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培养信息安全论文

2022-04-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在当今社会发展、经济变革的新形势下,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与外界环境的接触日趋密切,学生对现实的需求与动机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引发了小学生诸多安全问题,给小学生安全意识教育带来诸多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对小学生安全意识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新的挑战。小学生安全意识教育成为小学德育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所关注的焦点。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意识培养信息安全论文 (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意识培养信息安全论文 篇1:

论新形势下大学生国家信息安全意识培养

摘 要:随着信息社会的高速发展,新形势下国家信息安全内忧外患。在全球信息战日益复杂、千变万化的形势下,我国信息安全面临着众多的威胁与挑战,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当代青年大学生国家信息安全意识的淡薄令人堪忧,通过对比中美两国学生信息安全意识的培养,我国存在着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全面加强和培养大学生国家信息安全意识具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与重要作用。

关键词:国家信息安全意识;大学生;网络信息;培养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网络信息成为了人类社会信息资源的重要宝库,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逐渐渗入到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并成为了社会发展强有力的推动力量。因此,网络信息安全也就显得尤为重要,而网络信息安全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安全。就在今年2月,中央成立了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习近平主席担任组长,其在中央网信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提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因此我们在享受网络信息时代带给我们便利的同时,也要不断适应发展的要求,正确认识国家安全形势,提高国家信息安全意识。

正在快速学习成长的当代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正在电子、信息、金融、化工、生命科学等领域进行着学习和研究,将会掌握高端科技知识和信息,引领未来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但他们也正是西方敌对势力腐蚀拉拢、搞“和平演变”的重要目标。可见,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水平将直接关系到21世纪中国的整体面貌,关系到我国政权的巩固和國家的长治久安。所以,作为人才培养基地的各高等院校在维护国家安全,进行国家信息安全意识的培养等方面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

1 大学生国家信息安全意识现状调查

此次我们对南昌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华东交通大学、江西农业大学、江西财经大学、东华理工大学、南昌航空大学、南昌理工学院、江西警察学院及江西中医药大学等10所院校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800名大学生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了大学生国家信息安全意识的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国家信息安全意识淡薄,主要体现在:

1.1 对国家信息安全的认识不全面、不深刻

宏观基本形式都可以有较为准确的判断,都可以认识到国家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但大多都仅仅停留在表面,或是停留在军事战争、政治颠覆的传统认识上,并没有充分认识到信息安全、科技安全、金融安全、文化安全等等在新时期国家安全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在问卷调查中的“是否知道国家信息安全已被列为国家信息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达41.5%的同学并不知道,33.5%同学不关心,仅有25%的同学知道,这些数据表明了当代大学生国家信息安全意识十分淡薄且不深刻,仅停留在了表面,并没有充分认识到信息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科技安全等在新时期国家安全中的重要作用。

1.2 具有忧患意识,缺乏保密意识和预防意识

普遍具有忧患意识但却在保密意识和预防意识上急需加强培养,有68.2%的同学认为当前我国信息安全形式较为严峻,20.4%的同学认为一般,6.7%的同学认为非常严峻,仅少数同学是认为非常乐观或不关心,可见大部分同学具有较强的忧患意识,并且几乎高达93.8%的同学可以意识到国家信息安全意识是爱国的表现,但在了解国家信息安全这方面信息的意识较差,仅有28.5%的同学了解2013年轰动一时的“力拓间谍案”,同时对国家信息的保密意识比较低下,83.3%的同学认为自己所学的专业不会涉及国家涉密信息,却没有认识到平时接触到的科研、经济、科技等方面的内部信息资料和党团的组织生活内容是涉及国家信息安全的,因此在具备了较强忧患意识的同时,要培养学生的预防保密意识。

2 大学生国家信息安全意识淡薄的原因

2.1 高校对大学生信息安全意识培养的重视程度不够

高校对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培养的重视程度不够,工作做的并不到位,各高校对国家安全教育主要停留在军事政治层面,常见的是军事教育理论课和军训的培训方式,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会有涉及,但内容单调简单,大学生的国家安全信息的意识无

从培养,调查中有高达76%的同学对国家信息安全法制建设不清楚,73.5%的同学在生活中不会去主动获取国家信息安全的知识。大学生在接受专业知识熏陶的同时没有受到国家信息安全意识的培养导致大学生对国家信息安全的认识不深刻,意识缺乏;高校对大学生国家信息安全的教育工作滞后于新的国家安全形势的变化。

2.2 对国家安全缺乏责任意识

责任意识较为欠缺,对于身为主人公的大学生没有深刻认识到自己对维护国家信息安全的责任和义务,涉及到国家安全的实际问题时,通常认为维护国家安全是国家安全局、国家公安部门、军队或政府的事情,与自己的关系并不密切,缺乏“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强烈责任感。

2.3 受文化多元化的熏陶和影响

处在文化全球化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年轻人受着多元文化的影响和熏陶,虽然有着民族荣誉感但又崇洋、哈韩、捧日……追捧着日韩风,过洋节,热衷于西方文化,甚至对自己国家传统节日出现不了解,西方政治思潮、文化价值观的逐渐渗透,自身辨别是非能力的欠缺,都已严重影响到国家信息安全。

3 对比美国国家信息安全意识培养的现状

美国早在前些年就已确切认识到国家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在各个大学普及推广一系列政策:全面进行信息安全教育并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对校务行政人员、教师、硕士生、本科生都进行了信息安全教育,不仅开设了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并定期进行讲座、交流、视频大赛等活动,国家也对相关项目研究给予了经费支持,有意识的将信息安全意识教育融入大学课程体系,并在近些年取得了显著效果,有大量专业人士的产生,大学生的国家信息安全意识显著增强,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

除了高校和研究机构外,美国对于国家信息安全意识教育的重视程度还表现在设立了专门的机构,比如EDUCAUSE(美国高校教育信息化协会)、Internet2 Computer Network Security Task Force 、National Cyber Security Alliance (美国国家计算机网络安全联盟)等非营利组织来推动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信息安全文化建设。

甚至美国的一些研究机构在国防部门的支持下开发出好几款相关电子游戏产品,游戏为用户创造了典型的信息环境、模仿可能遇到的危险情况,学员在教员的指导下,能够掌握基本的信息安全知识,具备识别危及个人或组织的信息安全因素的能力。在吸引青年大学生的同时起到了教育培养的作用。

美国在国家信息安全的教育理论与实践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卓越的成效,而我国在国家信息安全意识的教育培养中相对美国落后很多,比如说我国计算机网络(包括军用网络)所使用的网关设备和软件基本上都是美国公司的产品,这对于我国的国家信息安全是具有隐患的。因此培养我国青年大学生的国家信息安全意识具有重要性与迫切性。

4 大学生国家信息安全意识培养的對策和建议

4.1 高校要加强信息安全意识的培养

首先各高校要加强对大学生国家信息安全意识培养的重视,具有忧患意识,认识到大学生的国家信息安全意识与中国未来发展战略密切相关,开设相关的专业选修课、必修课同时进行科研等常规工作,通过论坛、交流会、比赛等形式来吸引大家,提高大家的参与度,使学生能够从高层次、远视野、更全面的来认识国家信息安全。

4.2 利用高校优势丰富培养的方式

丰富国家安全意识培养的方式,将国家信息安全融入校园文化的建设当中;充分利用校园资源,校园网络、专题网站、社团学生会活动、壁报、广播、讲座等,使大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国家信息安全意识。

4.3 不定期对大学生国家信息安全意识进行调查

不定期的在学生中间进行国家信息安全调查,掌握学生对国家信息安全的最新掌握情况,同时要对新形势的信息安全进行普及,确保在新形势下大学生可以准确全面的认识国家信息安全。

5 总结

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使得政府、军队、能源、金融等国家重点部门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棱镜门”事件让国家信息安全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美国“八大金刚”的中国渗透,使信息安全问题已升至国家战略层面。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需要当代青年大学生具有明辨是非、维护国家信息安全的意识,增强维护国家信息安全的能力,将直接关系到21世纪中国的整体发展面貌,关系到我国政权的巩固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参考文献:

[1]肖红光,谭作文,周亚卉.论大学生信息安全意识教育[J].当代教学理论与实践,2009(8).

[2]彭国军,等.信息安全意识培养应纳入大学生素质教育培养体系计算机教育[J].2008(11).

[3]卢新德.构建信息安全保障新体系:全球信息战的新形势与我国的信息安全[J].2004(9).

[4]何泾沙,等.中美信息安全意识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J].信息网络安全,2011(6).

作者:谢小进 徐秋彤 陈玮

意识培养信息安全论文 篇2:

网络环境下农村小学生信息安全意识培养的策略谈

摘要:在当今社会发展、经济变革的新形势下,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与外界环境的接触日趋密切,学生对现实的需求与动机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引发了小学生诸多安全问题,给小学生安全意识教育带来诸多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对小学生安全意识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新的挑战。小学生安全意识教育成为小学德育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所关注的焦点。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 信息安全意识 培养策略

教育信息化的迅速发展,使农村小学能使用到优质的互联网资源,“班班通”项目得以实施,信息技术课程得以正常开设,为学生沟通信息、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开阔了学生的眼界,促进了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为农村学校信息与学科的有效融合创造了条件。但是,网络是把双刃剑,农村小学生由于接触网络比较晚,好奇心更强,安全防范意识薄弱,再加上其家长文化程度不高,信息安全意识几乎空白,隐藏着较大的信息安全隐患,容易上当受骗。因此,对农村小学生信息安全意识的培养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一、构建信息安全教育课程体系

互联网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学生在上网的时候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很容易泄露自己的隐私,对自己的人身与财产安全造成潜在的危险。所以学校要构建信息安全教育课程体系,要教育引导学生在上网时注意保护自己的信息,养成良好的信息安全意识。

(一)立足信息技术课教学

培养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要立足学校的实际情况。农村小学要根据学校的網络设施、电脑设备等硬件情况,对信息技术安全课程进行精心设计,对不同时段、不同年级的学生,采取灵活的方法进行信息技术安全授课,让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培养信息安全意识。教师在讲授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对涉及信息安全的知识点要进行深入、详细的讲解,通过课程上的点滴渗透,提高学生的信息安全 意识。

(二)各学科通力协作

学校组织道德与法治、安全教育、科学等重点学科的教师对有关学生信息安全教育的部分内容进行研讨,分享国内外信息安全的相关案例,提高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探讨在其他学科进行渗透的方法。

(三)丰富信息安全教育活动课程

学校可以聘请社会上的相关专家到学校对学生进行信息安全知识讲座;可以开展以信息安全为主题的旗下讲话、班队活动、演讲活动、研讨活动、征文活动、签名宣誓活动等;可以就社会上的黑客、病毒等给用户造成损失的现象,进行深入的从班级到学校的大讨论,各人发表自己的观点,进而充分理解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可以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栏、红领巾广播站等载体,开展学习宣传教育活动,营造学校安全教育氛围,增强学生信息安全意识;可以利用课题研究,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对小学生分阶段编写信息安全方面的校本教材,形成安全教育特色。

二、营造信息安全警戒环境氛围

由于各类网络信息安全事件的发生具有隐蔽性,因此学校需要特别注意给学生灌输“防微杜渐”的思想,也许是陌生人的一个来电,也许是QQ上的一次问好,也许是一份文档的丢失,甚至只是一个快递盒子的随意丢弃,都有可能成为校园网络信息安全事故的导火索。学校应该积极变换宣传方式,创设信息安全警戒环境,多方齐抓共管,保障学生上网安全。可以采取千人集会、公益漫展、微信公众号推送等方式来提醒学生们注意身边可能存在的信息安全隐患,不可以忽视与自身密切相关的个人信息,哪怕再微小的信息也要给予重视和保护。

目前学生接触网络的机会很多,比如手机、电脑、iPad、学校计算机课、班班通等,所以要加强对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意识的培养。对此,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需要密切配合。学校方面做好网络信息基础知识的传授、网络信息安全自我保护方法的教育等。家庭方面应该严格监督学生网络工具的使用方法和使用时长,加强对隐私保护和个人财产保护的意识。社会方面应该净化小学生上网的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比如网吧设置门槛,未成年人或者未成年人没有家长的陪同不得进入网吧。网络上各种APP的使用应该设置未成年人模式和成年人模式,推送内容和推送方式都要有所不同。

三、注重网络应用安全意识培养

(一)在培养学生合理应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渗透信息安全意识

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当逐步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工作、生活中问题的意识,关注学生遇到的实际问题。这些实际问题中,往往隐含着信息安全问题。研究信息安全,离不开实际操作,只有在不断的实际操作中才能逐渐培养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意识到未来信息使用过程中时刻存在着安全隐患,进而意识到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的重要性,最终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信息安全意识和习惯。各个教学活动之间要相互联系,而如何整合与统筹这些活动,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研究。总之,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校现有的电脑和校园网环境对课程进行精心设计,分年级、分阶段对学生进行信息安全教育教学。

(二)在网络应用中学会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学生平时接触最多的是网络应用,而在学生使用各种网络应用中,我们发现学生的网络信息安全意识淡薄,常被一些网站宣传的表象所诱惑,轻易将自己或家人的信息泄露出去,有的造成财产损失,更有甚者危及人身安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分析网络应用中的各种陷阱,学会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可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帮助学生正确使用密码,提升个人信息安全意识;恰当地设置加密度高的密码,根据不同需求,在相应网站中设置不同的密码,有效管理个人信息。例如,教师可以开展生活中的网络使用情况调查,帮助学生保护个人隐私。在学习互联网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调查问卷和案例分析讨论,让学生懂得上网某种程度上是把自己和别人的一些信息“曝光”,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都必须把信息安全放在首位。

四、增强学生信息安全实践经验

(一)大力宣传

学校可以通过讲座或者海报张贴的方式,加强学生对信息安全和个人信息的认识,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应该在网络上展示的,什么是不应该泄露在网络上的,以及泄露个人信息会带来什么样的危害。

(二)创作实践机会

可以设置场景,模拟信息泄露后学生遭遇的信息安全事件。这样的情景模拟贴近生活,贴近事实,让学生近距离地接触这种信息安全问题事件,加强对信息安全保护的意识,同时也能锻炼学生应对信息安全问题的能力。

(三)加强上网管理

对信息安全技术进行升级,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具体化。从学校层面来说,校方需要加强学生电子信息管理系统的安全指数,定期对系统进行维护和升级,不断提高学校信息系统对网络黑客的防御能力,给予学生的网络信息以强有力的保障。更重要的是,学生也应该在自己的手机、电脑等设备上安装反入侵装置,尤其是手机,不要随意点击别人发送的链接,不要因为好奇而乱入没有安全执照的网页,不要随意输入密码,必要时可以给手机安装防木马软件。

总的来说,互联网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一种必不可少的交流与沟通手段,农村小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 的优势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大幅度提升了学习效率。但是网络之中也充斥着大量的不良信息,对小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成长有着十分不利的影响。因此,必须深入分析小学生网络与信息安全教育现状,构建信息安全教育课程体系,营造信息安全警戒氛围,注重网络应用安全意识培养,增强学生信息安全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与信息安全观念,加强学生对个人隐私和个人安全的认识,防止出现沉迷网络的情况,预防和应对网络、信息安全事故侵害,促进网络技术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促进农村小学生身心健康 成长。

参考文献:

[1]何斌.网络信息化建设存在的安全问题及对策[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9(15).

[2]温志强,崔钰琳.网络信息安全叠加风险的识别与应对[J].江苏科技信息,2019,36(16).

作者:黄文美 潘传棋

意识培养信息安全论文 篇3:

核心素养视野下小学生信息安全意识培养途径

当前,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在给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很多社会问题,如网络诈骗、网络欺凌、网络色情、网络侵权、社交媒体成瘾等。这些问题的共同之处在于,对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误用、滥用或错用,给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数字世界这一虚拟空间带来了潜在的风险和危害。因此,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急需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和能力,使他们能够遵守信息社会的法律法规,安全地使用信息技术,从而有效维护信息活动中个体的合法权益,并积极维护他人合法权益和公共信息安全。

● 树立数据隐私意识,注重个人信息安全

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人们的各类数据越来越多地暴露于网络之中,衣食住行、社交习惯在其中都能有迹可循,个人信息安全风险也在不断增加。因此,生存于不断拓展的网络时空中的人们,要有意识地注重个人信息安全,保护好个人相关数据,维护好新时空的社会秩序。

例如,在讲授《数据安全》一课时,笔者先出示了彼得·斯泰纳创作的用于描述互联网的匿名特性的“在互联网上,没人知道你是一条狗”和大数据时代“在互联网上,每个人都知道你是一条狗”这两幅漫画,让学生通过对比讨论,认识到大数据时代,信息系统每时每刻都在记录着人们的一言一行,个人的信息被不断地收集、分析甚至被交易的现实,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个人信息安全风险的存在,唤醒其安全防范意识。进而通过对“我们的哪些信息会被互联网记录?这些信息在给我们带来了便利的同时会产生哪些安全隐患?信息泄露的渠道有哪些?”三个问题的分析和梳理,使学生理解个人信息主要是指身份证号码、手机号、指纹、政治观点等个人敏感信息,并引导学生学习信息泄露的常见渠道,如个人信息注册时无意泄露、网上交流时被恶意窃取。最后,教师通过“大数据时代,如何在数据公开和个人信息保护之间取得平衡”的辩论,使学生懂得保护个人信息,警惕可能发生的信息泄露情况,了解必要的保护措施,确保個人和他人的信息安全。

● 增强病毒防治意识,确保系统信息安全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病毒已成为攻击计算机系统、手机等移动终端系统的主要载体,其攻击的威力越来越大,攻击范围越来越广。因此,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需要让学生认识计算机病毒的基本原理,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掌握防治计算机病毒的基本方法。

浙摄版小学信息技术五下第4课《计算机安全》中编排了有关计算机病毒的内容,目的是使学生正确、科学地认识与理解计算机病毒,并掌握简单的防治计算机病毒的方法。该课的内容以计算机病的原理、防治等相关概念为主。

因此,笔者在教学中以我国破获的首例制作计算机病毒的大案——“熊猫烧香”计算机病毒案为载体,通过案例剖析、自主探究、小组讨论等方式,使学生认识到计算机病毒即人为编制的具有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毁坏数据,影响计算机系统的使用,并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在与生物病毒类比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计算机病毒具有传染性、潜伏性、破坏性、可触发性的特征。在讲授病毒危害时,又通过演示中毒计算机的可执行文件出现“熊猫烧香”图标、数据文件被破坏的模拟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计算机病毒给计算机系统正常使用带来的危害,从而激发学习防治计算机病毒方法的动机。最后,通过对问题“对不断出现的新病毒、新攻击,我们应当如何建立更安全的防护体系?”的讨论分析后得出,计算机病毒的防治可以通过防病毒软件、防火墙、安全补丁、信息加密与备份等安全措施和手段,对计算机系统的软硬件进行保护。经过一系列对比、讨论,使学生充分了解了计算机病毒的特性和传播方式,深刻感受到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懂得了为尽可能降低计算机病毒感染的风险,应坚持预防为主。查杀为辅的原则,养成安全、正确使用计算机的良好习惯。

● 坚守网络规范意识,维护公共信息安全

互联网是开放的,信息庞杂多样,既有大量进步、健康、有益的信息,也有不少反动、迷信、色情的内容。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全面正确地理解网络的强大作用,明确网络可以方便学习,获取信息,借助网络交流思想;同时教师更需要让学生知道网络负面的影响,树立“网络不是万能的”的意识。因此,在实际教学中,不但要注重培养学生辨别信息真伪、优劣的信息意识,更要教会学生正确识别正规网站的知识和技能。

例如,《文明上网》一课的教学内容旨让学生提高上网时的信息保护意识,学会辨别正规网站,注意保护个人隐私。笔者在教学中,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组织学生结合自己上网的经历,说说互联网给自己带来了哪些便利和好处,又有哪些不健康、不安全的信息。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列举“魏则西事件”等互联网危及人类生命安全的典型案例,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到网络社会是一个纷繁复杂的世界,懂得网络只是一个信息交流平台,我们从网上获取信息,要学会正确辨别并学会自我保护。继而进一步引出正规网站的鉴别方法:政府和机构(包括个人)通过相关流程建立的官方网站,在页面底部一般有网站备案号,如浙ICP备000001号、浙公网安备000020号等,点击进入可以查询该网站的相关备案信息。使学生懂得,正规网站上所发布的信息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可信度,在这些网站上注册、登录、下载资料、发布信息会得到有效的安全保障。

又如,为了使学生懂得在网络世界里同样要受到道德和法律的约束,在教学中,笔者通过一则关于“山西一些地区要发生地震”的假消息在短信、网络等渠道疯狂传播,引发百万群众深夜上街“躲避地震”,严重影响社会秩序,最终发布假消息的两人被分别处以行政拘留7日和5日处罚的真实案例,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如果缺少必要的信息法律知识和责任意识,在网络空间盲目造谣、信谣、传谣,会给社会带来极大的危害,明确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任何人违反信息社会的法律法规,都将受到相应的惩罚,从而懂得生存于信息社会中,每个社会成员都要遵守信息法律法规,信守信息社会的道德与伦理准则,担负起维护信息社会秩序的责任。

总之,作为信息时代的数字公民,只有从小养成正确规范地使用网络的习惯,具备防范信息安全隐患的意识,能正确判断日常信息生活中不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具备构建个人信息安全与公共信息安全的能力,遵守数字时代信息社会的法律法规,自觉担负起信息社会的责任,才能维护良好的信息社会秩序,推动信息社会的进步,成为信息社会的合格公民。

作者:钟海峰

上一篇:国庆诗歌朗诵稿(精选2篇)下一篇:典型发言稿(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