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药害原因防治论文

2022-04-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棉花黄萎病对棉花产量造成极大影响,目前仍无很好的解决办法。因此,需要筛选最佳化学药剂,为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本文通过室内抑菌试验、田间药剂防治和产量测定研究两种低毒杀菌剂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和0.3%四霉素水剂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棉花药害原因防治论文 (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棉花药害原因防治论文 篇1:

棉田化学除草棉花受药害症状及防控措施

摘要:通过多年对棉田化学除草的调研,介绍了棉田化学除草使棉花遭受草甘膦、百草枯、乙草胺、二甲四氯钠等药害症状,并分析了造成药害发生的原因,提出了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关键词:棉田;化学除草;药害症状;防控措施

DOI:10.3969/j.issn.2095-3143.2014.04.018

0引言

鄱阳湖棉区地处长江中下游南岸, 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型气候, 四季分明,生态条件特别适合棉花种植。鄱阳湖地区的温、光、水等条件在适合棉花生长的同时,也给棉田杂草的生长创造了条件,其杂草与棉花争夺水分、养料、空间,给棉花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传统的人工除草劳动强度大、工效低;化学除草可大大提高除草工效、减轻劳动强度,现已成为一项重要棉花生产措施;但在除草剂的使用过程中,由于棉农的不规范操作及不针对杂草种类使用除草剂,使棉花遭受除草剂药害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作者介绍棉花受不同除草剂药害症状及防控措施,供大家在棉花生产中参考。

1棉花遭受不同除草剂药害的症状

1.1受草甘膦药害症状

棉花苗期遭受草甘膦药害后生长缓慢、叶片发黄、生长停滞甚至心叶坏死,受害轻的能恢复生长,严重的生长发育推迟,对产量造成严重影响[1]。棉花成株期遭受草甘膦药害后,一是顶芽停滞生长、主茎顶部1~3 叶褪绿变黄(草甘膦直接接触的叶面发生黄白色斑点,类似棉花枯萎病症状);二是棉叶皱缩变小,有1个叶腋芽发生1~2个矮小枝条,小枝条叶芽再次萌发新叶,呈丛生状多头棉的现象;三是主茎和上部果枝的节间变短,上部1~3层果枝的平均节间距比正常棉株减少0.95~2.4 cm;四是根系不发达,白须根较少或无白须根,严重时根系呈黑褐色逐渐腐烂。受害较轻的棉株20 d 后缓恢复生长, 但结桃少, 产量低, 受药害较重的棉株10~20 d 会枯死[2]。

1.2受百草枯药害症状

棉花遭受百草枯药害,喷药当天就表现出药害症状,开始时叶片呈水渍状,以后出现白色枯斑,严重时茎叶焦枯[3]。

1.3受乙草胺药害症状

棉花遭受乙草胺药害的症状表现,在连续阴雨天气过后,棉苗幼茎表皮呈黄褐色,维管束为绿色或黑褐色,棉苗枯萎。

1.4 受2,4-D丁酯药害症状

棉花对2,4-D丁酯很敏感,受害后叶片变小变窄,呈“鸡爪”状。受害严重时果枝不能正常伸出,花、蕾生长发育受影响[3]。

1.5 受二甲四氯钠药害症状

棉花对二甲四氯钠极为敏感, 受害叶色变浅,变脆,叶脉突出,叶片皱缩增厚,变窄形成带状,幼叶叶缘向上卷曲呈杯状,苞叶变红,蕾、花及幼铃大量脱落,茎下部与根产生类似愈伤组织的肿瘤,幼芽凋萎,组织坏死。

2棉花遭受除草剂药害的发生原因

2.1随意加大用药量引发药害

一是在油棉双熟田,因油菜收获后撒落的油菜籽长出较多油菜苗,为防治油菜苗的萌发,不少棉农随意加大芽前除草剂(如乙草胺)的用量,比适宜用量增加3~4倍,遇连续阴雨、高温高湿条件,乙草胺的活性增强,对棉苗造成药害。二是在棉行间定向喷雾时,棉农在用410 g/L草甘膦异丙铵盐进行棉田行间除草仍按已停产100 g/L草甘膦的同等用量,超量使用草甘膦给棉花造成药害。

2.2棉田湿度过大,根系吸收除草剂引发药害

棉株行间定向除草,正值鄱阳湖区多雨季节,土壤湿度大。当土壤含水量大于 29. 32%时,施用草甘膦等灭生性茎叶处理剂,除草剂药液会淋溶或渗透到棉花根部,并通过根吸收到棉花体内造成药害,此种药害症状一般难以恢复,对产量的影响较大[4]。

2.3施药操作不当引发药害

在进行棉田行间定向防除杂草时,因施药喷头未装防护罩或在有风天气施药不慎将灭生性茎叶处理剂的药液喷洒或飘移到棉株上造成药害。有研究表明,在大风天气喷施含有2,4-D丁酯及二甲四氯成分的除草剂,药液可漂移到50 m外的棉株上造成药害。

2.4除草剂混用引发药害

棉田除草剂在鄱阳湖棉区广泛使用已经有20多年的时间,杂草抗药性逐年增大,特别是小飞蓬、问荆、莎草等对常用除草剂已产生严重的抗药性,为杀灭这些顽固杂草,棉农在进行化学除草时添加了棉花极其敏感的二甲四氯钠,造成棉花药害的发生。

2.5 施药器械混用造成药害

不少农户喷杀虫剂和除草剂共用一个施药器械,在喷施过除草剂后未及时将施药器械清洗干净,之后再用该药具施药防治棉花病虫造成了棉花遭受除草剂药害。

3防控措施

3.1准确把握施药剂量

严格按各类除草剂说明书推荐用量使用,正常情况下不要超量,但除草剂的药效受光照、温度、

水分、杂草大小等情况的影响较大,若遇长时间阴天光照不足棉花未移栽的地块除草剂用量可适当

增加,若施药期间棉地土壤湿度较小,除草剂用量也可适度增加。一般来讲,草甘膦等茎叶处理剂

在杂草6~8叶龄期防效较稳定,当杂草较大除草剂用量应适当增加。

3.2轮换用药,提高防效

在鄱阳湖棉区棉田芽前除草长期使用乙草胺,部分杂草已对其产生较强抗性,应引进新的芽前除草剂替代乙草胺,据研究,二甲戊灵在鄱阳湖棉区较为适用,二甲戊灵与乙草胺分属不同种类的除草剂,在杀草谱上有较大差别,特别是对多种阔叶杂草有较好的防除效果,对阔叶杂草的杀草谱比乙草胺宽,对马唐、牛筋草等旱地主要杂草的防效优于乙草胺,对1.5叶期以前的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2片真叶期以前的阔叶杂草有特效,因此,在常年使用乙草胺的棉区,改用二甲戊灵化除会有更好的效果。在油后棉田,施用二甲戊灵能有效防除田间自生油菜苗[5]。

3.3移栽前除草剂的选用

草甘膦用于棉花免耕栽前除草时,要保证安全间隔期,一般要药后 1 周以上时间才能移栽棉花,否则易形成“僵苗”。若抢季节移栽可选用无内吸传导性的除草剂(如百草枯)进行除草。百草枯进入土壤即失去活性,因此用于棉花免耕栽前除草时,药后第2天即可移栽棉苗[6]。

3.4移栽后除草剂的选用

棉花移栽后,田间杂草发生一般以禾本科杂草为主,此期间除草宜选用高效氟吡甲禾灵等单子叶杂草处理剂,对棉苗比较安全。

3.5成株期用草甘膦定向喷雾

使用灭生性除草剂在棉花行间喷雾,要选无风天气,喷头要装防护罩,喷药时压低喷头,避免将药液喷到棉花上[7]。多雨季节不宜使用草甘膦等内吸性除草剂,行间除草没有严格的防护措施不宜使用草甘膦等内吸性除草剂[6]。棉花行间定向喷雾应使用手摇式背负喷雾器,不能使用机动喷雾器,避免飘移药害。

3.6禁用敏感除草剂

在棉田及周边禁用含有2,4-D丁酯类及二甲四氯钠盐等棉花敏感的除草剂。

3.7严格药械混用

除草剂施药器械应专用,防止药具残存药液造成药害,在共用施药器械时,每次用过除草剂的喷雾器必须用洗衣粉反复清洗多次并控干水,才能作防治棉花病虫等其它使用。

3.8棉花受除草剂药害的解救

棉花发生除草剂药害,发现较早时可对叶面进行大量清水冲洗,发现叶片变黄等受害症状,及时脱去受害叶片减少棉株的再吸收,受草甘膦药害后叶面喷施芸苔素内酯或磷酸二氢钾促使棉花恢复生长。遭受2,4-D丁酯药害喷施赤霉素予以缓解。遭受二甲四氯钠药害,可用腐殖酸钠兑水喷施,叶片由白色转成浅绿色[7]。

参考文献

[1] 曹涤环.棉田常见的除草剂药害症状及补救[J].农药研究与应用,2012(1):36-37.

[2] 姚忠武,黄小勇,邓家喜.浅谈草甘膦对棉花的药害及预防[J].中国植保导刊,2009(2):34-44.

[3] 李客柏.棉田常见除草剂药害症状及预防措施[J].杂草科学,2010(2):70-71.

[4] 崔必波,吉荣龙,李春宏,等.10 %草甘膦在不同水分含量土壤中施用对棉花安全性影响研究初报[J].中国棉花,2001(10):14-16.

[5] 水清.异丙甲草胺、乙草胺、 二甲戊灵三种棉田土壤封闭处理剂简评[J].农药市场信息,2009(5):37-38.

[6] 朱景明.棉田慎用草甘膦[J].湖南农业,1994(4):12-13.

[7] 曹涤环.棉田常见的除草剂药害症状及补救[J].农药研究与应用,2012(1):36-37.

作者:李桂珍

棉花药害原因防治论文 篇2:

两种杀菌剂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比较

摘要

棉花黄萎病对棉花产量造成极大影响,目前仍无很好的解决办法。因此,需要筛选最佳化学药剂,为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本文通过室内抑菌试验、田间药剂防治和产量测定研究两种低毒杀菌剂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和0.3%四霉素水剂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室内毒力结果测定显示,0.3%四霉素水剂浓度在0.6 g/L时,抑菌效果最好,抑菌率可达98.44%;田间喷施药剂显示,在推荐剂量下,0.3%四霉素水剂防效为39.8%,显著高于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试验结果与室内毒力测定一致;0.3%四霉素水剂施药区棉花产量比对照区高30.28%,比示范区低10.78%,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仅比对照区高4.06%。四霉素能有效减缓棉花黄萎病蔓延,减少病害对棉花产量造成的损失,在化学防治棉花黄萎病时,可推荐使用0.3%四霉素水剂为防治药剂。

关键词

棉花黄萎病; 抑菌测定; 田间防效; 产量测定

S 435.62

文献标识码: B

DOI: 10.16688/j.zwbh.2017254

Comparison of the control effects of two kinds of fungicides on

cotton Verticillium wilt

LI Haiwei, JIN Gailong, CAI Xiaofeng, ZHANG Kerui, CHEN Quanjia, GU Aixing

(College of Agronomy, Xinji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Urumqi 830052, China)

The Verticillium wilt can cause great damage on cotton yield which has not be solved at present. Therefore, the optimum chemical agent needs to be screened out to provide scientific evidence for the control of the Verticillium wilt. The effects of two kinds of lowtoxicity fungicides, mancozeb 80% WP and tetramycin 0.3% AS, were tested by indoor antibacterial measurement, field control and yield determination in this paper. The indoor toxicity measurement showed that tetramycin 0.3% AS at 0.6 g/L achieved the best inhibition result of 98.44%. The field control experiment indicated that under the recommended doses, the average control effect of tetramycin 0.3% AS could reach to 39.8%, better than that of mancozeb 80% WP.The field experimental results were consistent with the indoor toxicity measurement. The cotton yield in the experimental area of tetramycin 0.3% AS was 30.28%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area and 10.78% lower than that of demonstration area. However, the cotton yield in the experimental area of mancozeb 80% WP was only 4.06%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area. The tetramycin could not only slow down the spread of the Verticillium wilt effectively but also reduce the loss of the cotton yield caused by the disease, indicating that tetramycin 0.3% AS can be recommended as a fungicide to prevent and control the Verticillium wilt.

Key words

cotton Verticillium wilt; determination of antifungal activity; field control effect; yield measurement

棉花Gossypium spp.屬锦葵科Malvaceae棉属Gossypium,原产于亚热带,是世界性经济作物,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可对其造成毁灭性损失的土传病害黄萎病,是世界范围内流行的真菌病害。近年来,棉花黄萎病的传播范围越来越广,危害愈加严重。棉花作为新疆的支柱产业,在我国的棉花产业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目前新疆超过一半的棉田发生棉花黄萎病,且病情指数5.0 以上的棉田占比高达28.1%,已造成了较大损失,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1]。由于产棉区常年连作、地膜栽培、秸秆还田以及盲目引种等多种原因造成棉花黄萎病发生严重,发生区域不断扩大,同时,落叶型黄萎病的数量明显增加,病菌致病性增强,在棉花生长中后期黄萎病大量发生,棉花品质显著下降,造成棉花减产甚至绝产,使农民受到严重的经济损失,已严重影响中国棉花的可持续生产[24]。

戴宝生等采用枯草芽胞杆菌、乙蒜素、恶霉灵、克萎星(高锰酸钾和链霉素)等药剂防治棉花黄萎病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5]。目前市场上可防治棉花黄萎病的药剂种类繁多,毒性不同,药效均有差异。已报道的棉花黄萎病防治药剂包括多菌灵、高锰酸钾、咪鲜胺和缩节胺等[610]。同时,由此导致的化学农药的过量使用也使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加重[11],选取高效、低毒农药已成为当前农业生产中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但是不同的药剂防治效果相差甚远,需使用效果优良且对环境友好的药剂。四霉素水剂含有多种抗菌素,药剂发酵生产过程会形成多种可被作物吸收利用的营养元素,有促进作物组织受到外伤后的愈合再生功能,可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提高作物抗病能力和产量。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是一种预防性杀菌剂,对正常作物使用无药害,可用于作物幼苗期和花期,其悬浮性好且黏着性较强,喷药后在作物表面会形成一层致密的保护膜,抑制病菌萌发和侵入,从而达到防病目的。在棉花黄萎病化学防治中这两种药剂鲜有报道,因此为控制棉花黄萎病所带来的危害,探讨防治棉花黄萎病的最佳药剂,本试验采用这两种杀菌剂对棉花黄萎病进行室内抑菌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以期为防治棉花黄萎病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1.1 试验地概况及棉花品种

试验地位于新疆塔城地区沙湾县144团新疆农业大学实验基地,土壤质地为壤土,肥力中上,试验田为连年种植的老棉田,近年来,多点棉花黄萎病发生严重。将本试验所用棉田分成施药田、对照田和示范田三大块,施药田为发生棉花黄萎病,并喷施两种杀菌剂的棉田,对照田为发生棉花黄萎病并喷施清水的棉田,示范田为健康不发病棉田。播种时间为2016年4月20日,全田使用膜下滴灌方式。常规田间管理以蓄水为主,配合中耕、整枝,做到壮而不疯,稳而不衰。供试品种为陆地棉‘新陆早13号’,高抗枯萎病耐黄萎病。

1.1.2 供试菌株

供试棉花黄萎病菌菌株由新疆农业大学棉花病害研究室提供,为落叶型棉花黄萎病菌株V76。

1.1.3 供试药剂

0.3%四霉素水剂(曾用名:梧宁霉素、11371),辽宁微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大生 Dithane M45 80%可湿性粉剂),陶氏益农农业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1.2 试验方法

1.2.1 供试菌株培养

将棉花黄萎病菌菌株V76接种于马铃薯葡萄糖液体培养基,28℃、120 r/min振荡培养4~7 d,抽滤收集菌丝体,将其置于干热灭菌箱中60℃烘干,-20℃冷冻保存备用。另将菌种接种到PDA固体培养基上,28℃培养8~10 d,待菌丝长满培养皿备用。

1.2.2 抑菌效果测定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中的含毒介质培养法测定两种低毒农药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根据0.3%四霉素水剂和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推荐浓度范围设计5个浓度梯度,即0.3%四霉素水剂50、100 、300 、500 、1 000倍稀释液,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200、400、600、800、1 000倍稀释液。使用前先用无菌水配制成所需浓度的50倍,取1 mL藥液加入到温度降至45℃左右、灭菌的定量(49 mL)培养基中,摇匀后分别倒入3个培养皿内,制成不同浓度的含药平板。用直径8 mm的打孔器在无菌条件下取同一菌龄的菌饼,移入含药PDA平板,将菌丝面与培养基接触。置于25℃恒温培养箱内培养3 d后采用十字交叉法测量菌落直径。每隔1 d测量1次,共测4次,计算抑菌率,以无菌水作对照。分析比较不同杀菌剂对供试病菌菌丝生长的影响[12]。

生长抑制率=[(对照菌落直径-菌饼直径)-(处理菌落直径-菌饼直径)]/(对照菌落直径-菌饼直径)×100%。

采用SPSS 19.0分析求出两种低毒农药杀菌剂对各病原菌的毒力回归方程、EC50和EC[13]80。

1.2.3 对棉花黄萎病的田间防效及产量测定

1.2.3.1 黄萎病菌孢子悬浮液的制备

将保存的落叶型黄萎病菌菌株V76在PDA平板上活化3 d,用灭菌打孔器在菌落上打取5~6块菌丝块,置于液体 PDA培养基中,于26℃下静置培养3 d后,挑取液体培养基表面的菌丝。转接到营养较少的PD液体培养基(土豆50 g,葡萄糖5 g,链霉素0.1 g,蒸馏水1 000 mL)中,置于20 r/min、26℃的摇床培养,7 d后,用4层纱布过滤,在显微镜下用血球计数板将孢子浓度调至 2×107个/mL,现配现用。

1.2.3.2 接种及施药方法

4月底棉田播种后,将完全破碎的棉花种子灭菌后倒入适量无菌水淹没种子,随后接入浓度为2×107个/mL棉花黄萎病菌株V76孢子悬浮液,菌种比为1∶10,于26~28℃下培养,待菌丝生长15~20 d,棉花长至3~5片真叶时进行接种,在靠近每株棉苗3~5 cm处接入带菌培养基2~3 g,接种后及时浇水,以保证菌种较高活性,每周接种1次,连续接种两周。待发病均匀一致时进行药剂防治试验。该方法以破碎的棉花种子作为培养基接种,与病原菌存在于作物残余中的情形相似,比单独存在于土壤中的菌种存活时期更长。

试验设3个处理,处理1: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推荐剂量600倍液;处理2:0.3%四霉素水剂推荐剂量500倍液;处理3:清水对照(CK)。每处理3个重复,随机排列,每处理小区按照行面积划分7 m2,所用小区面积共63 m2,采用喷雾法均匀喷施农药。每个处理在其全生育期共喷药3次,时间分别为第2次接种后15、23、31 d。

1.2.3.3 病害调查

调查施药前和施药后棉花黄萎病的发病株数,计算发病率、病情指数、病情指数减退率和防治效果。

发病率=发病总株数/调查总株数×100%;

病情指数=[Σ(各级病株总数×相对级数值)/调查总株数×4]×100;

病情指数减退率=[(药前病情指数-药后病情指数)/药前病情指数]×100%;

防治效果=[1-(药剂处理后病情指数×对照处理前病情指数)/(药剂处理前病情指数×对照处理后病情指数)]×100%;

棉花黄萎病分级标准(采用国内棉花黄萎病统一分级标准)。

0级:健株,叶片无病状;1级:有26%以下的叶片表现症状,即叶片出现叶肉变黄或呈现不规则形的黄色病斑;2级:26%~50%叶片表现症状,病斑颜色大部分变为黄色或黄褐色,叶片边缘略有卷枯现象;3级:51%~75%的叶片表现病状,少数病叶脱落;4级:75%以上的叶片表现病状,多为褐色掌状枯斑,严重时叶片大量脱落,甚至棉花枯死。

1.2.3.4 棉花产量测定[14]

待9月底植株成熟完全吐絮时,将所有小区棉花采集收回,并记录有效铃数和平均单铃重,通过测量平均籽重和平均籽数计算每公顷籽棉、皮棉产量。同时,以对照组为参考,计算示范田和施药田的增产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室内抑菌效果测定

2.1.1 两种杀菌剂对棉花黄萎病菌的抑菌效果

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和0.3%四霉素水剂推荐浓度分别为1.34 g/L和 0.06 g/L。研究表明(表1),两种杀菌剂5个浓度梯度对棉花黄萎病菌的菌丝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抑制率与浓度呈正相关。0.3%四霉素水剂和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对棉花黄萎病菌的抑制率分别为24.31%~98.44%和15.25%~76.50%。其中,0.3%四霉素水剂的抑制率最高可达98.44%,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的最高抑制率仅为76.50%,相比于0.3%四霉素水剂抑菌效果较差。

2.1.2 两种杀菌剂对棉花黄萎病菌的室内毒力

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两种杀菌剂对棉花黄萎病菌生长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效果(表2)。其中,0.3%四霉素水剂对棉花黄萎病病菌的抑菌效果较好,EC80小于1 mg/L;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抑菌效果與四霉素相比较弱,EC50>1 mg/L、EC80为4.138 mg/L。对棉花黄萎病菌菌株V76的抑菌效果0.3%四霉素水剂>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2.2 田间药剂筛选结果

2.2.1 小区试验防治棉花黄萎病效果

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表3),试验药剂均可不同程度控制棉花黄萎病的蔓延。对黄萎病发病均匀的棉区进行划分,采用药剂推荐浓度喷施3次,结果表明,0.3%四霉素水剂的防效分别为38.27%、39.64%、41.49%,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防效分别为32.42%、3.82%、9.87%;0.3%四霉素水剂的防效呈持续上升的状态,而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的防效总体呈急剧下降的趋势。0.3%四霉素水剂平均防效为39.8%,对田间棉花黄萎病有较好的抑制效果。

2.2.2 测产结果

产量测定结果表明(表4),在发病一致的黄萎病区,施药可对棉田起到一定增产作用。示范田、施用0.3%四霉素水剂及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处理田皮棉产量分别比对照田增产44.93 、30.57 kg/hm2和4.38 kg/hm2。示范田为健康未发病棉田,铃多絮肥,长势优良且明显优于对照田;施药田在药后病情均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早衰干缩现象有所减少,其中施用0.3%四霉素水剂后长势优于对照田略低于示范田,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施药后对棉产量的增加效果不明显。

3 结论与讨论

室内测定结果显示,0.3%四霉素水剂和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对棉花黄萎病菌均有抑制作用,且不同药剂之间、同一药剂不同浓度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文献中未见有关使用这两种药剂防治棉花黄萎病的报道。戴宝生等[5]采用30%乙蒜素EC和70%恶霉灵WP防治棉花黄萎病,防效最高可达38.65%和36%,略低于本研究中的0.3%四霉素水剂,高于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蒋俊武[14]采用2%宁南霉素AS通过拌种法防治棉花黄萎病,防效随时间呈下降趋势,平均防效为31.53%,增产量为19.4%;宁南霉素拌种+喷施法,防效随时间增加,平均防效高达87.50%,其增产量为28.8%。在本研究中,0.3%四霉素水剂喷雾法平均防效高于拌种法,低于喷施+拌种法,但增产量均高于蒋俊武试验结果,最高为30.28%,表明0.3%四霉素水剂对棉花产量的增加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在本研究中,0.3%四霉素水剂的EC50为0.062 mg/L,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EC50为1.827 mg/L。EC50值越小,则说明供试药剂对棉花黄萎病菌的抑制效果越强,在田间实际生产中对棉花黄萎病菌的防治效果可能就越好[15]。由此说明0.3%四霉素水剂的毒力远大于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0.3%四霉素水剂更适用于棉田中棉花黄萎病的病害防治。

田间防治影响因素很多,温湿度等外界环境都会影响药效,同时施药过程中也会对土壤环境造成伤害。四霉素水剂含有肽嘧啶核苷酸类抗生素可防治真菌病害;且具有内吸抑菌活性,能够阻止病菌侵入和扩展。同时能促进弱苗根系生长、老化根系复苏,优化作物品质。试验中四霉素水剂对植株无药害并具有一定的促生作用,能有效抑制棉花黄萎病菌菌丝生长,抑菌率最高可达98.44%。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颗粒极细,兑水时极易冲泡,不宜沉淀且耐雨水冲刷,可在雨前喷施,雨后无需重喷。对环境和植株影响很小,但对棉花黄萎病防治效果不够稳定,在本研究中,室内抑菌测定可达76.50%,而田间平均防效仅为15.37%,效果不够理想,还需要进一步试验及筛选其他高效低毒杀菌剂。

参考文献

[1] 刘海洋,王伟,张仁福,等.新疆主要棉区棉花黄萎病发生概况[J].植物保护,2015,41(3):138142.

[2] 刘海洋,努尔孜亚,毕海燕,等.新疆棉花黄萎病抗性鉴定与评价[J].新疆农业科学,2012,49(5):873878.

[3] 郭景红,赵海,李玉国,等.新疆审定棉花品种枯黄萎病抗性分析[J].中国种业,2011(3):3536.

[4] 简桂良,卢美光.棉花抗黄萎病品种选育方法探讨[J].植物病理学报,2004(4):356360.

[5] 戴宝生,吕锐玲,李蔚.4种药剂防治棉花黄萎病研究[J].中国棉花,2010(8):1516.

[6] 黄乐珊,孙泽昭.浅谈棉花生产在新疆区域经济中的地位[J].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6063.

[7] 胡玉香,翟长庚,孙风云.克萎星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J].农药科学与管理,2003,24(3):2728.

[8] 徐瑞富,陆宁海,李小丽,等.缩节胺对棉花黄萎病防治效果小区试验初报[J].石河子科技,2003(5):2223.

[9] KUR T, DERVIS S, SAHINLER S.Sensitivity of Verticillium dahliae to prochloraz and prochloraz manganese complexand control of Verticillium wilt of cotton in the field [J]. Crop Protection,2005(22):5155.

[10]张兴华,李捷.棉花黄萎病发生和研究进展[J].江西农业学报,2006,18(1):99104.

[11]卜元卿,孔源,智勇等.化学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及其防控对策建议[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4(2):1925.

[12]陳晶,魏朝霞,唐嘉义.3种生物农药对4种茶树病害的室内抑菌试验[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2(3):453456.

[13]王伟青,岳瑾,董杰.不同杀菌剂对黄瓜种子多主棒孢霉菌的抑菌效果和田间防效[J].安徽农业科学,2016(26):122123.

[14]蒋俊武.宁南霉素防治棉花枯、黄萎病效果[J].农村科技,2012(12):2627.

[15]李桃,王淑平,柴彦等.一滴灵防治棉花黄萎病的田间药效试验[J].河北农业科学,2015(6):5659.

(责任编辑:杨明丽)

作者:李海薇 靳改龙 蔡晓峰 张渴锐 陈全家 顾爱星

棉花药害原因防治论文 篇3:

农作物药害的预防及防治对策

一、药害产生的原因

(一)药害的产生与药剂性质有关

任何一种农药对农作物都有一定的生理作用,不同种类的农药对农作物的反应不同。无机农药和水溶性、渗透性大的农药,易引起農作物药害。硫磺粉、石硫合剂、硫酸铜等溶解的药量往往超过农作物能忍受的剂量,同时农作物对无机物的最高忍受剂量又很接近于药物的最低有效防治剂量,因此稍不注意就会发生药害。抗生素类农药和拟除虫菊酯等则不容易引起药害。

(二)药害产生与农作物的品种、生育期的抗药力有关

十字花科、茄科、禾本科等作物的抗药力较强,而豆科作物的抗药力较弱。瓜类叶片多皱纹,叶面气孔较大,角质层薄,易聚集农药,抗药力最弱。白菜对含铜杀菌剂较敏感,幼嫩植物、植物幼嫩部分以及开花期植物抗药力弱,易产生药害。

(三)药害的发生与所施用农药的质量有关

施用质量不好的农药或储存条件差、储存时间过长的农药,会因药剂变质而引发药害。此外,在加工和销售中,管理不严、剂量不准或误将不同药剂混淆,也会造成大面积药害。

(四)药害的发生与施用时的温度、湿度、土壤等环境条件有关

高温、强光、高湿等环境条件,会使某些农药对某些作物产生药害。如在干旱高温条件下,西瓜喷撒硫磺粉防治病害,容易造成严重药害。

(五)药害的发生与施用农药不当、药量控制不严、药剂混用不当有关

内吸磷涂茎浓度超过5%,喷洒浓度超过0.2%容易发生药害。玉米播前用氟乐灵处理土壤,会使玉来发生严重药害。骠马与盖草能混用防除麦田杂草可造成严重

药害。

二、药害的预防

(一)全面了解不同农作物对药剂的敏感性

如高梁和十字花科蔬菜对辛硫磷敏感,豆类作物对莠去津很敏感,高粱对敌百虫、敌敌畏特别敏感,小麦拔节后对百草敌较敏感。

(二)正确掌握施用浓度和施药量

特别是巨星(磺酰脲类)、多效唑(内源赤霉素合成抑制剂)等一些超高效农药和植物生长调节剂,每公顷用量很少,取量稍不正确,就可能发生药害。对这类药剂应先用少量水配制成母液,再按要求加水稀释到所需浓度,切实保证药液均匀一致,不致发生药害。

(三)根据药剂特性和气候条件正确掌握施药时间,提高药效和防止药害

施药时间一般以07:00—11:00和15:00—19:00为宜。中午因气温高、日光强烈,多数作物这时耐药力减弱,容易产生药害。如扑草净(除草剂)在气温高于30 ℃时要慎用。而有的农药则要求在较高气温条件下喷洒,如苯丁锡(杀螨剂)在气温低于22 ℃以下,活性下降,防效差;双甲眯(杀螨剂)在气温低于25 ℃施用时,药效很差,不宜施用。

(四)严防农药乱用乱混

农药对症施用和正确混用,不仅可以提高防治效果,而且可以病、虫、草兼治,节省用药成本。但是乱用和盲目混用不仅达不到防治目的,反而会使药效降低,造成药害。如澳氨菊酯不能防治叶螨,盖草能不可用于防治麦田杂草。杀草剂混用后会降低药效并出现药害的常见品种有2,4-D和杀草丹不能混用,禾草克和苯达松不能混用,稳杀得和苯达松不能混用,敌草隆和甲拌磷不能混用。

三、防治对策

(一)排毒洗毒

对喷洒造成的茎叶药害,可用水喷洒淋洗受害作物上的残留药物,减少黏附在枝叶上的毒害物质。对土壤施药产生的药害要立即浇水稀释冲洗,以减少药剂在土壤中的含量,减轻对农作物的药害。缺苗的地方要及时补种或补苗,再施速效性肥料,以减轻药害影响。

(二)加强田间管理

对药害较轻的田块只要及时加强肥水管理,受害作物就会很快减轻药害症状,恢复正常生长。

(三)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叶面肥

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促进受害植物减轻药害、恢复生长。如用二甲四氯对棉花造成的药害,用3~4次爱多收与绿芬威混合液喷洒,21天左右即可基本恢复正常。如用氧化乐果与敌敌畏防治棉蚜,因用药过量造成的棉花严重枯黄灼伤,可喷洒喷施宝并追施化肥,会很快恢复正常。对喷洒巨星造成的周围棉田或其他阔叶作物药害,及时用爱多收与绿芬威或磷酸二氢钾混配喷洒多次,同时加强肥水管理,可很快缓解药害症状,恢复正常。

作者:赵国海

上一篇:办事处规章制度下一篇:教育局工作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