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替沙星滴眼液治疗急性细菌性结膜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2023-02-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急性细菌性结膜炎是临床常见的眼部感染性疾病之一,多由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流感杆菌等感染所致,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临床多采用喹诺酮类抗生素治疗[1]。该研究比较2009年5月—2012年4月间120例患者应用左氧氟沙星和加替沙星两种滴眼液治疗急性细菌性结膜炎的效果,旨在探讨加替沙星滴眼液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该院眼科接受治疗的急性细菌性结膜炎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均有不同程度的眼部干涩、异物感、畏光、流泪、结膜充血、眼睑红肿等临床表现,眼部有较多的黏性或脓性分泌物,晨起时较为严重,符合《眼科学》中的诊断标准[2],并经眼部分泌物细菌培养结果确诊。所有患者均为双眼发病,并排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癫痫、妊娠期、哺乳期女性、糖尿病、合并其他感染性眼病、对喹诺酮类药物过敏等患者。

将所有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60例,男35例、女25例;年龄14~75岁,平均年龄为(40.35±11.84)岁;体重35~85 kg,平均体重为(65.84±10.25)kg;病程1~3 d,平均病程为(1.83±0.42)d。观察组60例,男36例、女24例;年龄12~76岁,平均年龄为(41.52±11.27)岁;体重32~83 kg,平均体重为(65.24±10.36)kg;病程1~4 d,平均病程为(1.75±0.50)d。

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其性别、年龄、体重、病程等方面均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盐酸左氧氟沙星滴眼液(规格:5:15 mg/m L)滴入结膜囊内[3],观察组给予加替沙星滴眼液(规格:0.3%)滴入结膜囊内[4]。给药方法均为2滴/次,第1~2天内2 h 1次;之后2滴/次,4 h/次。如眼部分泌物较多,可先用生理盐水清洗后再进行滴眼。滴眼操作时注意药瓶与眼睑保持一定的距离,防止药瓶触碰眼睑后引起交叉感染和炎症[5]。连续治疗7 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差异。

1.3 判断标准

痊愈:治疗后眼部异物感消失,结膜红肿、充血、畏光、流泪等症状消失,无分泌物;好转:治疗后眼部异物感基本消失,结膜红肿、畏光、流泪等症状消失,结膜轻度充血,有少许分泌物,涂片检查结果呈阴性;无效:治疗后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分泌物涂片检查呈阳性[6]。总有效率=(痊愈+好转)例数/总例数×100%。

治疗期间,如同一例患者同时发生多种不良反应,数据统计时以症状最严重的不良反应计1次。

1.4 统计方法

将所有数据均录入到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

2 结果

2.1 有效性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安全性比较

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急性细菌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有一定的自限性。随着环境的恶化和抗生素的不合理用药,急性细菌性结膜炎的发病率逐渐上升,多呈家族性或群体性发病,发病急骤、传染性强。患者一般为双眼同时或先后发病,其病原微生物主要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链球菌、流感杆菌球菌等,侵入结膜后引起急性感染,一般多发于春秋季[7]。如治疗不及时或方法不当,可转为慢性结膜炎,治疗较为棘手,给患者造成较大的痛苦。临床多采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进行常规治疗[8]。

左氧氟沙星是一种第三代喹诺酮类抗生素,是氧氟沙星的左旋异构体,通过作用于细菌DNA螺旋酶,抑制m RNA、蛋白质的合成,使细菌停止分裂和增殖,从而起到良好的杀菌作用。左氧氟沙星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对肠杆菌、流感嗜血杆菌等革兰阴性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等革兰阳性菌,以及肺炎支原体、衣原体均有抑制和杀灭作用,但对厌氧菌、肠球菌等效果较差[9]。

加替沙星是新型8-甲基氟喹诺酮类抗生素,通过抑制细菌DNA旋转酶、拓扑异构酶Ⅳ而干扰细菌DNA的复制、转录、重组、修复等过程,对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支原体、衣原体等均具有杀菌作用。与左氧氟沙星比较,加替沙星对革兰阳性菌、厌氧菌、支原体和衣原体等具有更强的杀菌活性[10]。加替沙星生物利用度高,耐受性好,不良反应小,在眼部细菌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方面,疗效优于左氧氟沙星。

该研究发现:采用加替沙星滴眼液治疗急性细菌性结膜炎,总有效率明显提高,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观察加替沙星滴眼液治疗急性细菌性结膜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供临床参考。方法 以2009年5月—2012年4月在该院眼科接受治疗的急性细菌性结膜炎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给予盐酸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观察组给予加替沙星滴眼液治疗。连续治疗7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加替沙星滴眼液治疗急性细菌性结膜炎,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加替沙星滴眼液,急性细菌性结膜炎,有效性,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刘群芳.细菌性结膜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0,8(17):88-89.

[2] 葛坚主编.眼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53~160.

[3] 王洪亮.细菌性结膜炎的治疗方法及体会[J].当代医学,2012,18(7):148-149.

[4] 孙芳,张学辉.0.5%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对儿童细菌性结膜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09,15(22):146.

[5] 黄江,徐国旭.盐酸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细菌性结膜炎的临床研究[J].北方药学,2012,9(2):62.

[6] 朱晓谦,刘海凤,宋建.急性细菌性结膜炎治疗前后的眼表改变[J].眼科新进展,2011,31(9):851~853.

[7] 孙涛.加替沙星治疗细菌性结膜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6):53.

[8] 赵树林.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细菌性结膜炎的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0,31(24):356-357.

[9] 黄静.急性细菌性结膜炎消毒隔离及护理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1,9(1):148-149.

[10] 徐炫.加替沙星滴眼液治疗急性细菌性结膜炎的临床研究[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8,29(16):1499.

推荐阅读:

上一篇:“互联网+”下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探讨下一篇:汽车营销模式探讨:互联网+体验营销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