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美的幻像——沃特豪斯绘画语言和形成背景浅析

2022-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沃特豪斯的成长及其绘画母题确立

少年时代的沃特豪斯开始接受正统的英式古典教育, 学习文学, 神话, 拉丁文以及历史, 随后进入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学习雕塑。不过沃特豪斯并不是传统意义上乖巧的学院派弟子, 他其实心里并没有想在雕塑上进行发展, 所以沃特豪斯把注意力转回了绘画, 这源于他对绘画天生的热情。在沃特豪斯的前期作品里我们还可以发现这样的场景, 画中的女子茫然的望向远方, 有一种不可名状的忧郁, 对未知命运的产生渴望与忧虑, 这样的忧郁也成了画家笔下的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标志, 也贯穿于沃特豪斯一生的创作中, 形成这样的风格我想是和他童年的成长经历分不开的。沃特豪斯8岁时, 他的母亲过世了, 童年时母亲脆弱的肉体影响了他一辈子对女性的观点:女性是柔弱的, 女性的美也和昙花一样稍纵即逝。悲剧的承载着当时社会赋予女性的身份, 被动而温顺, 温柔和无力, 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典范。但沃特豪斯察觉到这些包裹着蕾丝的天使其实并不快乐, 失去亲人的记忆和对19世纪男权主义的反思, 让画家笔下的女性眉宇之间多了些许忧郁与自怜, 也使得沃特豪斯的作品多了几分悲剧的色彩。英国进入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逐步拓宽的街道和彻夜未眠的电灯驱逐着大自然的精灵, 对工业革命的反思在沃特豪斯这里表现出来, 虽然他在工业化的城市生活了一辈子但他却从没有画过一张描绘城市的作品。所以我们也可以从《温蒂尼》这一作品中窥视到沃特豪斯对工业化进程的厌恶和反工业化审美的趣味。温蒂尼作为第一幅沃特豪斯笔下的女神, 奠定了画家一生的悲剧基调。神秘充满诱惑的躯体, 爱情与死亡, 美丽与致命, 这些都是沃特豪斯不愿停下画笔的主题。如何协调社会和自然的关系, 也是维多利亚时代艺术家一直思考的问题[1]。

二、唯美主义的熏陶

拉斐尔前派的唯美主义倾向, 在很大程度上受康德的美学思想“为艺术而艺术”所影响。画派的核心人物罗塞蒂最为典型, 他认为艺术不该带有说教的成分, 他认为应该朴实而单纯的追求美的形式, 美才是艺术最本质的核心。我们在沃特豪斯1880年所绘制的《甜蜜的无所事事》油画中就可看到, 一个女子斜靠在躺椅上, 没有任何的叙事性, 也没有任何的感情流露, 画家只是纯粹关注女性的美。这张画也可以看做是拉斐尔前派画家逃避社会现实, 是对工业文明的抗议, 对美的绝对拥护的普遍现象, 并且逐渐成了一种亚文化思潮。康德美学思想和唯美主义思潮的普及是有着特殊的历史背景而产生的, 从19世纪开始, 英国的社会形态迅速从农耕社会转入工业社会, 商业社会也从而确立。在这样的环境下, 人们需要一种新的视角和价值观来代替原来的文化形态, 重新建立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所以“为艺术而艺术”的口号确立, 也说明了人们对艺术独立的认可与追求。所以我们可以说拉斐尔前派的画家是唯美主义和康德美学思想的布道者和践行者, 是对新的文化价值体系的重新建构尝试, 拉斐尔前派遵循康德美学里的“纯粹美”“审美的独立性”原则。拉斐尔前派认为艺术不同于社会的道德功利, 美仅仅以自身为标准, 为自身而存在[2]。

三、古希腊文化和日本浮世绘的影响

随着19世纪庞贝等古希腊罗马考古活动的兴起, 在英国掀起了一股新希腊的风潮。大量关于希腊鼎盛时期的艺术品被创作出来, 这些艺术品很符合当时中产阶级的胃口。而沃尔豪斯的老师塔德玛正是受到这样的影响, 从而创作了大量的希腊风格的作品。而沃特豪斯当然也受到这种新希腊式的古典风格的影响。在画家早期的《古希腊的鲜花市场》正是这样一幅作品, 古希腊的家具坏境, 温柔贤惠的女子, 都是他所表现的主题, 古希腊和维多利时期的国家一样, 把女人的活动范围圈在家庭范围之中, 也折射出他对女性社会的反思与讽刺, 被动而驯良, 温柔而无力。1867年巴黎世博会, 日本展厅里人潮拥挤, 大家都为这远渡重洋的东洋艺术投来了好奇的目光, 此后, 整个欧洲都将浮世绘这样形式不同程度的融入到自己的艺术门类当中。当然除此之外, 日本文化也慢慢影响着大批的艺术家。我们在沃特豪斯早期的作品《无所事事》就可以开到这样的处理, 微妙的俯视角度, 平面化的处理, 截取式的构图方式, 这些都是沃特豪斯有意无意从日本浮世绘的技巧融合到自己的作品之中[3]。

四、文学和戏剧的滋养

16到17世纪, 莎士比亚, 弥尔顿等的作品把英国文艺复兴推向了新的高峰, 奠定了文学在英国的文化运动中的统帅的地位。英国的文学在社会生活中影响广泛, 经典的桥段和章节, 群众不仅耳熟能详, 朗朗上口, 也同时影响到戏剧, 诗歌, 绘画等艺术门类。从文学中来, 到文学中去, 是19世纪绘画的明显特征。拉斐尔前派画家沃特豪斯也像浪漫主义画家和学院派画家一样, 喜爱从古典文学, 诗歌, 中世纪文学, 戏剧里去寻找灵感。但不同的是拉斐尔前派的画家喜欢表现那种矛盾突出且带有悲剧性色彩的桥段和故事, 从而达到渲染的目的。比如《奥菲利亚》和《夏洛特》这几个母题, 亨特, 罗塞蒂, 沃特豪斯都不约而同的进行过创作, 画面都有一种, 带有救赎, 自省的悲悯的气氛。所以说从传统文学之中汲取营养也是沃特豪斯作品一个明显特征。

五、结语

沃特豪斯的作品虽然以怀旧复古为主线, 但却融入了维多利亚时期知识分子的思考与美学追求, 体现他对纯粹美的理想, 追求更为真实的表达, 通过悲剧式的创作折射出维多利亚时期女性的理想和现实, 也反映了近代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的困惑与烦恼, 表现了知识分子对现实的无能为力和奋力抗争。沃特豪斯一生充满热情地描绘着他理想中的充满幻梦色彩的传说故事, 成为英国乃至世界画坛上文学作品的最好注脚者。

摘要:约翰·威廉·沃特豪斯是19世纪英国维多利亚时期拉斐尔前派的画家, 任教于英国皇家美术学院。早期受到塔德玛和列顿新古典绘画风格的影响, 后面受到伯恩琼斯以及罗塞蒂作品的滋养。沃特豪斯善于描绘欧洲神话以及古典文学, 古典戏剧中的女性题材而闻名于世, 画家笔下的精灵般女子纤瘦优美, 生动朴实, 带有强烈的悲剧性神秘主义色彩, 为工业化的伦敦社会掀开了恍如隔世的诗意。正是由于浓郁和鲜明的画风, 沃特豪斯成为了拉斐尔前派晚期的重要的成员之一。

关键词:沃特豪斯,绘画语言,背景分析,理想和现实

参考文献

[1] 《沃特豪斯与他的缪斯》方爰爰上海文化出版社2017年1月第一版.

[2] 《透纳与拉斐尔前派》罗斯金著李正子潘雅楠译金城出版社2012年第一版.

[3] 《拉斐尔前派的梦》威廉冈特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一版.

上一篇:我国地方政府招商引资工作职能与转型研究下一篇:实施“感恩教育”践行“和谐德育”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