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整治讲话稿

2023-02-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摩托车整治讲话稿

省农委副主任于强在全省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视频培训班上的讲话

这次会议的任务是安排部署2015年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2014年3月26日,省政府召开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视频会议,隋忠诚副省长就清理农村垃圾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去年11月5日,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关于改善全省农村人居环境的实施意见(吉发〔2014〕21号),明确了到2020年全省实施6大工程30项重点任务。今年中央和省委又明确提出了物的新农村与人的新农村建设同步推进、新农村要全面发展、各美其美,要求要统筹推进美丽乡村、新农村建设和改善人居环境工作。按照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领导小组责任分工,省农委决定召开这次会议。

一、客观认识全省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形势

2014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强力推动下,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业、住建、环保、卫生、交通、林业、畜牧等部门协同工作,以清理垃圾为重点,加强农村绿化美化,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综合整治农村环境,农村整体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是呈现出垃圾清理集中攻坚的大好局面。在省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在全省范围内拉开了春季集中清理冬春垃圾攻坚战役,重点清理了沿公路线、铁路线、旅游线、环城镇郊区“三线一环”地带,农户房前屋后和村屯周边,以及集市、公共服务场点、河流塘坝、水源地等积存的垃圾污物。据统计,2014年全省清理垃圾1671万立方米,清理柴草垛196万个,清理粪堆481个,清路障342万个,拆除废弃圈舍和仓房16916间,拆除废弃的棚架11853个,清理各类沟渠和排水沟42512条,清理水源地3725个点。

二是呈现出农村保洁队伍、保洁设施、保洁装备和保洁经费同步加强和增长的大好局面。2014年各地都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纳入公共财政支持范畴,在财政资金极为紧张的情况下,投入新农村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资金达到3.6亿元,其中用于农村保洁的经费2.1亿元,包括县级财政投入5788万元,乡镇财政投入5650万元,村集体投入7369万元,农民出资2232万元,初步建立起以村集体为主、各级财政补贴、农户适当出资的农村环境整治和垃圾清理经费保障制度。全省乡镇配备保洁人员5360名,村屯配备保洁人员24267名,平均每个乡镇有保洁人员8名,每个行政村配备保洁人员2.6名。全省配备垃圾转运车辆11520台,人力垃圾转运车19953台。已建立起垃圾处理场和垃圾临时堆放场9096个,村屯设立垃圾临时收集池28010个,建立垃圾转运站1715个,设立垃圾箱88946个。

三是呈现出整屯、整村、整乡、整县全面整治农村环境的大好局面。东丰县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垃圾清理整治活动,做到了全县发动、全民动手、全力攻坚、全面整治。公主岭市投入1000万元,集中整治了辖区内国道102线农村环境,清除了残存的垃圾,建立起了美观整齐的围墙栅栏。伊通县营城镇全镇14个行政村环境整治实现了全面达标。磐石市1000多个自然屯、700多公里农村道路,通过美化绿化工程,实现了垃圾全面清理、整市美化的目标,建立起了生态文明长廊。通化市农村环境整治实现了全覆盖、全达标。长春、四平、延边、吉林、白山、白城、松原、辽源、长白山管委会、梅河口市等地农村环境整治力度明显加大,收到的效果也很明显。到2014年底,全省农村环境整治的村达到5403个,占全省行政村总数的58.1%;整治的自然屯23176个,占61%,受益的农户176.6万户,占农户总数的50%左右。

四是呈现出路水电气房和绿化美化亮化等基础设施整体提升的大好局面。围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2014年全省新建农村公路3696公里,农村公路总硬化程度达到67398公里,农村出行安全得到了很大的保障。到2014年底,全省农村累计新建和改造的村部达到8407个,建设休闲文化广场4212个,修建路边排水沟58999公里,治理农村沟渠小流域3956公里,达到安全饮水标准的行政村6383个,自然屯23187个,受益农户231万户。农村居民改造砖瓦房自然屯423个,居民住进楼房的行政村达到415个。全省新建和改造农村围墙、围栏和栽种绿篱10431公里,已建公共厕所1146座,室内卫生厕所13.2万个,户外卫生厕所73.1万个。建设畜禽养殖小区6570个,其中达到粪尿综合利用的有3519个,病死畜禽尸体实行焚烧的达到2067个。建设科学储粮仓51.8万个,保护农村水源地3725处。全省绿化美化行政村6023个,自然屯18995个,栽树1758万株,栽花10496万株,种草坪5101万平方米。实行亮化的行政村1309个,自然屯2456个,安装电能源路灯19316盏,太阳能路灯25722盏。同时,农村还有562个行政村办起了养老场所,1304个行政村办起了托幼场所,建设农村集贸市场1465个,乡村旅游景点585个。

五是呈现出管理体制机制不断创新和村规民约不断强化的大好局面。去年6月10日,副省长隋忠诚带领有关部门开展了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专题调研,在调研中,隋省长提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起来容易,后续管护起来难;垃圾突击清理容易,实现长期保洁难;领导一时重视容易,做到常抓不懈难。要求有关部门加强调研,认真解决好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遇到的资金投入、调动农民积极参与、建立农村环境卫生管护长效机制、创新体制机制和建设模式等一系列问题。为了贯彻隋省长的重要指示,去年全省各地总结了统筹推进美丽乡村、新农村建设和改善人居环境8大机制、20种模式,探索出了一系列成功的做法。有的地方采取领导高度重视、高位操作推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层层传递压力,对卫生不达标的挂黑牌、媒体曝光,触动力较大;有的地方加大领导督查力度,县级4大班子领导下乡发现问题及时通报、及时整改,取得了实效;有的地方采取建立村规民约的办法,约束农民不卫生、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收到了少花钱、多办事的效果;有的地方通过大面积搞绿化美化、建设生态走廊,提升了农民美化意识和责任担当,农村面貌焕然一新;有的地方通过建设美丽乡村、美丽庭院、社区建设、旧村改造、打造旅游景点等措施,净化了环境,农民形成了自觉清理垃圾、爱护公共设施的良好习惯;等等。这些机制模式,充分体现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农民主体的作用,全省9个市(州)和长白山管委会、60个县(市、区)、624个乡镇、9382个行政村、3.8万个自然屯都可根据本地实际,因地制宜选择相应的机制和模式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进新农村和美丽乡村建设。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以及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各部门协同动作、全省各地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多年来我省新农村持续建设的结果。为进一步深入开展全省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工作中存在的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在:有的地方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工作部署不得力,经费投入严重不足,督查督导不到位;有的地方秸秆多、畜禽粪便多,农民还有随意焚烧秸秆、随意堆放柴草、随意堆放粪堆、随意乱扔垃圾等不良习惯;还有一些地方,到目前还没有实现路面硬化,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脚泥;还有不少地方没有建立起设施维护和垃圾清理、卫生保洁的长效机制,农村环境整治处于放任自流状态。

今后一个时期,我省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美丽吉林,必须从整治农村环境这个基础性工作抓起。因此,各级农业部门要勇于承担,敢于作为,积极协同有关部门,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切实抓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主动解决存在的问题,迎难而上,不断开创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的新局面。

二、全面完成2015年全省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任务

2015年全省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统筹推进美丽乡村、新农村建设和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部署,开展好春秋两季以清理垃圾为重点的攻坚战役,积极推动农村建立垃圾日产日清、环境卫生常年保洁的长效机制,全面提升农村道路、安全饮水、住房保障、庭院改造、排水排污、垃圾设施、绿化美化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切实加强领导,落实保洁经费,健全保洁队伍,完善保洁设施,强化工作保障,构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强大动力,促进美丽乡村和新农村建设。主要任务有以下六项:

一是启动农村垃圾专项整治活动。2014年11月19日,住建部全面启动了农村生活垃圾5年专项治理行动,从2015年开始,利用5年时间,对全国农村生活垃圾进行专项治理,使全国90%村庄的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理。按照这一要求,今年全省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重点任务之一,就是开展农村垃圾专项整治,力争经过5年的持续努力,使全省农村垃圾治理工作基本达到国家要求的目标。今年全省春季农村环境整治要继续抓好沿公路线、铁路线、旅游线和环城镇周边的“三线一环”地带,小城镇和农贸集市,村部、学校、广场、企业等公共场所,沟渠河道、路边排水沟、水库塘坝、水源地,村屯周边、农户房前屋后、庭院,畜禽养殖小区、棚膜蔬菜园区、工业集中区和乡村旅游观赏区,城郊、镇郊、村屯相邻地带、公铁路区间相邻地段、高速公路出入口卫生管理死角区域等8个重点部位环境整治,整治的内容是“八清一禁止”,即清垃圾、清粪堆、清柴草、清路障、清乱建的建筑物、清残垣断壁、清野广告、清病死畜禽,禁止随意焚烧秸秆。按照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的要求,抓好农村生活垃圾规划、设施建设和分类处理工作。要积极推进垃圾分类处理,对于现有的5类垃圾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即:畜禽粪便、废弃的菜帮菜叶等易腐类垃圾进入沤肥池或沼气池,变成有机肥料或清洁燃料;金属、塑料、橡胶、废纸等可回收利用垃圾,搞好回收再利用;废弃电池、医疗垃圾、农药瓶子、化纤衣物、病死畜禽等有毒有害垃圾,运送指定地点进行焚烧无害化处理;建筑垃圾进行填坑铺路处理;秸秆等植物类垃圾要综合利用处理。

二是切实加强重点村环境建设。重点村是新农村建设的样板。今年省里将继续支持重点村项目建设,努力提高重点村环境整治水平。重点村重点配套建设项目要达到“六通、六改、六建、三化”等标准要求,即:实现农村通路、通水、通电、通气、通电视、通信息网络,开展改住房、改围墙大门、改排水、改厕所、改圈舍、改储粮仓,建校舍、建村部、建卫生所、建文体场所、建农民科技夜校、建垃圾处理场,全面实现美化、绿化、亮化。及时启动新一轮400个新农村重点村建设。在原有58个样板村群的基础上,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布点连线成片,使全省新农村建设样板村群达到80个左右,每个样板村群布点行政村5~8个。到2015年底,集中打造一批城镇周边城镇化型、中西部地区社区化型、东部山区特色化型、民族地区民俗文化型的新农村建设标兵村800个,先进村500个。

三是开展美丽乡村创建和示范。美丽乡村是新农村建设的升级版,美丽乡村建设要按照先基础设施、后环境整治、再提升田园景观三个步骤进行推进,抓美丽乡村建设应从根本上整治和改善农村环境。今年,全省要重点抓好美丽乡村的创建和示范。一是开展100个美丽乡村创建试点。突出农村生态、经济、社会、文化与政治协调发展,加快农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公益事业配套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大力保护农村生态和充分挖掘乡村特色文化,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天蓝水清、创业增收、宜居宜业、幸福和谐的美丽乡村,打造一批不同地域、不同类型、不同特点的精品村屯,实现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可持续发展生态美,整体提升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二是推进12个县整县美化工程。在全省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全面推行绿化、美化、亮化的基础上,选择磐石市、通化县、集安市、梅河口市、敦化市、公主岭市、辉南县、伊通县、长春市绿园区、通化市东昌区、四平市铁西区和铁东区作为美化工程整体推进县,在村屯周围、农户房前屋后、农村公路两侧绿化美化,打造精品线路、精品村屯和精品景观,整体打造美丽乡村靓丽风景线,全面推动农村面貌整体提升,进而带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提升农民管理农村环境的自觉性;三是打造10万个美丽庭院。以“共建美丽庭院、共享品质生活”为主题,在全省美丽乡村、新农村建设先进地区和一些重点村屯,选择一批经济基础较好、家庭经营管理有方、庭院布局整齐美观、绿化美化亮化到位、环境卫生治理达标的农户,作为美丽乡村创建对象,全省创建美丽庭院10万个。要实现清洁卫生庭院美、窗明几净室内美、植树栽花景色美、身心健康生活美、文明和谐村庄美等“五美”的目标,带动美丽村屯、美丽乡村建设;四是打造30万户干净人家。在全省农村广泛倡导和积极推广干净人家创建活动,按照不求房屋漂亮但求室内干净、不求设施齐全但求物品摆放整齐、不求高标准绿化美化但求农户精致雅观,达到庭院净、居家净、厕所净、畜舍净、仪表净的“五净”要求,全省创建干净人家30万户。树新风、改陋习,倡导健康、文明、向上的生活方式。

四是推进5000个行政村农村道路实现“屯屯通”。道路硬化是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最基础、最重要的一环,路面硬化了,排水沟、院墙大门、绿化美化才能及时跟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才能有效展开。今年,全省各地结合新农村建设,充分利用交通、新农村、美丽乡村、“一事一议”、移民、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兴边富民、土地整理等项目资金,整合市县两级专项投入,以及各类帮扶和乡村自有资金等,加大农村公路尤其是屯内道路建设力度,在实现100%“村村通”、40%“屯屯通”的基础上,2015年“屯屯通”比例提高到50%以上,实现“屯屯通”的行政村达到5000个左右。以后,每年“屯屯通”比例各提高10个百分点,到2020年,全省基本实现“屯屯通”,“户户通”的比例相应提高到60%以上。

五是打造100个具有北方特色三星级以上休闲旅游农业示范企业(园区)。休闲旅游农业与乡村旅游景点、美丽乡村建设紧密相连,可以带动和促进农村整体环境改善和提升。今年,全省要以大中城市与名胜景区周边、自然生态区、少数民族地区和传统特色农区为基础,建设国家级休闲旅游农业示范县(示范区)5个,打造5条具有北方特色休闲旅游农业精品线路,建设100个三星级以上休闲旅游农业示范企业(园区),其中20%进入国家休闲旅游农业示范点行列。到2020年,创建国家级休闲农业示范县10个,最美休闲乡村50个。

六是推进35%行政村建立设施管护、民主管理各项村务的长效机制。综合整治农村环境,关键是在新农村建设中,要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加强农村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建立村规民约,建立农村设施维护运行的各项制度,全面落实“五包”、“八不准”环境整治和保洁的长效机制,即:农户包新建院墙大门维护,包门前街道卫生清扫,包清除积雪,包花草树木成活和路灯管护,包路边沟清理;不准乱垛柴草垛,不准乱堆放粪堆,不准乱扔垃圾,不准在墙体乱写和张贴广告,不准畜禽散养乱跑,不准随意焚烧秸秆,不准在庭院内外随意摆放物品,不准在街路随意停放车辆。我省涌现了一大批像公主岭市青林村、磐石市永红村、榆树市红庙村、伊通县营城子镇等一大批典型,这些典型都可比、可看、可学。目前,全省已经征集了一大批各地的村规民约,经过精选和完善之后,再发给各地,供各村参考利用。

三、切实加强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组织领导

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把综合整治农村环境纳入重要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做到有部署、有检查、有验收,加大组织工作推动力度。各级农业部门要主动作为,会同住建、环保、卫生等有关部门共同当好参谋,积极有效地抓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一是抓好村庄环境整治规划。做好规划是开展环境整治的前提条件。要结合美丽乡村和新农村建设,分批次、有步骤地推动行政村做好村庄环境整治规划编制工作,以治大、治散、治乱为重点,突出农村基础设施、公共事业配套和村屯环境综合整治,科学布局农村产业和农村居住点,达到科学有序规范。要坚持先规划后建设、不规划不建设的原则,规划一旦制定,要严格执行,确保规划落地。规划要注重一村一韵、一屯一特,不搞千篇一律,不大拆大建,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注重保护田园风光和历史文化遗产。

二是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投入。今年敦化市在落实1000万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的基础上,又增加了400万环境整治专项资金、100万整县美化资金,长春市绿园区等全省一些县市区也都积极落实了环境整治专项资金,其它县(市、区)也要积极安排落实专项资金用于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同时,要整合各类涉农资金,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筹安排、集中投入、各负其责、各记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则,统筹涉农资金使用,鼓励在县一级把资金集中起来,确保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有序、扎实。建立有效的引导和激励机制,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农村人居环境建设。要进一步完善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奖补机制,在不增加农民负担、不违背农民意愿的前提下,有效调动农民参与农村环境整治的积极性。同时,做好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助力农村环境改善。

三是充分发挥乡村两级组织的推动作用。实践证明,哪里的乡村两级组织领导班子战斗力强,哪里的新农村建设就快,农村环境建设就好。基层组织蕴含着巨大的潜能。各级农业部门要紧紧依靠乡村两级组织,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主观作用,带领和组织广大农民群众积极投身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中来。引导他们多谋划、多做事。只有做到县、乡、村、户四级联动、整体运作,农村环境整治的就快,农村面貌变化的就快。通化县县乡村户四级联动开展垃圾清理的做法值得学习借鉴。

四是做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督查指导。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点多面广,工作量大,任务繁重。要做好这项工作,各级农业部门以及乡镇的领导同志,必须要有克服千难万险、想出千方百计、付出千辛万苦、走遍千屯万户的精神和毅力,多做工作,勤奋敬业,经常下乡指导,加强实地检查,搞好督促验收,从点点滴滴抓起,积小胜为大胜,一个战役一个战役来打,步步为营、久久为功。对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省里将在6月份开展专项督查,重点督查领导重视程度、工作安排部署、专项资金落实、环卫队伍建设、垃圾清理情况、环境整治效果等。督查结果将以通报的形式予以公布。

让我们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统筹推进美丽乡村、新农村建设和改善人居环境战略部署,精心组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坚决打好春季秋季两场环境整治攻坚战,切实落实好常年清理垃圾、日常卫生保洁的各项措施,下决心治理农村脏乱差,彻底改变农村落后面貌,为创建农村美好生活环境、让广大农民生活的更加幸福,作出持续不懈的努力。

(省新农村办供稿)

第2篇:省农委主任任克军在全省新农村建设环境综合整治现场会议上的讲话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新农村建设的有关部署,突出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进一步提高认识、强化措施、加强领导,全面提升全省新农村建设水平,为实现让城乡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奋斗目标,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通化市一直是我省新农村建设的典型地区,多年来,在新农村建设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上认识高、思路新、措施实、成效大,尤其是市县两级党委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加大投入,强力推进,新农村办求真务实、主动工作、努力作为,使全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不断跃上新台阶。昨天,我们集中参观了辉南县、梅河口市8个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典型村,刚才又听取了通化市、梅河口市、德惠市、敦化市和四平市铁东区关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经验介绍,总的感觉这些典型具有较强的示范、引导作用,希望各地要认真学习、积极借鉴、取长补短、全面提高,进一步开创全省新农村建设新局面。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进一步深化思想认识,不断增强做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我省新农村建设工作已经走过了6个年头。六年多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强力推动下,各级新农村办公室精心谋划、全力组织、科学实施,全省新农村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不断展示新的成效。全省先后对“百镇千村”和10个整体推进县进行了村屯改造和环境整治,实施了“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六年全省累计新修农村道路5.3万公里;修建围墙1800万延长米,新建大门19万个;修建排水沟和村屯小流域治理2939万延长米;改造农村泥草房和危房82.7万户;修建村部4283个、卫生室4494个、农家书屋7021个,建科普画廊2850延长米,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实现了全覆盖;修建卫生厕所44万户;修建垃圾站点3.6万个;新建休闲健身文化广场2012个;建设畜禽养殖小区8052个;新建大型秸秆气化站26个,户用沼气池8.36万个;安装路灯5.19万盏;植树1.6亿株,完成村屯绿化美化23.4万公里;建设乡村旅游景点495个;改扩建农村商贸市场1799处;等等。同时,还实施了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程,农村面貌大为改观。今后一个时期,是我省深入实施新农村建设“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总体安排部署,科学谋划城乡统筹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切实改善农村民生。因此,全力开展好新农村建设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关系重大、影响深远。

(一)综合整治农村环境是确保城乡居民生活更加美好的重要体现。在省第十次党代会上,孙政才书记明确指出:吉林正处在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统筹城乡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相互支撑推进的关键节点。在这一关键时期,省委、省政府突出“发展”和“民生”两个关键,提出了“科学发展,加快振兴,让城乡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目标要求。吉林省是农业大省,城乡二元结构比较突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缩小城乡差距,切实改善农村民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繁重艰巨的任务。这样的省情就决定我们必须牢牢抓住民生这把金钥匙,以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为切入点,改变农村脏乱差的落后状况,创建清新整洁、优美靓丽的农村人居环境,这不仅是广大农民群众最关心的迫切问题,也是让城乡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重要抓手。因此,当前我们只有抓住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这个着力点,才能更好的谋篇布局,做好“民生”这篇大文章,明显改善广大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努力使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二)综合整治农村环境是有效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突破口。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体现了党在新形势下对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统筹推进的现实要求,也表明“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五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尽管如此,但在实践中大家普遍感到,抓好村容整洁仍然是新农村建设的当务之急和重中之重,能起到攻其一点牵动全局的作用。比如说:农村道路修好了,就有了“路路通、百业兴”,生产就能发展,农民生活就能宽裕;再比如:我省一些地方新农村建设的好、农村环境整治的好,那里农民的思想观念、思维意识、生活习惯等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农民群众文化生活就搞得丰富多彩,出现了农民走出厨房进课堂、离开牌场上广场的可喜现象,这些都是促进乡风文明、实现移风易俗、推动农村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体现;还比如:开展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能够极大地激发和调动农民群众主人翁的积极性,广大农民群众参与集体公益事业建设热情高涨,新农村怎么建、建什么、建后怎么管,都由农民群众自主决策、民主管理。可以说,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过程,就是农村民主管理的实践过程。

(三)综合整治农村环境是凝聚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建新农村的重要载体。新农村建设是“三农”工作的统领,也是新时期党在农业农村工作上的总抓手,其地位作用日益凸显,逐渐成为社会各方面的关注热点,工作合力不断增强。而村容整洁更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经济实力的不断增长,各级财政对农村公共品投入的倾斜力度逐步加大,促进了城市资源要素向农村流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益事业向农村覆盖,对农村环境改善客观上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相关部门单位和社会各界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关注度日益提高,投入力度日益加大,新时期从各个渠道对农村环境方面的项目投资和资金支持超过以往任何时期。比如:环保部门有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和生态村建设任务,林业部门有绿化美化村屯建设任务,交通部门有农村道路“村村通”、“屯屯通”建设任务,水利部门有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任务,卫生部门有农村卫生厕所改造任务,农电部门有支持农村电网新建和改造任务,同时,“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百万亩棚膜蔬菜建设项目、农村安居工程、水库移民、兴边富民以及扶贫脱困等专项资金都对农村环境整治方面有实际的项目支持。社会各界对农村环境投入的热情也很高,军民共建、村企共建、社会捐建、干部回乡援建的很多帮扶项目,都是帮助村里修路、修桥、绿化美化等,有力地促进了农村人居环境的明显改善。因此,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就能够凝聚各方面力量,汇集各方面资源,合力建设新农村,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四)综合整治农村环境是农村面临的一项艰巨的重要任务。由于我省农副产物多,加之冬季漫长而又寒冷,给农村环境综合工作带来了难度。另外,我省中部和西部的一些村屯交通条件还远没有改善,据2007年普查结果表明,全省尚有砂石路35481.35公里,土路96070.84公里,虽然这几年农村公路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仍有不少的村屯存在着出行难、运输难的问题;全省尚有20户以下零星自然屯765个,这些自然屯成为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老大难;我省现有的农村砖瓦房大都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翻建起来的,到现在已使用20—30年,既不保暖美观,又到了需要修缮和改造的时候;同台湾、韩国比较,我省农村地下排水管网几乎没有,清洁能源建设刚刚起步;同时农民环境卫生意识和传统的生活习惯也亟待改变和加强等。总之,目前农村需要改造和建设的点很多,面很大,任务很重,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

我们一定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抓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重大意义,进一步统一思想,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下定决心,下大力量,努力解决好农村环境问题,为加快新农村建设注入强大动力。

二、进一步明确工作思路,全面落实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目标任务

伴随着我省“三化”统筹和新农村建设快速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进入了攻坚阶段,总的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城乡统筹和突出村容整洁的要求,坚持科学规划、分步实施、整体推进,以“四清四改两化”为重点任务,以“三线一环”为重点区域,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全面推进“万村提升”工程,着力加强道路桥涵、排水设施、垃圾处理、污染治理、清洁能源、绿化美化等建设,从根本上完善提高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创建优美宜居的农村人居环境,满足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必须坚持以下六条原则:坚持点面结合、整体推进;坚持高标准高质量、打造示范标杆;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实行合力建设多元投入;坚持规划指导、科学建设;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坚持建章建制、建立管理长效机制。奋斗目标是:深入实施“万村提升工程”,全面提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水平。在此基础上,今后三年重点抓好“3个1000”,即:抓好现有1000个省级示范村的提高工作,力争打造成环境综合整治标兵村;抓好明年启动的1000个省级示范村的突破工作,力争打造成环境综合整治先进村;在提升村中按照好中选好、优中选优的原则,重点抓好1000个跟进村的推进工作,力争打造成环境综合整治达标村。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要切实加强10个方面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重点工作。

(一)加强农村道路桥涵建设。道路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整治农村环境的重要基础,对于支撑农村民生建设、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十一五”以来,全省乡镇和行政村通水泥(沥青)路分别达到100%和94%,初步解决了行路难的问题,成绩是非常突出的。目前,农村道路建设主要面临两个问题:一个是在普及“村村通”的基础上,进一步解决村屯内主干道和巷道全部硬化的问题,实现“屯屯通”和“户户通”;另一个是着力解决好中西部农村道路建设滞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为此,各地要将道路建设作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重点项目,积极争取和利用国家和省里项目投入,坚持“政府主导、多元投入、建管并重、确保质量”的原则,集中力量,加快建设。要先易后难,先近后远,先主干道,后支道,再巷道,循序渐进,逐步推进。到“十二五”末,全省所有乡镇、行政村和自然屯通水泥(沥青)路,具备条件的实现户到户、屯到农田通水泥(沥青)路。同时要抓好农村桥涵建设。

(二)完善村屯排水设施。实践表明,排水排污设施不完善,生活以及畜禽养殖污水不能及时排掉,往往造成环境污染,特别是污染地下水;道路排水沟不完善,在季节变化的冻融作用和夏季雨水的冲刷作用下极易损毁,降低使用寿命;未经疏浚整治的河流,排水不畅往往造成洪涝灾害和生命财产损失。因此,必须把农村排水设施建设纳入规划,作为环境综合整治的重点。要加强农村道路排水沟渠建设和小流域治理,确保排水通畅,提高防灾减灾能力;有条件的地方,根据规划统筹布置污水管网、排放口和处理设施;要利用原有水坑、泡塘等,兴建村屯污水氧化塘,推广户用污水氧化池,或接入城镇排污管线,实现农村污水无害化处理。

(三)推进安全饮水工程。饮水安全直接关系到农民身体健康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十一五”期间,结合新农村建设,省委、省政府把安全饮水列为全省重大民生实事之一,累计投资26.6亿元,优先解决了严重影响群众正常生活和身体健康的高氟水、高砷水、苦咸水、高铁锰水和污染水及局部地区的严重缺水等问题,使428.74万农村群众及12万学校师生用上了安全水。“十二五”期间,省里计划再解决480.3万农村居民及64万学校师生饮水安全问题。同时,要解决好畜禽粪尿、建筑垃圾、化学药品等污染地下水和饮用水源地等问题。积极发展农村饮用自来水。

(四)持续推进清洁能源开发。加快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是农村民生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充分利用我省丰富农作物秸秆等资源、保护自然环境、推进可持续发展的主攻方向。2006年以来,在国家农村沼气项目、“以电代材”项目等支持下,特别是在省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支持的大型秸秆气化站项目的示范带动作用下,各地对清洁能源建设认识普遍提高,建设热情高涨,大型沼气池、秸秆固化、户用秸秆气化炉、户用沼气池、开发地热能等在全省一些地方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实践,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今后,我们要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地推进清洁能源开发,使之成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重点,取得实效。

(五)开展街路庭院综合整治。这次现场会议,大家看到辉南县、梅河口市农村环境建设突出的亮点是街路庭院综合整治,他们在清理柴草垛、清理粪堆垃圾的基础上,对村屯街道和庭院进行了统一规划,集中修建了街路、院墙、大门、排水沟,并进行了绿化美化亮化,达到了整齐划一,美观靓丽。各地要积极学习通化市街路庭院综合整治的做法,加快村屯改造步伐,建设魅力村庄。

(六)加快卫生厕所建设。长期以来,我省农村厕所多以旱厕为主,非常简陋,粪便很难做到无害化处理,对水源和环境造成严重污染。2004年之后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我省掀起了新一轮农村改厕高潮,目前最适合于我省推广应用的就是粪尿分集式卫生厕所。一般情况下,砖瓦结构的粪尿分集式卫生厕所投资在1000元左右,国家补助500元,省补助200元,农民自筹200元,村里筹集100元,就可以把粪尿分集式卫生厕所建起来。同时这种厕所还具有无臭味、蚊蝇无法滋生、切断寄生虫、病毒和细菌传染源的优点,一举多得,特别适用。各地应积极争取卫生和爱卫会部门的大力支持,加快普及粪尿分集式卫生厕所,实施整村整屯改造和建设。

(七)加强垃圾集中处理。农村垃圾得不到有效收集处理,已成为当前新农村建设的一大顽疾。主要原因是:农民卫生环保意识不强,乱丢、乱倒垃圾;农村垃圾处理方式较为单一,普遍以填埋为主;农村保洁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健全,环卫队伍没有建立起来,垃圾收集、转运、处理设备设施缺乏等。针对这些问题,我省首先在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开展了垃圾综合处理,取得了一定成效。特别是从今年开始,我省被国家列为第二批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省,计划到2013年投入14亿元用于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对地域空间上相对集聚的多个村庄实施同步、集中治理,标志着我省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步入了系统管理、综合治理、全面提升的新阶段,为有效处理农村垃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各地可试行推广 “3+5”垃圾处理模式,实现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3”代表3个责任主体,分别指农户、保洁员、村委会。农户负责门前三包,对垃圾分拣后定点放置;保洁员负责公共场所清扫、垃圾清运和回收;村委会负责保洁日常管理。“5”指5种农村垃圾分类处理方式。例如,剩余饭菜等易腐类垃圾倒入沤肥池或沼气池,变成有机肥料或清洁燃料;秸秆类垃圾可作燃料或还田;金属、塑料、橡胶、纸等可利用垃圾,送回收站回收;土建垃圾铺路填坑;废弃电池、医药垃圾、废弃化学品、化纤类垃圾等有毒有害垃圾,运送指定地点无害化处理等。要逐步建立“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工作机制,着力推进垃圾点、垃圾转运车、垃圾转运站和垃圾填埋场等设施建设,建立以财政投入为主体的经费保障机制,实现日产日清、常态保洁。

(八)加快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标准化养殖小区是畜牧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是现代畜牧业生产的标志。这种方式不仅满足了现代畜牧业要求的科技化养殖、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管理、集约化经营、生态化发展要求,也顺应了农民拓宽增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的迫切需要,是对传统生产方式的一次变革。因此,各地要高度重视标准化畜禽养殖小区建设,加大建设力度和步伐,尽快实现人畜分离,加快建设粪便无害化处理设施,解决好畜禽粪尿污染环境问题。

(九)持续提高绿化美化水平。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绿化美化要跟进,这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2009年全省启动开展“绿化美化村屯,创建绿色家园”行动,到去年底,全省绿化美化村屯4189个。各地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大投入力度,持续提高绿化美化水平。要按照“乔灌搭配、高低错落、针阔混交、见缝插绿、露土栽花”的原则,大力开展全民增绿添绿活动。加强村屯周边、道路两侧、塘坝水库、沟渠、荒滩荒山以及文化场所的绿化美化,实现“公路绿化、村庄美化”,让我省农村掩映在绿树鲜花美景之中。

(十)积极推进路灯建设。路灯建设是一些村屯在其它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相对完备后,对街路、广场进行亮化的新要求。今年省里将太阳能路灯和电能源路灯项目纳入省级专项资金支持目录,从操作看,各地表现出了较高的积极性。因此,我们要积极引导,帮助基层选择好质量合格、适合寒冷地区需要的太阳能路灯进行安装,确保这个项目平稳健康向前推进。

三、进一步搞好探索创新,科学选择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途径和模式

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是一项涉及领域宽、涵盖范围广、工作内容繁杂系统工程,由于地域不同、经济基础不同、产业结构不同、民俗文化不同,因而建设的标准、要求和途径也有所区别,只有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突出特色,创新工作思路,探索建设模式,才能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打造亮点、找准切入点,在更高标准、更高要求的基础上加快建设。从我省实践看,具体有以下8种模式可供借鉴和推广。

(一)“三线一环”整治推进模式。加强沿公路线、铁路线、旅游线和环城镇周边的“三线一环”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是近年来各地普遍采取的主要模式。重点任务是抓好“四清四改两化”,即清垃圾、清粪堆、清柴草、清路障;改院、改厨、改厕、改圈;绿化、美化。当前,“三线一环”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在有些地方还没有完全启动起来,主要是领导推动不够、投入不足、发动不到位,必须改变这种现状。抓好“三线一环”环境整治,是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起码要求,这项工作没有到位的,要抓紧启动、集中攻坚、迅速突破,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成效。

(二)整体改造推进模式。主要是指整乡、整村、整屯进行推进。各地要依据投入能力,确定建设规模,能整乡推进的就连片开花,能整村推进的就全面打造,能整屯推进的就实行重点建设。整体推进要坚持高标准高质量,要以配套基础设施为重点,全面加强路、水、电、气、房、排水、垃圾处理等各项建设,整体改造,全面达标。

(三)功能分区推进模式。主要是按照功能分区的思路,以《县域村镇体系规划》为依据,从现有的地域特点、产业基础、民俗文化、人口布局、发展潜力出发,统筹布局各项建设。就一个行政村来说,具体要建设好工业集中区、农业高效示范区、棚膜特产园区、畜禽养殖区、农民居住区、休闲健身区、村务办公区、商贸服务区,具备乡村旅游条件的,要开发好乡村旅游区等。按照功能分区建设,有利于产业发展和民生改善,有利于农村持续健康发展。

(四)旧村改造推进模式。主要是针对现有村屯进行改造的模式。按照一般规律,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要先修道路,再修排水沟、围墙大门和绿化美化亮化。旧村改造推进模式,就是在上述改造建设的基础上,由街路向庭院和房舍推进,庭院全部实行硬化,房屋进行房瓦、墙壁、塑钢窗、保温层、吊棚、地面等全面改造,这方面敦化市官地镇、雁鸣湖镇闯出了新路,各地要积极借鉴、进行推广。

(五)农村社区推进模式。主要是针对城镇郊区村屯的改造建设,核心是提供完善的公共服务。吉林市九座村、大荒地村、梨树县霍家店村、农安县陈家店村和梅河口市福利村等都采取了统一建设农民住宅楼、农民享受社区和物业等各项公共服务,目前这种建设模式在南方发达地区得到了大面积推广,我省在城市、县城、中心集镇的郊区可进行推广。采取这种模式,既可整理出大量的宅基地,用于发展工业、商贸和现代农业,同时又促进了农村土地的集约化、专业化、合作化经营,增加了农民收入,推动了现代农业、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步伐。

(六)生态村推进模式。为了推动农村可持续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环境,近年来国家加大投入,集中力量建设生态村,对农村环境进行连片整治。核心是加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重点是支持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畜禽养殖污染和历史遗留的农村工矿污染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和土壤污染防治等与村庄环境质量改善密切相关的整治措施。各地要把生态村建设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结合起来,达到互促共进、相得益彰。

(七)旅游村推进模式。旅游兴村,是我省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重要模式之一。各地要积极开发现代休闲观光农业区、历史遗迹景观区、独特自然风景区、民俗风情展示区等,围绕“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不断发展旅游村的运输、种植、农产品加工、餐饮、住宿等相关产业,打造环境,完善服务,提升品质,做大做强乡村旅游。

(八)移民村推进模式。结合开展的扶贫移民、生态移民、水库移民工程,把部分生活在自然条件恶劣、自然资源贫乏、生态位置重要和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的农民,以整组、整屯、整村的形式移民搬迁,建设农民新村。在建设过程中,各地要统筹推进住房、道路、水电、通讯、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完善安置区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切实满足搬迁群众的生产生活需求,增强移民村自我发展能力和提高移民村农民的收入。

四、进一步强化工作措施,努力构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长效机制

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从根本上治理农村脏乱差问题,建设清新整洁、优美靓丽的新农村,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必须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强化帮扶,建立长效机制,强力推动各项工作。

(一)精心组织,强化领导。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是一场持久的攻坚战役。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当成一件大事和中心任务牢牢抓在手上,加强研究,强化部署,科学组织,深入动员。要建立健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激励约束机制,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真正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变成各级干部和农民群众的自觉行动。要坚持实施农村环境整治月活动,进行集中整治、突击攻坚、重点突破。各级新农村办公室要积极当好参谋、主动站位,切实发挥好综合协调、规划指导、政策研究、督导检查的职能作用,有力推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二)加大投入,强化支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要求高、任务重,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各地要积极设立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重点围绕环境综合整治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项目安排。要充分利用国家增加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加大民生改善投资的有利契机,多争取和谋划一批农村道路、水利建设、房屋改造、清洁能源、绿化美化等建设项目,加快环境整治步伐。要加强涉农资金项目整合,实现集中投入、重点建设。要切实发挥好农民主体作用,解决好等靠要思想,真正体现农民自己的事情自己办,自力更生建设美好家园。

(三)合力共建,强化帮扶。实践证明,通过整合领导力量、整合社会资源、整合社会投入,建立帮扶新农村建设的工作制度,是一项行之有效的工作推进机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我们要切实发挥好帮扶部门作用,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各地要继续完善和加强已有的帮扶工作制度,明确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中的帮扶责任和目标,加强帮扶工作的组织和领导,确保帮扶工作深入持久地展开。要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改造建设,鼓励、引导和支持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人,通过捐赠物资、捐建、捐款、提供志愿服务等形式,将人才、信息、技术、资金、物资等要素积聚到农村,形成多元投资、多元建设格局,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四)完善机制,强化保障。各地要从长远建设需要出发,以村屯为单位,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完善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不断巩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成果。要建立起专兼结合的村屯保洁队伍,配备垃圾箱、垃圾转运车、小铲车等必要的清运工具和垃圾处理设施。要建立保洁制度,落实农户包保责任,保证街路、巷道、庭院、村屯整体干净整洁。要完善村屯环境卫生管理村规民约,约束不卫生、不文明、不健康行为,提高农民的环境意识、卫生意识和公共道德意识。要探索建立城管下乡制度、经费保障制度、环境卫生管理制度,推进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向制度化、常态化、高效化方向发展,从根本上改变过去前清后乱、前建后脏、前管后弃的局面。

(五)协同推进,强化配合。近几年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国家和省里对农村环境方面的项目投资和资金支持和以前比有了明显增多,多个部门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方面都有资金和项目支持。各地要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加大对现有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资金的投入,加快农村环境改造步伐。要建立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协调机制,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及时解决好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同时,各地要与项目实施部门做好沟通、协调和配合,总揽全局,摆布项目,集中投放,打造亮点,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深入开展。

(六)统筹兼顾,强化落实。今年是我省新农村建设深入推进十分重要的一年。第一批千村示范即将结束,第二批1000个示范村建设开始启动,在这个关键的节点上,要统筹把新农村各项工作落在实处。要着力推进项目建设,今年的项目建设要确保双达标,即项目建设100%竣工要达标,项目建设100%质量合格要达标;要全面完成万名村干部培训任务;要切实加强项目监管和专项资金管理,确保新农村建设平稳健康向前推进;要扎实做好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绩效管理工作,做到周密部署、认真安排、规范操作;要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档案管理工作,做好9个方面档案资料的归档立卷;要抓好第一批示范村验收和第二批选点布局;要加强新农村建设的考察和调研工作,学习借鉴先进经验,不断完善新农村建设思路和政策措施。(省新农村办 供稿)

第3篇:省新农村办主任董国权在整村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培训班上的讲话

这次培训班主要任务是推进全省春季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进一步治理农村“脏、乱、差”,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奠定美丽乡村建设基础。同时,对抓好今年项目建设、做好整县美化、创建美丽乡村等工作做出安排。

一、全力以赴做好整村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按照年初的工作安排,今年全省要整村推进2000个行政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这是一项基础性工程,也是艰巨的任务。2014年省政府召开视频会议,隋忠诚副省长亲自部署春季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2015年省农委召开视频会议,原副主任于强对春季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进行了系统安排;今年,我们在通化市通化县采取以训代会的方式,举办整村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培训班,主要是总结推广通化市尤其是通化县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大家一起考察参观了通化县大连川村、爱国村、繁荣村、赤柏村、大都岭镇中心校等典型,深受教育启发。他们的经验:一是领导重视,投入比较大。每年环境整治投入都在400万以上,形成了长效的投入机制。二是持之以恒,年年抓,年年在提升,不断创新,不断完善。几乎每隔2~3年,就实施一个大的工程,环境整治就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三是注重结合,实现新农村、美丽乡村和改善人居环境统筹安排、一并建设。这次大家看到的高志航将军纪念地、支援抗美援朝模范村、满族文化展示村、花海旅游基地、民族器展馆等,都是美丽乡村文化品牌的挖掘和打造,对于提升农村环境整治效果起到了推动作用。

整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首先要抓好全省春季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从4月份开始,到6月份结束,全省要掀起以清垃圾、清柴草、清粪堆、清院落、清沟渠、清死角为主要内容的环境整治高潮,主要是抓好公路、铁路和旅游线路两侧的垃圾清理,做到整洁干净;抓好农村房前屋后、村屯公路两侧排水沟清理,把垃圾清运到屯外;抓好树上浮挂物、各种线杆和线路上的浮挂物,清除白色污染;抓好村部、学校、广场、农贸市场和其他公共场所垃圾处理和环境卫生整治,实现整洁清洁;抓好柴草垛堆放、清理农村粪堆、清除各种墙壁“疥癣”,禁止焚烧秸秆。坚持垃圾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处理,推行户分类、屯定点、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模式,防治和消除垃圾对环境带来的污染。其次要重点推进2000个行政村整村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要做到“六有”:有计划,确定整村推进对象,落实工作目标和任务,抓好调度和汇总;有设施,有清理和转运车辆,有垃圾临时收集场点和垃圾箱;有保洁人员,建立专门工作队伍,实行定岗定责;有经费保障,实行财政补助、村集体出资、农户适量付费筹集机制;有村规民约,实行农户门前“三包”责任制;有验收标准,经常督促检查,拾遗补缺,缺啥补啥,整村环境整治有质量有效果。第三要注重整市、整县、整乡镇、整片区环境综合整治。应该说,通化市达到了整市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去年吉林市加大力度,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秋季环境综合整治,还有些地方也进行了大片区整体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效果都十分明显。今后各地要积极推广这一做法,在整村推进的基础上,朝着更大的范围、更广阔的空间推进农村环境整治,以取得大的突破。第四要注重部门之间工作协调配合。省农委从新农村建设角度,整体推进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和村容整洁,把整治农村环境作为新农村和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性工程,认真抓在手上,持之以恒强力推进。住建部门从改善人居环境角度出发,着力抓好垃圾和污水处理、改房改厕等,统筹推进农村环境改善;环保部门从建设农村生态环境出发,统一整治农村面源污染、生态环境建设,构筑大的城乡发展生态屏障;爱卫会部门从统筹城乡环境卫生角度,抓好农村卫生建设和环境建设。总之,4个部门工作内容相互包容、互促共进,在农村环境建设上,共下一盘棋,同唱一台戏,在工作上要相互支持,相互当好主角和配角,共同努力,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抓实抓好,抓出更大的成效来。

二、扎扎实实做好整县美化推进工作

整县美化是从去年提出来的,就是要在农村公路两侧、村屯房前屋后集中栽花。去年推进12个县(市、区),共美化农村公路4682公里,美化自然屯6933个,打造花海旅游基地5个。从美化农村公路的里程来看,通化县达到1070公里,磐石市750公里,梅河口市670公里,集安市953公里,敦化市296公里,公主岭市170公里,辉南县240公里,伊通县180公里,四平市铁东区200公里,铁西区70公里,通化市东昌区49公里。东丰县虽然年初没有进入全省美化计划,但是他们自行组织美化900多公里,今年村级以下公路美化要全覆盖。年初以来,又有长春地区德惠市、九台区,吉林地区永吉县、丰满区,辽源地区东丰县,通化地区柳河县,白山地区临江市,松原地区扶余市和宁江区,白城地区镇赉县,延边地区珲春市和安图县等12个县(市、区)提出整县美化计划。3月24日,在蛟河市调研时了解到,今年蛟河市政府高度重视整县美化工作,设立专项资金300万元,推进全市农村公路和村屯公路美化400公里以上,整个农村美化要达到全覆盖。全省推进整县美化的势头很好。那么,整县美化工作给新农村建设带来了哪些变化:一是凡是没有美化的新农村,即使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再多,过几年之后,新农村也变得不仅不美,甚至破旧不堪,垃圾遍地,新农村变成了旧农村。二是凡是创建美丽乡村的,整村美化全部到位,花红满地,生态干净,美不胜收,犹如进入小康社会一般。三是凡是整村推进美化的,整村农村环境整治也就到位了,农民整天忙于伺候花草,乱泼乱倒现象得到了杜绝。特别一些地方,建设花海,打造旅游景点,收到了生态环境建设与创业增收同步推进。

当前,正是购进花种和花卉育苗关键时节,各地要积极行动,能整县推进的就整县推进,不能整县推进的也可以整片、整乡镇、整村推进。这项工作,省里不要求强行推进,各地要加强引导,循序渐进,以点带面,扩大规模。一是在美化范围上,镇区美化要以镇街驻地、休闲绿地、主要街道、河渠两侧绿化、围镇林建设为重点;村屯美化要以入村道路、村内主次街道、村部、休闲文化广场、农户庭院、沟渠绿化和围村林建设为重点,突出路边、沟旁、村屯、庭院等重点地段。二是在种植品种上,要根据各地的经济条件、自然环境、气候特征等,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选择适宜村庄绿化的树种及花卉。以选用培育的乡土树种为主,科学搭配落叶树种和彩色树种,丰富树种配置,达到增加林木色彩和景观层次的效果,种植的花卉,重点是推广步登高、串红等一二代花种和多年生木本科八宝锦添、黑心菊、波斯菊、红宝石、蓝宝石、蜀葵等品种。三是在种植技术上,不撒盐的公路两侧尽量选宿根花卉,便于繁殖、管理简便,节约投资成本,推广除草剂封地、大棚育苗、施用底肥和追肥等多项新技术,提高花的成活率,促进花蕊绽放。四是在管护制度上,要推行绿化美化管养责任制,明确“谁来种、谁来管、谁来护”,落实专门养护管理队伍,落实管养经费,明确养护人员工作责任,尽心尽力做好村屯公路两侧及村庄周围公共用地绿化美化管养工作,做到绿化建成一片、管理一片、养护一片,实现绿化美化养护管理全覆盖、上水平。

同时,全省各地可以根据本地实际量力打造本地绿化美化模式。一是森林生态模式。以山区森林资源丰富、绿化面积大、经济条件好的村庄为主,通过栽植大乔木、形成复层林,增加建成区森林覆盖率。保护好村庄现有风水林和片林、松林,对村中山、村周山的稀疏林地套种珍贵乡土树种和彩化、花化景观树种,通过设置简易游憩道路、布置凳椅、亭台、木屋等,改造为郊野型森林公园。二是绿色经济模式。以传统栽植花卉苗木、果木等名特优经济林,具有管理和经营经验的村庄为主,通过发展经济果木、花卉苗木和珍贵乡土树种等特色产业和绿色产业,实施“一村一品”工程,既可绿化美化村庄,又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三是乡村旅游模式。以挖掘森林生态文化,开发乡村旅游资源,保护古树名木、名人古迹、古民居建筑等人文自然景观为主,把村庄绿化与乡村旅游观光有机结合,以绿化促保护、以开发促发展,通过建设古树公园、开展森林人家、农家乐和生态休闲游,弘扬生态文化,实现森林保护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四是新村小区模式。以新农村建设示范村、重点村为主,村庄绿化与新村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做到新村规划起点高、功能齐全、配套完善、环境优美。五是完善提升模式。村庄绿化在原有现状的基础上见缝插绿,充分挖掘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潜力,结合美丽庭院、干净人家打造活动,全面拆除、清理村内废弃建筑物,清除道路沿线、河道两侧的陈年垃圾,因地制宜利用边角地、空闲地、抛荒地、硬化地进行绿化改造提升,规划建设一批小绿地、小果园、小花圃。

三、精心做好新农村项目建设的组织实施工作

近年来,国家和省对专项资金管理越来越严格,程序规范,手续齐全,公平招标,严密评审,项目建设的质量和安全性得到了大幅提升,但同时各地也面临着对新的业务要求比较陌生,一时无从下手,影响了工作效率,这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由于程序手续复杂,环节增多,上下的工作量大幅增加,组织调度难度加大,工作及时性受到了影响。所以,2015年尽管全省5月末就完成了项目审批工作,比历年提前2~3个月,但工作量和工作节奏并没有轻松,尤其在项目审定、招投标、工程实施、验收评审、资金兑付等重要环节方面,耗时费力,前所未有,特别面对一些县(市、区)财政趋紧的新形势下,看住和管住专项资金,及时组织专项资金兑付,任务很重。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

2016年,省新农村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总的要求是做到3个百分之百:一是项目及时招投标达到百分之百;二是及时开工、及时完工、及时验收评审达到百分之百;三是及时专项资金兑付达到百分之百。这些工作都要在年内完成。总的时间安排是:3月底之前完成项目审批,个别没有履行完审批备案程序的,必须在4月10日之前完成;5月底之前要完成招投标任务,要从现在开始各级新农村办就要组织乡镇、重点村履行招投标手续,不准出现撒手不管、听之任之,也不允许大包大揽、取而代之,切实发挥好组织、引导、服务作用;6月初项目建设就要全面开工,充分利用建设的黄金时期,抓紧开工,加快施工,保证质量,保证进度,确保在10月底之前全部完成项目建设任务;对于完工的项目,要抓紧组织验收和评审,及时搞好专项资金兑现,一切工作都要提前和超前,12月末之前必须完成资金兑付工作。对于2015年个别没有开工和完工的项目,要在今年7月底前全部结束,不准留尾巴。整个项目建设,要严格执行民主决策公开公示制度、项目审核审批备案制度、预算决算制度、招投标制度、验收评审制度、工程监理制度、资金兑付报账制度、跟踪督查检查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目标绩效管理制度,这10项制度是硬约束。项目招标的额度由地方财政确定,省不做统一要求。

这里还要强调严明工作纪律和有关规定。在专项资金使用上,要专款专用,及时拨付,不准截留、挪用和串项、串村使用专项资金,更不准将专项资金用于发放工作经费、职工福利等;在项目建设上,既要及时开工,又要严格履行程序,既要注重工程进度,更要注重工程质量,防止出现因工程质量不达标而承担责任问题;在建设主体上,要坚持以农民和村“两委”为主,乡镇和有关部门积极提供支持和帮扶,但不准插手干预工程和项目建设。各级新农村办公室及其工作人员不准利用职务之便介绍、插手、干预或统一组织工程项目建设;不准索要或收取重点村、工程承包方、材料供应商等各种钱物;不准出现不履行工作职责、程序和对上虚报、瞒报等问题,对于发现的重大问题,要及时向省里报告。

四、认真做好其他工作

一是抓好美丽乡村创建,今年全省要完成150个美丽乡村创建任务;二是创建美丽庭院6.3万个,打造干净人家19.25万个;三是打造文化品牌村300个;四是整县推进新农村建设5~8个,打造精品新农村建设大的片区20个;五是完善提升新农村示范村和重点村500个;六是完成2000名村干部培训任务,其中培训贫困村党组织书记1000名,大学生村官300名,职业农民700名,同时搞好新农村建设宣传工作;七是进一步落实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任务,抓好新农村建设绩效管理;八是开展新农村示范村重点村项目建设普查登记;九是组织筹备新农村建设现场会议;十是开展省外新农村建设工作调研;十一是组织好新农村建设扶贫工作。

今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全省农村环境整治工作要有新突破,新农村建设要开创新局面。让我们在省农委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在省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省上下共同努力,锐意进取,奋力拼搏,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取得新的更大的成就。

(省新农村办 供稿)

第4篇:摩托车整治方案

迎龙镇摩托车专项整治行动方案

前言

一,指导思想

二,组织领导及职责

迎龙政府成立迎龙镇摩托车专项整治行动领导小组:迎龙镇政法书记、安监办公室、迎龙镇派出所、交巡警。

具体职责:

镇安监办:负责全区专项整治行动的组织领导和协调,按照“属地管理、守土有责”的要求,组织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工作任务,落实整治措施,切实履行属地责任,完成市领导小组交办的有关工作。

镇派出所:

三,工作目标及原则

(一) 总体目标

1、 总体目标。

(1) 全镇无牌无证摩托车得到彻底根除,报废摩托车得到有效清理,摩托车安全管理基

础得到进一步加强。

(2) 无证驾驶摩托车、二轮摩托车超载、不戴头盔、三轮摩托车非法载人违法行为得到

有效遏制。摩托车交通违法违规行为明显减少,摩托车较大交通事故得到有效遏制。

(3) 盗抢摩托车等涉车违法犯罪行为得到有力打击,社会治安环境及摩托车加以经营秩

序明显改善。

(4) 摩托车下乡政策得到深入实施,农民群众出行难、不安全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5) 积极稳妥开展整治,坚持严格、公正、文明执法,维护社会稳定,不印发群体行事

件或不稳定因素。

2、 具体目标

(1) 二轮摩托车无超载,三轮摩托车无非法载人;无牌无证摩托车排查登记率达到100%;

(2) 摩托车上牌率、驾驶人持证率、驾乘人员头盔佩戴率达到100%;

(3) 摩托车交强险投保率达到100%;

(4) 2011年1月5日后全区摩托车销售点带牌销售率达到100%

(5) 非法拼装、报废摩托车,不属国家公告目录的摩托车销毁率达100%;

(6) 进入有维修资质的修理厂、站、场维修的摩托车合法率达到100%;

(7) 摩托车年审率达到100%

(8) 收费停车场(库)停放的摩托车牌证齐全率达到100%;

(9) 全镇主干道、重要支路及其路口无摩托车乱停乱放现象。

(二) 工作原则。

1、“先清理、后整治”原则。先行开展拉网式摸底排查,全面掌握全区无牌无证摩托车底数并建立相应台账,后组织综合力量,对无牌无证摩托车,二轮摩托车、拼装摩托车、报废摩托车、涉嫌盗抢摩托车以及无证驾驶摩托车,二轮摩托车超载、不戴头盔,三轮摩托车非法载人等违法违规行为全面整治。

2、“边纳入、边规范”原则。对符合公安部《机动车登记规定》等有关规定的,纳入规范管理。对不符合纳入规范管理条件的无牌无证摩托车边纳入,边规范,全面推行摩托车带牌销售工作。

3、“尊重历史、以人为本”原则。2011年3月31日前,对主动申报登记的无牌无证摩托车,以教育、训诫为主,并参照《重庆市焦点下乡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重庆市摩托车下乡带牌销售操作试行办法>的通知》(渝家电领发【2009】2号)规定的收费标准办理摩托车注册登记。

4、“文明治理、确保稳定”原则。紧紧围绕“保民生、促和谐、保稳定、促发展”的总体要求,加强执法监管,始终坚持依法整治、文明整治、人性化执法;对涉及社会稳定等敏感问题,要统筹考虑、稳妥处置,既严格执法又确保社会稳定,实现整治效果、社会效果和法律有效的有机统一。

四、整治对象及步骤

(一)整治对象:全镇违法摩托车,重点整治农村地区的无牌无证摩托车、摩托车超速、超载、不戴头盔、

二、三轮摩托车非法载客和摩托车非法生产、销售等违法行为。

(二)整治步骤:专项整治行动分宣传发动、集中申报登记、集中拉网式排查整治、检查验收四个阶段。

1、宣传发动阶段(2011年1月10日——1月31日)

(1)各村、社区居委会及各相关部门应按照专项整治行动的目标任务、方法步骤,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组织开展摩托车专项整治工作。

(2)镇安监办等部门要侧或制作摩托车安全宣传专题片和宣传资料,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纸等新闻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摩托车严重交通违法行为的危害性、办牌办证的必要性以及专项整治行动期间出台的相关政策、措施等内容。

(3)按照“政府领导、镇包村社居、村居包住户”的原则,各村居委会组织综治力量,对辖区无牌无证摩托车开展拉网式的全面排查,建立台账,督促群众办理和完善摩托车牌证手续。各村街道办事处于2011年2月1日前将排查情况台帐,报送镇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4)各村、居委会应在辖区显著位置、摩托车集中区域,主要交通干道悬挂摩托车专项整治标语,张贴宣传画和《摩托车集中整治通告》,每月组织开展一次摩托车专项整治宣传活动。

(5)街道办事处及其行政村、居委会,各派出所、交巡警支队应动员区域内无牌无证摩托车车主主动办牌办证,督促摩托车驾驶人在摩托车油箱两侧显著位置免费粘贴安全警示标志,达到摩托车台台张贴、人人皆知的宣传效果。

2、集中申报登记阶段(2011年2月1日至3月31日)

(1)设立摩托车办牌办证服务站或代办点,公示《摩托车教师证申领和摩托车注册登记流程》、办理需知以及监督举报电话等内容,开展摩托车上牌上户工作。

(2)车主凭车辆合法证明或村(居)委会、辖区公安派出所出具的无盗抢、拼装摩托车证明,到辖区摩托车办牌办证服务站或代办点申报登记。

(3)区公安、卫生、质监、车辆检测、保险、机动车收回等有关部门、单位和企业组成综合便民服务队,定期到偏远乡镇、街道、社区、工矿企业等摩托车较为集中的地区开展上门服务,简化工作流程,建立驾驶人体检、摩托车安全技术检测、交强险投保、车辆报废绿色通道,方便车主办理车辆注册登记、驾驶考试、车辆年检审、车辆报废等车管业务。

对符合摩托车登记条件或申请报考摩托车准驾资格证的,当场受理,手续完备的,在1个工作日内一次办结有关业务。

3、 集中拉网式排查整治阶段(2011年4月10日——6月15日)。

(1) 按照职责分工,开展对摩托车生产、销售、保险、登记、交易、使用、维修、回收

等环节的排查整治工作并依法实施监管。

(2)

第5篇:摩托车专项整治总结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周密部署。 为确保此次专项整治工作取得实效,支队领导高度重视,专门召开会议,迅速进行动员部署,大队领导按照要求,认真分析摩托车、砂石料车交通违法趋势及对交通安全形势的影响,明确工作重点,落实工作职责,全警出动投入专项整治工作。各地重点针对当前摩托车、砂石料车辆行驶秩序较混乱、违法行为频发的现象,要求各中队迅速行动,切实加强对重点道路、施工工地、砂石料尝水泥销售点、货运站尝工业区及周边道路等重点部位的巡查管控,全面加强对摩托车、货运车辆尤其是是砂石料车辆的检查和行车秩序的整治。

二、科学布警,强化措施,全力整治。

一是科学安排警力和勤务。各大队结合辖区实际,科学调配安排执勤时间,通过日常路查路检和组织统一行动等形式,抽调精干警力组成突击小分队,定期不定期深入辖区重点省道、县乡道路、城区道路、各施工工地、砂石料尝水泥销售点、货运站场等重点场所进行清查,切实加强对摩托车、货运车辆交通违法行为的监管和查处力度。

二是摸清底数,强化信息管理。中旗交警大队在XX年排查的基础上,进一步核对注册的摩托车、砂石料车及驾驶人档案,对已经报废或者丢失等不能使用的摩托车、砂石料车,及时予以清理,在车驾管系统中注销有关信息,确定准确的摩托车、砂石料车保有量。

三是加强台账管理。磴口交警大队指派专人,对被检查的所有砂石料车辆、查获的交通违法行为和查扣车辆逐辆逐宗进行登记造册,填报(检查重点车辆登记表)、(重点车辆专项整治日报表)和(暂扣车辆登记表),每日一报。中旗交警大队在加强摩托车、砂石料车管理工作的基础上,继续推广交通管理社会化经验,充分依靠乡镇政府、村民委员会,组织交通民警、协管员、派出所民警、治安员深入乡村,开展摸底调查,进一步摸清辖区各乡镇摩托车数量和摩托车驾驶人人数,掌握辖区摩托车、砂石料车注册登记率、按期检验率、驾驶人持证率等基本情况,完善摩托车、砂石料车及驾驶人数据台帐。

四是实行目标量化管理。杭后交警大队对各中队专项整治工作实行目标量化管理,由办公室派专人负责收集、汇总各中队工作情况并进行排名,定期通报。对工作积极、成效显著的中队进行表扬,对工作进展缓慢、成效不明显的中队进行提醒,力争在队伍中形成你追我赶、争先创优的良好局面。

五是加强管控,严查严处。临河交警大队针对摩托车、砂石料车违法行为发生的规律特点,科学布警,大队采取流动巡查与定点设卡相结合的方法,加大对中午、夜间等重点时段的管控,在城乡结合部,偏僻小油路等摩托车、三轮车、农用车经常出没的地点,加强对违法行为的查控。对有嫌疑的要严格检查,努力做到一个也不漏过,一个也不放过。并安排城区执法中队在夜间20:00-24:00进行巡逻检查,并严格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依法从严处罚。

六是日常管理与集中整治有机结合。五原交警大队在支队的安排部署下,将打击摩托车、砂石料车交通违法行为专项整治与涉牌涉证、酒后驾驶违法行为专项整治和创建交通秩序示范公路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于8月6日、7日和8月10日开展了2次交通违法行为集中整治统一行动,严厉打击无证驾驶、酒后驾驶、驾乘摩托车不戴安全头盔、砂石料车无牌、套牌、疲劳驾驶、严重超载等交通违法行为。通过严格的日常管理与集中统一行动,不给违法行为可乘之机,进一步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保护广大人民群众交通安全利益。

第6篇:摩托车专项整治总结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周密部署。

为确保此次专项整治工作取得实效,支队领导高度重视,专门召开会议,迅速进行动员部署,大队领导按照要求,认真分析摩托车、砂石料车交通违法趋势及对交通安全形势的影响,明确工作重点,落实工作职责,全警出动投入专项整治工作。各地重点针对当前摩托车、砂石料车辆行驶秩序较混乱、违法行为频发的现象,要求各中队迅速行动,切实加强对重点道路、施工工地、砂石料场、水泥销售点、货运站场、工业区及周边道路等重点部位的巡查管控,全面加强对摩托车、货运车辆尤其是是砂石料车辆的检查和行车秩序的整治。

二、科学布警,强化措施,全力整治。

一是科学安排警力和勤务。各大队结合辖区实际,科学调配安排执勤时间,通过日常路查路检和组织统一行动等形式,抽调精干警力组成突击小分队,定期不定期深入辖区重点省道、县乡道路、城区道路、各施工工地、砂石料场、水泥销售点、货运站场等重点场所进行清查,切实加强对摩托车、货运车辆交通违法行为的监管和查处力度。

二是摸清底数,强化信息管理。中旗交警大队在XX年排查的基础上,进一步核对注册的摩托车、砂石料车及驾驶人档案,对已经报废或者丢失等不能使用的摩托车、砂石料车,及时予以清理,在车驾管系统中注销有关信息,确定准确的摩托车、砂石料车保有量。

三是加强台账管理。磴口交警大队指派专人,对被检查的所有砂石料车辆、查获的交通违法行为和查扣车辆逐辆逐宗进行登记造册,填报《检查重点车辆登记表》、《重点车辆专项整治日报表》和《暂扣车辆登记表》,每日一报。中旗交警大队在加强摩托车、砂石料车管理工作的基础上,继续推广交通管理社会化经验,充分依靠乡镇政府、村民委员会,组织交通民警、协管员、派出所民警、治安员深入乡村,开展摸底调查,进一步摸清辖区各乡镇摩托车数量和摩托车驾驶人人数,掌握辖区摩托车、砂石料车注册登记率、按期检验率、驾驶人持证率等基本情况,完善摩托车、砂石料车及驾驶人数据台帐。

四是实行目标量化管理。杭后交警大队对各中队专项整治工作实行目标量化管理,由办公室派专人负责收集、汇总各中队工作情况并进行排名,定期通报。对工作积极、成效显著的中队进行表扬,对工作进展缓慢、成效不明显的中队进行提醒,力争在队伍中形成“你追我赶、争先创优”的良好局面。

五是加强管控,严查严处。临河交警大队针对摩托车、砂石料车违法行为发生的规律特点,科学布警,大队采取流动巡查与定点设卡相结合的方法,加大对中午、夜间等重点时段的管控,在城乡结合部,偏僻小油路等摩托车、三轮车、农用车经常出没的地点,加强对违法行为的查控。对有嫌疑的要严格检查,努力做到一个也不漏过,一个也不放过。并安排城区执法中队在夜间20:00-24:00进行巡逻检查,并严格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依法从严处罚。

六是日常管理与集中整治有机结合。五原交警大队在支队的安排部署下,将打击摩托车、砂石料车交通违法行为专项整治与涉牌涉证、酒后驾驶违法行为专项整治和创建交通秩序示范公路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于8月6日、7日和8月10日开展了2次交通违法行为集中整治统一行动,严厉打击无证驾驶、酒后驾驶、驾乘摩托车不戴安全头盔、砂石料车无牌、套牌、疲劳驾驶、严重超载等交通违法行为。通过严格的日常管理与集中统一行动,不给违法行为可乘之机,进一步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保护广大人民群众交通安全利益。

七是强化源头管理。临河交警大队车管所严把摩托车、三轮车、农用车驾驶人考试关,对参考人员加强安全行车教育,同时加大对摩托车挂牌、注册登记的审核力度,实行责任追究倒查制度,严禁给不合格摩托车辆上牌、办证,并严格执行车辆报废注销制度。

八是协调各部门综合整治。后旗交警大队协调运管、城管、公路等相关部门对摩托车、砂石料车交通违法行为进行综合整治。加大严重交通违法行为的巡查与处罚力度,发现一例,纠正一例,处罚一例,做到“白天见警车,晚上见警灯”。同时充分利用电子警察对交通违法行为的监控、抓拍,进一步提高违法行为的查处率,增强震慑力。

三、宣传铺路,营造声势,为整治工作助力。

磴口、杭后交警大队结合正在开展的“文明交通行动计划”,深入汽车站、广场等人员密集点和各施工工地、砂石场、货运站场等重点场所进行交通安全宣传,督促各企业认真做好砂石料车辆的源头管理,坚决杜绝拼装、报废、未年检、套牌、超载等违法车辆参与生产和运输;教育广大司机自觉遵守交通法律法规,参与交通时做到文明礼让,减少道路交通事故。新闻媒体随警作战,对查处的摩托车、砂石料车辆典型交通违法行为及时进行公开曝光,有效震慑交通违法;以点带面,扩大宣传范围,争取全社会和广大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共同维护良好的道路交通环境。 临河、五原交警大队宣教中队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和发放宣传材料、彻底、出动宣传车、上交通安全课等形式开展广泛深入的宣传,为此次专项整治工作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将道路交通活动中摩托车、三轮车、农用车对交通安全秩序的危害性及交通秩序的混乱性向社会公布,积极发动社会力量及媒体力量,得到广大市民的支持和理解,最终到达摩托车、三轮车农用车驾驶人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目的。中旗交警大队发挥乡镇(街道)、村社的管控优势,建立健全农村摩托车、砂石料车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制度和机制,组建乡镇、村"交通安全协会"或"摩托车、砂石料车驾驶员协会",引导协会建立摩托车、砂石料车台帐建立,开展交通事故预防、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交通法律法规咨询、摩托车业务代办等工作。采取"一站式"、下乡进村、上门服务等便民措施,积极动员社会化管理力量,不断提高摩托车源头管理水平。全面推行摩托车带牌销售工作,确保所有新购买的摩托车都按规定注册登记。通过系统管理及时发现摩托车、砂石料车逾期年检、临界报废、驾驶证逾期换证等情况,并通过短信提醒、媒体公布等方式进行提示,提醒农村群众按时到指定地点办理相关手续。

通过半个月对摩托车、砂石料车交通违法行为的强势集中打击,辖区路面通行秩序明显好转,摩托车、砂石料车交通违法行为发生率和交通事故发生率明显下降,广大摩托车、砂石料车车主、驾驶人的交通安全意识进一步增强,有效地净化了辖区交通环境,保障了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

第7篇:全市摩托车专项整治行动方案

为切实贯彻落实市委三届八次全委会、2010年11月26日市委第117次常委会议和薄熙来书记、黄奇帆市长关于加强安全生产的要指示精神,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宣教大排查大整治大执法专项行动,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坚决遏制和防范较大以上事故发生,决定从2011年1月1日至6月30日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为期6个月的摩托车专项整治行动(以下简称专项整治行动)。为确保专项整治行动取得实效,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安全理念,按照“政府领导,属地为主,部门配合,上下联动”的工作方针,坚持“教育与处罚并重,教育在先、处罚在后”的原则,严格、公正、文明、规范执法;以遏制和防范较大以上道路交通事故发生为根本出发点,强化摩托车源头管理,建立健全摩托车安全管理长效机制,为平安重庆、安全保障型城市和内陆开放高地建设创造良好的道路交通安全环境。

二、工作目标及原则

(一)整治目标。

1.总体目标。

(1)全市无牌无证摩托车得到彻底根除,报废摩托车得到有效清理,摩托车安全管理基础得到进一步加强。

(2)无证驾驶摩托车,二轮摩托车超载、不戴头盔,三轮摩托车非法载人违法行为得到有效遏制。摩托车交通违法违规行为明显减少,摩托车较大交通事故得到有效遏制。

(3)盗抢摩托车等涉车违法犯罪行为得到有力打击,社会治安环境及摩托车交易经营秩序明显改善。

(4)摩托车下乡政策得到深入实施,农民群众出行难、不安全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5)积极稳妥开展整治,坚持严格、公正、文明执法,维护社会稳定,不引发群体性事件或不稳定因素。

2.具体目标。

(1)二轮摩托车无超载,三轮摩托车无非法载人;无牌无证摩托车排查登记率达到100%;

(2)摩托车上牌率、驾驶人持证率、驾乘人员头盔佩戴率达到100%;

(3)摩托车交强险投保率达到100%;

(4)2011年1月1日后全市摩托车销售点带牌销售率达到100%;

(5)非法拼装、报废摩托车,不属国家公告目录的摩托车,销毁率达到100%;

(6)进入二手车交易市场的摩托车合法率达到100%;

(7)进入有维修资质的修理厂、站、场维修的摩托车合法率达到100%;

(8)摩托车年审率达到100%;

(9)收费停车场(库)停放的摩托车牌证齐全率达到100%;

(10)主城区、远郊区县城区主干道、重要支路及其主要路口无摩托车乱停乱放现象。

(二)工作原则。

1.“先清理、后整治”原则。先行开展拉网式摸底排查,全面掌握全市无牌无证摩托车底数并建立相应台账,后组织综合力量,对无牌无证摩托车、拼装摩托车、报废摩托车、涉嫌盗抢摩托车以及无证驾驶摩托车,二轮摩托车超载、不戴头盔,三轮摩托车非法载人等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全面整治。

2.“边纳入、边规范”原则。对符合公安部《机动车登记规定》等有关规定的,纳入规范管理。对不符合纳入规范管理条件的无牌无证摩托车边纳入、边规范。对已具备摩托车带牌销售的区县(自治县),全面推进摩托车带牌销售工作。

3.“尊重历史、以人为本”原则。2011年3月31日前,对主动申报登记的无牌无证摩托车,以教育、训诫为主,并参照《重庆市家电下乡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重庆市摩托车下乡带牌销售操作试行办法〉的通知》(渝家电领发〔2009〕2号)规定的收费标准办理摩托车注册登记。

4.“文明整治、确保稳定”原则。紧紧围绕“保民生、促和谐、保稳定、促发展”的总体要求,加强执法监管,始终坚持依法整治、文明整治、人性化执法;对涉及社会稳定等敏感问题,要统筹考虑、稳妥处置,既严格执法又确保社会稳定,实现整治效果、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的有机统一。

三、组织领导及职责

市政府成立重庆市摩托车专项整治行动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市领导小组),由市政府副市长刘学普任组长,市政府副秘书长王爱祖、市公安局局长王立军任副组长,市财政局、市经济信息委、市交委、市商委、市公安局、市监察局、市市政委、市卫生局、市工商局、市质监局、市安监局、市政府法制办、市政府督查室、市综治办、市物价局、重庆保监局等部门和单位分管负责人为成员。市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公安局,由市公安局副局长高晓东任办公

室主任,负责组织协调、统筹安排全市专项整治行动。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具体职责是:

市公安局:负责开展对符合申报条件的摩托车纳入户籍管理。配合有关部门做好摩托车排查清理、带牌销售工作,做好牌照的发放和登记;做好摩托车下乡办证工作,延伸服务窗口,方便农民群众快捷办理牌证;加大对道路的管控力度,大力整治摩托车无牌无证、超载、非法载人、不戴头盔、不投保交强险等交通违法行为;严厉打击盗抢摩托车等涉车违法犯罪行为。

市财政局:做好专项整治行动的工作经费保障。

市经济信息委:负责向国家公告内摩托车生产企业提出摩托车喷涂(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或设置安全警示电子提示语的建议。

市交委:负责督促、指导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加强农村客运运力调研,积极发展农村专线班车,最大限度地解决农民出行难问题;对摩托车非法营运进行依法查处。

市商委:负责推行摩托车销售商代办注册登记,推动带牌销售政策顺利实施;加快建设重庆市汽车、摩托车下乡信息共享管理系统;督促摩托车经销商张贴安全警示标志。

市监察局:负责对专项整治行动实施行政效能监察。

市市政委:负责排查清理收费停车场(库)以及人行道上停放的无牌摩托车。实行物业管理的停车场(库)由物业主管部门负责。发现无牌无证摩托车停放的,及时向公安交管部门报告。

市卫生局:负责督促、指导区县(自治县)卫生部门组织参加集中上门服务活动。

市工商局:负责理清全市摩托车经销商及销售网点;依法对摩托车交易市场和经营行为进行监管,查处销售未经国家生产许可生产的电动车、助力车和国家明令淘汰、不符合产品质量标准的摩托车产品的行为。

市质监局:负责督促、指导区县(自治县)车检机构参加集中上门服务活动。加强对摩托车产品的质量监管,从严查处未经国家生产许可生产的电动车、助力车和国家明令淘汰、不符合产品质量标准的摩托车产品。会同公安交管部门共同出台摩托车“线外检测”的相关实施细则。指导和监督安检机构逐步投入摩托车移动式检测设备。

市安监局:负责督促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和市政府有关部门落实专项整治行动,并将专项整治行动纳入安全生产考核内容。

市政府法制办:负责专项整治行动的法律保障,指导区县(自治县)依法受理因专项整治行动引起的行政复议案件。

市政府督查室:负责牵头对专项整治行动进行督促检查,并适时通报。

市综治办:负责将专项整治行动作为“平安重庆”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核内容,指导区县(自治县)将摩托车管理纳入“七位一体”管理内容。

市物价局:负责监管全市各级公安交管部门、各摩托车销售网点收费的公示工作。

重庆保监局:负责指导督促保险公司依法受理交强险业务,不断改进和提高服务水平,切实保障被保险人和交通事故受害者的合法权益,不得拒绝摩托车所有人购买交强险,严禁捆绑销售商业保险。加大对保险公司的监督管理力度,对外公布监督电话,受理摩托车交强险投诉。对违反规定的保险公司,要依法处罚,责令整改。

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专项整治行动的组织领导,按照“属地管理、守土有责”的要求,组织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制订工作方案,明确工作任务,落实整治措施,切实履行属地责任;负责专项整治行动期间本行政区域内安全稳定工作,坚决防止规模集访、不稳定事件、个人极端案(事)件的发生;完成市领导小组交办的有关工作。

四、整治对象及步骤

(一)整治对象:全市违法摩托车,重点整治农村地区的无牌无证摩托车和摩托车超速、超载、不戴头盔和三轮摩托车非法载客等违法行为。

(二)整治步骤:专项整治行动分宣传发动、集中申报登记、集中拉网式排查整治、检查验收四个阶段。

1.宣传发动阶段(2011年1月1―31日)。

(1)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和市政府有关部门按照专项整治行动的目标任务、方法步骤,结合实际,制订具体的实施方案。

(2)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单位策划制作摩托车安全宣传专题片和宣传资料,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纸等新闻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摩托车严重交通违法行为的危害性、办牌办证的必要性以及专项整治行动期间出台的相关政策、措施,动员无牌无证摩托车车主主动办牌办证,在摩托车油箱右侧显著位置免费张贴“限座2人、佩戴头盔、无牌无证不驾车”等安全警示标志,达到摩托车台台张贴、人人皆知的宣传效果。

2.集中申报登记阶段(2011年2月1日至3月31日)。

(1)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单位在交巡警支(大)队或中队(乡镇无交巡警中队的可在公安派出所)、村(居)委会设立摩托车办牌办证服务站或代办点,公示《摩托车驾驶证申领和摩托车注册登记流程》、办理须知以及监督举报电话等内容。

(2)车主凭车辆合法证明或村(居)委会、辖区公安派出所出具的无盗抢、拼装摩托车证明,到辖区摩托车办牌办证服务站或代办点申报登记。

(3)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组织公安、医疗卫生、车辆检测、保险、机动车回收等有关部门、单位和企业组成综合便民服务队,定期到偏远乡镇、街道、社区、工矿企业等摩托车较为集中的地区开展上门服务,简化工作流程,建立驾驶人体检、摩托车安全技术检测、交强险投保、车辆报废绿色通道,方便车主办理车辆注册登记、驾证考试、车辆年检审、车辆报废等车管业务。

对符合摩托车登记条件或申请报考摩托车准驾资格的,当场受理,手续完备的,在1个工作日内一次办结有关业务。

3.集中拉网式排查整治阶段(2011年4月1日至6月15日)。

(1)按照“政府领导、区县(自治县)包乡镇、乡镇包村社、村社包农户”的原则,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村(居)委会组织综治力量,对无牌无证摩托车开展拉网式的全面排查,建立台账,督促群众办理和完善摩托车牌证手续。

(2)公安、交通、市政、工商、质监、物价、保监、商贸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开展对摩托车生产、销售、保险、登记、交易、使用、维修、回收等环节的排查整治工作并依法实施监管。

(3)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结合本地实际,开展摩托车专项执法活动。采取部门、乡镇(街道)、区域联动等组织形式,开展联合执法、综合执法和集中行动,严厉打击摩托车违法行为。

(4)对排查整治出的无牌无证摩托车、拼装摩托车、报废摩托车一律实施扣留,并依法从重处罚。对摩托车生产、销售、交易、使用、维修、回收等环节的违法违规行为一律依法依规严格查处。对符合摩托车登记条件的,在车主接受处罚并按规定缴清相关税费后,由公安交管部门办理注册登记手续。对应当收缴、没收、报废的摩托车,一律依法收缴、没收、报废。

4.检查验收阶段(2011年6月16―30日)。

市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成立专项整治行动督查组,对各地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工作进行检查和验收。对工作取得突出成效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和单位及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对问题突出的地区,实行挂牌督办,限期整改。对专项整治行动工作考核排名后三位的区县(自治县),市领导小组要约见区县(自治县)领导小组负责人谈话,限期整改。

全市各地各部门各有关单位可根据实际,在确保专项整治行动整体推进的同时,可跨阶段实施专项整治行动。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周密部署。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的主要领导是专项整治行动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其他领导承担分管工作范围内的“一岗双责”。要充分认识当前摩托车交通事故高发的严峻形势,高度重视摩托车安全管

理面临的突出问题,紧紧把握当前汽车、摩托车下乡惠农政策的有利时机,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加强领导,周密部署,切实把专项整治行动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二)部门联动,齐抓共管。专项整治行动涉及面广、任务艰巨,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和“一盘棋”思想,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努力形成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

(三)广泛宣传,发动群众。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要结合安全生产大宣教大排查大整治大执法专项行动和全市即将开展的文明交通行动计划,把督促村民依法驾乘摩托车、办理摩托车牌证和定期检验纳入农村基层安全联动联管机制内容。要组织机关干部进村入户,广泛做好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督促摩托车车主办牌办证、定期检验和依法驾车。

(四)强化教育,严格执法。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要强化对公安民警和有关工作人员的教育管理,严肃工作纪律,坚持严格、公正、文明执法,严禁借机乱收费、乱罚款。对违规违纪行为,要依法严肃处理。

(五)建章立制,长效管理。要通过此次专项整治行动,建立摩托车安全管理长效机制。一是要建立考核排名通报制度。市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抓紧制定全市摩托车安全管理考核排名通报制度和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按月、季度、半年和进行考核、排名和通报。二是要建立惠民机制。公安、交通、工商、商贸、保险等部门要结合实际,进一步完善加强全市摩托车安全管理和便民利民惠民的办法措施。三是要建立基层摩托车安全管理常态机制。各乡镇(街道)、村(居)要建立和完善摩托车安全管理基础台账和“一车一档”的安全管理基本制度。四是要建立信息通报机制。公安、交通、市政、工商、质监、保监、商贸等部门要互通摩托车生产、销售、登记、交易、使用、维修、回收等信息,共同研究摩托车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共同采取针对性措施。五是要建立督办问责机制。对专项整治行动期间因摩托车安全管理出现较大以上事故的,由市公安局提交市政府督查室实施跟踪督办,市监察局实施行政问责。

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和市政府有关部门在每个工作阶段结束后3个工作日内,将阶段性工作总结报送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市领导小组办公室要组织专门班子,收集资料,掌握动态,定期不定期编发简报,通报专项整治行动开展情况。在2011年7月20日前,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向市政府报送专项整治行动工作总结。

第8篇:摩托车专项整治百日会战方案

按照某市委、市政府“惠民行动”统一部署,贯彻落实某公安交警支队《关于下发某市公安交警支队“降事故、保畅通、迎国庆”惠民行动摩托车专项整治百日会战方案的通知》(齐公交通[2009]49号)精神,为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确保建国6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安全顺利进行,某决定从6月20日至9月30日在全场开展“降事故、保畅通、迎国庆”惠民行动摩托车专项整治百日会战。

一、指导思想

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某公安厅提出的“维稳、创安、护农、扶企、促商、固边、亲民、助弱、强基”九项新举措和市委、市政府“惠民行动”决策为指导,按照齐齐哈尔交警支队关于整治道路交通秩序的总体要求,全面开展摩托车交通违法行为集中整治,切实加强摩托车驾驶人的安全意识,确保国庆6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期间的道路交通安全有序。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摩托车驾驶人的守法意识;通过严格规范的执勤执法,进一步规范摩托车行车秩序;通过民警宣讲摩托车落户、申领驾驶证办法,进一步提高摩托车上牌率和摩托车驾驶人的办证率,使摩托车交通违法行为明显减少。

三、组织领导

某成立“降事故、保畅通、迎国庆”惠民行动摩托车专项整治百日会战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员:各单位负责人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成员。办公室设在交警中队。

四、整治重点

摩托车无牌、无证、违法载人、不戴头盔和不按交通规则行驶等交通违法行为。

五、方法步骤

(一)宣传教育阶段(6月20日至6月30日) 1. 发挥电视台等新闻媒体的宣传作用,营造浓厚舆论氛围。

2. 组织动员民警深入农业生产队、社区宣传摩托车“惠民行动”和专项整治百日会战。

3. 印发《致摩托车驾驶人朋友的一封信》,增强宣传教育覆盖面。

4. 宣传无牌无证、违法行车的危害,收集整理因摩托车违法行驶引发道路交通事故的案例,制成宣传图板,以生动、直观的事故案例,警示群众办牌办证。

(二)管理整治阶段(7月1日至9月10日) 1. 各单位将本单位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及本单位摩托车驾驶人姓名、身份证复印件、摩托车型号、数量、手续、费用,于7月15日前登记造册上交交警中队百日会战办公室,外来暂住人口到户口所在地办理驾驶证及车辆牌照,并将以上信息上报暂住单位。

2. 加大办牌办证工作力度。按照摩托车“惠民行动”方案要求,深入生产队,依据惠民收费标准,推进办牌办证工作取得实效。

3. 加大专项整治力度。通过晨检夜查、突击行动、入户排查等形式,依法取缔摩托车无牌、无证、串挂号牌、超速行驶、违法载人、不戴头盔等交通违法行为,对摩托车交通违法行为形成高压严管态势,消除摩托车不安全隐患。

4. 加大综合治理工作力度。各部门要定期向领导小组汇报“惠民行动”摩托车办牌办证工作和专项整治百日会战情况,争取领导支持。生产队、社区,对辖区摩托车及驾驶人进行排查清理,共同治理无牌无证摩托车,切实提高摩托车的办证率和上牌率。

(三)总结验收阶段(9月11日至9月30日) 各单位要认真总结摩托车“惠民行动”和专项整治会战的经验做法,为建立长效机制提供依据。某将根据各部门工作完成情况,评选先进,进行表彰。对于惠民行动工作指标完成不好的单位给予通报批评,并取消评优资格。

六、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此次“惠民行动”的重大意义,紧紧抓住“惠民行动”的有利时机,切实增强摩托车办牌办证和治理摩托车交通违法行为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不断加大摩托车管理力度,确保“惠民行动”和百日会战取得实效。

(二)加强领导。各单位要紧紧依靠某党委和百日会战领导小组,一把手负总责,发挥生产队、社区、派出所的优势,把任务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单位、人头,切实做到任务明确、责任落实,确保百日会战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

第9篇:四举措做好摩托车专项整治行动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确保宣传效果。通过召开村社区干部、摩托车驾驶员会议集中宣传专项整治行动期间出台的相关政策、措施,动员无牌无证摩托车车主主动办牌办证。并在摩托车显著位置张贴“限座2人”、“佩戴头盔”等安全警示标志,力求达到摩托车台台张贴。此外,出动宣传车15辆次进行宣传,发放宣传资料2000余份并建立资料发放销号制度,消除宣传的“盲点”,力求宣传对象“全覆盖”,截止目前受教驾驶员600余人。

二是加强人才物投入,确保工作落实。成立摩托车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划拨专项经费,同时整合综治、安监、派出所等单位力量联合执法。成立10人的摩托车专项整治行动联合执法队,并将任务落实到岗、到点、到人、到位,努力形成协调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三是坚持“以人为本”,确保文明执法。针对此次整治对象多为农民的特殊性,要求执法人员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确定内容和程序,坚持文明执法,禁止野蛮执法、粗暴执法;坚持先教后罚、重教轻罚、有错必罚、教罚结合,减少或避免执法对抗,化解矛盾,提速工作。

四是建立长效机制,确保取得实效。建立和完善摩托车安全管理基础台账和“一车一档”的安全管理,以及安监与派出所等部门联动机制及信息通报机制,共同研究摩托车安全

管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共同采取针对性措施,确保此次专项整治行动取得实效。

上一篇:七年级数学下教学反思下一篇:网上工商联平台建议书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