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步率”评定法及其在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中的实践研究

2022-12-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体育教学做为高校教学中的一门必修课程, 在当今普遍以终结性评价做为学生的最后体育成绩评定中常发现一个问题, 有些学生本身身体素质好, 或所授的教学内容中某些项目在教学前就有了一定的基础, 即使平常不努力, 在教学中表现出较低的积极性, 最后考评也能拿高分, 显然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而影响教学效果;而那些运动素质较差, 或基础差的学生, 即使上课认真, 平时也努力练习, 虽有进步, 但最后考评还是不理想或有可能不及格, 他的努力及进步没有得到充分的肯定, 从而对体育课产生厌烦甚至恐惧心理。因此以终结性评价方法作为当今主要的学生成绩评定的不足之处是显而易见的, 其评价方法完全没有考虑到学生的身心方面和各项运动技术基础水平存在的客观差异。学生的努力与进步程度没有得到真实的评价, 从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无法得以充分调动和体现。曾有学者提出对教学考评中使用“进步程度”对学生进行评价, 但都停留在一个提出的形式上, 并没有提出具体的实施方法和缺少实践研究。本研究旨在提出“进步率”评定法公式, 以调动和体现不同身体素质和不同基础水平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信心, 并以实验进行检验。

1“进步率”评定法公式的提出及数学分析

“进步率”评定法是在考虑到学生身体素质方面和各项运动技术基础水平存在的客观差异, 但又不否定其这些优势的基础上肯定学生的努力进步程度, 来确定其最后体育成绩, 也可以是把评价作为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手段。本研究是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 利用数学知识通过研究探索, 提出“进步率”评定法, 如在教学前、后对学生进行两次测试, 根据当今普遍使用的评价标准 (终结性评价) , 假设某学生在教学前测试时某项目 (满分100分) 实际分数是A分, 而此时全班学生的实际平均分是B分;通过教学后期末考核中他这项实际得分为C分, 全班学生这项实际平均分为D分。为了反应不同学生的学习努力进步程度, 以个人的成绩进步程度与总体的平均进步程度的比值即 (C-A) ÷ (D-B) 作为个人成绩评定的一个重要参数指标。在该学生的考试的实际成绩的基础上, 将其最后得分设计为动态公式:C2%+ (C-A) ÷ (D-B) ×C× (100-C) %, 即为“进步率”评定法公式。在该公式计算结果理论上可以超过100分, 但实际上概率很低 (本研究在实验中实验班50名研究对象没有一例超过100分) , 如果出现超过100分, 建议以100或99作为最后得分。

(注:被调查专家均为同专业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

(注:在罚分线上定点投篮, 铅球质量5kg)

在进步率评定公式C2%+ (C-A) ÷ (D-B) ×C× (100-C) %中, 设 (C-A) ÷ (D-B) 为常数K, 即为某人的进步程度与全班总体的进步程度的比值, 它在公式中的意义是反映出某人的“进步率”, 当K=1时, C%+K× (100-C) %=1, 也就是当某人的成绩的进步程度与班上的总体进步程度相一致时则其成绩即等于原始成绩“C”;当K<1时, C%+K× (100-C) %<1, 也就是当某人的成绩的进步程度小于班上的总体进步程度时则其成绩即低于原始成绩“C”;当K>1时, C%+K× (100-C) %>1, 也就是当某人的成绩的进步程度大于班上的总体进步程度时则其成绩即高于原始成绩“C”。从以上分析, 在利用此评定法, 并没有否定学生的实际成绩, 又不至于使最后分数与实际成绩离散过大, 该进步率公式能够在实际成绩的基础上很好的反映出学生的进步程度, 有望通过该评定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2 实验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实验对象

以湖南商学院2008级全日制本科“临班0834”和“临班0845”共50名男生作为对照组A;“临班0835”和“临班0846”共50名男生作为实验组B。A组以学校统一的评定标准进行最后成绩评定, B组则以“进步率”评定法进行最后成绩评定。

2.2 研究方法

2.2.1 专家调查法

通过对12名专家、教授进行访谈调查, 对“进步率”评定法 (C2%+ (C-A) ÷ (D-B) ×C× (100-C) %) 的科学性和测试项目 (定点投篮、铅球、1000M、跳远) 的效度调查结果如表1、2。

2.2.2 教学实验法

(1) 实验安排。对两组学生在相同条件下, 同一教师以相同的教学方法和相同的内容进行一个学期的教学。在获得学生基本情况之后, 让两组学生都清楚他们最后成绩评定的方法。A组的学生以常用的终结性评定法, 而B组用“进步率”评定法, 实验时间为2009年9月16日到2010年1月28日。

(2) 教学前、后的测试。教学前对学生进行摸底测试, 通过对16名实验对象的四项成绩, 先后以同样方法测试两次, 时间间隔一周, 计算重测信度系数, 投篮:r=0.80、铅球:r=0.82、1000M:r=0.90、跳远:r=0.81。

2.2.3 统计分析法

对数据使用软件SPSS 12.0分析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教学效果进行实际成绩的对比分析

根据表3:教学前两组学生各项成绩总体没有显著差异 (P>0.05) ;通过一个学期教学后, 根据表4:四项实际成绩的平均值B组均好于A组, 两组的各项成绩有显著差异 (P<0.05) ;据教学中的观察和调查, 实验组B的学生的思想有很大转变, 学生学习兴趣得到提高, 学习积极主动性得到调动, 上课时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练习的主动性均好于对照组A, 偷懒和经常放弃练习的情况比对照组A少得多, B组大部分学生养成了课后锻炼的良好习惯, 特别是差生对自己的学习成绩更有信心。即使是体能类项目成绩难于提高, 但高校学生并非专业运动员, 以前没有经过专门的体能训练, 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空间比较大, 因此通过学习与平时的练习还是能较明显的提高。

3.2“进步率”评定法对教学效果影响的原因分析

对于那些基础好的学生来说, 由于评价方式的改变, 虽然他们的“最近发展区”与基础差或中等的学生相比一般情况下要小, 也就是成绩提高空间没有其他同学那么大, 但即使系数K不能超过或达不到“1”, 实际成绩越大则 (100-C) %越趋向于零, 受“进步率”系数K的影响越小, 最后成绩接近实际成绩C, 因此努力提高成绩还是能拿到自己满意的分数, 体现自己的优势;对于基础一般的学生, 他们的“最近发展区”的空间介于基础好生和差生之间, 当成绩提高不明显时, “进步率”系数K小于“1”, 得分就要小于实际成绩, 因此会接受一个低的甚至不及格的分数, 这是谁也不愿意接受的, 所以同样会促进这个层次的学生努力提高自己的成绩, 使自己最后的得分与实际成绩相当或超过实际成绩;对于基础差的学生, 评价方式的改变给他们提高了很好的机会, 由于他们的“最近发展区”的空间和成绩提高的容易度相对前面的学生来说有很大的优势, “进步率”系数K容易超过“1”, 因此他们容易得到超过他们实际成绩的分数, 从而增强他们及格或甚至拿高分的信心, 促进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努力提高自己的成绩。因此“进步率”评价方式大大提高了各层次学生学习锻炼的积极性,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本文实验中, 由于实验组的每位学生都想使自己的进步程度尽量提高, 以超过班上总体的进步程度而使自己进步率系数K大于“1”, 以至形成了不同层次水平共同竞争的良好学习环境。

4 结语与建议

4.1 结语

(1) 实验表明“进步率”评定公式的设计在体育教学评价中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充分体现和肯定了不同学生的努力程度, 从而激发了不同水平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积极性, 特别增强了差生的学习信心。 (2) “进步率”评定法着眼于学生的学习进步、动态发展, 符合教学评价的发展性原则。

4.2 建议

(1) 在获得学生基本情况之后要让学生清楚“进步率”评定法的思想与运用, 在教学中可通过询问反馈学生学习情况, 对学生的进步及时给予肯定以不断的激励学生。 (2) 公式中的 (D-B) 可灵活地换成本学期或前一学期学校总体体育教学的进步程度, 公式中的A也可是相应学生上一学期期末实际成绩, 这样评价同样客观真实, 在某些技能类项目中那些完全没有基础的学生, 如网球的发球评定, A可以是零, 不影响此评价法的应用。C2%+ (C-A) ÷ (D-B) ×C× (100-C) %可以用来评价学生的单项成绩或总成绩。

摘要:在应用数学知识的基础上, 通过分析探索, 提出“进步率”评定法公式, 并在专家的认可下通过教学实验研究表明:对不同基础与能力水平的学生以“进步率”评定法进行成绩评定, 在不否定学生身体素质和有运动技术基础优势的情况下, 能充分体现和肯定不同学生的努力程度,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积极性, 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进步率,评定标准,努力程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道俊, 等.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8, 3:295~230.

[2] 王振兴.关于体育教学评价的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 2004, 3 (181) :181~183.

[3] 谭兆风.体育教学评价现状的不足及改善措施[J].广州:体育学刊, 2001, 3 (8) :170~173.

[4] 韩秋.普通高校体育教学评价方法改革研究[J].天津: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05, 5 (20) :61~63.

[5] 周登嵩.学校体育教学探索[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0.

上一篇:钻井电器设备管理的标准化与用电安全探究下一篇:广播影视资源产业化整合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