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泉山河水别墅景观的可持续设计分析

2022-11-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越来越多的高端别墅住宅选择建在山环水绕、自然环境优美的城郊。伴随水泥建筑的拔地而起, 不可避免地对原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因此, 如何协调好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两者间的关系, 是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面临的共同问题, 此类问题在高要求、高标准的山地别墅景观设计中尤为突出。本项目从“尊重自然, 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 注重生态修复, 秉持环保低碳、自然宜居的理念, 以提高当地资源利用率来降低景观前期投入和后期维护成本, 通过对基地内山水景观的重组、绿化景观的营造, 达到景观综合效益最大化, 将新建的别墅建筑群落塑造成生长型建筑,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节约型山地别墅环境景观。

1 场地肌理分析

项目基地位于南京市汤泉镇“一山三泉”旅游度假风景区板块的老山北边余脉, 基地内有2座山峰, 山峰之间的坡谷地带有一条因为间断流水冲刷地表自然形成的“╯”形冲沟。冲沟从南面海拔62 m的高处潺潺流下, 随地势向北蜿蜒, 在迂回跌撞中汇入基地北面的九龙湖里。九龙湖常年水位稳定、水质达到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 的IV类标准。

项目总占地面积42 hm2, 分7期开发。容积率为0.3, 别墅根据山地轮廓、结合地形坡度排布, 栋与栋之间没有固定的楼间距, 单栋别墅建筑占地面积在180~370 m2。场地自然生态环境受建筑施工的影响有所破坏。

2 景观设计思路

当今提倡的生态保护与开发利用相结合以实现共生共存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与中国古典园林造景讲究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1]不谋而合。本项目在此思路的基础上提出建筑与自然共生和低造价、低维护的节约型造景两点设计原则。

2.1 建筑与自然环境共生

纵观国内地产开发, 仍存在着不少推土填沟、挖山平地的现象, 这样做虽然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却失去了场地生命和地域特色。不同的地域文化和自然生态造就了不同的景观风格特征, 并通过表层具象的物质形态和深层抽象的精神意识传递到环境中, 形成对人的感官刺激进而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

“园因景胜, 景因园异”, 好的景观营造是依山就势、因地制宜。通过对外部空间的积极探索, 从硬质景观和软质景观两方面着手, 对受建筑开挖建设影响的基地山水进行生态修复, 结合地域自然资源巧妙地使建筑与环境融合, 形成自然共生景观。

2.2 低造价、低维护的节约型造景

当下许多高端住宅区盛行用进口石材和名贵外来树种造景, 此类造景手法看似土豪、大气, 实则硬小品往往与当地环境肌理不符;移植的外来树种还需要高额的后期养护费用, 而且易因水土不服导致植物死亡率高, 造成自然资源的浪费。在房地产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 只有摒弃不环保的高投入、高消耗设计原则, 以低造价、低维护的原则设计才能发挥最大化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

节约型造景设计可从时间成本和经济投入两方面控制。为方便管理、有效控制时间, 按分期、分片、分步骤实施的方式进行设计;为减少道路施工周期和降低后期维修成本, 优化原始交通管网以控制路网总长度, 形成快速、高效、便捷的交通系统;为降低材料元素成本和运输费用, 硬质景观设计尽量就地取材采用当地特有的河石、建筑施工中开采出的毛石等有机元素;为提高苗木存活率、减少后期维护成本, 软质景观的营造优先选用南京当地树种。

看似低调、朴实的设计思路实则更有利于深层次地回归到场地本身所应有的理性与美感, 平衡好自然力和人的意志力两者之间的关系。

3 生态保护与特色景观营造

经过多次实地考察和深入剖析, 鉴于基地三面环山一面临水的特点, 本项目根据场地肌理分析结合设计思路和原则, 进行生态保护和特色景观营造, 如图1所示。

3.1 水体设计

水是山地极为重要的自然资源, 也是人与自然之间不可或缺的纽带。根据场地肌理分析得出, 基地内部天然形成的冲沟是全区交通动线的汇集中心和景观视线的视觉焦点, 景观在此基础上对水体进行生态保护并通过对水岸线的重新梳理和优化, 营造立体化的水体景观。

3.1.1 水体生态保护

本项目首先建立了完善的生活污水排放管网, 对污水进行集中化处理, 避免生活废水流入自然水体, 维护原有生态系统;其次采用泄洪沟、盲沟等排水措施收集地表径流雨水, 预防雨季洪涝灾害对居住环境的影响, 并通过艺术化的处理手法保留大部分自然草坡入水驳岸, 以抑制暴雨径流对河岸的冲刷造成水土流失, 从而达到稳固土壤的作用;最后运用湿生和水生植物的景观营造, 对在用地红线内部以及相连区域的湿地进行生态性修复。

3.1.2 水景营造特色

水景营造注重观赏与实用相结合。水体充分利用建筑之间的空地, 在不影响冲沟原生态和排水功能的前提下微调水流方向, 适当扩宽水面。整条水系共做了四个放大节点, 最宽处达到17.89 m。开阔的水面或结合绿岛打造层次丰富的水陆绿植景观, 或增加吐水小品形成有趣的清池, 或根据低洼的地势特征向水系周边扩宽一圈卵石浅滩, 不仅日常可供业主赏玩, 而且雨季能短时蓄水, 起到缓解总排水系统压力的作用。

滨水活动平台根据水体走向和两岸不同高差位置的视觉空间感受及使用功能设计。活动平台的基础利用在建筑施工中开采出的2~3 t的山体石块修砌, 使地尽其利、物尽其用。

有水必有桥, 景观交通组织尽可能与中心水轴发生关系使游览动线上步移景异, 如图2所示。随着水系的高差变化, 园路呈现出千姿百态的形式, 穿越水面的步道有的采用汀步, 有的采用木拱桥, 有的采用九曲桥, 还有的就直接搭了块石板等。园路在跌瀑的位置集中设置台阶, 台阶一侧的湿生植物丛中点缀一两组建筑施工中开采出的体块在1~1.5 t、造型别具特色的山体石块。软硬景的协调搭配既柔化了岸线又对落水口起到一定的装饰作用。水中成片种植的芦苇、千屈菜、菖蒲、水葱和荷花等挺水植物和睡莲等浮水植物为各种生物提供了栖息场所, 既起到去除悬浮污染物、净化水质的作用, 又降低了后续水体生态环境的维护成本。从而营造出九龙湖畔芦苇摇曳、群鸟飞翔的生态景观。

3.2 地形设计

山地有高有凹、有曲有深、有峻而悬、有平而坦, 自成天然之趣[3], 故宜以适应地势营造地形。通过对基地内现状坡度的分类和定位, 在梳理了原有规划道路系统后, 本项目以多样化的景观处理手法消化高差, 避免高挡墙和高切坡, 以最小限度的挖填满足交通功能和舒适空间的使用需求, 达到合理利用和最大限度地保持原山体地貌的目的。

3.2.1 山体结构保护

本项目顺应地形山脉, 首先采用环形和弧形相结合的方式设计景观骨架路网, 以减少不必要的车行道和削高补低的土方工作对山体结构的影响;其次对原有山地坡度变化大的区域和因建筑排布造成的别墅单体间高差大的区域修建挡土墙以防止水土流失;最后对坡度变化小的区域采用草台阶或自然植被护坡的方式对山体结构进行生态性保护。

3.2.2 场地高差处理特色

场地高差根据私家庭院的私密性和公共区域的开放性特征处理。

别墅单体分上坡和下坡户型, 相连别墅庭院的地坪高差和单体别墅的前后院高差在0~3.5 m。庭院内设有SPA池、泳池、烧烤台等室外设施, 根据国人含蓄低调的气质, 相连别墅庭院空间采用实体分户院墙解决私密性问题。同一场地标高上的庭院分户墙设计为2.8 m高实体墙, 从地面到0.9 m的墙体高度采用同建筑外墙立面颜色的当地石材铺贴, 0.9 m以上用米黄色真石漆喷涂, 既美观又与硬质景观风格统一, 相对于全石材铺贴还能适当降低成本。不同场地标高上的庭院分户墙则以标高较高的一侧庭院地形为依据, 设计成阶梯式挡墙, 挡墙相对标高2.2 m, 墙体落差处以0.5 m为模数, 采用弧形耳朵造型衔接。标高较低的一侧庭院围墙控制在4.5 m以下, 围墙边预留0.6~1.5 m的种植区, 以绿植柔化墙体。这样既满足了标高较高一侧庭院的安全性, 又满足了标高较低一侧庭院的私密性和采光需求, 如图3所示。

针对单栋别墅庭院内大高差造成的空间切割和交通阻隔问题, 以建筑山墙窗台及设备平台的标高为依据, 采用退台式挡土墙结合楼梯的方式让空间丰富、交通流动起来。在楼梯及挡墙周边预留0.5~1 m的种植位, 种植小灌木、中华长春藤、花叶络石等攀援类植物, 消化视线不利因素。

别墅区主入口由于建筑规划与市政道路之间存在着4~5 m的高差, 为保证入口空间密集的人流活动和行车需要, 本项目在该区域设计了开阔的广场并修砌挡墙加固山体切坡, 挡墙兼顾入口展示作用。墙面运用当地自然材料以现代时尚的艺术手法设计, 在立面构图上与建筑粗犷活泼的风格相呼应, 通过层层跌落的水景与项目LOGO组合的形式体现别墅区“山河水”的主题。硬质景观小品在场地中的自然衔接, 使建筑群落与九龙湖的恬淡绝美、汤泉老山的沉静大气融为一体, 为地域人文景观注入新的生命。

3.3 种植设计

良好的植被可以固土护坡、涵养水源, 有利于小气候环境的形成。古人云:“山以水为血脉, 以草木为毛发”。树木丰茂、芳草鲜美的绿色空间能让业主放松心神。因此景观首先对基地内原有植被进行分类保护, 接着根据低维护的原则引入互利共生树种, 再根据低造价的原则结合造景需要合理控制植物规格以营造长期稳定的植物生态景观。

3.3.1 天然植被保护

南京具有明显亚热带季风气候特征, 基地内自然植被为落叶阔叶与常绿阔叶混交型。景观按照基地现存植物的生长状态、树形和品种进行分类并对植物位置进行标记, 整合归纳出5处原生态植被。接着对位于原始冲沟中心绿岛上的树形优美但有病虫害的朴树进行植物养护, 再根据植物特点营造成孤植景观;对位于基地北面的长势良好、无病虫害的小片榉树丛就地保护, 打造疏林漫步区, 区域内仅设计1.2 m宽的林间木栈道用于通行, 以维持原场地生物多样性;最后从剩余3处常绿灌木丛中移植树冠饱满的桂花球、山茶等来丰富中层绿植景观, 做到最大限度地保护原生植物。

3.3.2 植物造景特色

在分析了基地土壤、气候和植被特征后, 本项目从私家庭院和公共空间两部分模拟基地周边的原生态植物群落进行多层次、疏朗有致、季相色彩丰富的设计。项目中用到的主要乔木类、灌木类、水生植物与地被类植物及其特性见表1、表2和表3。

别墅庭院根据业主日常起居和使用需求对绿化设计植入观赏和保健功能。建筑入口根据不同户型设计了两种造景形式:其一, 位于主干道丁字路口或道路尽端的别墅入口将院门往庭院方向缩进, 形成“凹”形空间, 入户平台两侧种植黄金刚竹或紫竹, 使庭院隐于竹林之中弱化“路冲”对别墅的影响;其二, 位于主干道两侧的相连别墅入口间的绿岛, 在行道树边上点缀一棵鸡爪槭或红枫, 其下搭配龟甲冬青球或金森女贞球, 以细叶麦冬做地被, 营造季相变化鲜明又具有江南特色的植物景观。庭院内根据功能分区设计, 休息区域配置腊梅、四季桂、栀子、丰花月季等安神植物, 活动区域配置垂丝海棠、木槿、腊梅等观花观果植物, 使业主仿佛置身桃源里。

公共水系景观带的绿化结合休憩场地主题设计, 以拔高场地的韵味和意境。整条水系根据地形高差、景观视线和活动功能分三个主题空间:以品茗会友为主题的宣茶闲弈区地势较高, 上层种植黄山栾树, 中层采用日本晚樱和杨梅搭配, 下层以三或五棵山茶为一组点缀在活动场地周边, 营造落英缤纷、芳丛映翠的禅意空间;以赏花观木为主题的聆琴拈花区地处缓坡, 上层种植鹅掌楸, 中层采用枇杷、四季桂结合紫玉兰、月季石榴、紫薇等花灌木营造绿肥红瘦、花团锦簇的景观效果;以邻里互动为主题的阖家欢乐区位于相对开阔的平地, 上层种植金合欢、广玉兰, 中层采用柑橘、红叶石楠搭配丁香、紫荆、黄金槐, 下层以紫鹃、茶梅收边, 营造和美多福、热闹喜庆的环境氛围。

植物名称拉丁名主要习性观赏特性

公共区域车行道两侧1.8~2.5 m宽的绿化种植带和点状的邻里休闲组团, 承担了部分社区活动功能。景观结合地形的起伏, 在这些区域点式或带状种植胸径在14~20 cm的栾树、香樟、无患子等适应性强、维护和管理成本低的乡土乔木以满足活动场地夏日荫凉冬有暖阳的需求。同时以生长苗为主、落叶和常绿树种并存的绿色天际线也使整个别墅区景观与红线外层峦叠翠的群山融为一体, 实现了全区景观的均好性。

4 结语

优质的山地别墅区景观空间不必依靠高成本的投入, 而低成本、低维护的设计也并非简单、廉价的元素堆砌。汤泉山河水别墅在对水体生态修复、山体结构加固和自然植被保护后, 从使用者的角度借助当地自然资源结合项目肌理通过软景和硬景的打造将景观综合效益发挥到最大, 从而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富有灵性和场地魅力的山地别墅区景观空间, 并为可持续发展的节约型山地别墅景观营造提供了思路和借鉴。

摘要:当代资源与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环境景观建设工作者需要思考如何化解开发建设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基于此, 以南京纯独栋别墅——汤泉山河水别墅为研究对象, 在项目场地肌理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以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为前提, 运用低造价、低维护的设计原则, 结合水体、山体、植物进行居住区景观营造, 使新规划的建筑群落融于自然山水并呈现出生长型建筑的态势, 从而形成具有独特地域性和符合现代居住需求的山地别墅区景观。

关键词:生态保护,节约型造景,生长型建筑

参考文献

[1] 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2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9

[2] 惠惠.节约型园林景观研[D].合肥:安徽农业大学, 2010.

[3] [明]计成.园冶注释[M].2版.陈植, 注释.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8..

推荐阅读:

上一篇:社会化媒体下新闻报道权与公民隐私权冲突的规制研究下一篇:浅谈数字时代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发展趋势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