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教师要注重教给学生方法(精选2篇)
乡宁县西街小学 张丽君
低段语文教材,大都图文并茂,生动形象,浅显易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交给方法。下面以二年级语文第四册看图学文中,《骄傲的孔雀》一课为例,谈谈具体做法。
一、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针对本课的教材特点及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课堂教学活起来?我的方法是:
1.激发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竞争意识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本身发生兴趣。根据本篇看图学文的特点,上课伊始,我让学生猜谜语:“说它像鸡不是鸡,尾巴长长拖到地,张开尾羽像把扇,花花绿绿真美丽。”从而引出孔雀。接着我在黑板上大大地写上“孔雀”二字,便问:“孔雀你们见过吗?你们能说说与孔雀交往的故事吗?你们觉得孔雀怎样呢?”这时学生兴趣盎然,纷纷举手,讲述在动物园里看到孔雀的样子,觉得孔雀很美丽,正当学生处于兴奋时,我用彩色粉笔在“孔雀”前面加上“骄傲的”三个字。通过读题让学生知道文中介绍了一只怎样的孔雀。接下来,我要求大家看图、读文、思考:从哪儿可以看出这只孔雀骄傲,看谁看得最仔细,读得最认真,想得最全面,讲得最有道理。学生很快进入角色,且处于学习的最佳状态。
2.进行质疑讨论,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针对本课教材特点,教学中主要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让他们互相质疑讨论,我只做个引导者、参与者,适时扣准重点、难点予以启发、点拨。如第3-5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我要求学生自由读课文,想想你读懂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这是一个外延很宽的开放性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又如第6自然段通过花喜鹊的笑和说的话,批评了孔雀的骄傲自大,目中无人。学习这一段时,我要求学生自读课文,想想要读懂这一段应提出哪些问题。这样整个教学过程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3.坚持以读为本,培养学生感悟能力
鉴于本教材特点,教学中我认为要突出一个“读”字,让学生充分地读,读深读透,读出情感。如学习第2段时,我让学生反复地读,突出写动作、神态的词,让学生从读中领会这只孔雀骄傲自大,目中无人。这样以读代讲,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从读中感悟,免去了无裨益的讨论分析。
二、发挥教师引领作用,突出方法指导
学生只有掌握了进入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才能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这一课的教学,我主要指导学生获得以下学法:
1.学生理解词句的几种方法
(1)联系课文法。词语的教学要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切忌让学生背词语解释,注意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体会、想像词语的意思。如“一模一样”要结合文中几个带有“也”的句子,让学生想像当时的情景,通过对比朗读知道湖中的鸟就是孔雀的影子,从而理解“一模一样”。并且引导他们联系下下文感悟、理解词语。
(2)看图法。看图法形象直观,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文中写孔雀展开尾巴“美丽的尾巴抖动着,像一把五彩洒金的大扇子。”的确写出了孔雀尾巴的形状美、颜色美。如果教师抓住这个比喻句反复分析,不仅使这句话支离破碎,无美感可言,而且学生听了分析也未必就明白。因此,不如让学生看一看插图,既能领会句子的意思,又能感受其美。如第2段、第5段的理解就可看图,充分发挥图的作用,图文对照,省时高效。
2.凭借教材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想像能力
俗话说得好:“出口成章,才能下笔成文。”生动阐述了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性;爱因斯坦说过“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由此可见,作为教师,凭借教材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想像能力责无旁贷。如本课中抓住孔雀与自己的影子比美的过程:开始“立刻停住脚步,展开尾巴--有点儿生气--可真生气了--可高兴了”的不同心情想像它为什么会这样,说出了许多既新奇又合理的答案,使语言和思维得到同步训练。
通过想象说话,我及时告诉学生读书时要读思结合,要抓住关键之处,依据课文内容进行合理想象。
总之,教学方法应该是多变的。作为教师,在课堂上就要创造性引导学生“探究”,鼓励学生“质疑”,激励学生“超越”,摆正师与生的关系,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在教师灵活的方法引导下让学生展开想、看、说。
一、领会高中化学必修课的基础性, 反思基础性的含义
必修课程的目标定位是基础性, 选修模块体现的是多样性、选择性。高中化学必修课程的教学必须以基础知识为主, 注重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来为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发展和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必备的基础。化学必修1、必修2不仅对“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常见物质的主要性质、制法和用途”作了详细的规定, 同时对“化学方法”、“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等内容也有很具体的要求, 为教师全面落实“四基”指明了方向。因此, 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经常进行教学反思, 看是否把握了课标要求, 是否落实了“四基”。
二、重视挖掘课程的隐性知识, 反思课程的深广度
化学教材中的知识有的是直接表达出来的, 比较容易把握;有的是隐藏着的, 是隐形知识, 必须深入挖掘, 这些知识对学生的知识结构的完善是十分重要的, 绝不能忽视。例如:教材中有好多关于实验操作的插图, 这些插图形象直观, 能准确客观地反映实验流程。我们不仅要看懂插图, 还要会分析插图的含义, 挖掘出其中的隐形知识。如选修四《有机化学基础》第51页插图3—4“乙醇的消去反应”, 虽然教材中没有强调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 但我们要知道温度计控温170℃是指反应物的温度, 所以水银球应当插入液面以下。再对照第17页图1—18“含有杂质的工业乙醇的蒸馏”, 其温度计水银球所在的位置与图3—4不同, 应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附近, 不能插入液面以下。这就隐藏着这两个实验虽然都需要控温, 但控温的对象不同这一隐性知识。所以经常反思课程的深广度, 有助于挖掘课程的隐性知识。只要善于挖掘, 就能准确把握课程的深广度, 避免随意扩展内容。
三、反思教学内容与教学课时的矛盾
新课标教学中老师总感觉课时紧、内容多。在规定的课时内很难完成教学目标。造成此情况的原因主要是我们的教师单凭以往固有的教学经验和知识体系进行教学, 没有深入了解新课标的教学目标及教材深广度, 总以老眼光看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大量补充自以为重点的知识。补充的越多, 课时就越紧张, 越难完成教学目标。学生在教材上看不到老师补充的知识, 听的与看的不一致, 这既加重了学生的负担, 又使教学内容与教学课时的矛盾更加剧烈, 课堂教学效果差。如何处理好教学内容与教学课时的矛盾, 是有效进行新课标教学的关键。这就要求教师既要吃透教材, 把握新课标的教学目标及深广度, 提高驾驭新课程教学的能力, 又要时常反思教学内容与教学课时矛盾的原因。例如:在必修2“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的教学中, 教材对“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限度”教学内容一般要求教师用两个课时完成。知识目标要求学生认识某些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教学重点应放在实验探究上, 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至于化学平衡内容则只要学生通过实验和交流了解其概念即可。如果教师仍将化学平衡视为教学的重点, 把选修模块中化学平衡的重点知识加入到这一节中, 结果课时肯定不够, 且给学生增加了负担。因此新课标教学中, 教师要勤于反思课时紧张的原因。
四、要注重教学设计, 反思教学过程
新课标教学中, 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这是教师要时时反思的。在教学方法上, 教师应抛弃原先那种满堂灌的单一教法, 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其中, 实验探究法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学手段, 通过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又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化学教师应想方设法多让学生做探究实验, 通过实验探究化学原理, 获取知识, 锻炼能力, 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如果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还会进一步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学生喜爱多媒体教学, 我们可选择教材中的一些典型章节, 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虽然制作课件比较麻烦, 花的时间较多, 但是我们使用多媒体, 可以增加教学内容和教学信息, 使抽象的化学问题简单化、使静态的理论动态化, 从而化难为易, 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例如:在共价键和原电池原理的教学中, 若采用动漫课件则效果惊人。新课标教学更应密切联系生活生产实际, 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加深和提高, 这要比让学生建“空中楼阁”容易得多。
新课改背景下化学教师要注重教学反思, 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反思教学思想是否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反思教学内容的深广度是否与新课标教学目标要求一致;反思教学内容与教学课时的矛盾;反思采用的教学方式和手段, 能否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是否让学生掌握了最基本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反思教学过程是否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有益。
【新课改下,教师要注重教给学生方法】推荐阅读:
新课改下的英语教师10-10
新课改下小学教师角色的转变10-24
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师角色转变探讨论文10-29
新课改下的信息技术教师的压力和出路10-30
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方法与实践09-24
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法12-15
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改06-18
新课改形势下的初中生物教学方法开题报告07-08
新课改与教师评价改革10-20
新课改中教师角色定位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