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细微处见精神——浅谈小说阅读技巧点拨

2022-11-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老舍在《怎样读小说》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平常人读小说,往往以为即是‘小’说,必无关宏旨,所以就随便一看,看完顺手一扔,有无心得,全不过问。这个态度,据我看来,是不大对的,光是浪费光阴吗? 我们要这样去读小说,何不去玩玩球,练练武术,倒还有益于身体啊? ”老舍先生一语中概括出了人们阅读小说时的普遍态度,那我们究竟应该怎样阅读小说呢?

我曾经在班级里做过调查,结果发现,多数学生也都十分喜欢阅读小说,但是却不喜欢做小说阅读题,细究原因,学生普遍反映:大多能看得懂小说的故事情节,也知道某些题型的答题步骤,但是,却难于理解小说所要表现的文章背后的深层意蕴。这种现象通俗地讲也就是“读不懂”小说,而读不懂的原因其实就是阅读方法的错误,就像老舍先生所说的那样“随便一看,看完顺手一扔,有无心得,全不过问”。那么,如何指导学生准确理解小说主旨,把握小说的深层内涵呢? 下面我就结合自己在小说阅读教学时的做法谈一谈自己的一点感悟。

在小说阅读教学中,我采用的是由词句等细节入手,进而分析人物形象,把握小说主旨的“由点及面”的方法,具体做法大致可以概括为三句话“首览全篇,关注细节———前后贯通,鉴赏人物———由点及面,深挖内涵”。

在按照这三步骤指导之前,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了解小说的定义。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人物性格和社会生活的一种文体。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这三要素综合在一起构成小说的内容,揭示小说的主题。而多数学生在阅读小说时却只抓住了小说的故事情节,这样的阅读自然无法深入透彻的全面理解小说的主旨内涵。结合小说的定义,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在阅读小说时首先关注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因为“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是为了反映人物性格和社会生活而服务的, 因此,在阅读小说时应该重点关注并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那么,如何通过揣摩关键词句、鉴赏人物形象来把握小说内涵呢? 下面,下面我就以2010年江苏高考现代文阅读题《溜索》为例来具体加以说明。

1 首览全篇,关注细节

如同阅读诗歌要抓住诗眼、字眼一样,在阅读小说时也必须抓住最能体现人物形象的关键性词语或句子,这就是小说重要关注的“细节”。那么,关注细节是要考虑哪些原则呢? 以下面《溜索》中的片段为例 ,我在教学时重点指导学生抓住语段中的下列词语(见句中加点词语)来赏析:“领队下马,走到索前,举手敲一敲那索,索一动不动。领队瞟一眼汉子们。一个精瘦短小的汉子站起来,嗖地一下小过去,却发现他腰上还牵一根绳,一端在索头,另一端如带一缕黑烟,弯弯划过峡谷。一只大鹰在瘦小汉子身下十余丈处移来移去,翅膀尖上几根羽毛在风中抖。再看时,瘦小汉子已到索子向上弯的地方,悄没声地反着手倒手拔索,横在索下的绳也一抖抖地长出去。大家正睁眼望,对岸一个黑点早停在壁上。不一刻,一个长音飘过来,绳子抖了几抖。三条汉子站起来,拍拍屁股,三条汉子一个一个小过去”。原本,许多学生在阅读这一部分时常常一带而过,不知道关注什么细节,于是,我就引导学生:文章中写了那些人物? (学生回答:领队与他的队员们)在这段文字中领队和他的队员们有对话吗? (学生回答:没有)那队员们怎么知道领队的安排的呢? 从哪些词语能看出领队的形象呢? 提示到这里,学生基本上就知道去抓住文章中的哪些词语了。总的来说, 所选词语的多少可以视具体情况而定,但是教师要抓住几个原则:(1)要选取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特征或心理状态的词语,这类词语多是一些动词或修饰语。如“敲一敲”、“瞟”、“划过”、抖了几抖”等。 (2)要选取那些略显夸张、学生难以理解的词语。如“小过去”、“长出去”等词语,这样的词语需要结合语境尽量准确的理解其含义, 含义理解之后再去分析作者为何这样表达。例如,“小过去”这个词语在平时的表达中并不常见,结合文章我们可以分析出这个词语的意思应该是指“队员们在滑溜索时身影越来越远,越来越小”,另一方面也体现出队员们溜索速度之快,这样,下面就可以自然的过渡到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上了。一般来说,一篇文章可以挑选出许多有细节感染力的词句,再加上学生在阅读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这些重点词句的理解也可能各不相同, 这就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要从生活实际出发,结合具体语言环境去分许揣摩。

2 前后贯通,鉴赏人物

能挑选出文章中的关键词句就表明学生已经在小说阅读方面迈出了关键的一大步, 下面就要引导学生去分析这些词语对刻画人物形象方面所起的作用。例如,在指导学生阅读《溜索》的上面一段文字时, 我就这样指导学生层层推进、步步深入的分析:当学生在文章中找到“敲一敲”、“瞟”这两个词语时,我引导学生:领队为何要“敲一敲”铁索? 敲铁索之后“瞟一眼汉子们”是何意思? 汉子们有何表现? 在这几个问题的指引之下,学生能基本准确的分析出领队的细心、谨慎以及他与队员们之间默契的配合。在描写队员们的形象时, 学生关注到了“嗖地一下小过去”、“划过峡谷”、“反着手倒手拔索”等表现人物形象的动词,学生也能从这些语句中看出队员们矫捷、敏健的身手和勇敢无畏的态度,在这种基础,我继续深入引导学生:文章中要重点表现的人物是领队而不是队员们,那么,作者为什么还对领队们的形象作了如此详细的描写呢? 学生自然而然的就能想到,领队的溜索技术可能更为高超。因此,也就能够分析出文章中关于队员们的描写是为了衬托领队的形象,进而表现文章的主题。

鉴赏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要从细节入手, 深入挖掘小说中重点词语的含义,并且要前后贯通,因为小说中不管是主要人物还是次要人物的形象都是多方面的、立体的,只有对全文中所有细节进行融会贯通,才可能对人物形象作出全面、细致的分析。在此基础之上, 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多思考小说中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乃至与文章主题之间的关系。

3 由点及面,深挖内涵

如果把文章中的词语比作一颗颗闪亮的珍珠, 那么小说情节的发展和人物性格的发展便成为一根精巧的金线, 将这许多零散的明珠连贯起来而成为光彩夺目的一串。以重点字词句为基础去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是小说阅读的关键一步,而一篇小说创作的根本目的是要反映社会生活的,就像老舍所说“小说虽小,也有宏旨”,所以,我们阅读小说不能仅仅停留在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上面。但是,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并通过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人物性格和社会生活的一种文体,因此,这一步我就重点指导学生如何经过分析人物的形象来挖掘小说的深层意蕴。

还是以《溜索》一文为例,我要求学生细致的分析出了主要人物———领队和次要人、物———队员们、“我”以及“牛”的具体形象后,就接着引导学生:这篇文章写作的目的应该不仅仅是赞扬领队和批判“我”的胆怯、懦弱,从小说的定义来看,小说创作的根本目的在于反映社会生活,那么,本文的主旨应该表达为———对勇敢、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的再美,对平庸、畏难的行为的厌弃,对雄奇、险峻的自然地赞美。概括起来说,通过人物形象来挖掘小说作品主题的方法其实就是要运用由个体及一般、由具体及抽象的原理,就像《溜索》中的领队代表了许许多多具有勇敢无畏的精神的人。另外,在教学指导时,教师一定要从通篇出发,将人物、情节、环境以及作者的议论抒情等诸多因素加以综合分析,挑选出最重要、最精彩的东西构成文章讲读时的“金线”,在教学时点面结合,作出全面的分析。

“于细微处见精神”,实则是指在小说阅读时要善于抓住词句方面的细节来全面分析人物形象, 进而深入理解文章的丰富内涵。但是,小说阅读的指导是一个复杂的课题,在这里我仅仅从如何读懂小说的角度粗略的谈了自己在教学中的一点感悟。

此时, 我又想起老舍先生的一段话:“假若我们能够这样去读小说,则小说一定不是只供消遣的东西,而是对我们的文学修养与处事的道理,都是大有裨益的。”

摘要:“于细微处见精神”实则是指在小说阅读时要善于抓住词句方面的细节来全面分析人物形象,进而深入理解文章的丰富内涵。但是,小说阅读的指导是一个复杂的课题,在这里我仅仅从如何读懂小说的角度粗略的谈了自己在教学中的一点感悟。

关键词:小说,阅读,技巧

上一篇:水相石墨烯制备及其聚集现象的研究下一篇:论共享经济的法律规制问题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