巧妙导入, 引起学生注意。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妙设开头, 有利于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 可在激发学生强烈求知欲基础上, 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 所以在导入新课时, 适时利用多媒体手段是语文教师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如在设计《永远的校园》开头部分, 播放北大校园视频, 学生听着曼妙的乐曲, 进入有趣的学习气氛中, 为本节课感受北大校园特殊的人文精神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 创设氛围, 助推学生入情。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有助于创设良好的情境氛围, 避免“教师入情入境, 学生无动于衷”的“剃头挑子一头热”的现象, 产生“未有曲调先有情”的效果, 收到事半功倍的奇效。如教学《壶口瀑布》一课, 课文语句优美, 用词精确, 有一种超然的意境之美, 为帮助学生入情入境, 采用现代信息技术, 设计了配乐示范朗读、CAI课件展示壶口瀑布, 带着学生进入到逼真的氛围中, 可以较快让学生进入情境学习中。

2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突破语文教学重难点

语文教学过程中, 为处理教学重点或突破、解决教学难点, 往往会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 结果却是学生感触不深, 易产生疲劳感, 甚至厌烦。要突破语文教学中的难点, 可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功能, 直观、形象、准确地展示知识, 帮助学生排除思维障碍, 达到对新知识的深刻理解, 进而突出重点, 击破难点, 促进知识内化, 实现能力提高的教学目标。

1) 化难为易。

在语文教学中, 现代信息技术能活化课文内容情景, 化难为易, 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如教学《走向未知的世界——纳米》一课时, 文中对“纳米科学”概念的介绍, 由于学生这方面内容感到陌生, 对刻板的文字说明中很难理解和接受。为了突破这点, 在教学中运用了电教媒体, 设计一个动画教学环节展示千万分之一米之内原子、分子的运动过程。接着让学生根据自己看到的内容自由发表意见, 说说对纳米科学和纳米技术的理解, 以达到加深对课文体会的教学目的。

2) 化虚为实。

在语文教学中, 有些内容词句包含的意义是非常抽象的, 这些内容仅仅靠老师的讲解很难使学生理解, 如果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阅读的效果就会事半功倍了。

《永远的校园》的重难点是是帮助学生领会“永远的校园”的含义, 感受北大这座校园特殊的精神魅力。在教学中, 播放北京大学的视频资料, 其中那跳动的红色字幕——“四年了, 渡过了人生最美好的四年, 今后不管怎样, 这里是我们永远的精神家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这里是“灵魂的塑造与远播”, 从而揭示出“北大魂”与“中国魂”共生与永存的校园文化的本质。

3) 化静为动。

《牛郎织女》一文向学生介绍了牛郎星和织女星的科普知识。学生对天文方面的知识积累极少。为了让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牛郎星和织女星以及“恒星运动”这一天文现象, 在教学《牛郎织女》一课时, 我利用课件, 通过动画展示牛郎星、织女星分别以每秒26公里和14公里的速度离开我们往外跑。在屏幕上, 恒星运动的整个过程生动地重现在学生面前, 使学生身临其境, 把本来用许多语言也很难说清的天文现象, 用几秒钟的动画演示, 变得形象易懂。

3 利用信息技术, 有利于构建新的教学方式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 一切都由教师主宰, 从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到教学步骤, 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整个过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这一理念不仅强调了学习方式的变化, 而且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 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到重新的确认。

1) 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交互式功能, 学生可以平等地共用共享人类的学习资源, 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按照学习兴趣确定发展目标, 选择学习内容、方法、策略, 在这种开放式的学习空间里, 学生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 自主学习的天地。所以, 信息技术介入课堂教学, 完全可以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 充分显示信息交流的多向性, 丰富性和快捷性。它可以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机互动、师机生互动、生机互动、生机生互动的多种友好合作方式, 为学生提供立体式的多向交流的机会,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如教学《人脑与电脑》一课时, 我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进行教学, 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环节, 让学生围绕以下问题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 上网搜索查寻有关人脑和电脑的相关资料; (2) 运用所查寻的资料, 自学《人脑与电脑》一文; (3) 针对疑难问题进行交互解答; (4)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向大家介绍你从网络上所了解到的“人脑”和“电脑”。

这一教学设计, 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给了学生, 教师的角色转换为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使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他们通过信息技术这一学具, 采用不同的方法、工具来完成同一任务。

2) 有利于构建“多元、快捷、交互”的网络学习方式。

现代学习需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 注意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 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 如教科书、工具书、网络、图书馆, 现代信息技术体现了很强的网络优势, 能收集更多的语文学习的信息资源, 增大教学的信息量, 充分地开发了语文资源。

如教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之后, 为了让学生的知识面不只停留在书本上, 不只对林教头有所了解, 还要对其他人物有所了解, 课后布置学生收集大量有关《水浒传》中其他人物的故事, 办一期“水浒群英传”的板报。同学们分工合作, 有的在互联网上搜索图片, 有的上图书馆查找资料, 通过各种途径同学们把收集到的各种资料汇总。这样学习小组的同学可以做到资源共享, 可见信息技术给学生提供了生动、丰富、快捷的资源, 这样既学到了课本上的知识, 又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了延伸, 学生也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3) 有利于推动语文大容量读书活动。

朱作仁教授把学习语文的规律概括为两句话:大量读写, 读写结合。那么, 如何迅速有效地扩大学生的吸收量, 在于如何使学生的阅读范围扩大, 阅读总量剧增, 背诵课文增多, 阅读速度加快, 最终提高阅读效率, 提高人文素养。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结合, 为以上几个方面的落实提供了条件。在教学中, 我每周至少抽出一节语文课带领学生分享网上阅读, 学生兴趣盎然。我引导学生在自己的文件夹中建立了“文学常识”“词语宝库”“精彩摘录”“经典篇目”等文件, 养成了“不动键盘不读书”的习惯。通过长期的网上阅读, 学生的阅读量明显增加了。这样, 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丰富了积累, 又弥补了课堂教学内容的不足。

总之, 语文教学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 大大激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创造了教学的轻松愉悦环境, 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和学习方式, 给语文教学带来了全新的生机与活力。它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从而为学生创新能力和信息能力的培养营造了最理想的教学环境, 为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营造出轻松、和谐的学习空间。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教师如何将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激活语文教学, 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优化教学过程。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激活,中职语文,教学

参考文献

[1] 杭毓锋.浅谈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2] 王刚.谈中学语文多媒体教学的几个特点.电化教育.

[3] 彭霞.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上一篇:新时期对建筑采暖通风节能减排的分析下一篇:浅析新兴法律教育人才观的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