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野苑石刻博物馆中的空间分析

2022-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或许是因为刘家琨热爱文学创作的缘故, 在他的建筑设计中能熟练和巧妙的运用空间节奏和结合传统文化表达出建筑的主题和情感来。这种手法让人有种身在其中却又妙不可言的体验。其中鹿野苑石刻艺术博物馆可以作为他最高程度的建筑艺术成就之一。

1、场地概况介绍

鹿野苑石刻艺术博物馆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郫县区。该场地有着独特的地理位置, 附近的河流为成都市的城市用水水渠, 水源清澈不受污染。而且地处城市边缘, 树林荫翳, 飞鸟相集。自然环境闲适良好。其大环境的氛围就属于安静恬淡的性质, 与博物馆禅宗美学的主题相呼应。

2、空间感受变化的体验

整个空间不是很大, 但是设计的都很紧凑巧妙, 很多细节可以慢慢体会所以不大但是会让人流连其中, 同时又是一个环线移步换景的造园手法让人从不同的角度感受整个建筑和环境。

2.1 空间节奏的变化

进入鹿野苑石刻艺术博物馆首先是一片空地, 除了一面墙其他两面都是被树林遮住。整个是一个完全开放的空间, 起到游览者的一个聚集作用。这块空地就像一个大型舞台, 树林就像一块大的幕布, 而建筑就深深的隐藏在树林后面, 把精彩的节目 (建筑) 隐藏在身后, 给游览者好奇和向往。

进入树林之中是一条不长的小径, 左边依旧是被树林遮掩, 在小径的右侧是一些石刻雕塑的展览。用植被将每个展区分割开来。整个空间狭长安静。

走到小径的尽头是一处转折, 转折之处有一滩池水和一个展示台。上面写了建造鹿野苑石刻艺术博物馆的序言。在这里人们可以做一个停留, 如果说前面的小径是点题——点名博物馆的藏品为何物, 那么这方长碑就可以说的起到会意的作用, 将禅宗佛意告知众人, 此处的停留既是一个短暂的休息, 又可以领悟博物馆的宗旨。同时也是路线方向的一个转折的提示。

转折之后进入的是一个更加隐秘的空间, 之所以是因为更加隐秘, 是因为两旁的植物更加茂密了, 阳光几乎无法照射进来, 同时道路也是斜着向前延伸, 你无法直接看清前面的事物、建筑。整个空间除了植物没有任何其他的信息, 整个空间变得越发的紧凑越发的神秘, 偶尔还能听到鸟鸣声, 完全的把人们的好奇心充分的调动起来。

建筑豁然开朗的出现在了眼前。前方的建筑被洒下的阳光渲染出了神圣的气质。一条延伸上去到入口的长道引导着人的视线不自觉的抬头仰望建筑。所有的情感在此刻达到了高潮, 达到了终点。全部转化为了崇敬之心。

整个的空间节奏主要是有开放到私密的一个渐变过程, 在最后由一个很私密的场所突然转变为开放的场所, 这种节奏的变化也影响着游览者的心情, 调动着游览者的心情, 让游览者能充分的融入到环境中, 融入到禅意中。最后通过建筑的展现有个情感的爆发, 释放了在前面收紧的心情。得到了升华。在这个过程之中, 人们慢慢的感受着禅宗美学和自然风景交织起来的美丽。

2.2 建筑与外部环境的空间交织

在造园和建筑中刘家琨除了对空间的节奏有像小说一样富有情绪的把控之外, 对于建筑和园林的结合也有自己独特的手法, 达到了树、水、建筑交织在一起的效果。建筑仿佛只是简简单单摆放石刻雕塑的场所, 除此之外看到的、听到的、触摸到的、闻到的都是自然。在建筑中大量运用窗户将自然光照射到建筑中, 同时将建筑“破”开, 将溪水引入建筑中。同时也起到了调节气温的作用。两个空间不再是被一堵墙生生隔断, 而是一方清水将墙体打破, 使整个室内的空间感更加丰富, 也把自然引入了室内, 水还能给室内带来生气, 其建筑主要是混凝土建造, 而石刻也是“硬”的物质, 水独特的性质能激活空间的生命力。

2.3 建筑空间中光的运用

建筑中运用了大量的、不同形式的开窗, 引入了大量的自然光。在整个建筑的气质和形象上营造除了别样的禅意。

首先是光对于人的重要意义, 从精神性、感官上都有着不同的震撼。

光线几乎是人的感官能得到的一种最辉煌, 和最壮观的经验。正因为如此, 它才会在原始的宗教仪式中受到人们的顶礼膜拜。刘家琨就巧妙的运用了不同场景下光的语言来表达建筑。

佛教是一个重视自然生态的宗教, 自古以来, 寺院建筑常与山林融和, 不破坏森林环境;僧人修行力求淡泊简朴, 不侵犯自然资源, 都是与万物同体共生的表现。另外, 历代的高僧大德, 植树造林、整治河川、修桥铺路、珍惜资源, 倡导戒杀素食、放生护生, 更是自然保育的具体实践。

光线还节能。

首先是建筑的开场, 一条长的通道把人的目光引向了上方同时阳光给建筑披上了圣洁的光辉, 就像佛教一样, 给人指导和圣明。这就是开门见山的表达了主题。而在建筑内部, 通过竖窗、侧窗、天窗等不同语言表达了不同的语言。

主次:在鹿野苑石刻艺术博物馆第二期的建筑中, 整个建筑内部空间是个狭长的长方体, 十多米的高尺度空间给人崇敬质感, 只有在前面那堵墙的上方设置了长条的天窗, 一片阳光洒下来, 洒到了佛头的身后, 给佛头披上了神圣的感觉。

重点:在二期二层的空间中, 刘家琨又用了不同的手法引入自然观。在雕塑的顶后方进行开窗, 阳光像追光一样打下来。每一件雕塑都像一个主角一样在光线下展现着自己的优雅。

观景:窗户不仅能将室外的东西引入室内, 同时也能把室外的景物引入室内。让人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中, 同时建筑起到了空间的展示功能和保护功能, 很好的结合室外景观。

3、结束语

鹿野苑石刻博物馆的建筑空间和自然空间融合非常巧妙, 同时在进入空间给人像戏剧一样的体验, 有好奇、有震撼、有惊叹和喜悦等各种心情。让人充分体验到空间的奇妙。同时又利用这种种情绪与佛教的主题所呼应、契合。是令人惊叹和值得细细品味的建筑。

摘要:著名建筑师刘家琨作为成都生人, 在川渝地区创作了许多优秀的设计作品, 其中鹿野苑石刻艺术博物馆作为代表作之一在选址、用材、采光和与自然环境结合等方面都有其出色的展示。体现了刘家琨本人人文意蕴的设计思想和石刻艺术馆所表达的禅宗美学。同时也将低技理念运用其中, 通过设计充分发挥和利用古老文化的优势, 扬长避短, 从而也能节约成本。

关键词:刘家琨,鹿野苑,建筑,空间,光

参考文献

[1] 刘家琨:《鹿野苑石刻博物馆》, 《北京规划建设》, 2006年第6期。

[2] 刘家琨:《此时此地》,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年版, 第2页、第110页。

[3] 刘家琨:《鹿野苑石刻博物馆》, 《中国建筑》, 2001年第10期。

推荐阅读:

上一篇:简述工程造价控制中的问题及改进方法下一篇: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观察及护理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