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不良反应观察

2022-09-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急性脑梗死是目前临床常见的一种神经内科疾病, 该病的临床发病率、致残率、复发率、致死率都非常高。目前, 经过不断的临床研究后发现, 新型氧自由基清除剂可以使处于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神经症状得到显著改善, 使日常生活动作障碍和功能障碍在最大程度上得到扭转[1]。为了探讨依达拉奉注射液对患有急性脑梗死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 该次研究对该院2011年4月—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患有急性脑梗死的患者应用依达拉奉注射液进行治疗,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该院的96例患有急性脑梗死的患者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患者中男29例, 女19例;年龄42~86岁, 平均61.7岁;发病时间2~34 h, 平均13.8 h;治疗组患者中男27例, 女21例;年龄43~88岁, 平均61.3岁;发病时间3~32 h, 平均13.3 h。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活血化瘀、脑细胞保护、神经营养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 静脉滴注血栓通注射液, 每次500 mg, 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 静脉滴注依达拉奉注射液, 30 mg/次, 2次/d[2]。比较两组患者急性脑梗死症状治疗效果、药物平均起效时间、治疗前后ADL水平的改善幅度、接受治疗时间、药物原因导致的不良反应情况。

1.3 治疗效果评价方法

基本痊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减少幅度>90%, 病残程度的评级结果为0级;显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减少幅度>45%, 但<90%的程度, 病残程度的评级结果为1~2级;有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减少幅度>18%, 但<45%的程度;无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减少幅度<18%, 或明显增加, 或患者死亡[3]。

1.4 统计方法

该研究所得数据均使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行t检验, 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

2 结果

2.1 急性脑梗死症状治疗效果

对照组患者经血栓通注射液治疗后急性脑梗死症状治疗效果为:8例基本痊愈, 9例显效, 18例有效, 13例无效, 急性脑梗死治疗总有效率73.0%;治疗组患者经血栓通注射液与依达拉奉注射液联合治疗后急性脑梗死症状治疗效果为:14例基本痊愈, 18例显效, 11例有效, 5例无效, 急性脑梗死治疗总有效率89.6%。两组患者急性脑梗死症状治疗效果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药物平均起效时间和接受治疗时间

对照组和治疗组药物平局起效时间分别为 (8.93±1.56) d和 (6.31±1.47) d, 药物平均起效时间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接受治疗分别为 (12.52±1.72) d和 (9.25±1.28) d, 接受治疗平均时间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2.3 治疗前后AD L水平改善幅度

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ADL评分分别为 (40.16±3.04) 分和 (60.54±2.47) 分, 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ADL评分分别为 (38.41±2.65) 分和 (77.18±2.84) 分, 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治疗前ADL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ADL评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3。

2.4 药物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用药期间均未观察到任何药物原因导致的不良反应。

3 讨论

依达拉奉是高选择性羟自由基清除剂类药物的一种, 可以对自由基进行彻底清除, 并对脂质过氧化反应产生抑制作用, 可以使脑细胞的过氧化作用明显减弱, 防止出现神经细胞坏死现象, 使脑出血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将低[4]。但该药在实际临床应用过程中有可能对患者的肝肾功能造成损害, 常见的不良反应类型主要包括急性肾衰、暴发性肝炎、DIC等, 但该研究研究过程中未见不良反应, 可能与样本容量较小有一定的关系。3-甲基-1-苯基-2-吡唑啉-5-酮是依达拉奉注射液的主要成分, 其分子量相对较小, 故血脑屏障的穿透率能够达到60%左右, 急性脑梗死的缺血再灌注损伤通常情况下是难以避免的[5]。目前临床公认, 导致出现再灌注损伤的主要原因, 除了兴奋性氨基酸产生的细胞毒性作用、酸中毒及神经细胞内钙超载等外, 自由基形成量过多和自由基出现“瀑布式”连锁反应也是两个非常重要的原因。自由基能够使机体神经细胞和胶质细胞细胞器膜及亚细胞结构与生理功能被严重破坏, 导致细胞出现广泛损伤, 进而造成脑水肿。而且还可使脑细胞微血管内皮组织发生坏死, 使脑血管的通透性明显增高, 使脑水肿程度进一步加重, 所以, 对自由基进行清除, 将自由基连锁反应切断是临床对脑梗死进行治疗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6]。

摘要:目的 探讨应用依达拉奉注射液对患有急性脑梗死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抽取96例患有急性脑梗死的患者, 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平均每组48例, 两组患者均接受临床常规治疗。在常规治疗基础上, 加用血栓通注射液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实施治疗。结果 治疗组患者急性脑梗死症状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前后ADL水平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药物平均起效时间和接受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用药期间均未观察到任何药物原因导致的不良反应。结论 应用依达拉奉注射液对患有急性脑梗死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关键词:依达拉奉注射液,急性脑梗死,治疗

参考文献

[1] 齐跃, 杨金兰, 王新义.依达拉奉并丁咯贝尔治疗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J].中国现代医生, 2009, 45 (15) :131-132.

[2]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 (2007) [J].中华神经科杂志, 2008, 29 (16) :382-383.

[3] 杨政, 吴玉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新型脑保护药依达拉奉[J].中国新药杂志, 2009, 11 (12) :911-913.

[4] 王蔚, 丁新生, 肖抗, 等.依达拉奉对原代海马神经元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7, 4 (2) , 389-340.

[5] 宋妤.依达拉奉在神经系统疾病的应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8, 11 (12) :131-132.

[6] 郭喜玲.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9, 10 (12) :275-276.

上一篇:新课程改革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下一篇:房屋建筑主体结构工程质量监理控制方法解析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