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患者的急诊护理论文

2022-05-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有效的临床急救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2011年间收治的6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给予临床急救治疗,总结护理体会。结果:本组6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积极有效治疗和护理后,治愈63例,治愈率为92.6%,死亡5例。3例患者出现造影剂过敏症状,其他患者未发现明显的过敏反应或脑出血等严重不良反应。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心肌梗死患者的急诊护理论文 (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心肌梗死患者的急诊护理论文 篇1: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诊护理效果观察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诊护理效果。方法 对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急诊护理后70例病情平稳后收入心内科住院治疗,5例病情危重住CCU病房,3例病情稳定后转入其他医院,2例抢救无效临床死亡。发生心律失常的12例,出现心力衰竭的8例。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急诊护理措施可以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尽快转入病房接受专科治疗。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以致相应心肌发生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性坏死[1]。常以胸骨后疼痛为主要症状,发病突然,进展快,常在短时间内危及患者生命安全,甚至有引发猝死的可能。患者发病后急诊救治非常重要,在对患者紧急救治过程中,急诊护理要充分跟上抢救的节奏,而且要做细,满足患者健康和心理需求是急诊护理之必须。我们对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诊护理措施和效果进行分析评价,汇报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1月—2014年2月急诊抢救的AMI患者80例,均符合急性AMI的诊断标准[2],即:1)缺血性胸痛的临床病史;2)心电图的动态演变;3)心肌坏死的血清心肌标志物浓度的动态改变。(必须具备上列三条件中的两条)。其中男46例,女34例;年龄45~59岁,平均年龄(51.23±3.55)岁。梗死部位分别为前壁30例,前间壁22例,广泛前壁18例,下壁6例,前侧壁4例。入组患者均意识清楚,表情痛苦,能够进行沟通交流,无精神障碍性疾病,患者均知情同意参加此项护理活动,符合医学伦理要求。

1.2 结果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积极治疗和急诊护理后70例(占87.5%)病情平稳后收入心内科病房住院治疗,5例(占6.25%)病情危重住CCU病房,3(占3.75%)例病情稳定后转入其他医院,2(占2.5%)例来院时已出现严重心律失常抢救无效临床死亡。发生心律失常的12例(占15%),出现心力衰竭的8例(占10%)。

2护理方法

2.1 迅速建立静脉液路 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必须分秒必争,保证在最短时间内建立2条以上静脉输液通路,遵医嘱给予扩冠、溶栓和抢救药物等,保证给药通畅顺利,药物效果发挥快,抢救效率高。在给药时要严格掌握药物的用法与禁忌,按医嘱调节输液速度,静脉泵入药物要准确计算速度、浓度等,需要避光的硝普钠、硝酸甘油等一定避光,不能因抢救而忽略细节,影响药效。

2.2 给予氧气吸入护士按医嘱给予氧气吸入,一般急性期给予4-6L/min的吸氧浓度,或根据医嘱调整吸氧浓度,AMI患者要给予常规吸氧1周。吸氧過程中,要观察患者缺氧症状的改善情况,同时也要注意氧中毒的发生。严格按照氧气吸入的操作标准执行,保证用氧安全。

2.3 止痛 胸痛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最常见、最痛苦的症状之一,疼痛使患者有濒死感,也会诱发各种心律失常和其他并发症,其中室颤是早期常见的致死原因,因此护士要遵医嘱采取止痛措施,如度冷丁50~100mg肌肉注射或吗啡5~10mg皮下注射,或硝酸甘油0.5mg舌下含服或硝酸甘油持续静脉滴注等。同时要加强安慰劝导,关心患者疼痛感受,尽可能的多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以减轻疼痛。

2.4 实施多功能心电监护恶性心律失常常可导致猝死,而多功能心电监护能够及时发现心律失常的发生,捕捉到患者瞬间心电活动的变化。护士必须要熟练掌握多功能监护仪的使用、各种心律失常、各种常见异常波形的心电变化,会分析和辨别异常心电图波形的真假,同时还要严密观察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的变化,以协助对病情的判定。

2.5 情志干预 情志变化对患者的发展和预后有重要意义,护士要认真观察患者表现出的恐惧、害怕、孤独、紧张、抑郁、担心、绝望等方面的心理问题,要及时与患者沟通交流,给予劝导、开导、移情、借情、情感宣泄等方法,以去除错误心态对患者自身的影响,保持情志稳定,利于养心治病。

2.6 加强社会支持 患者因突然患病,精神会有所崩溃,瞬间就会有很强烈的失落感和紧张感,害怕治不好会有生命危险,因此护士要给予更多的安慰和支持,同时也要鼓励和要求患者周围的亲戚朋友多给予帮助和关心,但要注意的是周围人员的帮助要在病情允许下才能实施,要保证患者充足的休息,以减少氧耗。

2.7 做好基础护理 在抢救生命的同时为患者提供休息、饮食、洗漱、翻身以及排便等指导与协助非常重要,可以使患者感受舒适感。要提供适宜的病室温湿度,尽可能创造舒适的环境,协助患者翻身,防止压疮和过度疲劳的发生。应给予高维生素、适量纤维素、足量蛋白质、低脂、低盐、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忌食刺激性食物,宜少量多餐,切忌过饱。养成规律排便的习惯,必要时使用开塞露或甘油栓塞肛。

2.8 实施结构式心理干预 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实施针对性健康教育,教会应激处理以及应对技巧等方法,比如劝慰患者放弃过度担忧,采取接受现实的应对策略,帮助患者分析疾病现状,回避医药费用等都有利于患者心态逐渐平和,积极乐观应对疾病。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也有帮助。帮助患者学习处理各种心理问题的技能和技巧,同时以健康教育的指导,使患者了解疾病的等。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近年来发病逐渐增多,已成为影响公众健康的主要问题[3],半数AMI死亡病例发生在症状出现后3~4 h,因此患者出现胸痛、胸闷等不适症状要及时就诊,争取早诊断、早治疗,存活的机会增大,发生并发症的可能性也越少。急诊护士在接诊患者时要具有扎实的基本功,要在接诊患者的第一时间给予必要的紧急的救护措施,同时呼喊医生参加紧急抢救,以争取治疗时间。通过止痛、吸氧和心电监护、建立液路等一系列的紧急护理措施的实施,减轻患者的缺血缺氧症状,能够及时监测患者的心律、血压以及血氧饱和度的情况,减轻疼痛,以减轻患者过度紧张焦虑等,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控制病情的发展,为下一步的治疗赢得机会。本研究中,通过迅速的急诊护理,多数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未发生严重并发症,转入心内科病房接受后期治疗,只有少数患者病情严重转入CCU, 2例患者抢救无效临床死亡,这说明规范化快速有效的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诊抢救至关重要,急诊护士要更加努力学习急诊专业业务知识,掌握急诊技能,以最佳的护理服务来接诊每一位患者。

参考文献

[1]李艳.急性心肌梗病人的观察与护理【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0,19(21):210.

[2]陈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84-296.

[3]王蓓,施雁.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护理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4, 39 (12):926-927.

作者:李多 赵玉环

心肌梗死患者的急诊护理论文 篇2: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诊护理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有效的临床急救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2011年间收治的6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给予临床急救治疗,总结护理体会。结果:本组6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积极有效治疗和护理后,治愈63例,治愈率为92.6%,死亡5例。3例患者出现造影剂过敏症状,其他患者未发现明显的过敏反应或脑出血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及时给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正确有效的急救和護理干预,对保证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救治成功率,改善预后有重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护理

作者:房小川

心肌梗死患者的急诊护理论文 篇3: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介入治疗术中严重并发症的急救护理

【摘要】 目的 总结和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急诊介入治疗术(PCI)中严重并发症的急救和护理,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死亡率。方法 对226例AMI患者行PCI术中严重并发症的急救和护理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18例在术中出现严重并发症,经及时有效抢救转危为安。结论 术前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严密观察患者的面色、监测心电、动脉压力,及时有效处理并发症能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死亡率。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术;并发症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524

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的人数在逐年增加并呈年轻化趋势,术中由于病变特点、介入器材和操作者技术等因素可导致各种严重的并发症,早期及时发现、及时诊断和果断处理AMI介入手术中出现的并发症,可大大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死亡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科2011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行急诊PCI的AMI患者226例,其中男性182例,女性44例,年龄39-79岁。合并疾病及危险因素:原发性高血压156例,糖尿病98例,有吸烟史者163例。心肌梗死部位:广泛前壁58例,前壁89例,下壁79例。本组患者均符合以下条件:①有缺血性胸痛≧30min,使用硝酸甘油症状不能缓解;②心电图有2个或2个以上的导联出现ST段抬高≧0.2mv;③无急诊介入手术禁忌症;④患者及家属同意介入治疗并签字。

1.2 方法 术前常规进行腹股沟备皮,口服氯吡格雷300mg,拜阿司匹林100mg,建立有效静脉通道(套管针)。本组全部患者均先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根据造影结果评价梗死相关血管(IRA)的病变性质,决定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加支架术或冠状动脉内血栓抽吸术、冠状动脉内溶栓术。术中持续心电、动脉压力监测。

2 结 果

本组226例全部手术成功,梗死相关血管前向血流达到TIMI别III级。术中严重并发症18例,无死亡病例。其中4例发生急性冠状动脉闭塞,2例发生冠状动脉撕裂,5例发生心室颤动,7例发生窦性心动过缓或交界性心律。

3 并发症的护理

3.1 急性冠状动脉闭塞 急性冠状动脉闭塞是最常见也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表现:严重的胸痛,ST段抬高或压低,频发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甚至心室颤动。严重时可出现血压下降,导致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主要与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冠状动脉痉挛或弹性回缩,支架扩展不充分等有关。女性、糖尿病、高龄患者更易出现此并发症[1]。因此,护士术中应严密观察心电、动脉压力,观察患者的面色,倾听主诉,一旦确诊为急性冠状动脉闭塞,应立即配合术者予冠脉内血栓抽吸及冠脉内注入盐酸替罗非班50ml,10μg/kg,3min推注完毕。再次造影,观察冠脉再通情况,必要时再次予球囊扩张。本组共4例,有2例发生在术中,有2例发生在返回CCU后。均经积极有效处理得以顺利完成手术。

3.2 冠状动脉撕裂 冠状动脉撕裂是PCI术中少见但非常严重的并发症,不及时处理可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护士术中应严密观察有无造影剂渗漏情况,注意有无出现心悸、胸闷、面色苍白、焦虑不安、血压下降、脉搏细弱等急性心包填塞现象的发生。一旦发生冠状动脉撕裂,应立即封闭冠状动脉撕裂点,用球囊长时间低压扩张,若持续的低压充盈球囊压迫不能使撕裂处封闭,应立即于撕裂处植入支架,支架需高压扩张,使支架完全展开。护士应根据病情配合术中使用抗心律失常和升压药,本组发生2例冠状动脉撕裂,均能及时发现及时有效处理,顺利完成手术。

3.3 心室颤动 心室颤动(VF)是AMI行PCI术中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主要是由于指引导管或导丝对血管的机械刺激,引起局部心肌的细胞兴奋性增高,或指引导管嵌顿冠脉口,导致造影剂在冠脉内滞留,或球囊扩张狭窄段时间过长,造成心肌长时间供血阻断,或植入支架开通血管后出现再灌注损伤所致。因此,护士术前应检查除颤仪是否处于完好状态,抽吸好抗心律失常药物,术中密切监测心电变化,出现室颤时,术者立即停止操作,抽空球囊导管内造影剂,护士立即予200-300J的非同步直流电复律及静脉注射利多卡因、胺碘酮等,本组发生心室颤动5例,均能及时发现及时电转复和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使患者转危为安。

3.4 窦性心动过缓或交界性心律 心脏介入术中引起的反射性低血压,心率减慢是一种发生迅速,后果极为严重的并发症。因此,护士术前应做好患者心理护理,做好充足的急救准备,如多巴胺、阿托品等药物,各种抢救设备到位。在造影过程中提醒术者缓慢注射造影剂,及时指导患者用力咳嗽,以促进造影剂迅速从冠脉中排出。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的面色、表情、血压、心率、心电图的变化,询问患者的不适。一旦患者出现意识模糊、打哈欠、视力模糊、心率减慢、血压下降等迷走神经反射兴奋的表现时,应快速静脉推注阿托品1mg和多巴胺5-10mg,并给予快速静脉输液,以维持有效循环血量。本组发生7例窦性心动过缓或交界性心律经有效指导患者咳嗽及时使用阿托品、多巴胺等心率均恢复正常。

4 小 结

急诊PCI可挽救大量濒死心肌,可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的病死率,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改善病人的心功能以及减少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脏事件的发生[2]。PCI术作为目前AMI的一种重要治疗手段,在临床已广泛开展。有研究[3]报导介入治疗的死亡率不仅取决于施行介入术的操作者,也取决于从患者到达急诊室至送到介入导管室开始首次球囊扩张的时间。这表明护理人员术前应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并做好相应充足的准备工作,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同时护理人员应具有良好的护理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掌握常见并发症的特征及相关的处理原则,术前做好充分准备,术中加强监测,及早发现问题,积极冷静配合医生处理,术后细致的护理,才能提高抢救的成功率,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 欧尽南.专科护理领域培训丛书——介入治疗分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10.

[2] 孙卫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的术中配合[J].医学信息,2010,(07):1733.

[3] 吴德全.急性心肌梗死不同时期PCI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7):1595.

作者:李旭平

上一篇:酒店楼层经理竟职演讲稿下一篇:小学老师团员代表会演讲稿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