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诱致性创新农业技术论文

2022-04-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目的】实证分析我国南方荔枝种植户生产技术选择行为及影响因素,为荔枝生产技术创新与推广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广东、广西和海南等荔枝主产省(区)244个荔枝种植户实地调查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二元离散选择模型分析可变要素成本、农户自身禀赋及技术信息来源等对农户选择高接换种、水肥一体化、间伐与环割等生产技术的影响。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农户诱致性创新农业技术论文 (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农户诱致性创新农业技术论文 篇1:

江苏省小麦种植农户化肥与农药选择行为分析

摘要:农户对农业技术的选择行为和偏好程度是未来研究农业技术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利用江苏省183户农户的实地调查数据,基于选择实验法,分析了农户对化肥的酸性混合物、肥料环保认证和农化服务以及农药的添加剂、保质期和技术指导这些生产资料技术属性特征的偏好程度。研究发现,农户对化肥的3种属性特征以及农药的3种属性特征的偏好都存在差异,其中在化肥中农户对酸性混合物这一属性特征偏好最强,对农化服务这一属性特征偏好最弱;在农药中,农户对添加剂这一属性特征偏好最强,对保质期这一属性特征偏好最弱。在化肥和农药中增加添加剂使化肥或农药利用率高、作物产量增加、质量更好,是未来化肥和农药技术研发的重点。

关键词:小麦;化肥与农药;农户选择行为;选择实验法

收稿日期:2015-04-23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编号:11&ZD046);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编号:2012ZDIXM019)。

作者简介:常向阳(1964—),女,甘肃酒泉人,博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农业技术经济。E-mail:xchang@njau.edu.cn。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对农业发展的要求越来越高。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进步,2012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突出强调部署农业科技创新,把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作为“三农”工作的重点。因此,农业科技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必不可缺的条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科技虽然有了较快发展,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差距。统计表明,发达国家现代科学技术对农业发展的贡献率为60%~80%,而我国仅为30%左右,最大的一个原因就是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比较低。因此,加快发展农业科技,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与农户的科技素质,使农民学会应用农业科技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是目前农业发展的重点。而化肥与农药是农业科技中最重要方面之一,因此选择化肥与农药作为研究对象。

提高农户科技素质,首先需要对农户的农业技术选择行为进行研究和对农户技术选择行为的分析,这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一个热点。农户技术选择行为的发生过程是农民从对农业技术的需要发展到获取技术的动机,再从获取技术的动机转化为选择技术的行为,因此,不同类型农户获取农业技术的动机形成了他们不同的技术需求[1]。农户对农业技术选择的激励主要来自于通过技术的采用可以消除或部分消除由经济体中相对稀缺的生产要素对农业发展的制约,如在农业生产中,当劳动力缺少时可以采用机械化设备技术替代,而耕地缺少时可以采用生物化学技术替代[2]。由于农民生活在群体环境中,那么他在使用农业技术时易于模仿他人或受到生产群体的影响,只要创新者率先采用新技术,其他人看到由于新技术带来的收益就会自动模仿,新技术就会自动传播[3]。

技术是多样化,农民也是多样化,他们对不同的技术选择是不同的,在众多的技术选择中,会有选择先后的顺序。如张耀钢等在对江苏省种植经济作物的农户的调查研究中,用聚类分析法分析农户选择技术的优先序,发现农户在技术服务的选择上仍优先考虑产前和产中技术,较少考虑供销信息和加工贮存等产后技术,特别是病虫害防治技术服务成为第一需求,反映了近几年农作物病虫害危害的严重性[4]。再如李孟华对番茄种植户进行研究,得出种植户技术需求的3个层次:价格信息、销售和施肥技术,新品种、采摘和灌溉技术,播种、病虫害防治和机械化技术[5],说明农户对生产技术选择意向的出发点是能否增产增收、改善品质等。

在所有的研究中,对农户技术选择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是最多的。大部分学者根据速水佑次郎等的诱致性农业技术变迁理论将这些影响因素划分为技术诱导因素(资源禀赋)和其他因素(包括农户自身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6]。技术诱导因素,包括资源的稀缺程度和市场需求,资源的稀缺程度可以用劳动力人数、耕地规模和种植年限表示,市场需求可以用收入来表示[7];满明俊等对农户采用不同属性技术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发现农户收入水平越高越有利于新技术的采用,生产规模扩大有助于提高农户采用新技术的积极性[8]。Kaliba等利用Heckman模型研究坦桑尼亚农户采纳的奶牛养殖技术,研究认为农户性别、年龄、家庭劳动力、土地规模都对农户采纳奶牛养殖技术行为产生影响[9]。关于外部环境因素的研究,Lee等认为,农地所有制的不同对农业新技术的采用与否有很大的关系,佃农更看重短期的农业利润,他们不情愿在租用的农地上采用精细农业耕种技术,而更愿意在自有的农地上采用精细农业耕种技术[10]。

虽然前人对农户技术选择行为的研究已有很多,但大部分的实证研究都是从影响农户选择行为因素的角度出发,研究出的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都有所不同,很少对技术选择行为本身进行研究。本研究从农户的角度出发,用选择实验法通过对农资技术特征组合情景的选择、农资技术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化肥和农药,定量分析农户对技术的不同特征之间的效用偏好的异质性,以期为农资技术的发展方向提出建议。

1选择模型设计

1.1选择实验法介绍

选择实验法的理论框架是以消费者理论为基础的陈述偏好法,比传统消费者理论有一个突破:传统消费者理论认为消费者的效用是从商品中得到的,而Lancaster认为商品不能带来效用,商品所具有的特征能给消费者带来效用,消费者会选择具有能带来最大化效用的特征的商品[11]。在本研究中,化肥和农药就是农户这一消费者所要消费的商品,而化肥和农药的不同属性特征能给农户带来不同效用。之前已有不少研究显示选择实验法相较于其他试验方法的优点,包括它的随机效用理论与消费者理论的一致性 [12]。此外,各种研究发现,从选择实验法的数据得到的结论和从实际数据得到的结论没有显著差异[13]。

选择实验法假设消费者n在选择集C中的j个选择中选择i而获得效用Uni,而Un由消费者的间接效用函数Vni和消费者选择方案i的随即干扰项εni组成,则消费者的随机效用函数为:

1.2政策变量的选择与设计

本研究在文献查询、专家咨询和预调查的基础上,最终选择化肥和农药这2种常见的农资技术作为所研究的农资技术。化肥中选择化肥价格、酸性混合物、肥料环保认证、农化服务作为属性变量,农药中选择农药成本、添加剂、农药保质期、技术指导作为属性变量,分析农户对不同属性组合的化肥和农药的选择行为。其中,化肥价格是指购买1 t化肥的价格;酸性混合物是指在化肥中是否添加酸性混合物(添加可以减少有效成分挥发,提高化肥利用率);肥料环保认证是指肥料有无环保生态肥料环保认证;农化服务是指化肥企业是否为农民提供农化服务,传播科学施肥知识,是否提供在线解答问题等;农药成本指667 m2田农药的使用成本;添加剂是指在农药中有没有添加添加剂(添加可以增强抗病、抗旱、抗寒能力,增产增质);技术指导是指农药企业是否提供技术指导(表1)。表1选择模型中各属性及其状态水平

农资品种属性状态水平状态含义变量赋值化肥化肥价格1购买的化肥价格为1 500元/t1 5002购买的化肥价格为2 000元/t2 000酸性混合物1化肥有添加酸性混合物是=1;否=02化肥无添加酸性混合物是=1;否=0肥料环保认证1化肥有环保生态肥料环保认证是=1;否=02化肥无环保生态肥料环保认证是=1;否=0农化服务1化肥企业有为农民提供农化服务是=1;否=02化肥企业没有为农民提供农化服务是=1;否=0农药农药成本1农药的使用成本20元/667 m2202农药的使用成本30元/667 m230添加剂1农药中有添加添加剂是=1;否=02农药中无添加添加剂是=1;否=0农药保质期1农药保质期2年以上是=1;否=02农药保质期2年是=1;否=0技术指导1农药企业有提供技术指导是=1;否=02农药企业没有提供技术指导是=1;否=0

选择实验法各选择集的设计是基于正交设计(orthogonal design)来完成的[14]。本研究根据正交设计共得到化肥和农药各9种独立无关的、由不同属性状态水平组合而成的方案,在剔除重复发生的和现实不可能存在的组合后,各选出7种备选方案,将这7种备选方案和现状方案进行组合,各自产生8个选择集,每个选择集包括3个方案,即2个备选方案和1个现状方案(表2、表3)。

1.3调查点的选取和数据获得

本研究选择江苏省作为研究区域,主要原因是江苏是小麦种植的大省,2011年,江苏省小麦总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8.7%,在全国排名第五。但是,近年来地方政府和农民种植小麦的积极性不高,小麦种植面积在逐渐下降。要提高农民种植积极性和小麦生产能力,除了靠农业补贴政策之外,最根本的出路还是依靠农业技术的进步和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

1.4样本特征

本次调查样本中,男性占71.58%、女性占28.42%;166户农户的户主为男性,占样本总数90.71%;16户的户主担任过村干部,占样本总数的8.74%;农户家庭人口平均为5.03人/户;样本平均教育年限为5年,其中受小学教育的农民最多,占样本的30.05%;其次是没有受过教育的,占25.7%;受大专及以上教育的最少,仅有3.83%;平均务农年限为37年;有52.46%的农户没有教师、医生、党群负责人、农资供应商等职业的亲戚或熟人,47.54%的农户有这些职业的亲戚或熟人;样本农户平均拥有土地面积0.427 hm2;农户家庭平均年收入为51 465.03元;有2.73%的农户恩格尔系数大于60%,22.40%的农户还处于温饱水平,21.31%的农户步入小康,19.67%的农户相对富裕,25.14%的农户已是富足状态,8.74%的农户达到了极其富裕的水平。

2模型拟合结果

本研究使用统计软件SPSS 20.0,采用MNL模型对调查所得的数据进行了计量分析。MNL模型的因变量是被调查农户在每个选择集中所做出的选择,自变量考虑每个选择集中各个选择方案的技术属性(化肥的购买价格、有无酸性混合物、有无肥料环保认证、有无农化服务,农药的使用成本、有无添加剂、保质期、有无技术指导)及其状态水平。

化肥和农药的MNL模型都通过了整体显著性检验(表4、表5),所有技术属性都在1%水平上显著。由拟合结果可知,农户对化肥有添加酸性混合物、有肥料环保认证和有农化服务以及对农药着有添加剂、保质期2年以上和有技术指导这些属性特征上都有正向偏好,即农户是偏好于使用含有这些技术属性特征的化肥或农药的。

根据MNL模型的计量结果,利用公式(5)可得出农户在各技术属性特征下的支付意愿(表6)。就化肥而言,农户对添加酸性混合物的支付意愿最强烈,如在所有属性特征中农户更愿意购买有添加酸性混合物的化肥,为了能够得到有添加酸性混合物的化肥,农户愿意支付的价格是1.967 3;其次是愿意购买有肥料环保认证的化肥,为了能够得到有肥料环保认证的化肥,农户愿意支付的价格是1.078 4;支付意愿最低的是有农化服务的化肥,为了能够买到带有店家提供农化服务的化肥,农户愿意支付的价格仅为0.269 9。就农药而言,农户对有添加剂的农药支付意愿最强,如在所有属性特征中农户更愿意购买有添加剂的农药,为了能够得到有添加剂的农药,农户愿意支付的价格是1.814 1;其次是愿意购买有技术指导的农药,为了能够得到带有店家提供技术指导的农药,农户愿意支付的价格是0.629 0;支付意愿最低的是保质期2年以上的农药,为了能够得到保质期2年以上的农药,农户愿意支付的价格是0.561 2。因此,在化肥的各技术属性特征中,农户更偏好有酸性混合物,对提供农化服务这一属性特征的偏好最低;在农药的各技术属性特征中,农户更偏好有添加剂,对保质期2年以上不太看重。由此可以看出,不管是化肥还是农药,农户都更偏好于能使产量增加的技术,即农户更看重能使小麦的产量或质量有明显的提高。

3结论与相关建议

3.1结论

本研究表明,农户对化肥的有添加酸性混合物、有肥料环保认证和有农化服务以及农药的有添加剂、保质期2年以上和有技术指导这些属性特征都有正向偏好,但是农户对这些技术属性的偏好程度存在差异:化肥中,农户对添加酸性混合物这一技术属性特征偏好最强,对农化服务这一技术属性特征偏好最弱;农药中,农户对添加剂这一技术属性特征偏好最强,对保质期这一技术属性特征偏好最弱。具体分析如下:

(1)样本农户之所以更偏好于添加酸性混合物的化肥和有添加剂的农药,主要是因为这些技术特征的效果与农户农业生产的利润目标一致。目前,中国的化肥有效利用率仅为30%~50%,远低于发达国家60%~70%的水平。在化肥中添加酸性混合物不仅能减少有效成分挥发、提高化肥的有效利用率,而且还可以降低农产品生产的单位投入成本。同样,在农药中添加添加剂不仅能杀虫除草,还能增产增质、增加农户效益。因此,农户对有添加剂的偏好可以使这一方面的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得到提高。

(2)农户对化肥的环保认证偏好程度低于添加酸性混合物的偏好程度,可能是因为农户对化肥环保认证的知晓程度不够。部分农户对环境保护的认识程度不够深,不知道环保的化肥对农业种植的可持续性有帮助,同时对化肥环保认证这一指标不够了解,不懂有这一指标的化肥能给他们带来何种效用。因此,部分农户在与有添加酸性混合物的化肥相比较的情况下,会更偏好于使用有添加酸性混合物的化肥。

(3)农户对化肥和农药的售后服务或指导的偏好程度比较低,因为大部分农户都凭经验施肥或打农药,不需要太多的指导。所调查农户大多种植多年,对种植的经验比较丰富,他们对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已经很熟练,所以大部分时候是不需要售后服务或者指导的。不过当出现新产品时,部分农户在看不懂使用说明的情况下会寻求指导。而对农药指导的偏好程度高于化肥是因为农药使用较化肥更为复杂,会有更多农户寻求指导。

(4)农户对农药中保质期偏好程度最低,是因为现在农户对同一份农药的使用时间很少会超过2年。现在农户对农药都是按需购买,需要打农药才会去农资商店购买农药,而且会根据自己的需要购买农药的数量,所以大部分农户都是农药当季使用完。因此,农户对保质期的偏好程度是农药中最低的。

3.2相关建议

根据本研究的结论,对农资技术的研究提出如下相关建议:

(1)在研究化肥或农药的技术时,在化肥或农药中增加添加剂可作为研究的重点。研究带有增产增质效果、提高化肥或农药使用效率的添加剂,可以有效增加农户的收益。而这种有效增加的收益为农户购买这种化肥或农药提供了激励,使得农户在最大化个人利益的驱动下,愿意采取有利于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的行为,最终使农户在达到个人目标的同时也实现了农资技术研究的目标。

(2)加强农业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并研究与环境保护相关的农资技术。虽然农户对环保的认知程度不够深,但是环保是有必要的,因此,需要先对农户做环保方面的有力宣传,提高农户对环保的认识,再研究环保方面的农资技术,使农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

(3)农药技术提供的指导和售后服务要全面且有针对性。农药使用相对化肥而言比较复杂,虽然大部分农户对喷洒农药都已有经验,但是也不排除有些农户使用方式不科学,从而降低农药的使用效率,因此提供更全面的技术指导和售后服务更受农户青睐。比如随时随机调查农户对农药的使用是否合理;在新产品出现时,跟踪调查农户对新产品的使用;对有特殊需求的农户要有针对性的服务。

参考文献:

[1]展进涛,陈超. 劳动力转移对农户农业技术选择的影响——基于全国农户微观数据的分析[J]. 中国农村经济,2009(3):75-84.

[2]常向阳,姚华锋. 农业技术选择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 中国农村经济,2005(10):38-43,58.

[3]Rogers E M. Diffusion of innovations [M]. 3rd ed. New York:The Free Press,1983:85.

[4]张耀钢,应瑞瑶. 农户技术服务需求的优先序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江苏省种植业农户的实证研究[J]. 江苏社会科学,2007(3):65-71.

[5]李孟华. 巴州番茄种植户生产技术选择行为研究[D]. 新疆农业大学,2012.

[6]速水佑次郎,拉坦. 农业发展的国际分析[M]. 郭熙保,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7]宋军,胡瑞法,黄季. 农民的农业技术选择行为分析[J]. 农业技术经济,1998(6):37-40,45.

[8]满明俊,周民良,李同昇. 农户采用不同属性技术行为的差异分析——基于陕西、甘肃、宁夏的调查[J]. 中国农村经济,2010(2):68-78.

[9] Kaliba A R M,Featherstone A M,Norman D W. A stall-feeding management for improved cattle in semiarid central Tanzania:factors influencing adoption[J]. Agricultural Economics,1997(12):133-146.

[10]Lee L K,Stewart W H. Land ownership and the adoption of minimum tillage [J]. Amer J Agr Econ,1983,65:256-264.

[11]Lancaster K J. A new approach to consumer theory[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66,74(2):132-157.

[12]Carlsson F,Frykblom P,Lagerkvist C. Preferences with and without prices does the price attribute affect behavior in stated preference surveys? Environmental & Resource Economics,2007,38 (2):155-164.

[13]Carlsson F,Martinsson P. Do hypothetical and actual marginal willingness to pay differ in choice experiments? Application to the valuation of the environment[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2001,41 (2):179-192.

[14]韩洪云,杨增旭. 农户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政策接受意愿的实证分析——以陕西眉县为例[J]. 中国农村经济,2010,1:45-52.

[15]Maunder A. Agricultural extension:a reference manual [R]. Rome:FAO,1973:103.

[16]王济民. 我国贫困地区农户技术应用行为的实证分析[J]. 农业技术经济,1995(3):20-24.

[17]庄丽娟,贺梅英. 我国荔枝主产区农户技术服务需求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J]. 农业经济问题,2010(11):61-66.

[18]朱明芬,李南田. 农户采用农业新技术的行为差异及对策研究[J]. 农业技术经济,2001(2):26-29.

[19]缪波. 农业技术推广中的农户技术选择行为研究[D]. 大连理工大学,2006. 宁国强,兰庆高,于丽红,等. 农户外出就业、家庭经济结构与土地流转——基于辽宁沿海经济带的调查数据[J]. 江苏农业科学,2015,43(11:555-558.

作者:常向阳 赵璐瑶

农户诱致性创新农业技术论文 篇2:

可变要素成本、农户禀赋与农业技术选择

摘要:【目的】实证分析我国南方荔枝种植户生产技术选择行为及影响因素,为荔枝生产技术创新与推广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广东、广西和海南等荔枝主产省(区)244个荔枝种植户实地调查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二元离散选择模型分析可变要素成本、农户自身禀赋及技术信息来源等对农户选择高接换种、水肥一体化、间伐与环割等生产技术的影响。【结果】劳动力成本越高,农户选择节约劳动力成本的技术可能性越高,而物质成本越高,农户越倾向于选择节约物质成本的技术。农户自身禀赋对技术选择的影响具有共性也存在差异。手机短信能够促进农户选择水肥一体化技术,生产过程中采用统一的管理手册会提高农户选择高接换种技术的可能性。【建议】农业生产要素补贴政策要与农户技术需求相适应,加强荔枝生产技术培训,搭建多元化技术信息交流平台,以促进荔枝生产技术的创新与推广。

关键词:要素成本;农户禀赋;技术选择;荔枝

0引言

【研究意义】农业技术创新与推广是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及产业效益提升的重要问题。农业技术推广的目的在于将农技普及应用于农业生产,从而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Wozniak,1987),但农户主要以实现效用和预期利润最大化为目标来决定技术的采用(Popkin,1979)。要素诱致性技术创新理论强调要素稀缺性,认为理性的农户倾向于用相对丰裕的要素替代相对稀缺的要素,以推动农业技术的发展。技术进步一般通过提高要素生产率及配置效率的方式与资本、劳动要素耦合发展,由于对资本与劳动生产率产生非对称性影响从而出现偏向性(张月玲和叶阿忠,2014)。我国是荔枝生产大国,荔枝产量约占世界的65%~70%。荔枝为乔木树种,从种植到收获需要4~5年时间,前期投入成本较高,与草本农作物相比种植周期较长,其经营多年生且高价值的特点使其在生产过程中凝结更多的技术投入。目前,我国的荔枝生产仍以劳动力、化肥与农药等可变要素投入为主,但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及非农产业领域大规模转移,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同时化肥、农药等物质成本也持续上涨。在此背景下,分析我国荔农对农业技术的需求,研究劳动力及物质成本对农业技术选择的影响,对全面扩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的覆盖范围与促进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前人研究进展】已有文献围绕要素与技术创新对我国农户技术采用行为进行了丰富的研究。朱希刚和赵绪福(1995)研究认为,农户的民族特征、农户非农收入水平与新技术选择具有负向影响。林毅夫(2008)的研究则认为文化程度与种植经验对农户技术采纳具有正向影响。聂英等(2015)研究发现,种植面积是影响农户技术选择的重要因素,耕地面积越大,越有利于节水技术的有效实施,获得的规模效益也就越高,也提升农户的选择积极性。此外,农户性别、年龄、生产方式、家庭务农人口等因素均会对农户的技术选择行为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贾丹等,2016;王琛和吴敬学,2016)。苟露峰和高强(2016)进一步研究佐证,农业技术的培训及农业技术的盈利性对农户采用农业技术行为也具有积极影响。在可变生产要素对农业技术选择影响的研究方面,常向阳和姚华锋(2005)认为农业技术的采用可以消除或部分消除经济体中相对稀缺的生产要素对农业发展的制约。【本研究切入点】前人关于农业技术选择的研究对象多以大宗农产品为主,而与粮食等大宗农产品相比,荔枝在生产过程中凝结更多的技术投入,但目前对此类农产品的研究非常少;且国内现有分析要素对农户技术选择的影响,大部分从农户自身禀赋及家庭禀赋的角度进行分析,鲜见研究劳动力、化肥和农药等可变要素对农业技术选择影响的相关报道。【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以我国荔枝主产区荔枝种植户为研究对象,从可变要素成本、农户自身禀赋和技术信息来源等3个方面探究影响荔枝种植户生产技术选择的影响因素,重点分析劳动力及物质成本等可变要素对荔枝种植户采用新技术的影响程度,对比同类农产品中不同生产技术选择影响因素的差异性,为荔枝技术創新与推广提供参考依据。

1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模型选择

从理性经济人假设出发,农户进行技术选择时必然考虑实施技术后的预期利润,只有当采用新技术的预期利润高于不采用技术的利润时,才会实施新技术。农户技术选择的理论模型为:其中,表示农户堤否采用生产技术(Ai=1表示采用;Ai=0表示不采用),G包括生产要素投入、农户自身及家庭禀赋、技术信息获取等影响农户技术选择的因素,为随机扰动项。由于技术选择函数因变量属于离散变量,因此采用二元离散选择模型(Binarydiscrete choice model),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农户生产技术选择的影响因素。如果F为Logistic分布的累积分布函数,则(Relative risk)。假设几率比为2,则y=1(采用某项技术)的概率是y=0(没有采用某项技术)概率的2倍。将(1)取对数后,β1表示解释变量增加1单位引起对数几率比的边际变化。

1.2变量说明及数据来源

假设农业技术可有效供给,农户根据自身资源禀赋进行生产以实现生产收益最大化。常向阳和姚华锋(2015)认为农户技术选择受自身因素、农业技术及农产品市场情况的综合影响。本研究从可变要素成本、农户自身禀赋和技术信息获取来源等3个层面分析荔枝种植户对高接换种、水肥一体化、间伐和环割等4项技术的选择行为。其中,高接换种技术是将植物体的一部分固定在另外一个植物体上,使其组织相互愈合,培养为独立个体;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借助压力系统,将可溶性固体或液体肥料按土壤养分含量和作物种类的需肥规律和特点,配制的肥液与灌溉水一起,通过可控管道系统供水、供肥;间伐技术是指在一定的面积上分次砍伐部分果树,以改善果园通风透光条件,达到合理密植的目的;环割技术是指环绕植株枝干剥去一定宽度树皮的作法,通过暂时阻碍有机物质向下输送,增加伤口上部养分积累,促进花芽分化和提高果实品质。可变要素成本包括劳动力和物质(化肥、农药、农家肥)成本等,农户自身禀赋包括年龄、受教育年限、非农收入比重、种植经验等,(技术)信息获取来源包括年度参与培训次数、是否可以接收短信、是否使用生产管理手册等。由于地理位置差异,广东和海南的荔枝上市时间比广西早,价格较高,预期收益也可能影响农户选择,因此,本研究将广东和海南作为一个整体,与广西进行对比,以考察地区差异对农业技术选择的影响。具体变量含义及数值特征如表1所示。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团队2016年7~8月对广东、广西和海南等3个省(区)荔枝种植户的调查,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荔枝种植户,共收回问卷267份,有效问卷244份,其中,广东包括茂名市(57份)、阳江市(29份)、湛江市(9份);广西包括钦州市(63份)、玉林市(59份);海南包括海口市、澄迈县、琼海市、安定县、文昌市、乐东县和儋州市等(27份)。

1.3统计分析

利用Stata 13.0对我国荔枝主产区农户技术选择的影响因素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荔枝技术选择描述性分析

如表2所示,在调查的244户样本中,采用环割技术的户数占比最高,达75.41%,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占比最低,只有23.77%。在调查的3个省(区)中,广西采用高接换种技术的比重最高,达52.63%,而海南采用高接换种的农户非常少,只有1.05%;广东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比重最高,达48.28%,而广西的比重最低;间伐技术实施方面,广东的比重最高,达50.70%,而海南采用间伐技术的比重最低;广东环割技术实施比重也最高,海南最低。我国荔枝主产区中不同省(区)农户对生产技术的需求存在明显差异。总体上,广东对4项种植技术的需求比较一致,技术实施相对较全面;广西对高接换种技术需求较高,水肥一体化技术实施较少;海南重视水肥一体化技术,其他3项技术实施相对较少,尤其是高接换种技术,可能与海南本身的地理位置相关,由于其自然禀赋与广东和广西存在差异,导致荔枝种植品种较少,因此高接换种技术实施较少。

如表3所示,(1)在生产要素成本方面,4项技术中有3项的大部分农户劳动力成本均在每公顷7500元以下。(2)在物质成本方面,4项技术中每公顷7500元以上的比重均高于每公顷7500元以下。(3)在农户自身禀赋方面,4项技术中的农户年龄主要集中在中年层次,即40~55岁,该年龄阶段占比均超过55.00%,40岁以下的比重最少,均低于10.00%,说明目前我国荔枝种植主力为中老年人;农户总体受教育水平较高,高中及以上学历比重接近50.00%,但低学历农户比重也较高,因此荔枝种植户受教育水平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非农收入比重低于20%,农户技术选择的比重最高,非农收入超过50%的农户技术选择的比重最低,说明大部分荔枝种植户非农收入较少。调查数据也显示,荔枝是绝大多数农户的主要经济来源;荔枝种植经验在10~25年的农户技术选择的比重最高。(4)在技术信息获取来源方面,技术选择的大部分农户年均参加至少1次以上的技术培训;此外,农户能通过手机接收短信的比重高,大部分农户在种植过程中也有采用统一的管理手册。(5)地区间比较发现,除高接换种外,广东和海南的水肥一体化、间伐和环割等技术选择的比重均高于广西。

2.2荔枝技术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

2.2.1可变要素成本分析

由表4和表5可知,劳动力成本在5%的显著水平上正向影响农户对水肥一体化技术的选择,物质成本则在1%的显著水平上正向影响农户对环割技术的选择。说明每公顷劳动力成本增加1元,农户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几率比增加0.08%;每公顷物质成本每增加1元,农户采用环割技术的几率比增加0.11%。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劳动力与物质成本上升会影响农户对生产技术的选择,其原因是劳动力成本越高,为了节约劳动力,农户越倾向于采用生产技术,尤其是水肥一体化技术,通过将肥料和水混合通过管道输送,施肥的同时达到灌溉的目的,可明显节约劳动力。本研究中荔枝物质投入包括化肥、农药和农家肥等,环割技术能够促进荔枝花芽分化和提高果实品质,提高养分积累,一定程度上可减少化肥与农家肥的施用,因此化肥等要素成本越高,农户越倾向于选择节约物质要素投入的技术。

2.2.2农户自身禀赋分析由表4和表5可知,(1)年齡变量分别在1%和5%的显著性水平上负向影响农户对高接换种和间伐技术的选择。说明年龄每增加1岁,农户选择高接换种技术的几率比减少5.52%,而选择间伐技术的几率比则减少3.82%。可能是农户年龄越大,其风险承受能力越弱,思想也比较保守,因此不愿意采用生产技术。(2)受教育年限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正向影响农户对环割技术的选择,说明受教育年限每增加1年,农户采用环割技术的几率比增加14.84%。因此教育水平高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农户对生产技术选择的可能性,教育水平越高,农户获取技术能力越强,越愿意采用生产技术。(3)种植年限在1%的显著水平上正向影响农户对高接换种技术的选择,说明荔枝种植年限每增加1年,农户采用高接换种的几率比增加6.34%。其原因可能是种植年限越高,农户对荔枝种植经验积累越丰富,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推动农户采用生产技术。(4)非农收入比重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负向影响农户对间伐技术的选择,说明非农收入比重每提高1%,农户采用间伐技术的几率比减少1.05%。非农收入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农户不重视生产技术,非农收入比重越高,荔枝收益比重相对就越低,农户越不愿意将时间投入荔枝种植,也不重视新技术的使用。

2.2.3信息获取来源分析由表4和表5可知,(1)年度参与培训次数在5%和1%的显著性水平上正向影响农户对高接换种和环割技术的选择,说明培训次数每增加1次,农户采用高接换种和环割技术的几率比分别增加12.99%和25.04%。其原因可能是培训次数越多,农户生产技术交流与学习越多,越倾向于采用生产技术。因此技术培训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农户对生产技术选择的可能性。(2)短信变量在10%的显著水平上正向影响农户对水肥一体化技术的选择,说明能够接收短信的农户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几率比约是不能接受短信农户的2.8倍。我国国家荔枝龙眼产业体系每年会定期将生产技术及价格等信息通过短信方式推送给农户,因此能够接收短信的农户比不能接收短信的农户掌握更多的生产信息,从而越愿意采用生产技术。(3)生产过程中是否采用统一的管理手册在5%的显著水平上正向影响农户对高接换种技术的选择,说明采用统一管理手册的农户采用高接换种的几率比约是没有采用统一管理手册农户的2.0倍。其原因可能是农户采用统一的管理手册,提高了生产规范程度,农户会根据管理手册上的指导信息进行种植,因此更倾向于采用生产技术;而没有采用统一管理手册的农户,可能思想较保守,更多是依靠自己的种植经验,不愿意采用生产技术。

2.2.4地区差异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地区虚拟变量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正向影响农户对水肥一体化、间伐和环割技术的选择,表明广东和海南荔枝种植户采用水肥一体化、间伐和环割技术的几率比约是广西荔枝种植户的5.1、3.0和8.3倍。广东和海南荔枝上市时间早,荔枝预期效益较高,因此这两个省(区)的荔枝种植户更愿意采用生产技术以提高荔枝的产量与收益。

3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年龄对农户高接换种和间伐技术选择具有负向的影响。目前,关于年龄对农户技术选择影响的研究存在不同结论。贾丹等(2016)研究表明年龄对于增加产量良种技术的需求具有正向影响;王琛和吴敬学(2016)研究表明年龄因素对生物化学型技术选择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对机械型技术选择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本研究认为,农户年龄越大,思想可能较保守,其风险承受能力越弱,因此不愿意采用生产技术。受教育水平对农户技术选择则具有正向影响,与苟露峰和高强(2016)、王琛和吴敬学(2016)的研究结果一致。非农收入对农户技术选择具有负向影响,与朱希刚和赵绪福(1995)的研究结果一致,其原因可能是非农收入比重越高,农户越不愿意将时间投入荔枝种植,也不重视新技术的使用。

此外,技术培训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农户对生产技术选择的可能性,与苟露峰和高强(2016)的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通过加入手机短信接收与生产过程中统一管理手册两个变量发现,能接收短信的农户比不能接收短信的农户更倾向于采用农业技术,采用统一管理手册的农户比没有采用统一管理手册的农户更倾向于采用生产技术。因此现阶段进行农业技术推广,除了傳统的技术培训外,还可结合短信、微信等信息渠道,并为农户制定生产管理手册,提高农户技术选择的积极性。

在可变要素成本中,劳动力成本对水肥一体化技术的选择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物质成本则对环割技术的选择具有正向影响。水肥一体化技术通过将肥料和水混合通过管道输送,施肥的同时达到灌溉的目的,可明显节约劳动力。环割技术则是通过暂时阻碍有机物质向下输送,促进花芽分化和提高果实品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化肥与农家肥的施用。因此农业技术推广时,除了要考虑农户自身禀赋的因素外,也要重视可变要素成本对农户技术选择的影响,并考虑地区差异性。

4建议

4.1依据可变要素成本进行技术推广

可变要素成本对荔枝技术选择具有正向影响,因此在荔枝生产技术创新与推广过程中要重视可变要素成本的变化,农业生产要素补贴政策要与农户技术需求相适应。劳动力相对稀缺的地区,要扩大水肥一体化等劳动力节约型技术的推广范围,应用机械朝轻简栽培方向发展。大力推广省力化栽培模式,围绕减轻劳动强度,减少用工,简化技术操作。而在化肥农药等物质投入比重较高的地区,则应加强环割等物质成本节约型技术的培训力度,减少农药使用,保护环境,提高荔枝生产效益。与此同时,政府应根据荔枝不同生产地区的技术需求特点,针对性提供环割、水肥一体化等生产技术的基础设施补贴。

4.2加强荔枝生产技术培训

技术培训对荔农技术选择有正向促进作用,因此政府应加大荔枝生产技术研发的资金投入,同时不断加强荔枝生产技术培训,丰富培训形式,如将技术培训与现场技术操作展示和参观示范等集成,提高荔农的文化水平与新型生产技术的学习能力,带动荔农种植热情。建议开展适合荔枝新品种配套管理技术的规程制定,使新品种技术更容易复制,各荔枝综合试验站应对关键技术示范及时总结推广。

4.3技术信息交流平台多元化

短信接收能够提高荔农采纳技术的可能性,因此国家荔枝产业团队可继续通过手机短信定期为荔农推送产业信息,同时利用新媒体技术等公共服务手段,为产区内不同荔农问、荔农与农技推广人员问搭建平台,加强管理技术直播版块的开发及应用,提高生产技术宣传力度,扩大技术辐射范围。荔农也可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信息共享,并在技术试验直播中学习和交流。

作者:郑旭芸 庄丽娟

农户诱致性创新农业技术论文 篇3:

盐碱区冬枣种植户水肥一体化技术采纳意愿

摘要:水肥一体化技术能够恢复盐碱区生态系统稳定,在节省自然资源投入的同时提高冬枣种植经济效益。通过对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冬枣种植户的问卷调研,利用多元有序回归方程和解释结构模型,考察农户对水肥一体化技术采纳意愿及影响因素间的交互关系。结果表明,農户对水肥一体化技术采纳意愿不强,其中农户受教育程度、家庭农业纯收入、参与合作社农户、经济效益认知、冬枣价格、技术试验与有机肥补贴是主要影响因素;影响因素之间存在层级结构及交互作用路径,作为深层根源因素的农户受教育程度和家庭农业纯收入对冬枣种植户水肥一体化技术采纳起决定性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建议对策。

关键词:盐碱区;冬枣种植;水肥一体化技术;采纳意愿;陕西省

作者简介:焦源(1986—),男,山东潍坊人,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E-mail:jyys_0211@126.com。

内陆荒漠水资源贫乏的现状导致土壤盐渍环境逐步衍生,这种低渗透高盐碱的自然地理环境成为干旱半干旱区农业发展的致命性限制因素[1]。而历史传统形成的淡土植物无法在盐碱区域广泛种植,又加剧了传统农业背景下的人地矛盾与生存危机。得益于农业科技的进步与推广,盐碱环境下多类盐生植物的驯化及利用渐渐改变人们对“白色荒漠”的传统认知,盐碱区农业生产不但能够保障粮食安全,也有利于恢复盐碱荒漠生态系统,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重红利。冬枣作为盐碱区的主要经济作物,是产业结构调整与农民收入提升的突破口。但受水资源禀赋缺乏、中重度盐碱生长能力偏弱、高肥料养分需求明显等因素影响,水肥一体化技术在冬枣种植过程中尤为关键。水肥一体化技术是指以水为载体,通过灌溉系统将肥料养分直接输送至植株根部,以维持营养的低浓度持续供应并减少树体对土壤矿物的依赖。须要强调的是,常态化的农户兼业行为导致农村优质劳动力大量流失,农村留守人员以老人和妇女为主,受教育程度偏低与思想意识保守的缺陷将直接影响现代化农业技术的使用。以水肥一体化为代表的新型绿色农业技术面临综合效益突出同施用主体缺位的窘境。现有文献对农户水肥一体化技术施用问题进行了大量深入的研究。理性小农经济属性决定了其采纳某类新技术的标准在于新旧技术成本收益的纵向比较[2];受种植成本因素影响,农户对水肥一体化服务价格十分敏感[3];肥料与设备购置补贴政策变量的弹性系数较高,表征政府补贴对农户采纳这一技术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4];受教育水平影响,一方面体现农户熟练掌握与有效使用新型农业技术的能力[5],另一方面反映农户勇于接受新生事物的变革意识及进取精神[6-7];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化肥减量替代的主要手段,也是典型的绿色农业生产方式,技术的施用受农户教育水平的影响直接且显著[8]。此外,配套设施完备性[9]、农产品价格[10]也是农户采纳水肥一体化技术的重要影响因素。通过对既有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可知,上述学者从农户属性、技术特征、购置意愿、技术使用影响因素等方面对农户采纳水肥一体化技术问题进行了大量深入的研究,但在以下2个方面尚存在进一步研究的空间:一是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施用范围多集中于东南沿海省份或鱼米之乡,农作物以水稻、蔬菜为主,针对盐碱区冬枣作物的研究较少,关注这一区域农户经济作物水肥一体化施用影响因素的文献并不多见;二是现有研究大多没有涉及自变量之间的层级结构,忽视影响因素内部的作用机理及交互关系。因此,本研究基于陕西省大荔县224家冬枣种植户的调研问卷,利用多元有序回归模型和解释结构模型,[JP+1]在探明农户对水肥一体化技术采纳意愿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着重阐述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层次结构并找出深层根源变量,以期加速盐碱地区传统农业改造,扩大现代农业技术服务规模。

1数据来源、变量选择与描述性统计

1.1数据来源

本研究所用数据均来自笔者所在课题组2019年9月对大荔县冬枣种植农户的实地调研。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在大荔县安仁镇、范家镇、徐庄镇、高明镇4个镇共发放260份问卷,收回243份,去除无效问卷后共224份,有效问卷率达86.15%。

1.2变量选择

结合问卷数据,将冬枣种植户是否采纳水肥一体化技术设定为被解释变量,利用李克特五点量表分别陈述农户“非常愿意”“比较愿意”“一般”“不太愿意”“完全不愿意”5类技术采纳意见,从1~5依次赋值。从农户经营特征、农户认知、价格环境、政策扶持4个维度选取13项解释变量(表1)。

1.3描述性统计

由表1可知,冬枣种植户对水肥一体化技术接受程度处中等水平,方差较大表明农户对该类型技术采纳意愿差异明显。调研区域内的农户年龄以41~50岁为主,男性占调研人数的65%,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初中毕业占比较大;受近年来冬枣市场价格影响,大荔县冬枣种植户家庭农业纯收入较高,多数家庭年收入可达10万元;冬枣种植面变量方差为0.13,说明农户冬枣种植面积相差不大,人均约为0.13hm2;受访农户中冬枣种植时间以5~10年为主,60%的受访农户参与农业专业合作社;农户对水肥一体化技术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认知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其中多数农户对水肥一体化能够提升自身收益的观点表示认同,但技术对生态环境改善状态理解不深;40%左右的农户可以得到技术推广(试验)补贴和有机肥购置补贴,但5000元/套左右的费用致使多数农户认为水肥一体化配套设施价格偏高。

进一步来看,大荔县冬枣种植户水肥一体化技术采纳意愿大致呈正态分布。其中,持“一般”态度的冬枣种植户占比为34.37%,农户“非常愿意”和“比较愿意”采纳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农户分别占总人数的7.14%、26.79%,不倾向施用技术或持观望态度的农户占比为31.70%(表2)。由此可见,农户对水肥一体化技术采纳意愿分歧明显,同时也反映出该技术在盐碱区的推广效果不尽人意,因此有必要深入探究冬枣种植户水肥一体化技术采纳意愿的影响因素。

2.2模型估计结果与分析

结合问卷数据,利用SPSSStatistics26统计软件对大荔县冬枣种植户水肥一体化技术采纳意愿进行多元有序回归分析。首先,将13项解释变量全部纳入模型作第1次回归检验(表3),在第1次回归检验中平行线检验为0.063>0.05,表明系数在各响应类别中具有相同属性;模型拟合优度检验中P<0.001,显示方程中至少有1个变量系数不为0,具有统计学显著性。通过验证可知,数据与模型拟合度较好,适合利用多元有序回归模型进行实证研究。进一步来看,年龄、性别、种植规模、种植时间、生态效益认知、配套设施价格6项解释变量在第1个回归方程中没有通过10%的显著性水平检验,对农户技术采纳的影响偏弱。在剔除上述变量后,将剩余影响因素纳入模型进行第2次回归检验,输出结果显示模型的平行线检验、似然比检验和拟合优度检验效果均较理想,受教育程度、家庭农业纯收入、是否参与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经济效益认知、冬枣市场价格、技术(试验)补贴、有机肥购置补贴7个变量均通过5%显著性水平检验。

2.2.1农户经营特征

(1)年龄。年龄变量在模型中的系数为负值,说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农户思想日趋保守,对新型技术的接受能力和采纳意愿逐步减弱[10-11]。但该变量在2次回归过程中都未通过显著性水平检验,这是因为年龄较大的冬枣种植户通常沿循个人经验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施肥惯性与思想保守的叠加效应导致农户年龄对技术采纳意愿的作用效果并不显著,这与耿飙的研究结论相似[12]。(2)性别。与年龄变量相同,性别在2次回归检验中都不显著,其原因主要在于随着农业经济发展与乡村移风易俗,重男轻女的传统观点略有转变,加上农户兼业形成的劳动力真空使得性别对水肥一体化技术采纳影响不足。(3)受教育程度。受教育程度在2次回归验证中均达到了5%的显著性水平,变量系数为正值,表明随着农户受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对农业技术的需求逐渐增加。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受教育程度高的农户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概率至少是文化程度较低农户的1.95倍,影响效果十分明显。(4)家庭农业纯收入。家庭农业纯收入在2个回归模型中的系数为正值且通过了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表明人均收入越高,农户对水肥一体化技术的需求会不断提升。该变量发生比为4.927,即农户收入每提高1%技术使用概率将增长近5倍,原因主要是水肥一体化技术须建立滴灌系统、施肥系统等一系列前期配套设施,造价约为52500元/hm2,高额的资金壁垒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低收入农户的技术采纳热情。(5)種植规模。种植规模变量系数为正,但在技术采纳模型中不显著,其原因有待于进一步研究。(6)种植时间。种植时间变量在水肥一体化技术采纳模型中的系数为负,在2个回归模型中没有通过显著性水平检验。冬枣种植户对传统农业技术的使用经验丰富而对新型农业技术需求有限。(7)是否参与农业专业合作组织。该这一变量对技术采纳的影响系数为正且极显著。农业专业合作社能够降低小规模冬枣种植户的农资购置与销售成本,并在水肥一体化技术指导方面提供帮助,从而化解“小农户”和“大市场”的矛盾。须要强调的是,参与合作社农户的技术来源及生产指导通常源于合作社内部,新型技术的专业属性与资金投入的经济压力引发冬枣种植户对专业合作组织的强烈依赖,农户逐渐丧失生产经营的自主权。

2.2.2农户认知

水肥一体化技术一方面可以降低盐碱地农业发展中对高水、高肥的依赖与消耗,在节约自然资源的同时解决土壤板结、盐渍化及地下水污染等问题,全方位改善微生态环境;另一方面技术的施用不但可以有效提高冬枣的产量和品质,还能节省劳动力、水、化肥等生产要素投入,增加农户生产收益。通过分析大荔县冬枣种植户调研数据与模型输出结果,发现农户对技术采纳的认知多停留在经济效益上,对水肥一体化带来的生态环境改善并不敏感。进一步而言,第一,水肥一体化技术可以提高经济收益。该变量在2个回归模型中全部通过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且系数为正,农户经济认知对水肥一体化技术采纳有显著正向影响。农业经营主体尤其是非兼业农户更多关注农业技术带来的实际收益,理性小农的思维导向与诱致性创新理念[13]的冲突将影响农户技术采纳行为,其依据是新旧技术经济收益的直接对比。第二,水肥一体化技术可以改善土壤与生态环境。生态环境认知变量没有通过回归模型的任何显著性水平检验,系数为负值。调研区域冬枣种植户对水肥一体化技术改善生态环境的功能性作用了解不够,且与经济效益相比,生态效益对个人或家庭的影响具有长效性、间接性和公益性特征,短期功利主义的行为方式使得农户的生态认知对新型绿色技术采纳意愿偏弱。

2.2.3价格体系

价格体系包含农业生产收益和成本2个方面。第一,冬枣市场价格。农作物产品价格对水肥一体化技术采纳有正向且显著影响。以第2次回归检验为例,冬枣市场价格每提高1%,农户技术采纳概率会增长1.016倍。7—8月大荔县冬枣市场价格为10~15元/kg,1—2月普遍涨至20元/kg,冬枣市场行情的持续向好不断刺激农户改善生产技术条件,形成农技购置-产量提升-收入增长的良性循环。第二,配套设施价格。从理论上讲,水肥一体化技术配套设施价格作为生产成本的重要构成,应是农户技术采纳着重考虑的决策因素,但模型输出结果显示配套设施价格变量对农户技术采纳的影响并不显著,主要原因与配套设施补贴及农业合作社内部分摊购置成本有关。系数为负值,表明水肥一体化技术配套设施价格与技术采纳意愿呈反向变动,这与现实情况相符。

2.2.4政策扶持

综上所述,当前大荔县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效果并不理想,多数冬枣种植户依托推广示范课题和技术试验项目等形式施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其农业生产收益并非完全取决于市场供需,因此技术推广试验的其他补贴成为农户采纳技术的重要考量。第一,能否得到技术(试验)补贴。该变量在2次回归检验中均达到1%的显著性水平,发生比为20.709,获得补贴的冬枣种植户技术采纳概率提升明显。第二,能否得到有机肥购置补贴。与技术补贴的效果相似,肥料购置补贴变量在第1次回归模型中发生比高达33.215,表明冬枣种植户技术采纳热情高涨。肥料补贴除了可以降低冬枣种植户的生产成本,规避因高投入带来的经济风险外,还可以补偿绿色生态技术施用带来的环境外部性损失[14]。

3基于解释结构模型的影响因素交互关系测度与评价

为进一步厘清冬枣种植户水肥一体化技术采纳意愿影响因素之间的内部交互关系与层次结构,本研究尝试利用解释结构模型(ISM)进行结构化归因测度,找出影响农户技术采纳的可见因素、中层因素和深层因素。

3.1模型选择

解释结构模型由Warfield于1973年首次提出,模型利用有向拓扑图简要反映系统要素的因果层次与阶梯结构,用于梳理复杂系统中构成要素的相互关系。ISM分析主要包含梳理系统要素关系表、构建邻接矩阵、测算可达矩阵[WTHX]A、级间分解、建立系统结构模型5个步骤。

3.2冬枣种植户水肥一体化影响因素交互关系与评价

第1步,梳理系统要素关系表。将回归模型中的受教育程度、家庭农业纯收入、是否参与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经济效益认知、冬枣市场价格、技术(试验)补贴、有机肥购置补贴7个显著性影响因素分别用S1~S7予以表示。利用德尔菲法梳理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内部逻辑关系,构建要素关系表(表4)。

第2步,构建邻接矩阵。依据系统要素关系表和公式(3)构建7个影响因素之间的邻接矩阵aij(图1)。

第5步,建立系统结构模型(图3)。冬枣种植户水肥一体化技术的7项显著性影响因素被分解成3个层次,其中深层因素包括受教育程度和家庭农业纯收入2个变量,农户的经济效益认知、技术(试验)补贴、有机肥购置补贴为中层因素,可见因素涉及是否参与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冬枣市场价格。作为深层因素的农户受教育程度,通过作用于家庭农业纯收入影响农户技术采纳意愿[15];而家庭农业纯收入变量的影响路径包含经济效益认知、冬枣市场价格、技术(试验)补贴和有机肥购置补贴。可见,农户受教育程度只与家庭农业纯收入相互关联,并通过家庭收入影响其他变量,一方面表明知识以无形或间接的方式改变农户的意识及行为,另一方面体现家庭农业纯收入对冬枣种植户水肥一体化技术采纳起决定性作用。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通过对陕西省大荔县冬枣种植与水肥一体化施用的实地调研,利用多元有序回归方程和解释结构模型对农户技术采纳意愿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首先,盐碱区水肥一体化技术能够大幅提高水资源与有机肥料的利用效率,在节约资源的同时恢复生态系统功能,提升农业生产经营收益。其次,受内外部环境影响,水肥一体化技术在盐碱区冬枣种植中的整体使用率不高,农户对该技术的采纳意愿分歧明显。最后,农户受教育程度、家庭農业纯收入、参与合作社农户、经济效益认知、冬枣市场价格、技术(试验)补贴与有机肥购置补贴是影响大荔县冬枣种植户水肥一体化技术采纳的显著性因素,其中农户受教育程度和家庭农业纯收入作为深层根源因素,对农技施用起决定作用。

4.2相关建议

第一,在关注农户技术需求的基础上,通过配套设施价格、技术(试验)补贴方式降低农业生产经营成本,增加水肥一体化等绿色高效农业技术的推广。第二,提高盐碱区的生态承载力,利用农业科技成果创新控制盐碱区生态退化,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第三,改变农户不良生产习惯,通过恢复勤施薄施的水肥管理方式,减少因过度施肥导致土壤板结和盐渍化状态。第四,开发农村人力资源,通过名校带动办学、中小学合并重组等办学模式优化教育资源,夯实农村教育基础并改善办学条件。

参考文献:

[1]邢军武.盐碱环境与盐碱农业[J].地球科学进展,2001,16(2):257-266.

[2]赵玉姝,焦源,高强.农业技术外包服务的利益机制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13(5):28-35.

[3]夏敬源.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大力示范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J].中国农技推广,2012,28(2):4-7.

[4]杨钰蓉,罗小锋.减量替代政策对农户有机肥替代技术模式采纳的影响——基于湖北省茶叶种植户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18(10):77-85.

[5]姜维军,颜廷武.能力和机会双轮驱动下农户秸秆还田意愿与行为一致性研究——以湖北省为例[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47-55.

[6]刘艳婷,陈美球,邝佛缘,等.社会网络、信息成本与农户生态耕种采纳意愿[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9,24(11):250-258.

[7]宁运旺,张辉,张永春.水稻种植大户采用配方肥的意愿及其对化肥投入的影响——基于江苏省苏州和盐城997个样本农户的调查[J].江苏农业科学,2019,47(3):293-296.

[8]李子琳,韩逸,郭熙,等.基于SEM的农户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采纳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9,28(9):2119-2129.

[9]巩前文,张俊飚,李瑾.农户施肥量决策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基于湖北省调查数据的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8(10):63-68.

[10]张振,高鸣,苗海民.农户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采纳差异性及其机理[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0(2):120-128.

[11]何悦,漆雁斌.农户过量施肥风险认知及环境友好型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四川省380个柑橘种植户的调查[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0,41(5):8-15.

[12]耿飙,罗良国.种植规模、环保认知与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采用——基于洱海流域上游农户的调查数据[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8,23(3):164-174.

[13]速水佑次郎,弗农·拉坦,郭熙保,等.农业发展的国际分析[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14]黄炎忠,罗小锋.化肥减量替代:农户的策略选择及影响因素[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9(1):77-87.

[15]魏莉丽,吴一平,习斌,等.水稻种植示范区化肥减施增效技术采纳意愿的调查研究——基于沙洋县问卷调查的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8,39(9):31-36.

作者:焦源 赵玉姝

上一篇:优秀共青团员爱国演讲稿下一篇:12.9爱国演讲稿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