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岛油库火灾

2022-07-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黄岛油库火灾

基于LEC评价法的军队油库火灾风险评估

[摘 要] 通过军队油库火灾风险识别,分析火灾风险影响因素,利用LEC评价方法,构建军队油库火灾风险评估模型,结合某军队油库火灾风险评估案例,提出解决军队油库火灾防范的对策和建议,为军队油库指挥管理者提供火灾预防及应对方面的方法和思路,对保障军队油库安全减少火灾事故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军队油库;火灾;风险评估;LEC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9. 21. 015

[

1 引 言

油料具有易燃、易爆、易挥发的特点,因此油料火灾具有突发性强、燃爆交替、扑救困难等特点。军队油库是储存、供应、保障军用汽油、煤油、柴油等成品油料的后方基地,属于火灾高危行业,发生火灾事故威胁性大,极易造成严重官兵伤亡和财产损失,最终影响战斗力。如何确保军队油库人员及营区附属设施、装备物资及环境不受火灾事故威胁,加强油库火灾安全管理,有效控制火灾事故发生,对部队油库正常的工作、训练、生活及运转具有重要意义。

2 军队油库火灾风险识别

风险评估是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对风险事件造成的影响和损失可能性进行量化评估[1-2]。军队油库火灾风险识别是开展火灾风险评估工作所必需的基础环节,完整、准确地对火灾风险进行分析、判断,采取有针对性的火灾风险控制措施,确保将军队油库火灾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

2.1 军队油库火灾隐患

通过对军队油库火灾爆炸事故的研究分析,在油库火灾事故和平时管理中暴露出一些消防安全问题:人员培训不及时不系统,缺乏消防专业知识;作业程序不规范不严格,操作时有不慎;审批监管不严格,管理不到位等;预案演练实战经验匮乏,灭火实战能力较弱[3]。为了方便进行火灾风险量化评估,将军队油库火灾风险识别划分为威胁识别和脆弱性识别。

2.2 威胁识别

威胁是一种对组织构成潜在破坏的可能性因素。军队油库火灾威胁就是威胁主体直接或间接引起火灾的因素。造成军队油库火灾威胁的因素大体可分为人为因素和环境因素。根据威胁的动机,人为因素又可分为恶意和非恶意两种。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界不可抗的因素和其他物理因素。表1是对威胁进行了分类,其中表示发生火灾的威胁要素。

根据经验总结和相关数据统计,综合考虑以往各类油库火灾事故报告中的威胁及其频率统计,结合军队训练、战备、保障实际,对威胁出现的频率进行等级化处理,不同等级分别代表威胁出现的频率的高低。等级数值越大,威胁出现的频率越高。表2是威胁出现频率的赋值方法。

2.3 脆弱性识别

脆弱性是对组织存在的弱点的总称,是组织本身存在的,如果没有被相应的威胁利用,单纯的弱点本身不会对组织造成损害。即威胁总是要利用组织的弱点才可能造成危害。脆弱性识别主要从技术装备和管理水平两个方面进行,技术装备脆弱性涉及人员操作规范和装备物理属性两个方面,管理脆弱性又可分为制度管理和组织管理两方面。表3是火灾脆弱性因素分类,其中V表示组织的脆弱性要素。

3 基于LEC的火灾风险评估模型构建

在火灾风险识别的基础上,利用LEC评价法,构建军队油库火灾风险评估模型,确定威胁利用脆弱性导致火灾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判定火灾风险等级结果,进行结论分析。

3.1 火灾风险评估LEC模型构建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评价作业环境危险性的定量评价方法。这种方法认为影响作业条件的危险性因素主要包括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E)、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C),利用这三个因素分值的乘积D 来评价作业条件的危险性。D 值越大,作业条件的危险性越大。D值计算公式为:D=LEC[5]。

军队油库火灾风险值,是威胁利用脆弱性确定火灾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可以根據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主要分析预防火灾发生的情况,不考虑火灾后造成的损失值大小),直接将威胁和脆弱性两个要素值进行相乘得到,为了便于分析风险等级,这里将计算结果开方减小风险值大小,构建火灾风险评估模型Ⅰ如下式[6]:

Ri=f(x,y)=■■ i,j=1,2,3,4

其中,Ri表示威胁利用脆弱性可能性值;f表示增量函数;Ti表示威胁;Vj表示脆弱性;n表示威胁可以利用脆弱性的个数。

通过对军队油库火灾风险识别,军队油库可能发生的火灾风险R面临的主要威胁有四个:威胁T1、威胁T2、威胁T3、威胁T4。

威胁T1可能利用军队油库存在的四个脆弱性:脆弱性V1、脆弱性V2、脆弱性V3、脆弱性V1。

威胁T2可能利用军队油库存在的四个脆弱性:脆弱性V1、脆弱性V2、脆弱性V3、脆弱性V4。

威胁T3可能利用军队油库存在的四个脆弱性:脆弱性V1、脆弱性V2、脆弱性V3、脆弱性V4。

威胁T4可能利用军队油库存在的四个脆弱性:脆弱性V1、脆弱性V2、脆弱性V3、脆弱性V4。

因为火灾风险值是一个概率的问题,一旦发生造成的损失后果严重,所以在一定的条件允许下,要采取一切必要措施进行预防和保护,为了尽量较少发生火灾的可能性,军队油库火灾风险值由所有火灾威胁可以利用存在脆弱性的可能性中风险值最大的那个值,构建火灾风险评估模型Ⅱ为:

R=maxRi i=1,2,3,4

3.2 火灾风险等级评定

为了使火灾风险管理过程中对不同风险的直观比较,以确定安全措施,实现对火灾风险的控制与管理,对风险评估的结果进行等级化处理,等级越高,风险越高,每个等级代表了相应风险的严重程度。表5根据算出的风险值,划分了火灾风险等级[7]。

4 某军队油库火灾风险评估案例分析

以某军队油库为例,运用基于LEC的火灾风险评估模型,对油库火灾危险性进行风险评估,得出结论,为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提供参考。

4.1 案例背景

某團级军队油库依山而建,山上被覆树林较茂密。现有人数90余人,领导组织健全,安全意识牢固,但每逢老兵复退,人数保持在70余人,新兵专业不熟练、作业不规范情况时有发生。各类预案健全,一般情况下,每季度演练一次,逢春秋山火高危时节每月演练一次。据调查了解,该团全体官兵包括地方职工,没有一人从事消防专业,均未参加过专门的消防知识培训。

4.2 案例分析

根据对该油库火灾风险研究,对威胁因素和脆弱性因素进行打分,列出火灾风险评估矩阵,利用火灾风险评估LEC模型,计算火灾风险值,得出火灾风险等级。

具体分析该油库人为因素和环境方面的火灾隐患,得出威胁因素主要来自新兵业务不熟练,操作不规范,靠近山林,容易受山林火灾威胁等。根据表2进行赋值,如表6所示。

将上述风险评估矩阵带入风险评估模型Ⅰ,分别计算出威胁利用脆弱性可能性Ri,最后保留两位小数得:

根据表5火灾风险等级划分,R=10.18在7-12之间,发生火灾风险可能性较小,且一旦发生所造成的影响程度较低,一般仅限于组织内部,通过一定的措施能很快解决,确定风险等级为“2级”,风险等级程度为“低”。

4.3 案例结论

从某军队油库风险识别因素分析可以看出,主要火灾风险威胁因素来源为人员非恶意行为和附近的山林火灾,包括人员操作不当和突发山林火灾等。主要的脆弱性因素来源为技术装备,主要包括消防灭火器材使用不规范、消防知识匮乏等;装备自身存在的老旧问题和防火演练较少、实战经验不足也是脆弱性因素的重要来源。火灾风险等级为“2级”,属于较低火灾风险等级,但如果不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或采取措施没有起到控制风险的作用,残余风险也同样可能引起火灾事故,所以必须要采取针对性的安全措施来抵御威胁,降低火灾风险值。

5 降低火灾风险采取的安全措施

通过调查问卷、走访调研、官兵座谈、查阅资料、专家咨询等形式,对北部战区陆军15个团级油料库进行了火灾风险分析,这些油料库大多数都存在上述案例中的问题。因此,根据该军队油库火灾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估结果,针对性地提出降低火灾风险的安全措施,对其他军队油库都有普遍的借鉴意义,为预防和减少火灾风险提供有效依据和参考。

5.1 用科学系统的消防知识指导战备训练

军队油库火灾风险管理不是孤立的,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了解消防各方面的知识,结合部队实际,科学地指导好战备训练等工作中涉及火灾风险方面的内容。表7中该团的脆弱性因素V2,即从事消防专业人员较少,均未参加过专门的消防知识培训,消防知识匮乏,是增加火灾风险的重要因素。因此,要了解消防的基本知识。火灾的发生必须具备一定的燃烧条件,要了解割断燃烧反应链等基本常识,一旦发现火灾苗头或已经发生着火,会使用正确的消防设施器材有效控制损失,就会降低火灾的发生[8]。

5.2 抓住人员这个中心加强教育培训管理

掌握消防知识的主体是人,火灾威胁的主要因素也是人,抓住人员这个主要矛盾,就能减少火灾风险主观上的威胁。表6中该团的威胁因素T2,即老兵复退时期,人员出现断层,新兵对业务不熟练,是增加火灾风险的主要因素。因此,要加强人员的业务培训和消防培训,缩短业务熟练时间。使人人都知道消防知识、人人都会一般的安全操作, 强化油库官兵的消防专业知识素养和现场指挥技能, 提高处置火灾能力[9]。

5.3 严格落实规章制度与预案实操演练

所有的安全措施都需要规章制度的保障,用规章制度的形式保证预案实操演练的进行具有强制性和实战性。表7中该团的脆弱性因素V4,即缺乏预案演练和实战经验,是增加火灾风险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加强规章制度的建设,编制各类应急预案并注重演练。确实保证每一项业务工作都有相关的制度规范约束,每一个业务操作都有相关的规范作为依据,建立相应的责任制度和监督机制,以保证各项制度能够在实际工作被执行。及时修订各类预案,确保预案内容与实际相符,具有可操作性。

6 结 论

通过军队油库火灾威胁和脆弱性因素分析,基于LEC评价法,解决了军队油库火灾风险评估量化问题,构建了军队油库火灾风险评估LEC评价法模型,对火灾风险量化结果进行了风险等级划分。以某军队油库为例进行了案例分析,依据模型构建了火灾风险评估矩阵,说明了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根据评估结果,探讨了应采取的安全措施,为确保军队油库正常运行降低火灾风险提供了基本方法和遵循。

注:孙彬为通讯作者

主要参考文献

[1]滕五晓.应急管理能力评估:基于案例分析的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2]McNeil A J,Frey R, Embrechts P. Quantitative Risk Management:Concepts,Techniques and Tools[M].Princeton,NJ: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2015.

[3]宋志强,张莹.基于集对分析法的军队油库安全性评估分析[J].价值工程,2017.

[4]郭鑫.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

[5]李军,杨仕龙.军队后方油库风险管理研究[J].军事物流,2010(3).

[6]张秦洞,王曦.试论重大安全问题的风险评估与控制[J].军事运筹与系统工程,2014(9).

[7]陈建伟,杨建民.消防安全技术综合能力[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18.

[8]杨艺,周振翔.军队油库消防应急救援机制建设中存在问题及对策探讨[C]//中国消防协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2012.

[9]刘志永,闵祥君.浅析军队油库(站)用火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军事物流,2015(1).

作者:杨春周 孙彬

第2篇:山东黄岛油库8-12特大火灾事故原因分析

黄岛油库812特大火灾事故

1989年8月12日9时55分,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管道局胜利输油公司黄岛油库老罐区,2.3万立方米原油储量的 5号混凝土油罐爆炸起火,大火前后共燃烧104小时,烧掉原油4万多立方米,占地250亩的老罐区和生产区的设施全部烧毁,这起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3540万元。在灭火抢险中,10辆消防车被烧毁,19人牺牲,100多人受

伤。其中公安消防人员牺牲 14人,负伤 85 人。

一、基本情况

黄岛油库区始建于1973年,胜利油田开采出的原油经东(营)黄(岛)长管输线输送到黄岛油库后,由青岛港务局油码头装船运往各地。黄岛油库原油储存能力76万立方米,成品油储存能力约6万立方米,是我国三大海港输油专用码头之一。

二、事故经过

8月12日9时55分,2.3万立方米原油储量的5号混凝土油罐突然爆炸起火。到下午2时35分,青岛地区西北风,风力增至4级以上,几百米高的火焰向东南方向倾斜。燃烧了4个多小时,5号罐里的原油随着轻油馏份的蒸发燃烧,形成速度大约每小时1.5米、温度为150~300度的热波向油层下部传递。当热波传至油罐底部的水层时,罐底部的积水、原油中的乳化水以及灭火时泡沫中的水汽化,使原油猛烈沸溢,喷向空中,撒落四周地面。下午3时左右,喷溅的油火点燃了位于东甫方向相距5号油罐37米处的另一座相同结构的4号油罐顶部的泄漏油气层,引起爆炸。炸飞的4号罐顶混凝土碎块将相邻30米处的1号、2号和3号金属油罐顶部震裂,造成油气外漏。约1分钟后,5号罐喷溅的油火又先后点燃了3号、2号和1号油罐的外漏油气,引起爆燃,整个老罐区陷入一片火海。失控的外溢原油象火山喷发出的岩浆,在地面上四处流淌。大火分成三股,一部分油火翻过5号罐北侧1米高的矮墙,进入储油规模为30万立方米全套引进日本工艺装备的新罐区的1号、2号、6号浮顶式金属罐的四周。烈焰和浓烟烧黑3罐壁,其中2号罐壁隔热钢板很快被烧红。另一部分油火沿着地下管沟流淌,汇同输油管网外溢原油形成地下火网。还有一部分油火向北,从生产区的消防泵房一直烧到车库、化验室和锅炉房,向东从变电站一直引烧到装船泵房、计量站、加热炉。火海席卷着整个生产区,东路、北路的两路油火汇合成一路,烧过油库l号大门,沿着新港公路向位于低处的黄岛油港烧去。大火殃及青岛化工进出口黄岛分公司、航务二公司四处、黄岛商检局、管道局仓库和建港指挥部仓库等单位。18时左右,部分外溢原油沿着地面管沟、低洼路面流入胶州湾。大约600吨油水在胶州湾海面形成几条十几海里长,几百米宽的污染带,造成胶州湾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海洋污染。

三、抢险救灾

事故发生后,社会各界积极行动起来,全力投入抢险灭火的战斗。在大火迅速蔓延的关键时刻,党中央和国务院对这起震惊全国的特大恶性事故给予了极大关注。江泽民总书记先后三次打电话向青岛市人民政府询问灾情。李鹏总理于13日11时乘飞机赶赴青岛,亲临火灾现场视察指导救灾。李鹏总理指出:“要千方百计把火情控制住,一定要防止大火蔓延,确保整个油港的安全。”

山东省和青岛市的负责同志及时赶赴火场进行了正确的指挥。青岛市全力投入灭火战斗,党政军民一万余人全力以赴抢险救灾,山东省各地市、胜利油田、齐鲁石化公司的公安消防部门,青岛市公安消防支队及部分企业消防队,共出动消防干警1000多人,消防车147辆。黄岛区组织了几千人的抢救突击队,出动各种船只10艘。

在国务院的统一组织下,全国各地紧急调运了lgn吨泡沫灭火液及干粉。北海舰队也派出消防救生船和水上飞机、直升飞机参与灭火,抢运伤员。

经过s天5夜浴血奋战,13日11时火势得到控制,14日19时大火扑灭,16日18时油区内的残火、地沟暗火全部熄灭,黄岛灭火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在与火魔搏斗中,灭火人员团结战斗,勇往直前,经受住浓烟烈火的考验,涌现出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他们用生命和鲜血保卫着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的安全,表现了大无畏的英雄主义精神和满腔的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四、事故原因及分析

黄岛油库特大火灾事故的直接原因:是由于非金属油罐本身存在的缺陷,遭受对地雷击产生感应火花而引爆油气。

事故发生后,4号、5号两座半地下混凝土石壁油罐烧塌,l号、2号、3号拱顶金属油罐烧塌,给现场勘察,分析事故原因带来很大困难。在排除人为破坏、明火作业、静电引爆等因素和实测避雷针接地良好的基础上。根据当时的气象情况和有关人员的证词(当时,青岛地区为雷雨天气),经过深入调查和科学论证,事故原因的焦点集中在雷击的形式上。混凝土油罐遭受雷击引爆的形式主要有六种:一是球雷雷击;二是直击避雷针感应电压产生火花;三是雷电直接燃爆油气;四是空中雷放电引起感应电压产生火花;五是绕击雷直击;六是罐区周围对地雷击感应电压产生火花。

经过对以上雷击形式的勘察取证、综合分析,5号油罐爆炸起火的原因,排除了前四种雷击形式;第5种雷击形成可能性极小,理由是:绕击雷绕击率在平地是0.4%,山地是1%,概率很小;绕击雷的特征是小雷绕去,避雷针越高绕击的可能性越大。当时青岛地区的雷电强度属中等强度,5号罐的避雷针高度为30米,属较低的,故绕击的可能性不大;经现场发掘和清查,罐体上未找到雷击痕迹。因此绕击雷也可以排除。

事故原因极大可能是由于该库区遭受对地雷击产生感应火花而引爆油气。根据是:(l)8月12日9时55分左右,有6人从不同地点目击,5号油罐起火前,在该区域有对地雷击。(2)中国科学院空间中心测得,当时该地区曾有过二三次落地雷,最大一次电流104安培。(3)5号油罐的罐体结构及罐顶设施随着使用年限的延长,预制板裂缝和保护层脱落,使钢筋外露。罐顶部防感应雷屏蔽网连接处均用铁卡压固。油品取样孔采用九层铁丝网覆盖。5号罐体中钢筋及金属部件的电气连接不可靠的地方颇多,均有因感应电压而产生火花放电的可能性。(4)根据电气原理,50~60米以外的天空或地面雷感应,可使电气设施100~200毫米的间隙放电。从5号油罐的金属间隙看,在周围几百米内有对地的雷击时,只要有几百伏的感应电压就可以产生火花放电。(5)5号油罐自8月12日凌晨2时起到9时55分起火时,一直在进油,共输入1.5万立方米原油。与此同时,必然向罐顶周围排放同等体积的油气,使罐外顶部形成一层达到爆炸极限范围的油气层。此外,根据油气分层原理,罐内大部分空间的油气虽处于爆炸上限,但由于油气分布不均匀,通气孔及罐体裂缝处的油气浓度较低,仍处于爆炸极限范围。

除上述直接原因之外,要从更深层次分析事故原因,吸取事故教训,防患于未然。

1.黄岛油库区储油规模过大,生产布局不合理。黄岛面积仅5.33平方公里,却有黄岛油库和青岛港务局油港两家油库区分布在不到1.5平方公里的坡地上。早在1975年就形成了34.1万立方米的储油规模。但1983年以来,国家有关部门先后下达指标和投资,使黄岛储油规模达到出事前的76万立方米,从而形成油库区相连、罐群密集的布局。黄岛油库老罐区5座油罐建在半山坡上,输油生产区建在近邻的山脚下。这种设计只考虑利用自然高度差输油节省电力,而忽视了消防安全要求,影响对油罐的观察巡视。而且一旦发生爆炸火灾,首先殃及生产区,必遭灭顶之灾。这不仅给黄岛油库区的自身安全留下长期隐患,还对胶州湾的安全构成了永久性的威胁。

2.混凝土油罐先天不足,固有缺陷不易整改。黄岛油库4号、5号混凝土油罐始建于1973年。当时我国缺乏钢材,是在战备思想指导下,边设计、边施工、边投产的产物。这种混凝土油罐内部钢筋错综复杂,透光孔、油气呼吸孔、消防管线等金属部件布满罐顶。在使用一定年限以后,混凝土保护层脱落,钢筋外露,在钢筋的捆绑处,间断处易受雷电感应,极易产生放电火花;如遇周围油气在

爆炸极限内,则会引起爆炸。混凝土油罐体极不严密,随着使用年限的延长,罐顶预制拱板产生裂缝,形成纵横交错的油气外泄孔隙。混凝土油罐多为常压油罐,罐顶因受承压能力的限制,需设通气孔泄压,通气孔直通大气,在罐顶周围经常散发油气,形成油气层,是一种潜在的危险因素。

3.混凝土油罐只重储油功能,大多数因陋就简,忽视消防安全和防雷避雷设计,安全系数低,极易遭雷击。1985年7月15日,黄岛油库4号混凝土油罐遭雷击起火后,为了吸取教训,分别在4号、5号混凝土油罐四周各架了4座30米高的避雷什,罐顶部装设了防感应雷屏蔽网,因油罐正处在使用状态,网格连接处无法进行焊接,均用铁卡压接。这次勘察发现,大多数压固点锈蚀严重。经测量一个大火烧过的压固点,电阻值高达1.56欧姆,远远大于0.03欧姆规定值。

4.消防设计错误,设施落后,力量不足,管理工作跟不上。黄岛油库是消防重点保卫单位,实施了以油罐上装设固定式消防设施为主,两辆泡沫消防车、一辆水罐车为辅的消防备战体系。5号混凝土油罐的消防系统,为一台每小时流量900吨、压力8公斤的泡沫泵和装在罐顶上的4排共计20个泡沫自动发生器。这次事故发生时,油库消防队冲到罐边,用了不到10分钟,刚刚爆燃的原油火势不大,淡蓝色的火焰在油面上跳跃,这是及时组织灭火施救的好时机。然而装设在罐顶上的消防设施因平时检查维护困难,不能定期做性能喷射试验,事到临头时不能使用。油库自身的泡沫消防车救急不救火,开上去的一辆泡沫消防车面对不太大的火势,也是杯水车薪,无济干事。库区油罐间的消防通道是路面狭窄、坎坷不平的山坡道,且为无环形道路,消防车没有掉头回旋余地,阻碍了集中优势使用消防车抢险灭火的可能性。油库原有35名消防队员,其中24人为农民临时合同工,由于缺乏必要的培训,技术素质差,在7月12日有12人自行离库返乡,致使油库消防人员严重缺编。

5. 油库安全生产管理存在不少漏洞。自1975年以来,该库已发生雷击、跑油、着火事故多起,幸亏发现及时,才未酿成严重后果。原石油部1988年3月5日发布了《石油与天然气钻井、开发、储运防火防爆安全管理规定》。而黄岛油库上级主管单位胜利输油公司安全科没有将该规定下发给黄岛油库。这次事故发生前的几小时雷雨期间,油库一直在输油,外泄的油气加剧了雷击起火的危险性。油库1号、2号、3号金属油罐设计时,是5000立方米,而在施工阶段,仅凭胜利油田一位领导的个人意志,就在原设计罐址上改建成1万立方米的罐。这样,实际罐间距只有11.3米,远远小于安全防火规定间距33米。青岛市公安局十几年来曾4次下达火险隐患通知书,要求限期整改,停用中间的2号罐。但直到这次事故发生时,始终没有停用2号罐。此外,对职工要求不严格,工人劳动纪律松弛,违纪现象时有发生。8月12日上午雷雨时,值班消防人员无人在岗位上巡查,而是在室内打扑克、看电视。事故发生时,自救能力差,配合协助公安消防灭火不得力。

五、吸取事故教训,采取防范措施

对于这场特大火灾事故,李鹏总理指示:“需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要实事求是,举一反三,以这次事故作为改进油库区安全生产的可以借鉴的反面教材。”应从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

1.各类油品企业及其上级部门必须认真贯彻“安全第

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各级领导在指导思想上、工作安排上和资金使用上要把防雷、防爆、防火工作放在头等重要位置,要建立健全针对性强、防范措施可行、确实解决问题的规章制度。

2.对油品储、运建设工程项目进行决策时,应当对包括社会环境、安全消防在内的各种因素进行全面论证和评价,要坚决实行安全、卫生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制度。切不可只顾生产,不要安全。

3.充实和完善《石油设计规范》和《石油天然气钻井、开发、储运防火防爆安全管理规定》,严格保证工程质量,把隐患消灭在投产之前。

4.逐步淘汰非金属油罐,今后不再建造此类油罐。对尚在使用的非金属油罐,研究和采取较可靠的防范措施。提高对感应雷电的屏蔽能力,减少油气泄漏。同时,组织力量对其进行技术鉴定,明确规定大修周期和报废年限,划分危险等级,分期分批停用报废。

5.研究改进现有油库区防雷、防火、防地震、防污染系统;采用新技术、高技术,建立自动检测报警联防网络,提高油库自防自救能力。

第3篇:黄岛油库爆炸事故案例分析

事故经过:2013年11月22日10时30分许,位于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发生泄漏爆炸特别重大事故。截止12月2日,事故共造成62人遇难。经国家安监总局认定,此次事故为一起重大责任事故。

事故原因:直接原因:输油管线已输油管道发生破裂,在维修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引起的发火爆炸。

间接原因:

1、油库的消防设计错误,设施落后,力量不足,管理工作跟不上。

2、油库安全生产管理存在不少漏洞,该油库跑油、着火事故频发但都未引起高度重视。

3、职工的技能操作不当,安全意识薄弱,在维修过程中违章作业,不按照规章措施执行。

第4篇:1989年黄岛油库爆炸事故报告(错误示范)

1989年黄岛油库爆炸事故调查报告

黄岛油库区始建于1973年,胜利油田开采出的原油由东(营)黄(岛)输油线输送到黄岛油库,再由青岛港务局油码头装船运往各地。黄岛油库原油储存能力760000立方米,成品油储存能力约60000立方米,是我国三大海港输油专用码头之一。

1989年黄岛油库爆炸事故是发生于1989年8月12日、中国石油总公司管道局胜利输油公司位于山东省青岛市黄岛油库的特大火灾爆炸事故,该起事故共19人死亡,100多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3540万元人民币。

事故发生后,社会各界积极行动起来,全力投入抢险灭火的战斗。在大火迅速蔓延的关键时刻,党中央和国务院对这起震惊全国的特大恶性事故给予了极大关注。江泽民总书记先后3次打电话向青岛市人民政府询问灾情。李鹏总理于13日11时乘飞机赶赴青岛,亲临火灾现场视察指导救灾。李鹏总理指出:“要千方百计把火情控制住,一定要防止大火蔓延,确保整个油港的安全。”

一、事故经过:

1989年8月12日9时55分,2.3万立方米原油储量的5号混凝土油罐突然爆炸起火。到下午2时35分,青岛地区西北风,风力增至4级以上,几百米高的火焰向东南方向倾斜。燃烧了4个多小时,5号罐里的原油随着轻油馏分的蒸发燃烧,形成速度大约每小时1.5米、温度为150—300℃的热波向油层下部传递。当热波传至油罐底部的水层时,罐底部的积水、原油中的乳化水以及灭火时泡沫中的水汽化,使原油猛烈沸溢,喷向空中,撒落四周地面。下午3时左右,喷溅的油火点燃了位于东南方向相距5号油罐37米处的另一座相同结构的4号油罐顶部的泄漏油气层,引起爆炸。炸飞的4号罐顶混凝土碎块将相邻30米处的1号、2号和3号金属油罐顶部震裂,造成油气外漏。约1分钟后,5号罐喷溅的油火又先后点燃了3号、2号和1号油罐的外漏油气,引起爆燃,整个老罐区陷入一片火海。失控的外溢原油像火山喷发出的岩浆,在地面上四处流淌。大火分成三股,一部分油火翻过5号罐北侧1米高的矮墙,进入储油规模为300000立方米全套引进日本工艺装备的新罐区的1号、2号、6号浮顶式金属罐的四周,烈焰和浓烟烧黑3号罐壁,其中2号罐壁隔热钢板很快被烧红;另一部分油火沿着地下管沟流淌,汇同输油管网外溢原油形成地下火网;还有一部分油火向北,从生产区的消防泵房一直烧到车库、化验室和锅炉房,向东从变电站一直引烧到装船泵房、计量站、加热炉。火海席卷着整个生产区,东路、北路的两路油火汇合成一路,烧过油库1号大门,沿着新港公路向位于低处的黄岛油港烧去。大火殃及青岛化工进出口黄岛分公司、航务二公司四处、黄岛商检局、管道局仓库和建港指挥部仓库等单位。18时左右,部分外溢原油沿着地面管沟、低洼路面流入胶州湾。大约600吨油水在胶州湾海面形成几条十几海里长,几百米宽的污染带,造成胶州湾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海洋污染。

二、事故的原因分析:

事故的直接原因:

黄岛油库特大火灾事故的直接原因:是由于非金属油罐本身存在的缺陷,遭受对地雷击,产生的感应火花引爆油气。

事故的间接原因:

①黄岛油库区储油规模过大,生产布局不合理。黄岛面积仅5.33平方公里,却有黄岛油库和青岛港务局油港两家油库区分布在不到1.5平方公里的坡地上。而且一旦发生爆炸火灾,首先殃及生产区,必遭灭顶之灾。这不仅给黄岛油库区的自身安全留下长期重大隐患,还对胶州湾的安全构成了永久性的威胁。

②混凝土油罐先天不足,固有缺陷不易整改。黄岛油库4号、5号混凝土油罐始建于1973年。这种混凝土油罐内部钢筋错综复杂,透光孔、油气呼吸孔、消防管线等金属部件布满罐顶。在使用一定年限以后,混凝土保护层脱落,钢筋外露,在钢筋的捆绑处、间断处易受雷电感应,极易产生放电火花。

③混凝土油罐只重储油功能,大多数因陋就简,忽视消防安全和防雷避雷设计,安全系数低,极易遭雷击。1985年7月15日,黄岛油库4号混凝土油罐遭雷击起火后,为了吸取教训,分别在4号、5号混凝土油罐四周各架了4座30立方米高的避雷针,罐顶部装设了防感应雷屏蔽网,因油罐正处在使用状态,网格连接处无法进行焊接,均用铁卡压接。这次勘查发现,大多数压固点锈蚀严重。经测量一个大火烧过的压固点,电阻值高达1.56欧姆,远远大于0.03欧姆的规定值。

④消防设计错误,设施落后,力量不足,管理工作跟不上。黄岛油库是消防重点保卫单位,实施了以油罐上装设固定消防设施为主,两辆泡沫消防车、一辆水罐车为辅的消防备战体系。5号混凝土油罐的消防系统,为一台每小时流量900吨、压力784千帕的泡沫泵和装在罐顶上的4排共计20个泡沫自动发生器。这次事故发生时,油库消防队冲到罐边,用了不到10分钟,刚刚爆燃的原油火势不大,淡蓝色的火焰在油面上跳跃,这是及时组织灭火施救的好时机。然而装设在罐顶上的消防设施因平时检查维护困难,不能定期做性能喷射试验,事到临头时不能使用。油库自身的泡沫消防车救急不救火,开上去的一辆泡沫消防车面对不太大的火势,也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库区油罐间的消防通道是路面狭窄、凹凸不平的山坡道,且为无环形道路,消防车没有掉头回旋余地,阻碍了集中优势使用消防车抢险灭火的可能性。油库原有35名消防队员,其中24人为农民临时合同工,由于缺乏必要的培训,技术素质差,在7月12日有12人自行离库返乡,致使油库消防人员严重缺编。

⑤油库安全生产管理存在不少漏洞。自1975年以来,该库已发生雷击、跑油、着火事故多起,幸亏发现及时,才未酿成严重后果。原石油部1988年3月5日发布了《石油与天然气钻井、开发、储运防火防爆安全管理规定》。而黄岛油库上级主管单位胜利输油公司安全科没有将该规定下发给黄岛油库。这次事故发生前的几小时雷雨期间,油库一直在输油,外泄的油气加剧了雷击起火的危险性。油库1号、2号、3号金属油罐设计时,是5000立方米,而在施工阶段,仅凭胜利油田一位领导的个人意志,就在原设计罐址上改建成10000立方米的罐。这样,实际罐间距只有11.3米,远远小于安全防火规定间距33米。青岛市公安局十几年来曾4次下达火险隐患通知书,要求限期整改,停用中间的2号罐。但直到这次事故发生时,始终没有停用2号罐。此外,对职工要求不严格,工人劳动纪律松弛,违纪现象时有发生。8月12日上午雷雨时,值班消防人员无人在岗位上巡查,而是在室内打扑克、看电视。事故发生时,自救能力差,配合协助公安消防灭火不得力。

三、对责任者的处理意见

①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管道局局长吕某给予记大过处分;

②管道局所属胜利输油公司经理楚某给予记大过处分; ③管道局所属胜利输油公司安全监察科科长孙某给予警告处分;

④管道局所属胜利输油公司副经理、兼黄岛油库主任张某,对安全工作负有重要责任,考虑他在灭火抢险中,能奋不顾身,负伤后仍坚持指挥,积极组织恢复生产工作,可免予处分,但应作出深刻检查。

四、整改措施

①各类油品企业及其上级部分必须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各级领导在指导思想上、工作安排上和资金使用上要把防雷、防爆、防火工作放在头等重要位置,要建立健全针对性强、防范措施可行、确实解决题目的规章制度。

②对油品储、运建设工程项目进行决策时,应当对包括社会环境、安全消防在内的各种因素进行全面论证和评价,要果断实行安全、卫生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制度。切不可只顾生产,不要安全。

③充实和完善《石油设计规范》和《石油自然气钻井、开发、储运防火防爆安全治理规定》,严格保证工程质量,把隐患消灭在投产之前。

④逐步淘汰非金属油罐,今后不再建造此类油罐。对尚在使用的非金属油罐,研究和采取较可靠的防范措施。进步对感应雷电的屏蔽能力,减少油气泄漏。同时,组织气力对其进行技术鉴定,明确规定大修周期和报废年限,划分危险等级,分期分批停用报废。

⑤研究改进现有油库区防雷、防火、防地震、防污染系统;采用新技术、高技术,建立自动检测报警连锁网络,进步油库自防自救能力。 ⑥强化职工安全意识,克服麻痹思想。对随时可能发生的重大爆炸火灾事故,增强应变能力,制定必要的消防、抢救、疏散、撤离的安全预案,进步事故应急能力。

第5篇:油库火灾应急演练计划

一、演练目的:

2016年6月是全国第15个安全生产月,为突出“强化安全发展观念,提升全民安全素质”的主题,规范公司应急管理和应急响应程序,增强消防安全意识,加强与县消防队的协作,提升第一油库控制和处置可能发生事故的能力,提高全员应急救援技能,进而最大限度减少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第一油库组织了应急救援演练。

二、演练的时间、地点、内容、组织机构

1、演练的时间:2016年6月13日

2、演练地点:

3、演练内容:(1)、火灾扑救

(2)、对受伤人员现场急救

(3)、灭火器、灭火毯的使用

4、演练组织机构: 总指挥: 副总指挥: 火灾扑救组: 通讯组: 疏散组: 供给组: 运输组: 警卫组: 引导组: 医疗救护组: 警戒组:

5、参演单位:公司办公室、油库员工、县消防队、县安监局、县商务局及其他相关部门

三、模拟演练内容: 油库1号油罐泄漏起火燃烧

四、演练具体实施步骤:

1、应急演练副总指挥****整队集合向总指挥报告,应急演练总指挥杨宏刚进行应急演练动员。

2、应急演练总指挥杨宏刚宣布应急演练开始。副总指挥***、**到现场确保规定项目的演练效果和演练进度,解决演练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保障演练过程安全。

3、安保部人员***在进行巡检时发现油库内1号油罐发生泄漏并引起火灾,立即就近启动手摇报警器报警。

4、油库主任***接到报警后启动无限报警器,同时向总指挥和副总指挥报警,杨宏刚启动应急救援预案。

5、通讯组****听到报警后立即拨打火警“119”报警电话和“120”急救电话向有关部门报告: *****有限公司第一油库(龙庆油库)发生火灾,说明火灾地址为****,向总公司汇报并及时反馈油库火场信息。同时,通讯组*****拉响警报,通过呼喊“着火了”等有效方式通知全体员工和临近居民。通讯组*****负责传达总指挥命令。

6、听到报警后,火灾扑救组迅速进入库区开展灭火行动。***负责切断除消防用电和应急照明以外的所有电源。然后到发电机房启动发电机供应消防用电的准备(在现场电力中断情况下),打开水泵房消防供水泵,为消防水池补水,完毕后作为机动人员辅助灭火。

****负责启动消防水泵和消防泡沫泵对1号油罐进行泡沫覆盖灭火,并对相邻油罐降温冷却。同时做好消防泵房与外界的联系,协助消防泵工操作和现场指挥。

****立即检查确认罐区防火堤阀门是否关闭,然后视现场实际情况,迅速关闭相邻2号油罐和3号油罐阀门,再关闭其他油罐的阀门,将所有阀门关闭后后,参加到灭火队伍中支援灭火。

***、***、**迅速判断好风向,并站到上风侧,快速赶到距离1号着火罐最近的消火栓处分别接上三支消防水带,对1号油罐灌顶用水枪进行降温冷却;***立即打开泡沫阀门和水喷淋阀门,对1号起火罐进行泡沫覆盖灭火和喷淋降温保护;***分别打开2号罐、3号罐水喷淋系统对2号、3号油罐进行喷淋降温。

7、警卫组****展开灭火车判断好方向后,利用小型器材支援灭火,负责流淌火和库区铁路栈桥处的防范。

8、听到火灾报警后,疏散组***负责对龙江分公司二楼办公楼人员进行疏散,****负责办公楼一楼人员疏散,*****迅速整理票据和现金等贵重物品进行转移疏散,对难以转移的大型贵重物品要用防火毯遮盖,并准备好灭火器进行防范。疏散后由****清点人数,及时撤离。

9、库区员工员***在火灾现场附近受伤,救护组人员***、***立刻进入现场救出受伤人员,****准备好急救药品为受伤人员救治,运输组****准备好车辆,视情况将受伤人员运送县医院。

10、供给组****负责向救援人员提供个人防护装备、灭火器材、饮用水和食品。

11、警戒组*****负责现场周围的警戒,劝说周围围观群众快速撤离,避免火灾引起不必要的伤亡。

12、引导组****到达路口迎候救援车辆的到来,等待期间随时与前来救灾人员保持联系。

13、数分钟后,县消防队到达第一油库,引导组***负责将消防队指引到油库大门,总指挥****向县消防队报告火情及救援情况,引导组****引导消防车辆进入油库着火地点,油库火灾扑救组将指挥权移交县消防队,并协同作战。数分钟后,在县消防队和油库火灾扑救组的共同努力下,火灾被扑灭,漏油点堵住。

14、火情控制住后,****向应急总指挥***汇报,总指挥下达“关闭水泵,派人监控、清理现场”,由应急救援副总指挥****负责清理人数,火灾扑救组人员清理现场。

五、应急演练注意事项:

1、参加应急演练的人员要认真学习,培训有关内容。在演练中各级人员、专业队伍相互配合、协同作战,服从命令,听指挥。

2、演练前要对消防泵、消防栓、水袋、水枪、灭火器等设备认真检查确保好用。

3、在油罐灭火演练中,火灾组要注意水袋的连接铺设不能影响消防车通行。水枪手把持水枪要站稳,并判别好风向,站在上风侧喷射。同时避免水枪对射,水柱伤人。

4、在使用灭火器、灭火毯时避免烧伤、烫伤,移动伤员时要避免伤员二次受伤。

六、演练结束总结:

1、各部门做好收尾工作将设备回复正常后到油库门前空地集合。

2、总指挥****对本次应急演练作总结,总结此次应急演练中的好的做法,并指出演练中的不足,对下次演练提出要求,宣布演练结束。

第6篇:印度斋普尔油库火灾事故

2009年10月29日,位于印度西部拉贾斯坦邦首府斋普尔市郊的印度石油公司油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事故造成11人死亡,45人受伤。当地政府连夜疏散近50万人。此次大火燃烧11天, 直到11 月10日完全熄灭, 油库完全损毁, 紧邻的建筑也遭到严重破坏。

1、事故经过

2009年10月29日夜间,位于印度斋普尔的Sanganer印度石油公司(IOC)的石油润滑油油库(POL),正准备将煤油和汽油转输到临近的Bharat 石油有限公司(BPCL)的油库。17 时10分, 当班班长带领两名操作工进行转输作业。首先完成了煤油储罐的转输操作, 包括检查阀门、计量、打开出口管线的阀门。17 时50分左右, 班长与操作工来到汽油储罐区, 打算采取与煤油储罐区相同的操作完成转输作业。18 时10 分左右, 班长正在储罐顶部进行计量作业, 听到其中一个操作工大喊, 说汽油正在大量泄漏, 班长当即喊道“ 关闭阀门” , 并迅速跑到储罐边, 看到汽油像喷泉一样喷射出来, 该操作工全身被汽油浸透,因窒息昏迷。班长试图救出该操作工, 但也因汽油蒸气太浓,不得不放弃,立刻离开现场, 并用对讲机求救, 然后他也因吸入大量汽油蒸气而昏倒。第二名操作工试图救出倒下的第一个操作工, 也被汽油蒸气熏倒, 也昏倒在现场。1 8时30分, 门卫拉响了警报。18时20分至19时15分, 控制室打电话向外部应急救援队报警, 整个罐区停止作业并进行人员疏散。同时, 营救昏迷的操作工, 但由于没有自给式空气呼吸器,未能成功营救。19时20 分, 从BPCL 油库带来两个空气呼吸器, 进入现场进行营救。19时35分, 高浓度的汽油蒸汽遇点火源发生了第一次爆炸, 随后又发生了一系列小爆炸,11储罐中9个起火。在开始泄漏的1小时15分钟后,发生了大规模的爆炸,巨大的火球覆盖着整个装置。据估计,在这1小时15或20分钟泄漏失控中,约1000吨的汽油泄漏,并产生大量汽油蒸汽,引发的爆炸当量于20吨TNT炸药。爆炸和火灾的点火源可能来自于行政楼的一个非防爆电气设备,或者可能来自一个在装置旁正在发动的汽车。爆炸引起的大火很快蔓延到所有其他的油罐,并持续肆虐约11天。为了防止装置可能产生进一步的事故,印度石油公司的管理层决定,让石油产品进一步燃烧。最终,整个油库中的石油产品(约相当于1000-1200零售网点的储量)在事故发生时在火灾中被消耗,而且装置完全被毁。紧邻的建筑物严重受损,事故点2公里范围内的建筑物发生了玻璃窗破损。据印度石油公司在新闻中的报道,发生在大火和爆炸中的总损失,包括成品、商店、固定资产和第三者赔偿损失,损失高达 280亿卢比。

2、事故原因

2.1 直接原因

1.违反安全操作规程管线连接中阀门的操作顺序出现错误。

2.设计存在缺陷。设计上使用了落锤式盲板阀,落锤式盲板阀用来单向隔断管道, 设计上允许在每次改变阀门位置时,阀门顶端阀盖处与大气相通,不是密闭设计,存在汽油泄漏的可能性。在油罐管道已经被接通(准备向BPCL公司

油泵)送汽油时,落锤式盲板阀在转换位置, 而储罐出口的电动阀被打开, 液体汽油通过落锤式盲板阀的阀门顶盖处喷出。

2.2 事故根本原因

1.现场没有书面的操作规程。

2.风险管理存在缺陷,缺少远程遥控关闭泄漏的设施,缺少对事故后果的评估;

3 .机械完整性存在缺陷,电动控制阀无法远程关闭;

4.应急预案与应急反应缺失,没有处理重大事故的应急预案和应急装备; 5.培训存在缺陷,没有提供专业的安全培训,操作工没能在第一时间控制汽油的泄漏。

第7篇:油库静电火灾爆炸事故树分析

油库静电火灾爆炸事故树分析(1) 1 引言

当液相与固相之间,液相与气相之间,液相与另一不相容的液相之间以及固相和气相之间,由于流动、搅拌、沉降、过滤、冲刷、喷射、灌注、飞溅、剧烈晃动以及发泡等接触、分离的相对运动,都会在介质中产生静电。许多石油化工产品都属于高绝缘物质,这类非导电性液体在生产和储运过程中,产生和积聚大量的静电荷,静电聚积到一定程度就可发生火花放电。如果在放电空间还同时存在爆炸性气体,便可能引起着火和爆炸。油库静电引起火灾爆炸是一种恶性事故,因而对于油库中防静电危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如何安全有效地管理和维修油库,提高油库的安全可靠性,已是当前油库安全管理工作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故障树分析法(FTA法)是分析复杂、大型系统安全可靠性的有效工具〔1〕。通过油库静电故障树分析,可找出系统存在的薄弱环节,然后进行相应的整改,从而提高油库系统的安全性。

2 油库静电火灾爆炸事故树

2.1 故障树分析方法

故障树分析方法〔2〕(FTA)是一种图形演绎法,是从结果到原因描绘事故发生的有向逻辑树分析方法。这种树是一种逻辑分析过程,遵从逻辑学演绎分析原则(即从结果到原因的分析原则)。把系统不希望出现的事件作为故障树的顶事件,用逻辑“与”或“或”门自上而下地分析导致顶事件发生的所有可能的直接原因及相互间的逻辑关系,并由此逐步深入,直到找出事故的基本原因,即为故障树的基本事件。

2.2 故障树分析的基本程序

FTA法的基本程序〔3〕:熟悉系统—调查事故—确定顶事件—确定目标—调查原因事件—编制故障树—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安全评价。故障树分析过程大致可分为9个步骤。第1~5步是分析的准备阶段,也是分析的基础,属于传统安全管理;第6步作图是分析正确与否的关键;第7步定性分析,是分析的核心;第8步定量分析,是分析的方向,即用数据表示安全与否;第9步安全性评价,是目的。

2.3 油库静电火灾爆炸故障树的建立

油库静电火花造成油库火灾爆炸的事故树的建立过程,如图1所示。

图1 油库静电火灾爆炸事故树

(1)确定顶上事件——“油库静电火灾爆炸”(一层)。

(2)调查爆炸的直接原因事件、事件的性质和逻辑关系。直接原因事件:“静电火花”和“油气达到可燃浓度”。这两个事件不仅要同时发生,而且必须在“油气达到爆炸极限”时,爆炸事件才会发生,因此,用“条件与”门连接(二层)。

(3)调查“静电火花”的直接原因事件、事件的性质和逻辑关系。直接原因事件:“油库静电放电”和“人体静电放电”。这两个事件只要其中一个发生,则“静电火花”事件就会发生。因此,用“或”门连接(三层)。

(4)调查“油气达到可燃浓度”的直接原因事件、事件的性质和逻辑关系。直接原因事件:“油气存在”和“库区内通风不良”。“油气存在”这是一个正常状态下的功能事件,因此,该事件用房形符号。“库区内通风不良”为基本事件。这两个事件只有同时发生,“油气达到可燃浓度”事件才会发生,故用“与”门连接(三层)。

(5)调查“油库静电放电”的直接原因事件、事件的性质和逻辑关系。直接原因事件:“静电积聚”和“接地不良”。这两个事件必须同时发生,才会发生静电放电,故用“与”门连接(四层)。

(6)调查“人体静电放电”的直接原因事件、事件的性质和逻辑关系。直接原因事件:“化纤品与人体摩擦”和“作业中与导体接近”。同样,这两个事件必须同时发生,才会发生静电放电,故用“与”门连接(四层)。

(7)调查“静电积聚”的直接原因事件、事件的性质和逻辑关系。直接原因事件:“油液流速高”、“管道内壁粗糙”、“高速抽水”、“油液冲击金属容器”、“飞溅油液与空气摩擦”、“油面有金属漂浮物”和“测量操作失误”。这些事件只要其中一个发生,就会发生“静电积聚”。因此,用“或”门连接(五层)。(8)调查“接地不良”的直接原因事件、事件的性质和逻辑关系。直接原因事件:“未设防静电接地装置”、“接地电阻不符合要求”和“接地线损坏”。这3个事件只要其中1个发生,就会发生“接地不良”。因此,用“或”门连接(五层)。(9)调查“测量操作失误”的直接原因事件、事件的性质和逻辑关系。直接原因事件:“器具不符合标准”和“静置时间不够”。这2个事件其中有1个发生,则“测量操作失误”就会发生。故用“或”门连接(六层)。

3 定性分析——结构重要度分析

故障树分析的任务是求出故障树的全部最小径集或最小割集。如果故障树中与门很多,最小割集就少,说明该系统为安全;如果或门多,最小割集就多,说明该系统较为危险〔3〕。最小径集就是顶事件不发生所必需的最低限度的径集。一个最小径集中的基本事件都不发生,就可使顶事件不发生。故障树中有几个最小径集,就有几种可能的方案,并掌握系统的安全性如何,为控制事故提供依据。故障树中最小径集越多,系统就越安全。下面介绍采用布尔代数化简,得到若干交集的并集,每个交集都是成功树的最小割集,也就是原故障树的最小径集。

(1)判别最小割(径)集数目。根据“加乘法”判别方法判别得该事故树的最小割集共25个。将其事故树转化为成功树,求得该成功树的最小径集共7个。

(2)求结构函数:

故障树的结构函数:

T=((x1+x2+x3+x4+x5+x6+x7+x8)(x9+x10+x11)+x12x13)x14x15x16

原故障树的成功树的结构函数:

T=(x1x2x3x4x5x6x7x8+x9x10x11)(x12+x13)+(x14+x15)+x16

=x1x2x3x4x5x6x7x8x12+x9x10x11x12+x1x2x3x4x5x6x7x8x13+x9x10x11x13+x14+x15+x16

即得到7组最小径集为:

P1={x1,x2,x3,x4,x5,x6,x7,x8,x12};

P2={x9,x10,x11,x12};

P3={ x1,x2,x3,x4,x5,x6,x7,x8,x13};

P4={ x9,x10,x11,x13};

P5={x14};

P6={x15};

P7={x16}。

(3)求结构重要度。由于该事故树比较简单,没有重复事件,而且最小径集比最小割集数少得多。因此,利用最小径集判别结构重要度。

x14,x15,x16是单事件的最小径集,分别出现在P

5、P

6、P7中,因此,

 I(14)=I(15)=I(16)=121-1=1>I(i)

(i=(1,2,„,13));

x9,x10,x11同时出现在P2 、P4中,因此,

I(9)=I(10)=I(11)=12 4-1+124-1=14;

x12、x13共有2个事件分别同时出现在P

1、P2和P

3、P4中,因此,

I(12)=I(13)=12 9-1+12 4-1 =128+123;

x

1、x

2、x

3、„、x8共有8个事件同时出现在P

1、P4中,因此,

I(1)=I(2)=I(3)=„=I(8)=129-1+129-1=128+128=127;

所以,结构重要度的顺序为:

I(14)=I(15)=I(16)>I(9)=I(10)=I(11)>I(12)=I(13)>I(1)=I(2)=I(3)=I(4)=I(5)=I(6)=I(7)=I(8)

 (4)事故树分析的结论

通过定性分析,最小割集25个,最小径集7个。也就是说油库发生静电火灾爆炸事故有25种可能性。但从7个最小径集可得出,只要采取最小径集方案中的任何一个,由于静电引起油库火灾爆炸事故就可避免。

第一方案(x14,x15,x16)的方案,由于油气的挥发是一个自然过程,即只要有挥发的空间,油气就存在。油气达爆炸浓度,是一个浓度的大小问题。因此,只要库区内通风畅通良好就可以预防。其次是第二方案(x9,x10,x11),为了保证库区内导体的接地良好,应使防静电接地装置、接地电阻及接地线等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第三方案(x

12、x13)应尽量避免进入库区的人员通过人体静电放电,特别是作业人员应穿上不产生静电的服装和把人体作业时产生的静电及时导走。第四方案(x

1、x

2、x

3、„、x8)库区内产生的静电不发生积聚,或尽量减少静电产生和积聚。因此,从控制事故发生的角度来看,要想从第四方案入手是比较困难的。所以,可从第一方案和第二方案采取预防事故对策。当然,并不是说第三方案和第四方案不重要,也应该加以重视,不能掉以轻心 4 防静电措施

静电放电引起火灾爆炸必须具备以下四个条件:(1)有产生静电的来源;(2)使静电得以积聚,并具有足够大的电场强度和达到引起火花放电的静电电压;(3)静电放电的能量达到爆炸性混合物的最小引燃能量;(4)静电放电火花周围有爆炸性的混合物存在,其浓度必须处于爆炸极限内。反之,防止静电事故的措施是从控制这四个条件着手。控制前三个条件实质上是控制静电的产生和积累,是消除静电危害的直接措施。控制第四条件是消除或减少周围环境爆炸的危险,是防止静电危害的间接措施。

在油品的储运过程中,防止静电事故的安全措施主要有以下就个方面:

4.1 防止爆炸性气体的形成

在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采用通风装置加强通风,及时排出爆炸性气体,使浓度不在爆炸范围内,以防止静电火花引起爆炸。同时对应于爆炸浓度范围还与温度密切相关,把温度控制在爆炸温度范围之外也是防止静电引起爆炸的途径。对于油面空间不能采用正压通风的办法来防止爆炸性混合气体的形成,可采用惰性气体覆盖的方法(如氮气覆盖),或采用浮顶罐、内浮顶罐。浮顶罐或内浮顶罐虽可消除浮盘以下的油气空间,尤其是内浮顶罐浮顶上面含有较多可燃气体,但浮盘上部的可燃气体发生火花放电现象也应该予以重视。

4.2 加速静电泄漏,防止或减少静电聚积

静电的产生本身并不危险。实际的危险在于电荷的积聚,因为这样能储存足够的能量,从而产生火花将可燃性气体引燃。为了加速油品电荷的泄漏,可以接地、跨接以及增加油品的电导率。

4.2.1 接地和跨接

静电接地和跨接是为了导走或消除导体上的静电,是消除静电危害的最有效措施之一。静电接地的具体方法是把设备容器及管线通过金属导线和接地体与大地连通形成等电位,并有最小电阻值。跨接是指将金属设备以及各管线之间用金属导线相连造成等电位。显然,接地与跨接的目的在于人为地与大地造成一个等电位体,不致因静电电位差造成火花放电而引起危害。管线跨接的另一个目的是当有杂散电流时,给它以一个良好的通路,以免在断路处发生火花而造成事故。油罐取和油品作业区的管与管、管与罐、罐上的部件及其附近有可能感应带电的金属物体都应接地。根据《石油库设计规范》(GBJ74—84)和《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92)的规定,防静电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不宜大于100Ω。

4.2.2 添加抗静电剂 

油品容器的接地只能消除容器外壁的电荷,由于油品的电导率较小,油品表面及其内部的电荷很难靠接地泄漏。添加抗静电剂既可以增加油品的导电率、加速静电泄漏和导出,又可减少油品中积聚的电荷并降低油品的电位。

4.2.3 设置静电缓和器

静电缓和器又叫静电中和器,它是消除或减少带电体电荷的装置。其工作原理是它所产生的电子和离子与带电体上相反符号的电荷中和,从而消除静电危险。

4.3 防止操作人员带电

人体表皮有一定的电阻,如果穿着高电阻的鞋,因人体和衣服之间相互摩擦等原因,会使人体带电。因此,经常在油泵房、灌发油间及从事装卸作业的人员,应避免穿着化纤服装,最好穿着棉织品内外衣和穿防静电鞋。

4.4 减少静电的产生

从目前的技术状况来看,还不能完全杜绝静电产生。对于防止石油静电危害来说,不能完全消除静电电荷的产生,只能采取减少产生静电的技术措施。

4.4.1 控制油品的流速 

油品在管道中流动产生的流动电荷和电荷密度的饱和值与油品流速的二次方成正比,因此控制流速(尤其是油品在进罐、灌装和加油时的流速)是减少油品静电产生的有效方法。根据《石油库设计规范》(GBJ74—84),装油鹤管的出口只有在被油品淹没后才可提高灌装流速,且汽油、煤油和轻柴油等油品的灌装流速不宜超过4.5m/s,初始灌装流速应低于1m/s。

4.4.2 控制加油方式

油罐从顶部溅装油时,油品必然要冲击油罐壁,搅动罐内油品,使其静电量急剧增加。实验表明,从顶部喷溅装油产生静电量与底部进油产生的静电量之比为2∶1。另外,顶部装油还会使油面局部电荷较为集中,容易发生放电。可见从油罐底部(或从顶部沿油罐壁伸至罐底)装油比顶部装油安全得多。

4.4.3 防止不同闪点的油品相混及控制清扫介质

不同油品或油中含有的水和空气之间发生摩擦而产生静电。同时,轻质油品内混合重质油品时,重质油就会吸收轻质油的蒸气而减少了容器内气体空间混合气体中油蒸气的浓度,使得未充满液体的空间由原来充满轻质油气体(即超过爆炸上限)转变成合乎爆炸浓度的油蒸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因此,防止不同闪点的油品相混或降低油品中的含气率和含水率。严禁使用压缩空气进行甲乙类油品的调合和清扫作业。 4.4.4 流经过滤器的油品要有足够的漏电时间

流经过滤器的油品产生了剧烈的摩擦,油品的带电量会增加10~100倍。为了避免大量带电油品进入油罐或罐车,流经过滤器后的油品漏电时间需30s以上。

上一篇:综合商场摊位租赁合同下一篇:部编版三年级语文测试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