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马蒂斯作品中的艺术特色

2022-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艺术表达语言马蒂斯在近现代艺术史上开展了一次惊天动地的革命。作为野兽派绘画的代表画家, 其作品在对象体积和明暗对比中所占比重变小。其色彩具有浓烈抽象的特点, 利用不拘一格的特别题材来叙述画家激情四溢的情感, 以达到绘画的简明化、单纯化。大面积的色块, 粗犷的线条, 大胆的用色, 鲜明的色调。采用了平涂, 运用了二维平面的方式来表现画家独特的思想感情。而其中的艺术表现语言多种多样, 无不代表了野兽派绘画的独特风格。

一、马蒂斯作品中的艺术表达语言

1、大胆的色彩

1) 色彩运用的演变

马蒂斯最早受印象主义影响熏陶, 临摹的是古典绘画作品。《读书的女人》等作品都反映出印象派的色彩造型。与此同时马蒂斯对点彩技法很感兴趣, 革新了对大自然种颜色的单纯临摹, 突出了比较特殊的主观意识。1905年马蒂斯发觉印象派的不足, 所画场景节奏感不一致, 相反使用了对比强烈的色调和明艳的色彩, 忽略了关于阴影对比的解决方法来发掘新的表达方式。其中代表作品有《科里乌尔风景画》、《舞蹈》、《戴帽子的女人》等。《舞蹈》等作品的问世, 加强了马蒂斯作品中色彩的平面性和抽象性, 而且越到晚年马蒂斯的作品越简洁越有力[1]。

2) 色彩的旋律

“绘画必须是一种自然发光的力量”, 马蒂斯认为色彩和音乐有异曲同工之妙, 用音乐片段诠释他所认为的特殊之处。在没有了解野兽主义绘画, 没有了解马蒂斯之前, 我所认为的绘画律动感主要通过线条的跃动和画面的布局来表现。但之后深入了解后, 我的思想有了180度的大转变, 他作品中对于色彩的安排结构尽然有序。色彩结构想法的形成大部分都存在一种隐固性。马蒂斯认为色彩因彼此之间的关系而立足, 运用到的技巧就是表现出彼此之间的对比关系, 来营造一种画面的公平感。如果把色彩比作音符, 那马蒂斯就是一个作曲家, 安排好节点和旋律。把《野兔》作为代表来举例, 色彩运用大胆狂野, 以此来表达野兔的形象, 画面中笔触有横有竖, 有上有下, 有点彩画法有自由曲线, 整体的颜色有深浅过渡。画面充满了旋律感。在《开着的窗户》这幅画中, 可以看得出马蒂斯忽略掉透视, 将窗内外的美景作为一整个整体表现, 作品中有些地方的颜色相似, 成就了一个整体。帆船似乎也飘动了起来, 把色彩的旋律感、音乐性突出了[2]。

2、不拘一格的构图和空间结构

1) 简洁强烈的构图

构图是艺术家为述说自身而把各类不一样的单位元素按照个人的意图安插的, 马蒂斯作品的目标是以自身的意图来表现作品中跳跃突出的节奏性、贯通性和活动性, 以空间关系的逻辑, 一种与众不同的色彩运用使我们相信他形体的真实感。马蒂斯简单明了的运用颜料管中纯色的色彩, 直接融入了东方的绘画的特色, 追求简单和装饰特色。他的画由此而拥有了一种与众不同的装饰性风格。画面构造上营造出了一种胆大新颖, 他以突出的造型感引出大家对被隐藏的现实世界的认识, 更多的是存在于我们艺术家画面上的完美的所处位置:各物体所占取的空间比例不同。

马蒂斯作品中把物体加之到画面的结构布置中, 对比装饰画中的组合方式, 在二维的绘画中表达一种三维空间。虽然观赏者看来会有不一样的地方, 但不和谐的地方正是马蒂斯与众不同之处, 他忽视掉透视关系, 让画的整体接近平面二维空间, 抛弃了空间透视和三度空间的塑造。

2) 平面含蓄的空间结构

马蒂斯不光是在作品的构造上与颜色上革新了传统古典主义绘画, 还尝试在三维立体构造观念上构建另外的关联。他在作品的创作中灌注了东方的绘画艺术特色来表达他自己的感情抒发。在《红色的和谐》这幅作品中, 空间结构的色彩基调为大块大块的红色系列, 它们分散在墙上, 桌子上的装饰纹样去除了画中的亮暗对比空间构造, 也顺便装点了作品画面的整体构成, 又改变了三维空间的位置。同时也表达出了马蒂斯在绘画上的革新之处, 在整个画面的空间分布的上采用了新的方式, 在透视关系上, 把所想表述的物象简单化成一个一个的大色块, 通过块和线的相互运用对比出前后的透视关系。即使依然留下了透视的对比关系, 但从本质上来讲, 马蒂斯本人早已舍弃掉了一些陈旧的传统, 依靠色彩与线条构造出了一个有存在意义的空间结构[3]。

3、凝练、自由的线条

线是视觉艺术的最初表现形式, 人看到和所表现出的一种最为基础的方法。野兽派作为其中的代表就具有特别意义, 马蒂斯作为那个时代伟大的艺术家具有代表性, 他的创作风格都不是简单的临摹自然中的物象, 相反是以线条来概括地表现艺术家的情感世界。马蒂斯用线条营造了一个别样的空间构造, 也对近现代的各种艺术表达方式的革新影响深远。而其中马蒂斯绘画创作中的作品表达方式的语言研究影响了后世在21世纪后的艺术历史发展, 也让我们更理性地了解到创作过程中的多样性。由此可以发现, 油画的艺术创作更应该从本民族自身特点出发。

马蒂斯认为线条是一种重要的艺术创作中所体现的表现语言。他应用的是线条来概括体积, 分开了具象物体与空间结构的关系, 来突出表现所描绘对象的特别之处, 这也是色彩作为创作中的一个独立部分的体现。马蒂斯还特别注重画面上线条的节点动感以及不同与相同的关系。用简单明了的线条限定区分了空间的不同, 具有结构组织感, 但是摆饰感的颜色、纹饰, 使得线条构造出来的三维立体空间回归到二维平面中来。马蒂斯采用比较的方法来体现造型。他从中表现了自己“对于人生的近乎宗教式的感情”。图案纹饰的装饰化成为最为有特色的特征之一。马蒂斯因为东方的平面绘画形式而受到不同的影响, 通过点、线、面的概括来展示出空间的单位立体结构。在马蒂斯的晚年, 线条在作品的画面上自如来去, 粗细不一致的线条来表现体积。

二、马蒂斯艺术表达语言对后世的影响

马蒂斯作为野兽派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的画家, 他认为真正的艺术不是一场“秀”, 而是一场修行。修行并非在别处, 而在于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常言说的好, 修行在一点一滴中, 修行的方式存在于生活中。而马蒂斯不同于其他的修行, 而是在美术的创作中修行, 也将生活中的植物动物放在了绘画中, 描绘的是日常最普通的东西, 比如是室外的风景、室内摆设、身边的好友。他说:“没头脑地再现自然中的景物, 在我看来是不可能的事。用艺术性的语言来解释自然, 以此来服务于画面。假设所有的色彩对比关系规律被发现, 就可以从里面发现更多明朗活泼的色彩, 从而谱写出一首动听的乐曲。色彩的利用没有既定规律可言。不凭主观利用颜色, 相反色彩会主动向我走来。”马蒂斯在绘画创作中讲究所描绘事物的真实性, 追逐的是所描绘对象主观能带来的情感表达, 因此, 艺术也成就了马蒂斯可以更为直接的面对自己, 他将自身特色所能代表的色彩利用外在的事物突出出来, 马蒂斯画笔下的事物都染上了只属于他的色彩。

在20世纪初马蒂斯被明显而充满活力的颜色表现力所吸引。所以在那个时期马蒂斯的作品开始用活泼的色彩和粗犷的笔触来描绘造型, 而其中具有特殊“野兽派”特色的美术创作作品就出现了。野兽派的创作粗略观看似乎是杂乱无章, 但其实, 在所谓的“瞎画”当中表现出了艺术家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创新能力, 单纯简明的颜料, 早已不再是仅仅再现客观事物的视觉效果, 而是改变成了艺术家追寻自身感情及表达自我的方式, 还在探索的道路上寻找到了一种全新的绘画构造空间。并且野兽派否认了西方不同的传统以及一直存在的审美, 完成了色彩的革新于造型艺术的概括化。

晚年的马蒂斯, 对绘画方式的追求更加执着, 尤为重视所画画面的平面装饰和简单明了。1935年创作的《粉红色的女人体》, 先拍了很多不同姿态的照片, 又在纸上进行摆设, 并利用多样的剪纸进行艺术创作, 新的创作方法更为简单。《舞蹈者》视马蒂斯仅使用了一把剪子。

马蒂斯在艺术创作中勇于面对内心的自我。马蒂斯评价自己的作品, 认为:我的作品像稳定剂、咖啡, 可以消除疲劳。马蒂斯从最开始在绘画中体会到平和与静穆后, 便开始了探索其他那些可以带来平和感的艺术作品。

从理论角度来理解马蒂斯, 在近现代绘画艺术的追求探索方面, 马蒂斯这样的画家对于艺术的发展变得不可或缺。从而启示后世在简单的生活中, 拥有真心的梦想, 尽管前路渺茫, 天寒地冻, 也要勇于探索。用简明的线条和强烈的颜色来进行艺术的创作, 只有真正进行创作的那一刻, 才能感受到内心最为冲动的原始感受, 这时候所描绘的对象是最理性的, 同时也是最感性的, 但之后会发现并没有了当时的美感和平衡, 相反马蒂斯在我看来却达到了类似的完美。之后的作品缺少了时髦感, 也是因为为画画而画画, 也因为爱好。艺术创作, 是很神奇的!其创意性以自然规律为法则, 也是中国传统思想的“道法自然”。俗话所说的无心插柳柳成荫。也是马蒂斯那样用最简洁明了的方式, 却但有强烈表达能力的色彩组合, 通过了平面二维装饰的简单结构来表达自我价值, 突出自己对大自然事物的丰富而深刻的感知, 使得我们可以构建一个平和、安宁和快乐大同世界。

摘要:在西方美术发展史上出现了一批又一批的杰出画家, 他们代表了所处时代的特色, 表达了他们自身对绘画的看法, 而志同道合的一批人就形成了同一个绘画派别。而在众多画派中我比较感兴趣的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在法国崛起的野兽主义绘画。其尽管没有明确的理论及纲领, 但却是有些画家在一定时期积极活动的结果, 也可以视为一个画派。通过光的作用达到空间构造的效果, 运用的方法是平涂, 手法简单明了。而其中马蒂斯就是最为具有代表性的画家, 他倔强的使用色彩恢复其本来具备的力量。

关键词:马蒂斯,野兽主义,艺术特色

参考文献

[1] 李广元, 李黎.中西色彩对比[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 2006年.

[2] 库克.西洋名画家绘画技法[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 1981年.

[3] 世界美术名作鉴赏辞典[Z].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1年.691.

推荐阅读:

上一篇: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下一篇:催化剂制备装置搅拌密封改造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