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分析

2022-09-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颈椎病是指由于颈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 及其发生继发性椎关节的退行性变, 从而导致脊髓、神经等受到刺激或者压迫而表现出来的相应的临床症状以及体征。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是指影像学上存在连续或者不连续的多个节段的颈椎体后缘骨赘而形成的以及椎间盘变性、突出等多种病理改变, 造成颈髓以及硬膜囊的多个平面受压[1]。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56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 旨在分析和探讨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6例患者中男性36例, 女性20例, 平均年龄为61岁, 病程为2个月~5年, 平均病程为16个月。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四肢乏力, 行走不稳, 患者的机体出现束带感, 对患者进行腱反射试验时出现亢进情况, 而Hoffmann征也呈阳性。通过X线检查, 有34例出现颈椎序列变化, 56例患者基本都出现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 39例出现合并退变性的椎管狭窄。将5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使用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或钛网以及钛网与椎间融合器 (Cage) 植骨加颈前钛板内固定术, 对照组则使用常规治疗, 分别对2组治疗过程进行监测及记录并进行对比分析。

1.2 方法

采用常规的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方法。具体操作为:右侧斜行切口, 沿动脉鞘与气管、食管之间钝性分离达颈椎前方, 以两侧颈长肌为安全标志线行椎体次全切除减压。以C3~C7节段需减压者为例说明手术过程:次全切除C4、C6椎体及相应节段后纵韧带, 切除C3/4~C6/7椎间盘及相应节段后纵韧带, 制成两个骨槽, 保留C5椎体, 刮除C3下终板、C7上终板及C5上、下终板的软骨及增生的骨赘。用切除的椎体松质骨块填塞在Pyremesh钛网中, 嵌紧, 修剪钛网使其长度比骨槽长1~2mm, 在颈椎牵引下将钛网嵌入骨槽内, 钛网前缘略低于颈椎椎体前缘[2]。用Orion颈前路全锁定型钛板系统固定C3~C7节段, 并用植骨螺钉固定C5椎体。逐层缝合切口, 留置引流管。术后即可翻身, 但要注意侧卧时枕头高度应与肩部平齐, 以防头颈侧屈[3]。

1.3 疗效评定

手术效果可以根据JOA评分进行评定。疗效的改善率可根据以下方法来计算:改善率= (术后的JOA评分-术前的JOA评分) / (17-术前的JOA评分) ×100%, JOA评分的改善率的判断标准为:75%以上为优, 50%~70%为良, 25%~49%为可, 25%以下的为差。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 用χ2检验进行数据的对比分析。

2 结果

经过8个月的治疗, 2组患者病情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治疗组30例, 改善率为93.75%, 对照组24例, 改善率为75.00%, 治疗组比对照组具有更高的改善率, 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组的有效改善率, 见表1。

对以上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χ2=30.57, P<0.005。可见, 治疗组比对照组具有更高的改善率, 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很多实践证明,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可以通过手术治疗使病理进展得以终止, 使大多数患者的脊髓功能得以改善[4], 目前, 影响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手术疗效的因素较多, 比如患者的年龄、病程长短以及脊髓的受压范围和程度, 这些都是影响颈椎序列恢复与否的因素[5]。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过程中, 其治疗的关键就是通过手术能否达到对脊髓的彻底减压, 通过评定颈椎的生理曲度和椎间孔的高度, 尽量提高其融合率。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过程中, 应当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 选择一种适合患者病情需要的手术方法, 尽可能减少手术中或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研究表明, 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可以增大脊髓后移位的空间, 从而达到更彻底、更安全的减压目的。其优点可归纳为: (1) 神经功能改善率高:由于减压充分, 能为神经功能的恢复创造条件; (2) 内固定成功率高:稳定性相对传统的好, 不易造成钛网移位、下沉; (3) 植骨融合率高:能有效缩短了融合节段的长度, 大大提高了植骨融合率; (4) 术后颈椎生理曲度的改变疗效满意, 因为运用钛网, 有足够的支撑、抗弯及抗滑脱功能, 能够有效增加椎间隙高度, 防止塌陷和后凸畸形, 黄韧带皱折; (5) 充分利用了减压的碎骨块填充钛网, 避免了取骨所导致的并发症, 有效缩短手术时间。此外, 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应注意以下几点: (1) 术中骨赘切除要彻底, 以达到充分的减压; (2) 注意维持融合节段的高度和颈椎生理弧度; (3) 钛网放置要准确; (4) 术中应采取有效顺序开骨槽以减少松质骨渗血时间, 缩短手术时间; (5) 术后要进一步评估患者颈椎生理曲度的改变、植骨融合率、内固定的稳定性以及神经功能改善率。

摘要:目的 探讨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将我院2005年8月至2010年8月收治并采用颈前路连续2或3节段经椎间隙减压、钛网植骨、钛板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的56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分为治疗组32例, 对照组24例, 其中治疗组使用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 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 分别对2组治疗过程进行监测及记录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经过8个月的治疗, 2组患者病情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治疗组32例, 改善率为84.21%, 对照组24例, 改善率为66.67%, 治疗组比对照组具有更高的改善率, 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而言, 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是一种比较理想治疗手段, 在今后的治疗中, 可以优先考虑使用。

关键词: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内固定治疗,颈前路减压植骨

参考文献

[1] 占蓓蕾, 叶舟.单开门并神经根管扩大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08, 14 (1) :35~38.

[2] 叶永平, 陈丹, 符臣学, 等.不同颈椎前路融合术植骨相关并发症分析[J].当代医学, 2009, 15 (22) :90~92.

[3] 贾连顺.现代颈椎外科学[M].上海:上海医学出版社, 1992:178~179.

[4] 王德利, 阮狄克, 李海峰, 等.多节段颈椎病前路手术治疗方法与并发症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1, 22 (4) :313~314.

[5] 阮狄克, 何勍, 丁宇, 等.颈椎单开门桥式植骨椎板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10, 6 (8) :650~663.

推荐阅读:

减压孔板06-27

中考学生减压07-03

上一篇:血脂检验应用在糖尿病患者检验中的临床意义下一篇:新形势下开展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思考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