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白虾养殖技术

2022-07-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南美白虾养殖技术

脊尾白虾养殖技术研究

摘 要:脊尾白虾是我国特有的经济虾类,近年来,其沿海滩涂养殖面积迅速扩大,而养殖水环境直接影响着脊尾白虾养殖的经济效益。该文探讨了水域环境中常见的影响因子(包括盐度、温度、pH、金属离子、氨氮、碱度、有机污染物和微生物等)对脊尾白虾存活、生长、免疫以及基因表达等的影响,总结了脊尾白虾养殖关键技术,以期为脊尾白虾的高效养殖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脊尾白虾;养殖技术;环境胁迫

Study on the Culture Technology of Exopalaemon carinicauda

Shen Ye et al.

(College of Marine Life and Fisheries,Huaiha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Lianyungang Jaingsu 222005,China)

Key words:Exopalaemon carinicauda;Culture Technology;Environmental stress

近年来,虾类养殖已成为渔业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1]。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是我国黄渤海沿岸的主要经济虾类之一,具有耐低温、低氧及低盐等优点,生长快、环境适应性广、繁殖能力强,味道鲜美,深受消费者的喜爱。体长5~9cm,体色透明,体表分布少量细小蓝色或红色斑点;额角呈S形,腹部3~6节背面有明显的纵脊,尾节后部有2对活动刺,尖端两侧有2对小刺[2-3]。

水是养殖虾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虾类的生长与水体生态环境的状况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除了水体盐度、温度、pH及碱度等因素外,环境污染带来的重金属、氨氮及有机化合物等污染物质也对虾类的生长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由于潜在污染物种类繁多,通过食用水产品,人类所承受到的健康风险成倍增大,如肠道综合症、神经毒性、免疫与生殖功能障碍和遗传毒性等[4]。

1 影响脊尾白虾养殖的因素分析

1.1 盐度 脊尾白虾广泛分布于河口和海岸环境中,在咸水和微咸水中均可生存,通过逐级淡化甚至可以在纯淡水中生存[5-6],最适盐度在22~28。顾军等研究发现,脊尾白虾死亡率随盐度的降低而升高,当盐度降到4.02以下时,出现大量死亡的现象,但通过逐级淡化的方式,可使其在海涂微咸水池塘中(盐度1~3)进行养殖[7]。另有研究发现,可通过延长淡化时间来增强适应能力,提高成活率[8]。龙晓文等研究发现,高盐度突变对其存活率没有显著的影响,脊尾白虾的盐度适应范围为在~35,盐度为12时的生长速度最快[9]。而王庚申等则认为成活率和特定生长率在盐度为21.4时最高[10]。王绪峨研究发现,受精卵的孵化周期随盐度的降低而缩短[11]。李国峰等研究表明,逐级淡化亲虾,在盐度为2的水体中成功出苗,孵化率和幼体成活率(49.2%)较低[12]。梁俊平等研究发现,逐级淡化后脊尾白虾性腺发育成熟的盐度下限为2,抱卵的盐度下限为5,最适抱卵的盐度为10~20[13]。王庚申等设置11.0、16.2、21.4、26.6和31.8等5个盐度,发现在肝胰腺中各盐度组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和溶菌酶活性差异显著,以26.6盐度组最高,约为低盐度组酶活力的2倍[14]。李玉全等研究发现,脊尾白虾血清中ATP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随盐度变化而改变,而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等代谢酶的活性受盐度的变化影响较小[15],表明盐度对脊尾白虾血液、肌肉和肝胰脏中免疫相关酶的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李洋等运用实时定量PCR分析得出,经过盐度胁迫后,酚氧化酶原基因在血淋巴和鳃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升高,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serpin基因表達量在少数时间点出现峰值,参与了脊尾白虾盐度胁迫的应激反应[16-17]。柳飞等研究发现了维甲酸X受体基因在鳃和肝胰腺中,受盐度影响表达量发生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18]。张美研究发现,脊尾白虾蜕皮抑制激素基因在眼柄和腹神经节中,受盐度影响表达量呈波动变化,胁迫12h和24h时明显上升[19]。

1.2 温度 温度是水产养殖的关键因子之一,对水产动物的生长发育、繁殖和能量代谢等都有着显著的影响。董存有研究发现,脊尾白虾的生存水温范围在2~38℃,若低于2℃,停止摄食、昏迷,逐渐升温则可恢复正常;若超过38℃,脊尾白虾呈昏迷状态、甚至死亡[20]。蔡泽平等研究发现,应将脊尾白虾养殖水温控制在27.0~29.6℃,尽量避免33.1~34.5℃的高温[21]。温度对脊尾白虾的胚胎发育有着显著影响。梁俊平等研究发现,在盐度31和水温15.3~28.1℃时,脊尾白虾的胚胎发育速度随温度的上升呈直线加快,而一旦低于12.18℃或超过30℃,胚胎将无法正常发育,最佳幼体培育温度在22~26℃[22]。栗治国等研究发现,在盐度10~11、温度19~31℃时,随着温度的升高,胚胎的发育进程和体长的增长率加快,脊尾白虾胚胎发育的最适温度为27.6℃;高温可以显著缩短亲体孵化和幼体发育周期,提高孵化率和幼体存活率,但超过28℃时显著降低,36℃时幼体无法变态[23-24]。高焕等研究发现,温度对脊尾白虾的氧化还原系统影响显著,低温时酸性磷酸酶活性和总抗氧化的能力显著上升,而碱性磷酸酶的活性显著下降[25]。柳飞等研究发现,脊尾白虾维甲酸X受体基因在鳃和肝胰腺中的表达量,随温度胁迫时间的延长,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具有显著的调控作用[18]。韩俊英等研究发现,热休克蛋白HSP70基因在肝胰腺和肌肉中表达量显著上升,低温刺激相对高温刺激更加明显[26]。

1.3 pH pH是影响水质的重要因素之一,显著影响着水生动物的存活、生长、呼吸和代谢,极端条件下甚至导致死亡;同时,pH使氨态氮、硫化氢和重金属离子等化学物质在水体中的存在形式及含量发生了变化,间接影响了水产动物,是水体化学状态和生命活动的综合反映。李玉全等研究发现,磷酸酶活力可作为反映pH胁迫对脊尾白虾免疫功能影响的重要指标,pH在7.0~8.5时,脊尾白虾的磷酸酶反应快速,促使机体调整至稳态,但过酸或过碱的养殖水体,则显著影响其非特异性免疫力[27]。韩俊英等研究发现,pH胁迫对HSP70基因表达有诱导作用,且肝胰腺中出现高表达的时间早于肌肉,但长时间的胁迫则抑制其表达[26];同样,pH也可诱导脊尾白虾HSP90基因的表达[28]。于天基等研究发现,pH在5.2~9.9,脊尾白虾具有很强的适应盐碱水域的能力,不过中国大部分盐碱水域pH在9左右,高碱度导致水体Ca2+浓度降低,影响白虾蜕皮及其他生理活动[29]。张美研究表明,低pH胁迫和高pH胁迫均对脊尾白虾蜕皮抑制激素基因有一定的诱导作用,96h内其表达量呈波动变化,偶出现瞬时高表达,最后趋于正常水平[30]。

1.4 金属离子对脊尾白虾养殖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工业废水的排放,水域环境污染日益严峻,严重危害水生生物的生存。重金属污染的危害程度取决于其在环境和生物体中的存在浓度和化学形态,因其具有持续时间长、难降解且易于通过食物链积累放大等特点,受到了广泛关注[31-32]。重金属对脊尾白虾的存活和生长都有一定的影响,浓度越高,存活率越低。急性Cd2+胁迫不仅影响脊尾白虾的氧化应激反应,而且影响虾体内腺苷酸转移酶和热激蛋白70基因的表达水平[33]。不同的重金属对脊尾白虾的危害程度稍有差异,例如,Cd2+对脊尾白虾的毒性较Pb2+强,Cd2+和Pb2+对脊尾白虾的联合毒性表现出显著的协同效应[32];脊尾白虾幼虾对Cu2+具有较强的耐受性,Cu2+毒性比Zn2+大[34-35]。各重金属离子的致毒能力随实验周期的延长而明显增强,Cr6+、Mn7+和Zn2单一存在时,对脊尾白虾均产生毒性作用,毒性大小从大到小依次为Cr6+>Mn7+>Zn2+[36]。重金属离子在虾体内可蓄积,脊尾白虾的死亡率随时间和重金属离子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孙金秋等研究发现,脊尾白虾丝氨酸羟甲基转移酶基因的表达量在低浓度Cd2+胁迫下波动明显,最后可以恢复到正常水平,但达到一定浓度时,其表达始终低于正常水平,说明高浓度Cd2+胁迫时机体已无法调节[37]。

1.5 氨氮 氨氮是养殖环境中最主要的污染物质之一,氨氮污染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使得藻类大量繁殖并消耗氧气,造成水生动物缺氧死亡。氨氮对水生动物具有毒性作用,当浓度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会对代谢和免疫等产生影响,危害存活和生长[38];高浓度的氨氮会对生物的消化酶活力和同工酶表达起抑制作用,造成器官结构的损伤[39]。梁俊平等研究发现,氨氮随时间的延长在脊尾白虾幼体内持续蓄积;在一定氨氮浓度范围内,白虾死亡率随氨氮浓度及胁迫周期的增加显著升高,高浓度的氨氮显著抑制白虾幼体的生长[40]。赖晓芳等研究了脊尾白虾在不同浓度的氨氮胁迫下2h前后的氮磷代谢水平,发现氨氮降低了脊尾白虾的氮磷代谢水平,骤变胁迫的下降幅度显著大于缓变[41]。任海等研究了氨氮对脊尾白虾抗氧化及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影响,发现在24h内氨氮对脊尾白虾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力具有一定的诱导作用,48h后则抑制其活性;而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含量在胁迫72h内持续增加,表明氨氮产生毒性对脊尾白虾机体造成严重损伤。并且,氨氮胁迫对GPx基因有一定诱导作用,72h后仍有较高表达[42]。韩俊英等研究发现,脊尾白虾热休克蛋白HSP70基因经过氨氮胁迫后,表达量有明显波动,长时间胁迫后低于正常水平,在肌肉中应激反应滞后于肝胰腺[26]。

1.6 碳酸盐 碳酸盐是水中碱度的主要形式,碱度过高会影响水生动物的生存、生长及繁殖。柳飞等研究发现,脊尾白虾对碳酸盐碱度的适应性较低,pH在8.4~9.6时,碳酸盐碱度对脊尾白虾的24h半致死浓度为12.40mmol/L,在pH8.6和3.5mmol/L的低碳酸盐碱度环境中,脊尾白虾可以正常生长繁殖,高于5mmol/L时(pH8.9),白虾的繁殖能力大大减弱;而且,高pH条件下脊尾白虾对碳酸盐碱度的耐受性显著降低[43]。

1.7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有机污染物对脊尾白虾表现为急性毒性,部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具有致癌致突变性。脊尾白虾受到刺激后初期表现异常活跃,渐渐变得呆滞,最后丧失活动能力,且随着浓度升高,胁迫时间延长,污染物在虾体内不断累积,死亡率增高。李铁军等研究发现,4种持久性有机化合物均为极性麻醉型化合物,毒性高于有机污染物基本毒性且高毒(96h半致死浓度<1mg/L),对脊尾白虾的毒性从大到小依次为苯酚>苯胺>氯苯>硝基苯[44-46]。李磊等研究发现,水中苯并[a]芘易在脊尾白虾体内快速富集并达到很高的浓度,前期富集速率高于后期,最高可达239.58ng/g[47]。脊尾白虾对苯并[a]芘具有一定的排出能力,主要集中在前期,后期排出速率较缓,导致相当的残留难以被代谢。李磊等研究了脊尾白虾对苯并[a]芘富集和释放过程中肝脏生物标志物的响应机制,发现白虾肝脏对苯并[a]芘有较强的调节功能,浓度较低(0.05μg/L)时能够被完全清除,浓度过高(0.45Hg/L)便超过白虾负荷难以被降解[48]。

1.8 微生物 病毒和细菌(弧菌、杆菌和球菌等)是养殖虾类的主要病原,弧菌是危害最大的一种,许多高致死率的虾病如红眼病和红腿病等的病原均为弧菌。段亚飞等研究发现,鳗弧菌对脊尾白虾鳃组织抗氧化酶系统有显著的破坏作用[49]。葛倩倩研究发现,鳗弧菌可使虾类大量死亡,累积死亡率由12h的11.8%可上升至48h的39.2%[50]。段亚飞等研究发现,致病性粪肠球菌显著影响白虾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量[51]。饲料中添加有益藻类,可增加水产动物的食欲,促进生长,增强抗病能力,提高幼体成活率,改善肉质和体色等功能,而且制成的饲料颗粒在水中具有不易下沉、不凝集和不败坏水質等优点。张华研究发现,提高饲料中螺旋藻粉的添加量,脊尾白虾存活、生长和吸收效率均有所上升,最适添加量3%[52]。王兴强[53]等研究表明,随盐生杜氏藻粉添加量的升高,脊尾白虾存活、生长和吸收效率呈上升趋势,当到达一定临界值后又有所下降,最佳添加量为2.76%。葛倩倩等发现,鳗弧菌侵染后的脊尾白虾Relish基因表达量明显上升后逐渐下降,最后归于正常水平[50]。王有昆等研究发现,脊尾白虾Ecα2M基因和Ec14-3-3基因都在鳗弧菌侵染后的6h时有高表达,随后慢慢下降,说明机体对鳗弧菌有一定的抵御能力[54]。

2 脊尾白虾人工养殖技术

2.1 池塘清整 一般池塘均可养殖,以盐度8~15的较低海区的坝内养殖塘为佳,养殖塘面积1.33~2hm2,环沟水深1.5~2.0m,滩面水深0.8~1.0m,具有独立的进排水系统。冬春季进行改造,将养殖池、蓄水池和进排水渠道等积水排净,封闸晒池,然后清除污泥,翻耕暴晒,翻耕10~20cm。池内注水10~20cm,全池泼洒含氯消毒剂、含碘消毒剂或生石灰等消毒药物,杀灭病原生物及野杂鱼虾等。最好选择生石灰,能够使池塘淤泥结构疏松,改善池底通气条件,加速有机质分解,而且氧化钙与水中的二氧化碳、碳酸等形成缓冲作用,保持水体pH值的稳定。同时,生石灰能够增加水体中钙的含量,有利于饵料生物繁殖和白虾蜕壳。消毒时间选择在晴天上午,将生石灰兑水全池泼洒,结合茶籽饼,先将茶籽饼浸泡12~18h,全塘泼洒,彻底清除塘内鱼类[55]。

2.2 水体培育 在池塘经过常规去污、暴晒和消毒后7~10d纳水,用80目筛绢过滤注水,初次进水30~40cm,养殖期间逐渐加水至1.5~1.8m。放苗前对养殖池水水质进行分析,确认符合养殖水质条件[56]。养殖池水深应达1m以上,透明度在40cm左右,每hm2投入尿素15~30kg、磷酸二氢钾1.5~3kg、氨基酸复合肥7.5kg,培育水体微藻饵料群落,水呈淡茶色或黄褐色为佳[57]。6月投放的抱卵亲虾繁育出的幼虾在高温环境下多易发病,可考虑在7月中下旬放养[58-59]。

2.3 饲料投喂 饲料投喂坚持“四定”原则,常规配合饲料的日投喂率为3%~5%,鲜活饵料的日投喂率为7%~10%[60]。投喂量应根据水温、水质、气候、虾总量、摄食强度和残饵量等来调节,以3h吃完为宜。

2.4 日常管理 养殖前期,日添加水3~5cm,直到水位达1.5m。根据透明度、水色、有机物含量及藻相变化,采取少换和缓换的方式,日换水量控制在5~10cm。养殖中后期,水体老化,则适当增加换水量。根据溶解氧含量确定增氧设备开机时间,放苗30d内于凌晨和中午各开机1~2h;养殖30d后可根据需要延长开机时间,使水中的溶氧量始终维持在5mg/L以上;阴天和下雨时适当增加开机时间,投词时停机0.5h。每15d泼洒沸石粉或过氧化钙为主要成分的水质保护剂300~450kg/hm2。使用有益微生物制剂如光合细菌和化能异养细菌,养殖前期每10~15d1次,养殖后期每3~5d1次,不能与消毒药品和抗菌药品同时使用。观察脊尾白虾的情况,及时使用增氧机。增氧机严格按照“三开、两不开”的原则使用,即晴天中午开,阴天清晨开,连绵阴雨半夜开,傍晚不开,阴天白天不开,浮头早开;天气炎热开机时间长,天气凉爽开机时间短,半夜开机时间长,中午开机时间短[61]。在虾蟹养殖区叶轮增氧机外围2.8~3.2m半径处增加网孔2~3mm的阻拦虾蟹用尼龙网,防止增氧时叶轮伤害到虾蟹类。坚持“以防为主、生态防治”的原则,定期使用微生态制剂(15kg/hm2)和底质改良剂,在饵料中添加大蒜素、Vc和中药制剂等来增强白虾免疫力。养殖中后期一般水色变深,可适量加水,加生石灰调控水质[62]。

2.5 病害防治 脊尾白虾养殖期间的常见病害为红体病,一般较集中在6—7月和9—10月2个季节发生。疾病暴发往往是由于环境因子突變引起的,如梅雨季节连续下雨引起水体盐度变化、溶解氧降低或秋季日夜温差变化大等。从病虾上分离到的病原菌对复方新诺明、氧氟沙星和氟派酸等高度敏感,以口服药饵结合水体消毒的方法进行治疗,可取得明显的疗效[63]。定期消毒水体、在饵料中添加Vc和免疫多糖等免疫增强剂以及消毒后投放有益微生物制剂等方法,可以有效预防这类由条件致病菌引起的疾病。待脊尾白虾长到5~6cm即可起捕上市,一般养殖塘全年可起捕多次,用专用虾笼起捕,鲜活销售。虾笼网眼规格1.6~1.8cm为好,捕大留小。一般春节前后市场价较高,4—5月份价格最高。起捕方式可满水放置虾笼疏捕,或先放水入环沟至30~40cm水位时再放置虾笼,往水体中洒少量的高锰酸钾,可刺激脊尾白虾迅速钻进虾笼,提高捕捞产量和效率[64]。

3 展望

综上所述,当前国内外学者对于脊尾白虾的水环境影响因子进行了不同程度、不同角度的研究,并提出了脊尾白虾池塘养殖的相关建议,认为有必要进行虾低盐度养殖,以改变内陆养殖格局。目前,针对脊尾白虾在不同盐度中的存活、生长、繁育和行为等方面的研究已经有所进展,而对脊尾白虾在胁迫过程中能量代谢的变化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Zhi-Ying Zhao,Zhi-Xin Yin,Shao-Ping Weng,et al.Profiling of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 in hepatopancreas of 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resistant shrimp (Litopenaeus vannamei) by suppression subtractive hybridisation[J].Fish and Shellfish Immunology,2007,22(5).

[2]梅肖乐,倪金悌,陈焕根,等.梭鱼、缢蛏、脊尾白虾无公害综合养殖技术[J].水产养殖,2005,26(6):24-25.

[3]陈东,孙长森,涂丽莉,等.脊尾白虾与东方白虾形态特征鉴别[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0):10722-10724.

[4]Venier P,Cristiano De Pittà,Pallavicini A,et al.Development of mussel mRNA profiling:Can gene expression trends reveal coastal water pollution?[J].Mutation Research,2006,602(1-2):121-134.

[5]李新堂,陈建芳,张永杰,等.低盐度养殖脊尾白虾试验[J].齐鲁渔业,2004(03):24-25.

[6]孙益奎.盐田效益池秋冬季养殖脊尾白虾的探讨[J].苏盐科技,2002(04):12-13.

[7]顾军,李国峰,张振华,等.脊尾白虾对水体盐度的适应性试验[J].水产养殖,2004(02):39-40.

[8]刘海.脊尾白虾在不同盐度水体中适应性试验[J].苏盐科技,2005(01):20-30.

[9]龙晓文,吴旭干,刘智俊,等.盐度对脊尾白虾存活、生长和蜕壳的影响[J].广东农业科学,2014,41(23):111-115,130.

[10]王庚申,谢建军,施慧,等.盐度对脊尾白虾生长及肝胰腺消化酶活力的影响[J].水产科学,2014,33(07):451-454.

[11]王绪峨.脊尾白虾早期胚胎发育以及温、盐度与其孵化的关系[J].水产学报,1989(01):59-64.

[12]李国峰,张振华,严玉洲.脊尾白虾在低鹽度水体中的人工繁育试验[J].水产养殖,2000(01):6-7.

[13]梁俊平,李健,李吉涛,等.盐度对脊尾白虾亲虾抱卵及其子代生长发育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4,25(07):2105-2113.

[14]王庚申,谢建军,施慧,等.不同盐度对脊尾白虾非特异性免疫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2(06):499-502.

[15]李玉全,李永生,赵法箴.盐度渐变与骤变对脊尾白虾渗透、代谢及免疫相关酶活力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5,35(21):7229-7235.

[16]李洋,刘萍,李健,等.脊尾白虾酚氧化酶原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J].海洋与湖沼,2014,45(02):299-306.

[17]李洋,刘萍,李健,等.脊尾白虾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J].中国水产科学,2013,20(06):1166-1174.

[18]柳飞,李健,李吉涛,等.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维甲酸X受体基因克隆及其在温盐胁迫和蜕皮周期中的表达分析[J].海洋与湖沼,2016,47(04):828-837.

[19]张美.脊尾白虾高血糖激素家族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功能研究[D].大连:大连海洋大学,2015.

[20]董存有.珠江口脊尾白虾的一些生物学观察[J].四川动物,1989,8(4):36-38.

[21]蔡泽平,陈浩如.水生动物选择—回避温度试验装置的设计和应用[J].热带海洋,1998,17(2):88-92.

[22]梁俊平,李健,李吉涛,等.不同温度对脊尾白虾胚胎发育与幼体变态存活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3,33(04):1142-1152.

[23]栗治国,张成松,张岩,等.温度对脊尾白虾胚胎及幼体发育的影响研究[J].海洋科学,2013,37(10):9-16.

[24]陈卫平.不同温度、盐度下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Holthuis)早期胚胎和幼体发育的观察研究[J].现代渔业信息,2005(05):23-26.

[25]高焕,薛蓓,赵莲,等.脊尾白虾应答温度变化的5种因子活性分析[J].淮海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3(04):72-75.

[26]韩俊英,李健,李吉涛,等.脊尾白虾热休克蛋白HSP70基因的克隆及其表达分析[J].水产学报,2011,35(08):1130-1138.

[27]李玉全.pH胁迫对脊尾白虾代谢酶活力的影响[J].南方农业学报,2014,45(06):1098-1101.

[28]Jitao Li,Junying Han,Ping Chen,et al.Cloning of a heat shock protein 90 (HSP90) gene and expression analysis in the ridgetail white prawn Exopalaemon carinicauda[J].Fish and Shellfish Immunology,2012,32(6):0-1197.

[29]于天基,李健,李吉涛,等.pH胁迫对脊尾白虾抗氧化酶活力的影响[J].海洋科学,2015,39(05):47-53.

[30]张美,刘萍,李吉涛,等.脊尾白虾蜕皮抑制激素基因全长cDNA的克隆及其对环境胁迫的响应[J].海洋与湖沼,2015,46(04):764-775.

[31]谢嘉,滕佳,刘永亮,等.Cd2+和Pb2+单一与复合污染对脊尾白虾的急性毒性效应研究[J].海洋科学,2017,41(05):27-33.

[32]李志辉,张培,阎斌伦,等.重金属对甲壳类毒理效应的研究进展[J].水产科技情报,2017,44(05):255-258.

[33]薛蓓,张培,李志辉,等.镉胁迫对脊尾白虾的毒性效应研究[J].生态毒理学报,2016,11(06):207-213.

[34]张彩明.几种常见重金属对日本黄姑鱼和脊尾白虾的毒性效应研究[D].舟山:浙江海洋学院,2013.

[35]郑琰晶,魏社林,吴进孝,等.Cu2+、Zn2+、SDS、DBS对脊尾白虾的毒性试验[J].热带海洋学报,2006(05):87-90.

[36]张彩明,陈应华.Cr6+、Mn7+和Zn2+对脊尾白虾幼虾的单一毒性和联合毒性[J].海洋环境科学,2013,32(02):235-238.

[37]孙金秋,徐莞媛,马杭柯,等.脊尾白虾丝氨酸羟甲基转移酶基因的克隆及其表达特征分析[J/OL].渔业科学进展:1-9[2019-05-08].https://doi.org/10.19663/j.issn2095-9869.20181229001.

[38]蒋玫,沈新强,李磊,等.氨氮对脊尾白虾幼体存活生长及体内RNA/DNA比值的影响[J].动物学杂志,2011,46(04):102-108.

[39]许星鸿.环境胁迫对日本蟳免疫及消化生理影响的研究[D].北京:中国矿业大学,2014.

[40]梁俊平,李健,李吉涛,等.氨氮对脊尾白虾幼虾和成虾的毒性试验[J].水产科学,2012,31(09):526-529.

[41]赖晓芳,沈善瑞,吕海波.氨态氮和pH对脊尾白虾氮磷代谢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3):5745-5746.

[42]任海,李健,李吉濤,等.急性氨氮胁迫对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抗氧化系统酶活力及GPx基因表达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4,33(04):647-655.

[43]柳飞,李健,李吉涛,等.碳酸盐碱度对脊尾白虾生存、生长、繁殖及免疫酶活性的影响[J].中国水产科学,2016,23(05):1137-1147.

[44]李铁军,郭远明,张小军,等.硝基苯对四种海洋生物的毒性及安全评价研究[J].河北渔业,2009(04):13-16.

[45]李铁军,郭远明,张小军,等.氯苯对四种海洋生物的急性毒性研究[J].水产科学,2009,28(12):737-740.

[46]李铁军,郭远明,薛彬,等.苯酚和苯胺对脊尾白虾的毒性及安全评价研究[J].广州化工,2014,42(03):84-86.

[47]李磊,蒋玫,沈新强,等.苯并[a]芘在两种海洋生物体内的富集动力学比较[J].中国环境科学,2015,35(01):291-297.

[48]李磊,蒋玫,沈新强,等.苯并[a]芘对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肝脏生物标志物指标的影响[J].海洋环境科学,2015,34(04):513-518.

[49]段亚飞,梁俊平,李吉涛,等.鳗弧菌感染对脊尾白虾鳃组织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J].水产科学,2015,34(11):667-672.

[50]葛倩倩.鳗弧菌感染对Imd免疫通路相关基因表达及非特异性免疫因子的影响[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3.

[51]段亚飞,李健,李吉涛,等.致病性粪肠球菌对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免疫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J].渔业科学进展,2017,38(05):148-155.

[52]张华,杨洁,王健.螺旋藻粉对脊尾白虾存活和生长的影响[J].科学养鱼,2017(12):27-28.

[53]王兴强,曹梅,阎斌伦.盐生杜氏藻粉对脊尾白虾存活和生长的影响[J].水产养殖,2006(03):17-19.

[54]王有昆.脊尾白虾免疫相关基因的克隆和表达分析[D].上海:上海海洋大学,2014.

[55]王兴强,曹梅,阎斌伦,等.脊尾白虾养殖技术研究[J].水产科技情报,2008,35(06):265-269.

[56]海水健康养殖技术[J].中国水产,2015(07):49-52.

[57]徐继林,徐善良,王春琳.海水围塘虾蟹贝分区循环水养殖新模式构建[J].中国水产,2017(11):99-101.

[58]刘俊杰.三疣梭子蟹与脊尾白虾生态养殖模式[J].科学养鱼,2016(09):32-33.

[59]时冬晴,叶建生.脊尾白虾的生物学特性及健康养殖技术[J].渔业经济研究,2007(05):40-42.

[60]海水池塘多营养层次生态健康养殖技术[J].农村新技术,2018(04):27-29.

[61]孙家强,宋学章,王振怀,等.盐碱地池塘梭鱼套养脊尾白虾试验[J].河北渔业,2016(05):42-43.

[62]茅树杰.脊尾白虾海涂池塘生态养殖技术[J].河北渔业,2006(04):25-27.

[63]张文文,王庚申,施慧,等.一种引起脊尾白虾红体病病原菌的初步研究[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3(01):65-71.

[64]徐光庆.脊尾白虾围塘高产养殖技术[J].科学养鱼,2006(07):33.

(责编:张宏民)

作者:沈晔 王兴强 曹梅 郑年昊 刘豪杰 丁雪峰 陈百尧

第2篇: 南美白对虾养殖技术

一、生物学特性

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原产于太平洋西海岸至墨西哥湾中部。是当今世界上公认的养殖产量最高的三大优良虾种之一(其它两种为斑节对虾、中国对虾)。该虾生长快、抗环境变化能力强、抗病毒病强、肉味鲜美、加工出肉率高,是中南美洲对虾养殖的主要品种,也是目前国际水产市场的俏销对虾品种。

南美白对虾外形与中国对虾相似,头短、甲壳薄、出肉率高,正常体色为浅青灰色。

南美白对虾适应能力强,能在水温为6~40℃的水域中存活,生长水温为15~38℃,最适生长水温为22~35℃。对高温忍受极限达43.5℃(渐变幅度),对低温适应能力较差,水温低于18℃,其摄食活动即受影响,9℃以下时侧卧。

南美白对虾自然栖息环境水深0~72米,能在盐度0.5‰~35‰的水域中生长,据报道2~7厘米的幼虾,其盐度的允许范围为2‰~78‰。经盐度驯化,也可以在淡水池塘中养殖。近年在两广地区进行的淡水池塘和低盐度水域养殖已获得成功,并取得很显著的经济效益。

南美白对虾对饲料的营养需求低,饲料的粗蛋白质含量25%~30%就可满足其营养需要。该虾具有互相残食的习性,而且这种习性随着生长表现更为明显,但池塘养殖的成活率还可以达80%以上,该虾要求水质清新,溶氧量在5毫克/升以上,但忍受的最低溶氧值为1.2毫克/升,离水存活时间长,可以长途运输,可以活虾销售。ph值7.0~8.5,氨氮含量较低。自然环境中海水、咸淡水、江河水、水库水、池塘水及井水等,只要不受污染,均可使用养虾。

南美白对虾生长快、个体大,自然海域里可捕到个体重100克以上的成虾,养殖个体重可达60~80克。在合理密度和饲料充足的条件下,水温25~35℃,当地幼虾经60天左右饲养,即可养成10~12厘米、个体重10~15克 。

后,再加大充气量,约经12~14小时,即可孵出无节幼体。利用幼体趋光特性,将幼体捞入培育池进行培育。

(五)幼体培育

南美白对虾幼体变态发育与中国对虾相似。即同样经过无节幼体、氵蚤状幼体、糠虾幼体三个幼体期,然后变态到仔虾。幼体培育适宜水温28~30℃,盐度28‰~35‰,ph 8左右。其各期幼体培育技术措施与中国对虾基本相似。

在幼体培育阶段的生态环境条件要相对稳定,整个育苗期间,持续不断充气,以利保持充足的溶氧量。

1.饵料

饵料包括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以及鱼糜等,浮游动植物是采用人工室内外纯种培养和育苗池中施肥培育等方法进行。

(1)浮游植物培养:室内外人工培育浮游植物的种类有角毛硅藻、扁藻和海水小球藻等三种。室内以0.2吨水体的玻璃水族箱和10升左右的玻璃缸等,室外用0.5吨水体水泥池,分别进行单一纯种和高密度地大量繁殖藻类,以补充育苗池中的急需。

(2)浮游动物培育:室内人工培养浮游动物的主要种类有褶皱臂尾轮虫和丰年虫两种。轮虫在10升左右的大玻璃缸中培养纯种,在0.2吨的玻璃水族箱里大量繁殖轮虫。主要采用降低盐度,增温充气,并以扁藻、美国酵母等方法饲养,繁殖较快。

丰年虫卵的孵化工作是在0.2吨玻璃水族箱和0.6吨水体的水泥池中进行培养。其培养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采用高温高盐浸泡法,即每500克丰年虫卵,500克食盐混合浸泡于800毫升海水中,控制水温35℃,历时6小时,然后移入水族箱或水泥池中进行加温、充气、孵化,取其无节幼体进行投喂。另一种方法就是利用盐度30‰以上的过滤海水,按每升水放2~3克丰年虫卵计算,在水泥池中加温28℃,充气滚动20~36小时丰年虫卵孵化出无节幼体。

在育苗过程中,当南美白对虾幼体发育到状幼体ⅲ期时,便开始投喂丰年虫无节幼体,在糠虾幼体期直至仔虾第4天,均以丰年虫无节幼体投喂。投喂的数量一般掌握在每亳升水体中约有5个丰年虫无节幼体,并以对虾幼体数量多少给予适当增减。

当仔虾发育进入第5天时,均以鱼肉、小白虾、双壳类肉等进行投喂。投喂数量以30万尾仔虾,每天投新鲜饵料500克。以上新鲜饵料均由小型绞肉机绞成肉糜,然后用40~50目筛绢过滤,洗去内脏、污水等,仅留肉渣投喂之,防止水质污染。

2.保持育苗池生物生态平衡

在育苗期间设有专人,每天上、下午测定各育苗池中单细胞藻类的数量和种类。当育苗池中白对虾幼体处于无节幼体ⅱ期时,便引进角毛硅藻,一般为每毫升水体5万~10万个硅藻,同时施尿素或复合化肥,每次投放5克/米3,3~5天一次。每天镜检育苗池中藻类数量多少和幼体发育阶段,数量变动情况及气候、阳光等变化,适当增减化肥数量,以保证育苗池中有充足饵料。如果育苗池中硅藻急需补充时,便补充室内外繁殖的纯角毛硅藻。

当育苗池中南美白对虾发育至状幼体ⅱ期时,便投入轮虫,投入数量约为每毫升水体中0.1~1个轮虫,使轮虫在育苗池中自然繁殖,且有丰富的藻类供作饵料。当幼体发育至状幼体ⅲ期和糠虾幼体ⅰ期时,在育苗池中投入轮虫和丰年虫无节幼体,一般每毫升投入5个。并根据每天镜检结果,源源不断地补充丰年虫无节幼体,直至南美白对虾幼体发育至仔虾第4天止。仔虾第5天开始投喂鱼肉糜为饵料。

在育苗池中的生物生态平衡的综合育苗技术,是克服室内外培养单细胞藻类和轮虫等设备条件不够而采取的较为有效的育苗方法,也是一种节省人力、物力较为有效的措施,而更重要的是能够保证幼体不同发育阶段所需的足量适口饵料。

(三)幼体育苗池的管理

南美白对虾幼体育苗池的管理是一项综合的科学管理,日常管理措施如下:

1.每天进行各期对虾幼体发育镜检、计数,及时掌握各期幼体的成活率。

2.每天上、下午进行浮游动植物种类、数量的镜检。

3.每天上、下午定时测定气温、比重、ph值、溶氧等变化情况。

4.根据育苗池幼体和仔虾的发育情况,及时排出育苗池旧污水,添加适量的新鲜海水。仔虾期换水量较大,一般换入一半或2/5的新鲜海水。

5.育苗池要及时施化肥或添加一定数量浮游植物、轮虫和丰年虫无节幼体,保证育苗池生物生态趋平衡。

6.保持育苗池水温相对稳定,要安装恒温控制器增温。

7.为抑制育苗池细菌繁殖,促进对虾幼体正常发育,投入土霉素等抗菌素药物,一般为每立方水体0.5~1克。

8.保证育苗池ph值相对稳定,降低水体氨氮含量,特别是非离子态氨有毒因子的含量。特别从仔虾第一天开始,停止硅藻投放,改用扁藻,一般控制在每毫升五万个左右。

9.在整个幼体培育阶段均保持连续不断地充气,保证育苗池水体有充足的溶氧。

三、养殖技术

南美白对虾是当今世界上公认的养殖产量最高的三大优良虾种之一。对温度及盐度适应范围甚广,可以在海水池塘半精养和精养,但生长速度比斑节对虾快,售价也较高。虾苗经淡水驯化后,也可以在纯淡水池塘中养殖。目前在美国南美白对虾精养产量已达到每亩355.3公斤。

(一)虾池条件

虾池建设必须兼顾经济、实用、安全和操作方便等因素。南美白对虾半精养池可在现有的海水养虾池基础上改造,面积一般40~50亩,长方形,长宽之比为3∶1,长边应与当地长年风向相平行,深度1.5米,砂质泥底,池堤宽度不小于2米,沿池堤内侧设投饵台,池底平坦,但向排水口倾斜,便于排污,进排水口要严格分开,间隔距离越大越好。但精养池面积不宜太大,一般在10亩左右,池深2.5~3米,砂质底池较好。凡是能饲养罗氏沼虾的淡水池塘都能饲养南美白对虾,精养池塘和淡水养虾池塘都要配备增氧机,增氧机除了保证虾塘有充足的溶氧量以及施肥、施药后可搅拌均匀的作用外,还能使池水以一定的流速形成环流而使污物集中在池的中央区域,尽可能多地为虾生长创造洁净的栖息场所。

(二)水质条件

无污染的江河水、湖水、水库水、井水都可以进行纯淡水池塘养殖南美白对虾。

海水水质是直接影响南美白对虾生长、成活、产量的主要因素。确定水质的优劣,可用“一触、二尝、三闻、四观”法。

第3篇:南美白对虾养殖技术

南美白对虾养殖技术

一、生物学特性

南美白对虾(penaeusvaamei)原产于太平洋西海岸至墨西哥湾中部。是当今世界上公认的养殖产量最高的三大优良虾种之一(其它两种为斑节对虾、中国对虾)。该虾生长快、抗环境变化能力强、抗病毒病强、肉味鲜美、加工出肉率高,是中南美洲对

虾养殖的主要品种,也是目前国际水产市场的俏销对虾品种。

南美白对虾外形与中国对虾相似,头短、甲壳薄、出肉率高,正常体色为浅青灰色。

南美白对虾适应能力强,能在水温为6~40℃的水域中存活,生长水温为15~38℃,最适生长水温为22~35℃。对高温忍受极限达43.5℃(渐变幅度),对低温适应能力较差,水温低于18℃,其摄食活动即受影响,9℃以下时侧卧。

南美白对虾自然栖息环境水深0~72米,能在盐度0.5‰~35‰的水域中生长,据报道2~7厘米的幼虾,其盐度的允许范围为2‰~78‰。经盐度驯化,也可以在淡水池塘中养殖。近年在两广地区进行的淡水池塘和低盐度水域养殖已获得成功,并取得很显著的经济效益。

南美白对虾对饲料的营养需求低,饲料的粗蛋白质含量25%~30%就可满足其营养需要。该虾具有互相残食的习性,而且这种习性随着生长表现更为明显,但池塘养殖的成活率还可以达80%以上,该虾要求水质清新,溶氧量在5毫克/升以上,但忍受的最低溶氧值为1.2毫克/升,离水存活时间长,可以长途运输,可以活虾销售。ph值7.0~8.5,氨氮含量较低。自然环境中海水、咸淡水、江河水、水库水、池塘水及井水等,只要不受污染,均可使用养虾。

南美白对虾生长快、个体大,自然海域里可捕到个体重100克以上的成虾,养殖个体重可达60~80克。在合理密度和饲料充足的条件下,水温25~35℃,当地幼虾经60天左右饲养,即可养成10~12厘米、个体重10~15克的商品虾。养殖成活率高达80%以上,产量高,每亩产量高达200公斤,养殖效益显著。

南美白对虾确是对虾养殖的优良高产品种,全国各地都可因地制宜地在海、淡水中进行试养,不断总结经验,决不能一哄而起,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二、人工育苗技术

70年代末,美国科研人员先后完成了南美白对虾种虾的培育、交配、育苗和高密度养殖的科研攻关,在中南美洲已形成产业化发展,1988年7月,南美白对虾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张伟权教授引进我国,1992年8月全人工繁殖获得成功,并于1994年人工育苗和批量生产获得成功。但南美白对虾受种虾成熟及育苗技术的影响,我国至今未能大规模生产种苗,现综述国内外有关南美白对虾人工育苗技术如下,仅供参考。

(一)育苗设施

南美白对虾育苗设施与我国对虾育苗室基本相似。其育苗池一般为玻璃纤维制成的长方形水槽或水泥池,容积为10~15米3。育苗用水必须经过2~4次过滤,单胞藻培养用水处理更加严格。加温可用柴油锅炉或煤锅炉,用热水循环的方式。用罗茨鼓风机充气。

(二)种虾培育

中南美洲使用的南美白对虾种虾多数从自然海区捕捞,但捕捞种虾时防止精荚脱落。挑选健康无损伤的、体重50~60克的种虾,以雌雄比例(1~2)∶1放入室内水槽蓄养,放养密度为4~5尾/米2,水温26~27℃,盐度33‰~35‰。每日蓄养池换水50%左右,并进行充气,蓄养池以黑色遮光网遮盖,池内光照度小于100勒克斯。投喂新鲜牡蛎、乌贼、冷冻沙蚕等饵料,日投饵量为虾体重的10%左右。

(三)人工催熟及精荚移植

南美白对虾为开放型纳精囊类型。其生殖习性与中国对虾不同。雌雄虾性腺完全成熟后,才进行交配。交配时,雄虾排出精荚粘附在雌虾胸部第3~4对步足之间(纳精囊位置),交配后数小时,雌虾开始产卵,精荚同时释放精子,在水中完成受精。

中南美洲从事南美白对虾人工育苗,大都采取种虾让其自然交配的方式,然后挑选交配过的雌虾,放入孵化槽或水泥池中产卵孵化。此种方式,虽然能够大量生产虾苗,但需要较多的种虾。在中南美洲,南美白对虾也采取人工催熟、精荚人工移植技术进行人工育苗,效果也较好。操作技术如下:从自然海区采集种虾,经过一段时间蓄养,待其完全适应池内环境条件以后,即进行人工挤眼球作业。首先将蓄养的种虾捞入充气的黑色桶内,再将雌雄虾皆挤去右眼球,操作宜在水中进行。然后将去眼球的种虾放回原池继续培养。再经一段时间暂养,去眼球的种虾会陆续成熟,此时进行人工移植精荚。南美白对虾开放型纳精囊位于第3~4对步足之间。性成熟的雄虾,其精囊呈乳白色。人工移植精荚,须选择成熟度高的雄虾,在其第5对步足基部以拇指数次轻推,精荚即出。然后将精荚粘附在雌虾纳精囊位置上。再小心将雌虾放入小型黑色桶内,待其产卵、受精

第4篇:南美白对虾淡化养殖技术

中国·海南 2006-02-25 11:29:00

字体:【大 中 小】

一、南美白对虾的生理生态特征

1.分类与形态

南美白对虾在分类学上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软甲亚纲,十足目,游泳亚目,对虾科,对虾属,开放型对虾亚属。

南美白对虾的外形及体色酷似中国对虾,最大体长可达23cm,南美白对虾正常体色白而透亮。大触须青灰色,步足常白垩色。全身不具斑纹。但若仔细观察,会发现南美白对虾的外壳密布许多细小斑点,尤其在2~5cm之幼虾身上更为明显。南美白对虾的外形是额角短、不超出第一触角柄的第二节;第一触角内外鞭大致等长,且较粗短;头胸甲部较其它虾种短,与腹节之比约1:3。在虾类分类上,额角的齿式成为重要的分类依据。南美白对虾额角上缘有8~9齿,下缘1~2齿,这与刀额新对虾的上缘有6~10齿而下缘并无齿痕有明显的不同。

2.种群分布及活动

野生南美白对虾原产地位于北至墨西哥、南至智利的东太平洋沿岸海域,亦即介于北纬32°~南纬23°之间。白昼多匍匐爬行,夜间活动频繁,自然情况下,幼体随海流浮游,仔虾常聚于河口附近,长至幼虾后逐渐移栖至近岸浅水区,体长9cm以后向深水域移动,栖息深度达30~70m,栖息海域的常年水温维持在20°C以上。 3.对海水盐度的适应

南美白对虾对海水盐度的适应范围很广。其生存盐度在0.5~60‰,最适应盐度范围为10~30‰。 4.对温度的需求

南美白对虾对温度的耐受范围较宽,人工养殖 时水温可在16~35℃(渐变幅度),但最适生长温度25~32℃,由实验数据显示,1g左右的南美白对虾幼虾在30℃时生长速度最快,而12~18g的大虾则在27℃时生长最快。当池水温 度长 时间处于18℃以下或33℃以上时,则虾体处于紧迫状态,抗病力下降,食欲减退或停止摄食,随时有致死的可能。从商业角度讲,养殖南美白对虾的最低温度应在23℃以上。 5.对水中溶解氧的要求

水体中的溶解氧是维系水生生物性命的重要因 子。对虾主要依靠其鳃部进行呼吸运动。南美白对虾不同体长的个体对低氧的耐受程度稍 有差异,个体愈大,耐低氧能力愈差。通常情况下,南美白对虾的缺氧窒息点大约在0.5~1.5ppm。当对虾蜕壳时,对溶解氧的要求更高,否则不能顺利蜕壳,甚至死亡。 6.食性

传统认为虾类为无所不吃的杂食性生物,而最近的研究证明对虾在自然界中是偏向肉食性的生物,以小型甲壳类生物为主食,如桡足类、介形类、糠虾类、涟虫类等,也摄取多毛类、双壳贝类及底栖硅藻等,在天然水域,南美白对虾为夜行性动物。夜间活动频繁,白天则相对安静,有时甚至将身体腹部或全身潜藏在泥沙中,亦不主动搜寻进食。在人工养殖条 件下,南美白对虾白天仍会摄食投喂的饲料,但其摄食行为受饲料的近距离刺激影响颇大 。研究也发现,一日多餐的投喂方式在生长速度方面远比一日1~2餐的投喂方式要快得多。在营养需求方面,南美白对虾对饲料中蛋白质量相对较低,在28~32%左右。相对于斑节对虾蛋白质需求量为35~39%。而日本对虾更高达43~52%,南美白对虾的饲料成本会节省很 多。美国夏威夷海洋研究所(01)的研究表明,高蛋白质的食物对提高南美白对虾 的生长速度及养殖产量非但没有帮助反而有负面效果。因为对虾对蛋白质的消化吸收有一定的限度,超出范围不仅会增加机体负担,没有吸收的部分随粪便排出,更容易污染池底。

二、养殖池塘的选择与建造

养殖池塘可以利用现有养鱼池塘,也可以重新选点建池,一般要求水质充足,水质好,无污 染,底质好土质为沙质或沙泥质,坚实、应尽量避免在酸性或潜在酸性土壤或烂泥地处建 池,排灌方便。虾池面积在5~10亩为宜,水深在1m以上,最好在1.5~1.8m,长方形或圆形 均可,池底应平坦少淤泥,每口池塘有完整的注、排水系统。另外, 建池还应考虑保护生态环境、南美白对虾淡化养殖的污水含有盐份,不宜直接排入农作物,排水口最好是没有农作物的地方。交通方便,有电力供应,生活条件和社会治安等因素。

三、放苗前准备工作

1.清塘毒塘:对于新建造的虾池, 先进水浸泡冲洗1~2次,然后进行消毒;对老塘或鱼塘改造成的虾池则须干塘曝晒、清理 淤泥和杂草特别是消除塘坝上的杂草,以防青虾、蛇、福寿螺等敌害,再进行消毒。具体 作法:在投苗前15~20天,进水20~30cm,每亩池塘用5~6公斤强氯精或二氧化氯兑水全池 泼洒。2天后排干池水,每亩用生石灰100~150公斤全 池撒施,酸性较大的池塘适当多施,施后进水浸泡2~3天。然后排干再进水20~30cm,每亩用10~15公斤茶子并浸泡后连渣全池泼洒。经过彻底消毒后便可进水肥塘。 2.培养饵料生物:经过彻底清塘后 ,用80目筛网过滤进水,进水50~60cm,施肥培育浮游生物。施肥氮磷比为2~3:1,每次 亩施尿素1.5~2公斤,两天后视池水的肥度、天气情况追施第二次(也有用碳酸氢铵25~30 公斤,加过磷酸钙10~15 公斤;或腐熟的禽畜粪肥100公斤以内),经7~10天,池水透明度在25~30cm,池水呈茶褐色或黄绿色或绿色,此时池塘内已有丰富的饵料生物,可以考虑投苗养殖。

3.池水盐度的处理:纯淡水的池塘 , 在放苗前1~2天每亩应用盐100~150公斤(使池水盐度在300ppm)或用海水6~8吨或用卤水3吨,使水的比重在1.003以下,这样会大幅度提高养殖成活率。

四、苗种的选择及放养

1.苗种的选择,在选择虾苗时要严 把质 量关,应选择优质虾苗。优质虾苗:体长在0.8cm以上,弹跳灵活,体表无脏物,无损伤,腹节长形且肌肉饱满,全池个体大小均匀,无畸形,逆水能力强,经检测无带病毒。 2.苗种淡化:由于南美白对虾是在 比重为1.018~1.022之间的海水中孵化培育苗种的,如果直接把苗种移入淡水池塘养殖, 是不会成功的。必须进行苗种的淡化处理。苗种淡化必须逐步进行,不能急于求成,否则 淡化也会失败。在淡化过程中每天降低比重3~4个单位(1.018~1.014~1 .010~1.006~1.004~1.003~1.002~1.001)直至池水盐度降到2‰~3‰培育水中稳定三天以上才可移入淡水养殖。淡化过程最好在苗场进行。 3.虾苗的投放:放苗前必须试水, 提前2~3天从苗场拿回淡化好的虾苗,用40目网箱放在池塘中观察,经过两天的试水,如 果成 活率在90%以上,说明池水比较合适;如果死亡率较高,则应待查明原因,调整好池水后再放苗。放苗应选在晴天的上午或傍晚进行,切忌在中午太阳暴晒时放苗或在雨天放苗。

4.虾苗投放量 :虾苗投放密度应视养殖方式、养殖条件而定。在增氧设备、养殖条件好的精养池塘亩放苗量在3-5万尾,条件不太好的亩放苗量1.5万尾,精养池塘亩放苗量在1万尾左右。

五、饵料与投饵

因为饵料是虾养殖的主要投入之一,所 以饵料管理是成功养殖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饵料占精养成本的55~60%,大约占半精养成本40%。养虾生产的目标是获取最大的利润,而不总是为获取最大的产量去饲喂。 1.饵料种类

动物性饵料:杂鱼、低值贝类。鲜活饵料的营养价值高,适口性好,但使用不当容易造成水质污染及传播疾病。加上储运不便及货源不稳定等特点,一般不提倡使用。

配合饲料,是根据对虾营养需求, 利用多种原料合理配搭,制成的适合于对虾生长发展的饲料。配合饲料 的原料来源广泛,可利用多种原料,它的多种营养成份起着互补的作用,使营养更加全面,提高了饲料的营养价值。目前使用的配合饲料有:粤海牌、恒兴牌、海马牌等对虾饲料。 2.投饵量

确定合理的投饵量,是养殖管理的关键技术之 一,投饵不足,不仅影响对虾生长,而且会导致对虾体质抵抗力下降,存活率降低。投饵 过量,不仅浪费饲料,增加成本,而且污染水质与底质,加速池底老化,导致对虾存活率 下降和疾病蔓延 。一般体重在10g以前,投饵量占体重的8%~12%;体重10~15g,投饵量占体重的4%~8%;体重16g以上,投饵量占体重的3%~4%,每天分2~4次投喂。

投饵量应根据虾的摄食情况来确定 ,虾食多可多投,少食则少 投,不食则不投。而摄食情况如何应根据投饵后的检查,一般采取在虾池设置小缯网及下塘验料相结合,前期以3.5-3小时,中期以2.5-2小时,后期以1小时食完为好。 3.投饵方法

确定了合理的投饵量,怎样才能发挥饵料的最 佳效果呢?一般情况下,对虾在池塘中的分布是相对均匀的。因此,投饵亦应相对均匀。 但是,随着对虾的生长及池底状况的变化,对虾的分布亦会相应 变化。例如池中心及排水口处污染严重,对虾数量相对较少,四周底质及水质相对较好,对虾分布亦相对较多。大潮期前后对虾相对活跃,有沿边巡游的习性,池中分布相应减少。

投饵位置:养殖初期最好全 池均匀投,然后逐渐回到池四周距堤坝2米左右清洁区处投饵,随着对虾的生长,日间逐渐向深水清洁区投饵,夜间在浅水清洁区投饵,同时投饵应力求均匀,以利于以对虾摄食。

投饵时间:前期日投喂二次(即早晚各一次),中后期日投喂4次(即6:00、11:00、18:00、23:00)。

饵料使用注意事项:①一个养虾池 应避免同时渗杂二三个品牌饲料投饵;②水质不 好,对虾缺氧浮头时少投或不投;③环境不良,水温过高(34℃以上)或过低(17℃以下)少投或不投;④对虾蜕壳时少投;⑤变质饲料绝对不能用;⑥每周可绝食1~2餐。

六、水质管理

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南美白对虾生长发育,对虾产量及经济效益。科学调节和控制水质是南美白对虾养成中一个重要技术措施。 1.水质检测

对虾养殖生产中常规的水质检测主要有PH值, 溶解氧和透明度。这些内容将标志着虾塘中浮游生物的健康现况及适于对虾生长的水质情 况。溶解氧和PH值应一天测两次,第一次在早上6~7点钟,第二次在下午3~4点钟。测量应 在饲喂区接近池底部进行,PH样品应在 池边测试而不应带回实验室。测试透明度应在下午3~4点钟进行,测试时选择透明度的区域应能代表整个池子情况,不能在由于风的作用或换水使得浮游生物多或少的地方进行。 2.水质控制指标 PH7~8.5 日波动<0.5 氨 氮 0.6mg/1以下

硫化氢 0.01mg/1以下

透明度 30~40cm 溶解氧 5~6mg/1 不低于4mg/1 3.添水与换水

养殖前期应逐渐向池内加水,中、后期视水质情况适当换水,如有下列情况需要换水:

--PH值日波动幅度>0.5或超过7~8.5范围 --水过于透明(>80cm)或过于浑浊(<30cm) --水的颜色显著变暗。 --无机悬浮物的数量增加。 --池塘水面出现稳定的泡沫。 --池水氨氮、硫化氢等超标。

添水与换入水口都要装过滤网(用80目筛网为宜),以防鱼卵及福寿螺进入虾池。

4.水质改良剂的使用

为了保持虾池水质的良好和稳定,减少应激反应的发生,可以定期使用一些水质改良剂。

①石灰的使用:石灰的主要作用是增加池水的缓冲能力,调节PH值和杀菌。 --当池水PH降至7.5以下或大雨过后使用熟石灰5~10公斤/亩。 --PH值日波动大于0.5或养殖前期PH值大于9,后期在于8.5或池水透明度大于80cm,换水接种浮游生物或水面泡沫施用农用石灰10~20公斤/亩。 --虾池消毒和提高PH值使用生石灰50~200公斤/亩。 ②沸石粉的使用

沸石粉[(Ca,k)1A16Slso O72·24H2O],主要功能是利用其极强的离子吸附性和交 换性以吸附池塘底部的 氨氮、硫化氢、二氧化碳等有毒代谢物质,从而达到净化底质环境、调节水中的PH值、控制水质的稳定、降低池水有毒物质的浓度及中毒程度等功效。特别中后期使用效果更好。

使用方法:干粉均匀施撒。晒塘 时80~100kg/亩,放养前、中期(1~2个月)每月1~2次,每次用量80~200kg/亩,后期(3~4个月)每10~15天一次,用量80~200kg/亩。 ③有益微生物的使用

有益微生物是人们根据微生态学原理,运用优 势菌群,对有益微生物菌种或菌株经过鉴别选种,大量培养,干燥等系列加工手段制成的 ,它具有可降低水中及生物体内溶解有机物的含量,防止有害物质如氨和胺的生产,改善 水体和体内环境;提供营养,提高饲料转化率,促进生长;可产生药理活性物质和非特异 性免疫调节因子,抑制疾病菌的生长,防治疾病,减少抗菌药物的使用,从而改善虾类的 商品性能。目前使用较多的有光合细菌、硝化细菌、芽孢 杆菌、双歧杆菌、酵母菌等。以光合细菌为例,一般投放虾苗前2~3天,每亩用5升菌液全池泼洒,最好将光合细菌与细砂混合拌匀后撒在池底,以后每10~15天追施一次。 ④增氧机的使用

增氧机的主要作用是保持池水有充足的溶解氧 和创造一个利于对虾摄食和活动的清洁区,所以安装位置要以开机后池水能沿同一方向形 成环流为原则,而在生产中使用数量和开机时间,除了达到清洁池底外,还应以水中溶解 氧含量(大于4ppm)来决定。一 般亩产300公斤左右的情况,应以两亩安装一部增氧机。开机时间养殖前期每隔2~3天在夜间使用2~6小时,中期每夜使用4~6小时,后期除投饵时停2小时外,都使用。

七、防害及除害

尽管放养虾苗前进行了清池除害,但养成期仍 会有蛇、青蛙、福寿螺、鱼等进入虾池。因此平时除了做好池坝及虾池附近的清洁使蛇、 青蛙、福寿螺没有藏身之处外,发现它们还应进行捕杀。当发现鱼类较多时,可使用茶籽 饼毒杀,毒鱼时应排1/3池水 ,准确计算池水量,按15~20ppm投放,茶籽饼需经粉碎后用水浸泡后连水带渣均匀泼入池中,施药2~3小时鱼类死亡,捞出死鱼,向池中灌入水。当虾蜕壳时不要施药。

八、常见虾病防治

对虾养成期病害较多,一旦发病,由于虾 池面积大,水量多,药物往往难奏效。所以,应以预防为主,尽量减少疾病的发生。主要 防病措施是:彻底清池消毒;使用经检疫的健壮虾苗;合理控制放养 密度;适量投喂优质饲料,避免使用霉变饲料;加强饲养管理,保持良好底质和水环境、养水保水,不盲目大排大灌;疾病流行季节适量投喂药饵和合理使用消毒剂或底质改良剂。

常见疾病的诊断,防治方法如下: ①病毒病

"桃拉"综合症。是危害南美白对虾的严重性 虾病之一,桃拉病毒主要危害人工养殖的南美白对虾幼苗,发病时间一般出现在虾苗放养 后的10~40天期间。该病一旦出现可迅速造成40~90%的幼虾死亡。其症状主要表现为体色 变红,尤其是尾扇顶端呈红色,软壳、空肠胃。病虾通常于池边成群巡游,严重者于水面 漫游,反应 迟钝,不进食。通常持续10~15天,在此期间对虾大量死亡。此后症状有所缓解,转入慢性阶段,但仍有少数病虾陆续死亡。部分病虾的甲壳角质层会出现全身性黑斑化现象。

对于桃拉病素毒,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但在暴发初期,采取一些积极应急措施,可以有效地减轻它的危害。主要技术措施包括: A、捞出所有的在水面上漫游的病虾,以防虾病迅速扩散。

B、在水质条件充足的情况下,尽量减少换水量,以防环境变化引起对虾大量蜕壳。

C、对养殖水体进行必要的消毒灭菌。如二氧化氯、碘制剂等,防止细菌的二次感染。

D、投施水环境保护剂,如沸石粉、活菌及光合细菌等。

E、饵料中添加鱼肝油或鱼油,Vc,抗病毒药,以增加对虾食欲及抗病力。 此外,白斑综合病病毒也是危害比较严重的,其防治措施同上。 ②细菌性疾病

主要病原为弧菌或其它运动性细菌(如气单胞 杆菌)。在通常情况下,致病菌量少一般无妨,但环境条件恶化时,致病菌大量繁殖,对 虾抵抗力下降而发病。其一般症状为附肢变红,甲壳有溃汤性斑点,鳃部肿胀、断裂、脱 落,变白变黑, 形成烂鳃,眼球干瘪、断落、身体弯曲。腹部变白,游泳力明显减弱,摄食减少或停止,蜕壳困难等。生产上常根据其病症特征而定名。如红腿病、烂眼病、烂鳃病、白黑斑病等。

防治措施:A、保护良好水质;B、 定期(10天左右)拨洒石灰5~10公斤/亩;C、发病 虾池全池泼洒含氯消毒剂如万消灵0.4~0.5ppm,同时投喂氯霉素(0.1%)或呋喃唑硐(0.1~0.15%)或氟呱酸(0.05%)等药饵,5~7天一个疗程。

③固有纤毛虫病

主要为固有纤毛虫,常见有聚缩虫、单缩虫、 钟形虫等,在对虾养成中、后期由于池水含有大量有机碎屑、水质过肥,或因虾体感染细 菌病毒等原发性病原生物,而促使它们大量繁殖并附于虾体,常见于 鳃区、附技、腿及体表全身各处呈灰黑色的绒毛状。虾浮游于水面,离群独游,反应迟钝,食欲不振至停止吃食,不能蜕壳,如池水溶解氧低于3mg/1时,常因呼吸困难而死。

防治措施:A、养殖中、后期要适量 换水,合理投饵,降低虾池有机物含量;B、采取增氧措施,保持池水溶解氧不低于5mg/1 ;C、检查诊断虾体是 否有细菌或病毒感染,如有应对症防治;D、茶籽饼全池泼洒,浓度为10~15ppm,促使对虾蜕壳,蜕壳后换水;E、福尔马林25ppm全池泼洒;F、纤虫净全池泼洒。

九、收获

对虾的收获时间取决 于对虾个体的大小,养殖环境和市场,一般情况下,对虾个体达到商品规格,市场价格又好应收虾,但在养殖环境恶化的情况下,又发病,对虾个体很小,价格不好也应紧急收虾。

一般收获如小批量上市可采用专用定置网或装笼收捕,大量上市应采用电网收捕。 (作者:符泽雄 陈赞雄 )

第5篇:南美白对虾养殖病害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近几年南美白对虾淡化养殖已成为闽南河口地区主要养殖品种。随着养殖集约化程度提高,养殖环境日趋恶化,虾病的发生,危害程度日益严重,已成为制约养殖可持续发展主要因素。要减少对虾疾病发生,必须注重养殖环境,提倡生态养殖。加强养殖管理,运用有益活菌调控养殖水环境,为对虾创造良好、稳定生长环境;结合基层指导养殖生产体会,就南美白对虾病害综合防治措施谈几点观点,与养殖同行共同交流。

一、放养体质健壮,营养基础好虾苗,控制合理养殖密度。从目前养殖情况看,种苗质量问题比较突出。一些育苗单位不规范、育苗过程滥用抗生素、投喂饵料营养不全,造成虾苗出池时营养基础差、免疫力下降、下池后成活率低。所以购苗时应选择体质健壮、大小均匀、反应灵敏、营养基础好、体长0.8cm以上虾苗。视虾池条件和养殖技术水平情况,放养密度控制在5~7万尾/亩为宜。建议放养合法途径引进的国外无特定病毒SPF虾苗,由于近几年亲虾近亲繁育,种质明显退化,免疫抗病力普遍降低,从遗传选种的角度考虑,因此必须不断引种,选育适应力强、生长快、规格大、抗病力强的优质虾苗。

二、科学的投饵管理:选择厂家规模大、质量稳定的优质虾料;投饵量、投饵次数要根据气候、水质情况灵活掌握。一般晴天气温高、水质好多投料;低温阴雨天、气压低、水质突变或对虾集中脱壳期少投料或停投料。遵循宁少勿多原则。定期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维生素C、免疫多糖、保肝泰以及大黄、穿心莲、板蓝根等中草药物。对虾发病期间应减少投饵量或停料数餐,减轻病虾胃、肝胰腺压力,有助病情恢复,同时可防止残饵污染水质。投饵过程注意观察对虾摄食情况,当对虾吃料突然变猛往往是疾病暴发前的信号,应该注意预防。可采取减少投料,并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维生素CAE、保肝泰以及大黄、穿心莲、板蓝根等中草药物或0.2%氟苯尼考、0.1%盐酸吗啉胍。连续投喂4~5天。

三、使用活菌生物制剂调控水环境,为对虾创造良好、稳定生活环境,提高对虾免疫抗病力。定期施放有益活菌稳定水质,有益活菌分解、转化池水中积累的有机残渣、对虾粪便,产生代谢物直接供浮游生物吸收利用,维持水环境稳定,减少池水中氨氮、亚硝酸盐含量。前期主要以光合细菌、EM菌、芽孢杆菌为主,稳定水色;中后期主要以枯草芽孢杆菌、硝化细菌、净水复合菌为主,分解转化池水中积累的有机残渣、对虾排泄物、净化水质和底质环境。低温阴雨天气或虾池水质变浑浊溶氧不足时不宜使用微生物制剂。养殖中后期适当使用一些高效净水剂、生物底改、沸石粉,改善虾池底部环境。

四、养殖过程中当气候、水环境发生突变,南美白对虾处于应激状态,生理功能下降,免疫抗病力急剧降低,极易诱发疾病暴发。应激期间白对虾常表现为虾体变红、触须、尾扇基部尤为明显,空肠,不安稳易受惊吓,严重时可造成死亡。经验不足的虾农常误以为“红体病”,十分紧张,不当的用药常引发对虾应激死亡。这时宜及时泼洒0.8—1.2ppm维生素C,缓解对虾应激状态,同时尽快将突变因子恢复原状。

1、暴雨或大雨会引起虾池盐度下降,溶解氧降低,PH值下降等水环境剧烈变化,使对虾正常生理活动处于紧迫状态,消耗体能,降低抗病力,还会引发对虾应激性脱壳。应该停料1~2餐,及时泼洒1.0ppm维生素C和0.8ppm硬壳素,缓解对虾应激状态;对虾应激脱壳后迅速补充钙、镁、磷微量元素,有助体质恢复。尽量多从表层排出雨水,开机增氧。

2、持续阴雨天或夏季闷热低气压的天气极易造成池塘缺氧,藻相突变,如藻类突然大量死亡,水质变浑浊,呈洪水色(俗称“倒藻”)。夜间增氧不足或者是池水藻类过旺、水体透明度过低也会造成虾池缺氧“倒藻”。

处理方法:开机增氧,及时全池泼洒1.5ppm“高效净水宝”特效净水剂和1.2ppm排毒养水宝解毒剂,第二天适量补施速效肥水素,促进新藻生长,2~3天后水质可转好。

3、使用刺激性较大的杀虫、杀藻药物如硫酸铜、主要成分为Fe2+、Fe3+的百菌净,或使用二溴海因、三氯异氰尿酸钠等刺激性大含氯消毒剂均可给南美白对虾带来较强烈的应激反应。

处理方法:开机增氧,先用1.5~2.0ppm排毒养水宝解毒净水,第二天全池泼洒1.2ppm氨基硒维他营养物质,增强对虾体力。

4、池塘溶氧、盐度、水温、PH值等理化因子急剧变化;养殖水体的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严重超标;水体分层、溶氧分层等不良水质极易诱发白对虾的应激反应。

处理方法:及时全池泼洒1.5ppm绿水宝进行水体解毒,除要针对性选择使用有益活菌(如芽孢杆菌、光合细菌、硝化细菌等复合菌)以降解水体超标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含量,还应在饲料中添加0.5%应激王、维生素C及免疫多糖等营养物质。提高对虾免疫能力。

5、季节转换之际,气候变化莫测,昼夜温差大,这种变化持续时间长,常使养殖水体发生急剧变化,造成南美白对虾长时间处于应激状态,免疫力降低,极易诱发病毒性疾病暴发而大面积排塘。

处理方法:换季节养虾,更应加强选苗、饲料、增氧、解毒等方面工作;维持水环境有益菌、藻类的稳定,营养平衡,确保溶氧充足、水质清爽、底质洁净。减轻白对虾应激反应。

(1)尽量在气候相对稳定时放苗,选择营养好、活力强、大小整齐的优质虾苗,适当降低放苗密度。

(2)换季节养虾应选择投喂优质虾料,确保对虾营养需要。同时必须在饲料中添加氨基硒维他、维生素C、免疫多糖营养物质以及大黄粉、穿心莲粉、板蓝根、保肝泰等中草药物。提高对虾免疫能力。

(3)每15天使用浓度为0.2ppm聚维酮碘进行水体消毒一次,杀灭养殖水体中致病菌。 (4)遇到恶劣气候,停料数餐,使用1.0ppm氨基硒维他、2~3ppm葡萄糖全池泼洒。

6、换水量过大(换水超过20~30%),池水温度、藻相、理化因子变化过大容易造成南美白对虾应激。还容易造成对虾应激性集中脱壳。

处理方法:每次换水应少量多次,每次换水5~7厘米为好,遇到换水过大造成藻相、理化因子急剧变化时应及时全池泼洒0.5ppm应激王和1.2ppm的排毒养水宝,缓解对虾应激状况。由于换水过大造成对虾集中应激性脱壳,还应及时泼洒1.0ppm硬壳宝或0.5ppm离子钙。

7、养殖密度过大:到了中后期,由于养殖密度变大,投饲量增多、以及对虾排泄物的大量增加,虾池水质、底质容易恶化或发生突变引起南美白对虾缺氧和应激。

处理方法:定期使用生物底净改良池底,闷热天气可傍晚前在虾池四周泼洒一些粒粒氧,定期使用1.2ppm绿水宝解毒剂改良水质。

五、坚持“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疾病防治原则。每10~15天用0.3ppm二氧化氯或0.2~0.3ppm聚维酮碘消毒池水一次,减少虾池病原菌数量。遇到暴雨天气、低温阴雨天气、水质突变或对虾集中脱壳期应灵活推迟消毒日期。养殖中后期不宜使用刺激性大消毒剂,可换用三黄粉等中草药物或“噬菌王”之类微生物制剂泼洒水体,较为安全。

六、疾病防治注意事项:

1、虾病防治要以防为主,防重于治。一旦发病要早发现、早治疗,对症下药。刚发病虾池大部分对虾尚能正常摄食,内服药物可发挥作用,内服药物拌鱼肝油、蜂蜜等做为粘合剂,增加诱食作用,可提高治疗效果。

2、选择水体泼洒药物一定要遵循“刺激性小、剂量安全”原则,药物品种、剂量大小的选择要充分考虑养殖环境状况和对虾体质状况,减轻应激反应。泼洒消毒药物时结合抛撒颗粒增氧剂,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3、南美白对虾疾病有急性、亚急性、慢性之分。急性、亚急性疾病在使用温和性消毒剂(如聚维酮碘、季胺盐络合碘)后,若还不能控制病情时,不能再持续泼洒其他刺激性消毒剂或随意加大消毒剂量(病虾体质弱,容易因药物应激反应大量死亡)。宜在消毒过后3天,全池泼洒1ppm EM原露或枯草芽孢杆菌,改良养殖环境,同时停食数天,减轻对虾胃、肝胰腺负担,对虾饥饿时摄食池水中天然生物有利于体质恢复。一般停食后对虾死亡会减少,病情常转为慢性恢复期。慢性疾病在治疗的同时要注意改善养殖环境,提高治疗效果。

4、白对虾生病时大多数症状有“红体”现象,“红体”的成因是多样的,其防治方法也有极大的差别,要准确判断,对症治疗。“应激性红体”应及时泼洒维生素CAE或“应激王”之类营养药品,缓解对虾应激状态,并尽早将养殖环境恢复正常。“弧菌性红体”(俗称红腿病)可使用0.5~1.0ppm微生物制剂“噬菌王”泼洒水体,较为安全,同时拌饵投喂0.2%氟苯尼考,维生素C,免疫多糖等药品,连续4~5天; “病毒性红体”(又称:拖拉病毒综合症)目前尚无特效防治药物,急性发病,病虾体质极度虚弱,容易应激大批死亡,慎用刺激性消毒药物。

5、暴雨期间、低温阴雨天气、水环境突变以及对虾集中脱壳期不能泼洒消毒药物,以免加大对虾应激反应。

南美白对虾红体病防治技术

南美白对虾具有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等特点,是宁海县新桥镇的主导养殖品种之~ 。近年来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集约化养殖水平的提高,各种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红体病是危害性最大的一种虾病。生产中南美白对虾红体病归纳起来有4类,即病毒性红体、细菌性红体、应激性红体、白斑综合性红体。由于病原不同,发病时间、病虾所表现出的症状和危害程度也不一样 ]。由于引起对虾红体病的病因多样,难以正确诊断,以及养殖者科学知识的缺乏和市场经济利益的驱使,往往出现滥用渔药的现象。不仅治疗效果差,而且增加了养殖成本。笔者于2009年在宁海县大佳何镇进行了对虾红体病防治技术的示范,建立了严格的消毒措施和病毒监测程序等,有效减少了对虾红体病的发生。现将其防治技术总结如下。

1 病毒性红体

病毒性红体致病病毒为桃拉病毒(TSV)。一旦发病,会引起白对虾大量死亡。病虾体表呈淡红色,特别是尾扇及游泳足变红,故又称红尾病;病虾甲壳变软,易与肌肉分离,严重的病虾甲壳上有不规则黑斑,肝胰脏变性或糜烂,肠道发红肿胀:该病症往往具有一段潜伏期,早期症状不明显fz 。潜伏期长短取决于环境条件和体质健康状况。随着水质的恶化,病虾不摄食或很少摄食,空胃个体较多,离水后很快 死亡。

防治措施:病毒性红体病目前尚无有效地药物和方法治疗.只能采取综合的预防措施。一是调整虾池水质平衡及稳定.减少应激。定期使用微生物制剂调节水质和底质改良剂改良底质。二是定期水体消毒。 10~15d(特别是在进水换水后)用强氯或水产用二溴海因或强碘等全池泼洒消毒。三是药物防治。在发病季节或发病时,外用杀菌红货强碘;同时,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维生素制剂,混匀后拌料投喂,连用4d。四是增强虾体免疫功能。在饲料中长期添加免疫多糖、维生素制剂等,增强虾体抗病力。

2 细菌性红体

细菌性红体致病菌主要为副溶血弧菌和嗜水气单孢菌。病虾附肢变红,也称为红腿病。病虾活力下降,反应迟钝,在水面缓慢流动或沉底不动;病虾鳃部呈淡黄色,壳硬,肝胰脏无明显变异,集体无黑斑,血淋巴液变稀薄.血细胞变少,凝固缓慢或不凝固。多发于高温多雨季节,虾池养殖密度大、养殖条件差的池塘。 防治措施:一是在冬闲时,对池塘底部进行彻底的清淤消毒,防止致病菌的存在。二是保持池塘水质稳定,使用微生物制剂和定期使用消毒剂可以控制弧菌的数量,在弧菌数量低的情况下不会引起红体病。三是当对虾患病后,及时对水体消毒,尽量采用温和药物,减少刺激,同时拌饵投喂抗生素131。

3 应激性红体

当环境中的各种理化因子,如天气、盐度、pH值、水位差、氨氮及亚硝酸盐等,发生突变时,对虾为适应环境变化而出现触须变红,尾扇的尖部变红等症状。有时人为捕捞、施药等工作也会导致虾体触须、尾扇甚至附肢发红。应激性红体多发于高温多雨的夏季,虾体触须上半部发红,尾扇也只有尾部发红。应激性红体现象可在短期内随着水体因子的稳定而消失。在应激期间,南美白对虾的自身免疫力急剧下降,此时很容易被细菌、病毒等侵染,继发细菌性疾病。

防治措施:一是在养殖过程中保持水体各种理化因子稳定,使溶解氧在4metE以上,pH值在7.6~8.8,氨氮和亚硝酸盐控制在0. 1mrCL以下,使水的透明度保持在30cln左右。二是排换水时不能一次换太多,最多不要超过1/2。以防温差、盐度差和pH值差过大弓1起对虾的应激反应。三是如果对虾由于应激产生红体,则在水体中投放解毒抗应激类药物。增加水体缓冲,适当投入微生态制剂和水质改良剂,改善水体环境;同时投喂提高免疫力的抗应激产品,数目后便可恢复,此时应慎用消毒剂,以免产生刺激而加大应激反应嗍。

4 白斑综合性红体

主要是虾体疾病长期得不到改善,对虾体质虚弱,因此表现出红体病特征。其症状类似于应激性红体病,主要区男U是在对虾体内分离不到桃拉病毒,外界没有刺激并且水质条件良好但红体病症状依然存在。前期出现白斑病,几天后伴发红体病症状,发病后期虾体皮下、甲壳及附肢都出现白色斑点或甲壳软化头胸甲易剥离、壳与真皮分离、外壳呈现深红色、肝胰腺发白肿大等现象。在对虾养殖的各个时期都有可能暴发,持续时间长,死亡率高,2~7d可使虾池全军覆没。

防治措施:一是对塘底进行彻底的清淤消毒;二是放苗前应用5mg/L聚维酮碘液浸泡10rain:三是如发现白斑病症,可用0.1%聚维酮碘粉(10%含量)、0.5%氟苯尼考和Ve添加于饲料中投喂,同时全池泼洒聚维酮碘溶液,使池水中浓度达到0.5~1. 0gm 。

5 综合防治措施

南美白对虾红体病的防治要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防重于冶”的原则,走综合防治之路。无论是细菌性红体病,还是病毒性红体病,都会给南美白对虾的养殖带来毁火性的打击。在生产实践中,一是做好池塘的清淤和消毒,清除对对虾生长构成重大威胁的致病微生物和氨氮、硫化物等有害物质;二是加强虾苗引进的检验检疫,从源头杜绝虾苗携带致病因子下塘;三是加强养殖过程管理,首先确保水质良好及相对稳定,定时进行水质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采取相应措施,其次及时投喂新鲜优质饲料,并根据白对虾的生长状况和天气变化调节投饵量,做到定质、定量、定时;四是南美白对虾患红体病后,要根据不同病症进行认真诊断,确诊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以便对症下药,准确治疗,提高药物疗效,达到合理用药、降低污染、控制疾病的目的。 对虾精养水体富营养化的监测与防治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不断发展以及土地资源的日益紧缺,浙江省舟山市水产养殖业正在由粗放粗养方式向高密度精养方式转变。其中南美白对虾精养高产技术已经在全市逐步推广,单茬亩产2000kg,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多年来的成功经验证明,水处理技术是高密度养殖的关键技术之一,而养殖水体富营养化的防控又是水处理技术的核心。对虾养殖到中后期,随着残饵和排泄产物的不断积累,水体中生物量大量增加,水体易富营养化。富营养化容易引起水体缺氧,水质恶化,诱导对虾疾病发生,最终导致养殖失败。因此加强水体富营养化的监测与防治对于对虾精养高产尤为重要。

一、水体富营养化发生的原因

1.养殖自身污染 精养塘由于放养密度高(亩放养量一般在6万尾以上),投饵量大,大量剩饵、残饵、排泄物、动植物尸体沉积在池底,使水体中富营养物质逐渐增加,当环境条件(水温、光照等)适宜时,某些藻类及原生动物就会爆发性繁殖,发生水体富营养化。

2.水源水质污染 富含氮磷等营养元素的生产生活污水大量排放使沿海水域富营养化程度越来越高。近年来,舟山市环境监测站对舟山市及浙江省沿海水域进行了水质监测,结果显示沿海水质中无机氮和可溶性磷酸盐含量普遍超标一倍以上,舟山本岛沿海污染更加严重。

二、水体富营养化的监测

水体富营养化监测有实验室检测和现场检测两种。实验室检测需要一定的仪器设备和条件,通过采集水样,对水样进行分析测定。如测定水体中的细菌总数、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之比、藻类生产潜力、光合作用产氧能力、氮磷含量、叶绿素含量等来确定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现场检测是利用较为简单的仪器在现场直接进行测定或通过目测的方法对水体富营养化程度作大致判断,现场检测简便实用,易于为广大养殖业者所掌握。常用的检测方法有以下三种:

1.透明度测定法:用直径30cm的白色瓷盘(也可将铁板或其它材料涂成白色代替)放入水中目测恰看不到时的深度作为透明度。因为藻类及某些生物有昼夜垂直移动的习性,一般早晚透明度高,白天透明度低,因此测定时间宜确定在每天9时至16时之间。透明度能够大致反映出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透明度越小水体富营养化程度越高。有时虽然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较高但测得的透明度仍较大,原因是:大型丝状菌类及水生植物大量繁殖、浮游藻类暴发性死亡、雨天浮游藻类下沉、水体受到重金属污染不利藻类生长等。

2.镜检:利用普通的光学显微镜对水体中常见的单胞藻数量、水体污染的指示性原生动物数量及其变动状况进行检测,判断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及变化。如鞭毛藻类数量达到50万个/mL以上、扁藻、裸藻等数量达到10万个/mL以上时,大致可判断水体处于较高的富营养化状态。又如营腐生性生活的鞭毛虫等大量出现时,水体即进入到高营养物质污染状态。又如钟虫、吸管虫等固着类纤毛虫大量出现时(在虾的鳃及体表能够大量检测到),则水体就由严重污染进入到生物净化阶段,但钟虫等为对虾鳃病的病原生物,大量出现后易引起对虾疾病。当轮虫较多出现时,显示水体生物处理效果较好。

3.目测:通过肉眼观察水色判断水质好坏与富营养化程度。对虾适宜于红棕色或淡绿、翠绿色水体中生长。典型的不良水质有如下几种:(1)绿色水体:水中氮含量大。(2)黑褐色或酱油色水:剩饵、残饵多,底质恶化,水体中以鞭毛藻、裸藻、褐藻等为主,对虾易发病。(3)黄色水:池中积存大量的有机物经细菌分解,池水pH下降时易产生此色,对虾生长不利。(4)白浊色水:主要含纤毛虫、轮虫、桡足类等浮游动物及粘土微粒或有机碎屑,对虾易得病。(5)澄清色水:为贫营养水或受重金属污染的水,不利于对虾养殖。

三、水体富营养化的防治

如何使养殖水体始终保持稳定,避免向过寓营养化状态发展,是精养对虾的关键技术之一。氮、磷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控制了氮、磷也就基本上控制了水体的富营养化。

1.氮的控制 在养殖前期,水体中氮含量一般都较低,水体处于贫营养状态,为保持水色和一定的透明度,维持菌相和藻相平衡,有时候需要加入一定量的氮(施肥)。但是到了养殖中后期,水体中氮水平急剧升高,水体进入富营养化状态,为消除多余的氮,有效的办法是向水体定期投放反硝化细菌(市场上已有大量产品),加强水体的反硝化能力。投放时间从虾苗放养一个月之后开始,半个月一次,投放量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加。

2.磷的控制 磷在水体中以可溶性磷和不溶性磷二种形态存在。只有可溶性磷才能被藻类吸收,将水体中可溶性磷转化成不溶性(或微溶性)磷,是防治水体富营养化的有效办法。在养虾中后期定期向水体投放生石灰,能使可溶性磷生成不溶性的磷酸盐[Ca5(OH)(P04)3]。投放生石灰一般每15天~30天一次,每次每亩lOkg~20kg不等。

3.综合防治

(1)清淤:放养之前彻底清除池底富含有机物的淤泥。

(2)换水:在养殖中后期,除了经常使用水质底质改良剂和有益微生物外,换水是防治水体富营养化的有效办法之一。养殖过程中生物尸体、残饵等主要累积在池底,换水应以排去底层水为宜,应改闸门式排放为中间排污。另外单细胞藻类一般白天上浮,晚上下移,细菌及老化藻类等主要在底层,选择在早晚排水能够提高排水效率。精养模式为了防止水质突变,对虾应激,换水量一般每次都控制在2O%以内。

(3)增氧:精养对虾到了中后期,呼吸作用普遍超过光合作用,即使在白天水体中下层也是如此,必须通过增氧补充水体中氧气的消耗。同时通过增氧使水体上下层交流、有机物分解,有害气体释放到空气中。

(4)投饵:饵料也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因素之一,质量差的饵料很大部分不能被对虾所利用,成了水体污染源。因此养殖过程中选择质量好,饵料系数低的饵料投喂也很重要。 (5)投放底质改良剂:沸石粉能够吸附和去除氨氮等有害物质,对于改善水体环境,防治水体富营养化具有很好的作用。目前市场上很多底质改良剂都是由沸石粉等加工而成的,如底净宝等,也可直接用原粉,用量视水质状况而定,没有副作用,一般情况下海水塘用量稍微多于淡水塘。

秋冬季节南美白对虾养殖池塘养殖病害防治措施

即将进入11月份,气温会相对较低,对虾病害减少,但也不能忽视对虾病害防治工作。进入冬季,气温会骤降,对对虾养殖影响很大。气温突然下降会造成对虾吃食减少、生长缓慢,甚至出现死亡。更严重的是,寒潮过后,温度回升,部分死亡的对虾、藻类、微生物沉积到池塘底部,消耗水中溶解氧并产生大量致病菌,使水体变坏,严重影响对虾生长。

出现此类情况,要及时处理。应使用一些氧化性较强的药物,来抑制有害病菌生长、促进有益菌生长。一般情况下,使用二氧化氯,全池泼洒,每亩100克,12小时后开启增氧机,24小时后施用一次硝化细菌。根据池塘情况5天以后再用一次,能较好的改善养殖水环境。

原帖由 wlhclh 于 2011-11-23 16:01 发表

养殖的关键是调水,请问如何保证水一直好,遇到阴天时间长怎么办? 时间长了浮游动物多了又会转水怎么办?

另外我们养殖虾这红体病什么会情况下发生?发生以前虾有什么先前反应?

调水的关键在于合理投饵,控料调水,我的研究生曾经研究过不同条件下3种对虾(日本对虾、凡纳滨对虾和对虾(6.729±0.028g)饱食状态下磷、亚硝酸氮、硝酸氮、氨氮的代谢率比饥饿状态下分别提高了272.02%、代谢率高出这么多,更不用说残饵对水质的破坏作用,所以在水质恶化的时候,适当停餐或减少投饵量,可以即使恶化,也可以通过换水和施加有益菌很快调好。

对虾时刻在能量代谢,阴雨天或台风天,光照不好,藻类死亡或繁殖过慢会降低藻类对水体中氮磷的吸收作用速升高,这时需要添加有益菌来替代藻类完成对水体中氮磷吸收,或者采取适当停餐或减少投饵量减少对虾氮

时间长了浮游动物多了可适当停餐或减少投饵量,对虾可以摄食部分浮游动物,通过食物链的控制来控制池

红体病最少有四种原因造成,一是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引起,俗称“硬壳红体”;二是桃拉病毒(TSV)引起;四是有环境因素引起,往往由于长期不换水导致。

发病前有的没有没有征兆,具有具有突发性,有的发病前会出现料总是加不上来。

请教老师一个问题:我是罗非鱼养殖户,今年罗非鱼价格太低了,纯养罗非鱼行不通了,明年考虑鱼虾混养殖,虾苗和鱼苗投放的对虾、罗非鱼混养有些什么注意事项吗 ... 对虾和罗非鱼混养,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以虾为主,一种是以鱼为主,根据池水的盐度,建议一种是以鱼为主,鱼正常养殖,虾的产量控制在50斤/亩左右。虾苗需要降淡,最好进行标粗,可在池边围网进行标粗20天左右

原帖由 痞子天王 于 2011-11-25 22:36 发表 请问孙教授,防老鼠的目的是什么? 小规模白斑病应该用什么药物杀灭?

老鼠会叼病死虾,而且会到池塘的台阶池饲料,有时会掉下水,传播病原。

达不到上市的小规格的对虾发病可以采用杀灭菊酯或敌百虫进行杀灭,一般死虾体内的病毒,在28度的水温,水肯定是安全的。

第6篇:南美白对虾北方地区的冬季养殖技术论文

南美白对虾,学名凡纳滨对虾,原产于南美洲太平洋沿岸的暖水水域,主要分布于秘鲁北部至墨西哥湾沿岸,具有养殖周期短、适应范围广、抗病力强、海淡水均可养殖等优点,是集约化高产养殖的优良品种。我国最早于1988年从美国引进,经过近30年的发展,南美白对虾是我国所有养殖的甲壳类中养殖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品种。南美白对虾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3~32℃,属于热带高温虾类。当前我国南美白对虾的养殖方式主要以夏季室外土池精养、半精养为主。这也使得北方地区冬季特别是春节期间,少有鲜活虾供应市场,难以满足人民群众的消费需求。因此,探索北方地区冬季南美白对虾高效养殖模式,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课题。山东省寿光市素有“蔬菜之乡”之美誉,高温棚的建造技术已非常成熟;而我国南方一年四季都有南美白对虾的虾苗供应,这些都为南美白

寿光北部地区多盐碱地,卤水资源丰富,是水产养殖的理想地点。虾棚的建造参照寿光最新式冬暖式蔬菜大棚的建造模式,东西长约160m,南北宽约8m,中间无立柱,便于操作。墙体为砖石土墙结构,即东、西及北墙体内侧为砖石结构,防止泥土进入虾棚,污染水质;外层为土墙,便于保温。东西侧墙体的底部为3.0~3.5m,顶部为1.0~1.2m,前端高为1.4~1.6m,后端最高为5m左右。北墙的底部为5~6m,顶部为1.2~1.6m,高为4m。虾棚空间上部架设无缝钢管,上覆透光性好的双层无滴塑料薄膜,顶端留有防风口,同时最外层铺保温被。棚内建养殖池10个,规格为15.0m×8.0m×1.5m,其中1#~9#为养殖池,10#为储水沉淀池。养殖池内铺设充气管道和加热管道,另备加热锅炉1台。

2虾苗放养

虾苗放养前1周,进水消毒。本次试验采用前期集中暂养,后期分池养殖的方式。因此,1#,3#,4#,6#,7#,9#养殖池进水1m(储水沉淀池则全部进满),盐度为20‰,同时添加褐指藻和光合细菌以调节水质,营造良好的水质环境,为放苗做好准备。进水后任由其通过光照缓慢升温,至放苗时通过锅炉提温至26~28℃。本试验在11月底放苗,以便能在春节前后供应市场。虾苗放养的标准为:大小一致、活力强、体表干净、胃肠饱满、心脏收缩有力,体长为0.4~0.6cm。放苗密度为2500尾/m3。放苗后立即向池中添加已经孵化好的卤虫无节幼体,以便于虾苗入池后便可摄入鲜活饵料,提高成活率。

3饲养管理

3.1虾苗分池

经过30~40d的饲养,当虾苗长至4~6cm时,便可分池。分池时将1#和3#的虾苗通过虹吸进入2#,同理将4#和6#分入5#,7#和9#分入8#。虹吸时应及时调整水位差,防止因水位差过大,虹吸速度过快对虾苗造成影响。分池后的密度为500~600尾/m3,此后进入成虾养殖阶段。3.2温度调控由于正值北方冬季,水温较低,因此储水沉淀池一直维持满水位,目的在于利用冬暖棚的温度自然提温。此种养殖模式,白天光照充足时,棚内温度最高可达30℃,水温保持在25~28℃。由于高温棚保温效果突出,仅在夜间温度降低或连续几天阴天时,通过锅炉提温2~3次。此外晴天的中午前后应掀起放风口,排除棚内湿气,补充新鲜空气,以达到改善空气质量的目的。

3.2饵料管理

放苗后1周饵料以鲜活卤虫无节幼体为主,此后采用冰冻成体卤虫与人工饵料交替投喂的方式,日投喂率为5%左右,直至分池。分池后以人工饵料为主,当对虾体长5~7cm时,日投喂率为5%~6%;当对虾体长7~9cm时,日投喂率为5%~6%;当对虾体长9cm以上时,投喂率为3%~4%。每次投喂量以1h内吃完为宜,同时放置投喂盘,投喂1h后观察摄食情况并及时做出调整。每天投喂6次,白天投饵量为日投饵量的1/3,晚上则为日投饵量的2/3。

3.3水质调控

虾池投喂饵料后,残饵与粪便会污染水质,因此整个养殖期间坚持使用光合细菌、芽孢杆菌等生物制剂调节水质,一般每隔3~4d施用一次,两者交替使用;同时要维持24h持续充气增氧,一方面满足南美白对虾的生长所需,另一方面也可加速水体有机废物的代谢分解。虾苗培育前期逐渐添水至1.4m,此后每天换水10%~20%;成虾养殖过程中,每天换水20%~30%。

3.4疾病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养殖过程中不施用抗生剂,饲料中轮流添加维生素C、抗菌肽、免疫多糖等物质,以增强虾的体质。定期泼洒EM菌、生物噬弧菌等,不但能改善水质,而且能有效抑制对虾寄生虫病的发生,此外可对南美白对虾的红体病、白斑病和肠炎等疾病有很好的预防效果。

4收获

经过70d左右的养殖,对虾达到70~80尾/kg便可上市供应,本试验的平均产量在8~10kg/m3,其中最高产量为12kg/m3。由于正值春节档期,市场需求大,价格通常在80~100元/kg,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5讨论

笔者探讨了北方地区冬季高温棚南美白对虾养殖模式,该模式的关键在于解决冬季对虾养殖过程中出现的“生长”与“耗能”这一问题。为此,试验利用北方地区冬季高温棚白天提温、晚上保温的特点,进行南美白对虾养殖,节约能源,大幅降低养殖成本。此外,在前期虾苗培育过程中,本试验又采取了前期集中养殖,后期分池管理的方法,旨在使有限的能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结果证实:此种养殖模式与此前完全加热的养殖方法相比,可以节能60%左右;而且此模式养殖周期短,还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合理安排养殖周期,做到全年均可有鲜虾供应市场,提高了经济效益。

第7篇:华东华南三地南美白对虾养殖模式比较

2012-06-28 09:22:33来源:南方农村报

在第四届对虾产业论坛上,来自江苏、浙江和福建的代表针对各自对虾养殖模式做了详细报告。《农财宝典》记者将其中精华整理如下,以飨读者。盐城:虾虾混养效果好

连云港市海洋与水产科学研究所唐兴本

江苏省去年南美白对虾养殖面积1.8万公顷,近三年产量维持在9万吨上下。其中盐城市去年南美白对虾养殖面积1万公顷,产量5.6万吨,约占江苏省六成左右。盐城市的对虾养殖区域主要集中在射阳、阜宁两县,全市高产塘亩产在600—650公斤,平均亩产量在300公斤左右。目前盐城南美白对虾放苗量大约在77亿尾左右,主要来自于福建、海南等地,一般由上海、南京等地机场取苗,盐度在7‰—26‰,在本地苗场淡化。

相比南方常见的鱼虾混养模式,江苏盐城地区的南美白对虾搭配养殖罗氏沼虾进行生物病害防控的养殖模式非常有特点。这种南美白对虾养殖模式约占白对虾养殖面积的60%以上,而且南美白对虾搭配养殖罗氏沼虾进行生物病害防控效果明显,对虾养殖效果较好。

一般对虾与沼虾混养之比为4:1—3:1,亩放苗量不定,正常在5—10万尾之间,最高放苗量达15万尾(放苗量与单养一样)。一般要求沼虾提前对虾20—30天放苗。从养殖情况看,单产与单养的产量差不多,但发病情况明显减少,又增加了副产品收益。对虾一般在7月下旬开始起捕(单茬养殖,轮捕上市),沼虾晚20天左右。近年来塘口价对虾在18—24元/公斤之间,沼虾高于对虾2—4元/公斤。阜宁县沟墩镇南美白对虾养殖面积2万余亩,其中有90%以上池塘南美白对虾套养罗氏沼虾。一位陈姓养殖户介绍:自己的池塘面积39亩,平均水深1.5米以上。去年四月中旬从福建购进对虾苗460万,自己在原养殖池塘围一小塑料大棚淡化,成活率高达95%。然后投放池塘养殖,养殖池塘投苗规格为1.2±0.3厘米,数量为6—7万/亩。养殖亩产980斤,平均规格45只/斤,纯利润25万。罗氏沼虾投放量为2.5万/亩,可以起到清池底、吃死虾或病虾、通过追活虾而增加对虾体质的作用。7月份过后,每隔1—2周收获对虾一次,用拉网收虾,亩产南美白对虾700斤,亩产罗氏沼虾100斤,亩产值11000元,纯效益4500元/亩,饵料系数为1.01。2006年—2008年,为该镇对虾病害高峰,有30%赢利,20%保本,50%亏本;2009年—2011年,养殖成功率达到70%以上,70%赢利,10%保本,20%亏本。但即使亏本,与2006年~2008年相比亦不算严重,这主要得益于南美白对虾和罗氏澡虾的混养。萧山:温棚养殖增效益

浙江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高级工程师曾国权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位于钱塘江南岸杭州湾畔,有50余万亩围垦土地,均为粉沙土,盐度为2‰左右,十分适宜于南美白对虾淡水养殖。去年萧山区水产养殖面积15.68万亩,产值33.65亿元;其中,南美白对虾产量养殖面积10.23万亩,产量3.89万吨,产值10.11亿元。萧山区每年需引进100亿尾左右的南美白对虾苗种,并进行淡化培育;2011年幼苗种淡化场达到42家;苗种主要来源于福建、广东、海南等地。

为了增加产量,提高养殖效益,萧山区的对虾养殖近年正在兴起温棚养虾。温棚一年可以养两造虾,第一造于3月下旬-4月上旬放养虾苗,虾苗投放密度5-7万尾/亩,6月上旬开始实施轮捕,7月中旬第一茬干塘起捕。第二造于7月下旬开始放养虾苗,虾苗投放密度4-6万尾/亩,10月中旬开始实施轮捕,11月下旬第二茬干塘起捕。温棚养殖已经开始在萧山地区兴起,目前已有约2500余亩的养殖面积,养殖户普遍反映温棚养虾产量比土塘更高、长速更快,在相同的面积中,南美白对虾的养殖产量是普通池塘的2倍以上,养殖效益是普通池塘的3倍以上,而且能够有效减少天气急剧变化对南美白对虾造成的应激。

除了温棚养虾模式外,萧山农业开发区95%的养殖点采用鱼虾、虾鳖混养模式。进行虾鳖、虾鱼等混养生态养殖模式,使得南美白对虾发病率大大降低。在不增加养殖池塘面积的前提下,通过虾塘套养中华鳖、湘云鲫、鮰鱼等品种,实施虾鳖混养、虾鱼混养等生态混养模式,可提高土地利用率。利用甲鱼、鱼等摄食残饵提高饲料利用率,并能减少残饵对池塘底部的污染,减少病害发生,而且通过甲鱼、鱼等捕食体弱病虾、死虾,可减少虾病的传染与虾病的暴发。同时甲鱼、鱼等其它品种可以增加池塘的养殖产量和经济效益。

萧山地区南美白对虾亩产可达在500公斤,亩产值达1.3万元,剔除生产成本及设施折旧,亩利润在5000元左右。

龙海:小散户为养殖业主体

集美大学水产学院副教授黄永春

漳州拥有辽阔的水域,浅海、滩涂面积11.2万公顷,内陆水域面积多达1.7万公顷。漳州地区对虾养殖主要集中在龙海和漳浦两市,诏安县梅岭镇和东山县西埔镇也有部分养殖。漳州地区南美白对虾产业发展迅猛,最早于1997年引进南美白对虾苗种,2000年开始人工繁育虾苗。2009年福建省南美白对虾产量5万吨,漳州地区2.4万吨。去年漳州地区对虾产量约4万吨,南美白对虾产量超过3万吨。漳浦市的南美白对虾养殖情况上一期《农财宝典·发现之旅》已有较详细介绍,下面主要介绍漳州地区另一个养虾重镇龙海市的概况。龙海市目前南美白对虾养殖面积3万多亩,2010年产量2.19万吨,整个产业年产值5.256亿元,约占福建省养殖面积的20%和年产量的35%。其中对虾育苗场有300多家,育苗总量在700-1000尾,约占福建省虾苗总量的三至四成。龙海市对虾养殖主要分布在东泗、白水、海

澄、东园、浮宫、紫泥等乡镇。由于地理位置距海水远近不同,东泗、白水、海澄三镇主要进行海水兑淡养虾,紫泥镇为低盐度养虾,东园、浮宫为海水养虾。以比较有代表意义的东泗乡兑淡养殖(盐度0-1‰)为例,该乡南美白对虾养殖面积1万多亩,有养虾户1506户。其中30亩以上大户12户,10-30亩148户,3-9亩820户,3亩以下526户。当地主要以土池养虾为主,一年养殖两造半或三造,这得益于大面积的冬棚使用。池塘面积大多3-5亩,投放土苗10-15万尾,并套养草鱼、胡子鲶、罗非鱼、花白鲢等。饵料系数1-1.2,亩产700-900斤。夏季养殖(6月至9月)一造成本7-9元左右,秋冬季(10月至翌年1月)成本9-10元左右,春季(2月-5月)一造成本9-11元左右。每亩年均产量在一吨左右,产值3万元,全乡白对虾年总产量1万吨,产值3亿元。

推荐阅读:

上一篇:学期授课计划编制下一篇:企业党建目标责任书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