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交警队伍

2022-06-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试论交警队伍

试论交通行政执法队伍的建设与提升

交通行政执法是指交通行政执法部门为维护交通运输市场秩序,实现交通行政管理目标,依据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对特定相对人作出影响其权利和义务的具体行政行为,包括行政监督检查、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多种行为方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建立了较为系统完善的法律体系,为推动我国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充分有效地保障了公民、法人以及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随着国民经济、交通运输事业的快速发展,交通行政执法仍存在立法落后于经济发展速度,无法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等现象;交通执法部门存在争抢利益、推卸责任倾向;交通行政执法人员执行力不强等问题。上述问题又集中反映或体现在交通行政执法队伍建设问题上。本文通过分析交通行政执法队伍现状和问题入手,通过构建体制优化、队伍打造和舆论监督综合体系,打造高素质、专业化、规范化的交通行政执法队伍,推动交通行政执法水平的全面提高。

一、交通行政执法队伍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一)交通行政执法队伍建设现状

我国各省市积极制定相应的交通行政执法体系,形成了稳定的管理体制与制度,配备了专门管理队伍和基地装备。以江苏省高速公路交通运输执法管理为例,截止2014年底,江苏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4488公里。高速公路密度居全国各省区之首。根据新一轮国省道网规划,到2020年,高速公路里程将达5474公里。江苏省高速公路管理实行垂直管理模式。江苏省交通运输厅下设省高速公路管理局,与省高速公路交通运输执法总队合署办公,承担全省高速公路路政管理和养护、经营服务、收费等监督管理、高速公路运输现场管理工作。局(总队)下设10个直属高速公路路政支队,均为副处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具体从事高速公路路政管理以及养护、通行费征收、运营服务的日常监管工作。在基地建设方面,10个直属支队共有办公及公共服务用房31852平方米;共有各类车辆402辆。根据工作需要,配置了电脑、复印机、打印机、照相机、摄像机等装备设备。

交通行政执法队伍开启规范化建设进程。围绕“管好公路、带好队伍、树好形象”的总体要求,全国各省市都统筹推进了交通行政执法队伍的规范化建设进程,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全面实施行业管理,建立管理的长效机制。强化公路行业管理体系建设,在养护管理、收费管理、公共服务等方面,建立管理制度体系、标准规范体系和考核评价体系,定期组织开展公路路况水平和养护质量抽查,切实加强路政管理力度,强化超限管理,狠抓违法广告治理工作等。二是服务能力显著增强,信息化建设初具规模。实施收费公路专项清理工作,严格执行“绿色通道”和“200米”免费放行,以及重大节假日小型客车免费通行制度,全方位做好公众出行服务;强化对路网运行的监控,多方位发布服务信息;初步实现公路基础信息网络平台多级联网互通,建成视频会议与应急指挥系统等。三是不断加强管理队伍建设。结合创先争优和党的群众路线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全面加强行业党建工作、执法队伍专业建设、党风廉政和作风建设,落实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的相关要求等。

(二)影响交通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主要因素分析

1.交通行政执法体制混乱

从全国多省市交通行政执法体制来看,多数省份的交通行政执法既有纵向执法体系,又有横向执法体系。纵向执法体系与横向执法体系存在交叉、重叠,形成权限不明、职责不清、分配不当的混乱局面。以高速公路执法为例,部分省高速公路既有交通的路政、运政和稽征执法,也有公安交警执法,执法队伍繁多。交通行政执法的对象都是高速公路和车辆,各执法队伍的执法范围、目的和手段却不一致,在部门利益驱使下,容易形成执法混乱、重复处罚的情况。此外,多数交通行政执法单位是事业单位,各基层执法部门都要承担收费指标,不可避免地出现重收费、轻服务的现象。这种管理职能的条块分割,直接导致了部分交通执法部门有法无职、有责无权等现象,严重降低了交通行政执法的权威性。

2. 交通行政执法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交通行政执法种类、内容繁多,各省市的交通行政执法队伍普遍存在队伍庞大、人员结构配置不均、整体素质不高等普遍现象。由于交通部门实行的是“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管理體制,下级交通部门在业务上受上级交通部门指导,在人事、组织、编制、经费等受地方政府领导,在一种程度上限制了交通部门选才、用才的自主权,制约了交通行政执法队伍素质的整体提高。伴随着公路通车里程的不断增加,管理人员不足的矛盾进一步凸显,而具有交通工程专业学历和法律专业学历的高层次人才和专业人才相对缺乏,进一步严重制约了交通行政执法队伍在专业化、规范化、科技化方向上的发展。江苏省在这方面做得较好,成立江苏省高速公路管理局,专门负责高速公路的管理和监督,职责较为明确,所属的支队垂直管理,执法人员“逢进必考”,但人员结构的不合理,专业人员紧缺的现象也依然存在。

3.交通行政执法的监督缺失

在交通法制建设上,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党的监督、行政机关监督、司法机关监督、民主政协监督、人民群众监督、社会舆论监督相互联系与配台的执法监督体制。但在交通执法督查中,存在重视事后监督,忽视事前和事中监督;注重事后督查整改,忽视长效机制建设;监督主体缺乏明确的监督范围与权限,缺乏沟通、协调、配合机制等问题。交通执法监督体制尚未形成,尚未形成合力,难以发挥应有的督查作用。而作为交通行政执法内部监督,普遍存在执法监督机构不健全、力量不足的问题,难以发挥督查作用。

二、重视体制建设,提升队伍素质,提高执法水平

推动交通行政执法水平的全面提高,打造高素质、专业化、规范化的交通行政执法队伍,必须从以下三方面着手:一是重视交通行政执法体制建设,进一步理顺交通行政执法体系,建立职、权、责匹配的工作机制;二是重视交通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培养和造就培养和造就一支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专业化和现代化执法队伍;三是重视交通行政执法监督体系,充分发挥监督作用,进一步优化交通行政执法外部舆论监督环境。

(一)重视交通行政执法体制建设,进一步理顺交通行政执法体系,建立职、权、责匹配的工作机制。

根据当前交通行政执法体系问题,探索建立交通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已开展了有益尝试。通过构建交通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将交通部门内部的若干多支执法队伍整合为一支执法队伍,形成统一的交通行政执法和管理网络,组建交通综合行政执法机构,相对集中行使有关交通法律、法规、规章赋予交通主管部门、交通业务管理机构的检查处罚职能,明确职能,坚持决策权与执行权分立,合理划分交通主管部门、交通管理机构与交通综合行政执法机构的职责权限。同时,将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定性为财政全额拨款的行政或行政类事业单位,从而保障了执法经费的来源,从根本上解决分散式执法体制下部分交通行政执法机构趋利执法倾向问题,避免管罚不分、执法不规范等问题的出现,其编制使用行政执法专项编制,结合公路里程、港口码头、机动车辆数量、船舶保有量等基础数据合理确定人员编制。

推行交通行政行政执法责任制。按照职权责一致的原则合理分解职责,在明确行政执法主体和依据,分解执法目标和执法标准,并分解、落实到各职能部门或岗位及执法人员;并将执法任务、执法标准和执法程序、具体化,形成明确的考核标准与奖惩办法,实现依法行政,确保执法的公开、公正、公平。此外,要创新执法的联动机制。交通行政执法机构必须主动与公安、行政执法、工商、环保等部门建立协同联动的执法机制,开展联合执法,形成执法合力,推动执法工作质量与水平的提高。

(二)重视交通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培养和造就培养和造就一支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专业化和现代化执法队伍

高度重视交通行政执法队伍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其一,要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长期性思想教育活动,不断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帮助交通行政执法队伍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意识,建立正确的权利观,自觉地按照规章制度规范自身行动。其二,要将思想教育活动与日常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将职业道德教育与丰富多彩的文化创建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增强交通执法人员的团队意识、服务意识。其三,要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力度,建立行之有效的党风廉政教育体系,发挥先进党支部和先进个人的先锋模范和带头作用。

加强制度化、专业化的业务学习与培训工作。业务学习要以法律和交通工程专业知识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对执法人员培训教育,实现“一岗多能”、“一专多能”,充分激发队伍潜力。建立和完善交通行政执法人员轮训制度,保障每一名交通行政执法人员每年有不少于15天的接受培训时间,通过采取军事化训练和政治业务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实行封闭式训练,提高业务技能技巧。积极开展以岗位技能和执法纪律训练为主要内容的经常性练兵活动,提高团队协同作战能力。推进信息化建设,提升交通行政执法人员信息化水平和能力,改善交通行政执法手段,提高执法效能,推广网络执法系统,建立网络信息管理系统,提高交通行政执法工作的科技含量,提高执法人员快速反应和处理紧急交发事件的能力,提高全社会和人民群众对交通行政执法的满意程度,全面提高交通行政执法工作的质量、水平和效率。

进一步完善交通行政執法人员管理制度。严把入口关,实行交通执法人员资格准入制度,建立逢进必考的机制,面向社会公平公开竞争,择优录取。严把培训关,实行交通执法人员实行岗前培训和执法资格年审制度,通过岗前培训,获得执法资格,方能执法;执法资格实行年审制度,年审通过方能继续执法,年审不合格者,按照规定终止执法资格。严把执法关,实行带证执法,执法证件上明确注明执法门类、辖区范围和依法具体行政行为;对于无执法证件却从事执法工作或者不按照规定持有、使用执法证件的人员,由法制机构会同监察部门按照执法证件管理办法和有关规定予以严肃处理,触犯法律的严格追究相关当事人的法律责任。

(三)重视交通行政执法监督体系,充分发挥监督作用,进一步优化交通行政执法外部舆论监督环境。

首先,要构建政府层面的信息共享、沟通平台,并建立长效协调机制。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对交通行政执法工作的支持,由政府牵头建立和相关政府职能部门联系机制,定期沟通协调,共同配合,增进合作,寻求理解与支持,形成交通行政执法合力。其次,要主动出击,主动开展交通行政执法的政策宣讲和舆论宣传工作,增强社会群体的交通法律意识,争取社会各界理解与支持;主动邀请相关部门对交通行政执法工作进行指导、专项检查和评议,妥善对待、处理社会及舆论对交通行政执法的意见和建议,推动交通行政执法与社会各界的理解、关心与支持。其三,主动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建立科学合理的新闻宣传预案,与新闻媒体形成良性互动关系,及时向新闻媒体提供新闻线索,定期向社会公布交通行政执法工作情况,运用社会舆论的力量协助交通行政执法工作;大力宣传交通行政执法取得的成效,展示交通行政执法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保障作用,大力宣传交通行政执法的先进典型和模范人物,展示交通行政执法队伍的良好社会形象。

参考文献

1.王飞.交通行政执法研究——以山东省为例[M],2011

2.庄正兴.交通行政执法问题与对策研究——以佛山市南海区为例[M],2012.

作者:周黄德

第2篇:试论交通运输企业文化建设与发展

发布时间:2011-06-20 点击次数:

180次

试论交通运输企业文化建设与发展□袁子勤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生存和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为企业成员所共同遵循的经营观念或价值体系。这是企业文化的内涵。企业文化主要从四个方面理解。一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价值观。企业要把自己认为最有价值的对象作为追求的最高目标,这种最高目标要成为企业成员的共同价值观,成为组织成员共同遵守的行动指南。二是文化建设的主体对象是人,即劳动者是生产力三要素中最活跃的因素。三是企业文化是以软性管理为主,区别于规章制度这种“硬性”的约束。是通过柔性的引导,建立起企业内部合作、友爱、奋进的文化心理环境,自动地协调企业成员的心态和行为。这种由软性管理所产生的协同力比企业的刚性管理制度有着更为强烈的控制力和持久力。四是企业文化的主要任务是增强群体凝聚力。所以,企业文化的目的就是通过建立共同的价值观和寻找观念共同点,使成员之间认同、融合,从而产生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企业文化的结构包括物质层、行为层、制度层和观念层四个层次。物质层是多种物质设施等所构成的器物文化,如机器工具设备设施、办公楼、生活设施、环境绿化、企业产品、企业名称和标识。行为层是企业员工在生产经营、学习娱乐中产生的活动文化,包括企业家行为和员工行为。制度层是具有企业文化特色的多种规章制度,道德规范和职工行为准则的总称。观念层是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形成的独具企业特征的意识形态和文化观念,包括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企业理念、企业伦理。其中,物质层是表层,行为层次之,制度层是中层,观念层是核心。交通运输企业的生产过程是利用交通工具实现物或人的位移。它的生产力三要素是劳动者、交通工具和所运输的物或人。而城市公共交通企业更有其独特性,这是以优质、快捷、舒适、准点、廉价为特征的实现人的位移的企业,它代表一个城市的形象窗口。因此,如何建设与发展公共交通企业的文化是促进企业增强凝聚力、外引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增加城市交通分担率的一种有效手段,也是企业树形象、展风貌、提素质、促发展的重要途径。将会极大地推动企业“文明”的建设,并对城市的发展和形象的提升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那么,城市公共交通运输企业如何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和发展呢?根据以上所述企业文化内涵、结构和城市公共的特点,笔者认为:

一、先建设观念。要将企业“团结、拼搏、力争、奉献”精神融入每个人的精神中,固化于心,要将企业价值观———打造诚信公交贯穿于工作的每个细节之中,要将为乘客提供优质服务的企业理念转化为每个职工的自觉行动,要将“乘客永远是对的”的企业观念植入员工心中,形成员工的服务标准。

二、后抓制度建设。根据企业精神、价值观、企业理念和企业观形成多种规章制度、道德规范和员工行为准则,如奖惩制度。要充分体现企业文化的观念,要求员工的行为要符合企业文化,通过奖励和惩罚向员工表明企业所倡导和禁止的东西,以此规范企业员工的行为。

如规定必须诚信、必须优质服务、必须让乘客满意,若有违反,则应惩罚。

三、再抓行为层,即抓企业家行为和员工行为。企业家是企业的灵魂,企业家行为决定了企业文化的健康与优化的程度,决定了员工对企业的信心程度,也决定了企业在未来竞争中的胜负。企业家文化深深地烙上了企业家的个性、志趣情操、精神状态、思维方式和目标追求,企业家的人格力量、信念力量、知识力量也严重影响着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向。因此,建设企业家文化就是要紧紧抓住各级“头”,要让“头”的行为影响员工的行为。员工是直面乘客的群体,企业文化的观念、制度、行为都要靠员工这种媒介传导给乘客,从而影响乘客对企

业的总体影响、感受。如果员工将企业精神、价值观、企业理念通过自己的服务传递给了乘客,那么就会无形地在乘客心中树立了企业形象,而当这种形象是积极的、好的,企业的效益就会越来越好;相反地,当这种形象是消极的、不好的,也就预示着企业的效益会越来越差。

四、最后抓好物质层。物质层相对简单、直观,但它折射着企业文化的观念、制度、行为。比如:办公楼、交通运输工具、保养车间、环境绿化、门牌、门徽、门旗等。它是企业文化的可视性的方面,充分体现着企业文化的个性,是一种文化、智慧、进步的结晶体而呈现给社会,以显示其文化风格。具体说办公楼应明快、安全,公交车应漂亮、美观、舒适、洁净,门牌、门徽等应体现公交特色,除应整齐划一外,颜色应让人感到舒适、愉悦。管理学的经典理论认为:“管理一个小型企业靠权威,管理一个中型企业靠制度,管理一个大型企业靠文化。”由此可以看出,优秀的企业文化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企业领导人的人格魅力和企业的管理制度等较多因素以及一个较长的过程才能形成。公交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四个阶段实现和完善。这四个阶段分别是公交企业文化的设计阶段———导入阶段———传播阶段———夯实发展阶段。第一阶段:特色企业文化的设计阶段。由于企业文化来源于实践,升华为理论,又指导实践,因此设计符合本土的企业文化颇为重要。一是企业观念层的设计。企业理念是企业文化的精髓。公交业的理念设计包括核心理念和经营管理理念两部分。核心理念应设计出企业的使命、精神和核心价值观等。包括公交企业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公交企业追求的目标等。

第3篇:协警队伍主要职责

(一)在公安民警的带领下开展治安巡逻、治安执勤、设卡守候等治安防范工作,预防和制止各类违法犯罪活动;

(二)参与平安社区的创建活动,协助公安机关开展防盗、防爆、防火、防治安灾害事故的“四防”教育和检查;

(三)协助公安机关和社区居委会做好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协助检查和督促流动人口申报、登记、办证;协助检查和督促房屋出租户按规定出租房屋,按规定管理租住人员;协助检查和督促用工单位管理外来务工人员;

(四)协助公安机关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参加抢险救灾工作,应对突发事件,帮助群众排忧解难,保护公私财产安全和人民群众的人身安全;

(五)及时制服现行的违法犯罪嫌疑人并扭送公安机关处理;发现刑事、治安案件和治安灾害事故,立即组织保护现场,并迅速报告公安机关;

(六)完成上级布置的其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任务。

协警队员的职责、执勤权限、工作纪律

有公安民警在场的情况下,协警队员可以履行下列职责:

(一)开展治安巡逻;

(二)协助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和交通管理秩序;

(三)协助开展治安检查;

(四)协助维持大型活动现场秩序、协助盘查、堵控有违法犯罪嫌疑的人员和物品。 协警队员在岗时,可以履行下列职责:

(一)保护案件(事故)现场,向公安机关报告发现的违法犯罪活动情况;

(二)将抓获现行的违法犯罪嫌疑人扭送到公安机关;

(三)进行安全防范宣传教育,参加抢险救灾、为群众排忧解难;

(四)上级根据实际情况布置的其他非执法性工作任务。

协警队员的执勤权限:

协警队伍属专职群防群治队伍,不具有执法的主体资格,发现违法犯罪行为和违规行为无权自行处理。因此,在巡逻执勤中发现有下列行为的人员,应扭送或报告公安机关处理。

(一)非法持有管制刀具和枪支弹药的;

(二)破坏公共设施和公共财物的;

(三)行凶斗殴、伤害他人的;

(四)盗窃、抢劫、抢夺公私财物的;

(五)强奸、调戏、侮辱妇女;

(六)吸毒、贩毒、赌博、卖淫、嫖娼、贩卖淫秽物品的;

(七)扰乱社会治安秩序和公共秩序的;

(八)实施其他违法犯罪活动的;

(九)发现违规出租房屋的。 协警队员应遵守以下纪律:

(一)严格遵守党和国家的政策法令,遵守公民道德和协警队的各项规章制度,依法办事,秉公办事;

(二)爱岗敬业,吃苦耐劳,认真负责,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忠于职守;

(三)按规定着装,讲究仪表,文明执勤,礼貌待人,谦虚谨慎,接受监督;

(四)不准以权谋私、假公济私、贪赃枉法、包庇坏人;不准白吃白占白拿,侵犯群众利益;

(五)不准打人、骂人、体罚人;不准乱用警械;不准虚报假报或隐情不报;

(六)严守保密规定,不该问的不问,不该说的不说,不该看的不看,不该传的不传;

(七)协警队员不得配备警械、武器,不得进入重要的涉案岗位、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岗位、刑事技术岗位及其他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必须由人民警察从事的岗位;

(八)协警队员不得参与涉及治安行政处罚,限制公民人身自由、刑事侦查,执行强制措施的执法工作,不得参与调查取证、制作和使用法律文书、审讯和看管违法犯罪嫌疑人、刑事技术鉴定、消防监督工作及其他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必须由人民警察担任的工作;

(九)协警队员一律不得作为特情、治安耳目或者工勤人员使用。

—2—

—3—

第4篇:辅警队伍管理之我见

在遵义县公安局全局上下如火如荼地开展“发扬传统、坚定信念、坚持执法为民、树立良好警风”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中,作为一名辅警,我冒昧地谈谈我对遵义县辅警队伍管理的一些肤浅的看法。

我是2008年5月由当时的三渡派出所教导员吴必金同志介绍,到三渡派出所任辅警的,在这之前,我于1993年至1997年先后在虾子派出所、三渡派出所担任过联防队员,在这些年的工作中,我深刻地体会到,遵义县公安局的整体面貌,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些可喜变化的过程中,我也看到一些与发展不协调现象——辅警队伍的管理!

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的了解、近距离接触人民警察最多的无非是我们(基层单位)的执勤巡逻、窗口服务、接处警以及安全防范、治安检查等,恰恰这些业务也是辅警参与最多最广泛的业务,从这个意义上讲,管理好辅警队伍,无疑是“树立良好警风”一个重要环节。然而,当前我局的辅警队伍在这方面做得还很不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整体形象欠佳

现在的辅警队伍,一部分是前几年由遵义县综治办统一招聘的“专职治安巡防队员”,这部分人员主要是分布在各基层派出所,一部分是近两年县局招聘的辅警,主要集中在局机关和交巡警等部门,这些人员的着装几乎可以用五花八门来形容,臂章有“治安”、“综治”、“警察”,或者干脆没有臂章,号牌有“XJ0000”、“X00000”、“520000”“ZA0000”、“FJ0000”等,老百姓眼花缭乱,分不清谁是谁,有一次一位群众问我,为什么南白的警察和你们的不一样?搞得我哭笑不得。当然,就全国来看,这种现象不是我们遵义县一家才有,但是,要树立遵义县公安局的良好形象,把遵义县公安局打造成贵州公安的名片,那这种现象就不容乐观了,最起码不严肃,直接影响了人民警察在群众中的良好印象。

二、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辅警人员来自不同领域,有着各自不同的背景。这些人当中,绝大多数能爱岗敬业,能把“管理社会、服务群众”当着自己的事业和目标,积极履行维护社会治安的职能,但也有少部分人员抱着得过且过思想,由于没有专门的统一的制度约束,个别辅警人员仅仅是把这个工作当成“副业”,上班吊儿郎当,下班为所欲为。出入娱乐场所的有之,参与赌博的有之,甚至违法违纪者有之。客观上讲,首先由于辅警的工资待遇低,社会地位不高,造成相当一部分人员没有荣誉感;其次工作成绩没有与工资收入挂钩,就觉得干好干坏一个样,作风懒散,干事拖拉,而且辅警人员来自不同的招聘单位,工资待遇不一样,这种同工不同酬的现象直接打击了工作的积极性,没有责任感,工作中相互推诿,甚至相互拆台;第三即使在工作中干出了成绩,也没有相应的奖励制度,让很多想干事能干事的人员心灰意冷,没有成就感,不愿意主动干事(这种情况正在好转,2010县局表彰了一批优秀辅警,着实让勤奋者看到了希望!);第四由于辅警队伍是由政府招聘组建而业务受公安机关指导,没有设立专门机构统一领导,人员隶属关系模糊,成员缺乏归属感。

三、业务水平有待提高

由于公安机关对辅警的培训教育很有限,辅警的工作技能基本上都是靠单位民警或资历较老的辅警传帮带,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专业的培训,业务水平参差不齐。负责内勤的今天跟张警官学一样,明天李警官要求的不一样;协助辖区民警搞治安防范的除了巡逻其他一概不问;负责窗口业务的遇到群众咨询其他问题就一问三不知;负责接处警的方式方法单一,开展工作被动;另一方面多数辅警不去主动学习业务知识,这就导致了辅警人员工作效率低下,也极大的影响了公安机关的整体形象。

四、队伍装备简单,工作效益打折

由于地方经济的差异,各地辅警的装备基本上都是自行解决,经济条件好点的乡镇,可以有更多的财力解决装备问题,这还得看地方政府重视与否;经济条件较差的乡镇,辅警人员根本谈不上装备,就辅警人员最基本的着装而言,也处于尴尬的境地。条件好的单位,解决一部分,或者同单位的民警赠送一部分,巡逻就靠一支手电筒,处警就着一身制服,成员没有安全感,工作效益大打折扣。在社会治安形势日趋复杂的背景下,这种现象既不利于辅警人员的自身安全,也不利于有力打击和震慑犯罪。

诚然,我县的辅警队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应该肯定的是,这支队伍对维护社会治安、创建平安遵义起到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为遵义县的发展所作出的贡献是不容抹杀的。只要加强了这支队伍的管理、提高了这支队伍的素质,在新的历史时期,它将继续为遵义县的发展做出更好更大的贡献!

陈立勇

2011年6月13日

第5篇:

推荐阅读:

上一篇:项目物资管理工作总结下一篇:村干部目标管理考核表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