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时教给学生答题技巧,提高阅读能力

2022-09-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1 让学生认知段落的构成, 从文段中概括段意

每学习一篇课文, 整体感知课文, 给课文划分段落层次, 归纳段意,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这是学语文的最基本要求.而学生在考试中, 往往也都会遇到“文章第2、3段主要说明 (叙述) 了什么内容?用一句话概括出来”、“文章第一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等等这样的题型。综观多年的试卷来看, 一般的叙事类的文段阅读, 都会有概括段意或者概括文章内容的题型。所以在平时的课堂教学环节中, 就有意识的教给学生归纳段意的方法了。如何归纳段意呢?段意就是这个段的主要内容, 可以通过抓记叙要素来了解文段的主要内容或中心事件.在抓人物要素时, 要善于抓住主要人物, 明确谁是主人公;在概括事情经过这一要素时, 可以根据“谁”、“干什么?”这一问答来概括。即可按“两突出”、“三排除”的方法归纳。两突出:一要突出主要人物。二要主要事件 (情节) 。三排除:一要排除次要人物。二要排除次要情节, 三排除各种描写。在文章中找出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就可以了, 也就可以用一句话的句式归纳“谁干什么?”有的老师可能会把这个归纳段意的方法放在复习课的时候才告诉学生, 其实, 在平常讲授新课的时候就有意识的告诉学生, 要求学生运用这样的方法归纳段意或者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效果可能会更好。平时这样的练习多了, 学生考试的时候就不会无从下手了。例如:在学习《走一步, 再走一步》这文章时, 就可以让学生运用这种方法归纳段意和课文内容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是:“我” (谁) 童年时的一次“脱险” (做) 经历 (什么) 。

2 让学生领略文段中优美句子, 学会分步分析法

让学生感知从问问题的角度, 在文段中找答案、阅读分析, 学生在考试中遇到较多的还有下面这些题型, 可以说这些题型正是拉开分数距离的。懂得怎样去解答的分数自然就高, 无从下手的分数自然就没有啦。这类题型的问题的角度会有很多种无论从哪个角度来问, 都可以统归为赏析句子的类型。例如:“文中划线的句子用得好, 好在哪里?”“文中划线句子加点的词语用得好, 请你分析好在什么地方?”“请你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 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本文最大的特色在于语言的感染力, 文字淳朴优美, 善用各种修辞, 饱含深情厚意。请你从文中任选一句, 结合语境作赏析”。“文中多处细节描写, 请在画线的A、B两处任选一句你认为最精彩的一句, 作一揣摩和点评。”赏析句子的解题方法可以按四步分析法:怎样写的;写得怎样;写出了什么;给读者怎样的感受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学生如果能根据四个问题逐个解答, 然后再用一个完整的句子表达出来, 这样的答案就趋于完美了。而要很好的回答这些问题, 关键就在于: (1) “怎样写的?”的答题角度。如果是品析词语, 可从词性的角度和词语的感情色彩的角度考虑;如果是品析句子的, 可从修辞方法或者描写方法的角度来考虑。这样, 明确了考虑角度, 学生思考的范围就缩窄了, 原来比较抽象的问题也变得具体多了。在回答第一问的基础上。 (2) “写得怎样?”自然也就容易很多, 实际上是回答表达效果, 例如, 是品味加点词语的, 如果是动词, 就离不开“准确”了, 如果是形容词, 就离不开“生动”了。如果是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考虑, 各种修辞方法的定义都包含有表达效果的, 学生只要熟识了各种的修辞方法, 也难不到他们;如果是表达方式, 看看是人物描写或者是环境描写, 人物描写就考虑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 环境描写看看是自然环境还是社会环境, 各种的描写作用是怎么样的。当然, 这样的分析练习要贯穿在平时的课堂练习中。

今学期, 在上到七年级上册第四课《紫藤萝瀑布》这篇抒情散文的时候, 我被文中描写紫藤萝优美的句子所陶醉了, 突然灵机一动, 我怎么没想到引导学生学着赏析句子呢?文段阅读的考试不是经常出现的吗?文中很多句子, 学生读来都觉得很好, 但至于好在哪里, 又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于是, 就教给学生赏析句子的方法, 效果还不错呢。在学生练习的时候, 我让学生用四步分析法赏析句子:“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 帆下带着尖底的舱, 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 就要绽开似的。”这句子的赏析可以分解为: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这是用帆和船舱作比喻;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紫藤萝花盛开的状态;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受;抒发了作者的喜悦之情。学生在小试牛刀之后, 在一次测验当中, 关于句子赏析的得分, 大部分的同学都拿到了满分。

3 让学生领悟, 课外文段是课内文段阅读的延伸

自读课文往往是老师容易忽略的, 自读课文本来内容就比较简单, 学生认真的看, 很容易就明白, 教材要求也是要求学生自由阅读的, 其实, 自读课文才是让学生为课外文段的延伸作准备的。文段阅读的答题技巧就可以在这些文章中得到落实。例如, 我在让学生学习自读课文《第一次真好》这篇文章时, 就很好的落实了“关于选材的典型性”和“材料详略安排的好处”这两类题型答题技巧。因为是自读课文, 学生对于课文中“八个”第一次真好的例子都很快能找出来, 其中“第一次看柚子树”和“第一次看到孵鸟”是详写, 而其余的六件都是一笔带过, 略写, 学生也容易明白。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材料呢?这样有什么好处呢?学生也许就回答不上来了, 这就要引导学生理解作者选材的典型性了。这两件事情, 作者是在不同的角度选材, 前者是植物, 后者是动物;前者是静态的, 后者动态的;从观测者的感官角度来看, 前者是没有变化的, 后者是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的。最紧要的是这两件事, 都是作者亲身经历过的, 所以在回答“选材的典型性有什么好处”时, 学生就知道了:这两个详写的事件, 既表现作者的个性体验, 也能与读者产生共鸣, 有典型意义所以就要详写了。以后学生遇到这样的问题, 也就懂得怎么回答了。文章材料的详略安排, 一篇文章中, 所选的材料很多, 肯定是不能统一落墨、面面俱到的.文章材料中, 详写的部分是为了更好地突出中心, 略写的部分是对详写部分的补充, 例如课文详写两件事, 略写六件事, 目的是在以小见大地表现“第一次真好”的普遍意义, 同时, 使文章内容更加充实。总之, 课外文段阅读是课内文段阅读的延伸, 只要很好的利用文本教材, 以文本教材为训练点,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适时教给学生阅读答题的技巧, 学生就不会害怕学语文了。

摘要:学生学习语文, 感到最头痛的还是现代文的文段阅读。每次考试, 若大的一份语文试卷, 有四个文段阅读, 其中有三个是现代文的课外文段, 如果学生没有一定的答题技巧, 可真是难倒他们了。因此,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 结合课文内容, 适时教给学生一些答题技巧, 对提高阅读分析能力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语文,答题技巧,阅读

上一篇:核心竞争力下的医药企业财务风险分析下一篇:浅谈执法单位文书档案管理效率的改善措施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