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沧市甘蔗机械化生产的实践与思考浅析

2022-09-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世界甘蔗种植面积约为0.2亿hm2, 中国位居世界第三, 甘蔗种植面积约160多万hm2, 主要分布在云南、广西、广东、海南等地。云南省的甘蔗栽培历史悠久, 适宜种植甘蔗的土地面积约40万hm2, 主要集中在临沧、保山、德宏、文山、普洱、玉溪、红河等8个州市, 40余个县 (市、区) , 覆盖蔗农600多万人。云南省甘蔗种植面积约30万hm2, 蔗糖产量200万t以上, 农业产值突破120亿元, 是云南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 蔗农人均种蔗纯收入占人均纯收入的64%~88%。其中, 临沧甘蔗面积和产量居云南省第一、全国第二, 2016/2017榨季甘蔗入榨面积8.0 3万h m2, 累计入榨甘蔗454.72万t, 平均入榨单产3.77t/667 m2, 平均出糖率12.5%, 累计生产食糖56.82万t, 是国家重要的糖料核心基地。

1 临沧市加快推广甘蔗机械化生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临沧市因濒临澜沧江而得名, 全市辖7县1区, 总人口260万人, 其中农业人口206万人, 国土面积2.4万km2。临沧市是云南省最大的蔗糖产区, 蔗糖产业是临沧市最大的传统支柱产业和高原特色优势产业, 对云南省蔗糖产业的发展具有突出的贡献, 对临沧市经济发展、财政增长、农民增收、城乡就业的拉动作用非常之大。目前, 临沧市的甘蔗生产在种植、管理以及收获主要都是人工作业, 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耗费人力多。如何让临沧市甘蔗生产的农民从“牛耕马拉”的生产状况中解放出来, 机械化成为时代选择, 也成为临沧市高原特色优势产业转型发展的时代要求, 对于解决甘蔗生产机械化滞后这一瓶颈问题的呼声尤为迫切。

1.1 有利于节约生产成本

经测定, 采用机械化技术来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 可以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 增强甘蔗抗旱抗倒伏能力, 提高单产20%~30%;采用中耕机可一次性完成松碎土、除草、培土等作业, 生产率是人畜力的10倍以上, 降低作业成本约50%;采用机械化种植每667 m2需要成本220元, 人工种植每667 m2需要成本360元;采用机械化种植每667 m2下种量为0.6~0.8 t, 人工种植每667 m2下种量为1.0~1.2 t;采用机械化深耕深松提高甘蔗单产20%以上;采用机械化灌溉可以增产1~2 t/667 m2;采用人工收获甘蔗120~150元/t, 机械收获的成本是40~50元/t, 比人工减少成本60%以上。

1.2 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

甘蔗生长周期长, 种植劳动强度大, 主要集中在耕、种、管、收四个环节, 加快推进临沧市甘蔗机械化生产是减少生产用工量、减轻农民劳动强度、提高作业效率、提高作业质量、高产稳产的重要途径。如果完全依靠人、畜力完成耕整地、开沟、种植、除草、施肥、植保、灌溉、收获和蔗叶粉碎还田等, 那么甘蔗生产这样劳动用工量大、劳动强度高的传统农业产业必然会受到冲击。特别是近年来, 随着临沧市经济的快速发展, 大量年轻人外出务工, 农村劳动力日趋紧缺, 甘蔗产区劳动力严重不足, 甘蔗生产用工成本居高不下, 已严重制约了蔗糖产业的发展。为此, 加快推进临沧市甘蔗生产机械化, 有利于缓解季节性劳力紧缺的矛盾, 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 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特别是在争取农时, 提高劳动生产率, 减轻劳动强度, 降低生产成本, 为推进蔗糖产业的全程机械化生产发挥积极作用。

1.3 有利于增强土壤有机质

使用蔗叶粉碎还田机械对收割后蔗地干蔗叶进行粉碎还田的生产方式, 蔗叶还田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土壤, 具有抗旱、保水作用, 为甘蔗持续增产打下良好的基础, 促进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就地焚烧处理蔗叶会造成环境污染, 还存在火灾隐患, 还浪费了留在蔗叶的养分。据有关专家测定, 采用甘蔗机械化秸秆还田, 能改良土壤结构, 增强土地肥力, 667 m2甘蔗地的蔗叶 (干蔗叶) 重量是其蔗茎667 m2产量的16%~20%, 以每667 m2产5 t蔗茎产量来计算, 留在地里的蔗叶就有0.8~1.0 t/667 m2, 如粉碎还田, 相当于施尿素7.7 kg, 钙镁磷肥10.5 kg, 氮化钾18.2 kg。

2 临沧市甘蔗机械化生产现状

长期以来, 临沧市甘蔗生产一直采用传统的手工劳作方式, 劳动强度大, 生产成本高, 生产率很低, 机械化生产水平低, 因此对实现甘蔗生产机械化的要求已经越来越迫切。从总体情况来看, 临沧市甘蔗机械化生产步伐比较缓慢, 无法很好地适应农业生产的实际需求, 目前临沧市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约20%, 普及甘蔗机械化生产已然成为临沧市甘蔗种植必然选择。特别是在经济增长进入新常态的条件下, 临沧市面临着蔗农们不愿继续辛苦地砍甘蔗和当前甘蔗收获机难以满足实际需求的双重压力, 如果再不抓紧加快推进甘蔗机械化生产, 甘蔗产业将大幅萎缩。

3 制约临沧市甘蔗机械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3.1 规模化种植没有形成

临沧市的大部分地区坡度大、地块小, 受地形地貌、地资源条件限制, 甘蔗以在旱地、坡地种植为主, 多为丘陵地区。近些年通过土地流转, 虽然出现了甘蔗生产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等一些规模化新型经营主体, 但数量毕竟有限。目前, 农业生产体制是分散式生产, 大部分蔗地仍然分散到各家各户经营管理, 形成地块小且不规则, 无区域化和专业化生产, 不能集中连片种植, 难以形成规模化种植, 机械大规模作业与小规模家庭分散、不集中连片经营的矛盾非常突出, 推广应用较为缓慢。

3.2 农艺与农机相脱节

甘蔗机械化收获需要抗倒伏、易剥叶的品种, 种植行距要求至少为1.2m, 但目前大部分品种种植还达不到这样的要求。现行临沧市甘蔗种植行距多在0.8~1 m, 无法适应甘蔗联合收割机作业需要。农业种植技术培训力度缺乏, 适合机械化生产的高糖高产、宿根性好、抗倒伏、易脱叶的品种少, 对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缺乏技术支持, 农艺不适合甘蔗机械生产, 无法发挥机械化作业规模化优势。只有使甘蔗种植向节本、增效、机械化、标准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形成农机农艺相互适应的甘蔗生产技术体系, 才能实现甘蔗生产的高产、高效。

3.3 生产经营方式落后

目前, 临沧市种植甘蔗的土地呈地块小、分散、不连片现象, 且多属于丘陵缓坡地, 近年来农地流转的面积和比重在增加, 但进展较慢, 甘蔗种植仍然以小面积单家独户经营方式为主。虽然, 近些年通过土地流转, 出现了甘蔗生产合作社、专业作业服务公司等一些规模化新型经营主体, 但数量有限。总体上看, 临沧市甘蔗种植仍然是单家独户生产, 传统生产方式仍占主体地位, 生产主体经营规模小, 机械化程度低, 机械大规模作业与小规模家庭分散、不集中连片经营的矛盾依然突出, 从而导致生产劳动强度大, 生产成本高、生产效益差, 生产力水平低。

3.4 高效先进机械缺乏

国外的甘蔗收获机械价格昂贵、体型庞大, 只能在地势平坦的部分蔗区使用。国内自主研发的甘蔗联合种植、收获、装运机具的研发、制造虽有所发展, 装备拥有量也有一定幅度增长, 但存在作业效率不高、性能发挥不稳定、可靠性差等问题, 如有的收割机作业损失率超过20%, 机械技术性能还不能满足生产实际需要, 可靠性、适应性有待提高, 技术性能有待进一步改进完善, 直接影响农民购机用机的积极性。

4 加快推进临沧市甘蔗机械化生产的对策建议

按照高产、高糖、高效、集约、生态、安全的要求, 以国家糖料蔗核心基地建设为抓手, 以优化甘蔗主产区布局、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加强良种良法和积极推广甘蔗生产机械化为着力点, 以发展甘蔗循环经济、创新甘蔗生产机制、强化政策支持为保障, 稳定甘蔗种植面积, 提高甘蔗单产, 提升产业效益, 努力促进农民增收, 实现临沧市蔗糖产业提质增效和持续健康发展。重点突出临沧国家糖料蔗核心基地建设, 提高单产和出糖率, 增强原料保障;突出精深加工和综合开发利用, 延伸产业链条, 提高综合效益;突出蔗糖产业发展机制创新, 强化政策支持, 努力把蔗糖产业打造成产量上百万吨、产值上百亿元的“双百”产业, 促进临沧市在全省和我国西南地区蔗糖产业中的地位持续巩固提升。

4.1 加强农机农艺融合

农机、农艺融合是机械化生产的客观要求, 要坚持机械化与半机械化生产并举、农机工程与甘蔗种植农艺相结合、机械化生产与土地整治相结合、机耕道路和水利设施建设逐步配套的原则。农技部门要抓住临沧市实施国家糖料蔗核心基地建设项目的机遇, 继续优化调整甘蔗生产布局, 改善基础条件, 配套甘蔗新品种和高产高糖高效轻简栽培技术, 提升甘蔗生产综合能力, 实现甘蔗向优势区域集中。农机部门要从大力推广蔗区机械化深耕、深松和收获技术, 引导和带动制糖企业、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专业协会和农机服务队以及蔗农等增加机械化生产投入, 发展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 形成甘蔗机械化生产成套农艺技术规范和农机作业规程。

4.2 加快推动土地流转

遵循“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 完善土地流转、基地建设补助等配套政策, 引导制糖企业深度参与国家糖料蔗核心基地建设, 形成以制糖企业为核心主体的基地建设模式。鼓励建立甘蔗种植公司, 对采取农民土地入股、企业流转农民土地、租赁反包管理等形式, 建设标准化糖料蔗基地的制糖企业、种植公司、专业大户等给予重点支持。按照“双高”基地要求, 重新分地, 实行规模化经营, 解决分散经营影响大中型甘蔗机械作业问题。结合不同地域特点, 积极有序地推动农民土地流转工作, 统一规划、统一品种、统一种植、统一砍收、统一管理等运作方式, 开展“小块并大块”, 建设适合大、中、小机械系统高效作业的高标准蔗田, 为甘蔗生产机械化种植提供有利条件, 为大规模种植创造条件。

4.3 完善资金扶持政策

由于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涉及面广、投入资金大, 加之甘蔗作业机具的专业性强、作业时间短, 机械化服务组织投入的机具费用相对较大, 利润较薄, 尤其是目前甘蔗种植与机收环节作业市场还不成熟, 服务组织处于亏本经营状态, 影响了服务组织的积极性。为适应产业化的需要, 应制定一些相关的长期发展规划, 确立蔗糖生产产业化与实现农机化同步发展, 加大甘蔗生产机械的研制、生产与推广, 扩大宏观调控和导向。积极整合市县 (区) 财政资金, 通过以奖代补等方式, 加大对制糖企业技术改造、新产品研发、糖料蔗核心基地建设、食糖短期收储等的投入。特别是要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农资综合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甘蔗良种、甘蔗保险等惠农补助政策包括甘蔗生产专项资金、基础设施的基本建设投入以及重大农机科研推广项目攻关等支持。

4.4 加大推广宣传力度

按照“工作到户、服务到机、指导到田”的要求, 充分利用电视、网络、短信平台、报刊、杂志等多种形式, 大力宣传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 让广大蔗农增强甘蔗生产机械化认识。充分利用现场会、培训班等活动, 采取引进、演示、推广、培训、经营、服务一条龙的形式, 加快适宜机收品种的引进、研发、试验, 选育, 示范及推广使用, 力争这些开发和推广工作有新的突破。实现甘蔗生产机械化工作“电视有影、广播有声、报刊有文、网络有言”, 不断提高广大农民和社会各界对甘蔗生产机械化工作的认识, 营造全社会支持甘蔗生产机械化工作发展的良好氛围, 为推进甘蔗生产机械化工作提供有力的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

4.5 强化示范基地建设

按照“突出重点、兼顾全面, 优质先行、示范带动”的原则, 选择地势平缓、水源充足、条件较为成熟、基础设施较好的甘蔗主产区。采取“请进来教, 走出去学”的模式, 邀请专家、技术员进村屯宣传、培训科学种植方法, 把示范作为推动工作的重要抓手, 加快强化示范基地建设的谋篇布局工作。积极鼓励企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参与基地建设, 调动群众参与甘蔗示范基地建设的积极性, 做到统一种植时间、统一种植行距、统一品种、统一田间管理, 为下一步实施机械连片收获打下基础。大力建设糖料蔗“双高”基地, 推进甘蔗生产经营规模化、种植良种化、生产机械化、水利现代化“四化建设”, 力争在各县 (区) 打造出一批全程机械化的示范区, 努力实现甘蔗种植、覆盖、施肥、植保、收获和装运等全程机械化操作, 将项目区建设成为全程机械化示范区。

摘要:随着农村劳动力结构变化和生产成本提高, 临沧市甘蔗生产形势严峻, 发展甘蔗生产机械化已成为稳定和恢复甘蔗生产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甘蔗,机械化,问题与对策

上一篇:浅析公安信息化发展对增进和谐警民关系的作用下一篇:浅析企业绩效考评有效性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