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牧场项目模式分析

2022-09-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农牧场项目模式分析

西藏农牧业特色产业精准帮扶模式与经验分析

摘 要 伴随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各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逐年攀升,但对于偏远地区的精准扶贫工作仍然是现阶段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对西藏农牧产业的精准帮扶就是重点问题之一。产业扶贫政策在西藏等偏远地区已实行日久,但随着我国步入社会主义新时代,如何结合西藏农牧业的产业特色,实行精准扶贫政策已经成为一项新的挑战。基于此,简要分析西藏农牧业的发展情况及精准帮扶政策的实施现状,指出了西藏农牧业发展中的现存问题,给出了西藏农牧业精准帮扶的具体方式。

关键词 农牧业;精准扶贫;西藏经济

1 西藏农牧业及精准帮扶发展现状

1.1 农牧业特色产业基本概念

农业产业通常指通过对粮食、蔬菜等农作物的生产而获得经济效益的过程。但农业生产活动受天气、水文、气候等自然因素的限制,有着较强的地域特征特性及季节适应性,因此从事农业工作的人民处于较为被动的生产状态。牧业产业通常指通过养殖、放牧等生产活动获得经济效益的过程。从事牧业工作的人们一般在牧区进行生活和生产,牲畜是他们获得食物及经济效益的主要来源。

农牧业特色产业是指利用从事农牧业地区所具有的独特自然资源,充分发挥出当地农牧产业的特征及优势,并以此取得更丰厚经济效益的农牧业生产活动。西藏开展牧业的地区为海拔数千米的高原地带,主要特点是大气压强低、太阳照射时间短、热量储存较低等,适宜发展牧业;而对于海拔相对较低的地区,更适合种植农作物,发展农业。

1.2 西藏精准帮扶现状分析

西藏自治区的扶贫工作始终是党中央及自治區各级政府的重点工作和任务,长期以来,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进行西藏地区的脱贫攻坚工作。随着党的十九大顺利召开,精准扶贫成为了西藏地区脱贫攻坚工作的新任务,各项扶贫制度逐渐完善,帮扶政策不断创新,但实际脱贫情况却不用乐观。据相关调查显示,西藏地区脱贫效果不明显的主要原因是农牧业发展较为滞后,严重影响了脱贫攻坚工作的顺利进行,浪费了国家对于精准扶贫工作的资源投入。因此,要将促进西藏地区农牧业的发展作为精准扶贫工作的首要任务[1]。

2 西藏农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西藏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

西藏地处平均海拔4 000 m以上的青藏高原,所面临的自然环境较为恶劣,地质结构复杂,日照时间较短,对于农业的发展具有较为严重的影响。同时,由于海拔较高,西藏地区的大气压强较低,空气较为稀薄,含氧量较低,也不利于畜牧业的良好发展。此外,恶劣的自然环境容易导致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也影响着西藏地区正常的农牧业生产活动。因此,西藏地区的自然环境严重制约了农牧业的正常稳定发展。

2.2 农牧业基础设施落后

农牧业相关基础设施贫乏是限制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西藏地区地处边疆,地质环境较差,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时间较晚,建设质量也受到严重影响,导致了西藏地区的道路交通运输业发展较为落后,很多大型农牧业设施运输困难、运输效率较低。这种情况不但使西藏地区农牧业设施极度匮乏,还会消耗大量的货物运输费用,无法使效益达到最优化。因此,缺少先进的农牧业基础设施,使得大多数农牧民仍采用原始的劳作方式,严重制约了农牧业的创新型发展。

2.3 西藏地区经济基础薄弱

1)西藏地区的现代化程度较低,缺少大型工业产业的支撑,完全依赖于发展滞后的农牧业,导致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2)西藏地区经济基础较为薄弱,有限的财政、物资难以满足人们实际生产生活需要,导致当地经济的发展陷入恶性循环。充足的经济支持是西藏农牧业发展的基本前提,因此经济基础较差也是限制当地农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2.4 农牧业科技水平低

长期以来,西藏自治区大部分地区较为落后,农牧业始终处于较为原始的生产方式。地方政府由于没有能力建设完善的农牧业科技创新体系,导致农牧业相关科学技术人才较为稀缺。农牧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欠缺,造成了科技成果向实际生产的转变效率低下,而农牧民对于高新科学技术的利用也较为抵触,限制了农牧业的创新型发展。

3 西藏农牧业精准帮扶模式的建立方式

3.1 完善西藏农牧业基础设施

西藏农牧业相关基础设施的匮乏是限制创业发展的首要因素,因此西藏各级政府要首先完善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其中最关键的方式是提升对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的经济投入。但由于国家拨款资金有限,政府在科学合理利用有效社会资金的同时,应该采取招商引资的方式,将经济实力雄厚的外地企业引进到西藏进行投资。这样既可以完善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又可以将当地特色农副产品通过入驻企业输送到外地,起到合作双赢的效果[2]。

3.2 对农牧民开展技能培训

传统的农牧活动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生活的需要,西藏自治区政府要帮助贫困农牧民开发新的生产技能,组织进行创新技能培训,保障农牧民了解并学会适合自身的技能,达到增加经济收益、摆脱贫困的目的。例如,可以将农牧业与餐饮业、旅游业等热门产业结合,利用自身特有的资源,丰富生产经营模式,使农牧民彻底脱离贫困。

3.3 落实产业帮扶脱贫政策

产业帮扶脱贫政策是脱贫攻坚战最重要的根本和保障,西藏自治区政府应充分考虑各地区的资源优势,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合理进行适宜农业、畜牧业的地区划分。在农牧业精准帮扶过程中要做到:1)精准识别,掌握各地区从事农牧业贫困人员的具体数量,将统计精度落实到个人,真正做到精准扶贫;2)优化农牧业生产结构,大力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产品。例如,农牧民可以建设优质奶业中心、绿色水果直销基地,充分利用西藏地区空气质量高、无污染的特点,发展无公害绿色健康食品。

3.4 推广农牧业信息化发展

如今是信息化时代,西藏地区农牧业要善于利用互联网来发展自身产业。通过互联网购物平台,将具有西藏特色的农作物、水果、奶制品等商品信息发布到平台,使销售范围扩大至全国乃至世界。销售范围的扩大会直接提升农牧民的经济收入,有助于农牧业的发展。因此,促进农牧业的信息化建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落实农牧业精准帮扶政策。

4 西藏农牧业精准帮扶经验分析

4.1 要明确精准帮扶对象

政府若想做好精准帮扶工作,首先要确定具体的农牧特色产业。根据经验来看,要将农牧区的种植、养殖和传统手工业作为重点帮扶的特色产业,在政府的资金支持及科技支持下,生产出具有西藏特色的农副产品及肉制品,制造出富有西藏文化的手工艺品,逐步建立起西藏农牧业特色品牌。

4.2 要使精准帮扶模式科学合理

政府对于精准帮扶模式的选择是决定精准扶贫成效的重要因素,也是构建农牧业特色产业支撑的关键。从西藏农牧区的精准扶贫建设发展经验来看,精准帮扶模式选择的正确与否与农牧民经济收入水平息息相关。因此,西藏自治区在未来进行精准帮扶建设时,要积极分析成功经验,以便更好地将相关政策落实到位。

5 结语

总而言之,西藏农牧业特色产业帮扶模式的建立将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伴随着机遇。西藏自治区政府在进行精准帮扶模式建设时要以“精准”为核心,确定帮扶对象,合理利用资源,灵活采取帮扶措施,丰富农牧业贫困家庭的增收渠道,扩大农牧业产品的销售范围,帮助西藏农牧特色产业彻底打开销售渠道,促进农牧业可持续发展,实现西藏农牧业特色产业精准帮扶模式建立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林圆圆.西藏农牧业精准扶贫问题研究[J].时代农机,2018,45(4):45-46.

[2] 何劲.西藏农牧业经济发展的策略[J].安徽农业科学,2019,47(3):234-236.

(责任编辑:赵中正)

作者:庞冰 李一弘

第2篇:海洋牧场运营模式的探讨

摘要:为探讨在运营海洋牧场过程中如何实现持续良好收益,给相关经营企业带来利润和可持续发展,以烟台清泉海洋牧场为例作一探讨。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将传统的水产养殖与海洋生态环境修复结合起来,将旅游、餐饮、蓝色体育、海洋食品、教育科普等相关产业进行融合发展的方式方法进行运营,实践结果证明能够收到好的收益效果。因此,海洋牧场除了发挥海洋生态修复这一利国利民的功能之外,将旅游、体育、食品、科普能多产业进行协调全面融合发展是实现经营海洋牧场相关企业进行长久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海洋牧场;养殖;旅游;海洋饮食;蓝色体育;科普;海洋食品

海洋是人类获取优质蛋白的“蓝色粮仓”。近几十年我国海水养殖掀起了海藻、海洋虾类、海洋贝类、海洋鱼类、海珍品养殖的五次产业浪潮。但局部水域环境恶化、养殖病害严重等问题日趋严重,传统模式的海水养殖已难以适应海洋生态环境现状的要求。继传统捕捞业、养殖业之后,我国海洋渔业面临新一轮产业升级,海洋牧场则是重要发展方向之一。海洋牧场理念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和日本,到目前学术界尚未对海洋牧场作出统一的定义。综合国内外学者的观点,海洋牧场定义可表述为:基于海洋生态学原理和现代海洋工程技术,充分利用自然生产力,在特定海域科学培育和管理渔业资源而形成的人工渔场[1]。本文以烟台清泉海洋牧场为例,介绍海洋牧场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多种产业融合发展,为海洋牧场发展的新路径提供一些思路建议。

1烟台清泉海洋牧场介绍

烟台清泉海洋牧场示范区位于烟台市莱山区四十里湾海域,紧邻烟台大学黄金海岸带,于2015年承担逛荡河口生态型人工鱼礁项目工程,烟台清泉国家级海洋牧场项目于2016年正式开始建设。核心区水深约9 m,中心点坐标37°29′36.36″N,121°29′21.48″E,核心区域面积40 hm2,总面积266.48 hm2,总投资约6 000万元。已投放人工鱼礁5万余空方,已完成大型自升式海洋牧场平台、海洋牧场观测网、“四个一”等项目的建设工作。作为莱山区唯一一家海洋牧场,同时也是四十里湾海域内首家省级海洋牧场项目,清泉海洋牧场借助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率先开展新旧动能转换,建立了“清泉海洋(牧场)公园”,成为全国范围内首个海洋牧场公园,并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海洋牧场建设经营主体烟台清泉海洋科技有限公司隶属于山东清泉集团,是一家以海洋牧场建设运营、海洋科研开发、海洋生态环境恢复为主业,兼营生态旅游、休闲度假服务的综合性海洋科技公司。

2清泉海洋牧场运营模式

2.1开放式养殖

清泉海洋牧场已累计投放石块礁、藏鱼礁、集鱼礁、综合培育型鱼礁、上升流礁等各类人工鱼礁5万空方。具体材料为石料、空心砖、混凝土构件、钢制框架等。通过人工造礁和海藻增殖,创造稳定的局域生态系统,为海洋生物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促进资源自然增殖,加速资源增长;吸引海洋中的自然生物在海洋牧场区集聚,为它们营造一个栖息、索饵、繁衍和躲避天敌的场所,国内外的研究表明,1 m3海洋牧场区比一般海区平均每年多增加10 kg资源量;可吸收部分污染物,有效缓解近海养殖污染,辐射优化周边海区养殖环境,从而促进周边海区养殖业可持续发展。通过海洋牧场的建设,在投放的人工鱼礁礁体上的附着生物的大量生长及藻类移植,可以使水质进一步得到净化,海水的富营养化程度得到减轻,从而改变海底的“荒漠化”程度,改善水域的生态环境。通过人工鱼礁投放进而增殖海参、魁蚶、毛蚶等渔业资源2 000万粒,放流恋礁鱼类100万尾(黑鲷、许氏平鲉、斑石鲷等)。海洋牧场区域海参、鱼类的收获量呈逐年增长的趋势,随着人工渔礁投放量的增加,后期通过投放人工培育苗种预计底播养殖年产海珍品能够达到5万kg。

2.2旅游产业

从社会经济市场学发展角度看,当人们收入达到一定程度,日常闲暇时间增加,工作之余会有休闲度假体验的愿望。海洋的自然景观与陆地环境迥然不同,这种强烈差异吸引着久居内陆和城市的人们,使他们渴望了解海洋、认识海洋、体验海洋带给他们的乐趣。这种渴望能促使以海洋牧场作为引领海洋产业新技术革命的重要载体迅速崛起。海洋牧场可改变原来传统渔业与城市发展的关系,使原本互相排斥、对立,变为互补和融合,能在现代沿海城市发展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清泉海洋牧场本着因地制宜的发展原则,已开工投资建设智能生态大围网项目。大围网周长达200 m,网箱养殖总水体达3万m3,合同造价2 400万元,计划养殖斑石鲷、绿鳍马面鲀、许氏平鲉、黑鲷等名贵鱼类。网箱计划坐落在已建成的大型自升平台西北200 m左右,结合现有的大型自升平台、“海韵”号平台、“海豚”号高规格放鱼台、8 m×8 m科研平台,形成集养殖、垂钓、采捕、科研、观光、体验、餐饮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海洋牧场“平台小镇”。项目建设完成后,预计智能大网箱年产海水鱼8万kg,配合旅游产业预计年新增销售收入750万元,年均实现利润总额300万元。在发展旅游產业实现产值的基础上给烟台城市形象又增加几分特色。

2.3海洋饮食文化

发展海洋旅游业应当重视海洋饮食文化,清泉海洋牧场在建设过程中通过充分利用本地已有的饮食文化资源,依托大型自升式平台,将传统渔村的饮食文化习惯糅合到海洋牧场旅游资源项目中,带动了牧场运营的经济效益。要使参观者获得完美体验,不仅体现在对食物的品尝,更体现在对文化的解读上。使得文化精髓通过“吃、喝、玩、乐”这样的方式贯穿其中,激发参与者对海洋牧场的兴趣,让参与者得到精神愉悦,海洋饮食文化已成为海洋牧场吸引游客的重要资源。在餐饮文化打造过程中,除了改良和勇于创新海鲜美味,努力提升海鲜菜肴品味,公司还挖掘当地渔民、渔村流传的文化故事,整合民俗文化和海洋文化贯穿和融入到海洋饮食文化旅游产品中。以游乐为载体,以文化为精髓,以愉悦为目的,实现饮食与文化的互动发展。

2.4體育竞技产业

海洋体育竞技产业指人们在闲暇时间里利用滨海资源进行体育活动是海洋休闲的具体展示,包括游泳、戏水、潜水、帆船、冲浪、沙滩排球、沙滩足球、钓鱼、捕鱼等。这些运动项目长期以来就受到人们的认可和追捧,在健康越来越受到关注的现在,成为了运动新时尚。清泉海洋牧场开展了帆船运动、潜水、钓鱼等运动项目。后期将成立帆船俱乐部,建立烟台市潜水运动基地,由专业潜水教练教授潜水爱好者潜水运动技能并颁发相关潜水运动证书。在为城市海洋体育运动发展做出贡献的基础上实现公司的利润。在开展海洋体育竞技产业时,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是模式发展成功的关键。但要掌握好海洋环境保护与海洋体育竞技产业持续发展的关系。完整保护滨海旅游地区的生态环境、沿海地区的民族风俗及传统文化,防止因为海洋体育竞技产业的开发导致海岸人文、地理环境受到破坏,进而影响到海洋牧场建设。

2.5海洋科普教育产业

长期以来我国的海洋意识相对淡薄,海洋教育比较薄弱,如今国家提倡“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2],这样给了海洋牧场提高国民海洋意识的良好机会。清泉海洋牧场开辟了展厅专门进行海洋科普宣传,通过购置高科技科普设备及互动仪器,利用最新的科技手段,通过声、光、电及多媒体技术制作海洋科普知识展板。与相关院校建立海洋牧场研究院,共建大学生实习基地和海洋科普基地,有针对性地对全社会进行系统化的海洋科普教育。通过一系列的项目开展使海洋知识和海洋文化深入到游客心中,发挥了海洋科普在海洋牧场建设中的关键性作用。

2.6海洋绿色食品加工开发

依托四十里湾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通过投入各类人工渔礁,清泉海洋牧场渔获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牧场天然野生海参的品质优良绿色无公害,加工淡干野生海参质量有保证,获得了消费者的一致好评。在“烟台海参”这个地域性品牌的框架下,清泉海洋牧场正着手打造自己公司的野生海参品牌。鲅鱼是老百姓餐桌上不可或缺的美味佳肴,清泉海洋牧场通过自主加工设计,开发出了属于自己公司品牌的烟台清泉牧场鲅鱼干。智能大围网建成后,养殖的名贵鱼会进行初加工制成可储存产品,后期技术成熟后计划对牧场海产品进行深加工。随着海洋牧场运行管理的逐步完善,清泉海洋牧场将开发更多种绿色无公害的海洋食品来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海洋牧场产出的食品生产周期长,产品质量控制贯穿于苗种生产、转运、养成、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最终的产品质量不合格,因而建立健全质量安全监控和溯源体系,保障产品质量达标是食品生产的关键所在。

3总结

海洋牧场是继捕捞、养殖和单纯人工放流后,集环境保护、资源养护、游钓渔业和景观生态建设于一体的新业态。现代海洋牧场是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公益性工程,需要政府政策大力支持和资金支持。在海洋牧场建设过程中必须提高科技与管理创新能力,培养生态养殖和工程技术复合型人才,促进海洋牧场一系列成果的产出转化。涉及政策、环境、科技、投融资、管理等方面问题,必须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坚持科学评估、顶层设计、分步实施的建设原则,才能逐步形成现代海洋牧场新业态。总之,海洋牧场建设是一项造福子孙的公益性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我们坚信海洋牧场建设一定会在中华蓝色国土上蓬勃开展。

参考文献:

[1] 杨红生.我国海洋牧场建设回顾与展望[J].水产学报,2016(7):9-11.

[2] 杨红生,赵鹏.中国特色海洋牧场亟待构建[J].中国农村科技,2013(11):15.

Discussion on the operation mode of marine pasture

WANG Jingzhou, WANG Shen, ZHANG Haitao, SU Wenke, HOU Minghua

(Yantai Qingquan Ocean Technology Co., Ltd. Yantai 264003,China)

Key words:marine pasture; aquaculture; tourism; marine diet; blue sports; popular science; ocean food

(收稿日期:2021-01-25)

作者:王静洲 王珅 张海涛 苏文科 侯明华

第3篇:海西农牧业的健康模式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三“效”合一的循环农业多链发展模式,堪称世界屋脊上的健康模式。路子有了,方向有了,加上当地人艰苦创业的拼搏精神,海西人正昂首阔步谱写着一个又一个柴达木传奇

各具风格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

依托“一带一路”各地呈现新姿态,“调结构,促发展,转方向”也在海西州落地生根,凭借柴达木盆地的天然优势,特色的农牧业资源和高原无污染的生态环境,海西州以深化农村牧区改革、推进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转型升级为首要任务,以转变生产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农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推进产业化经营为重点,以园区建设为载体,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产业融合发展、转型升级为目标,围绕枸杞、福牛两个百亿元核心产业体系,积极培育产业关联度高、适应循环发展的发展模式,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协调统一。

柴达木枸杞、柴达木福牛等海西产业正以强劲的发展势头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柴达木枸杞种植规模达到42万亩,建设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9万亩,制定地方标准2个,成为中国第二大产区和第七批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培育种植加工企业60余家、专业合作组织54家,建成枸杞加工生产线30余条,系列产品达50余种,精深加工取得新突破,逐步建成种植管理、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产品销售的产业体系,2014年枸杞干果产量超过5万吨,出口枸杞干果达到700吨、创汇1000万美元,出口量和创汇均名列全省农产品前列。

柴达木福牛产业建成核心试验区、养殖示范区和重点加工龙头企业,屠宰分割和肉食品加工生产线已投产运行,轮杂母犏牛存栏达1.5万头,福牛存栏达5923头。果蔬产业建成格尔木、德令哈、都兰、乌兰4个规模化种植小区,果蔬种植面积达到2.05万亩,2014年蔬菜产量6.5万吨,人均年占有量达到102公斤,自给率达到56%左右。

据海西州农牧局局长透露,无论是产业的选择,还是模式的成型,海西州都经历了一个长期而艰巨的摸索过程。柴达木地区有大面积野生枸杞,生长在高寒干旱的沙漠环境,根系发达,抗病抗旱能力强,耐瘠薄,对水肥条件要求低,生长迅速,适应范围广,抗风固沙、保持水土功效显著,是非常优良的治理荒漠化的品种。20世纪80年代的枸杞只是供人观赏,2008年州政府综合本地区特色优势,将枸杞产业定为农牧经济结构调整的方向。而牦牛虽是高原特色牛种但仍有局限,引进优质肉牛、利用杂交技术打造高原福牛产业成为海西的又一抉择。

在调整结构方面,海西州大力发展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因地制宜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和科学利用地方特有资源,建成了以柴达木枸杞、柴达木福牛、柴达木野血驴、无公害果蔬、优质油菜种植和马铃薯制繁种、草原畜牧业、饲草和水产养殖为主导的生态、优质、高效的九大特色产业集中区。通过结构调整和优化,特色优势产业得到长足发展。

在发展模式方面,海西州大力推广集成技术综合利用、测土配方施肥、高效节水灌溉、农机农艺配套技术等,初步构建了模式体系、支撑体系和产业体系三个体系为主导的循环农业模式。

就特色农牧产业来讲,海西州初步形成各具风格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柴达木枸杞产业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柴达木福牛形成了“农牧民小群体大规模繁殖+专业育肥+标准化屠宰+高端加工”,推进繁殖、育肥、饲草料、精深加工四大体系建设的发展模式。

发展循环农业无疑是保护海西、发展海西的必然要求。以柴达木枸杞、柴达木福牛、设施农业、草原畜牧业、饲草料产业等为主的结构合理、布局科学、产业互补、循环利用、抵御风险的新型产业结构引航海西州农牧业发展大方向;一核、两泵、多链的循环农业发展模式使得循环发展的春风迅速吹遍海西大地;以立体组织群、多维技术群、多阶人才群为主要内容的组织、技术、人才支撑体系使得海西产品的优质高效再上新台阶!

赶着福牛奔小康

柴达木福牛的养殖和生产加工过程,上连畜牧业,横结种植业,下连加工产业和生物能源、有机肥料加工等环保产业,将有效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对柴达木的循环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海西州依托组建“以草场承包经营权、牲畜折价入股,劳动力专业分工,生产指标量化,用工按劳取酬,利润按股分红为主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股份制经营合作社,加大畜群、畜种结构优化调整。通过合理组群、分群管理、增加母畜、加快出栏等措施,草食畜能繁母畜比例提高到62%,仔畜成活率提高到93%。同时,在牦牛远缘杂交利用实验成功的基础上,按照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机制“禁牧不禁养、减畜不减收”的原则,海西州提出了加快建设柴达木福牛产业体系的发展思路,扩大福牛、犏牛养殖规模,牦牛提纯复壮、柴达木黄牛保种繁育工作得到进一步推进,农牧民积极性明显提高,农区养殖育肥规模不断扩大。柴达木福牛产业体系的建设,将带动全州畜牧业调结构转方式,成为海西州畜牧业发展的龙头。

柴达木福牛具有生长发育快、肉质细嫩、营养丰富、低脂肪、高热量等优点。福牛的肥育环境地处青藏高原无污染,生产出来的福牛绿色安全。同时,柴达木福牛的育肥环境地处海拔3000-4000米的青藏高原,以天然的饲草、枸杞和安全的添加剂作为牛生长所需要的营养补充。莫河骆驼场的柴达木福牛科技示范养殖基地建设项目为拓宽福牛产业规模,与多家合作社、牧户签订福牛牛犊收购合同,通过牛犊收购、草场流转、牛群代牧等多种方式,形成“企业+职工+合作社(牧户)”的产业发展模式,辐射带动周边牧民养殖户共同富裕,依托莫河骆驼场的资源优势,走出一条以技术、质量、品牌、特色取胜的新道路,为全州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开辟新途径。

小枸杞 大产业

地处青藏高原北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得柴达木盆地有“聚宝盆”的美称。柴达木盆地枸杞栽培具有独特的气候优势,由于光照强烈,昼夜温差大,植株光合效率高,夜间消耗少,有利于有机物质积累,枸杞有效内含物含量和营养价值普遍高于国内其他地区,果实大、颗粒饱满、色泽艳丽、品质优良。

“我来自江苏农村,19 9 2年来到海西种小麦、油菜,经济效益较差,只能解决基本的温饱问题。种植枸杞的前两年是赔钱的,后经厂里大力宣传、 国家支持、外商收购,厂里与农户直接挂钩了,产量有了保证,效益也上来了。我家有120来亩枸杞,每年可收10万斤干果,这两年的年收入达到了100万,我家也买上了小车。”诺木洪农场的农户姜秀云兴奋地说。诺木洪农场的工人冯凯说,“前两年种的小麦豌豆,只能解决基本的温饱问题。2004年种植枸杞并推广后,价格慢慢涨上来,收入也翻番了,每十家就有四五家有小车了。”

享有“沙漠绿洲”、“瀚海明珠”美誉的诺木洪农场位于柴达木盆地边缘,发展绿洲农业,形成“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道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高原荒漠特色农林产业区。诺木洪农场枸杞林与乔木防护林结合形成防风固沙的天然屏障,不毛之地逐渐被绿色植被所代替,为保护柴达木绿洲湿地、防沙治沙起到积极作用。

“我们这里的年降雨量从39.0毫米增加到58.51毫米,6级以上大风由年均54次下降到不足20次,空气质量改善,”青海诺木洪农场场长党永忠介绍道。柴达木枸杞在发挥巨大的经济效益的同时,还给柴达木盆地脆弱的生态环境建立起了绿色屏障。

海西州着力调优种植业结构,以保障农牧民基本口粮田为底线,以推进柴达木枸杞产业为重点,以提高“菜篮子”供给水平、促进农牧民增收为主要目标,进一步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枸杞、果蔬等特色产业在农作物种植面积中的占比上升到54%,种植业在一产总产值的占比达到了53%,种植业结构更趋合理,产业优势日渐显现。特别是枸杞的种植面积占各类农作物种植面积的44%,其产值从2010年的2.64亿元增长到2014年的20亿元,增长了7.5倍,产业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日渐凸显,品牌效益逐年提升,在短短几年内发展成为支撑地方农牧业经济的支柱产业,种植业结构调整实现了质的飞跃。

产业倒逼技术创新 确保产品优质安全

海西州大力开展科技、经营体制机制的创新,对柴达木枸杞、柴达木福牛等主导产业进行了品种选育,标准化生产,质量规范控制,产品保鲜、制干,大面积牛人工受精,牦牛、犏牛繁殖技术、同期发情、发情检测,设施农业智能控制等一系列新技术集成应用,集成效应已经开始显现。结合生态畜牧业建设重点开展经营体制机制创新,生态畜牧业引领全省生态畜牧业发展方向的地位更为稳固。

“依托青藏高原特色植物资源,我们公司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之路,运用现代工艺技术和管理手段,为食品、化妆品、药品等产业提供优质的有机植物活性成分。公司设有院士工作站,均是由植物种苗培养、营养成分研究提取、营养复配、分析检测等专业的技术人员组成。”青海康普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格尔木分公司的副总经理孙允武介绍道。作为青海省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公司专门从事枸杞等高原特色植物的提取和开发,建成了符合美国、欧盟国际有机标准的枸杞基地。

青海斯瑞雅克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主营牛羊繁育屠宰,饲草种植加工销售,生物制品的研究、生产和销售等。公司利用独有的生物专利技术,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推动地区农业、畜牧业加快工业升级换代,走出一条以质取胜、以特色取胜、以品牌取胜的路子,引领带动青海和西部地区现代生态畜牧业发展,抢占高档肉类生物制品制高点。公司开发具有营养功能性的冷鲜肉、预制肉、熟制品、休闲肉品和柴达木福牛生化产品,取得ISO90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质量监督局速冻调理食品QS证书等,并获HACCP认证和有机认证。

作为海西州德令哈市政府打造的两个百亿元产业链中的龙头企业之一,德令哈林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为实现精深加工项目,专门组建了一支由专业从事青藏高原特色生物资源研究和开发的科研团队为首的队伍,与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等权威机构长期合作并建立了电商平台,为枸杞系列产品“漂洋过海,走进寻常百姓家”提供了便捷的渠道。

作者:黄远军 刘晓童

第4篇:园区项目盈利模式分析

发表日期:2008年9月1日共浏览2619 次【编辑录入:】

尽管国家对开发区/园区的宏观政策越来越严,但由于工业用地招拍挂及最低地价标准的逐步实施,园区开发越来越有利可图,另一方面,房地产宏观调控让开发商预感前途迷茫,使得加入园区开发队伍的民营及外资企业越来越多。园区开发是个大工程,既是个大蛋糕,又是个大窟窿,作为园区运营商,一定要首先想清楚,我们究竟靠什么挣钱?卖地、卖房子、卖服务、卖产品还是卖股票?

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主导开发,园区项目盈利模式一般有如下几种:

1.土地收益:园区赋予了成片土地特殊的产业定位与科学合理的规划,提升了土地的价值,但工业用地地价较低,政府为了吸引企业入园,甚至会低于国家规定的工业地价标准出让土地,以各种形式返还入园企业,土地纯收益沦为负值。为了平衡利益,实现土地价值最大化,往往尽量增大园区的配套住宅及商务用地,这对邻近城镇的园区是适合的。政府一般对园区土地出让的收益并不看重,但如果是企业主导,土地收益如何返还也是个难题。大部分民企热衷于园区投资,主要是看中了配套商住用地增值。

2.房地产开发:就是正在兴起的工业地产,类似于常规的住宅地产开发,拿了土地盖厂房出售或出租,也包括配套的生活商办用房开发,周期较长,投资规模大,但收益稳定,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很多民营园区都在采取这种模式。

3.入园企业经营税收:政府最看重税收,但相对比较久远,在目前各地政府与企业签订的园区开发协议中,绝大部分都承诺了“税收返还”,但入园企业税收如何返还给民营或外资的园区开发企业从来没人研究过,也没有真正实现过。

4.园区运营管理:包括物业管理费、治污费、水电管理费、人才培训费、注册登记咨询费等为入园企业提供的各类服务收益。

5.自投项目经营收益:有些基础设施投资机构看中了园区规模效益,如热力、煤气、管网等,可以通过投入的经营性基础设施直接收益。也有些自身产业基础较强的企业以承诺运作园区为名降低拿地成本、获取更多优惠政策,在自投项目成功的同时也带动了配套企业落户,如富士康在全国各地开发的十余个园区及香港三和国际集团在昆山投资的生态产业园。

当然,也有些财大气粗的企业,根本不是想通过做园区来直接挣钱,可能只是作为一个品牌,以确立自己在某个地区、某个行业的影响力,向社会、向政府、向客户示威;也可能是作为一个平台,一个融资的平台,一个上市的概念或者是递给战略投资商的名片,从资本市场套现。

第5篇: 旅游PPP项目融资模式分析

导读:日前两部委发布《关于在旅游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指导意见》(文旅旅发﹝2018﹞3号)(下文简称3号文件)提出鼓励在旅游领域开展PPP模式。此前该系列文章已经详细介绍文件中涉及到关于PPP旅游的宏观背景、资产运作方面的内容,本文作为该系列的最后一篇,详细阐述文件中提到的关于金融支持渠道方面的运作内容,分别介绍股权基金、PPP项目担保基金、债券融资和资产证券化四种PPP项目融资方式。

一、股权基金

在3号文件中提到,“要充分发挥中国政企合作支持基金和中国旅游产业基金的股权投资引导作用”。那么股权基金是如何介入PPP项目中的呢?一般来说,股权基金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政府成立引导基金,另外一种是社会资本发起投资基金。

(一)政府成立引导基金

该种情形是指省级政府层面出资成立引导基金,再以此吸引金融机构资金,合作成立产业基金母基金,母基金再根据审核后的项目设立子基金,由地方财政做劣后级,母基金做优先级,地方政府做劣后,承担主要风险。

(二)社会资本发起投资基金

这种情形是指有建设运营能力的社会资本发起股权投资基金,社会资本一般都具有建设运营的资质和能力,在于政府达成框架协议后,通过联合银行等金融机构成立有限合伙基金,对接项目。社会资本与金融机构合资成立基金管理公司担任GP,金融机构作为优先级LP,社会资本作为劣后级LP,成立有限合伙形式的投资基金,以股权的形式投资项目公司。

二、PPP项目担保基金

在3号文件中提到,“鼓励各地设立PPP项目担保基金,带动更多金融机构加大对旅游PPP项目的投融资支持”。那么何为PPP项目担保基金呢?一般来说,担保基金是由政府牵头,联合担保公司、银行,设立担保基金,通过融资授信的特色功能,为中小型企业解决融资困难问题。针对PPP项目担保基金,顾名思义就是为PPP项目提供融资授信的基金。

由于旅游项目一般资金投入规模大、建设周期长、资金流动慢的问题,因此设立这种基

金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鼓励社会资本介入PPP项目,为其提供授信保障,降低投资信用风险。

担保基金一般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抵押资产足额的授信;

第二,提供信用敞口,扩大授信规模;

第三,突破传统信贷的固有限制;

第四,融资成本合理;

第五,申请渠道畅通,业务办理高效便捷。

不过根据笔者的调查了解,虽然在文件中有提及鼓励PPP担保基金,但是目前市场上真正用于PPP市场的担保基金资料很少,大多数担保基金主要用于专项建设或者创业类型小微

企业的融资便利。因此,专项基金究竟如何在PPP市场上发挥作用,还需要再加以观察。

三、债券融资和资产证券化

在3号文件中提到,“鼓励能够产生可预期现金流的旅游PPP项目通过发行债券和资产证券化等市场化方式进行融资”。债券和资产证券化作为PPP模式融资的两种常见途径,被市场广泛运用。

(一)债券融资

根据现行债券规则,满足发行条件的PPP项目公司可以在银行间交易市场发行永续票据、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债券等债券融资,可以在交易商协会注册后发行项目收益票据,也可以经国家发改委核准发行企业债和项目收益债,还可以在证券交易所公开或非公开发行公司债,主要的债券类型有以下几类:

1.中期票据:针对PPP项目公司发行的中期票据,其基本要求有:主体信用评级一般AA-以上,是存续超过3年的非金融企业,社会资本方申请发债需要资质良好。

2.项目收益票据:项目收益票据是指非金融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的,募集资金用于项目建设且以项目产生的经营性现金流为主要偿债来源的债务融资工具。鼓励以项目公司作为发行主体,也能通过集团公司发行。项目收益票据的期限涵盖项目生命全周期,期限与项目现金流匹配,发行期限灵活。募集资金可以用于项目建设和用于偿还前期形成的项目贷款。

3.项目收益债券:是指由项目实施主体或其实际控制人发行的,与特定项目相联系的,债券募集资金用于特定项目的投资于建设,债券的本息偿还资金完全或主要源于项目建成后运营收益的企业债券。

(二)资产证券化

按照《资产证券化业务基础资产负面清单指引》,以地方政府为直接或间接债务人的基础资产本不可作为资产证券化的基础资产,但该指引又做出特别规定即:地方政府按照事前

公开的收益约定规则,在PPP下应当支付或承担的财政补贴,可以作为企业资产证券化基础资产。在PPP项目中,典型基础资产如下所示:

满足条件的PPP项目公司的应收款、收益权等均可以通过企业资产证券化融资。具体由PPP项目公司作为发起人(原始权益人),将PPP项目项下未来可预测的能够产生稳定现金流的基础资产进行组合,形成基础资产包,向SPV进行真实出售,以基础资产产生的现金流在证券市场向投资者发行资产支持证券,将认购资金用于项目公司建设运营。

四、做好旅游PPP项目融资的关键点

从融资的角度分析,一般从这几个方面看,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核心是现金流。

对于PPP项目而言,一般也是从建设期、运营期、移交期全周期生命来看。通常PPP项目的盈利收入是从运营期才开始产生的,建设期只是作为资金原始投入,因此对于投资人来说,如果是以信托、私募等形式介入的模式,资金流动性就会产生比较大的问题。

首先对于建设期而言,从安全性的角度来说安全性相对较低,因此要增加增信手段。对于投资方而言,要提前把流动性解决方案设计好,以防止期限错配的情况发生。另外,由于建设期没有现金回流,没有收益回款,因此投资方可以寻求收益诉求比较低的钱,或者进行结构化安排,把一部分收益转移给收益诉求比较高的股东,以吸引大股东介入。此外,由于建设期现金流是净流出的,因此比较不稳定,我们可以采用项目融资的方式来平衡现金流。

其次就是要选择好投融资方式。比如投资比例,投多好还是投少好,若仅仅是为了获取施工总包权、设计权、运营权或者供应物料权,是为了投标的话,当然投的钱越少越好,说白了因为投资方不是为了挣投资收益的。还有投资性质,具体是做什么性质的投资?再有就是财务工具的运用。是否采用财务杠杆?如果是为了获取投资收益的话,为了避险,可能就要用财务杠杆,还要用结构化的安排,做结构融资。

最后是PPP模式的选择。基本上从收入来源方面有三种,一个是使用者付费,就是一些收益比较好的,靠自己的收入可以覆盖投资成本和合理收益的;第二类是完全没有收益的,比如一些不收费的道路,一些不收费的文化场馆,这种建设全部由政府付费,由进行政府采购。还有一个就是本身有一部分收入,但是这个收入不足以平衡全部投资,不足以让社会资本获得合理回报的,需要由政府的财政进行补差的,这种方式叫可行性缺口项目。

文章来源:元立方金服 查瑞祺

第6篇:房地产企业项目管理模式分析

能够在同一时间同时运作多个处于不同开发周期的项目,是一个房地产开发企业成熟的标志,也是房地产开发企业走向规模化的必经之路。然而多项目运作管理相对单个项目管理要复杂得多,它需要企业在多个项目之间协调和分配现有资源,以获取最佳的项目实施组合。同时对企业的人力资源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这些困难,对房地产企业来说并非无法克服的。通过灵活的运用现有的管理工具,就可以构筑起房开地产开发企业多项目运作的管理基石,使之成为企业的一项重要竞争能力。

选择合适的组织与项目管理模式

房地产开发项目运作可以采用职能式、项目式和矩阵式等三种不同的项目管理模式。职能式的项目管理,完全由项目拓展、设计、工程、销售等职能部门根据项目不同的开发阶段介入项目管理。职能式的项目管理部门分工高度专业化,能在项目开发的过程中最大限度的反复利用内部资源。但部门与部门间的沟通协调较多,决策缓慢,项目对外界环境的反应不敏感。在同时运作多个项目时,这种矛盾更加突出。

项目式的项目管理,是指项目公司作为项目开发的全权主体,在其下设立该项目专门的拓展、设计、工程、销售部门或岗位。在这种开发模式下,项目能够快速的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做出反应,但总部对项目控制较弱,存在较大的风险。特别是在多个项目同时运作时,资源闲置的现象特别突出。

矩阵式的项目管理,是指项目部成为项目执行的负责主体,拓展、设计、工程、销售等职能部门成为项目资源提供、建议与监督主体。项目部由各职能部门抽调专人组建,项目成员既对部门经理负责,也对项目经理负责。矩阵式的项目管理能对外界环境做出较快反应的同时,避免了资源的闲置,但其双重领导的缺点也尤为明显。

三种项目管理模式各有其自身的特点,这就需要从事多项目开发的房地产企业根据企业战略和管理重点的需要进行灵活选择和运用。仅从事同城多项目运作的房地产开发公司,应按照房地产开发的控制重点设立项目拓展、设计、工程、销售、成本、采购等职能部门,同时采用矩阵式的项目管理模式。而从事异地多项目运作的房地产开发公司,则可以考虑在总部成立拓展、设计、成本等职能部门进行总体控制,在地方公司成立工程、销售、采购等部门进行项目实施控制,并在地方公司内部仍采用矩阵式的项目管理模式。

反观公司目前的项目管理模式,虽然建立了建设项目部和工程项目部,但究其本质还是更加类似于职能式管理,

建立清晰的权责体系

清晰的权责体系是克服房地产企业多项目运作中双重领导、权责不清的一种重要管理工具。为了分清项目开发过程中的各项权责、削弱双重领导的负面影响,应该从部门职责和业务流程两个维度来构建权责体系。通过部门职责维度,区分清楚职能部门间、职能部门与项目部间的职责权限。通过业务流程维度,将公司的权责具体到项目开发过程中的具体环节。以两个维度的交叉,明确出项目开发中的关键事项由哪个部门具体负责,哪些部门参与,并由哪级管理层最终确定。

业务流程体系

清晰的权责体系告诉每个部门应该做什么,但并没有解决如何做的问题,因此还需要房地产开发企业进一步建立起业务流程体系以规范和支撑多项目的运作。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流程体系首先应该从房地产开发的价值链考虑,从项目拓展、产品策划、设计管理、工程管理、营销管理、客服管理等方面建立起基于价值创造和面向客户并对灵活应对市场的流程模块。同时还应该从管理支撑角度考虑,建立起成本、采购等方面的流程模块。越靠近房地产开发价值链前端,经营操作风险越大,但对整个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利润、产品质量等起决定性因素,因此项目拓展、产品策划、设计管理等流程应该重点关注品质、成本策划以及风险的控制。价值链中段是整个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成本和质量具体控制阶段,决定了利润的最终实现大小和产品的最终质量,因此工程、成本、采购等流程重点关注质量和动态成本的控制。越靠近价值链后端,经营操作风险越小,但对整个房地产开发项目的价值实现、品牌有重要影响,因此营销、客服等流程重点关注营销推广的效果与客户服务。为了准确的将各个流程模块内的关键事项描述清楚,以指导各项目的日常运作,流程体系文件又可以由流程文件、作业指引和配套表格三个层次构成。流程文件规定为完成某项活动的具体步骤;作业指引针对某一作业具体操作过程、方法、标准或要求的描述;配套表格用以分析和记录流程、作业指引操作过程中形成的数据和资料。

计划管理体系

房地产开发业务流程体系规范了一个项目从拓展到售后的整个运作过程,但为支撑多项目运作还需要计划管理这一工具来进行全局考虑和优化企业内部资源配置。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计划管理主要应该从项目和公司两个层面来进行建立。

以项目为单位的项目计划管理,应全面考虑项目开发的整个周期,建立起包括项目设计、项目施工、项目采购、项目报批报建、项目资金、项目销售等各专业计划。由各专业计划汇总形成项目的总体控制计划,以指导项目的运作。同时随着项目外部环境的变化对项目各专业计划和总体控制计划进行调整更新,以保证计划的灵活性。

公司层面的计划管理,可以基于公司的战略规划按进行编制并实施。由各部门根据各项目的专业计划和总体控制计划,形成各部门的计划;再将各部门计划进行协调汇总形成公司的计划。然后各部门依据计划制订月度计划进行分解实施,并每月对计划执行的情况进行总结评估,以保证计划执行的有效性或及时发现计划调整的时机。 合适的组织与项目管理模式可以解决横向的资源配置;计划管理体系可以解决纵向的资源配置;权责体系可以解决权责分配问题,从而减少不必要的协调和沟通;业务流程体系规范项目的运作,降低对人力资源的要求。通过上述四项管理工具的巧妙结合,从根本上克服了房地产开发企业多项目运作过程中面临的各种管理难题,构筑起房地产开发企业多项目运作的管理基石。

第7篇:牧区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训模式探索与思考

摘要:肃南县立足自然条件和多民族县情实际,紧紧围绕发展绿色畜牧产业为主体,坚持在产业发展中培育职业农牧民,通过科技培训来壮大产业发展基础,实现职业农牧民培育与产业发展壮大共赢的格局,逐步形成了“以主导产业为载体,以教育培训为主要方式,以资格认定为重要手段,以政策扶持为动力引擎”的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训工作模式。打造了以农广校为主体,以农技推广部门为推手,以现代农牧业科技园区和生态型家庭农(牧)场为基地,走出一条多形式、多渠道、广覆盖的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育模式。 关键词:牧区;农牧民培训;思考

肃南县是一个以养羊为主的纯牧业县,也是甘肃高山细毛羊基地县之一。2015年牲畜饲养量达到123.15万只,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实现10893元,其中68%的收入来自于畜牧业。近年来,肃南县把新型农牧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作作为农牧业产业的关键环节来抓,为使受训的农牧民能在短时间内消化吸收所学实用技术,在技术培训中,积极大胆探索培训模式,采取分区域、分层次、分产业技术等方式,紧紧围绕现代农牧业标准化生产技术、舍饲养殖、畜产品电商营销和惠农政策宣讲等方面举办各种培训班268期,科技讲座166场,培训农牧民1.6万人(次),赠送实用技术书籍及技术资料2万余份,使受训人员人均熟练掌握了1—2门农牧业方面的实用技术。

1农牧民科技培训做法

1.1针对自然因素因地制宜开展培训。全县7个农牧业乡镇除明花乡外,大都处于祁连山腹地的高寒山区,受山大沟深、地广人稀,交通不便等自然因素的制约,农牧民的科技文化素质相对较低,不能够适应发展现代畜牧业的需要,实用技术推广与应用不到位,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觉悟高的新型农牧民严重缺乏的问题突出。不仅直接影响着农牧民的经济收人,也严重制约农牧业生活水平的提高,影响了肃南县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针对以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将各乡镇、各工作片区的实际情况建立明细台账,因人、因地、因需求制定培训大纲,有的放矢的开展了新型农牧民的培训工作,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1.2针对农牧民思想认识不到位开展培训。农牧民由于受传统小农经济思想的束缚,大都认为自己从小就是“放羊娃、放牛郎”,从父辈手里结果放羊鞭就开始了自己的创业,本来就是养牛、养羊而已,从小言传身教、耳目依然,自己有经验,不需要浪费时间和精力再去学习培训,主观认为养牲畜纯是靠自己经验的积累。针对这一思想观念的问题,我们通过与身边有文化,依靠科技养畜发家致富的示范典型做对比,算养殖效益账等方法,注重转观念、换思路,调畜种、优化畜群结构等方面培训,实现了转念的大转变,思路的大开发,效益的大提升。

1.3针对培训教师不足的问题积极开展教师结对,以师带徒式的培训。“打铁先得自身硬”,由于我县科技培训技术力量大都集中在农口技术推广单位,而且农业和畜牧业方面的培训教师力量分布不匀,大部分乡(镇)技术员相对较少,且从事专业工作的时间也很有限,从而出现专干不专的现象。针对这一突出问题,县委整合县县党校干部教育培训中心和农广校两个单位,必将全县各系统推荐的培训教师分门别类,成立培训团队,有计划地将这些培训骨干派到省内外培训基地进行充电培训,并采取县级培训教师与乡镇培训队伍结对子、以师带徒、传帮带的方式,解决了培训教师不足和水平不高的问题,也为乡镇带出了一部分留得住的乡土教师。

1.4 针对培训经费不足的问题,开展多渠道经费整合。由于以往存在的各部门谁完成谁的培训任务,谁掌控谁的培训经费的问题, 一是将县、乡两级有限的农牧民科技培训经费进行整合,由县农广校综合管理,乡镇负责制定各自的培训计划,提交县农广校安排培训。二是将一些大口的科技培训职能部门也划归县农广校,经费由县财政统一划拨农广校管理支配,各大口按农广校培训计划安排培训教师参加培训。三是将精准扶贫培训经费和精准扶贫培训对象统一安排给农广校,培训内容及培训安排由联系单位计划,提交农广校安排师资开展培训。

1.5 针对农牧民科技培训缺乏设备投入和培训基地而采取的培训。 由于肃南牧区特殊的自然因素和主要产业特点,农牧民科技培训主要以举办培训班、以口授为主要形式,一些先进的教学方式和设备还没有普及,特别是乡村一级,没有固定的技术培训场所和示范基地。针对这一问题,一是我们发挥培训设备效益发挥的最大化,将产业相近的现存设备及培训基地统一划归设置,如康乐乡、大河乡地域接近,细毛羊产业突出,我们将喇嘛坪科技示范园区作为培训基地,投入培训设备,皇城镇在县绵羊育种场设置培训基地;二是采取借鸡下蛋的方式,与祁丰乡临近的肃州区培训示范点县协作,开展舍饲养羊培训,与明花乡临近的高台县骆驼城乡的示范点借姻,培训明花乡农牧民发展农作物制种、种草养畜及草牧业。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农牧民培训工作量大、面广,培训效益发挥不明显。由于我县地广人稀,牧民大都分布在广袤的草原上放牧,加之农牧民的整体科技文化素质相对较低,草原畜牧业周期长,受市场影响大,培训带来的社会效益不明显,经济效益不突出。

2.2 农牧民自觉接受培训的观念和意识改变慢。农牧民受传统思想的束缚,认为自己从小就养牛、养羊,不需要浪费时间和精力再去学习的错误思想存在。

2.3科技培训的示范基地和设施设备仍然缺乏。虽然我县的主导产业仍然是养羊为主的畜牧业,但由于地域狭长、各乡镇自然因素和草原类型不尽相同,创建示范带动能力强的培训基地只能一乡一基地,一业一基地,成本高,示范能力弱,一些先进的设备还不能普及到村一级,加之居住分散,也不具备固定的技术培训场所,更谈不上有效利用微机网络开展远程教育,致使科技培训跟不上发展的需要。

2.4 培训经费依然不足。县、乡两级财政没有真正农牧民科技培训工作面广、量大。把农牧民科技培训经费纳人财政预算,没有专项经费投人。往往是职能部门急需时,申请一点才批一点,财政紧缺时则少批或不批,经费没有保证。 3 创新性培训模式的思考

2.1在培训理念上求“新” 始终坚持把实施农牧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作为提高农牧民素质和加快细毛羊基地县建设,促进农牧民增收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紧抓好,引导树立“六大培训新理念”。即:树立党建优先的理念,全面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从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政策法规等方面进行培训,努力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示范引领作用;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围绕“人人有技能,家家都致富”的目标,把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牧民作为重点,加强农村经济能人的培育力度,加大辐射示范带动作用;树立因需施教的理念,把培训工作与县情、乡情、村情和农牧民急需的技术知识结合起来,与农牧民科学养畜技术结合起来,使培训工作贴近畜牧业生产实际,取得实际效果;树立实用高效的理念,把农牧民培训与县、乡、村主导产业结合起来,与畜牧业生产季节结合起来,使培训内容真正使农牧民学有所用、用有所得。 2.2 在培训内容上求“全” 在培训内容上力求做到满足群众多方面的需求。即加强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加强农牧业实用技术培训,紧紧围绕细毛羊特色产业开展技术培训,主要围绕舍饲养殖、畜种改良、标准化生产、畜产品加工等农牧业科技知识的培训;加强市场经济知识培训,主要围绕生态型家庭牧场创办、合作化经营、畜产品电商营销、劳动法、经济合同法等内容的培训,以提高农牧民的市场经济意识和维权意识。

2.3 在培训方式上求“活” 为确保培训工作取得实效,不走过场,在培训方式上力求灵活,在采取传统集中讲授培训模式的基础上,实行因人施教、因需施教,对不同年龄层次、不同文化水平和不同需求的农牧民使用不同的培训办法和内容。即菜单式培训,对长期忙于畜牧业生产,很少有时间走出去的农牧民,通过建立专家信息库,方便农牧民根据需要以点菜单的方式选择专家进行授课,真正实现“农牧民点菜、专家下厨”开展培训;巡回式培训,针对一些乡村居住分散偏远,利用逢集或走村的形式,建立市、县、乡三级专家服务队深入乡村开展巡回讲课培训,指导农牧业生产;保姆式培训,针对一些农牧民文化水平不高,接受技术较慢的实际,在集中培训的基础上配送技术方案、生产规划、市场信息等系统的资讯服务,一包到底,确保受训农牧民学得实,用得准;带动式培训,对有思想、没胆量、想干事的人,通过龙头企业、专业协会等进行针对性的技能培训和示范引导,通过科技示范户、能人大户的成功事例带动周边农牧民发展农牧业经济;网络式培训,充分利用县乡远程教育、广播电视、党员电化教育、农牧业信息服务等网络阵地,开办各种专题技术讲座,以提高培训工作的覆盖面。

2.4 在组织安排上求“效” 坚持方便群众、就地就近转移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培训资源,根据市场需求和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输转,做到了人员、场地、教材、制度、工作落实到位。在培训方式上采取在县城集中培训和到乡镇分散培训相结合的形式;在培训对象上主要以农牧村18-40周岁,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青年农牧民为主。 2.5 在培训效果上求“实” 为使培训工作真正取得实效,组织人员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了解农牧民想什么、急什么、缺什么。并根据调查结果合理安排培训内容和方式,把确保每名农牧民掌握1-2门实用新技术作为培训的重点,把解决广大农牧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突破口,切实解决制约我县农牧民增收难和农牧业经济发展缓慢的瓶颈问题。

通过创新培训方式,丰富培训内容,进一步拓宽了广大农村基层领导干部的视野,提高他们带领村民致富的本领,使广大农牧民依靠科技发展细毛羊产业的意识增强,科学养畜水平进一步提高,增收致富的本领明显增强,劳动力培训工程为细毛羊为主导的绿色畜牧业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成为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的“助推器”和“动力源”。

第8篇:BOT模式下的社会公益性项目投资风险分析

摘要:公用事业是关系民生且影响公共利益的经济行业。改革开放后,我国公用事业一直存在资金缺乏,公用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现行体制弊端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中央政府在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有计划地推行bot模式,目前该模式的发展已比较规范,应用也在逐步推广。因此文章重点研究bot模式下的政府在公益性项目投资中所面对的风险,力图为我国bot模式的公用事业项目风险规避与广泛应用做出贡献。

关键词:bot;政府;公益性项目;投资;风险

一、引言

bot,是英文“build-operate-transfer”的缩写,意思是“建设-经营-移交”。是政府与私人资本以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经营为标的的合作关系。通常情况下,政府就某个基础设施项目与非政府部门的项目公司签订特许权协议,授予签约方的项目公司来承担该项目的投资、融资、建设、经营和维护,在协议规定的特许期限内,这个项目公司向设施使用者收取适当的费用,由此来回收项目投入融资、建造、经营和维护成本,并获取合理回报;政府部门则拥有对这一基础设施项目的监督权、调控权;特许期满,签约方的项目公司将该基础设施无偿移交给政府部门。由此可以看出,bot模式的实质是一种“委托管理与经营”。同时,这种委托管理与经营还有一个特征,即财产的所有权始终在委托人手里,经营管理人没有处置权。而bot模式正是体现了这样一种性质:私营企业是受政府委托建设与经营一项基础设施的,所有权不但一直在政府手中,而且私营企业的服务也处于政府监督之下。私营企业只是在一个约定的期限内经授权经营某一工程项目,期限届满时就交由政府管理而没有自行处置权。这就决定了bot模式从一开始就具有两权分离的特征而不是国家财产的私有化。

bot所涉及的领域一般为关系国计民生的公共设施、公益事业等基础设施项目,由于国家财力有限及垄断专营带来的效率低下,管理混乱等原因,这些本应由国家投资、垄断专营的领域,不得不引入私人资本。一方面,引入私人资本尤其是外国私人投资,可以减少政府举债责任和财务负担,将项目风险转移到私人投资者身上;另一方面,也可以加快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进程,改进投资和管理模式,提高效率。为有效控制私人投资先天所具有的市场性、牟利性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bot将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经营分解为投资建设、经营回报和无偿移交三个阶段,把投资建设、经营回报与直接政府职能相分离,辟为可以投入产出的领域,从而使私人资本对公共基础设施的控制权被限制在一定时间、范围内,保证了政府对公共基础设施的最终控制权。私人投资者则通过有效地利用特许期内享有的融资、建设、经营、管理某特定项目的特许权来达到牟取高额利润的目的。在本质上讲,bot是将本国和本地区的那些本应由公营机构承建和运营的公用设施项目,通过政府授权模式特许给某个私营机构来建设和经营,以市场换取项目建设资金的一种特殊的直接投资模式。

从社会公益性项目风险分担角度来看,风险的承担者主要有建设承包商、投资者和政府。但是,政府在这个过程中一直扮演操纵者的角色,所以,无论它是否参与项目建造,都会承担巨大的风险。本文特从政府的角度分析社会公益性项目投资的风险所在。

二、关于投资者的资质

(一)资本、技术和专业运营方的联合

各地在各类项目上已广泛采用bot方式,既有通过招标形式进行的,也有直接协商的。一方面,由于政府产业政策支持的环保类基础设施项目具备稳定高额的回报,各种形式的资本蜂拥而入,一定程度上形成了竞争,增大了政府选择投资人的余地;另一方面,出于地方保护或行业、部门利益驱使,并全未按照最体现多方共赢原则将项目交给最适宜的投资者;投资者大多数是仅仅拥有资金,对投资项目的建设和运营是外行。他们虽然可以要求最低的利益回报,却往往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或建成后将设施转让给另一家运营企业;再一方面,有些地区急于吸收投资,对投资方不经过慎重的比较和选择,忽略了政府承担的更大风险。因此,为了体现市场经济的公平原则,杜绝暗箱操作和滋生腐败,充分选择具有最优的融资、技术、收益组合的投资方案,最有效的方式是招标确定投资商,同时必须要求资本方与技术和专业运营方的联合。否则,则有可能导致项目瘫痪、陷入连带债务困境、项目质量不达标,甚至对簿公堂等严重后果。

(二)保持项目质量与国家标准的一致性

对于国家财力来讲,许多公益项目如环境保护是“高消费”的活动,其也将随着社会的进步逐步提高标准。然而一项公益设施的工艺选择受技术发展的影响很大,一旦定型,难以更改。特别是对于bot模式的投资,长达二十多年的特许经营期,随着人民对公益设施需求的逐步提高,必将导致国家标准的不断提高。如何使已在多年前的技术条件下按选定的工艺建成的设施进一步符合新的标准,既不能限制发展,又不能给投资者带来过大的风险,是需要政府在特许经营协议中慎重考虑的。这就需要保留分期建设的可能,并在规划用地时不但是要考虑规模的扩大,还要考虑进一步进行深度处理的工艺扩展性,这就对投资商的经济实力、专业营运资质、专业信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关于政府补偿

(一)对投资者的补偿

有些公益性项目同时具有经营性的特征,即项目本身虽有一定的收益,但尚不足以盈利。如以污水处理为代表的环保基础设施具有很强的公益性,世界银行《1994世界发展报告》将其划定为准经营性。为了吸引投资方,必须由政府给予一定的补偿。这种补偿政府虽然不必一次性投入,是以未来长时间低额的支出换取提前发挥社会效益的基础设施的最低代价。但是不能忽视这笔支出的存在。

(二)为克服“邻避效应”而对利益受损人进行合理的补偿

在公益性项目建设与运营中所出现的邻避效应,是追求公共利益最大化和政策成本最小化的政府在民主行政的条件下不可回避的决策困境。邻避效应(not-in-my-back-yard)指居民或在地单位因担心建设项目对身体健康、环境质量和资产价值等带来不利后果,而采取的强烈和坚决的、有时高度情绪化的集体反对甚至抗争行为。由于公益性项目的发起与实施单位主要是政府本身,解决公益性项目的邻避效应,关键是由政府采取适当的补偿措施。传统的补偿理论倾向于强调物质性补偿,即根据居民经济条件受影响的程度,相应安排补偿方案。从一般实践看,在居民获得满意的经济性补偿情况下,邻避效应的发生概率和危害程度通常都是可控的。但是政府财政能力的有限、各项规章制度的限制、在计算居民损失上的不科学以及其他因素,往往使得补偿力度与居民期望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在补偿原则不清楚、补偿对象难以界定、补偿方式难以有效执行、同时资金来源有限情况下,各国政府都面临如何构建真正行之有效的公益性项目补偿机制的棘手问题。

四、关于产权

在民营资本出现以前,对外商投资的项目政府担心产权完全归外商对国家和人民有危险,所以坚持设施产权的有条件拥有和处置权,并必须于预定年限内移交政府。随着投资多元化的发展,国内资本包括民间资本、国有背景的资本在大量地成为投资方,在这种情况下,采用bot的变形boo模式成为可能。boo模式下,投资者按照与政府签订的特许经营协议永远拥有设施的产权和经营权,并应保证设施的生产效率和持续改进。因为boo模式下投资回报持续时间更长,此时可以进一步降低政府补偿的单价。因此这种模式被广泛采用,然而这也加大了政府进行管理和监督的风险。一旦出现投资者不履约,或执行不力,就会出现政府不可控制的局面。

五、不可抗力风险

不可抗力风险指项目建设过程中不可预见、无法克服和避免且给项目造成的损坏或毁灭的风险。不可抗力风险主要包括自然界风险和社会风险。自然界风险主要有地震、风暴、泥石流、反常的恶劣天气,恶劣的现场条件,周边存在对项目的干扰源,工程建设可能造成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不良的运输条件可能造成的供应中断等。社会风险主要有宗教信仰冲突,社会治安的稳定性,劳动者的文化素质和社会风气等。这些情况发生后,不但项目建设失败,还需要由政府出面进行协调与善后。

政府及其主管部门在bot项目运作中还有其他各种风险,如当政府对环境基础设施的市场潜力和价格趋势把握不清时,可能对投资者盲目承诺较高的投资回报率,加大居民和政府负担;缺乏项目谈判及bot知识学习和积累,投资商因此钻政策法律空子达成不平等合同条款来损害政府及用户的经济利益;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为投资方做出免国有化、特殊征收、外汇兑换、同业同地竞争禁止保护及政策优惠以外的商业担保等。

作为防范机制,仅有各类格式合同范本尚不足以应对各种具体而特殊的风险障碍,bot项目主办方最好是通过全程聘请具有bot实践经验的律师作为专业法律顾问,通过全过程参与起草审查合同、合同管理、商务谈判、资信调查、出具法律意见书等方式,为政府及其授权部门提供全程bot法律服务来防范因此可能发生的风险。

第9篇:农牧业经济发展调研分析

近日,对我镇农牧业工作进行了调研,现结合我镇实际,对全镇农牧业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阐述如下:

一、我镇基本情况

**镇位于**政府所在地以北约92.5公里处,南与**镇相邻,西与**、**屯接壤,北与**镇相连,东与**办事处隔河相望。全镇总面积47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3万亩,草牧场面积24万亩

,林地面积273845.89公顷,牲畜总头数11万多头(只)。全镇辖6个嘎查、一个社区,23个自然艾里,总户数1966户,总人口7886人,是个以牧为主、农牧结合的乡镇。

二、我镇农牧业经济发展现状

(一)依托畜牧业资源优势,农牧产业化得到稳步发展。畜牧业是我镇的主导产业。几年来,我镇切实把畜牧业作为主导产业来抓,畜牧业得到持续稳定发展。全镇永久性标准化接羔场达到104个,舍饲半舍饲棚圈230处,网围栏40处近4.8万亩,牲畜总头数达到10万头(只)。在此基础上,我们凭借资源优势上项目,通过招商引资引进肉类精深加工企业2个,依托工业化的拉动和专业化的生产,切实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的经营,目前企业生产效益、经济效益良好,草原羔羊肉生态品牌初显,特色农畜产品优势日益突出。

(二)以奶站为中心,带动全镇奶牛业持续健康发展

为优化农牧业产业结构,促进全镇奶业健康持续发展,我镇已建成两处奶站,全镇奶牛养殖规模进一步扩大,奶牛头数由最初的224头增加到现在的660头,奶牛业发展态势喜人,奶牛业为的发展为全镇农牧民脱贫致富,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促进了我镇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三)农业和林业生产取得较好成效

几年来,镇政府注重加强以水利为中心的农田基本建设,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全镇累计新打井675眼,全面实施人人3亩水浇地建设,提高了地域自然灾害的能力。积极调整种植业结构,进一步完善和构筑了粮、经、草三元结构,引进优良品种,全镇实现了种子良种化,为农业丰收奠定了良好基础。林业生产上,坚持以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为出发点,封造结合、以封为主,组织实施绿化工程,权利抓好天然林保护,以恢复植被为目标,积极防沙治沙,加大了退耕还林的工作力度。到去年初,全镇退耕还林面积达到16150亩,超额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

(四)特色种植业和养殖业稳步发展

为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拓宽我镇农牧民群众增收致富渠道,促进我镇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去年8月份,我镇党政班子成员深入辽宁、黑龙江等地的五味子种植基地实地考察。通过考察,详细了解了五味子的栽培技术、种植环境、适应温度、经济效益、市场前景等总体情况,深感这一致富项目很适合在我地区推广发展。五味子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北三省,为多年生落叶木质藤本果树,长达6—8米。果实既是我国常用名贵药材,又是加工果酒和果汁饮料的原料,目前市场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市场前景十分看好。尤其五味子还适合25度以上坡耕地还林间作,是当前农村调整产业结构首选的致富项目。经镇党委、政府研究,决定在全镇推广种植五味子药材致富项目。目前,已在**镇所在地建一处150亩的五味子示范基地,示范种植成功后,将在全镇范围内大面积推广。这一举措不但可以显著提高特色种植户的经济收入,而且为我镇生态种植、特色种植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子。特色养殖业方面,乌兰毛都嘎查投资120万元,以一家一户的农牧户为主,大力发展绒山羊养殖项目,经济效益良好,为下一步继续扩大养殖规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我镇农牧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镇在推进农牧业经济发展的进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势必会影响农牧业产业化进程,应尽快加以解决,从而促进农牧业经济快速发展。

(一)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生态畜牧业发展不平衡。农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够,畜牧业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还很低,草畜矛盾日趋激化,严重制约了畜牧业的发展。牲畜改良力度不够。在畜牧业生产上,一些牧业户仍沿袭传统的放养模式,制约了生态畜牧业的发展。

(二)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目前,我镇的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已基本建立,但距真正的“龙头”要求相去甚远,不仅规模小、带动力弱、辐射近,而且运作中还存在体制、技术、市场、资金、厂地等问题,因此,对农牧业的拉动作用有限。

(三)农牧业科技服务体系不完善,广大农牧民科技意识淡薄。我镇的农牧业科技服务体系还没有形成上下左右联结配套的全方位的科技服务体系,影响了实用科学技术的开发、推广和应用。另外,广大农牧民由于受多年来传统观念的束缚,习惯于老一套生产方式,对科技投入的风险性估计过高,影响了科技投入的积极性。而且,

上一篇:矿井地面防治水措施下一篇:小班语言活动剪纸歌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