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市建设厅

2022-07-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乌鲁木齐市建设厅

乌鲁木齐市农业投入品监管平台建设

摘要: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化肥、种子、农药等农业投入品的使用是事关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源头。为了让老百姓“吃得好、吃得营养、吃得健康”,2016年以来,乌鲁木齐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强化农业投入品源头监管,实现了辖区农业投入品经营企业线上进销存全程监管,并同步建立了纸质销售台账和电子台账,便于事后溯源和监管,将事关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确保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投入品监管;信息技术

Key words: Quality and safe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puts supervisi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農业投入品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源头,农业投入品全程从严监管事关农产品品质和消费者餐桌食品安全,为了提高乌鲁木齐市市民餐桌食品安全,乌鲁木齐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于2016年开始与新疆农业大学合作开展筹建乌鲁木齐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平台,其中投入品监管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平台各业务子系统中最重要的子系统之一,通过农业投入品监管系统,实现了乌鲁木齐市各区县农业投入品经销店企业线上备案、农资备案、农资实名制销售管理、进货管理、库存管理、电子台账管理、销售小票打印、电子台账管理和销售统计分析等功能,同时帮助政府主管部门实现线上信息审核、电子台账监管和统计分析等功能,实现了辖区农业投入品企业全覆盖高效监管。

1系统概况

农业投入品监管平台主要包括web平台和手机APP两部分,为便于农业投入品经销企业进行日常进销存管理和台账的建立,软件设计单位重点开展了手机APP的研发,农业投入品经销企业通过手机即可实现农资扫码入库、农资实名制销售、农资采购管理、电子台账管理、销售统计等功能,同时利用掌上热敏打印机可方便实现销售小票的现场打印,不但降低了农业投入品经销企业经营成本,而且杜绝了传统利用手工建立纸质台账效率低下的问题。政府主管部门通过web平台可方便实现辖区农业投入品经营单位企业信息备案审核、销售农资备案审核、企业销售电子台账查看、电子台账导出、统计分析等功能,通过该平台实现了辖区农业投入品监管企业全覆盖高效监管。农业投入品监管平台业务流程如下图所示。

2平台建设

农业投入品监管平台主要包括web平台和手机APP两部分,手机APP主要便于农业投入品经销单位进行日常进销存管理,web平台主要便于政府主管部门日常信息审核、企业电子台账查看和查询统计分析使用。平台业务系统用户包括市级农业局用户、县级农业局用户和农业投入品经营企业用户三种类型。市级农业局用户主要负责分配辖区县级农牧局用户、辖区农资经销企业电子台账查看和统计分析等功能;县级农业局用户主要负责辖区农资经销企业备案信息审核、农资备案信息审核、电子台账查询、统计分析等功能;农业投入品经销企业主要实现企业在线备案、经销农资备案、实名制销售管理、库存管理、进货管理、销售小票打印、电子台账管理、统计分析等功能。

2.1企业备案管理

农业投入品经销企业通过手机APP注册用户后系统将引导用户进行企业备案,企业备案未通过前企业将无法开展任何业务,企业备案主要包括:企业统一审核信用代码、企业营业执照图片、企业农资经营许可证、企业法人、法人身份证号、企业注册地址、通信地址、联系人和联系电话等。企业备案完成后,县级主管部门将对企业备案信息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将进行经销农资备案。

2.2农资备案管理

企业备案通过后,农业投入品经销企业必须进行经销农资在线备案,农资备案通过后方可进行农资销售管理,农资备案未通过将不能进行销售。农资备案范围主要包括:种子、化肥、农药、种子、兽药、饵料、农贸等。备案信息主要包括:产品名称、生产企业、规格、适用场所、销售计量单位等。农资备案后县农业局管理人员将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方可进行入库销售。

2.3库存管理

库存管理主要对备案通过的农资库存进行修改,每次进货后库存数量需及时进行更新,销售时库存数量将自动减少,管理人员通过库存管理可及时掌握库存情况。

2.4实名制销售管理

农资销售必须进行实名制管理,销售人员需通过手机app登记购买人姓名、身份证号、联系地址、联系电话等信息和购买农资信息,身份证信息可通过身份证读卡器自动读取,其他信息需销售人员手动录入,购买农资信息销售人员通过手机APP直接加入购物车,无须重复录入,购买人信息和购买农资信息采集完后,利用便携式热敏打印机打印销售小票,利用机打小票代替传统手工台账,这将大大方便农业投入品经销企业日常销售纸质台账管理,同时对政府实现农业投入品全面实名制监管也具有重要帮助。通过农业投入品实名制销售监管,将对假冒伪劣农业投入品溯源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2.5电子台账管理

电子台账是政府主管部门远程对辖区农业投入品经销企业进行台账监管的重要手段,农业投入品经销企业在提交农资实名制销售清单后,系统将自动把销售数据上传至云平台,政府主管部门通过农业投入品监管平台电子台账管理模块可以查看辖区农资经销企业销售电子台账,同时对高毒农药等农业投入品可实现购买人信息查询,后期将对这些农户进行重点农残检测抽检,以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政府主管部门通过电子台账管理模块可以查看农业投入品销售商、购买人姓名、购买人联系电话、购买人地址、购买数量等重要信息,为农业投入品实现全面从严监管提供了高效的信息化支撑手段。

2.6库存管理

库存管理主要为农资经销企业提供农资出入库信息化管理手段,同时对农资库存进行统计,并提示农资经销企业及时补货,避免农资库存不足影响销售等问题。

2.7销售统计分析

系统为农业投入品经销企业和政府主管部门提供农资销售统计分析功能,农资经销企业通过统计分析模块可以掌握各月不同农资销量,政府主管部门通过平台可掌握辖区农业投入品销量情况及各农业投入品经销企业销量情况,为政府主管部门实现农业投入品销售统计分析提供信息化支撑。

3 应用推广

2018年8月乌鲁木齐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组织高新区、米东区、乌鲁木齐县和达坂城区农业投入品经销企业开展了两轮的农业投入品监管信息化培训会,同时,米东区、高新区农业局为辖区农业投入品经销企业免费配发了便携式热敏打印机,方便农业投入品经销企业进行纸质台账打印和留档备案,培训完成后,在我市实现严格的农业投入品销售实名制监管,目前已完成辖区4个区县75家农业投入品经销企业备案,审核通过备案农资1000余项,各农业投入品经销企业实现了纸质台账和电子台账的同步建立,为农产品安全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 创新

为实现农业投入品的全面实名制监管,研单位在大量调研基础上,充分考虑了农业投入品经营者信息化水平低和经营成本等问题,研发单位采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和便携式热敏打印机,通过手机APP和热敏打印机的配合,即解决了传统手工台账效率低的问题,又解决了农业投入品经营人员不会使用电脑等信息化设备的问题,同时还大大减低了农业投入品监管给企业带来的成本。

5 下步计划

农业投入品监管平台已在我市各区县上线运行1年,今年,乌鲁木齐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将加大平台的培训力度和执法力度,更好地推动农业投入品监管平台在我市各区县全面的开展,实现农业投入品的全面从严监管,为我市农产品安全生产提供有力的保障。2019年将大力推动大型农资超市的创建工作,将零散型的农业投入品经销户进行整合,不但更便于政府对农业投入品的监管,而且可为广大农民提供农资、技术服务和专家咨询等一站式技术服务。

参考文献:

[1] 李慧.农业投入品监管制度研究[D].山东:烟台大学,2018.

[2] 尤雷.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现状及发展建议[J].农业工程技术,2018,38(02):71.

[3] 陈晓暾. 溯源的标准[J]. 中国质量,2017(10):22-24.

[4] 卢白娥,王艳.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面临亟待解决的问题[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5(08):42-45.

[5] 易军华,伍千志,贺艳艳,等.石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现状与对策[J].作物研究,2018,32(s1):41-42.

[6] 成随强.浅析通渭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甘肃农业,2018,(22),58-60.

[7] 刘成, 郑晓东, 李娇媛, 等.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信息化的经济分析和经验借鉴-基于信息化监管平台建设的视角[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2017, 16 (3) :362-368.

[8] 王晓曼,王妹丽,柳森.平顶山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问题和对策[J].河南农业, 2018,(04),33.

[9] 刘海平.渠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与对策初探[J].南方农业 2017,11(23),66-68.

[10] 钱永忠, 王芳, 高山, 等.新时期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问题探讨[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2010 (1) :13-15.

[11] 程楠, 崔野韩, 周云龙.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情况调查与思考[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2015 (1) :12-14.

[12] 冯咏芳,苏生平,徐鑫,等.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问题分析与思考[J].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2015(04):71-73.

[13] 陈开作.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现状与完善对策[J]. 北京农业. 2013(33):351.

[14] 韩鼎,王晖,王艳,等.构建汉中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初探[J].绿色科技 2016,(24),83-85.

[15] 罗斌.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现状和展望[J].農产品质量与安全, 2014 (4) :3-6.

[16] 杨玲, 盛松华, 温少辉, 等.县域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现状及问题分析[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2015 (4) :18-21.

【通联编辑:梁书】

作者:李永可 刘淑华 王磊 范志刚

第2篇:乌鲁木齐建设面向中亚“国际物流港”的SWOT分析

〔摘要〕地域辽阔的新疆凭借自身丰富的资源优势,创造出了以石油、棉花、番茄、绿色林果种植为代表的“黑、白、红、绿的彩色经济”,近些年来经济飞速增长。作为新疆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中心的乌鲁木齐市提出了实施“物流强市”的发展战略,为建设国际物流港提供了契机。文章运用 SWOT分析法,对乌鲁木齐建立面向中亚的国际物流港进行分析,认清乌鲁木齐自身的优势与劣势,发现外部的机遇与威胁,从而扬长避短,找出适合其发展的战略目标与模式。

〔关键词〕乌鲁木齐;国际物流港;物流信息系统

地域辽阔的新疆,周边与八个国家接壤,是我国向西开放的桥头堡。近些年来,新疆凭借自身丰富的资源优势,创造出了以石油、棉花、番茄、绿色林果种植为代表的“黑、白、红、绿的彩色经济”,经济上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作为新疆自治区首府,也是西北地区最大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通讯、信息中心和交通枢纽的乌鲁木齐市,2006年“十一五”规划经济发展开局良好,经济发展步伐加快,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54亿元,增长14%。为适应不断扩大的经济规模以及西部大开发的逐步实施,乌鲁木齐市提出了实施“物流强市”的发展战略,为建设国际物流港提供了契机。本文对乌鲁木齐建立面向中亚的国际物流港进行分析,认清乌鲁木齐自身的优势与劣势,发现外部的机遇与威胁,从而扬长避短,找出适合其发展的物流战略目标与模式。

(一)区位优势

乌鲁木齐自古便有“开天辟地之门户”之称,举世闻名的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它位于亚洲的地理中心,是连接天山南北、沟通新疆与中亚、欧洲各国的交通枢纽。地处边远内陆中心的乌鲁木齐市,其地理位置具有极大的特殊性。它是我国西部经济的一个重要节点,进出新疆自治区的主要铁路、公路干线形成了以乌鲁木齐为中心的对外辐射的交通运输网络,是新疆各地向东联系内地的重要交通枢纽。乌鲁木齐又是我国向西开放的前沿阵地和运转枢纽。乌鲁木齐是新疆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中心,又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位于欧亚大陆腹地,可西出中亚,东联内地,具有良好的对外开放合作环境,担负起了连结国内大市场与中亚各国市场的重任。另外,与中亚诸国首都城市相比较,乌鲁木齐具有相当大的比较优势。乌兹别克斯坦首府塔什干处于强地震带且偏离亚欧第二大陆桥的主干线路,与亚太经济圈的经济联系较少;哈萨克斯坦的新首都阿斯塔纳由于其经济规模在短期内难以形成国际物流中心;比什凯克、杜尚别、阿什哈巴德等城市远离亚欧第二大陆桥的主干线路,城市规模小,,而且都处在8~9 级地震带。这些都为乌鲁木齐在中亚区域内建设国际物流港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

(二)经济优势

近年来,乌鲁木齐经济迅猛发展。2006年乌鲁木齐市人均GDP已突破4,000美元大关,稳居西部十大城市前列。2007年1月至4月,乌鲁木齐市GDP实现152.42亿元,同比增长13%,创近三年来的新高。作为新疆的工业基地,乌鲁木齐已形成以石油加工、冶金、电力、煤炭、纺织、建材、机械为支柱,以化工、皮革、印刷、食品饮料、塑料品、家具制造为分支的工业体系。第三产业比重已达65%左右,推动了交通运输、仓储、批发零售贸易业稳步增长。

(三)交通优势

1. 铁路方面。乌鲁木齐位于兰新铁路、南疆铁路、北疆铁路交汇处,是连接我国连云港至荷兰鹿特丹亚欧第二大陆桥的门户大站,有19对国内列车、1对国际列车,是全国重点铁路编组站。

2. 公路方面。乌鲁木齐公路网络四通八达,现有13条干线公路,其中国道有 3 条,即上海至伊宁,横贯我国东西、连接沿海与西北的312 国道;阿勒泰至巴仑台的 216 国道;乌鲁木齐至红旗拉甫口岸的314 国道。另外有省道10条,构成了公路的主干道骨架和境内纵横交错的公路网。近5 年来,新疆相继建成、开通了吐鲁番——乌鲁木齐——大黄山高等级公路、乌鲁木齐——奎屯高速公路, 喀什过境公路、阿克苏过境公路、218 国道, 使全疆通车里程达6 万多公里。从本世纪初开始,乌鲁木齐共投资 150 亿元建设十大公路项目,建设以国道 216、217、218、312、314、315 线及边防公路为主轴形成“三纵三横”公路交通骨架,形成以乌鲁木齐为中心,东联内地、西出中亚的公路交通网络。

3. 航空方面。作为全国五大门户机场之一,乌鲁木齐国际机场达到国际4E标准,开通国际国内航线共计84条。为适应航空事业发展需求,乌鲁木齐国际机场第三期改扩建工程已经开始。乌鲁木齐国际机场正逐步成为我国西部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中亚航空客货运集散中心,预计到2008年底竣工时,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1635万人次、货邮吞吐量27.5万吨、飞机起降15.5万架次的需要。除此之外,乌鲁木齐航空港建设已纳入国家航空系统的西部空运网络枢纽建设规划。

4. 管道方面。乌鲁木齐共有3条输油管道,其中乌鲁木齐王家沟至克拉玛依管道2条,分别长295.42公里和293.408公里,输油能力分别达到300万吨/年和400万吨/年,乌鲁木齐王家沟至乌鲁木齐石油化工总厂管道1条,长31.558公里,输油能力250万吨/年。另外,乌鲁木齐有一条从吐哈油田至乌鲁木齐的天然气管道,年输送能力6亿立方米。

(四)逐步完善的开放口岸设施和巨大的对外贸易物流量

1992年,乌鲁木齐被批准为对外开放城市,10 多年来共建成一个一类口岸和六个二类口岸,同世界五大洲的 63 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良好的贸易合作关系,2005年乌市口岸共出口货物28.72万吨,货值20.91亿美元。从1992 年至今,乌鲁木齐已成功举办了15届对外经济贸易洽谈会,累计对外贸易成交额196.1亿美元,对外经济合作成交66亿美元。在 2006年第15届乌洽会上 , 新疆共签订外经贸合同金额总额达28.2亿美元,其中出口成交11.4亿美元,增长9.4%;进口订货11亿美元,增长36%。外经贸成交国家和地区达27个,其中对哈萨克斯坦成交11.9亿美元,对俄罗斯成交2.1亿美元,对吉尔吉斯斯坦成交1.7亿美元,对乌兹别克斯坦成交1.6亿美元。在乌洽会举办同时,还分别举行了“中西亚区域经济合作高层论坛”、“中外企业家见面洽谈会”、“周边国家商务参赞座谈会”等以推介、撮合、对接为目的的一系列商务配套活动,进一步提高乌洽会的经贸洽谈成交的实效。

(一)物流管理体制不健全。现代物流的发展要求打破传统的行业与区域限制,建立一个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大市场。而乌鲁木齐物流市场管理与行业管理的关系还没有理顺,各部门之间分工有交叉,造成了物流行业管理中存在条块分割、政出多门等问题。

(二)物流设施不完善,信息化程度低。乌鲁木齐现有的物流基础设施与建设国际物流港要求的大规模配送有一定差距。仓库和配送中心等基础设施总量不足,网点布局不尽合理。货场、低档通用仓库多,适合当前社会要求的冷藏、调温等专用仓库少。在现有的13个物流集散地中,物流的基本形式是坐地买卖,坐等顾客上门;目标市场的开发,基本上倾向于广告诉求;仓储除了美居物流园、冷库海鲜批发市场外,基本上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非常粗放;流通加工、信息网络建设、物流技术等方面都处于较低层次或者相当匮乏的窘境。

(三)物流社会化、市场化程度低,服务意识淡薄。乌市大多物流企业长期以来采取传统的储运方式,物流思想观念落后,提供的物流服务多数仍是代理仓储、库存管理、搬运管理等基本服务,满足不了客户的更高要求。物流企业还没有真正树立一切为了消费者的经营理念,物流客户的开发、培育和管理工作还有很多的盲区。

(四)物流人才短缺。在国际物流港的建设过程中,需要一大批既精通运输仓储业务、又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手段并深谙物流运作的人才和专家。目前乌鲁木齐在物流人才引进方面,仍处于明显的劣势地位。现有的符合现代物流体系要求的物流经理人才非常少,物流企业员工中、低学历者多,专业技术人员较少,整体素质偏低,影响了物流企业对新思想、新技术的接受能力。

(一)难得的历史机遇。中国加入WTO为物流企业提供了一个开放的、良好的国际化市场环境。同时,引进和吸收国外先进的物流技术和经验,也将对乌鲁木齐现代物流业的整体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随着西部大开发的逐步实施,乌鲁木齐加强了与国内其他省份的经贸合作,大力发展现代商贸,作为“第三利润源”的现代物流被赋予了较大的发展空间。

(二)自治区政府大力支持。2002年,新疆出台了《关于推进流通现代化的意见》,明确提出:加快提升新疆流通业的现代化水平,建立物畅其流的社会化、专业化的流通网络体系,推进第三方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设和发展。2004年,新疆发改委编制了《新疆现代化物流发展规划研究》;2005年初,《新疆“十一五”物流园区规划》出台。

2004年,乌鲁木齐编制了首部以物流业为主体的“物流业发展规划”,着力实施“物流强市”战略,加强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整合,积极推进货运枢纽型、仓储集散型、配送中心型、电子商务型“四大类”现代物流中心的建设,促进物流向专业化和社会化方向发展,奠定面向中亚国际“物流港”的地位。

(三)乌鲁木齐经济的发展逐步释放出对现代物流的巨大需求。物流业的发展与经济发展成正相关,进入21世纪以来,乌鲁木齐GDP始终保持两位数的年增长速度,以及每年巨大的对外贸易物流量将给物流业的发展带来强大的需求拉动作用。

(一)区域协调问题。新亚欧大陆桥线路途经的国家多、环节多、检查多, 收费系统复杂、运输价格不统一,运输时间、信息服务、通关便利等方面所提供的服务不连贯。沿途的各国缺乏国际运输专门的协调机构和相互沟通协商的平台,致使运输中不确定性风险加大。

(二)区域安全问题。新疆周边国家的恐怖势力猖獗,大大增加了国际物流中的不确定性,构成影响乌鲁木齐建设国际区域物流中心的硬约束因素之一。中亚目前已成为国际恐怖主义、民族分离主义、宗教极端势力的集散地,新疆境内的民族分裂主义成立的“东突厥斯坦伊斯兰运动”组织与塔利班、乌兹别克斯坦伊斯兰运动相互勾结,不仅在新疆境内制造恐怖事件,而且积极参与境外的恐怖活动。恐怖分子的活动,致使新疆及周边地区的不稳定,增加了国际物流运作环节,增加了运输时间和物流成本,对新疆和周边各国经济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三)跨国物流企业及发达省份物流企业的进入,对乌鲁木齐本地物流企业形成威胁。我国加入WTO后,对外开放的领域从物质领域逐渐向服务领域延伸,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国外先进的物流企业和发达省份的物流企业纷纷到欠发达地区寻求商机,这必将会对乌鲁木齐乃至新疆刚刚起步的现代物流企业造成一定威胁。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乌鲁木齐在建设国际物流港上优势和劣势共存、机遇和威胁共生。这就要求我们认清形势,抓住机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现代物流理念为指导,做好物流发展总体规划,建立和完善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的社会化、专业化现代化物流信息系统,为建设国际物流港打下坚实基础,架起一座联系世界的金桥。具体包括以下的五方面建议:

(一)构建现代化物流信息系统

构建如图1所示的现代化物流信息系统,将集货、分货、仓储、运输、咨询等服务功能结合起来,充分整合物流信息资源,优化业务、管理和信息流程,实现信息共享,为口岸、企业、关检部门联动机制的形成提供技术基础平台。从基础应用层面的技术上讲,有互联网(Internet)、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条码(Bar/Code)、射频技术(RF);对于环境体系技术层面,有电子数据交换(EDI);在作业管理技术层面,有准时制技术(JIT)、分类管理技术(ABC);在销售时点管理技术层面,有销售时点信息系统(POS)、有效客户信息反馈(ECR)、自动连续补货技术(ACEP)、快速响应(QR)等。使现代物流业经营的全过程实现信息化、数字化、高效化,提升产业水平,提高物流效率。

(二)加快解决与大陆桥沿线国家就国际物流通道的协调问题

建立国际协调机制,加强国际间关税合作的力度,建立一种互利双赢的合作关系,保证亚欧第二大陆桥货物衔接通畅,为物流运输提供便利。为了尽早实现中亚物流港这一目标,乌鲁木齐海关表示已实行了“大通关”政策以缩短通关时间。

(三)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物流产业集团,优化整合现有物流资源

近些年,市政府对待流通产业的发展侧重点在增加流通企业和网点数量而不是优化结构,着眼点在于搞活流通而不是优化流通资源的配置。因此,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建议市政府一方面通过兼并、联合、重组等形式整合乌鲁木齐市国有物资、交通运输、仓储等物流企业,鼓励强强联合,组建大型物流产业集团,健全经营网络,实现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选择培育条件较好的现代物流中心作为典型(如建设中的南方物流新疆综合物流园),带动全社会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制定物流业未来发展规划,整合乌鲁木齐现有的一百六十多家中小市场,分步分阶段进行改造,逐步形成了以大型综合批发市场为龙头、专业批发市场为骨干、集贸市场为基础的市场体系。

(四)提高全社会的物流意识,加强物流人才的培养

加强宣传引导,使人们认识现代物流,接受现代物流的理念。加强对物流从业人员的在职教育和培训,首先,联合院校建立包括研究生、本科生和职业教育等多层次的物流专业教育。其次,在全市全面开展物流在职教育,并建立物流业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如仓储工程师、配送工程师等职位。鼓励和引导企业、行业组织及民办教育机构参与并开展多层次的物流人才培训和教育工作,提高乌鲁木齐物流人才队伍的总体水平。

(五)加强国家间合作,合力打击区域性恐怖组织,维护区域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局势,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2006年6月15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关于批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极端主义2007—2009年合作纲要的决议》签署,这标志着我国与中亚各国以及俄罗斯在打击恐怖主义方面的合作更进一步。

总之,在充分发挥乌鲁木齐的优势,利用环境的机会,大力发展其物流港的作用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何振.乌鲁木齐发展第三方物流的几点思考[J].商场现代化,2006(3).

[2]寇亚明.全球供应链:国际经济合作新格局[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5).

[3]李峰.论乌鲁木齐区域物流中心城市的建设[J].新疆社科论坛,2004(6).

[4]玛依拉·米吉提.对乌鲁木齐建设现代化国际商贸中心的探讨[J],新疆财经学院学报,2005(1).

[5]王素文.乌鲁木齐国际商贸城定位及其现代物流发展对策[J].新疆财经,2002(3).

(责任编辑:高俊山谷风)

作者:孙 莹 王 豪

第3篇:对新疆艺术学院进驻乌鲁木齐大学城(职业教育园)建设的好处及其不足

【摘 要】乌鲁木齐大学城(职业教育园)的建设对于新疆高校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带动了经济文化的发展。而新疆艺术学院作为第一批进驻乌鲁木齐大学城(职业教育园)的高校,其入驻了大学城(职业教育园)的现状及发展如何?本文将对新疆艺术学院进入大学城的利

与弊进行分析,以给新疆艺术学院以后的教育管理等方面有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乌鲁木齐;大学城;新疆艺术学院;建设

Stationed in Urumqi, Xinjiang University City Art Institute (Vocational Education Park) the benefits and lack of construction

Li lun

(Xinjiang Arts Institute Urumqi Xinjiang 830001)

【Key words】Urumqi;University City;Xinjiang Arts Institute;Construction

1. 乌鲁木齐大学城(职业教育园)简介和建设背景

新疆乌鲁木齐大学城(职业教育园)坐落于乌鲁木齐市头屯河区,占地面积12780亩,毗邻乌鲁木齐经济开发区头屯河工业加工区。2003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拟定建设“乌鲁木齐大学城”,当时拟定中的大学城位于乌鲁木齐、昌吉和米泉之间,后考虑到该地要用大片农田而搁浅。2005年,乌鲁木齐头屯河区根据《乌鲁木齐市荒山承包管理办法》和《关于进一步加强荒山绿化承包管理的通知》等有关规定,于2006年5月起逐步引进七所院校投资新建大学城。目前,新疆的25所普通高等学校,校园面积只有约1.5万亩,乌鲁木齐地区12所普通高校总共占地不到7000亩,远远达不到教育部要求每位学生平均占地80平方米的规定。同时,由于各高校相距较远,新疆高等教育资源难以得到整合利用。建设乌鲁木齐大学城,将有利于调整高等教育结构,优化高等教育资源 。

1.1 乌鲁木齐大学城(职业教育园)建设的必要性。

新疆高等教育的发展与发达省、区、市相比还存在明显差距,与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相适应,与新疆各族人民接受高等教育的要求不相适应,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不相适应。办学规模不足,是近期新疆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具体表现为:(1)缺乏具有广泛影响的一流大学;(2)高校整体实力不强;(3)教育观念较为陈旧,缺乏开拓创新精神。大学城是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末出现的一种新的高等教育现象, 其形成主要是为解决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趋势和高等教育资源严重不足的现实。建设大学城一方面可以满足学校拓展办学空间的现实需求,另一方面也可以集中建设、整合资源、联合发展。 

建设乌鲁木齐大学城(职业教育园)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政府推动高等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的重要举措。依照全新的教育理念规划,大学城不仅在建设规模、速度以及智能化程度上是前所未有的,而且成为各高校调整专业结构、扩大招生规模、提高办学质量、创新管理模式、建设一流高校的重大机遇。大学城作为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领先水平的科学研究基地和文化胜地,还可以极大地推动全新疆及乌鲁木齐地区经济、科技和文化的发展。 

1.2 乌鲁木齐大学城(职业教育园)的意义。

乌鲁木齐大学城(职业教育园)的发展定位为国家一流的大学园区, 新疆地区高等、高级职业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交流的中心,学、研、产一体化发展的城市化新区。它的重要使命不仅在于解决由于“扩招”带来的高等学校用地困难问题, 还要通过大学城的建设及它所带来的一系列连锁反应来实质推进乌鲁木齐地区的城市发展战略。

1.2.1 促进了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它拓展了高等教育发展空间,加快了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高等教育是其主要功能,高等教育规模的迅速增长主要集中在大学城内,这是大学城建设的直接成效。由于硬件结构在设计时就考虑到共享和互补,传统的教学体制、管理体制、培养方式等都需要调整和改进,因而,它能促进教育改革,提高教育效能,使学校环境优化。 

1.2.2 提升了城市的学术和文化品位。

大学城是相对独立的文化社区。大学城本质上属大学联合体,因而其文化属于大学文化,也就是学术文化,而且还是高品位的学术文化。这给城市(或城镇)带来了积极的作用,其图书馆、音乐厅、实验剧场、文化中心、体育场馆等文化设施和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可以满足人们在物质和精神方面的需要,愉悦身心,丰富人们业余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1.2.3 推动经济发展。

推动了所在地乌鲁木齐经济开发区乃至所在城市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调整,从而带动所在地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形成大学科技园区,促进高技术成果的孵化。 

2. 新疆艺术学院入驻大学城的原因及其好处 

面对近几年学生的急速扩招,新疆艺术学院可谓是大显身手,战绩如火如荼。在办学水平、师资力量、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等方面都大有成效。但是入驻大学城对于新疆艺术学院来说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因为大学城是一个高校的聚居地,会面临着各高校文化的冲突和交融,而且大学城的各方面氛围是否有利于新疆艺术学院这样的艺术类学校的发展及壮大呢?上述已想到了乌鲁木齐大学城(职教园)建设的重大意义,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入住大学城对新疆艺术学院的利与弊。 

2.1 新疆艺术学院入驻乌鲁木齐大学城(职业教育园)的必要性。

新疆艺术学院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是全国六省(区)属综合性艺术院校之一,是西北地区唯 一的地方特点显著、民族特色浓郁、专业性较强的综合性高等艺术学府。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和学科专业的不断整合,学院有普通本科、成人专升本、成人大专、中专(附中)等办学层次。设有普通本科19个专业(37个方向)。目前,我院已成为新疆民族艺术专业齐全,办学实力雄厚的民族艺术教育基地。新疆艺术学院进入大学城可以扩大原有学校的规模,提高办学的水平,建造更加适合学生学习生活的良好空间,充分利用公共资源为学校及广大师生服务,吸引更优秀的莘莘学子前来深造,增强学校的竞争力。这对于新疆艺术学院来说是巨大的契机。新疆艺术学院将继续大力实现高等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以鲜明的艺术特色把“一校两区”建设为开放式、现代化和国际化的高等艺术院校;建设为充满艺术氛围和人文精神的艺术重镇与殿堂。 

2.2 新疆艺术学院入驻乌鲁木齐大学城(职业教育园)的好处。

2.2.1 提供了优美的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对于学生的学习效率是有影响的,好的学习环境可以使学生更加专注,能够激发学生的灵感及想象。新疆艺术学院大学城新校区占地面积571990平方米,约为老校区的5.2倍(老校区110098平方米);全部建成后预计建筑面积420720平方米(老校区117257平方米),是老校区建筑面积的3.6倍。待新校区全部建成后,学院将是绿树成荫,鲜花环绕,充满艺术氛围和人文精神的殿堂,优雅的校园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学院还建有音乐厅、实验剧场、图书馆、计算机中心、艺术交流馆、室内体育馆等,为学院教学、科研创作、成果展示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

2.2.2 学术上方便交流。

学术交流是一类学科得以发展的基本,否则就会像一滩死水,完全缺乏创造力、新颖性。学术交流是思想的交流、文化的交流,流动的思想才有利于创新,吸纳新元素用于自身的发展,所以学术交流至关重要。 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学院成功地构建了新疆民族艺术教育的完整体系,重视将独特的地缘优势和艺术资源优势转化为科研和教学优势,累计为国家培养各类艺术人才8000余名,就业率一直在85%以上,成为名副其实的“新疆艺术家的摇篮”。毕业生主要分布在新疆及内地的艺术表演团体、新闻传播媒体单位、文化艺术创作研究机构和大中专院校。在自治区的文化艺术事业领域中,他们中的大部分已成为了业务骨干,其中不乏在教学、科研、表演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

2.2.3 有利于推销新疆艺术学院文化,传播新疆艺术学院人文和艺术精神。

新疆艺术学院文化以艺术美为中心,注重学生素质及创造力的培养,特别注重在共性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两种文化在传播过程中会互相影响并且互相冲突,更何况是几种不同的高校文化的传播。如何在传播文化的过程中保持学校自身的特色是新疆艺术学院面对的一大难题。所以新疆艺术学院广大师生要在竞争中突出自己的特色,大力改革创新,坚持自己的文化特色,传播新疆艺术学院人文和艺术精神。 

3. 新疆艺术学院入住大学城(职业教育园)的不足之处 

利与弊是相伴而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

3.1 建筑设施存在安全隐患。

大学城在短短几个月就落成,其速度之快着实惊人。所以刚竣工的建筑物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安全隐患,一些建筑物的缺陷已经显露出来了,比如宿舍的墙壁灰浆脱落,架空层钢筋不牢固,水管爆裂,路面坑洼不平等,虽然没有严重事故出现,但是这些现象已经困扰到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大学城管理机构应该予以警惕并做修补措施。 

3.2 软件资源共享实施较为困难。

大学城中的实际情况是高校各自为政、封闭办校,对于硬件资源共享较容易,而对于如名师共享、名牌学科、公共课程等软件资源共享则较为困难。因此,建设大学城必须解决好软件资源共享这一难题,从而缓解师资队伍短缺的状况,更好地培育出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与本部相比,大学城的硬件更为雄厚,但软件设施实力(艺术氛围)缺少,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学事业的发展。 

3.3 大学城社区文化环境单一。

大学城作为一个独立的社区,是从学生的角度设置的,所形成的氛围主要是学术氛围,而且是高品位的学术氛围,故而形成的社区文化也是学术文化。环境多是按照校园特色所布置;城中的商业活动也是以学生为主要消费对象,产品难免有些单一,虽然是城镇化模式,但毕竟难以把大社会中的方方面面、各行各业都复制进来,与正常社会结构相比仍不够丰富、不够饱满。 

3.4 从安全角度来讲,大学城会带来安全保障问题。

众多的学生在相对集中的时间里汇集于大学城,将给大学城的秩序稳定、治安带来挑战。由于大学城的开放性,专业设置的不平衡性,还由于社会发展带来就业的不确定性,同时大学城作为学校、居民、企业之间的混合,容易导致公共安全问题。3.5 地处郊区,缺乏与外界联系,影响学生的积极性。

交通不便利是大学城建设到目前比较严重的问题。大学城地处郊区,信息较为闭塞,缺乏与外界联系。教师上完课就离开学校,这样往返老师非常疲惫,也影响到师生间的学术交流;另外学生的课外调研、休闲娱乐等方面也都不能顺利进行,比如学生家庭困难想要勤工俭学,但是时间与金钱都花费在路途上,这很不划算。交通问题尤其对毕业生找工作带来一定的不良影响,从而影响了学校的就业率,降低学校的竞争力。 

4. 结束语 

从上述新疆艺术学院进驻大学城(职业教育园)的利与弊分析来看,我们用长远的目光看这一问题。随着大学城的发展与逐渐成熟,几种弊端都在逐渐消除。比如建筑物的安全隐患可以在大学城的逐步完善中消除,发展文化的多元化,公交线路的增多,轻轨线建设,提高市政建设运转速度等,逐步完善新疆艺术学院师生在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中进行学术交流、激发创造力。以期新疆艺术学院成为西北乃至全国高校中的一座璀璨的艺术殿堂。

参考文献

[1] 新疆艺术学院新校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 新疆艺术学院新校区建设整体规划.

[

[作者简介] 李伦(1963.5.23-),男,职称:助理工程师,工作单位:新疆艺术学院资产后勤管理处,1991年7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函授学院,商业经济专业。在学校后勤基建、房产部门从事基建管理、房

地产管理工作二十余年。

作者:李伦

第4篇:乌鲁木齐市个人建设房屋规划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合理利用土地,规范个人房屋建设行为,加强个人房屋建设规划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城乡规划法>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本市城乡规划区内制定和实施个人建设房屋规划,进行个人建设房屋活动的,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个人建设房屋的规划管理工作在市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实行分级管理。 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本市个人建设房屋的规划管理工作。

区(县)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具体负责本辖区内个人建设房屋的日常规划管理工作。 发展和改革、建设、国土资源管理、房产、环境保护、市政市容、行政执法、林业(园林)、公安等部门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配合做好个人建设房屋规划管理工作。

第四条 个人建设房屋应当坚持规划先导、因地制宜的原则,严格执行城市总体规划、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村庄规划,合理布局区域的人口、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合理确定建设标准,有效保护耕地。 第二章 规划编制与修改

第五条 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指导各区(县)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本辖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乡规划、村庄规划。

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符合城市总体规划中关于功能分区、用地布局、禁止、限制和适宜建设的地域范围等有关规定;乡规划、村庄规划的内容应当包括住宅等各项建设的用地布局和建设要求。

第六条 在城市规划建成区内镇总体规划、乡规划、村庄规划不单独编制,纳入城市规划统一管理。

乡、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乡规划、村庄规划,依法报上级人民政府审批。

村庄规划在报送审批前,应当经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同意。

第七条 编制和修改乡规划、村庄规划应当具备国家规定的人口、土地、经济、测绘、勘察、地质、水文、环境、文物、安全等基础资料。

编制规划需要本市有关部门、单位提供相关基础资料的,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及时予以配合。 第八条 乡规划、村庄规划的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单位承担具体编制工作。

编制乡规划、村庄规划应当符合法律、法规和国家、自治区标准、技术规范及其他有关规定。编制和实施乡规划、村庄规划,应当使用统一的坐标系、高程系和地形图。

第九条 乡规划、村庄规划的规划期限一般为10-20年。组织编制单位在规划期内可依据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对规划进行修改。

第十条 各区(县)人民政府要将乡规划、村庄规划的编制和管理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第三章 个人房屋建设规划的实施

第十一条 在城乡规划区内进行土地利用和个人房屋建设的,应当符合城乡规划,服从规划监督管理;未依法取得建设规划、用地批准手续的房屋,不得动工建设。

第十二条 在城乡规划确定的铁路、公路、机场、道路、绿地、输配电设施及输电线路走廊、地震断裂带控制范围、危险品防护范围、通信设施、广播电视设施、管道设施、河道、水库、水源地、自然保护区、垃圾填埋场及焚烧厂、污水处理厂和公共服务设施的用地以及其他需要依法保护的用地内,不予办理新建、扩建手续。 第十三条 在规划区范围外禁止新建个人房屋,在规划区范围内限制建设零星分散的个人房屋;因自然灾害损毁或属危房等原因需拆除改建的零星村民个人房屋,应按照“拆旧建新、旧宅复垦”原则,在规划的村民居住区集中建设,不宜原地改建、扩建。 第十四条 个人房屋建设规划的实施实行分级负责制度,建设项目的规划管理实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建设工程规划许可、乡村建设规划许可等规划许可制度。

第十五条 区(县)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对个人建设房屋的外形、楼层、高度、色彩等作出统

一、明确的要求,保证个人建筑的整体协调和外观统一。

第四章 个人房屋建设管理

第十六条 农村村民建设住宅,应当符合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乡规划、村庄规划,充分利用旧宅基地、空闲地、未利用土地和建设预留用地,严格控制占用耕地,不得占用基本农田。

鼓励农村村民向中心村或小城镇集聚,鼓励城镇规划区内的农村村民在统一规划指导下,建设住宅小区。

第十七条 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其宅基地面积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村宅基地管理办法》规定的标准执行。

国土、公安、规划等部门应当加强协作,建立健全信息沟通工作机制,及时、准确提供相关数据,按照《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村宅基地管理办法》规定的标准做好农村宅基地具体面积的确定工作。

第十八条 农村村民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申请宅基地:

(一)子女达到法定年龄结婚确需分户,而宅基地不够标准的;

(二)外来人口落户,成为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村民),没有宅基地的;

(三)因发生或者防御自然灾害、实施村庄和集镇规划,需要搬迁的;

(四)符合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农村村民原有宅基地面积超过规定标准或将原有宅基地上房屋出卖、出租、赠与他人后,再申请宅基地的,不得批准。

第十九条 农村村民建设住宅需要使用宅基地的,应向本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委员会提出申请,经村民代表会或村民会议通过并予以公布,由本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委员会签署意见,并按下列程序办理规划手续:

(一)村民委员会应当持书面申请、拟建项目情况说明、拟选建房地址的土地使用权属证明文件、现状地形图等材料,向区(县)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申请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区(县)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依据乡规划、村庄规划审查完毕。对符合规划的,核发整宗地块的《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

村民委员会在取得《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后依法向区(县)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申请办理整宗地块的《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

(二)村民委员会按照法定程序确定建房人员名单和宅基地编号。符合法定条件的,由区(县)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依法逐宗向村民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 第二十条 村民在村庄规划区范围内,在原有宅基地内申请翻建、改扩建房屋的,应持房屋产权证、土地使用证、身份证、户口等材料,依法办理《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 第二十一条 停止为城市居民划地建房。撤村建居后个人新建住宅,停止一家一户围院划地建房,由区(县)人民政府组织乡、撤村建居后的公司,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管理的集约化模式建设住宅小区。

第二十二条 城市居民申请翻建、改(扩)建房屋的,应持房屋产权证、土地使用权证、危房鉴定书、身份证、户口本等材料,依法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

第二十三条 农村村民新建、改(扩)建住宅和城市居民改(扩)建住宅按以下规定办理:

(一)保证自身和相邻建筑安全,与周边四邻不产生争议。与相邻房屋贴建的,应征得相邻方同意,并签署书面意见;

(二)留出一定的空地率作为院落及绿化用地,用地面积在200平方米(含200平方米)以下,空地率不低于25%;用地面积在200-400平方米(含400平方米)之间,空地率不低于30%;用地面积在400平方米以上,按《乌鲁木齐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执行,并同时考虑本人家庭人口,按建筑面积35-40平方米/人计算住房面积。

(三)农村村民新建及现状已有建筑占空地率指标未达到上述规定的前提下,按以下公式办理:

院内可建设房屋总面积≤土地使用权证载明面积×(1-空地率)×2层,可建设地下室(层数为地下一层),地下室层高不得超过2.2米,不计面积,不办理产权登记手续。建筑屋顶采用坡屋顶设计。一层房屋从室外自然地坪起算,总高度不得超过4.2米(含女儿墙);二层房屋从室外自然地坪起算,总高度不得超过7.2米(含女儿墙)。

(四)院内已建房屋建筑面积等于或大于本条第

(三)项规定的,不予受理增建的申请,按土地使用权证载明面积和性质办理翻建手续;若小于,在满足相关规定的情况下,可增建至二层,但院内房屋总面积不得超过本条第

(三)项规定面积。

(五)按撤村建居政策办理房产、土地手续的房屋,经房产部门鉴定属于危房的,按房屋产权登记两层以下面积办理规划手续。

(六)《国有土地使用权证》使用期限已届满的,应先到国土部门申请续期。

(七)原由乌鲁木齐县发放的乌鲁木齐县行政辖区外房产、土地手续应到市房产、国土部门依法办理变更手续。

第二十四条 临时房屋超过批准使用年限的不予办理翻建手续。

第二十五条 城市居民的原有房屋被依法征收的,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不予受理被征收人另行要求划地建房的申请。

第二十六条 未经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批准修建的个人房屋,不予补办规划手续,房产行政管理部门不予发放房屋所有权证。

第二十七条 在本市城乡规划区内个人房屋建设工程竣工后,个人应向市、区(县)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提出对建设工程进行规划核实的书面申请。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国家和自治区的有关规定对建设工程的布局、造型、使用性质、配套设施、环境建设等是否符合规划许可,应当拆除的房屋和临时建筑是否已经拆除进行核实。符合规划条件的,向建设单位出具建设工程规划竣工认可文件;对不符合规划条件的,责令其限期改正,重新予以核实。 第二十八条 占用城市道路规划范围的沿街个人房屋,持土地、房产手续、危房鉴定材料申请翻建的,应按规划要求退让距离。无法避开城市道路规划控制线的,须征求有关部门的同意意见后按临时维修办理相关规划手续。

第二十九条 对不影响城市近期建设规划、市政公用设施、交通、消防、环保、环境卫生、绿化及四邻居住条件,且办理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等部分规划手续(包括由农十二师、乌鲁木齐县规划部门发放的规划手续)的历史遗留已建房屋,按规划许可建设的,办理后续规划手续,其中已建设二层以上(不含二层)房屋,须经有相应资质的工程质量检测机构检测符合结构安全;对未按规划许可建设的,按照《城乡规划法》有关规定依法处理后,办理后续规划手续。

第三十条 新(扩)建道路需要征收国有土地上房屋的,对征收后剩余的建设用地面积小于120平方米的房屋应采取整体征收。

第三十一条 市土地储备机构应对纳入储备的土地依法进行保护管理。

第三十二条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施行前已依法取得房屋拆迁许可证的,拆迁范围内的合法建筑经鉴定为危房确需翻建的,按下列规定办理:

(一)在依法批准的拆迁期限内的,由房产管理部门牵头依法协调处理;

(二)已超过批准拆迁期限的,由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履行法定告知义务后依法办理。 第三十三条 房屋征收范围确定后,不得在房屋征收范围内实施新建、改建、扩建房屋和改变房屋用途等不当增加补偿费用的行为;违反规定实施的,不予补偿。

房屋征收部门应当将前款所列事项书面通知有关部门暂停办理相关手续。暂停办理相关手续的书面通知应当载明暂停期限。暂停期限最长不得超过1年。 超过暂停期限,在房屋征收范围内经依法认定为合法房屋且经鉴定属于危房确需翻建的,由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依法办理。 第三十四条 各区(县)建设局负责对本辖区个人自建房屋依法发放《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并对工程质量和安全进行监管。

第三十五条 承担个人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任务的单位,必须具有相应的施工资质,并按照规定的经营范围承担施工任务。

第五章 监督检查

第三十六条 对个人房屋建设工程的管理依法采取建设工程定验线记录册、主体结构封顶核实、区(县)建设局质检验收、工程竣工核实等措施实施全过程监督管理。

第三十七条 市、区(县)城乡规划、行政执法、建设部门对本市个人房屋建设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有权采取以下措施:

(一)要求有关人员提供与监督事项有关的文件、资料,并进行复制;

(二)要求有关人员就监督事项涉及的问题作出解释和说明,并根据需要进入现场进行勘测、拍摄和录音;

(三)责令有关人员停止违法行为。

市、区(县)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和行政执法部门的工作人员履行前款规定的监督检查职责时,应当出示执法证件,被监督检查的人员应当予以配合,不得妨碍和阻挠依法进行的监督检查活动。

第三十八条 区(县)人民政府是本辖区内制止和查处违法建设行为的责任主体。 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应当以社区和村组为单位,开展日常巡查工作,及时发现和举报违法建设行为。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依法协助做好查处违法建设行为的相关工作。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由乌鲁木齐市城乡规划管理局负责解释。

第四十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原《乌鲁木齐市个人房屋建设规划管理办法》(乌政办〔2008〕202号)自行废止。

第5篇:乌鲁木齐市国际化城市建设情况汇报

乌鲁木齐市作为中国西部一颗璀璨的新星,是方圆700平方公里范围内最大的城市,向西辐射中西亚及中东地区,人文相通,区域经济中心地位已经形成;向东作为祖国西出桥头堡,连接祖国内地与中西亚、中东和欧洲,战略性地位日益突出。目前,乌鲁木齐市正在依托经济发展、基础设施、文化辐射、区域影响力等方面积极推进城市国际化建设进程。

“十二五”以来,我市按照“稳中求进、进中求变、变中求快”的要求,围绕在全疆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西部中心城市、面向中西亚的现代化国际商贸中心、多民族和谐宜居城市、天山绿洲生态园林城市和区域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的城市发展定位,通过提升乌鲁木齐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提升城市综合服务能力,提升文化软实力等方面,加快城市国际化进程。

一、强化规划指导十二五城市国际化发展

(一)明确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

在深入贯彻领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和重大举措的基础上,我市确定了“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两大历史任务,以现代文化为引领,以科技教育为支撑,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现代服务业、城市现代化和乌昌经济一体化“四大战略”,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推进民主法制建设,着力维护社会稳定,确保在全疆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为把乌鲁木齐建成西部中心城市、面向中西亚的现代化国际商贸中心、多民族和谐宜居城市、天山绿洲生态园林城市和区域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奠定坚实基础。这一总体指导思想符合中央和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的要求,表达了全市各族人民对未来生活美好愿景的新期盼,也符合我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实际,

1

对于我市今后五年各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指导意义。

(二)充分对接建立发展指标体系

在充分对接国家和自治区“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和立足我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实际的基础上,确定“十二五”时期的主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体现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新突破、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实现新突破、城市建设管理实现新突破、民生改善实现新突破、对外开放实现新突破五个方面共计5大类25项指标,其中约束性指标11项、预期性指标14项。主要指标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8%,到2015年达到350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7%,达到42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22%;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20%;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6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0%;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5%;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降低均控制在自治区下达目标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7%以内。我市各项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设置都与国家和自治区“十二五”规划目标进行了协调和衔接,同时,各区(县)、开发区也都提出了各自的发展目标。

(三)制定切实可行的落实措施

为了实现上述发展目标,我市“十二五”规划纲要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措施,主要包括“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推进城市现代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天山绿洲生态园林城市”、“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深入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提升首府文化软实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坚定不移地维护社会大局稳定”等9个方面。提出了破除制约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体制机制障碍;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增强国有经济活力,促进国有资本加速向涉及民生的公共服务保障领域集聚;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发挥土地和重大项目在投融资中的作用,做大做强现有投融资平台,培育新的投融资平台;健全中小企

2

业信用担保机构。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鼓励民营资本投向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和卫生、教育等社会事业;建立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政策扶持体系,鼓励、支持和引导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向专业化、高科技化和集群化方向快速发展;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完善预算管理,增强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完善价格管理机制,着力解决与民生关系密切的价格问题等政策方向,这些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都符合国家和自治区“十二五”规划纲要的要求。

(四)加快推进重大工程和项目建设

依据“十二五”规划及32个重点专项规划,专门整理规划内投资项目,对规划内项目进行分类推进。目前我市筛选整理“十二五”时期重大投资项目409项,预计总投资4293亿元。为加快“十二五”规划项目的实施,我市把项目按照建设周期分解年度投资项目任务,充实项目库,并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的推动一批储备项目的前期工作。同时,按照“十二五”规划纲要确定的大气污染治理、棚户区改造、新区建设、轨道交通、绕城高速、区域电网改造、政法维稳基础设施七大项目积极开展工作,一大批已相继开工建设。其中2011年仅大气污染治理投资就达到了39亿元,棚户区改造已完成1.5万套,七大片区的开发建设已全面启动,轨道交通、绕城高速前期工作正加紧进行。2011年我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35亿元,增长27%。

(五)积极推进经济战略性调整

按照“优化一产、强化二产、提升三产”的产业发展方向,注重提升产业自身发展能力,增强产业联动、带动作用,突出战略型新兴产业的发展。围绕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积极通过大企业、大项目带动,支持石油化工、钢铁、煤化工等主导产业做大做强,努力提升机械装备制造、轻纺、食品加工、新型建材、家具制造等传统优势产业,大力促进产业集聚,延伸产业链,加快形成区域性产业优势。围绕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制定了《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规划纲要》,培育和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发展

3

先机,在全疆率先形成产业规模和区域竞争优势。按照建设面向中西亚现代化国际商贸中心的要求,把服务业大发展作为推进城市现代化、新型工业化,提升首府中心城市地位的战略重点,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扩大就业消费的重要抓手。按照发挥优势、突出重点、创新发展的原则,抓住我市列为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的契机,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优化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做大做强旅游业,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提升园区经济发展,加快优势特色产业的集聚。突出中心城市发展农业的特色,重点发展以中心城市的消费需求为导向的保障城市供给的现代都市农业。

二、落实十二五规划目标,加快城市国际化进程

为全面客观评价我市“十二五”以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落实情况,及时总结经验,查找问题,提出对策,确保“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按照市人民政府的统一部署,2013年5月全市启动了乌鲁木齐市“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期评估工作。同时,开展国际化城市建设的各项研究,评价我市国际化建设中的问题和发展差距。

(一)宏观经济运行平稳

2012年我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元,达到2002亿元,“十二五”前两年年均增长16.3%,高于“十一五”时期3.8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经济增长受内外部不利因素影响较多,仅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91.56亿元,同比增长10.1%,增速呈现明显回落态势。财政收入继续保持稳步增长,2012年实现地方财政收入317.74亿元,“十二五”前两年年均增长26.81%,略高于“十一五”时期0.22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6.02%,虽然呈现逐月回升态势,但受经济总体回落影响形势不容乐观。“十二五”两年半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56.95亿元,年均增长30%,较“十一五”时期提高了12.22个百分点;累计实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51.87亿元,年均增长18.83%,较“十一五”时期提高0.24个百分点。

(二)产业发展动力明显增强

“十二五”以来,我市把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

4

主要方向,现已形成了工业与服务业双轮驱动的产业发展格局。2012年,第

一、第

二、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分别为5.6%、13.15%和19.1%;其中,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占经济总量比重分别较2010年下降0.24个百分点和3.4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经济总量比重较2010年上升3.73个百分点,达到57.38%。“十二五”前两年,全市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分别累计完成投资698.58亿元和937.71亿元,相当于“十一五”时期五年投资的40.58%和38.74%。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仅2012年就实施了15项亿元以上技术改造项目及一批循环经济项目,建成了一批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甘泉堡工业区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制定服务业发展规划及实施意见、实施方案,修编了物流业发展规划,启动了商业网点规划,加快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规划建设“五大物流园”,其中乌拉泊国际物流基地一期已基本完工,预计今年9月将对外营业;铁路国际物流园依托铁路枢纽,已基本形成了物流企业集聚发展书面;其他三个物流园的园区规划年内将正式启动。

(三)重大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十二五”以来,我市累计实施市级重点建设(支持)项目550项,完成投资1194.55亿元。装备制造业成为工业投资热点,三一西北重工2600台工程机械制造基地、陕汽年产5万辆重型卡车产业基地一期项目相继建成投产,上海大众一期年产5万辆A级乘用轿车项目开工建设;煤化工、石油化工、新材料类项目有序推进,八钢年产240万吨煤焦化项目、板带项目,中泰化学年产24万吨聚氯乙烯、年产20万吨离子膜烧碱项目,新疆众和高纯铝及其深加工等一批重大工业项目已建成投产,兖矿60万吨醇氨联产项目进入全面试车阶段,伊泰煤基多联产、神华活性炭等项目已开工建设;新疆软件园主体完工,信息产业的重点示范项目天山云基地建设在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正式启动、三网融合试点工作已进入运营商建设阶段。“十二五”以来,实施了一大批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城市基础设施服务能力明显增强。重点实施了“田”字路工程,实现城市内环

5

全线高架;实施了会展大道二期、北京路北延、西虹路高架、北京路北延、城北主干道等30余条道路新建、改扩建项目,轨道交通1号线已开工建设;完成了红雁池、西山水厂扩建,新建加气站30余座,大西沟水库、供排水管网三期建设有序推进,建成“500”水库一期工程,完成河东、七道湾等中水处理回用、大浦沟综合处理场防渗工程,电力线网入地改造等工程。

(四)改革开放取得新进展

围绕行政审批、民主决策、投资管理、公共财政和政务公开等行政体制改革重点,加大改革力度,加快了政府职能的转变。完成了新一轮市、区(县)政府和乡镇机构改革,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能力得到强化。实施了经济技术开发区与头屯河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与新市区“区政合一”。组建了市区两级融资和土地房屋征收机构,形成了土地合理收储和良性注入平台机制。推动城市管理重心下移,积极落实行政管理权限下放。价格改革不断深化。注重重要公用事业价格研究、倾听民意,提高价格决策科学决策能力,完成了天然气价格、出租车起步价、停车场收费等价格调整,城乡电价统一步伐加快。继续加大了外经贸领域的扶持力度,每年投入1000万元扶持资金,支持外向型经济发展。招商引资工作得到加强,利用外资水平再上新台阶。成功举办了两届中国—亚欧博览会,仅2012年就签订经济技术合作内外联项目及对外贸易合同120个,签约总额1147亿元,对外贸易扩大到158个国家和地区,国际友好城市增加至8个,外商投资企业已进驻生物、信息、环保、风能发电、铝制品、服务业开发等领域,2012年实际引进区外到位资金366亿元,增长37.45%。

(五)“宜居城市”建设全面推进

深入实施城市“南控北扩、东延西进”发展战略,城市空间不断拓展,2012年比2010年新增建成区面积25.4平方公里。“十二五”前两年累计完成城市基础设施投资500多亿元,新建和改建城市主干道30余条,打通丁字路、断头路95条,改造背街小巷600条,改造交通节点14处、新增桥梁10座,新增城市道路108公里,新增城市道路面积220万平方米、人均增加0.27平方米;新增城市绿化覆盖面积6881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6

37%,较2010年增加2.2个百分点;新增供水管道109公里,日供水能力新增5万立方米;新增排水管道130公里,新增污水处理能力31.3万立方米,污水处理场集中处理率提高20.74个百分点;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量124.45万吨,较2010年增加33.24万吨。加强棚改项目建设力度,加快棚户区改造项目市政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十二五”前两年累计投入88.57亿元,实施了青峰路片区四期、六道湾煤矿片区等棚户区改造项目,新建房屋2.57万套;新开工建设公共租赁住房9009套、廉租房10120套、经济适用房4259套。建成大容量快速公交系统

1、

2、

3、5号线,日载客量55万人次;新增出租车2000辆,更新公交车468辆,整合优化11家公交企业28条线路;新建5座机械化立体停车库和53个停车场。加强粮食、肉品及蔬菜储备,建成2个大型蔬菜配送中心和423个社区蔬菜副食品直销点。新(扩)建121个社区老年活动中心和10个日间照料中心,完成116个无物业管理小区综合整治、51个老旧小区基础设施改造和更新改造了284个小区的老旧供热管网,解决了963个无物业小区管理服务薄弱问题,改善了棚户区改造项目道路、给水、排水等市政配套设施工程,保证了棚户区改造居民按时回迁入住。加强了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力度,强化了市容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中心城区实现了24小时清扫保洁。

(六)大气污染治理取得历史性突破

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深入推进各项节能减排工作,引导全社会建立大节能、大减排的理念,形成了政府推动、企业实施、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出台“八个一律”措施,把改变能源结构作为最直接最有效的治理举措,以背水一战、不留后路的决心和勇气,筹资121亿元(其中政府投资72亿元)对中心城区所有燃煤供热设施进行“煤改气”。共拆除大型燃煤锅炉431台,新(改)建燃气锅炉房242座,安装燃气锅炉710台1.29万蒸吨,铺设燃气输配管网246公里,改造后天然气供暖比重达76%,改造规模和建设速度创造了全国清洁能源改造的新典范。同步拆并改造分散燃煤锅炉19501台,新增热电联产面积1440万平方米,改造既有建筑节能面积549.5万平方米。全面实施机动车环保标志分类管理,新建13个空气自

7

动监测站。实施周边电厂脱硝工程,完成47家污染企业搬迁转产和30家大气污染物超标排放单位限期治理。“十二五”前两年累计较2010年减排二氧化硫6.5万吨、氮氧化物1.12万吨。2012年空气质量优良率达86%,创空气质量监测历史最好成绩,冬季首府再现蓝天白雪。

(七)城市文化软实力明显提升

“十二五”以来,围绕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和“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典型事迹报告会和“千人宣讲团”下基层宣讲1120余场次,开展了促进民族团结先进典型人物的评选和宣传工作,在全社会形成了自觉维护民族团结的良好氛围。启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开展了“做首府文明市民,迎亚欧博览盛会”主题活动。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开工建设市文化美术馆、规划展示馆、博物馆、图书馆、音乐厅和大剧院“六馆”。新(扩)建社区文化活动场所121个,为社区(村)各族群众放映公益电影17223场次,开展惠民演出300余场次。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和直播卫星“户户通”工程,解决了农牧区24万人收看数字电视问题。深入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和首届“红山文艺奖”评选活动,一批优秀剧目获全国奖项。开展了首届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扎实推进。大力推进机关文化建设,形成78家单位机关文化品牌,举办“机关大讲堂”等各类活动5600场次,带动了全社会文明程度提升。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全面启动乌鲁木齐文化产业园规划建设,7坊街荣获中国创意产业最佳园区。整顿和规范文化市场经营秩序,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举办科普惠民、惠农宣讲4000余场,惠及群众40万人次。

(八)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进展

“十二五”以来,我市全面启动了教育强区(县)工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中小学标准化建设逐步完善。新建和改扩建中小学3所、59所幼儿园和青少年活动中心,完成市青少年综合实践基地等95个项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实现了基本药物制度在基层医疗机构全覆盖。改(扩)建4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人口和计划生育各项政策全面

8

落实,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45‰。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深入推进农牧民体育健身工程,竞技体育成果丰硕。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十二五”前两年新增城镇人员就业17.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均控制在3.5%以内。完成各类职业技能培训19.55万人,新建2个人力资源市场和50个“一站式”就业服务大厅。“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清零,2009年以前登记毕业生全部实现就业。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截止2012年城镇职工“五项保险”参保412万人次,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87.9%,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4.6%。企业离退休人员人均基本养老金增加到每月1936元,城镇职工最低工资标准达到每月1140元,公益性岗位人员每月增加社保补贴和生活补助361元。低保对象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2012年3次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十二五”前两年累计发放低保金1.89亿元,各类专项救助金1.16亿元。

三、城市国际化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十二五”以来,《十二五规划纲要》的实施成效是明显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特别是世界经济正在深度调整,国内外发展环境十分复杂,反映在乌鲁木齐困难就更多,也为完成“十二五”后两年的任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经济增长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十二五”以来,我市经济增长速度较快,但整体质量不高。虽然工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但是工业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基础资源性产业,竞争力不强。传统服务业仍是第三产业增长的主要来源,批发零售、交通运输、餐饮等传统服务业占第三产业的比重仍然较高,金融、信息、咨询、会展等现代服务业比重较小,总体水平偏低。农业季节性特征依然突出,设施农业发展水平不高,农产品深加工不足。财政收入虽然高速增长,但是新增税源不足,难以支撑长期快速增长。

二是统筹发展任务依然繁重。“十二五”期间,市人民政府高度关注协调发展和统筹发展问题,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

9

活条件,增加社会公共产品供给,但统筹城乡发展任务依然十分繁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虽然这几年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保持12%左右的增速,但城乡居民收入仍有较大差距;另一方面,当前教育、卫生、计生、文化等社会事业领域的公共服务供给仍不能完全满足需要,农牧区“就学难”、“就医难”现象仍然突出,城乡之间社会事业发展不均衡现象依然存在,新建工业区和新建城区的社会事业配套相对滞后,社会事业领域的体制改革和创新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三是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保护任务艰巨。随着我市经济总量的不断增大,水、土地、矿产等战略性资源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多年形成的高投入、高污染、低产出、低效益的状况仍未根本改变,由此引发的环境问题已影响了首府的可持续发展。据自治区统计局、发改委、经信委公布的全疆地州市单位GDP能耗公报显示,我市2011年单位GDP能耗1.87吨标准煤,位居全疆14个地州第8位,但是较2010年上升了2.96%,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上升了8.31%,单位GDP电耗上升了4.53%。降低能源资源消耗和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的形势依然严峻。

今年以来,世界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国内外环境发生了明显变化,世界经济正在深度调整,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发展速度明显放缓。国内经济增长、就业、企业效益、财政收入和金融安全等方面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伴随经济增速下行压力加大,就业、节能减排等问题进一步显现,全面完成“十二五”发展目标和任务任重道远。

四、关于推进城市国际化的主要措施

为进一步推进城市国际化进程,确保完成“十二五”时期确定的各项目标和任务,紧紧抓住中央支持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历史机遇,以“保增长、保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围绕解决“十二五”以来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把保增长和调结构更好地结合起来,把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紧密结合起来,确保首府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十二五”后两年

10

着力在以下几方面做好工作:

(一)加大投资力度

一是准确把握国家宏观政策,围绕中央支持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政策,改善投资环境,特别是要加大对城市基础设施、园区基础设施、基础教育、基层医疗卫生设施、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方面的投资力度,不断打牢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同时,要抓紧做好轻轨交通、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城镇给水排水设施、污水处理、垃圾处理、能源结构调整、重点水库、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乡镇综合文化站、公检法司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前期工作,尽可能多地争取国家、自治区对我市的资金支持。二是坚定不移地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支持、吸引一批国内知名企业入驻甘泉堡经济技术开发区。充分利用我市装备制造业发展基础,加大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力度,培育配套产业,培养专业人才。鼓励和扶持汽车、工程机械、太阳能装备、风电装备产业发展。积极调整和引导资源型工业,适度控制发展煤电、煤化工产业、冶金产业。继续发展多晶硅、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片、电子铝铂等新材料工业。继续扩大达坂城、乌鲁木齐县等大型风电基地建设规模,重点支持达坂城风电场项目建设。三是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做好乌鲁木齐县、米东区、达坂城区村镇水、电、路、标准化居民点和县乡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村社会事业投入,继续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西新工程”,新建改建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努力提高农村医疗服务水平。加大农业产业发展的投入力度,重点支持农业产业化和设施农业发展项目。加大乡村街道整治力度,重点推进乡(镇)村改水、改厕、改灶、改造住房和垃圾、污水、污染物处理等,改善乡村面貌。

(二)进一步完善城市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构建功能完善、运行高效的现代基础设施体系,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乌鲁木齐铁路枢纽通道建设,继续完善路网建设,打造方便快捷、高效安全的区域交通和对外交通体系,以适应并支撑首府乃至全疆经济社会发展。一是铁路方面。重点做好乌鲁木齐铁路枢纽建设服务,

11

支持铁路部门尽快完成乌鲁木齐站既有兰新线改建,兰新第二双线引入乌鲁木齐枢纽工程,芨芨槽子—乌西站货运绕城外线,乌鲁木齐货运(物流)中心,三坪集装箱中心站,整合枢纽货运系统布局。加快建设乌鲁木齐高铁新客站,进一步提升乌鲁木齐铁路总枢纽地位。二是航空方面。充分国际机场优势,积极培育发展空港物流,建设国际空港物流园。三是公路方面。加快推进区域公路交通网络建设,改建国道216线,新建苏州路西延、新医路西延与乌奎高速路互通立交工程,加快“乌昌石”城市群交通网络规划,打造城市群“一小时”交通网。四是继续拓展和完善城市路网骨架。加快乌鲁木齐绕城高速工程和东二环工程前期工作,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开工建设。继续加大城市主干道、城市次干道、交通节点改扩建工程,努力实现“三环十二射”路网结构规划目标,显著改善城区交通拥堵状况。

(三)统筹城乡发展

充分发挥城市优势,通过城市的快速发展带动农村发展,逐步形成城市反哺农村、城乡统筹发展的格局。要创新体制机制,统筹城乡资源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打破城乡界限、消除城乡分割。一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建设布局合理的农村公路交通网络,力争2015年乡镇到建制村100%路面实现黑色化,100%行政村通公路,所有具备条件的乡镇均设置标准化客运站场。二是要加快调整城乡居民收入分配格局,努力缩小城乡差距。逐步完善农业补贴制度,增加贴息额度,鼓励金融机构向农民及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提供贷款。从科技推广、教育培训、市场信息、检疫检验、乡村道路、农村能源和电网、农产品仓储和流通等多方面扶持农业生产。三是推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保障农村九年义务教育经费。尽快建立健全低标准、广覆盖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增加对农村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建设的资金投入,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尽快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四)着力改善环境质量

一是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

12

谐统一。以大气污染治理为重点,强化从源头防治污染,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提高环境监管能力,力争2015年全面完成市区内集中供热、电厂、水泥厂的在线监测工作。加快能源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煤制气产业,进一步提高城市清洁能源使用比例。巩固煤改气成果,继续扩大清洁能源供热覆盖面;加大既有电厂搬迁力度,完成城市周边水泥行业窑炉改造和熟料生产外迁。加强建筑施工及道路运输环境管理,实施更加严格的车辆排放管理,有效控制粉尘和车辆尾气污染。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使排污企业在稳定达标的基础上进一步削减污染物排放量。在重点企业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加速削减冶金、电力、建材和化工等重点行业污染物排放。到2015年,工业污染源实现稳定达标排放,主要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在目前基础上削减15%以上。二是提高水污染治理那能力,完善生活饮用水源水环境质量报告制度,加强城市饮用水源保护,重点加强乌鲁木齐河、柴窝堡湖及水磨河污染源治理。加快完善垃圾分类收集、储运和处理系统,注重回收处理废旧电池,集中安全处置医疗废物。重点建设垃圾转运站、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厂等项目。加强对建筑施工、工业生产和社会生活噪声的监督管理。采取设置隔音板、设计降噪路面等措施,控制交通重负荷路段噪声污染。强化对电磁辐射源、放射性污染源及光污染的有效监控防治。三是继续加强生态建设与保护管理,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加强准噶尔盆地南缘、南山风景区、燕尔窝风景区天然林和三北五期防护林保护,加大湿地保护与恢复力度。加强城市园林绿化改造和公园、绿化广场、绿岛、街心花园建设,不断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加强水源保护区的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量,维护水生态平衡,创建节水型城市。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布局,切实保护基本农田。加大对城市周边沙坑及六道湾煤矿的综合治理力度,加强自然保护区和生态示范区的建设管理。

(五)加快构建和谐社会

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体要求,从维护各族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出发,重视困

13

难群体就业,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公共安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增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确保各族群众安居乐业和社会稳定。一是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大力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和各类中小企业。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完善政府扶助、社会参与的职业技能培训机制,加大对下岗失业人员、失地农民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力度,帮助弱势群体和特殊困难群体就业。二是积极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依法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努力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积极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提高农村社会救助水平。三是积极发展教育、卫生事业。继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加快教育资源布局调整,尽快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扶持力度,扩大职业教育办学规模,努力培养一批适应我市经济发展需要的产业技能人才。加强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强化传染病和地方病的预防控制,加大县、乡(镇)、村公共卫生及医疗设施建设力度,强化妇幼卫生保健工作。全面推进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制度,力争2015年实现具有参保需求的农民参合率100%。四是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加快文化体育事业体制改革。加强文化馆、图书馆等公益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西新工程”进程,打造一批具有民族特色浓郁、深受群众喜爱的文化精品。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抓好区(县)、乡(镇)体育设施建设。积极发展竞技体育。五是保障公共安全。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全力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关注公共环境安全,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强化质量建设和治理,加强监督管理,确保食品药品安全。六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建立完善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的决策机制,加强乡、村(居)基层组织建设。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加强执法队伍管理,强化以青少年为重点的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七是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进一

14

步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增强各民族凝聚力。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坚决打击“三股势力”分裂破坏活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保持良好社会秩序。

(六)加强国际化城市建设研究

国际化大都市,就是指具有超群的政治、经济、科技实力,并且和全世界或大多数国家发生经济、政治、科技和文化交流关系,有着全球性影响的国际性都市。具有区域中心、移民之城、会展之城、服务之城、创业与人居之城、传媒之城、文明之城等特征。目前,“世界十大国际大都市”有纽约、伦敦、东京、巴黎、香港、芝加哥、洛杉矶、新加坡、悉尼、首尔。中国国际大都市主要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目前天津、重庆、南京、西安、武汉、成都等城市也相继提出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设想。

乌鲁木齐市建设国际大都市研究,是通过对照国际通用的国际型城市评价标准,分析乌鲁木齐建设国际大都市的现行阶段,深入研究分析乌鲁木齐市建设国际大都市的外部环境、内部构建条件,从经济发展、生活水平与社会发展、城市基础设施与生态环境、反映国际开放交流程度等方面确定构建国际大都市的指标体系,勾画构建国际大都市的路径,提出建设国际大都市的战略任务、战略举措和政策建议。目前此项研究工作正在进行。

乌鲁木齐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二〇一三年八月十二日

15

第6篇:乌鲁木齐市重点建设项目目标考核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加强重点建设项目管理,确保年度重点建设项目任务完成,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重点建设项目目标考核每年进行1次,考核内容为年度重点建设项目需完成的目标任务。

第三条重点建设项目目标考核的对象为项目主管部门(项目所在地人民政府或行业主管部门)和帮办部门(项目所在地人民政府和涉及建设项目前期工作、资金拨付的职能部门: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建委、财政局、规划局、国土局、水务局、审计局、消防局、环保局、市政市容管理局、园林局、人防办、城投公司),具体的项目主管部门以当年下发的重点建设项目目标责任和重点建设项目计划为准。

第四条考核内容及标准

(一)项目主管部门

1.督促项目实行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监理制、合同制;

2.督促项目单位按规定,开展项目前期工作;

3.分解落实责任目标,明确部门责任;

4.协调落实项目建设条件,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前期拆迁、树木移植和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5.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和有关规定实施,支持项目前期工作,

督促项目完成前期工作,确保项目顺利开工和建设等情况;

6.协调解决阻碍项目建设的矛盾和问题情况;

7.优惠政策落实情况;

8.项目建设条件落实情况;

9.项目资金的使用、工程进度、施工质量、安全生产、综合管理等情况;

10.年度投资计划完成情况;

11.月度和年度统计报表、进展情况;

(二)项目帮办部门

1.层层分解责任目标,建立健全职能部门的责任领导、帮办处室;

2.对项目基本建设程序中的相关手续按法定时限给予帮办;

3.大力支持项目搞好征地、拆迁安置、规划工作,确保项目 顺利开工和建设;

4.及时协调解决阻碍项目建设的矛盾和问题;

5.工作机构落实,领导责任制明确,管理人员到位;

6.按时完成市重大项目办公室通报的相关问题的协调工作, 及时将信息通报市重大项目办公室;

第五条考核等级

(一)对项目主管部门采用计分考核。根据各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按目标考核评分办法(详见附表),等级分为较好、一

般、较差3个档次(评分标准详见附表)。考核总分100分,考核得分在80-100分的,评为较好单位;考核得分在60-80分的,评为一般单位;考核得分低于60分的,评为较差单位。

(二)对项目帮办部门,采用等级评价考核,等级分较好、一般、较差3个档次。符合第四条

(二)款规定的六项要求的或六项中有一项不能完全符合要求的,评为较好单位;六项中有两项做得较差或有三项不能完全符合要求的,评为一般单位;八项中有三项做得较差或有四项不能完全符合要求的,评为较差单位。

第六条考核方式

考核采取日常检查与年终检查相结合,单位自评与考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市目标办、市重点办根据市人民政府每年下达的目标任务,对各重点建设项目进行日常检查;考核对象在年底将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自评,分别报市目标办、市重点办作为年度考评的基础材料。市重点办组织有关部门进行评审,提出初步考核意见,报市重点建设领导小组审定。

第七条联席会议

市重点建设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在施工季节内,针对重点建设项目普遍存在问题或重大问题,按月召开协调会议,三次未按要求参加会议的部门或超过三次未按会议纪要要求解决项目问题的部门被评为较差者。

第八条奖惩

项目主管部门、帮办部门:

1.被评为较好者,除市人民政府予以通报表彰外,年终目标考核给予加分。

2.被评为一般者,不加分,也不扣分,只通报考评结果。

3.被评为较差者,除市人民政府予以通报批评外,年终目标考核给予扣分。

第九条本办法解释权归市重点建设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所有。

第7篇:乌鲁木齐市市容环卫设施管理中心2012年环境建设工作总结

乌鲁木齐市市容环卫设施管理中心2012年

环境建设工作总结

根据市城市管理委员会的要求,为深入推进单位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提高环境建设和管理水平,不断创造优美整洁的工作环境,市容环卫设施管理中心认真开展了环境建设,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全员上阵,共同开展工作

为做好2012年环境建设工作,我们认为首先应该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由中心领导带队,在全中心范围内营造一种“中心是我家,人人爱护它”的氛围,我们认识到单位环境建设是二个方面的需要。

二、认真开展环境建设工作

市容环卫设施管理中心更新观念,转变观念,提高认识,真抓实干,努力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的单位文化环境,使广大干部职工在这样的氛围里工作、生活,有力的促进我中心各项工作的开展,开展了如下工作:

1、积极投入经费,对全中心的设施及时进行维护,并开展学习,定期组织广大干部职工对涉及到的各类设施进行保洁和养护。

2、加大了对各科室环境卫生的检查力度,督促各科室加强环

境卫生保洁工作。

3、实行职责明确、分工明确、职责到人,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大大地提高了工作的水平和效率,加大了管理的力度。

4、维护文化墙警示名言,并及时根据最新形势进行更新,建设休闲活动室,利于开展各种素质教育活动。

中心将不断改善硬件环境,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依托优秀文化与传统文化,为职工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丰富职工精神生活,提高中心干部素质,认真做好中心工作,服务广大市民。

市容环卫设施管理中心

二〇一二年十月九日

第8篇:乌铁办〔2010〕128号乌鲁木乌鲁木齐铁路局建设管理禁令

乌鲁木齐铁路局文件

乌铁办〔2010〕128号

关于印发《乌鲁木齐铁路局 建设管理禁令》的通知

局属各单位:

现将《乌鲁木齐铁路局建设管理禁令》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原发《关于全局建设系统认真落实三个禁令的通知》(乌铁建〔2008〕345号)同时废止。

—1—

二O一O年三月十七日

乌鲁木齐铁路局建设管理禁令

为严格落实路局“三个禁令”,按照“高标准、讲科学、不懈怠”的要求,围绕“严作风、强基础、抓关键”思路,结合我局2010年铁路建设工作实际,特制定建设管理禁令。

一、防止旅客列车事故和货物列车B类事故禁令

1.营业线施工必须坚持“行车不施工、施工不行车”的原则。对联锁条件发生变化、新开通便线、新开通拨接拢口、新开通道岔,严禁第一趟放行旅客列车。

2.营业线施工必须抓好施工方案和计划编制、审批工作,严禁无计划和超范围施工。

3.设备管理单位必须对营业线施工作业进行全过程监督,严禁违反施工配合单制度。

4.营业线上施工作业,必须设置专人防护,必须“先设防护、后上道,先下道、后撤防护”,必须编制施工防护图,严禁错插、漏插防护标志。

5.施工临时道口必须设专人24小时看守,必须由路局培训合格的正式职工担任,并持证上岗;必须标志齐全,严禁脱岗。

— 2— 6.在营业线上施工,必须做到“工完、料净、场地清”,必须做到一机一人一控,严禁机械、料具侵限。

7.凡夜间施工项目必须认真落实夜间施工组织方案,严禁照明设备不足、施工防护不到位组织施工。

8.旅客列车自邻站发出和本站准备排列接发车进路时,必须停止信号机械室内一切作业。严禁简化施工联锁试验项目及程序,严禁以施工单位的联锁试验代替电务段的联锁试验。

9.电气化接触网支柱基坑开挖和支柱组立作业,必须制定有针对性的施工防护方案,监理单位、设备管理单位必须全过程监控,作业时严禁违反施工防护方案。

10.使用钢便梁施工,施工单位现场负责人必须检查确认支墩标高及钢便梁质量性能良好、配件齐全;施工单位必须派专人24小时监控,每趟列车过后必须对钢便梁及其两端50m范围的线路进行全面检查;钢便梁拆除24小时内,施工单位必须在旅客列车通过前安排专人巡视、检查线路,严禁简化钢便梁作业程序。

11.在营业线运行的机车、轨道车司乘人员必须经过营业线施工安全培训合格,持证上岗;必须保证三项设备状态良好,必须双人值乘,必须严格执行车机联控制度和防溜措施,严禁关闭三项设备。

12.工程列车由工程线进入车站前,必须一停再开;工程列车在邻近营业线的工程线上脱轨后,必须立即检查机车车辆是否侵限,及时采取相应防护措施,严禁瞒报、迟报。

—3—

二、防止施工质量重大事故禁令

13.涉及结构安全的试块、试件和现场检验项目,监理单位必须按规定进行平行检验、见证取样检测或见证检测,严禁漏检漏测。

14.对进场材料、构配件和设备必须按规定进行检查或取样、检测,严禁在工程中使用不合格材料、构配件和设备。

15.检验批、分项、分部工程必须按规定组织验收,未按规定验收或验收不合格,严禁进入下道工序。

16.有耐久性要求的混凝土工程,在施工前必须进行配合比选定,配合比未定前,严禁使用经验配合比。

17.混凝土拌和站必须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设置,必须经监理工程师检查确认,否则严禁投产。

18.桥涵基础处理和桩基础工程必须严格执行相关规范标准,先行确定施工工艺参数,严格按照强制性规范条文规定的检验方法,进行地基承载力和桩基承载力检验,否则严禁施工。

19.桥涵、房屋建筑工程地基必须经勘察设计部门现场确认,未经确认的严禁施工。

20.梁厂、枕场必须取得全国工业产品生产合格证,未取得合格证前严禁正式批量生产。

三、防止重大伤亡事故禁令

21.关键岗位人员及特殊工种人员必须持有效证件上岗,严禁未经培训或培训不合格的人员上岗。

— 4— 22.隧道仰拱、二衬必须与开挖掌子面保持安全距离,不达标的严禁掌子面开挖。

23.隧道施工要落实风险防范措施,必须制定防突泥、涌水、突气、火灾、坍塌等安全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进行演练,未制定应急预案的严禁继续施工。

24.采用满堂红模板支架或悬臂浇筑施工的预应力连续梁,模板支架、墩顶及安装挂篮前梁段的托架或支架,未经设计计算和加载预压,严禁浇筑混凝土。

25.铺架机械必须按时检修,状态良好,严防高空坠落和机械溜逸、倾覆。吊装作业时,吊臂下严禁车辆及行人通过、停留。

26.高空作业的脚手架搭设必须要有专项施工组织设计,并按规定搭设平台、运料走道和人员上下扶梯。高度超过25米脚手架时要有计算书,脚手架搭设方案必须经总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方可实施,否则严禁施工。

27.电气化区段作业时,必须严格执行电气化施工安全防护标准,防护不达标的严禁作业。

四、防止群体性治安事件禁令

28.必须严格执行架子队管理模式,施工单位严格按照架子队管理模式组建现场施工作业队,严禁非架子队施工作业。

29.施工单位必须按照投标承诺和合同约定,完善劳务用工制度;建设指挥部必须建立农民工工资发放监督机制,并定期检查,确保农民工工资发放到位,严防因拖欠农民工工资引起的群

—5— 体上访、闹访事件的发生。

30.施工单位必须建立健全火工品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严格落实火工品出入库审批、登记、领用、退还制度,严禁火工品外流。

31.施工单位要严格履行合同约定,严禁擅自分包和违法转包。

32.在征地拆迁过程中,严禁强征强拆,激化矛盾,引发群体性事件。

五、处罚

凡违反上述条款,施工单位主要责任指挥长或副指挥长予以记过或清退处理,停止施工单位疆内项目投标资格6~12个月,信用评价扣5~10分,罚款5~20万元;监理单位责任人予以清退处理,罚款1~3万元,信用评价降为乙级或丙级;建设指挥部责任副指挥长和设备管理单位主要领导予以记过或降职处分,指挥长、党委书记和设备管理单位正职给予记过或记大过处分。

主题词:基本建设

管理

通知

抄送:局党委各部室、纪委、工会、团委,存档。

乌鲁木齐铁路局办公室

2010年3月17日印发

— 6— 校对:李华东

排版:安瑞荣

—7—

第9篇:乌鲁却勒镇沼气建设工作总结

阿瓦提镇沼气建设工作总结

2008年,我镇按照年初《乌鲁却勒镇沼气建设实施方案》的要求,在阿瓦提县农业局的领导和支持下,在25年行政村全面开展了以“一池三改”为主要模式的户用沼气建设,现已全部完成建设任务。

一、主要做法和措施

1、成立机构,加强领导。

成立了以分管农业的副镇长为组长、农科站干部为成员的镇沼气池建设建设项目领导小组,负责全镇的沼气池建设指导督查工作。镇政府负责资金配套,农科站负责项目实施,镇人民政府与各行政村签定责任状,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格局。

2、强化技术培训,成立施工队伍。

为规范建池标准,我站在项目启动前,按照自治区和赤峰市的要求制定了统一的规范建池标准。强化技工培训力度,组织成立了建池施工专业队伍。 (1)组建专业施工队。

为确保沼气工程建设质量,2007年底,我镇聘请农业局技术人员举办了“沼气生产工技能培训”班,共培训沼气生产工20人,组织成立了专业施工队伍。

(2)统一技术强化培训。

今年3月份,派技术人员到兄弟乡镇等沼气建设先进地区参观调研。举办了为期5天的全镇沼气工现场培训会。项目实施以来,我镇共编印技术标准施工图集50套,分发到各技工及行政村干部手中。各施工队伍及技工都按其要求进行施工。做到建池标准统

一、安装规范统

一、施工程序及方法统

一、技术验收标准统一。建池结束后,我们分别在4个行政村举办建池户和技工人员参加的沼气管理、使用培训班4期,形成了技术人员懂业务、懂技术、懂管理;建池农户会使用、能管理、善利用的良好局面。

(3)成立技术实施指导小组。

为确保建池质量,保证建一口成功一口,建设一片受益一方。我镇抽调农科站技术骨干5 人,组成技术实施指导小组,分别到各项目村进行长期巡回指导,切实保证了建池质量、建池数量和建池的规范性。

3、加强物资、资金管理,保证项目顺利实施。

我们一方面加强对项目所需物资材料的采购、发放、使用的全程管理,材料采购全部按政府统一采购程序办理。发放使用建立分解台帐、农户签字等相关手续,同时对资金管理实行了专人专帐,专人签字等管理措施,保证了项目物资、资金使用的合理有效和专款专用。

4、加大督查力度,确保任务完成。

经常开展检查督促工作,各项目村每半个月向县能源站报进度1次,每月月底能源站召开1次小结会,对沼气建设进度快、效果好的先进典型经验,及时给予总结推广。

5、多方筹措资金,保证“一池三改”任务全面完成。

工作中,我们一方面积极发动群众落实自筹资金,完成三改任务,同时还多方筹措资金,以提高建设标准。如木孜鲁克村为每个建池户补助2000块红砖等,这些措施都有效地促进了沼气池建设任务的落实。

三、取得的成效和经验

1、不断提高技术工人业务水平是推动沼气建设顺利的根本所在。在项目实施前,通过参观调研、开展技术培训、发放宣传技术资料等多种形式,为我县技术工人及农民创造了学习了解沼气技术、掌握沼气池施工技术和使用沼气技术的良好氛围。

2、领导重视,是抓好项目工作的关键。沼气建设工作,涉及面广,一口池子就是一个工程,360口就是360个工程,牵涉农户多,需求资金量大,技术要求和技术含量较高,必须要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组织强有力的措施,各级领导扭成一根绳,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才能确保此项工作的顺利完成。

3、宣传发动是搞好项目工作的前提条件。沼气项目在农村是一项新兴产业。在工作中,我们通过耐心细致的宣传发动,使群众真正了解、认识、接受、掌握沼气生态农业技术,变被动为主动,同时还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简报等不同形式宣传沼气项目,以提高领导、群众对沼气项目的认识。

4、严格坚侍“五统一”、“三公开”是顺利实施沼气建设项目的有效手段。“五统一”,即:一是资金由镇农经站结算中心统一管理;二是所有建池物资实行集中统一招标采购;三是所有物资由我镇统一发放;四是建池技术标准及管理规范由县能源站根据上级规定统一制定;五是技工队伍实行统一管理培训;这五个统一有效促近了项目建设的保质保量的按时完成。“三公开”,即:一是国家优惠补助政策公开;二是所有建池农户名册公开;三是所有补助物资及现金余额发放公开。这三个公开有效杜绝了沼气建设过程中讲人情、截留拉用项目资金、侵占项目物资等腐败行为的发生。

四、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虽然在沼气建设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有些方面仍存在不足,需今后进一步改进和加强。

1、部分项目户只重视建池,不注重思想观念转变。虽然建起了沼气池,烟熏火燎不见了,但脏、乱、差的现象没有得到彻底扭转,原有的生活陋习没有得到很好的改观,良好的卫生习惯没有形成。

2、沼气综合利用的宣传、培训、指导工作需进一步加强。部分沼气户只知道沼气用于煮饭、烧水,却不知道沼液、沼渣可用于种植和养殖等综合利用。

3、沼气服务网络亟待建立,以保证沼气长久利用和效益发挥。

五、下步工作打算

1、抓紧完善首期建设项目资料的汇编、整理工作,加大项目的后续技术服务力度。

2、以强化后续服务工作为重点,建立健全服务网络。

3、做好沼气池越冬管理,保证建池户长期利用。

乌鲁却勒镇人民政府 二〇〇八年九月十七日

上一篇:以奋斗为话题的作文下一篇:icu医院感染预防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