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浅谈清“扬州八怪”之一李鱓其人其画

2023-01-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李是18世纪中国画坛“扬州八怪”中的先行者。他的为人做官作画, 正如“扬州八怪”中的巨头郑板桥那首名诗“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南西北风。”一样, 有股“牛”劲。正由于这股“牛”劲, 导致他在功名仕宦中, 经历了坎坷不平的道路。最终在诗书画中发泄自己的情愫, 形成了独有的艺术风格。现就其为人做官作画的个性特点作一简单的阐述。

1 为人做官, 得到道不媚, 失道不馁

《李画集》一书介绍:“李, 字宗扬, 号复堂, 别号懊道人, 墨磨人等, 康熙二十五年 (1868年) 生于江苏兴化的望族之家。六世祖李春芳在明嘉靖年间官居首辅 (宰相) , 宰相家庭的出身, 一直使李感到骄傲, 为此, 他刻有‘神仙宰相之家’、‘李文定六世孙’等印章铃盖在绘画作品上。少年时代的李鱓, 聪颖伶俐, 联句敏捷, 他一方面攻读举业, 一方面学习绘画”。他从小就打下了作诗绘画的坚实基础。

他成年以后, 虽擅于作诗绘画, 但心想的却是为官之道。据载他刻有一章为“臣非老画师”的印章, 51岁以后, 还想“一官聊以庇其身”足见他的为官之志。他一生历程经三朝皇帝, 却能三次被招入宫, 但是最后还是失败告终。

康熙五十年 (1711年) , 25岁的李中举。康熙五十二年 (1713年) , 李献诗行在, 被皇帝看中, 得到赏识, 被任命为宫廷画师。少年得志的际遇, 使他平步青云, 在康熙晚年“名噪京师及江湖淮海”。但他天性强烈, 才能超人, 随即“为世所忌”, 招致了“口虽赞叹心不然”者的谗言, 终于失宠, 不得已于康熙五十年 (1718年) “乞假归里”。

雍正八年 (1730年) , 李再一次被招入宫, 被皇帝钦定虽刑部侍郎高其佩学画。宫廷花苑的作品是要进呈皇帝御览的, 所以对题材和技法风格都有严格的限制。这对于李来说是很难容忍的。于是雍正十二年 (1734年) , 李再一次离开宫廷。

然而, 在乾隆皇帝当政, 51岁的李还是不灰心, 于乾隆元年 (1736年) 重赴京师, 以举人资格通过会试“检选”而重谋仕途。会试合格后, 李得到了吏部张公的保举, 赴任山东青州临淄县令。在任职期间, 他用绘画人求真求实的心态去做官, 为政清廉, 为民伸冤, 但终因“忤大吏”, 违背了上级的意图, 上任不足三年即在乾隆五年 (1740年) 就被免职。

李一生中三次被朝廷录用, 但都以失败告终, 究其原因, 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是张扬个性, 不附炎趋势。只有从心底把真情实感抒发出来, 才能画出好作品。而且没有个性特色的作品就没有生命力。李

把这种长期养成的习惯, 带到了官场。在那封建帝制的官场, 几千年留下来的恶习, 尔虞我诈, 奉承拍马, 欺下捧上, 下级绝对服从上级。在这样的环境中, 你要坚持我行我素, 哪有不贬之事?李在当官期间, 根本没有去考虑怎样才能迎合上级的本意, 得到上级的宠爱, 却按照自我意识行事, 其结果可想而知。据传, 康熙皇帝某年生日, 全国各地大大小小官员都纷纷进京送礼。李鱓见大家都送礼, 他跟着去送, 他未考虑送何礼会使皇帝欢喜。他画了一幅老鹰抓小鸡的画准备送去。有朋友知道后劝他不要送去, 因皇帝属鸡, 但他坚持送去。康熙看了龙颜大怒, 于是被皇帝逐出皇宫。李鱓在山东当了三年县令也是以“忤大吏”而被贬回家。

其次是对世俗深恶痛绝, 不善投机取巧。李鱓对上级不会拍马奉承, 对民间世俗也不入时, 每逢此类事情, 他都以冷嘲热讽处之。他对世俗的痛恶,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 树敌太多, 增加了对立面, 久而久之, 对立面日益增多。这样, 他自己为自己设置了生活的障碍。

第三是锋芒毕露, 缺少城府, 被小人钻了空子。李第一次被贬的原因就是他年少气盛, 平步青云后, 没有考虑到周围环境的复杂性, 他不知道背后有成群形形色色的小人, 口蜜腹剑, 时刻在注视着他, 找空子下手。最后失在了“口虽赞叹心不然”者的谗言中。

2 做诗作画, 纵情任性, 自得天趣

李的性格脾气不宜做官。但是画画却“门当户对”。他对世间万物无所不涉, 尽情尽性, 发挥极致。

(1) 世间万象皆入画中。李一生作画, 虽以花鸟著称, 但对山水、人物皆有涉及。他画的山水苍茫浑厚, 人物别有情趣, 与众不同。别人画人放牧大多骑在牛背上或随牛前后。他画有一幅牧牛图, 却画牧童抓住一对牛角, 人牛相斗。生活情趣极其浓厚。特别是画花鸟, 如梅、兰、竹、菊;松、柏、竹、石;春、夏、秋、冬四季花, 木本、草本、藤木花;枇杷、杨梅、石榴、葡萄四季果;扁毛、浑毛禽兽, 鱼、虾、蟹、蚌水产;蜂、蝶、蚕、蝉昆虫等等, 样样皆能, 画得栩栩如生。

(2) 情有独钟画巨松。从李所存在作品中可以看出他特别喜好画松。从《李画集》中发现, 在200多幅画中有19幅松树图, 其中有7幅《五松图》, 而且都是巨幅作品。他为什么反复画松?究其因, 松树抗严寒, 经酷暑, 顶风雨, 战霜雪, 顶天立地, 气魄雄伟, 四季常青。松涛呼啸, 震天憾地。松树的这些品质与李鱓的性格相通, 从中引起共鸣。比如他在一幅松树图中题道:“墨池驚起怒龙争, 拔地撑天影纵横, 好开空山著书客, 后凋常结岁寒盟。”在《五松图》的题诗中有一句“卓筋露骨胆气雄。”从中不难看出李画松的本意, 即泄胸中之气。

(3) 册页小品, 妙趣横生。李画大画求气势, 但画小画也不是无心之为, 而是精心构思, 力求趣味。如他画的一幅小品《鱼姜图》, 画面上一条鳜鱼张开大口, 腹下一块嫩姜, 一根大葱横贯生姜穿过鱼尾。画面极具生活化, 而且构图生动。他在画面上题道:“大官葱, 嫩芽姜, 巨口西鳞新鲜尝, 谁与画者李复堂”。诗一题, 更增添了生活情趣。又如一幅小品《蚕桑图》, 历代画蚕者较少, 画面也较难处理。此图中, 他画了一只小竹篮, 篮里装有桑枝, 枝头结着桑果。在篮子旁边的桑叶上, 五条春蚕正在吞食桑叶, 春蚕动态各异, 栩栩如生。一根长长的竹竿斜插在篮子上, 平衡了画面的构图。整个画面, 动静结合, 自然生动。

3为官不就, 作画业成, 名芳史册

李出身门第显赫, 生活则两起两落。他一度出入禁直, 随即失宠放归, 再度山东做令, 不久又遭罢免。这种时朝时野, 为官卖画的交替, 一反李复堂的初衷, 改变了他的人生道路。这种人生经历造就了他以下几点主要艺术成就。

3.1 画风三变定乾坤

绘画艺术要求变。变则动, 动则活, 活则生动。李绘画历经三次变法, 画风也随之一变再变, 这与师承渊源有关, 更重要的与其生活经历思想感情性格脾气紧密相联。

李37岁 (1722年) 以前的作品为早期艺术。此期间的作品传统技法多, 状物具体, 工丽清妍。1723年以后, 至1743年这一期间, 李虽然再入宫廷师从高其佩, 但大部分时间是处于落泊江湖卖画为生。跌宕的生活, 胸中的块垒, 导致了李创作的有感而发。视野的扩大, 感触的丰富, 使他画风从拘谨走向放达, 从状物走向表意, 跳出了泥古的窠臼。同时, 以卖画为生的现实, 使他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不得不满足购画者的需求。世俗的好尚, 买主的需求, 又使李谈化了传统意义上的以画自娱的状况, 作品雅中带俗。从雍正末年到乾隆初年, 李画风愈来愈泼辣, 倾向于笔酣墨饱的大写意。特别是受石涛的影响, 更加自觉地以“破笔”、“泼墨”打破陈规和强化表现, 于是一种大写意风格走向了成熟。从乾隆九年 (1744年) 李从山东返回故里及其去世, 他的画风发生又一变化。这一变, 使不少作品的构图由单纯变为复繁稳健, 用笔由纵横如意走向老硬拙涩, 用墨也从淋漓酣畅变为小笔小墨的累积。达到了笔精墨妙, 清新刚健的境界。

3.2 诗书画绝意蕴深

李的画中, 诗、书、画三足鼎立, 互为生发, 气势、寓意、骨力俱全, 而且都达到了绝妙的境界。

先看他的诗。从现存已发现的作品中看, 他作画必题诗, 有长诗, 有短句, 都是依画而作, 把诗与画紧密结合起来。诗在画中起到了点题引意, 活跃画面的作用。如有一幅芭蕉图, 画面只有一株芭蕉, 几根小草。他在画的右边题上一首诗:“僧房买纸作蕉荫, 反吐蕉荫色更深, 似扇晚风消暑气, 不教狂雨滴愁心。”简单, 常见的一株芭蕉, 在这首诗的衬托下, 变得很不一般。首先, 芭蕉水墨淋漓的大块面, 与题诗书法的线条形成对照, 节奏感与形式感完美至极。同时, 蕉荫消暑, 滋润欲滴, 夜雨芭蕉背后蕴涵的诗韵耐人玩味。再则, 一株芭蕉孤立画面, 太显单调, 题上一首诗, 即成左虚右实的构图局势, 画面气势即出。

不一定要会画画, 而画家却一定要会书法。不会书法的画家笔力必定弱于会书法的画家。李从书法入手, 用书法的笔力画画, 又用写意画的意趣写字, 相生互动, 书画融为一体, 珠联璧合。

最后说他的画。写意中国画, 说穿了就是看笔墨功夫。李的笔墨功夫是超群脱俗的。由于书法的优势, 用笔线条藏而不露, 韵味隽永。用墨狂放, 淋漓尽致, 层次丰富。如他画松树, 树干的轮廓线, 用笔提、按、顿、挫、曲折、断连, 虚虚实实, 变化无埵穷。树皮鳞片, 勾、皱、点、染、擦, 层层叠叠, 斑驳陆离, 迟疑厚重。画松针攒三聚五, 疏疏密密, 密不透风, 疏能跑马。墨以水为先, 无水即无墨。李用墨善于用水。他先从用水下手, 水到墨即动。浓、淡、干、湿, 墨韵无穷, 全靠水之功。李曾在一则题记中指出:“八大山人长于笔, 清湘大涤子长于墨, 至予则长于水, 水为笔墨之介留, 用之得法, 乃凝于神”。精于用水是李鱓的一大突破。水不但可使笔借墨而形成造势, 亦可使墨因笔而生发变幻。李对水的控制, 成功地强化了笔墨的对比, 微妙地完成了笔墨的过渡和转换。李大画密而不闷, 小画疏而不空, 皆具气势。他有一幅《五松图》中, 五株松树浓墨粗干通天贯地, 虬枝蟠曲, 针叶蔽空。尤以出人意外的是以焦墨行草, 如碎石铺路, 填满松间所有空隙。李画中物象绝无臆造, 是物理与画理的有机结合。他画的物象都是身边摸得着看得见的物理现象, 只不过是为己所用而已。

综上所述, 李之所以为官不就, 而画画却能功成名就, 这却是他的性格所致。本文浅薄的阐述, 目的是想抛砖引玉, 以邀同行高手一探李艺术的深层内涵, 以利后学。

摘要:李鱓是18世纪中国画坛“扬州八怪”中的先行者。其一生坎坷, 不媚于人, 不落俗套, 为官不就, 但在绘画世界里却能功成名就, 令人寻味。其画用笔挥洒自如, 泼墨酣畅淋漓, 纵横驰骋, 不拘于笔墨, 而多得天趣。本文从其做官为人为突破口对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作以探讨。

关键词:李鱓,做官,绘画,艺术

推荐阅读:

上一篇:从《晴雯判词》两种译文对比看诗词翻译的文化艺术再现下一篇:绿色建筑给排水设计的节水途径探析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