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急症与稳定性冠心病患者临床治疗探析

2022-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该文对该院就诊的5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与50例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进行常规临床方法治疗的回顾性分析, 从而对比心脏急症与稳定性冠心病的治疗效果, 为提高心脏急症患者与稳定性冠心病患者的生活与生存质量提供可靠的临床依据, 现以该院2011年1—12月期间的5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与50例稳定性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 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文对该院就诊的5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与50例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进行常规临床方法治疗的回顾性分析。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 简称急症组, 共50例, 其中男32例, 女18例, 年龄19~78岁, 平均年龄 (69.2±0.6) 岁, 所有患者均经诊断确诊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疾病;稳定性冠心病组, 简称稳定组, 共50例, 其中男29例, 女21例, 年龄21~74岁之间, 平均年龄 (67.9±1.2) 岁, 所有患者均经诊断确诊为稳定性冠心病。

1.2 方法

1.2.1 入选标准与排除标准

(1) 10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均无活动性内出血现象; (2) 10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均无动静脉畸形现象[1]; (3) 10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均无颅内肿瘤现象; (4) 10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经体内血小板检测大于100 000 mm2; (5) 10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均无急性心包炎现象[2]; (6) 10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在近1年内均无脑血管病史或近1个月内均未进行大型外科手术。

1.2.2 治疗方法

急症组给予盐酸替罗非班治疗 (欣维宁, 容量为每瓶5 mg/100 mL, 批号为H2009II65) , 剂量为先给予0.4μg/ (kg·min) 负荷量并维持30 min, 再给予0.1μg/ (kg·min) 维持治疗48~72 h。同时给予5 000 U低分子肝素、300 mg阿司匹林、300 mg氯吡格雷辅助治疗。稳定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 (阿乐) , 剂量给药20 mg/d。同时给予5 000 U低分子肝素、300 mg阿司匹林、300 mg氯吡格雷辅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绞痛发作次数和心绞痛持续时间。并统计患者的治疗效果。

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患者经治疗后心前区疼痛症状完全消失, 或减少在90%以上, 心电图检查显示缺血的ST段恢复正常, 或ST段下移减少在0.1 mV以上;有效:患者经治疗后, 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在50%~80%之间, 心电图检查显示缺血性ST段有下移, 或减少在0.05~0.1 mV之间。无效:患者临床症状和心电图检查均无明显变化, 甚至病情加重。

1.4 统计方法

数据分析采用SPSS软件进行, 测量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 检验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 (%) ]表示, 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比较

两组患者经不同方法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情况对比分析, 见表1。

由表1可知,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与发作持续时间均有所下降, 但稳定组患者下降幅度更大, 治疗效果更好,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牙龈出血、内脏出血、颅内出血、皮肤黏膜出血等异常情况。

2.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经统计学分析, 稳定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急症组, 见表2。

[n (%) ]

从表2可知两组患者经治疗后, 稳定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简称ACS, 是患者血管内皮发生受损且出现动脉粥样斑块破裂从而造成患者血小板激活、聚集、黏附, 使患者发生心脏急性临床综合征[3]。稳定性冠心病, 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与心脏急症均属于心血管疾病, 但临床治疗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病机制是患者体内血管中斑块发生破裂形成血栓, 而血栓形成过程中血小板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故临床上对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治疗关键是对患者进行抗血小板治疗, 同时注重改善患者心肌微循环灌注, 从而提高患者治疗成功率。抗血小板治疗在冠心病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而盐酸替罗非班作为血小板Ⅱb/Ⅲa受体拮抗剂, 可对患者体内血小板凝聚过程中的最后途径产生抑制作用, 从而起到抗血栓、抗缺血作用, 近年来广泛应用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及急性冠脉综合征和ST段抬高心肌梗死溶栓治疗, 且它在减少急性缺血并发症方面有很好疗效, 是极具前途的抗血小板药物[4]。

阿托伐他汀是3-羟基-3-甲基戊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可通过抑制肝脏内HMG—CoA还原酶及胆固醇的生物合成降低疵浆中胆固醇和血清脂蛋白浓度, 并通过增加细胞表面的肝脏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受体以增强低密度脂蛋白的摄取和代谢, 且在抗氧化应激、改善NO释放和小动脉顺应性方面具有协调作用, 更好地保护内皮功能。阿托伐他汀通过调节血脂水平, 显著降低冠心病病人的病死率和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一类调脂药。

经该文研究可知, 心脏急症患者的病情较稳定性冠心病难以控制, 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用药物或手术治疗, 以免死亡现象发生。

摘要:目的 对比心脏急症与稳定性冠心病的治疗效果, 为提高心脏急症患者与稳定性冠心病患者的生活与生存质量提供可靠的临床依据。方法 急症组患者给予盐酸替罗非班、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以及氯吡格雷治疗, 稳定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以及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结果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与发作持续时间均有所下降, 但稳定组患者下降幅度更大, 治疗效果更好,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心脏急症患者的病情较稳定性冠心病难以控制, 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用药物或手术治疗, 以免死亡现象发生。

关键词:心脏急症,稳定性冠心病,临床治疗

参考文献

[1] 万峰, 陈或, 陈生龙.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J].北京医学, 2004, 26 (2) :119-122.

[2] 史载祥, 黄喜春, 史大卓.现代中医心血管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 7 (5) :181-182.

[3] 姜志华, 王亚俊.冠心病的中医辨治体会[J].青岛医药卫生, 2008, 5 (4) :38-39.

[4] 胡大一.心脏病人精神卫生培训教程[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6:217-241.

上一篇:饮食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肾病患者饮食治疗依从性的影响下一篇:基层医院放射科数字化改造与影像发展探索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