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建军节的讲话稿

2022-08-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八一建军节的讲话稿

话剧与京剧《八一风暴》的幕后

20世纪50年代末,在中国的话剧和京剧舞台上,上演了同题的剧目《八一风暴》。前者由刘云、余凡、雪草、张刚编剧,江西省话剧团演出;后者由张家口市京剧团根据话剧改编,两出戏轰动全国,接踵上演,传为美谈。两剧的上演,一则将中国革命的重大历史事件以戏剧艺术形式成功搬上舞台;二则成功实践了将话剧移植为现代京剧的艺术创新。“文化大革命”10年间,两出戏都遭厄运;之后,又一起复排上演。本文的三位撰稿人,刘云是话剧作者之一,晓雄、涓迅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和粉碎“四人帮”后参与了京剧的改编复排。《八一风暴》诞生的台前幕后,延续着许多风雨故事。

话剧《八一风暴》剧本的诞生

1958年,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向全省文艺界发出“回忆革命史,歌颂总路线”,掀起文艺创作新高潮的号召。当时在江西省文化局工作的省戏剧家协会会员刘云,策划和余凡合作写个反映八一起义革命历史题材的剧本,报经省委宣传部批准后,中国戏剧家协会江西分会于1958年6月2日致函省文化局党组,为刘云、余凡请了创作假。

两位作者带着商定的提纲住进了“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原江西大旅社)的四楼,他们日夜阅读有关起义的资料,寻访起义当年在江西大旅社的工作人员姚锡田、喻亮、陈德标、熊明亮等。一个多月后,话剧草稿写出,暂定名《第一面红旗》,后按老戏剧家石凌鹤提出的意见进行了修改,由省话剧团排演。为了使剧本更适合话剧表演,余凡带着草稿奔赴景德镇(省话剧团当时正在该地演出),将剧本念给演员们听,收集意见后返回南昌,又作了一次从头到尾的修改,剧名则定为《八一风暴》。这就是1958年7月由中国戏剧家协会江西分会、江西省文化局剧目工作室油印的最初稿本,也是江西省话剧团1958年8月1日为庆祝八一建军节在南昌市首次公演的剧本。

这个剧本的主题思想是写武装斗争的。作者力图歌颂当年担任前敌委员会书记的周恩来领导南昌起义的功勋,但鉴于当时的规定,凡是在世的中央委员的形象一律不能在戏剧舞台上出现,作者便通过剧中人对话来交代,把周恩来放在幕后处理。剧中贺龙、朱德、叶挺等在起义中的活动和作用,也是通过他们的部下在戏剧情节中表达出来。7月下旬彩排,江西省委文教书记方志纯指示“请文艺界的同志开个会讨论一下,听听意见,可以演,边演边改嘛!”8月1日,江西省话剧团在《江西日报》上登载在南昌首次演出10场的广告。《八一风暴》的演出,深深地感染着观众,轰动了英雄城。在江西省市文艺界座谈会上,大家充分肯定了剧本和演出,也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

1958年8月,《八一风暴》在南昌首演十几场后,江西省话剧团再到江西吉安、赣州地区和湖南长沙演出;年底,又到福建前线慰问演出。在听取部队和地方各界的意见后,省话剧团创作组的张刚参加了修改和排演。省文艺界的同志和原创作者对剧团这次修改稿中增加的“鸿门宴”一场戏反映较好,但对戏中特务活动表现过多意见较大,认为不符合大革命时期的历史状况。江西省文化局石凌鹤局长对这种“戏不够,特务凑”的做法不赞成。话剧《八一风暴》如何提高,使之成为一部优秀剧目,在这关键时刻,吹来一股强劲的东风。

贺龙的亲切教导

1959年3月15日晚7时,江西艺术剧院灯火辉煌。来南昌视察工作的贺龙,由陈丕显、杨尚奎、邵式平、方志纯、刘俊秀、白栋材、郭光洲、莫循等华东局和江西省委领导陪同来观看话剧《八一风暴》演出。省文化局安排刘云坐在贺龙前排,以便听取意见。

演出中间休息,省委书记杨尚奎请贺龙讲述了八一起义的史实。

演出结束,贺龙在陈丕显、杨尚奎、邵式平等陪同下,登上舞台,亲切和演职员一一握手。贺龙握着饰敌司令的吕康的手风趣地说道:“怎样?我把你打败了吧!”吕康含着泪水不停点着头,动动嘴唇却激动地说不出话来。

第二天下午4时许,贺龙顾不得劳累,在滨江招待所和赣江的船上接见了该剧的编剧、导演、省话剧团负责人和一些主要演员。他对八一起义的情景仍记忆深刻,很多人名地名脱口而出,在场的人无不惊讶。贺龙亲切深沉地说:“我这个人有什么?不是三头六臂,没有党什么也做不成”,“在戏里不要突出任何个人的作用,应该突出歌颂党的领导,应该突出的是毛主席的武装斗争的英明和正确。戏要用党在起义中的作用和毛主席的军事思想来贯穿”。贺龙用亲身的体验和长者的亲切口吻对大家说:“要好好学习毛主席著作,才能正确地分析和理解革命历史,才能演好戏,当好人民的文艺战士。”贺龙还无限感慨地说:“八一暴动拥有几万人,由于不能依靠群众,缺乏正确的方针而失败。而与此同时,毛主席带了不到‘一把’人(他有力地伸出张开五指的手,意指500人,又紧紧地攥起往上举),在井冈山上树起了红旗。从这里我们好好体会体会……”“那时,两条路线的斗争是有的,机会主义还可以写得更深刻些。群众场面还要扩大些,要把工人纠察队的力量充分表现出来。”“你们考虑一下,怎样把政治、艺术、技巧很好地结合起来。这个戏是成功的,可以到北京、上海去演,大胆地演吧!边演边改。”

贺龙给话剧《八一风暴》的修改指明了方向。3月27日,在省委宣传部直接指导下,中国戏剧家协会江西分会召开各方面人士参加的座谈会,遵照贺龙的意见,讨论如何把剧本改好。

根据贺龙的指示和三次座谈会的意见,刘云、余凡、雪草对剧本进行了较大的改动。修改忠于史实,对人物塑造,能真则真,不能真则像,采用虚实结合、交相衬映等手法塑造了党代表方大来和“铁军”师长杜震山(贺龙的形象)、朱德的学生张敏、警卫连长罗林等人物,由此形成方大来在第二场戏里,从周恩来主持发动起义前敌委员会议的楼上走下进入“铁军”两条路线激烈斗争的场面中。采用传统戏剧手法,加强了“单刀赴会”的“鸿门宴”式的一场戏,由方大来带双枪警卫连长罗林赴宴,宴会表面上觥筹交错,暗地里刀光剑影。他们与敌人展开的惊心动魄的搏斗场面,奇峰突起,扣人心弦。

话剧晋京献礼演出

1959年6月,江西省话剧团带着修改后的《八一风暴》沿长江而下巡回演出,7月上旬在上海一炮打响,30天演出40多场,场场爆满。9月10日在北京向新中国成立10周年献礼演出,11日解放军总政治部、总后勤部把江西省话剧团接进了军委礼堂,前来观看话剧《八一风暴》的总部首长和同志们个个肩章闪烁,威风凛凛,演出在阵阵的掌声中进行。

9月14日晚,话剧《八一风暴》在中南海怀仁堂演出。在京的中央领导、副总理和部长们及夫人到场观看。演出结束时,朱德、谢觉哉、林伯渠、邓颖超、沈雁冰、张治中、邵力子等上台祝贺,与大家握手合影。周总理这次没有来,但邓颖超观后对周总理说:“《八一风暴》里的方大来化妆很像你。”

周总理得知江西省话剧团和江西省歌舞团参加国庆10周年献礼演出很高兴。9月16日,在中南海紫光阁设宴招待两团来京的全体成员。出席宴会的有邓颖超、贺龙、陈毅及夫人张茜、文化部副部长钱俊瑞等。同周总理在一桌的有刘云、雪草、张云升、李克和歌舞演员石坚、蒋爱娟及钱俊瑞。周总理不断给大家夹菜,笑着对大家说:“今天我很高兴,喝一点酒表示我的心意。”在场的人不约而同举杯,觥筹之中充满着对周总理的敬仰之情。吃饭时,石坚请周总理看话剧《八一风暴》。周总理说:“写我的我不看,要歌颂毛主席,不能歌颂我。”刘云补充说:“总理在戏中不出场,请总理看戏,提提意见。”周总理在平静和微笑中又有几分严肃地说:“要歌颂毛主席,不能歌颂我。”

那天正是中秋节。饭后,周总理又和两个团的同志在湖边赏月、散步,还在一起参加舞会。

次日,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的同志受周总理嘱托,特派车领大家参观首都十大建筑。大家在兴高采烈的参观途中,看到《人民日报》、《北京日报》等报纸在头版刊登了江西省话剧团演出《八一风暴》参加首都国庆10周年献礼演出的报道,万分激动。

10月中旬,江西省话剧团的全体同志怀着激动、难忘的心情离京赴天津等地演出。在以后几年的日子里,他们的巡回演出遍及全国大中城市、部队和农村。

1962年,在江西省第三次文代会上,刘云、余凡、雪草、张刚四位话剧《八一风暴》的作者,作了《毛泽东文艺思想给我们指出了正确的创作道路》的联合发言,总结创作经验。话剧《八一风暴》剧本在1959年7月的上海《收获》杂志上首发,1960年3月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单行本,收入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江西十年剧本选》,还被人民美术出版社、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改编为连环画出版。

京剧《八一风暴》的改编、移植

1959年底,内蒙古话剧团在张家口演出话剧《八一风暴》,张家口市京剧团的领导和演职员观摩后激动万分。当晚便议论将这出话剧改编为同名京剧。于是,成立编导组,集体研究剧本的改编和导演处理。

改编开始时,不少戏脱不掉话剧的框框,后在演出过程中听取各方意见,减头绪,立主脑,运用戏曲唱念做打手法,融入京剧唱腔、锣经节奏,越改越像京剧。在张家口市宣化区一连上演28场。

1963年初,张家口市京剧团讨论巡回演出路线,大家提出进北京演出京剧《八一风暴》,请首都的观众、领导和戏曲专家们看看,听听他们的意见。剧团把进京演出的计划报请市领导同意后,决定分步进行。因为当时进京演出不是随意能定的事,根据实际情况须分两步走:先入京城近郊区,在得到北京市文化局的认可与支持后,再进入市内剧场演出。经过各方的工作,终于得到北京市文化局的同意。同年3月,安排剧团到朝阳门外群众剧场演出。演职员情绪饱满,演出认真,备受观众欢迎。此时,剧团还邀请戏剧家田汉、中国戏剧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所长郭汉城(曾任过张家口市文联主任)、中国文联联络部负责人何海深及北京市文化局艺术处张觉非和京剧界的李和曾、王金璐等名家观看、指导。其间,应中国戏剧家协会邀请,剧团还于3月26日到中国文联礼堂演出,许多文、音、美、戏专家及导、表演行家观看了京剧《八一风暴》。

通过朝阳群众剧场和中国文联礼堂的演出,文艺界领导和京剧界专家一致认为京剧《八一风暴》是一出好戏,但还有“话剧加唱”等缺点。中国戏剧家协会和中国戏曲研究所派专家指导,同年6月,京剧名导演李紫贵、剧作家凤子、戏曲音乐家黄克保、评论家刘保绵等到张家口具体指导,使剧本、导演调度、音乐唱腔、表演程式等更加完美,更有京剧韵味。

7月13日,张家口市京剧团二次进京演出京剧《八一风暴》。河北省政府很重视,全体演职员百余人住在地安门附近的河北省驻京办事处二部。张家口市副市长、政府党组(主管文化)书记靳育民等随团指导。北京市文化局演出公司首先安排京剧团在吉祥剧院后又到长安戏院、民主剧场、劳动人民文化宫、中山公园音乐堂、重型机械厂礼堂等演出;还到人民大会堂小礼堂、解放军总后勤部礼堂、北京军区礼堂、全国政协礼堂等处专场演出。

进入人民大会堂小礼堂演出,有关方面要求切实加强保卫工作,据悉,周总理、朱老总将择日到场观看。演出前靳育民副市长召集剧团干部会,要求剧团全体人员在此期间尽量不外出。全团人员情绪高昂,做好了一切演出准备,但演出过程中未曾见周总理和朱老总来临,后得知北方暴雨成灾,中央与国务院召开紧急会议,周总理和朱老总未能来看戏。当时,邓子恢、罗瑞卿、粟裕、萧向荣、周荣鑫、周扬、林默涵以及徐平羽、刘清扬、高登榜等领导观看了演出。

此后,剧团移师全国政协礼堂,8月20日终于盼到了周总理前来观看演出。当晚演出前,周总理在礼堂休息室接见了靳育民副市长和剧团党支部书记方华涛,询问了剧团来京演出情况及张家口市的经济状况。演出结束后,周总理与演出人员一一握手、交谈、合影,并说:“这出戏是江青同志推荐我看的,我问她有影射吗?(指剧中的党代表方大来影射的是总理)她说没有影射。今天看了戏还是有影射嘛。”(此前江青曾在吉祥戏院看过该戏,但没有上台见演职员,也未对该戏给予评论)随后,周总理谈了对戏的意见,还仔细地询问了剧团概况以及每一个演员的年龄、艺龄、行当。合影留念时,大家请周总理到中间去,周总理却站到扮演杜震山的演员(剧中杜震山的历史原型是贺龙)旁边说:“我挨着我们的师长,是我介绍他人党的。”中间周总理的位置只好由国务院副秘书长周荣鑫补上。

周总理指出:“《八一风暴》为京剧表现现代生活开了一个路子,京剧表演现代戏不容易,你们在表演艺术上有创造,方向对,这个戏还是第一次看。”“你们的表演很自然……在表演上突破了行当。这个戏在剪裁上还是可以研究的,前面松了些,后面紧凑,总之演得不错,时间压缩到两个半小时才好。今后你们的念白还可以注意些,你们的道白总的说还可以,但有的地方还像话剧,能不能多用京白,节奏上讲究一些,一定会更好。艺术上的创造应不断地研究、尝试。”周总理问:“你们演传统戏吗?(大家答:也演)对,你们演现代戏,也演传统戏,两类戏都演,可以互相借鉴。你们的方向对,今后一定要坚持,用戏曲来教育人民,为社会主义服务。”

张家口市京剧团在京40余天,演出39场,观众约3万人次。著名京剧艺术家李少春、裘盛戎、袁世海、杜近芳、张君秋、姜妙香、厉慧良(天津京剧团武生)等观看演出。中国戏剧家协会组织了座谈会。周扬、林默涵、田汉等文艺界领导一致认为,京剧《八一风暴》在用京剧表现现代生活方面迈出了可贵的一步。中国京剧院邀请编导组成员和主要演员举行了座谈会。很多京剧界艺术家在会上交流了京剧移植改编现代戏的经验。林默涵、李紫

贵、袁世海、张庚、李啸仓、陶君起、黄芝冈等先后在《人民日报》、《文艺报》、《戏剧报》等报刊上发表评论文章数十篇,叶浅予画了演出速写《绣旗》、《赴宴》等在《人民日报》刊载。

进京演出之后,张家口市京剧团名声大震,先是在保定、石家庄、阳泉、太原、大同等地巡回演出,根据各方意见对京剧《八一风暴》再次修改。这一时期对剧本大的修改16次,小的修改百余次。从1964年始张家口市京剧团的《八一风暴》按文化部安排在全国巡回演出。

在一年多的巡回演出中,各地有关领导同志均到剧场看望或举行座谈会表示欢迎。他们感谢张家口市送来好戏,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并为当地的剧团送来戏曲改革的宝贵经验。

在山西太原演出时,恰逢华北局在太原晋祠宾馆召开五省市书记会议,与会人员在山西大戏院观看了演出。彭真(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李雪峰(华北局书记)、万晓塘(天津市委书记)、乌兰夫(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林铁(河北省委书记)、陶鲁笳(山西省委书记)等接见了演职员并给以鼓励。

1964年7月,张家口市京剧团由青岛到上海,在天蟾大戏院演出。天蟾大戏院门楣上做了《张家口市剧团演出》的霓虹彩灯海报,门厅里布置了京剧《八一风暴》的剧照。著名戏剧家曹禺看了演H{后高兴地说:“真是一出好戏。”上海京剧院院长、麒派创始人周信芳,著名武生盖叫天也到戏院看戏并看望剧团演职员。上海市文化局组织上海京剧院、越剧院、沪剧院先后与张家口市京剧团进行了互访、座谈并交流经验。

张家口市京剧团的京剧《八一风暴》从1959年至1965年共演出898场。

香花成“毒草”好戏遭厄运

由江西省话剧团和张家口市京剧团演遍全国,并被解放军总政文工团、上海戏剧学院、全国各省话剧团、京剧团、评剧团等移植的《八一风暴》使历史上的八一南昌起义深入人心,党和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形象、生动地广泛传播,成为深受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香花。

在10年“文化大革命”中,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基于篡党、篡军、夺权的目的,蓄意将《八一风暴》诬蔑成“流毒”甚广且有“深层背景”的“大毒草”。在林彪“两杆子”(即枪杆子、笔杆子)政变经的鼓噪中,《八一风暴》成了他们妄图实现篡党夺权罪恶目的舆论障碍。江西的造反派在南昌八一广场召开“造八一南昌起义反”的万人大会,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被砸。话剧《八一风暴》不仅要被批深批透肃清“流毒”,而且还要彻底清算这条“黑线”所有人物及幕后指挥。1968年7月24日,在江西文艺界造反派公开发行的《文艺战线》报上,刊登了“江西省话剧团毛泽东思想战斗纵队”署名写的《黑话剧(八一风暴)出笼前后》一文。文章写道:“1958年5月,方志纯及其爪牙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李定坤、石凌鹤之流,成立了所谓‘文艺创作放卫星指挥部’并把‘八一起义’定为放卫星的重大题材。石凌鹤亲自组织刘云等坐镇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专门搜集材料,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进行创作,一个借反映‘八一起义’为名的鬼胎即孕育而成。”随后,编剧、导演、演员,参与过工作的人员被列入“反党”黑名单,炮打火烧,批透批臭。不少同志被关押,送进“牛棚”、劳改、下放。

另一方面,林彪、江青及其在江西的代理人积极策划要将《八一风暴》改成“前半出写起义,后半出写失败”并突出宣扬林彪的剧本,借以实现篡党夺权的罪恶目的。1969年5月13日,江青对北京电影制片厂和中国京剧团等单位部分人员讲道,“南昌暴动跟敌人打了第一枪,但是失败了,主要是政策上的错误,依靠外援到了海陆丰,被敌人消灭剩下不到一个团,上了井冈山。井冈山根据地是主席创建的,要写不能光写秋收起义,还要写南昌起义……写那样大不行,要写一个营。南昌起义有一个戏叫《八一风暴》,可以改写一个团,最好一个营,要摆脱贺龙。《八一风暴》叫张家口市京剧团先搞,然后我们再磨。”

1974年,毛泽东提出恢复贺龙的名誉,周总理亲自主持了贺龙追悼会。为了使京剧《八一风暴》尽快上演,1975年夏,张家口市文化局创作办公室先后派刘涓迅、李章、杨晓雄与张家口市京剧团团长白科华、党支部书记吕宏志等赴南昌、九江、武汉、北京等地采访搜集史料,并提出京剧本《八一风暴》的修改意见。当时,南昌市京剧团按照“写一个营”的意见,搞出一台名为《洪城枪声》的戏,请张家口一行观看后,当地文化部门在征求刘涓迅等和原话剧作者余凡的意见时,该戏被余凡戏斥为“把将军服(贺龙)套在了小营长身上……”当时,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江西大旅社)是不对外开放的,张家口一行破例被允许观看,并与该馆专家凌家传进行了座谈。接着刘涓迅等到庐山、九江考察。然后在武汉参观了毛泽东主持过的武汉农民运动讲习所和都府堤毛泽东与杨开慧的故居等。通过对史实的了解,改编组对京剧本的初步共识是在原改编本基础上,加入毛泽东领导的农民革命运动的背景戏:一是剧中人韩钊由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带到南昌一面红旗;二是田英在汪精卫七一五政变后,以毛泽东的学生身份由武汉农讲所脱险赶来参加南昌起义。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总理逝世后,张家口市京剧团演职员以无比悲痛的心情和极大的激情,迅速赶排出新改编的京剧《八一风暴》,以实际行动追悼敬爱的周总理。然而,秉承“四人帮”旨意的造反派头头们也极快地开始追查“是谁指使复排的”,要抓出幕后的操作人,京剧《八一风暴》的复排被扼制在摇篮里。粉碎“四人帮”后,为了使京剧《八一风暴》尽快上演,改编组再次到北京走访中国革命博物馆、军事博物馆和新组成的文化部核心组领导成员,搜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贺龙、陈毅、邓颖超等关于南昌起义的有关回忆和讲话,访问了萧克、何长工、刘型、涂国林、罗绍渔等参加过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的革命前辈和一些研究中共党史的专家们。改编组进一步搜集到宝贵而翔实的史实,也受到了实事求是的革命传统教育。改编组回到张家口后,张家口市委在京剧团召开常委会听取了汇报,作出复排的决定。

始于辉煌 再创辉煌

1977年初,文化部核心组派中国京剧院的导演李紫贵、音乐设计刘吉典、舞美设计郭大有等专家赴张家口帮助赶排京剧《八一风暴》。复排剧本最后定稿由杨晓雄执笔,全剧最后执导是李紫贵。

1977年1月18日,京剧《八一风暴》在张家口市正式上演,新华社发了消息,称“被‘四人帮’打入冷宫10年之久的现代京剧《八一风暴》,最近在张家口市重新上演”。文艺界开始迎来拨乱反正的春风。各地戏曲剧团纷纷到张家口观摩学习。1月下旬,该团进京被安排在人民剧场隆重演出,在京演出9场,许多中央领导、文化界、戏剧界同行和热心观众看了演出。接着全团移师河北省会石家庄演出。1977年3月《河北文艺》正式发表了张家口市文化局、张家口市京剧团改编复排的京剧《八一风暴》剧本,7月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单行本。中国唱片公司录制出版了该剧的选场唱片。

与此同时,江西省话剧团、总政话剧团等各地话剧院团陆续恢复重新排演了话剧《八一风暴》,同样受到全国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1980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根据话剧《八一风暴》改编的彩色故事影片《南昌起义》,也非常成功,重现了气势磅礴的中国共产党领导武装革命、打响第一枪的历史真实画卷。

(责任编辑 刘一丁)

作者:刘云晓 雄涓迅

第2篇:把卫星送上天的“八一少年”

随着“八一·少年行”科普小卫星的发射,我国成为世界第6个成功发射由少年参与研制卫星的国家——“八一少年”,用他们的创新和行动,书写了中国航天史上的绚丽篇章。

2016年12月28日11时23分,“八一·少年行”科普小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这颗卫星可非同一般——它是中国首颗由航天专家指导、北京市八一学校40余名中学生全程参与研制并主导载荷设计的低轨道科普卫星。

中国首颗中学生主导载荷设计的卫星

“八一·少年行”科普小卫星长约12厘米,宽约11厘米,高约27厘米,采用航天科技集团入院研制的立方体卫星分离装置,由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发射升空。

这颗卫星的发射,是“中学生科普卫星研制、应用及课程开发工程”项目的一部分。该项目在首个中国航天日——2016年4月24日,由八一学校与中国航天科技国际交流中心(中国航天人才开发交流中心)联合启动。

卫星发射当天,北京市八一学校师生代表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现场观看了发射,并与科研人员进行了航天科普交流。卫星在轨运行期间,中国航天人才开发交流中心还将与八一学校共同开发航天科学素质教育系列课程,计划在全国发展200所航天科技教育示范学校,组成卫星科技应用教学与卫星创客实验室联盟。

载荷方案从十几种删减到四种

“八一·少年行”科普小卫星入轨后,计划在轨运行180天,期间将进行对地拍摄、无线电通讯、音频传输和快速离轨实验,向全世界提供免费服务。

那么,它将如何完成自己的科普使命?

奥秘就在其搭载的载荷上。据了解,这颗卫星的载荷共有四种:对地

拍摄、无线电通讯、对地传输音频和文件以及快速离轨试验。参与卫星研制的八一学校高二学生朱迅介绍说,这四种载荷是队员们精挑细选、经过可行性论证的产物。“一开始我们征集了十几种载荷方案,后来经过专家点评、指导后,慢慢淘汰掉了不合理的方案,剩下了现在这四种载荷。”

跟踪拍摄雾霾和台风

这颗卫星主要依靠航天相机实现对地拍摄功能,卫星升空后,可从几百公里高空俯瞰地球。

未来,八一学校会公布卫星拍摄的图片,让同学们猜测图片来自地球上哪个位置。同时,同学们还将通过学习卫星轨道知识,指令卫星进行定时拍摄,从而得到拍摄特定坐标所需要延迟拍摄的时间,最终验证是否达到预期效果。此外,队员们还希望通过卫星上的相机,跟踪拍摄雾霾和台风等,从而进行气象观察数据的积累。

与全球无线电爱好者通联

卫星的无线电通讯载荷,则承担了交流沟通“中转站”的功能——这项功能可实现数据和语音的转发,为后期各个学校之间的连通、学校业余无线电教学以及与全球无线电爱好者的通联打下基础。

此外,2017年是八一学校建校70周年校庆,这颗发射升空的卫星也寄托了孩子们对母校的祝福——卫星搭载了对地音频和文件传输载荷,当接收到地面遥控指令后,卫星上的音频文件可以通过下传“解码”后进行播放。届时,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播放过的《东方红》、八一学校建校70周年校歌等将通过卫星向全球播放。

设计试验清理太空垃圾

在载荷的选择上,学生们关注的目光还更长远。通过系统的学习卫星知识,他们了解到,空间卫星领域发展至今,太空碎片的数量迅速增长;而随着太空碎片数量的积累,卫星与空间碎片不断相撞并产生出更多的卫星碎片;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这种潜在的多米诺效应将严重阻碍卫星事业的发展。

为此,队员们专门设计了快速离轨实验。

根据预想,当“八一·少年行”卫星处于寿命末期时,可通过下指令进行快速离轨试验,使原先的迎风面对准太阳、迎阳面迎风,从而增加迎风面积,同时尝试控制磁力矩器,使其与地磁场相互作用,使卫星尽快离轨。在这个过程中,地面人员还可通过实时监测卫星的运行状态、观察轨道参数等数据,验证所采取措施对于帮助卫星快速离轨的可行性。

习大大为中国少年点赞

在这颗卫星的研发过程中,还发生过一段国家主席习近平与“八一少年”们的趣话。

2016年9月9日,第32个教师节前夕,习近平重回母校北京市八一学校,看望全校师生并调研。当他看到学生们正在研发科普小卫星时,欣慰地说:“你们很了不起,我上学时,也就是组装个矿石收音机。你们从中学阶段就培养科学素养,发展兴趣特长,打下牢固基础,将来上大学继续学习这方面的专业知识,连贯起来,这很好。”离开前,他还跟学生们约定:“发射时,跟我说一声!”

3个月后,“八一少年”们果然不负所托,将他们研制的科普小卫星送上了天!

卫星发射前,同学们按约定给习近平写信报告好消息。12月24日,习近平发回了贺信,他说:“知道由你们设计研制的科普小卫星即将发射,我非常高兴。中学生设计研制科普卫星是一次很好的尝试,你们攀登科技高峰的热情和勇气让我感到欣慰。你们在来信中表示,要让这颗小卫星发挥启明星一样的作用,不断激发自己科学探索的热情。希望你们保持对知识的渴望,保持对探索的兴趣,培育科学精神,刻苦学习,努力实践,带动更多青少年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努力成长为祖国的栋梁之材,将来更好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116年前,面对积贫积弱的中国,梁启超曾发出呼喊:“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116年后的今天,掌握了科学技能的中国少年,用他们的创新和行动,回应了这如同誓言般的呐喊!

期待未来,能有更多少年肩负起时代使命,带领中国走向不断创新、更加美好的明天!(编辑/余风)

第3篇:乐匠·张建军

吕丽华,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营口市作家协会顾问。2007年开始从事文学创作,2009年出版长篇小说《情殇》。2015年出版长篇小说《情迷马绍尔》。

张建军是一名普通的音乐教师,是星光璀璨的乐坛中一位默默耕耘了一生的音乐匠人。而我是一个对乐器和乐谱一窍不通的乐盲,是什么原因让我产生了要写一个音乐老师的冲动呢?

那是2018年的重阳节,一支由五十多位退休干部组成的营口市老干部艺术团在营口文化艺术中心演出,其中有一个节目是二胡与合唱《二泉映月》,单是这个节目的形式就称得上很独特和新颖了。

《二泉映月》是中国民间音乐家华彦钧,也就是盲人阿炳极具代表性的二胡独奏曲。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由音乐家杨荫浏先生根据阿炳本人的演奏录音,记谱整理而成,也是国人耳熟能详,在全世界音乐艺术界都享有极高声誉和影响力的二胡名曲。世界级指挥大师,日本的小泽征尔先生曾经说过:“《二泉映月》这首曲目他必须跪着听”。

一个平均年龄在六十岁以上的老干部业余合唱团,对这样的经典曲目进行改编和再创作,需要多么深厚的艺术功底和创新精神。

当悲怆、幽怨的二胡琴声响起,如泣如诉的琴声与浑厚、低沉又铿锵有力的混声合唱迸发而出。整个演出大厅噤声息气,观众在一瞬间就被带入到盲人阿炳的音乐世界里。那种在黑暗和迷茫中的摸索,在凄苦和悲愤中的挣扎,在无奈和寻求中的渴望,在不屈不挠地与命运抗争中的激愤,随着那些凄美的音符和伴唱重重地撞击着观众的心灵。接近六分钟的演唱,从合唱演员口中迸发出来的唱词只有三个字:“哈、哼、嗯”。

我被感动了,观众们被感动了,演员们也被感动了!演出结束时,现场很多人眼含热泪,是被歌声感动、是被精彩的演出感动。雷鸣般的掌声在全场静默了十秒钟以后骤然响起。

这首二胡曲目,出神入化、扣人心弦,使人们的心灵得到了一次净化。而合唱的融入,为这首名曲增加了妙不可言、摄人心魄的震撼。既增强了哀伤和悲怆的情绪,又强化了与命运抗争,对光明世界、对自由生活渴望的穿透力。

老干部艺术团凭借这个节目在全国业余合唱大赛中夺得了银奖。我看过很多演出,也不是第一次听《二泉映月》,为什么这次这么让我感动?事后我访问了合唱团的朋友和负责人,他们道出了一个重要的原因,老干部合唱团成功的演出得益于一个人,他叫张建军。是他负责这个节目的改编、创作、排练和指挥的。

我带着一颗好奇心,采访了老干部艺术团的团长,已经退休的营口市政府副秘书长田华。

田华说:“张建军,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人,他的过人之处不仅仅是他具有很高的艺术才华和造诣,他的为师之道、为人之道、处世之道都非常人所及。张建军老师舍弃了很多可以获得丰厚收入的机会,全身心地投入到我们这样一个业余艺术团队之中,足以说明他品行的高尚。而最能说清楚张建军这个人的,是他的学生们。”田华送给我一张2016年张建军老师的学生们为他从事音乐艺术及音乐教育事业五十周年举办联谊会的录像光碟。

张建军是1966年开始走上音乐艺术之路的。从一个中学文艺队的手风琴演奏员,到一名中学、中专的音乐教员,最后落脚于中等职业教育战线,一直是营口职业技术学校的音乐老师。他至今只有一个高级教师的技术职称,但是他的许多学生,已经蜚声国内外音乐界、教育界,成为歌星、著名音乐人、专家、教授、校长。难得的是,这些学生视张建军为恩师、导师、人生的指路人。在他从艺从教五十年的时候,他的学生们发起并筹办了隆重的联谊活动。他们像燕子归巢一样,从世界各地回到张建军老师的身边,为的是再看老师一眼,为的是向老师汇报每个人的成绩单。

联谊会上出现了那么多激动人心的场面,其中有几个镜头竟然让我这个局外人也跟着激动不已。当主持人宣布请张老师入场时,七十多位来自国内外的学生们列队两旁,迎接张建军入场。這些学生的年龄大都在五十岁以上了。尽管他们个个名扬国内外,身份尊贵、身价不低,可是当他们看到年近七十、面颊上布满白癜风斑痕的张建军老师步入会场的时候,学生们竟热泪滚滚,许多学生深情地拥抱他们慈父般的老师。

当整个活动接近尾声的时候,张建军老师拉起了他钟爱一生的手风琴,同他的几个学生同台唱起了《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这几个学生是:国家二级演员、男中音歌手、南非华人书画音乐家协会执行主席吕刚,女高音歌唱家、沈阳音乐学院声乐教授、国际声乐大赛评委姜淑珍,营口轻音乐团团长赵明,国家二级演员、女高音歌唱家、营口歌舞团声乐演员亢萍,沈阳音乐学院钢琴系副教授金石。

曾经担任李玉刚北京独唱音乐会音乐总监、陕西华阴老腔乐团音乐总监的著名音乐人孙旭升,和他同为张建军老师学生的师姐们,专门为张建军老师创作了一首歌曲《老师》:

当青丝变成白发,

当腰身已不再挺拔,

多少轻狂已长大,

你的爱遍及天涯。

当皱纹爬上双颊,

当轻盈放慢了步伐,

多少牵挂让梦想开花,

感恩的心对你表达。

抬起头,不彷徨,

你的双眼是一束光。

照亮我,不后退,

你用微笑教会我们坚强。

师恩长,自难忘,

智慧火种点燃希望,

看天下处处桃李芬芳,

此情长惜,祝福安康,

此歌融情,为你歌唱。

这首歌曲,在张建军老师六十八岁生日时,在大连电台直播间首唱,正由孙旭升等音乐人推向全国。

(一)

一个普通的音乐老师,在这些已经成名成家的学生们的成长历程中,仅仅在他们的中学时代与张建军相遇。那是他们人生成长历程中一个极短暂的阶段。但是,为什么他能受到学生们由衷的尊崇和膜拜,以致于师恩不忘、敬仰终生呢?

世间事,皆有因果。

1980年,张建军由营口市第八中学调入营口職业技术学校任音乐老师,遇到的第一件事是,学校要劝退一批住校的学生。

刚刚建校不久的营口职业技术学校,在教学和管理工作中面临着诸多的困难。缺少专业师资、没有实习基地、校舍简陋、没有食堂、没有学生宿舍,学生的学习条件比较艰苦。学校在招生时就规定:只招收本地区可以自行解决食宿问题的学生。可是偏偏有一些热爱音乐专业的学生,从县、镇、乡村来报考了这所学校。其中有多名男同学在市区没有亲属,也就没找到落脚栖身的地方。他们白天在学校上课,晚上就蜷缩在更夫看门的小屋里。门卫的小屋实在是太狭小了,十几个半大小子,自己生火做饭吃。没有柴火、没有煤,就偷偷去学校的大煤堆里扒一点儿。屋子虽小,却关不住这些少年的一颗颗童心。他们免不了打打闹闹,小屋里经常搞得乌烟瘴气。日子久了,这些学生就成了学校领导的一块心病。在一次校务会议上,学校做出了让这些学生退学的决定。

“退学!”张建军非常震惊,他的脸都涨红了。“让我去了解一下情况,然后再说。”在张建军从事教学工作的经历中,学校和老师只有如何教育好学生的责任,怎么会出现将学生推出去的道理!张建军了解的情况更让他感到震动。这些学生都是从小就热爱音乐,个个才华出众。他们在条件简陋的乡镇学校里靠听录音带与音乐结缘。农村的学校,没有真正意义的音乐教学,他们是奔着营口职业技术学校音乐专业而来的,希望在这里学得一技之长,改变生活,改变命运。一个来自大洼的男孩,骑十几个小时的自行车来学校,他的自行车没有挡泥板,两条裤腿上沾满了车链子甩出的泥巴。一个农村的学生,背了一袋子大米来上学,那是他一个月的口粮。门卫的小屋里堆着学生们从家里带来的各种杂粮、瓜菜。尽管条件艰苦,可是这些学生的情绪一点儿都不受影响,他们个个兴高采烈,情绪高昂,每天都是吹拉弹唱,就像一个小乐队。多好的学生啊!让他们退学,就等于斩断了他们对人生美好理想的追求。

张建军找到校长,说了一大堆挽留这些学生的理由。张建军不是一个善于表达的人,也可能他的话没说到点子上,起初,校长并没有同意,最后张建军急了,老实人也有使出杀手锏的时候。他说:“学校要是让他们退学,我就走!”张建军知道,营口职业技术学校为了挖他这个音乐教育人才,是用两名优秀教师把他从原来工作的中学换过来的。校领导也是爱惜人才的,他们顺势把驯服这群野马的活儿交给了张建军。

张建军成了这群孩子们的头儿。为了留住他们,正确地引导他们,张建军与其他几位老师想尽了办法让他们安顿下来,还经常从家里带些粮、菜接济他们,甚至把最困难的学生带到家里去吃住,使这些学生得以在学校完成学业。从1982年开始,国家为了培养更多的实用型人才,教育部针对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制定了新的招生政策。各大学面向职业技术学校所设专业对口招生。这些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先后考入沈阳音乐学院,开启了他们辉煌人生的第一步。如今这些学生个个成才,活跃在全国音乐艺术和音乐教育领域。

同年,张建军执教音乐课的幼师班里,一名女同学又面临着即将被退学的命运。这位姓赵的女同学个子矮小,只有一米五左右,体态偏胖,说话嗓音还有些沙哑。在幼师班里那些普遍具有艺术气质和才华,个个能歌善舞的同学们中间,小赵同学显得笨拙,跟不上别人的节奏。她自己很自卑,学校也认为她不适合在这里学习。张建军知道情况以后主动去接近她,了解到小赵同学家境窘迫,母亲只身一人靠卖冰棍儿把她拉扯大,供她上学。她的家离学校很远,每天凌晨她就起床往学校赶,她非常珍惜这个学习机会,她的家庭也需要她能尽快就业,改变家庭贫困的境地。张建军对教务主任说:“如果让她退学了,对她心理的影响太大了,她很可能一生都抬不起头来,我们不能让学生的心理受这种伤害,让我来带一带吧。”其他老师笑话张建军:“他怎么什么样的人都敢带呀……”

张建军帮助小赵同学制订了一个属于她一个人的学习计划。鼓励小赵同学扬长避短,在自己擅长的项目上多下些功夫。张建军每天清晨就来到学校,利用课前的空档时间给小赵同学吃小灶。职专的师生们都记得,在那两年的时间里,他们每天早晨走进校园的时候,都会听到从幼师班里已经传出了晨练的琴声。小赵同学虽然个子矮小,可是跳起舞来却非常灵动。两年时间下来,小赵同学已经对自己信心满满了。毕业前夕,用人单位到学校选用人才,小赵同学在才艺汇报演出中跳了一支孔雀舞,又表演了娴熟的手风琴独奏,当场就被营口粮食局幼儿园选中,成为幼师班里第一批就业的学生。张建军说:“让学生们充满自信地走上人生的第一个工作岗位,我要的就是这个结果。”

张建军在营口市第八中学任教期间,由于他出众的音乐才艺,已在省内外小有名气。他也经常代表学校,代表市、区,组织学生们参加一些业余文艺演出活动。他的身边常常会聚集一些喜欢音乐的学生。其中一个整天抱着吉他来上学的男孩,引起了张建军的注意。这个男孩对音乐几乎到了痴迷的程度,他可以不穿新衣服,甚至可以少吃两顿饭,只要让他参加文艺演出,让他做什么都行。可是他的班主任老师对这个学生不满意,因为他的学习成绩拖了班级的后腿。班主任老师说:“以后不准去参加校外演出了。”男孩的父亲也担心儿子是不是不走正道,照这样下去,将来怎么找工作?做父母的总是想替自己的子女铺设好未来生活的道路。男孩的父亲想提前退休,让儿子去接班,这样就可以给他找一个国营单位的正式工作了。

弹吉他的男孩突然感到很无助,也很无奈。这个只有十几岁的男孩子,当时什么都没想,既没想怎么考大学,也没想将来怎么就业找工作。他就是喜欢音乐,音乐给他带来的快乐和自信,让他享受着属于自己的世界。在他失落和无助的时候,他想到了张建军老师。张老师欣赏他对音乐的执着,耐心地指导他参加各种演出活动。特别是张老师待学生如亲人一般的慈爱,让男孩认定他是最值得自己信赖的人。

张建军知道了这个男孩的情况以后,非常支持男孩的选择。他首先做好男孩班主任老师的工作,保证了男孩在不影响文化课的前提下,继续参加乐器培训和文艺演出。然后,张建军来到男孩的家里,同男孩的父亲进行了一次长谈。张建军说,他不记得当时都说了些什么话,只记得他抱定的态度是:无论是做家长的,还是做老师的,都不能扼杀孩子们的天性。

这个爱弹吉他的男孩子没有去顶替父亲就业,也沒有去考大学。他在自己钟情的音乐海洋里遨游,一直游到了著名作曲家谷建芬的门下,成了谷建芬现代音乐大师班的学员。如今他凭着一首《红旗飘飘》,红遍全中国,唱响全世界。他就是著名音乐人“平头歌星”李杰。李杰是现代年轻人追捧的明星,他自己作词、作曲、自编、自演,作品获得了数不清的大奖。他为故乡写作,并由他自己亲自演唱的《天下营口人》,由营口市委书记赵长富作词、李杰作曲的《营口有礼》,响彻在营口的大街小巷,牵动了无数身在全世界各地拼搏创业的营口人的情怀。

李杰每次回营口,都不忘去看看张建军。在一次电视访谈节目中,李杰说:“张老师是我的引路人,是我一辈子的老师。”

年轻人并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更不知道自己将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他们处于朦胧的状态,只是凭借内心的一点喜爱,初露天分才华而已。就像一束小小的火苗,一阵冷风可能会把它们吹灭,一把干柴可能会使他们噼噼啪啪地燃烧起来。张建军就是那个给火苗添柴的人。

1990年,张建军调入大连旅顺口职业技术学校任副校长,他像一股春风,走到哪里,就把温暖带到哪里。

张建军说:“老师的重大使命,就是在学生身处绝境或者迷茫中拯救他们的灵魂,引导他们走向人生的正途。”

大连旅顺口职业技术学校有一个学生歌唱得特别好,大家都认为这个学生前途无量,可是偏偏卷进了一个违法案件中。如果收监、判刑,一个青年人刚刚显露才华,就要从此泯灭吗?张建军说:“他只是一个走在路上不小心跌倒的孩子。”张建军让他的班主任老师去看守所看望这个学生,并转告他,学校的大门永远向他敞开。这名学生万万没想到,学校和老师没有嫌弃他,仍然为他留着学习深造的机会。他非常感动,发誓一定要对得起老师,对得起学校,对得起社会。这件事也惊动了警务人员。经查实,这名学生的行为不构成犯罪,警方把他送回了学校。这个学生更加发奋地学习,完成中专学习以后,成功考入了音乐学院。现在是大连市比较有实力的歌手。

张建军说:“老师这个职业的伟大在于你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都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

在大连旅顺口职业中专的厨师班里,有一群打仗不要命的学生。他们曾经把教学用的菜刀当武器,去参加社会械斗。在学校里更是横冲直撞,成了害群之马。校务会上,学校决定给这些学生留校察看的处分,如果再犯错误,就开除学籍。大连人管那些不学好的学生叫“乌鱼蛋子”。这几个学生成了人见人厌的“乌鱼蛋子”。张建军认为:改变一个落后的学生比培养一个优秀的学生还重要。他没有就事论事地去管教这些学生,而是从职业技术教育培养实用性、专业性人才的目标出发,提出了引导学生全方位接触社会,与社会生活无缝对接的训练模式,设计了一个“职业技术文化节”活动。把职业教育和文化贯穿在一起,用一周的时间由各专业设计出不同的渠道和课题,让全校各专业学生全部进入社会,全方位地去接触社会,接受正能量的教育和感染,了解社会生活的规则,找到自己的定位。

在第一届职业技术文化节结束的时候,学校用一个“万米磨难赛”的形式来检验学生的社会实践效果。

全校各班级每一千米设一个工作站,学生长跑一千米以后,进入工作站签到并回答一道题,问题的设计都与他们深入社会生活实践有关。十个工作站跑下来,完成一万米行程。使学生们切身体验生活的艰辛和磨砺,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总结和参悟社会实践的收益。

张建军让那十个受处分的学生带上授带,在每个工作站做观察员,负责接待、帮助、看护参加竞赛的学生。为他们颁发授带的时候,老师发现少了一个学生。过了一会儿,那名学生才气喘吁吁地跑过来,身上穿着一身湿漉漉的校服,裤角上还滴着水。他大声地喊了一声:“报告!”丝毫没感到穿着湿衣服有多么不舒服。老师一问才知道,听说让他当观察员,还要配授带,他才突然发现自己的校服脏了。他宁可穿着湿衣服,也不肯穿一套脏衣服来参加活动。细心观察着每一个学生的张建军发现,这名学生的上衣缺了两颗纽扣,他用大头针把衣服别平整了。

竞赛活动结束时,他们搀扶着脚上磨出了水泡、掉了队的同学们最后回到学校。这十个同学站成一排,请张建军跟他们合影,说:“校长,您放心,到了社会上我们绝对不会再闹事了!”他们的班主任老师当场激动得哭了,她说:“这才是真正的教育,是对人的教育。”

提起往事,张建军记得很多,也忘了很多。但是“万米磨难赛”上的这一幕,他却始终忘不掉。张建军说:“每当遇到棘手的事,遇到不听管教的学生,我就会想起那个穿着滴水的校服,胸前别着大头针,站在我面前喊报告的学生。他们虽然有的时候顽劣,有的时候叛逆,但是他们都有强烈的自尊心,他们有积极向上当个好学生的愿望,老师给予他们仅仅一个鼓励的眼神,欣赏的赞语,就足以让他们凭添自信,走上正途。”

“职业技术文化节”活动的成果显著,受到学生和家长的肯定和支持,也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2012年,辽宁省教育厅发文,肯定了这个教学模式是对职业技术教育方式的一种创新,现在这个活动已经持续了三十届。

(二)

张建军对学生的爱是发自心灵深处的,亦是有历史渊源的。他自己在成长期间缺失的东西,他自己生命中那些关键时刻欲求不得的东西,他自己人生中那些悲苦无助的经历,深深地镌刻在他的记忆中,演化成一种无边的大爱。他不能让自己的学生再去承受那些伤害,他要呵护他们,滋润他们,宁可做一粒铺路的石子,也不想再让他的学生踏入泥泞。他视学生如同自己的孩子,他们是他的儿子、女儿,他有责任看护、扶持、引导,让他们成为对家庭、社会有用的人。

张建军说:“学生们成名、成家是教育的副产品,是他们自己努力的结果。我的责任就是要引导他们走一条正确的人生道路,只有修订好生活的目标,才能让他们走得更远。”

张建军出生于1951年,他的父亲是从战争中走出来的中共地下工作者,曾被日本人抓到大石桥镁矿当劳工,经历了九死一生,从大石桥虎石沟万人坑里爬了出来,藏身在南楼村一个老农家中的地窖里,躲过了日本人的追捕。营口解放以后,他是营口市公安局刑警大队第一任大队长。张建军记忆中的父亲,可以双手使枪,浑身上下有好多处枪伤。他说父亲为新中国的安全保卫和剿匪、镇压敌特立下过汗马功劳。至今,张建军八十七岁的老母亲还清晰地记得父亲当年抓捕营口最大的土匪头子的情景。

然而,父亲那段被抓做劳工、逃离日本人追捕的历史,却因为无人可以证明其清白而受到审查、怀疑,以至于被撤职,判刑入狱。张建军从记事开始,他的父亲就是一个劳改犯,特嫌分子。而他的母亲,一个人带着六个孩子的女人,整天为了能熬上半锅粥给孩子们充饥而绞尽脑汁。张建军常常饿着肚子去挖野菜、捡煤渣。张建军记得他八九岁的时候,就常常去大石桥一个叫黄大人屯的地方,那里住着一个郭叔叔,是父亲当年的游击队长。张建军从郭叔叔家的菜园子里摘一些蔬菜回来,装菜的袋子比自己的个子还高,他常常被肩上的袋子压得趴在地上。张建军的母亲在营口纺织厂工作,每到上夜班的时候,六个孩子倚在一起,谁也不睡觉,眼巴巴的等着妈妈半夜下班回来,带一块碗糕。

张建军从十四岁开始,迷上了手风琴。那是一次文艺活动,一个老师娴熟的拉着手风琴,随着风箱的伸拉和摆动,那奇妙的音乐飘逸而出。张建军看得呆了,听得痴了。手风琴似乎触碰到了张建军心灵深处某种潜在的音乐灵感,又好像冥冥之中有一个声音在呼唤着他。那天以后,张建军放了学就往音乐老师那里跑。他当然无缘去触碰那架神圣的乐器,他只能去看琴,去听琴。偶尔音乐老师去演出,张建军帮老师背着琴,那是他最幸福的时刻,最喜欢做的事。他的右手是在没有琴键的时候就学会了按键。他痴迷到按键的手停不下来,只要一坐下来,右手就会情不自禁地在膝盖上敲击。他实在太想学手风琴了。张建军用废纸壳做了一个模拟琴键,他的手风琴演奏就是靠这个纸质的琴键学成的。再后来,他终于成了学校宣传队的一员。第一次摸到手风琴,他就能拉出像样的曲目了。

十四岁,张建军进入了营口市红代会宣传队。

张建军无师自通,但他多么渴望能够得到专业老师的指导,多么渴望能够走进一所正规的音乐学校。机会总是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张建军终于等到了机遇,由于张建军出众的音乐才华,他先后被沈阳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选中。十五岁的张建军欣喜若狂,他的心已经飞到了神圣的音乐殿堂。可是因为父亲,他的政审无法通过,他不仅不能去上大学,就连调入营口市文工团的资格也被取消了。

张建军茫然了,绝望了。他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该做什么了。家中贫困交加,母亲一个月四十六元钱的工资要养六个孩子,没有一天不为口粮发愁。他自己酷愛音乐,追求音乐艺术的路又被生生堵死了。张建军忆起当年的心境:我站在辽河岸边的石台上,心里想闭上眼睛跳下去吧,我自己就解脱了,我就什么痛苦都没有了。我真的很绝望,好像走进了一个没有出口的山洞,越走越黑。就想让自己结束这一切吧!我闭上了眼睛,准备一撒手跳下去。就在要松开手跳下去的那一刻,我好像突然看到了母亲的眼睛。我死了,母亲会怎么样?她要怎样跟父亲说?那群弟弟妹妹谁来帮她照管?我突然又开始恨自己,为什么就只想着自己的痛苦,我就这样死了,父亲母亲是不是比我更痛苦。弟弟妹妹是不是比我更痛苦。我是家中的长子,我是有责任的。我不能为他们分忧,也不应该再给他们增加更大的痛苦啊!

一个人,在他的成长历程中,必会经历痛苦,只要不被痛苦摧毁,最终将使他走向生命的成熟与开阔。张建军在经历了一次生与死的抉择以后,犹如获得了重生。再来看人生,似乎顿悟了生命的意义,明白了许多,透彻了许多。人生没有现成的路可走,活就要活出个样儿来,就要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张建军开始重新规划自己的生活,虽说无奈却也自励。去不了音乐学院,就只有自己学习这一条路可走了。好在宣传队里有各种乐器,张建军从熟练地掌握每一种乐器,到逐步开始涉猎乐理、作曲、指挥,走上了一条自学成才、终生从事音乐教育的人生之路。

1970年,张建军被留校任音乐教师。1980年,全国各大专院校陆续开设函授、在职教育等学习形式,以满足那些在动乱年代错失了进修深造机遇的求知人的需要。张建军成了沈阳音乐学院文革后第一届在职函授学生。他每周要去沈阳上两天课。他不仅要自费,还需要向工作单位请假。每次去沈阳,张建军都要带上一个军用水壶,带上几个馒头和一点儿咸菜,这是他两天的口粮。音乐学院看门的老师傅,每次见到张建军都会喊他:“唐僧来了!”有一次,他没赶上晚上回营口的火车,只能在火车站过夜。那是十二月份,沈阳的冬天很冷,漫天飞雪。张建军在车站的座椅上冻得睡不成觉,就拿出课本来写作业。保洁阿姨看他低着头写字很费力,竟把收垃圾的小推车推过来,让他把书本放在垃圾车上写。

不是命运给了你怎样的生活,是你自己选择了哪种生活。

张建军以顽强的毅力和对音乐艺术的执着追求,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他先后在职就读于沈阳音乐学院、中国函授音乐学院、辽宁教育学院。系统学习了合唱指挥学、器乐指挥理论、作曲及音乐教育。师从于合唱指挥家王克俭,交响音乐指挥家王宗鉴,作曲家龚荣光,音乐理论家徐庚仁,手风琴演奏家丛庆瑞,音乐活动家夏承佳、历英年、陈怡等音乐艺术界的名师大家。

音乐学院函授毕业,这就是张建军的最高学历;从教师到高级教师,这就是张建军的最高技术职称。然而,张建军在音乐教育领域的成就和建树,却实实在在地颠覆了人们对学历、对职称的认知。

张建军从教以来,潜心于对国内外各类教育理论的学习、研究和实践。他认为我国现行音乐教材中,普遍选用的俄国、美国、中国的音乐教育理论,各行其道,有很多相通之处,也有许多相悖之处。经过潜心研究,张建军编写了全省中等音乐教育教材,删繁就简、博采众长,切合适宜。他根据自己长期从事音乐教育的实践经验,总结出独特的教学方法。特别是对幼儿音乐教育,他提出了适合儿童心理特征的情感教育、全面型教育、有教无类式的教育方法,把风靡世界的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较早地引入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

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根本出发点是从受教育者的主观内心出发。儿童学习音乐不是开始学习识谱,学习乐器技巧,而是从本身的爱好和才能出发,利用各种感官引导儿童音乐入门,视音乐教育为人人均可接受,人人必须的培养人格的基础教育。张建军在儿童和青少年音乐教育方面的研究成果,得到国家教育机构的肯定和支持。他多次参与教育部、高教司组织的中等音乐学校音乐教材的修订和编写工作,他在乐理教学上的成功经验,已经纳入到我国音乐教材体系之中。

1996年7月,全国高等音乐院校教材编写工作会议在大连旅顺口职业技术学校召开。与会者都是各大音乐院校的专家、教授。主持教材编写的是这所职业中专的副校长,一个既无正规高等学历又无教授职称的张建军。由张建军参与修订和编写的中等音乐学校专业教学计划、教育大纲,至今仍然是全国中等音乐学校的指定教材。

为了探索音乐特殊教育的方法,张建军编纂了一部《盲文乐理》,设计了盲文乐谱、练习器。他曾去教育部为营口特殊教育师范学校争取到全国特殊教育培训基地。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卡特基金会的资助。一批来自全国的特殊音乐教育工作者,曾经在营口听到了张建军的讲学。

二十多年以后,营口特殊教育学校的音乐老师王利,去外地参加全国音乐特殊教育会议,与会的许多人听说他来自营口,纷纷问他,张建军老师现在在哪里?我们直到今天还在用他当年教给我们的方法,教这些特殊的学生学习音乐。

张建军的学生姜川去参加上海打击乐大师培训班学习,一堂课下来,他释然地说:“这里学的东西,我老师三十年前就教过我。”

张建军从教以来,撰写了三十多篇音乐教育方面的论文和多部著作,多次获得国家、省、市教育部门授予的优秀论文奖、突出贡献奖,并长期担任基本乐理、合唱指挥、儿童歌曲创作、音乐欣赏以及键盘乐器等学科带头人。

张建军1995年参与编写的《钢琴》成为全省高等音乐学院的规定教材;《基本乐理》成为全省职业高中教材;《盲文乐理》成为全国盲校教材。他本人被国家教委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聘为《音乐欣赏》教材编委。他被辽宁省教育厅师范处聘为中等师范学校教学大纲与音乐教材主编、编委。《钢琴》获辽宁省职业技术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辽宁省中等师范音乐专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获省级突出贡献奖。

1999年,张建军因其对中等学校音乐教育的突出贡献被《中国当代音乐界名人大典》收录:

张建军:音乐教育家、音乐活动家。1951年出生于辽宁省营口市,1966年开始从事艺术活动,辽宁省音乐家协会、全国高校合唱指挥学会、全国高校基本乐科学会会员,营口市音乐协会副主席、营口市儿童音乐学会副会长、营口青年舞蹈学会副理事长。

“中国音乐家”张建军无愧于这个称谓。

“师者,所以傳道授业解惑也。”这是韩愈的《师说》对为师者的定义。张建军用他毕生的经历对《师说》做了最好的诠释。他是用行传道,用心授业,用爱解惑的楷模。

张建军以他对学生高度的责任感和极强的识人之力,能够在学生们成长的关键时期,发现他们潜在的特质,预测他们未来发展的方向,指导他的学生们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把握住命运的航标,破茧而出,尝试新的领域,冲刺新的高度。

营口职业技术学院的幼教专家王金红教授,曾经是张建军在营口师专任教时的学生。谈起老师,她有说不完的话题。“老师身上有一种魅力,无形的魅力。他从来不对学生发火,从不斥责、不埋怨学生。他对每个学生都一样。他只是一遍一遍地教你,纠正你,不厌其烦。做得不好、做得不到位不要紧,重新来过。我们从不受批评,但是我们不敢出错,怕对不起老师,因为老师太好了!老师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对我们每个人的影响都很大,他是我们灵魂的导师。我自己走上教师工作岗位以后,一直都在效仿老师。”

来自广东的幼儿教育专家陆晶说:“张老师用一个和风细雨的微笑,一个充满信任的眼神,一堂幽默、生动的专业课,一句鼓励的话语,感染着我们,改变了我们。他的心里装着学生,装着教育。他是一位智者,是一位教育大家。”

著名音乐人孙旭升说:“我上中学的时候,跟老师学乐器,自己觉得学得并不好,有好几次都想过放弃,甚至自己跟自己发脾气。可是老师相信我能学好,还给我买了两本《和声学》。我根本不知道自己该学什么,为什么要学和声。可是老师坚持让我学,他知道和声学是基础乐理之上拔高的乐理课程,是编曲、音乐制作的基本功,对于音乐制作人来说,这是入门课,也是必修课。正是张老师和他带给我的《和声学》,决定了我一生的发展方向,使我最终走上了一条为社会、为大众贡献更多、更精美音乐作品的路。他就像一个技高一筹的雕塑家,用他的匠心将一个个泥坯点化成精美的艺术品。就是现在,我在音乐艺术创作中还会经常征求老师的意见。”

已经做了三十多年教师工作,现任营口职业技术学院幼师分院的马吉庆教授说:“张老师的教学目的是育人,从来没有任何功利目的,教学方法是因材施教,一视同仁;教学风格是春风化雨,举一反‘五’。我认为张老师是我们教育系统的黄金品牌,能做他的学生是我们人生的幸运。他的精神、他的境界、他的品格让我们敬佩、尊崇、仰慕,让我们终身以他为傲。”

营口育才幼儿园园长荣丽馨说:“张老师教过的学生内心纯净,思想和行为不跑偏,即便遇到生命中的坎坷也能平安度过。这是老师独到的教学理念播下的种子,他不仅仅教书,他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三)

张建军当年因为对家庭的责任,选择了顽强地活下去。这种责任意识渗入到他的血液和骨髓,支撑着他的一生。由对家人的责任,延伸到对身边的每一个人。在这份责任的驱使下,他对身边的人有求必应,宁可自己吃千般苦,从不轻易回绝别人的请求,穷尽自己所能,呵护亲人和学生。

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而奉献是人类最崇高的境界,崇高的责任感则是所有付出的源头。

2010年,张建军老师退居二线,2011年正式退休。对于这样一位浑身上下都散发着音符、乐律之美,在音乐领域游刃有余,颇有建树,又从事了五十多年音乐教育的艺术奇才来说,退休后的艺术之路仍然可以大放异彩。

在大连、营口的城乡,遍布着大大小小数不胜数的声乐、器乐培训机构,这些机构,有好多是张建军的学生开办的。而张建军在音乐教学方面声誉极高,有目共睹。在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殷殷期盼中,在社会上为子女教育争先恐后、不惜重金投入的一片喧声中,若张建军能够竖起一面课外音乐教学的大旗,不知会有多少人慕名而至,聚集到他的门下;又有多少政界、商界名流,欲邀他教授自己的子女、儿孙,盛名之下当然会为他带来滚滚的财源。如果张建军什么都不想做,只要把他的名字挂到任何一个音乐办学机构中,他都可以坐享其成,获得极大的收益。

面对这些炙手可热的名利,面对社会上物欲横流的诱惑,张建军淡然地一笑置之,“我不会跟我的学生竞争。”

张建军谢绝了所有商业性质的课外音乐教学机构的邀请,更是从来没有以自己的名义开办有偿教学机构的计划和打算。退休几年来,他先后接受了七个业余艺术团体的邀请。他担任大连华韵艺术团的艺术总监。华韵艺术团包括一个民族乐团、一个合唱团、一个舞蹈团。张建军带领这个艺术团获得了全国“银龄杯”器乐大赛金奖,参加国际京剧票友大赛闭幕式演出,节目登上了中央电视台。张建军受邀担任营口老干部艺术团音乐总监、指挥,营口小芦花少年儿童合唱团顾问,营口雅韵旗袍协会艺术顾问。他还经常接受一些政府有关部门、民间团体举办的音乐艺术演出的指导、指挥活动。

他往来于大连和营口两地,经常奔波于多个业余文艺团体和演出现场,有时候一天时间要参加三四个现场的演出。他的时间总是排得满满的,人们刚刚在辽河大剧院见到他用手风琴为演出伴奏,二十分钟以后,他又出现在文化艺术中心的舞台上,为老干部合唱团担任指挥,下一个时段,他还要赶到少年宫,给孩子们讲乐理。张建军乐此不疲,陶醉在音乐的世界里,陶醉在他精心设计、编导、指挥的每一场演出里。他像一只陀螺一样地旋转着,把快乐带给身边的人,带给观众,带给这个社会。

张建军所作的这一切都是义务的。因为他受聘的艺术团体全部是业余的,是沒有经济收益的。张建军只依靠自己的退休金生活。他甘于清贫,乐于清贫。他的学生们十分了解老师的处世之道。营口师专的姜文教授说:“老师享受他的清贫,这是他自己的选择,也是他的快乐。” 他经常骑着一台半旧的自行车,自行车的后座上驮着手风琴,匆匆忙忙地往来于大街小巷。他家中的冰箱里堆满了学生们送来的馒头、包子,以方便他深夜回到家中,能有一口充饥的饭菜吃。

张建军以他富有和丰盈的精神生活,消弥了物质生活的清贫和简约,弱化了家庭生活的孤寂。

2016年,当张建军的学生们从世界各地赶回营口,为他庆贺从艺从教五十周年之际,我国著名书法家、南非中国书法家协会会长松涛先生受到感染,与南非中国音乐家协会执行主席吕刚一同来到营口。松涛先生是被吕刚的真诚所感动,他不明白一个享有盛誉的音乐人,为什么会为了一个中学时的老师,不远万里赶回家乡来参加这样的活动。吕刚说:“四十年前,是张老师把我推上了舞台。张老师是我生命中的导师,是我艺术生涯的引路人。这次活动如果我不回去参加,我会后悔一辈子。”

松涛先生见到张建军以后,同样被张建军以德为先、为人师表的师德所感动,更对张建军这样的艺术人才甘于清贫的生活状态不解。他想拿出几十幅画作,以张建军的名义办一个基金会,来资助张建军。松涛先生的画,当时的市场价位是每平方尺十二万元人民币。张建军说:“涉及钱的事我不参与了。”他把松涛先生的义举推荐给了大连青少年基金会。

在张建军的精神世界里,他对音乐抱有敬畏和虔诚之心,而绝非谋生和谋利之道。他把发掘音乐的力量,作为自己的使命。

2019年9月,全国《藏族童声》巡回演出团要到营口演出,慰问在营口就读的西藏班学员。营口老干部艺术团准备与藏族小演员和西藏班的学员们搞一次联谊活动。张建军为老干部艺术团选定了一首合唱歌曲《大青藏》。

《大青藏》是一首无伴奏的混声合唱歌曲。“尼訇玛尼、尼訇玛尼,雄伟的昆仑山,漫漫雪苍茫。清澈的长江源,沼沼水流长……”

这首歌以藏传佛教经文入歌词,既展现了西藏悠久古远的历史,又表达了西藏人民的爱国情怀。但是这首歌的演唱难度很大,属于合唱歌曲中的极品,其难度之高,连许多专业合唱团体都望之却步。排练期间,张建军一个音符、一个音阶地细心指导。他凭着敏锐的听力,在百人合唱中捕捉任何一点儿瑕疵,能够在几十种乐器的合奏中,找出半个音阶的变化。他不厌其烦,常常为了一个发音,一个休止符,十次、二十次地反复纠正,反复校验,直到准确为止。无论遇到多少烦心事,只要一踏进排练场地,只要一听到音乐响起,张建军就如同上足了弦的钟摆,立刻进入一种全身心的投入状态。每个动作,每个眼神,无不达到忘我的境界。夏天,他经常汗流浃背;冬天,排练室里气温低,学员们都穿着羽绒服排练,张建军只穿一件薄薄的毛衫,额头上还时常布满了汗珠。《大青藏》的演出获得了极大成功,引起了观众强烈的反响与共鸣。

不懂得音乐的人为什么会被音乐所感动?当年八十三岁的舞蹈编导茅迪芳教授将《千手观音》贡献给国人,一群生活在无声世界里的孩子们,演绎着堪称世界级经典的舞蹈。《千手观音》带给人们美的享受,并不因为我们是否懂得了舞蹈和音乐,但它的确实实在在地撞击着观众的心灵,使我们感到由衷的震撼和激动,这便是艺术对受众的感染力。

人总是在追求美好的东西:美色、美音、美景、美酒、美好的人格。而音乐带给人的是心灵的净化和震撼,又非其他可以替代。

张建军通过《大青藏》《二泉映月》这一类高难度的演唱,使人在歌唱中尽享高雅艺术的魅力,并将这种魅力传播给更多的人。这就是艺术,动人的音符和歌唱,可以滋养和丰富人们的生活,提升人们精神生活的品位。

张建军已经七十岁了,白癜风病毒侵蚀着他的肌体,最令他不安的是右手小指骨质增生、无法弯曲。手指无法弯曲,他便无法弹奏。他不得不放弃了爱之如子的钢琴,更多地拿起了指挥棒。

贝多芬在失聪的境况之下,扼住了“命运的咽喉”,谱写出名满天下的《月光奏鸣曲》。张建军不相信命运,他也一定会以自己不屈不挠的执着精神,使自己的音乐艺术才华再放光彩。

2016年7月27日,这一天是张建军六十六岁的生日。张建军的妻子已经病故,儿子又在外地。他每天忙碌于各个业余文艺团体之中,早已经忙得忘了过生日的事。

清晨六点多钟,传来一阵敲门声。张建军打开房门,门前齐刷刷地站着七个女学生。说是学生,其实她们个个都已经是儿孙满堂的奶奶、姥姥级别,亦是名满滨城的园长、校长、专家、教授了。七个女学生端了六十六个饺子。“张老师,我们都是您的女儿,祝您生日快乐,健康长寿!”张建军说:“那一刻,我觉得自己所有的付出都是超值的。”

城中桃李须臾尽,争似垂杨无限时。

张建军一生中获得过很多的荣誉。他的各种获奖证书摞起来足有一米高了,可是他最看重的是1984年营口幼儿师范学校举办的一次测评活动,师生投票选出的“最受欢迎的老师”。时隔多年,张建军每每谈到这次活动,谈到这个荣誉称号都有一种由衷的自豪。他说:“我能成为一名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就是最高的荣誉,再也没有任何荣誉比这个更让我欣慰了。”

这就是一位普通而不平凡的音乐教师,更是一位用毕生心血传播音乐的成就卓著的乐匠——张建军。

(此文得到车竞女士、唐厚广先生的指导,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作者:吕丽华

第4篇:八一建军节慰问部队时地方企业领导的讲话稿

各位首长、全体指战员、同志们:

在“八一”建军节到来之际,我们欢聚一堂,共叙军民鱼水情深,意义非常特殊而重要。在此,我谨代表全体职工向全体消防官兵致以节 。

工作,无私奉献,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在此,我向全体消防官兵致以崇高的敬意!

我们是一家全国知名的国有大型电力建设施工企业,秉承”成就自我、服务社会”的价值观来到贵州,有幸和你们共同开展军民共建活动,共同为一期工程建设服务。在你们无私的支持和帮助下,我们认真落实消防责任制,切实把本单位的消防安全工作抓紧抓好,在本单位形成了齐抓共管、人人参与的良好局面,确保了工程建设消防安全形势的稳定。在此,我谨向你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志们,当前,工程建设已进入关键时期。

第5篇:3篇八一建军节讲话_市委书记在八一建军节上的讲话1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八一”座谈会,军地双方欢聚一堂,共庆光辉节日,共叙鱼水情深,共谋发展大计。借此机会,我代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及全市人民,向部队全体指战员、武警官兵、民兵预备役人员致以节日的祝贺!向全市军队离退休干部、伤残军人、转业退伍军人、烈军属致以诚挚的问候!向为改革发展稳定作出重要贡献的全体官兵表示衷心的感谢!

刚才,市委副书记、市长通报了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及双拥工作情况,安排部署了今后双拥工作任务;市委常委、军分区政委,就部队建设发展、加强军地合作、推进双拥工作再上新台阶等方面,讲了很好的意见,我完全同意,请大家认真抓好落实。

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中国共产党缔造和领导的人民军队,xx年的光辉历程充分证明,中国人民解放军不愧为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英雄军队,不愧为闻名于世的威武之师、文明之师、和平之师,不愧为保卫国家安全的钢铁长城。

长期以来,部队全体官兵在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同时,充分发扬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优良传统,在支持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维护稳定、生态建设、疫情防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受到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真心拥护和衷心爱戴。我们不会忘记驻部队在参与我市经济建设中挥洒的辛勤汗水,不会忘记人民子弟兵在维护社会稳定中作出的重大贡献,不会忘记广大官兵视驻地为故乡、把群众当亲人的深情厚谊。

下面,我就做好新形势下双拥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立足新起点,全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我们希望部队和全体官兵继续全力支持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履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职责,为人民谋福祉,为驻地保平安。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广泛开展科技拥军、智力拥军、文化拥军活动,帮助军队解决实际困难,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的大好局面。我们坚信,有部队的大力支持,有全市人民的不懈努力,有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人民群众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愿望一定能够实现。

二、牢记新使命,深入推进军民融合发展

做好新形势下的双拥工作,我们要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部队建设的现实需要,以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为载体,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拓展新领域,大力开展军民共建活动,走出一条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新路子。

一要不断创新双拥工作思路

按照“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方针,从思想观念、目标规划、建设任务、体制机制等各个层面深化融合内容,促进经济、科技、教育、人才等各个领域的军民融合。坚持把双拥共建与重大项目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社会管理创新、文明城市创建等工作结合起来,在具体实践中贯彻军事需求,统筹考虑国防功能,推动部队建设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

二要全面提升服务保障水平

坚持以军地援建“双十工程”为抓手,全力支持部队营房营区、基础设施、训练场地等建设,为部队开展好军事演习和战备训练提供坚强保障,确保部队顺利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进一步整合社会资源,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双拥共建,为部队建设提供高水平服务,不断密切军地军民鱼水关系。

三要切实加大政策落实力度

落实好军队转业干部、离退休干部安置政策,加大退役士兵安置改革力度,扎实做好教育培训、就业推荐、培养使用等工作,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妥善解决随军家属就业、子女入学等实际问题,解除部队官兵后顾之忧。完善优抚补助标准增长机制,健全优抚医疗保障体系,千方百计为烈军属、在乡复员军人、残疾军人办实事解难事,不断增强优抚对象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三、探索新机制,不断开创双拥工作新局面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从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深刻认识加强军政军民团结的重要性,切实增强做好双拥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健全完善机制,不断巩固和发展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军政军民关系。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

自觉把双拥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部队建设总体规划,纳入目标管理责任体系,纳入领导干部考核内容,与中心工作同部署、同考核、同落实,切实做到双拥工作领导到位、责任到位、考核到位。

二要加强宣传教育

大力宣传双拥工作的先进典型,总结推广军民共建的经验做法,不断激发广大军民参与双拥共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利用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群众文化场所等阵地,广泛开展双拥工作进军营、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等活动,在全市营造军爱民、民拥军的浓厚氛围。

三要健全长效机制

推动双拥创建工作常态化、制度化、科学化。完善工作运行机制,认真落实双拥例会、走访慰问、考核表彰、经费保障、军民共建等制度,形成上下联动、军地协调、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确保双拥工作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最后,祝大家节日愉快,身体健康,工作顺利,阖家幸福!

3篇八一建军节讲话_市委书记在八一建军节上的讲话2

同志们:

大家好!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xx周年即将到来,我们欢聚一堂,共同庆祝这个伟大的节日。在这里,请允许我代表镇党委、政府以及镇人民武装部,向全镇广大退伍军人、革命伤残军人、转业复员军人、军烈属和军队离退休干部,致以节日的祝贺及诚挚的慰问!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一声炮响,人民军队在战火中诞生了,中国革命从此揭开了崭新的篇章。在战火纷飞的革命战争年代,我军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超乎寻常的革命毅力和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克服了无数艰难困苦,历经无数次浴血奋战,最终赢得了最后的胜利。新中国成立后,人民解放军继承革命优秀传统,弘扬革命精神,积极支持、参与国家经济建设,为维护祖国和平统一和社会稳定,为推动我国文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历史雄辩地证明,中国人民解放军不愧为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基石,是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士完整的钢铁长城,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力量,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民子弟兵。近年来,我镇广大现退役军人、军烈属在投资创业、富农增收、脱贫攻坚、疫情防控以及各项社会事业发展中,贡献出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做出了较大的成绩,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全镇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当前,全国上下正向新时代、新征程进军,面对新形势、新问题,我们军人要继续保持和发扬军队的优良传统,严格按照党委、政府的要求,积极响应党委、政府的号召,全力支持党委、政府的工作,要主动配合党委、政府,在我镇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各个时期、各项任务中,和广大军烈属一起,以实际行动团结和带领全镇人民,积极参与地方经济建设,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更加团结务实的工作作风,争做表率,敢为先锋,在以后的工作中创造出更大、更好、更新的成绩。

一是坚持不懈地支持国防建设

大力宣传人民解放军的光辉历史、丰功伟绩和广大官兵在抢险救灾斗争中的先进典型、模范事迹,大力开展国防教育,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国防观念,努力在全镇形成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和保卫国防的浓厚氛围。

二是坚持不懈地走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

要积极探索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新途径,不断丰富融合形式,拓展融合范围,提高融合层次,着力促进军政团结、军民和谐,巩固和扩大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大好局面,合力营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三是坚持不懈地做好拥军优属工作

我镇党委政府会继续认真落实拥军优属各项优惠政策,尽心竭力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够放心安心工作。要着力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积极探索在新的形势下拥军优属的新机制和新办法,以实际行动支援部队、支持国防建设。

同志们,水乳交融的军政军民关系,是我们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力量源泉。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紧跟新时代的步伐,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共同开创双胜美好明天。

再次衷心的祝愿全镇广大退伍军人、军烈属们,工作顺利,节日愉快!

第6篇:在八一建军节座谈会上的讲话

马别社区党支部书记 鄢代江

同志们:

今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8周年。在八一建军节即将来临之际,我们马别社区党支部、居民委员会诚邀大家在这里举行座谈会,和大家欢聚一堂,同庆建军佳节,共叙鱼水深情。借此机会,我代表马别社区两委班子和全体居民,向在座的复员退伍军人和现役军人家属们致以热烈祝贺和良好的祝愿!向大家历年来对社区各项工作的理解与支持以及为社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付出的汗水辛劳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这里,我首先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我社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一是抓组织建设强班子。两委班子是领导社区发展的核心,我们首先对班子进行了思想疏导统一了认识,整理发展思路,理顺发展目标。建立完善了《居民自治章程》、《居民公约》、《常务干部及居民组长绩效管理考核办法》、《财务采购制度》、《社区学习例会制度》等规章制度。二是抓经济建设促民生。通过对集体资产管理增加社区经济收入,仅2014年社区增收了5万余元,扭转了我社区无集体经济收入的局面。三是助促项目建设谋发展。抓住新区“三桥、三路、三园”建设的契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重点做好项目建设服务和房屋拆迁安置工作。东峰林大道、马别大道、汕昆匝道及众多企业项目均顺利推进;马别马道安置区先后有196户拆迁户顺利安置和入住;小寨安置区两个标段的施工队伍已于6月初进场建设,力争在8月中下旬完成包括上、下纳贡近300户的拆迁安置工作;三号桥启动,促进屯脚湾安置点和马别老寨子改造工作正在有序推进。如今的班子真正做到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团结局面,大大提高了战斗力和凝聚力。老百姓也因初偿了发展的实惠,社区各项工作正稳步快速发展。

今后,我们将在胡正军书记在义龙试验区2015年发展大会暨上半年经济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的指引下,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一系列指示要求,始终围绕建设国际化新型城市,把我社区建成上海的陆家嘴式的新龙头,按习总书记要求的“抓住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不放松,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振奋精神,扎实工作,为推动马别的全面小康而努力。

你们都曾为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积极报名参军,舍小家,顾大家,为祖国的军队建设和国防事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可以说,祖国的安定,经济的发展,倾注了你们的心血和汗水。现在,我们有取得的这些成绩,是全社区广大群众的共同努力的结果,同时,也是你们在拆迁征地等各方面无私奉献,积极参与的结果。

今天,我也衷心地希望各位转业复员退伍军人们继续发扬革命军人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继续关心国防建设,珍惜和保护自己的光荣历史和荣誉,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倍加顾全大局,倍加珍视团结,倍加维护当前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好局势,为促进我们马别社区更好更快地建设和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再作新的贡献。 最后,我再一次代表社区两委班子,向大家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祝你们及你们的家人节日愉快、身体健康,合家欢乐。万事如意。

因为我们社区工作人员少,这几年拆迁安置及项目建设比较多,所以平时的服务工作做的可能到位,所以希望大家多理解,多包涵。也希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让我们的工作改进、提高,为社区今后的发展做出贡献。

谢谢大家!

下面请大家畅所欲言,多提意见和建议。

今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7周年,为了切实做好拥军爱军工作,让广大退伍军人继承和发扬部队的光荣传统,在社区建设和发展中发挥骨干带头作用,7月29日上午,濠东社区邀请部分退伍老兵代表参加庆“八一”退伍军人座谈会。

会上,退休老兵们纷纷畅谈了当年的峥嵘岁月,老兵陆平老人向大家讲述了往昔军旅生活对自己的锻炼,部队的优良作风如何影响自己几十年工作和生活。叮嘱社区年轻同志们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展望未来多做贡献。社区书记钱玲向大家表达了社区党委的关怀和节日祝福,感谢老兵们多年来对社区工作的支持,希望退伍老兵们继续保持军人本色和发挥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尤其在社区当前重点工作“3+5”长效管理工作中,人人争当志愿者,继续为社区邻里建设添砖加瓦。退伍老兵们纷纷感谢社区党委的关心,表示作为一名退伍老兵,又是一名共产党员,要牢记革命宗旨,继续发挥作用,贡献余热。

会后,老兵们戴上志愿者的红帽子,在社区居民小区里开展了义务劳动,以自已特有的方式来纪念“八一”建军节。

第7篇:在八一建军节升国旗仪式上的讲话

在升国旗仪式上的讲话

同志们:

又是一年八一时,这是我们的节日,我们的荣耀!但今年的建军节,注定成为我们不平凡的纪念日子。当改革的钟声敲响,心底便蔓延无尽的伤痛,不是贪恋体制,不是痴迷军装,而是再也无法对着闪耀的国旗行一个标准的军礼!

我们没能去雪域高原戍边,没能去海角天涯守礁,没能去边关哨卡守土。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没有飞机轰鸣,没有炮火呼啸。但是,在火魔肆虐的时候,我们冒着生命危险在火场浓烟中穿梭;在洪水泛滥、大地震动的现场,我们与灾难搏斗。哪里有灾难,哪里就是我们的战场!

今年八一建军节,是我们这支部队以军人身份过的最后一次建军节。消防依然在,消防兵却即将成为历史。但无论体制如何变化,消防的使命不变,依旧是救火救灾的英雄,依旧是人民的希望,依旧是泱泱中华不屈的脊梁!

在消防部队改革动员部署会上,黄明书记指出,消防部队是一支特别听指挥、特别能吃苦、特别讲奉献的队伍,消防官兵争分夺秒抢救生命,用橙色之光点燃生命的希望,用牺牲和奉献书写了对党和人民的绝对忠诚,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人民消防为人民”的铮铮誓言,无愧于新时代最可爱的人这一赞誉。

我们愿意继续坚定不移地听从党的指挥和领导,愿意无条件拥护一切有利于国家和人民的改革。我们有理由相信,改制后的消防队伍依然是风吹不动,雷打不动,依然所向披靡,战无不胜!

我们作为消防人要铭记,记住,在我国改革开放中,有一支英雄的部队,哪里有险情,他们就会出现在哪里,他们是天灾人祸面前的逆行者,他们是和平时期天天出现在没有硝烟炮火战场上的勇士,他们的名字是——中国消防兵!

让消防兵的精神永远传承!

我的讲话完了,谢谢大家。

第8篇:八一建军节警民座谈会上的讲话

八一建军节警民座谈会上的讲话 各位来宾、同志们:

在“八一”建军节即将到来之际,我们召开这次警民座谈会,大家欢聚一堂,共叙军民鱼水情深,意义非常特殊而重要。值此,我谨代表中共区委、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广大消防官兵致以节日的祝贺!向多年来关心、支持消防工作的市领导以及为全区消防事业做出贡献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区委、区政府历来十分重视消防工作,始终把消防安全作为政府工作的一件大事来抓,并先后投资近百万元,为消防官兵改善办公和生活条件。各有关部门从各自职能出发,按照消防法规,认真履行职责,密切配合,积极主动支持消

防工作,在全区上下形成了齐抓共管、人人参与的良好局面,确保了全区消防安全形势的稳定。特别是战斗在防火、灭火第一线的广大消防官兵,时刻牢记职责,不辱使命,扎实工作,无私奉献,在加强防火灭火工作、促进部队建设等各个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有效地扼制了全区重、特大火灾事故的发生,为全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肯定和赞扬。在此,我向全区消防官兵致以崇高的敬意!

消防安全工[本文来源于那一世范文网-,,找范文请到那一世范文网]作事关全区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事关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希望广大消防官兵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充分估计当前消防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进一步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忧患意识,要加强队伍建设,不断提高业务技能和政治素养。要在做好救火工作的同时,做到以防为主,真正从源头上杜绝火灾隐患,切实推动

消防工作向纵深发展。全区各级各部门各单位,[本文来源于那一世范文网-,,找范文请到那一世范文网]要认真落实消防责任制,切实把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消防安全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同时,也希望社会各界要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消防工作,想方设法为广大消防官兵排忧解难。 同志们,当前,我区经济发展已进入了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希望大家一定要从改革和发展的大局出发,进一步提高认识,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全力做好消防安全工作,为维护全区社会稳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最后,衷心祝愿全体消防官兵以及家人节日愉快,阖家幸福!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谢谢大家!

第9篇:部队领导在“八一建军节”茶话会上的讲话:

在“八一”建军节即将到来之际,我们召开这次警民座谈会,大家欢聚一堂,共叙军民鱼水情深,共同推进双拥工作。值此机会,我谨代表消防大队党委向多年来关心、支持消防事业的公司的各位领导、同仁表示衷心的感谢!首先要感谢各位长期以来对县建设所作出的贡献。你们是的建设者,有了你们的艰辛

努力,才有今天发展壮大,才有今天的崭新面貌。再者再者要感谢你们对消防大队工再者作的配合与支持。消防工作与建设工程息息相关,在平时的工作中,你们大力支持我们的各项工作,给予了我们很大的帮助,有了你们的积极配合,才有我们消防事业的健康发展。我还要请你们对消防工作给予充分的理解。在这里,我简要介绍一下我们消防工作发展的新情况。一是新《消防法》的颁布实施。5月1日以来,新《消防法》颁布实施后,加大了对建筑工程的监督管理力度,特别是对建筑工程未经消防设计审核、验收、安全检查等行为的管理,由原来的设置前置条件“限期改正”变更为直接处罚。为了履行我们的消防职责,我们不得不对各位公司领导的建筑工程加强管理,在这里请各位公司的领导给予理解。二是消防行政执法系统的运行强化了对消防案件办理时限的要求。自从6月以来消防业务系统启动以来,所有的消防执法程序均要严格按照时限要求走网上程序,不然就是超期办理,属于程序违法。这就要求许多事项在处理上必须按时限要求完成,各位公司领导也许有部分对这点不是很理解,在这里给大家解释一下。再次对各位的支持表示感谢,也希望各位一如既往地大力支持消防工作。中午,我们在略备薄酒,请大家一定光临捧场,谢谢!

上一篇:办理验资报告的流程下一篇:贸易的政治经济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