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定势思维走出班级管理的误区

2022-09-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班级管理是一门艺术, 是学校教育的基层管理, 是教育管理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管理效果直接影响学生个性心理发展。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核心, 怎样才能顺利开展管理工作和提高管理效果, 此问题已提上班级管理工作日程。在管理班级工作中, 大家无形中形成了这样一种观念, 似乎班主任龄越长的班主任管理班级的水平就越高, 事实果真如此吗?本人以身边发生的案例来辨析。案例一:冬日的早晨, 班主任A愉悦地来到班上, 映入眼帘的是南面的一扇窗纱在西面的地板上放着, 一扇玻璃呈粉碎状, 靠近窗框处还有一个大洞, 凛冽的寒风透过破碎的窗口刮进教室, 令人瑟瑟发抖。A心情一下子沮丧到了极点:“昨天还好好的玻璃, 今天就碎了, 是谁干的坏事呢?”她一眼看到了坐在窗旁的一个男孩。“肯定又是他干的, 得好好制裁一下他!"这个男孩平时纪律观念淡薄, 但是后来经过调查发现并不是他干的。案例二:有一次, 我们学校承接了成人高考。第一天, 要求8:15点名, 第二天是8:25点名, 结果第二天很多教师还是不约而同地在8:15到了, 比预定时间提前十分钟, 虽没什么大损失, 但却给本来就很紧张的监考平添了些许紧张。

类似以上处理问题的方式在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胜枚举。以上两则案例虽各自不同, 但却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定势思维在里面起了消极的作用, 干扰并阻碍了人们正常的思维, 导致对事物的本质认识有了偏差。那么什么是定势思维呢?

定势思维, 又称为“习惯性思维”, 是指人们按照积累的思维活动、经验教训和已有思维规律, 在反复使用中形成定型化了的思维路线、方式、程序、模式。思维定势通常有两种形式:适合思维定势和错觉思维定势。前者是指人们在思维过程中形成了某种定势, 在条件不变时, 能迅速地感知现实环境中的事物并作出正确的反应, 可促进人们更好地适应环境。后者是指人们由于意识不清或精神活动障碍, 对现实环境中的事物感知错误, 作出错误解释。这时定势思维就会起消极作用。了解它的两种作用对我们有深刻启迪。

一、积极作用。

思维定势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心理学研究表明, 人在学习过程中使用某一认知方式思维, 重复的次数越多, 越有效, 那么, 在新的相似情境中就会优先运用这一方式。这是一种不甚自觉发生的行为, 是人的一种特别本能和内驱力的表现。定势思维对于问题解决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问题解决活动中, 能根据面临的问题联想起已经解决的类似的问题, 将新问题的特征与旧问题的特征进行比较, 抓住新旧问题的共同特征, 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与当前问题情境建立联系, 利用处理过类似的旧问题的知识和经验处理新问题, 或把新问题转化成一个已解决的熟悉的问题, 从而为新问题的解决做好积极的心理准备。这是一种按常规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 可以省去许多摸索、试探的步骤, 缩短思考时间, 提高效率。思维定势可以帮助我们解决日常生活中每天碰到的90%以上的问题。

二、消极作用。

定势思维容易使我们产生思想上的惯性, 养成一种机械的、千篇一律的解题习惯。当新旧问题形似质异时, 思维定势往往会使解题者步入误区。大量事例表明, 思维定势确实对问题解决具有较大的负面影响。当一个问题的条件发生质的变化时, 思维定势会使解题者墨守成规, 难以涌出新思维, 作出新决策, 造成知识和经验的负迁移。定势思维强调的是事物间的相似性和不变性。在问题解决中, 它是一种“以不变应万变”的思维策略。所以, 当新问题相对于旧问题, 是其相似性起主导作用时, 由旧问题的求解所形成的思维定势往往有助于新问题的解决。而当新问题相对于旧问题, 是其差异性起主导作用时, 由旧问题的求解所形成的思维定势则往往有碍于新问题的解决。

从文章开头的两则案例和定势思维的理论及作用来看, 我们在班级管理中如果一味地采用定势思维, 将严重地影响到我们对学生和自身工作的正确判判、评价, 使班级管理陷入误区, 从而影响班级管理效果, 。

笔者认为在班级管理中, 班主任最容易步入的误区有两点:

一、用有色眼镜看待学生。这不外乎两种现象:对学习成绩好的学生, 总是以欣赏的眼光, 总觉得这类学生什么方面都是好的, 放大了他们身上的优点, 忽视其缺点和不足;对学习成绩和纪律观念较差的学生则刚好相反。案例一里的班主任A就是犯了这种错误。班级管理中如果长此以往, 将会严重打击学困生要求上进的积极性和自尊心, 助长优等生的优越感和自满感。这对于全体学生的教育是极为不利的。

二、管理方法单一, 缺少思考和创新。有的班主任, 习惯用多年来积累的管理方法和经验管理班级, 不再学习和尝试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 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恰当管理, 导致学生叛逆心理严重, 结果管理水平落后于学生心理发展的速度, 致使管理效果低下。可见, 打破班级管理中的定势思维势在必行。

那么如何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打破定势思维呢?我认为可采取以下措施:

一、应善观察、勤思考, 去掉“有色眼镜”, 转换思维方式。

学生是正在成长发育中的个体, 他们的身体状况、世界观、人生观、行为习惯每天都在发展变化之中。因此,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一定要对学生一视同仁, 善于明察秋毫, 尤其是对行为习惯相对不太好的学生, 不可认为他们一无是处, 要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多观察、分析、思考, 从学生及其所处家庭、学校、社会等多角度辩证看问题, 采用逆向思维、发散思维、联想思维等多元思维方式, 变强权为民主, 找出导致结果的原因, 而不单单看表象, 以免伤害学生自尊, 造成不良影响。比如, 笔者发现所教的一个班, 经常在早晨上第一节课时有几个学生因打扫卫生迟到, 班主任很头痛。如果按常规管理, 必定认为这些学生纪律涣散, 于是把迟到学生训斥一顿, 警告他们下次及时打扫卫生。实际上, 这样做效果并不好, 学生还是会犯同样错误。后来, 班主任采取由被动转主动战术, 了解到原因是学生作息习惯不好和分工不明确造成的。于是, 每天在打扫卫生前主动给学生发短信或打电话, 提醒他们早起床、吃好早餐, 然后大扫除, 结果学生在上课前及时完成了卫生工作, 按时回班上课。可见, 不能总是用老办法去办事, 只有勤思考才能有好效果。

二、建立一套科学的信息反馈系统, 及时了解学生动态。

培养得力的班干部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和信息反馈系统, 由不同学生干部管理学生的生活、学习、课堂纪律、身体锻炼和卫生等方面, 发现问题及时与班主任沟通, 这样班主任可全方位准确地了解学生动态, 走入学生的内心世界, 找到出现问题的症结和管理班级的金钥匙, 提高管理效率。

三、管理中应富有创造性。

针对新问题, 要有新举措。比如现在的学生普遍带有手机, 课堂上手机的管理是个大问题。有的班主任很有创意, 在教室的后墙上悬挂学生手机袋, 每节课上课前有班长提醒, 带手机的学生自动把手机放在袋子里。这样, 学生上课就少了手机干扰, 提高了上课效率。这就比传统的上课强制学生不玩手机的方法好很多。因此, 在班级管理中必须有创新。

四、经常和其他班主任、任课教师交流意见, 取长补短。

“三人行, 则必有吾师"。当今学校有很多年轻教师, 他们思维新颖、活跃, 因此在班级管理中往往会有一些独特的方法值得老教师借鉴;新旧教师间的交流, 其实就是新旧思想的融合, 互相都会受到启迪。正如人们常说的, 一个苹果两个人分, 每人只得到半个苹果;一个思想两个人分享, 就会产生两个思想。新思想总在不断涌现, 这对于突破自己原有的定势思维, 其积极作用是无法估量的。

五、广泛学习班级管理知识, 更新、提高管理水平。

好书如良师益友。如果一个人一味闭门造车, 将只会黔驴技穷。因此班级管理者只有平时坚持学习班级管理经验和理论, 才能有可能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素养, 才能与不同学生打交道, 在实际工作中驾轻就熟, 提高管理水平高, 才能得到学生尊敬和领导信任。因此, 班主任平时必须善于学习。

总之, 无论在任何工作中, 定势思维都在或多或少地起着作用。在班级管理中, 机智的管理者应勇敢打破定势思维, 削减它的消极作用, 真正管理好自己的班, 尊重每一位学生, 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管理效率。

摘要:本文通过对两则教师日常工作中的案例辩析, 引出定势思维的概念和作用, 指出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易入的误区, 提出班级管理中打破定势思维, 提高管理效果的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班级管理,定势思维,误区,措施

上一篇:国土资源档案管理中的信息化建设探讨下一篇:上海青年人群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分析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