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就金山银山

2023-02-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绿水青山就金山银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当全世界开始意识到环境保护重要性、越来越多消费者愿意为绿色产品买单之时,“绿色竞争力”这一概念就应运而生,并成为区域竞争的关键词之一。所谓“绿色竞争力”,意味着优美的生态环境不仅仅是经济发展的外部条件,其本身也是一种重要的生产性资源,能够转化为丰厚的产出回报。近年来,我们高淳县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过程中,坚持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大力挖掘、充分发挥高淳县生态资源富矿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促进高淳“绿色崛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得到了生动的诠释。

在创新发展中追求“绿色崛起”

“十一五”时期我省确立了“环保优先”的方针。所谓“环保优先”,“优”在不以牺牲环境代价换取经济发展,而以环境优化实现“绿色增长”;“先”在不蹈“先污染、后治理”的旧辙,而在加快发展与保护环境发生冲突时首先自觉服从环保的要求。高淳县山水相融的独特自然状态,长期保持着良好的原生态环境,全县干部群众深刻地认识到:“环境就是资源,环境就是财富,环境就是生产力,环境更是一个地区的竞争力。”基于这种理念,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们就把加强环保和生态建设列入重要议程。2004年召开的县第十届党代会,明确提出了“生态立县”战略,并以创建生态县为抓手,推出了一系列生态建设“环保优先”的举措,在编制发展规划时,优先编制环保规划;在作出发展决策时,优先考虑环保影响;在调整经济结构时,优先发展清洁产业;在新上投资项目时,优先进行环保评估;在增加公共财政支出时,优先增加环保开支;在考核发展政绩时,优先考核环保指标,“环保优先”的导向得到鲜明体现。

生态建设,规划先行。1999年,我们把生态建设作为富民强县、可持续发展战略之一,编制了《高淳县生态农业建设总体规划》及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环保产业和清洁产业等方面的规划;2000年编制了《高淳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从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生态环境与保护、水资源和土地资源保护等方面作了规划;2003年,委托南京大学和南京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编制了全县8个镇的环境保护规划;2005年,委托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编制了《高淳县生态县建设规划》及行动纲要,规划按照近、中、远期三个时段从自然空间格局、资源保障体系、环境保护重点、人居环境建设、生态产业建设、生态文化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科学全面的设计,并科学划定了重要生态功能区和“两横两纵”的生态廊道,类型涉及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生态公益林、饮用水源保护区和特殊生态产业区等。2006年,县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26次会议审议批准《高淳县生态县建设规划》。县域环境保护规划实现全覆盖,为培育“绿色竞争力”,实现“绿色崛起”提供了保障、指明了方向。

在协调发展中坚持“幸福赶超”

对于地理位置并不占优的高淳县来说,加快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是个两难选择。我们立足实际,坚持把发展经济和保护生态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来抓,视优美的人居环境为增强群众“幸福”感的独有资源,决不因发展经济破坏自然环境,生态成为高淳积聚财气和人气的“金字招牌”。

建立生态保护投入增长机制。按照“政府引导、政策扶持、多元投入”的思路,不断加大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投入,各项投资占GDP比例逐年上升,近五年累计投入资金25.68亿元,其中2009年达7.71亿元,占当年GDP比重的3.86%。制定实施《生态县建设目标责任考核奖惩暂行办法》,对创成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国家级、省级、市级生态村并获得命名的,省级、市级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并获得命名的分别给予奖励。

实施严格的环保准人机制。认真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法》和《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对符合法律、政策、规划批办的建设项目,严格执行“环评”制度、排污总量控制制度、“三同时”制度、能源消耗评估制度和工业向园区集中制度。2006年至2009年,先后关停38家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企业。近四年来,全县各类建设项目环评率达100%。

坚持城乡一体的联动机制。自觉地把生态创建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大背景下来谋划、来推进,以县城和村庄这两个“生态细胞”为重点,集中精力、集中财力、合力创建。近年来,全县共组织实施生态亮点工程253项,建成湖滨风光带,双牌石、开发区生态湿地公园、宝塔公园、泮池公园、武家嘴公园等重点工程。从2003年开始,大力推进强基工程,重点以“清洁家园”、“绿色家园”和“文明家园示范村”为抓手,以“五无”、“五绿”、“五有”为标准,通过建立“组保洁、村收集、镇运转、县处理”垃圾收集处理体系、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农村户厕改造、村庄绿化美化、采石宕口复绿等各项措施,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打造了武家嘴村、桥李村、瑶宕村、红松村、四园村等一批在全市叫得响、全省有影响的新农村建设典型示范村。

坚持综合治理的长效机制。专门成立由县委书记、县长挂帅,县四套班子领导,各镇党政和30多个部门“一把手”为成员的生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县、镇分级管理、部门协调、上下联动、良性互动的工作机制。全程监控环境质量,从2008年开始全面开展县域内“一湖五河”水环境综合整治,实行各类环境质量公告、企业环境信息行为公布,积极实行目标管理,建立健全考核激励机制,对为优化生态做出重大贡献的单位或企业,实行奖励,反之则实行赔偿惩罚,不断强化生态有价的理念。

在转型发展中实现“华丽转身”

生态要与产业同步发展、协调发展、和谐发展,这是高淳这样的生态县、农业县转型发展的基本要求。我们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过程中,坚持生态环境建设与发展先进制造业、培育现代服务业、打造特色农业、培育生态文化有机结合,依靠“绿色经济”板块打造新的核心竞争力,谋求转型发展的“华丽转身”。

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工业经济绿色崛起。以优化投资推动产业转型,依托高强度高质量的有效投入带动产业优化升级。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转型,通过加强产学研合作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强化联合式创新开发重点新型产品,加速传统产业高新化、高新产业规模化。以规模培育推动产业转型,做大做强骨干、重点、成长型企业为主体的工业规模经济。通过建设生态工业园、优化工业结构、推行清洁生产、狠抓主要污染物排放“四管齐下”,实现工业的“绿色崛起”。

打造特色农业,保持特色农业领先地位。着力强化生态高效农业园区的带动力,重点推动武家嘴农业科技园、龙墩水库农业科技园、台湾农民创业园和桠溪生态之旅科技示范园等现代农业园区扩张发展规模、提高科技含量、完善设施建设。着力强化农村合作组织的集聚力,大力发展“一品一社”、“一村一社”,加快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股份化步伐。着

力强化农业龙头企业的支撑力,创新现代农业品牌化经营载体,引进培育福建顺昌真姬菇公司等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全力创建一批有机绿色品牌、质量标准品牌、注册商标品牌。以合理利用农业自然资源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为前提,因地制宜规划、组织农业生产,实行种植养殖相结合、陆地水面相结合,使农业生产实现了由分散向集中、粗放向集约、数量向质量、效益向品牌的转变,绿色农业规模越做越大。2003年以来,我县共组织实施235项农业生态工程,建成了以西部螃蟹、南部食用菌、东部经济林果为特色的三大生态农业区,描绘出一幅生态农业高效发展的“绿色蓝图”。以螃蟹为主的生态养殖业在全国领先。全县已形成以“两湖一江”为主的三大螃蟹生态养殖区,“固城湖螃蟹”已成为“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以食用菌为主的生态种植业走在全省前列,以早园竹为主的林特园艺业规模不断扩大,全县生态农业形成了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产业化发展、市场化运作的新体系。

培育现代服务业,实现特色产业内涵扩张。适应交通条件改善发展交通运输、物流仓储、商务中介、研发设计、市场营销、信息服务等生产胜服务业,提高配套水平。适应消费结构升级培育房地产、金融保险、宾馆餐饮等生活性服务业,积极拓展健康医疗、家政中介、物业管理等社区服务,增强生活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适应群众增收需求,在做大做强建筑、造船水运等富民特色产业的同时,加快发展商贸、旅游、文化等特色服务业。全力打造“中国长江之滨最美丽乡村”,科学整合“一街一湖一山一村”生态旅游资源,加快固城湖、花山景观带修复,游子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建设,湖滨大道风光带延伸拓建工程,深度开发宝塔公园、薛城遗址等,提升休闲娱乐设施配套水平,建设一批国家级风景区和旅游示范点,如高淳老街、游子山森林公园、瑶池山庄休闲度假区、银林生态园等;高淳陶瓷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迎湖桃源、桠溪生态之旅风光带成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通过春天办油菜花节、夏天办荷花节、秋天办固城湖螃蟹节、冬天办年货文化旅游节,打响生态、文化、山水、节会旅游品牌,变过境游为优秀目的旅游地。

弘扬传统文化,不断丰富生态文化内涵。加强生态文化道德教育,以创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国文化先进县为契机,开展以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等内容的生态道德教育活动,引导社会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形成尊重自然的生态文明素养,树立“保护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生态价值观;大力弘扬以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为核心的生态文化,鼓励社会公众践行以“节俭、节约、节制、节用”为内容的低碳生活,让绿色低碳理念进入日常生活各领域。大力推进生态文化建设工程,以吴风楚韵的人文底蕴为依托、以吴越文化的优秀元素为传承,建设“四大生态文化基地”(南京远祖文化保护基地、春秋文化遗址基地、东吴文化展示基地、孔子儒学文化基地)、“四大生态文化圈”(山水文化休闲度假圈、古城历史文化风貌圈、时尚文化消费圈、现代文化体验圈),打造富有地域特色的文化精品,使高淳成为文脉文化的富集之区。不断健全生态文化体系,按照开发、利用和保护相统一的总体要求,健全以政策导向、舆论导向、市场导向为重点的生态文化导向机制;以政策驱动、利益驱动、激励驱动为重点的生态文化驱动机制;以法规约束、道德约束、制度约束为重点的生态文化约束机制,努力构建主题突出、内容丰富、贴近生活、富有感染力的生态文化体系。

作者:吴卫国

第2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开始认识到保护森林资源的重要性,意识到人与森林之间相互依赖的关系。为更好地保护森林资源,浙江省建立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通过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森林资源得到提升,生态环意大为改善。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仍存在一些需要研究的问题。本文从浙江省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实践,对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现状、成效、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进行研究。

关键词:公益林;生态补偿;财政政策

森林具有保障国土生态安全、改善生态环境、维持人与生物圈的生态平衡、维护生物多样性、提供林副产品等功能。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也是陆地上最庞大、最复杂、多物种、多功能与多效益的生态系统。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保护森林资源的重要性,并且意识到人与森林之间相互依赖的关系,为更好地保护森林资源,浙江省于2001年全面启动实施生态公益林建设 ,2004年在全省范围内正式启动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全省现有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规模4535.68万亩,占全省林地面积的45.8%,其中国家级生态公益林面积1396.8万亩。全省生态公益林建设布局日趋合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投入逐年增加,管理制度逐步完善,管护措施得到加强,林分质量逐步提高,生态环境大为改善。生态公益林建设已成为浙江省林业建设史上规模最大、投资最多、惠农最广、生态功能最全、持续时间最长的生态工程,是“森林浙江”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一、浙江省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现状

2004年全省正式启动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通过一个时期的努力,建立分类与分档补助相结合,量力而行、分步推进、逐步完善、补偿标准基本合理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的总体目标,省级以上公益林的补偿标准由2004年的每年每亩8元提高到2015年的每年每亩30元。为更好地保护主要干流和重要支流源头县等重要区域的生态环境,2016年,在保持省级以上公益林最低补偿标准每年每亩30元的基础上,将主要干流和重要支流源头县及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省级以上公益林的最低补偿标准提高到每年每亩35元,2017年提高到每年每亩40元;2016年,省级以上森林类自然保护区集体林租赁价格提高到每年每亩43.2元,2017年提高到每年每亩48.2元,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从2004年的2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16亿元。

为规范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管理,保障资金的安全有效运行,全省各级财政、林业、金融等部门密切配合。省财政厅、省林业厅制定了《浙江省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办法》,明确了补偿资金的管理要求和具体操作流程。浙江省还创新“一卡式”资金发放制度,林业部门编制发放清册、财政部门审核拨付资金、金融部门存折发放到户、补偿对象校准打卡签收认可的补偿资金打卡直接发放制度。省财政也改变补偿资金拨付方式,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全部纳入一般转移支付,每年10月底前将下一年度补偿资金提前下达市县,市县在下一预算年度开始后即可拨付使用,有效地提高了资金的拨付进度,加快补偿资金发放流程。

二、浙江省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森林资源快速增长,生态环境得到改善。通过生态公益林建设、保护和管理,浙江省森林资源得到了快速恢复和增长。据对1999年、2014年浙江省森林资源分析比较,森林覆盖率从59.4%提高到60.91%,活立木总蓄积量从13846.75万立方米增加到31384.86万立方,生态公益林区的林分质量提高更为明显。到2017年,全省建成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面积4535.68万亩,覆盖全省11个市85个县(市、区)。生态公益林所发挥的生态效益日益显著,生态公益林区森林在涵养水源、固土保肥、防灾减灾、固碳减排、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人居环境等方面的功能和作用均得到了有效发挥。

(二)林农增收得到提升,富民能力显著增强。2004年全面启动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以来,补偿标准从最初的每年每亩8元已提高到2015年的每年每畝30元,2016年,在保持省级以上公益林最低补偿标准每年每亩30元的基础上,将主要干流和重要支流源头县及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省级以上公益林的最低补偿标准提高到每年每亩35元,2017年提高到每年每亩40元,各级财政累计投入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107亿元。直接受益至105万多家农户、1.8万余个村集体组织、300多个国有管护单位、2.2万名专职护林员。随着森林资源的改善,森林景观的提升,带动了农村森林生态旅游、农家乐的蓬勃开展,有力地增强了林区的富民能力。临安、安吉、遂昌等地,依托生态公益林建设保护带来的山水相依,自然景观、森林景观优美,生态环境良好,民风淳朴,民俗多样的生态资源优势和人文优势,积极开展各具特色的森林生态旅游、农家乐,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通过开展生态旅游、农家乐不仅增加了林农收入、新增了农村就业岗位,更提高了林农的保护意识、转变了农村经济发展方式。

(三)保护意识普遍提高,生态文明初显成效。随着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各种新闻媒体对公益林政策的广泛宣传报道,广大林农和干部群众对公益林的保护意识逐步加强。深切感受到生态公益林建设保护在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积极作用,提升广大林农兴林富民能力,促进新农村建设事业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广大干部群众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积极性、自觉性。生态公益林区山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环境更优美,促进林区生态旅游和新农村建设事业快速发展,有效推动全省生态文明建设。生态公益林保护工程已是一项造福于民,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生工程、德政工程。

三、浙江省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补偿标准与林农的期望存在差距,补偿支出结构不尽合理。2017年,在保持面上省级以上公益林最低补偿标准每年每亩30元的基础上,主要干流和重要支流源头县及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省级以上公益林的最低补偿标准提高到每年每亩40元,其中:损失性补偿35元,护林人员劳务费3.5元,这一标准已是全国各省最高的,但与林农的期望仍存在差距。虽然浙江省实施了分类补偿,对省级以上森林类自然保护区集体林实行租赁,提高主要干流和重要支流的源头县及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省级以上公益林的最低补偿标准。但对生态区位的重要性认可上仍存在分歧,还没有对公益林不同质量和不同林种类型等进行分类补偿。另外,将公共管护费用和管理费用列为补偿资金的组成部分不尽合理,公共管护费用主要用于公益林的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森林资源与生态状况监测费用,管理费用主要用于界定、宣传、培训、信息系统建设、检查、验收、考核等,这些费用应该属于政府公共支出的范畴。

(二)补偿主体和补偿方式单一。当前,浙江省森林生态效益补偿主要是资金补偿,且资金来源单一。基本上靠各级财政投入,无其他资金来源。尚未建立政府、社会、市场等多元化筹资渠道。完全靠政府财政投入,无法达到林农对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期望,也不利于补偿机制的建立和森林生态效益的发挥。政府作为生态效益受益者的代表,对林业可以增加“造血型”补偿机制,通过技术支持、基础设施改善来增加林农经济收入,提高林农保护生态与生态建设的积极性,从而实现补偿方式多元化。

(三)补偿资金管理仍需规范。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包括补偿性支出、公益林护林人员管护费用、公共管护费用和管理费用支出。村集体统一管理的公益林,其补偿性支出发放到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一是村集体在使用补偿资金时没有按要求程序落实到位,也没有和村民解释清楚;二是有些地方在林地确权时将已分到户的公益林林地简单地划为村集体统一管理的公益林,公益林补偿资金也按村集体统管山发放到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导致补偿资金发放不规范,林农矛盾比较突出。近几年,涉及公益林补偿资金发放的上访信件也时有发生。公共管护费用使用的单位多,但是市县没有制定公共管护费用的管理制度,存在公共管护费用使用不公平、不规范的现象。

四、完善浙江省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政策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补偿支出结构。现行补偿资金包括补偿性支出(损失性补偿、护林人员管护费用)、公共管护费用和管理费用。公共管护支出主要用于公益林区的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森林资源与生态状况监测等支出;管理费用主要用于公益林的区划界定、宣传、培训、信息管理系统维护、检查、验收、考核等业务支出。公共管护支出和管理费用一般都由公益林管理部门统一组织完成,属于区域性保护管理费用,而不是针对特定的经营主体的费用支出,是政府公共支出范畴,要进一步完善补偿资金支出结构,将公益补偿性支出与公共管护支出和管理费用分离,建立纯补偿性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公共管护支出和管理费用由各级财政纳入年度预算。

(二)拓宽补偿资金来源渠道。从浙江省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实际情况来看,补偿资金基本源于政府财政投入,仅仅靠政府投入难以改变补偿标准偏低的状况。应当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建立政府财政投入为主、市场、社会共同参与的多渠道投入机制。一是继续发挥财政投入作为补偿资金的主渠道,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二是争取开征森林资源利用税,确定森林资源税纳税对象、税基和税率,为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提供稳定的资金来源。三是探索建立公益林森林碳汇交易机制,拓宽补偿资金来源渠道。四是建立生态公益林保护跨区域政府补偿机制,根据生态保护情况,流域下流政府安排适当资金对上游区域公益林保护进行资金补偿。

(三)创新管理方式增加林农收入。浙江省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已是全国各省最高,但与林农所期望得到的收入仍存在较大差距,财政投入的补偿标准也不可能无限提高。应建立政府和市场等多元化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主体模式,通过引入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调动林农管护公益林的积极性,有效增加林农收入,要进一步创新公益林管理方式,一是探索公益林适度利用的方式,在保持公益林的生态属性的同时,对可利用生态公益林进行适度开发利用,通过发展林下经济等模式来增加林农收入。二是探索股份合作的方式,以公益林等森林资源入股森林公园、旅游开发等模式,达到森林资源保护利用和林农增收的双赢目的。三是探索租赁的方式,对没有能力发展林下经济、也没有机会入股发展森林公园和旅游开发的,可将可开发利用的公益林通过租赁给其他人来增加收入。

(四)深入推进分类补偿工作。浙江省对主要干流和重要支流源头县及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省级以上公益林采取了相对较高的补偿标准。怎样将森林生态效益好、绝对禁止采伐的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与可经营利用的竹林、经济林的补偿标准区别对待,怎样将区位优势重要区域的补偿标准区别对待。我们要深入推进分类补偿工作,首先应该摸清家底,清楚掌握全省森林资源区位、生态等状况,做好公益林的分类、确权等工作。根据生态公益林不同的区位和生态状况科学确定分类补偿标准,对不同类别的公益林制定不同的管理要求,级别越高管理越严,补偿标准也越高。同时,要建立生态公益林生态状况动态评价机制,对公益林不同类别进行动态管理,对符合升级要求的公益林要及时升级管理,不符合要求要及時降级,并建立相应的生态公益林保护奖惩制度。

(作者单位:浙江省财政厅农业处)

责任编辑:凌玉

作者:章维士

第3篇:要金山银山 更要绿水青山

前言

改革开放40年来,广东木材加工业发展很快,2019年广东规模以上木材加工业不仅收获超过4 000亿元的产值,也为国内外市场提供了大量木质家具等的木材加工产品。

随着木材和废纸等林产品需求量增大,不仅带动社会大量资本投资造林,也促进废旧林产品的循环利用和小径木材利用率的提高,为广东省林业大发展做出了贡献。

2019年原木产量达到843.41万m3,同改革开放初期1980年相比,增长225%,木材加工的原木消费量也由计划经济时期的305.5万m3增加到3 517万m3,增长10.5倍。但是,广东的森林覆盖率等指标却有了很大的提高,其中:森林覆盖率增长94%,森林面积增长203.76%,森林蓄积量增长242.6%,真正实现了林业的“三效益”,即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19年,广东木材加工业不仅收获有4 000多亿元的金山银山,也收获森林覆盖率等指标大幅度提高的绿水青山。

一.木材加工业发展迅速

广东已发展建成造纸、木质家具和人造板业等发达的木材加工体系,木材加工产值已从2009年的1 816.8亿元发展到2019年的4 381.67亿元,10年增长141.8%。

1.造纸工业发展迅速

改革开放后,市场对纸及纸制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广东省造纸工业发展很快,2019年规模以上企业产值2 604亿元,纸和纸板产量已由2000年的351.6万t,发展到2019年的2 223万t,19年间增长5.32倍,目前,造纸所用的原料比重为:原木浆约占23%,废纸浆约占67%,其它非木质纸浆约占10%。

2.各种人造板产品发展迅速

广东2019年规模以上人造板完成产值223.92亿元,木材消费量1 402万m3,占木材消费量的12.7%;各种人造板的产量完成如下:胶合板289万m3,比上年增长2%,消费原木578万m3;刨花板142万m3,比上年下降10.3%,消费木材185万m3;中高密度纤维板426万m3,比上年下降0.3%,消费木材639万m3。

3.广东木质家具发展迅速

2019年,规模以上企业完成产值1 274.78亿元;约消费进口木材600万m3,占木材消费量的5.55%。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经过改革开放的大发展,家具业已经从过去的小作坊式生产发展成为一个颇具规模并充满活力的产业,形成一个以东莞、顺德、深圳、广州和中山等为核心,从珠江三角洲逐步辐射到长江三角洲、环渤海、东北和西南地区等内地的家具生产基地,有完整的产供销产业链。广东的家具业已经由过去的国营和集体的小型家具厂逐步发展到民营、台资和港资等多种经济成份组成的家具产业。由于多数家具企业有了一定的资本积累,为了提高家具的产量和质量,生产设备亦由原来小作坊式手工简陋的工具逐渐向半机械化和机械化方向发展,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多数工厂都直接从德国或意大利进口诸如CNC数控加工中心、电子开料锯等大型木工设备。广东联邦家具厂、中山的国泰家具厂、四海家具厂等都是这个时期建设起来的。由于引进了世界上先进的设备和工艺,广东的家具无论产量、质量和款式,均有明显的提高。然而,纵观广东家具产业的发展,在家具的设计上,很少有真正品牌,家具企业多数是规模小,研发水平不高,多数靠仿制过日子,企业竞争无序,在某种程度上已严重制约着它的进一步规模发展。

当前,越南采取非常优惠政策吸引广东大批台资家具企业迁入越南,他们一年仅出口到美国的家具就有约20亿~30亿美元,低价抢占市场,如2017年他们出口到美国木质家具金额约占我国出口金额的70%,对我国家具出口冲击很大,使2017年我国木质家具出口数量虽然增长10.07%,但是,出口金额却下降0.72%。

4.广东实木地板发展迅速

2019年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实木地板生产1 553.7万m2,消费木材29万m3,占木材消费量的0.26%。

二.木材加工业大发展促进废旧林产品的循环利用

木材加工业大发展,首先是造纸和人造板这两个木材消费大户的原材料供应问题,因此,发展造纸和人造板,促进了废旧林产品的循环利用,如废纸、枝桠材、刨花、木糠等剩余物的利用数量约折原木材积达到7 526万m3,占木材加工消费总量的68.15%。解决了广东省造纸、中高密度纤维板和刨花板生产的原材料供应,是木材加工业发展的主要原材料。提高废旧林产品的循环利用和小径木材利用率是发展广东造纸业和人造板业的关键。

三.木材加工业大发展促进木材大消费

2019年广东省木材加工消费总量约1.1亿m3,其中木材3 517万m3(含纸浆),占木材加工消费量31.85%;木材循环利用折原木材积达到7 526万m3,占木材加工消费总量的68.15%。

人造板消费木材1 402万m3,占木材消费量的12.71%,其中:胶合板使用木材578万m3,占人造板消费木材41.23%。纤维板和刨花板全部采用枝桠材和刨花、木糠等剩余物,折原木材积约824万m3,占人造板消费木材58.77%。

实木家具消费木材约600万m3(进口材),占木材消费量的5.43%。

實木地板约消费木材29万m3,占木材消费量的0.35%。

四.木材加工业大发展促进了木材生产大发展和造林积极性

造纸和人造板是广东木材消费的两巨头,为了保证原材料供应,广东实施“林纸一体化”等措施,效果明显。1987年起,广东省就提出造纸厂要搞林纸一体化。广州造纸厂率先于1987年筹备,斥资215万元先后与清远市和云浮县林业局共建纸材基地。1988年3 月和云浮县林业局合作,投资40万元,造林2万亩;1988年10月20日在清远市清城区的花篼山投资60万元造林3万亩;同年10月20日与江口镇合作,投资115万元,造林4万亩;紧接着在1991年12月28日与清远市清郊区林业局合作,投资70万元造林5万亩;1992年3月17日与清远市清城区林业局合作,投资56万元,造林4万亩;1992年4月26日,与紫金县林业局合作,投资210万元,造林15万亩;同年12月10日与英德县林业局合作,投资145万元,造林10万亩;1993年6月16日,与龙川县林业局合作,投资84万元,造林6万亩、1997年8月22日在清远市江口镇,投资40万元,造林0.5万亩;1998年4月15日与肇庆市中林公司合作,投资150万元,造林0.5万亩;同时又和肇庆市国有林场总场合作,投资235万元,造林2万亩;同年9月9日和郁南县林业局合作,投资150万元,造林1.5万亩;同年9月10日分别和云安、新兴两县林业局合作,分别投资各50万元,造林0.5万亩;同年9月10日和云浮市木材公司合作,投资30万元,造林0.3万亩;同年9月10日和11日,分别与大雾山林场、龙冲林场和飞马林场合作,各投资50万元,造林0.5万亩。这样,广州造纸厂在2000年前,已投资造林1 597万元,造林面积达到57.5万亩,为将来的造纸原材料供应打下基础。近年来,印尼金刚和台湾鼎封等造纸集团都在广东大力发展速生丰产原料林基地,把桉树作为他们的首选树种。

五.进口木材仍是广东重要资源

现在国际森林资源非常丰富,在广东木材加工消费的7 537万m3中,进口木材达到6 532万m3(含纸浆),占木材消费量的73.16%,本省生产木材945.09万m3,占木材消费量的26.84%。

六.广东木材加工业大发展促进生态效果明显

木材加工业在发展中虽然消费了一些森林资源,但是,由于落实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文件的各项政策,调动了大量社会资本投入造林,木材生产由天然林迅速转变为人工速生丰产林,使大量天然林得到保护。另外,广东省充分利用了废旧林产品和小径材为原料,解决了近7成造纸和人造板用材,加上进口部份木材补充了广东省木材不足,从而使广东的森林资源越采越多。同改革开放初期1980年相比,广东的森林覆盖率达到58.61%,增长94.1%,提高了28.41百分点;森林面积1 052.41万hm2,增长103.76%,增加516.5 hm2;森林蓄积量5.79亿m3,增长242.6%,增加4.1亿m3。实现了“青山常在,永续利用”。

七.对发展广东木材加工业的建议

1.要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文件的各项政策。现在社会资本丰富,要调动大量社会资本投入造林,做到谁种谁有,合作共有,提高造林者的积极性。

2.要继续提高废旧林产品的循环利用和小径木材利用率。

3.现在国际森林资源丰富,要充分利用国家对进口木材免征税政策,根据需要进口木材,减少本省森林资源的消耗。

作者: 陈水合

第4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这篇文章是习近平在任浙江省委书记时发表的文章,不失为一篇优秀的申论文章。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作者:习近平 时任浙江省省委书记“两座山”之间有矛盾,又辩证统一。绿水青山可以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我们种的常青树就是摇钱树。生态优势变经济优势,这是一种更高的境界 ,我们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经济与社会的和谐,通俗地讲就是要“两座山”: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这“两座山”之间是有矛盾的,但又可以辩证统一。可以说,在实践中对这“两座山”之间关系的认识经过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不考虑或者很少考虑环境的承载能力,一味索取资源。第二个阶段是既要金山银山,但是也要保住绿水青山,这时候经济发展和资源匮乏、环境恶化之间的矛盾开始凸显出来,人们意识到环境是我们生存发展的根本,只有“留得青山在”,才能“不怕没柴烧”。第三个阶段是认识到绿水青山可以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我们种的常青树就是摇钱树,生态优势变成经济优势,形成了一种浑然一体、和谐统一的关系,这一阶段是一种更高的境界,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体现了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理念。以上这三个阶段,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过程,是发展观念不断进步的过程,也是人和自然关系不断调整、趋向和谐的过程。

把这“两座山”的道理延伸到统筹城乡和区域的协调发展上,还给我们这样的启示,工业化不是到处都办工业,应当是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开发则开发,宜保护则保护。这“两座山”要作为一种发展理念、一种生态文化,体现到城乡、区域的协调发展中,体现出不同地方发展导向的不同、生产力布局的不同、政绩考核的不同、财政政策的不同。

现在,我们正在通过建设生态省来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牢牢把握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这一基本原则,努力把生态环境建设与优化生产力布局、产业升级结合起来,与发展循环经济、开展资源节约结合起来,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与建设“法治浙江”结合起来,坚持以人为本,切实解决危及人民群众健康的环境问题,着力推进机制创新,举全省之力保护好“绿水青山”,来赢得“金山银山”。

第5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2017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发布

世界环境日为每年的6月5日,它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态度,表达了人类对美好环境的向往和追求。它是联合国促进全球环境意识、提高政府对环境问题的注意并采取行动的主要媒介之一。今年是第46个环境日。

作为联合国的重要节日,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它已发展成为全球宣传环保公益行动的重要平台。我国2014年4月24日修订通过,2015年1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十二条也规定:每年6月5日为环境日。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人与自然,相联相生”,主办国是加拿大。

国家环境保护部4月27日发布2017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旨在动员、引导社会各界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强烈意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自觉践行绿色生活,共同建设美丽中国。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由2005年8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安吉余村考察时提出,其深刻揭示了发展与保护的本质关系,从根本上更新了关于自然资源无价的传统认识,打破了简单把发展与保护对立起来的思维束缚,指明了实现发展和保护内在统

一、相互促进和协调共生的方法论。

谈到选定这一主题的原因,环境保护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并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改善环境质量,补齐生态环保短板,必须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加强生态文化的宣传教育,倡导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获得感。

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良好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基础,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建设美丽中国,既是13亿多人民的共同心愿,也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责任。

第6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主题教案

一 课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二

教学目的:

1.突出国家对生态文明的建设重视,应该要建立健全资源生态环境管理制度。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理制度,加快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健全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强化制度约束作用。 2.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生态意识,营造爱护生态 境的良好风气,倡导全国人民为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和谐美丽的中国。

三 课型:微课堂

四 课时:大约10分钟 五 教学重点:

1.“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2.主要内容:总书记强调:要按照绿色发展理念,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坚持保护优先,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建设美丽中国,努力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3意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提出的关键是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因此,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 建设生态文明的有以下重大意义:

(1) 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科学发展。 (2) 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促进全民族生态道德文化素质的提高。 (3) 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推动了社会全面协调的可持续性发展。 (4) 建设生态文明是我国发挥后发优势、实现历史性跨越的重要途径。 (5) 建设生态文明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迫切需要。 (6)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的重要内容。 (7) 建设生态文明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

4.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公民我们应该做什么:

(1)、加强自身道德文明修养,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做到爱护环境,节约资源。

(2)、大力弘扬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使更多的人投入到生态文明建设之中,为我们共建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幸福家园而努力奋斗。

(3)、认识到“保护生态就是保护生产力”的重大意义。 六课程难点:怎样把生态文明建设与我国生产实际联系起来?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均资源占有率在世界各国中处于低位;同时,我国的资源和人口分布呈逆相关,许多资源分布在人口稀疏、环境恶劣且难以开发的中西部地区,而人口集中的东部地区资源却较为稀缺,人均可利用资源相对匮乏.这些现实的情况,决定了我国的经济发展不能走资源消耗型之路,在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不可忽视生态环境保护。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经济繁荣的同时也付出了过度消耗资源和深度环境污染的代价。发展绿色科技,是引导生态意识进入生产系统,从而解决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环境两难问题的桥梁,也是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关键.要发展绿色科技,就要正确认识理解绿色科技,可以从以下方面来把握: (1)、绿色科技要求各门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各种科学技术活动均要符合生态化的方向.生态价值观是从事科技工作的基本观念,每一位科技工作者都要在科研活动中恪守这一信念.也就是说,在发展农业、牧业、冶金、建筑、化工、交通、制造等行业的科学技术时,既要看到其经济价值,又要看到其生态效果,竭力排除有经济价值却无生态学意义的科技成果在各行业中的滥用. (2)、绿色科技是为了解决生态环境问题而发展起来的科学技术,是有益于保护和合理应用生态资源的科学技术.绿色科技可划分为两大类:一是保护生态环境的科技,即危害生态环境的因素已经存在,发展这类科技的目的是抑制和减少其危害,如治沙技术、防治病虫害技术、污水处理技术、垃圾无害化处理技术、医疗技术等;二是充分利用资源和优化生态环境的技术,如稀有资源替代技术、多功能技术、高效节能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研制开发技术、资源循环利用技术、清洁生产技术、小流域生态治理技术等. (3)生物科技已成为绿色科技的主体.主要有生物高科技,如以细胞工程、基因工程等为基础的医学、制药、农业等高科技;传统生物科技,如围绕农、林、牧及其产品的育种、种植、保护、提取、加工等方面的技术.生物科技作为绿色科技的主体,已成为21世纪科技的重点学科并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目前,以生物高科技为基础的农业、环保、材料、能源和制药业等领域也受到我国学术界许多学者的关注.由此可见,发展绿色科技,建立绿色产业体系,既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科技经济社会规律作用使然. 七教具:多媒体

八教学过程:讲学生提前准备注意课件,上课时采用多媒体形式对课件内容进行仔细讲解及讲生口头扩展相关知识内容。

总结与展望:课堂通过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提出、发展和其在中国发展的实际地位,大力弘扬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意义,呼吁人们共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的社会生活,作为中国公民,我们应该同侪携手并进,为建设繁荣昌盛、和谐美丽的中国而奋斗。此主题来自于总书记重要讲话系列读本,对国家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战略地位,应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杜绝浪费和污染。总而言之,我们应该不断加强自身生态文明建设意识,提高个人的道德素质,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相信总书记以及后面的党中央领导人一定能带领我们走上一条强国之路,实现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南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2015级工程造价1班

参与人员: 夏清、王帅、张文翔、蒋金湖

第7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读《筑梦路上》有感 《筑梦路上》第三章的标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深深地震撼了我。总书记说:“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大自然是我们生死相依的朋友,我们每个人都希望生活在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里。

爸爸说,老家门前的那条小河,在他们小的时候,河水清澈见底,水里鱼虾成群。早上的河埠头,成群地女人们在河边洗衣服、洗菜、淘米,捣衣声、聊天声、嬉笑声汇成一首美丽的交响曲;夏天的傍晚,孩子们和男人们在河边游泳嬉戏,拍水声、尖叫声、笑骂声此起彼伏。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河边开起了几家家庭作坊,废水都排进了小河,成堆的生活垃圾倒在河边,慢慢滑进了小河,河水变得又红又臭,河里杂草疯长,盖住了整个河面,水里再也见不到小鱼小虾,只有脏水在不停地冒泡,河边死一样的静寂,人们都尽量避着小河。

这几年,省里推行了“五水共治”,村里来了许多工程队,凿路挖沟,铺设污水管道,让污水流进统一的管网,得到统一排放;污染严重的家庭作坊进行关停;河道两边都用条石和混凝土砌了河岸,大型挖掘机直接下河,清理河底的臭淤泥,当清清的四明湖水流进干净的小河,美丽的小河又回来了,河边白鹭高飞,河里鱼虾成群。周末,许多城里人来河边垂钓,我和爸爸也经常得闲钓上两竿,一顶顶五颜六色的太阳伞下三三两两静坐的钓鱼人,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啊!

大力保护自然环境,努力开展生态环境治理,这是遵循自然生态规律的要求,是我们造福今天、造福子孙后代的必然选择!在绿色发展中,我们只有人人身体力行,才能共同拥有可持续的生态文明。文明行动从我做起,作为一个小学生,我肩负重大使命。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保护环境要从身边做起,从弯腰捡起一张小纸片做起,从轻轻把一个小果壳投进垃圾筒做起,从把一口痰吐在纸巾上扔进垃圾箱做起,呼吁更多的人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提高保护环境的自觉性,发扬创建绿色环境的积极性。

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而且要建造更多的绿水青山,让他们成为我们永久的金山银山。

(点评:这篇习作紧紧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个主题,通过小作者老家门前小河的变化,表现了政府进行五水共治的显著成效。作者观察之细微,情感之丰富,令人赞赏。特别推崇的是文章生活气息浓郁,小河边人们洗衣玩耍的情景仿佛就在眼前,表达了一名小学五年级学生对家乡的的热爱和渴望人们保护环境的强烈愿望。)

指导老师

李 群

余姚市花园小学501班

经家睿

第8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支部主题党日交流

学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关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心得体会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布局的战略高度,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这些重要论述为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规划了蓝图,也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根本遵循依据。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总书记多次在谈到环境保护问题时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生动形象表达了我们党和政府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大成果。人类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要求。建设生态文明,不是要放弃工业文明,回到原始的生产生活方式,而是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为目标,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社会。

要按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建设美丽中国,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生态文明,作为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首先应该从我做起。当看到洗手间的水龙头在滴水时,是不是能够举手关上呢?当电池用完后能否分类收藏处理而不是随手扔掉呢?当购物时能否自觉不使用超薄塑料袋呢?一件件小事虽然都很不起眼,但却体现我们究竟具备了多少环保意识。

我认为首要的就是要在全民族树立起环保意识,具体地说就是树立资源意识,生存意识。要让大家都认识到,保护环境与资源和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保护环境不仅是关乎子孙后代的千秋大业,而且已经直接关系到人类社会今天的生存!不能抱着环保多我一人少我一人差别不大的思想,也不能对保护环境有任何松懈和怕麻烦的思想。政府部门对环境保护固然负有重要的责任,而每个单位,每个企业,每个人对此更是承担了更为直接、更为具体的责任。只要我们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大家共同努力,持之以恒,就一定能为社会、也为自己留下一片碧水蓝天。全社会应该认识到: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保护生态环境,是一项长期必须坚持的伟大工程,关系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中华民族发展的长远利益,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没有别的选择。必须清醒认识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和艰巨性,清醒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加大力度,攻坚克难,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你我共同参与。

第9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学习心得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暨“清单”制度建设

心得体会

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近年来,“清单”制度逐渐进入大家的视野。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坚决消除权力设租寻租空间。”

一、“清单”制度建设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今年初,习总书记在北京听取了我市莲都区委书记林健东的汇报后,特地问起:“丽水没有雾霾吧?”林健东回答,2014年,丽水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优良率达到86.6%。去年10月,丽水被《人民日报》推荐为全国16个“洗肺”城市之一,“秀山丽水、养生福地、长寿之乡”声名远扬。

然而,经济发展,始终避不开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的供求矛盾。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战略,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把握绿色生态发展的潜在障碍,正视并妥善处理。宁波大学校长沈满洪指出,绿色发展的障碍主要来自于技术和制度两个方面。当技术条件一定的条件下,制度就是一个重要变量。

当前,我市举全市之力,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战略,打造丽水城市品牌,“制度”这个变量躲不开、绕不过。“清单”制度作为一项制度创新,就是破除绿色发展障碍的有效手段之一。

二、突出标准化,加快“清单”制度建设

标准化思想最早起源于远古人类的声音、符号、记号及象形文字。现代工业,有了标准化,机械零部件的互换性得到统一,成就了机器大工业时代。如今,除了工业,标准化思想早已渗透到农业和服务业的各个领域,通过制定、实施不同层级、不同领域的标准,实施标准化的各组织机构在科学管理水平、综合竞争力水平、组织管理效率、质量安全水平等方面得到了极大提升。以标准化手段,加快“清单”制度建设,可从这几个方面进行:

1、统一“清单”梳理标准。依照权力属性对权力进行分类,清权厘权。如有的地方权力清单将行政权力划分为行政审批、行政处罚、行政征收、行政给付、行政奖励、行政强制、行政确认、行政裁决、行政规划及其他权力等10大类。并对每一类行政权力的梳理标准一步明确,对于可以细分的,要求细分到具体行政行为。全面梳理、摸清底数。并依据“权力法定、市场自主、社会自治”的原则,科学确定“保留”与“清理”各权力事项。对无法律法规依据或原法律法规依据被废止的行政法规,予以取消。

2、逐步实施标准化管理。第一步,对保留的审批事项实行标准化管理。制定出台市县级审批服务等服务地方标准,使审批规范化、透明化,将目录、业务内容、办事指南、网上运行、数据共享、监督检查等要素以标准的形式予以明确。第二步,以审批标准化管理为基础,全面建立行政权力清单制度,逐步把标准化管理推广到包括审批和非审批权力在内的所有行政权力上。

3、争创政务服务标准化试点。政务服务标准化对于提升政务服务水平、规范政务行为非常重要。目前,我省、市均设有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可定期向标准化主管部门申报。通过选取某一领域如行政审批中心,申报试点创建,以标准化为引领,搜集有关标准,建立健全政务服务标准体系,推进标准宣贯实施,可以大大优化政务流程,压缩时限,努力实现权力清单化、程序标准化、评价公开化,实现行政审批事项少、效率高、服务优。

4、强化学习培训,落实“清单”制度。举办各类专题学习培训会,邀请有关领导和专家作专题报告,并按各部门分类编排《清单手册》,广大干部深入学习,增强法治思维,提高业务水平。务求按“清单”开展各项工作,推动制度落到实处。完善“清单”制度实施的反馈机制与评价机制。

“清单”制度是充满活力的制度创新,是提高办事效率、激发市场和社会活力的突破口。以标准化手段推进这一创举,加快制度落地,有利于坐拥生态优势的丽水,充分用好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推动绿色生态发展,真正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上一篇:留守儿童情况调查报告下一篇:寝室文化设计大赛策划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