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分层次教学实践总结与反思

2022-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分层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 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与心理倾向, 不同的知识基础与接受能力, 设计多层次的教学目标, 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 从而使全体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学有所得, 达到课程的教学要求。语文学科作为中职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 也应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进行相应的改革和创新, 按照“分层教学, 因材施教, 分类指导, 培优辅差”的原则, 采取适应学生个体差异的教学方法, 充分调动全体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从而有效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整体发展。

1 中职语文实行分层教学的具体操作

1.1 教学目标分层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 教学目标制订的恰当与否, 是能否提高学习质量的保证。因此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应着眼于学生的素质差异, 制订与其发展相适应的教学目标。

在当前的中职语文教学中, 普遍存在生源文化素质下降和各专业语文基础差别较大的问题, 这给教学带来了诸多困难, 最突出的问题是教师难以确定教学目标, 兼顾不好, 不但会影响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还会严重影响学生继续升学深造和将来就业的竞争能力。因此根据各层次、各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 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便显得尤为必要。笔者多年来在实际教学中, 尝试开展分层教学实验活动, 为不同专业、不同学制的学生制订了不同的教学目标。

1.2 教学过程分层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 不仅是不同专业、不同班级学生的语文基础不同, 即使是在同一班级中不同学生的语文基础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是智力的差异导致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有强弱之别。因此在班级教学过程中, 如果对每个学生都运用同一标准、同一方法, 势必造成强者兴趣丧失, 弱者畏难扫兴的结果。而如果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 既可以保证每个学生都能达到基本要求, 又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 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也就提高了整体教学水平。教学过程分层有两个方面:

1.2.1 同一目标, 异步参与

在教学过程中, 给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同一训练目标。不同层面的学生共同参与并学习讨论, 相互启发影响, 共同进步。例如, 笔者在讲授请示应用文写作时, 为了让学生掌握一般请示的基本写作方法, 笔者出了一道写作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笔者先请一名语文基础一般的学生到讲台上, 该生完成后再请语文基础较好的学生上台进行补充修改, 最后再请基础较差的学生总结写请示要写清楚哪几方面的内容。这样在相同的教学目标中, 全班同学都有参与的机会, 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1.2.2 不同目标, 异步参与

根据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 备课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 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各层次目标要在保证全体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基础上, 让各类学生“吃饱”, 获得最大可能的发展, 同时留有余地, 充分考虑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制订向高层次过渡的递进目标。这样课堂教学目标明确到层, 细化到人, 有利于增强各类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促使各类学生都能达标。而要达到这种教学效果就需要教师在备课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精心设计不同的问题。上课过程中, 三个层次的学生都有问题要解决, 从而充分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 真正让学生成为主体, 教师成为主导。

1.3 课后练习分层

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过程分层, 巩固知识自然也要分层。让所布置的作业既贴近学生的实际水平, 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又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求知欲望, 特别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创造了发挥潜力的空间。

1.4 课外分层辅导

1.4.1 集体辅导与个别辅导相结合

集体辅导主要面对中等生, 以巩固学习目标为目的, 针对课堂上多数同学感到困难的重难点问题, 仔细加以解决。个别辅导主要是兼顾层次较高的学生和层次较低的学生, 分别给他们“开小灶”。如古代诗歌赏析, 要求层次较高的学生不仅理解内容, 还要赏析诗歌的写作技巧等;而层次较低的学生, 则只要求其了解诗歌的内容和诗人的思想感情等基础知识。

1.4.2 课内辅导与课外辅导相结合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的指导要因人而异。教师在课堂上进行个别点拨、个别启发和个别纠正是必要的, 也是应该的。课堂解决不了的问题, 应该在课后及时解决。对差生要面批、面改, 对优生要加强检查、督促。

2 进行中职语文分层教学时应注意的问题

2.1 要注意发现学生不同的心理效应, 用爱心消除不良后果

作为一种科学而艺术的教育方法, 分层次教学是教育的良好形式, 符合培养人才的根本要求, 但面对学生时, 还需要注意其心理感受, 将不良影响降到最低。

笔者在实施语文分层教学中发现, 明显的有意分层次容易使尖子生固步自封, 后进生自暴自弃, 两者都失去了进取心。因而, 分层次要充分考虑心理暗示效应, 如何进行要看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 要注意采用“隐形分层”的方式, 即层次不同, 辅导不同。对尖子学生采用深化、扩展知识面的教法, 对后进生则采用深入浅出, 通俗化、兴趣化的教法。这样就可以解决有意分层次可能带来的不良效应, 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2.2 学生的“层次”不是固定不变的, 而是动态的

任何一个学生都是在发展与变化的, 对学生的层次, 我们要始终保持一种动态的划分。在课堂教学的实施中, 教师要勤于观察、善于观察, 首先发现、感知学生在本节课上或是对某个知识点的理解上所处的层次, 将学生动态地进行分层, 进而有针对性地实施课堂教学设计中的各种策略。虽然每个层次的标准不同, 但教学过程中要坚守一个原则, 那就是要唤醒、激励学生的主体意识。所以无论对哪个层次的学生, 都要多关心、多鼓励、多肯定。让学生有正确的学习动机、锲而不舍的进取热情和稳定的学习情绪, 以保证其身心的健康成长。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 要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最大的发展。要使因材施教真正落到实处, 实施分层教学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当然教无定法, 所有的方法只要能运用到最好, 学生就会对语文学习感兴趣, 教师的教学也将获得成功, 中职教育也必将迎来更加灿烂的明天。

摘要:本文论述了中职语文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对中职语文分层次教学的实践与做法作了总结, 对分层次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与反思。

关键词:中职语文,分层教学,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上一篇:油田井下作业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下一篇:当前我国高等美术教育的积极意义及面临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