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安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2-11-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宝安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地方市场监督管理局监管能力评估

摘 要: 随着市场监管体制改革的深入,许多地方政府在整合工商、食药、质检等资源的基础上组建市场监督管理局以统筹监管环节,尝试探寻有效监管的新出路。以OECD框架为基础,从监管机构、监管职能和监管政策三大维度出发并借鉴已有研究,尝试建构适用于我国地方市场监督管理局等监管部门的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使用这一体系对2016年X市六区级市场监督管理局的监管能力进行分级定性评估与比较。

关键词: 监管能力;市场监督管理局;能力评估

20世纪以来,人们愈发认识到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如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政府优劣,而影响政府优劣的一大关键因素就是政府能力水平的高低。1997年,世界银行在世界发展报告中详细阐明了提高政府能力的必要性[1]。在政府扮演重要角色的当代中国,尤其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目标之后,作为政府能力提升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监管能力建设自然而然地受到广泛重视和关注。为深化监管体制改革,解决监管过程中监管主体混乱、执法环节交叉、权责不明等问题,从2014年开始,许多地方政府在整合工商、食药、质检等资源的基础上开始组建市场监督管理局以统筹监管环节,推进综合执法。在此背景下,本文尝试构建和完善适用于地方(城市政府)市场监督管理局的监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选取X市六区级市场监督管理局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监管能力进行测量与比较。

一、概念界定与研究现状

1.概念界定

政府能力是一个政府在实现其自身职能、从事某项活动过程中所拥有的资源和能量[2]。Mann在《社会权力的来源》中将政府能力分成了专断性能力和基础性能力两类[2],学者王绍光在此基础上又将基础性政府能力细分为强制、汲取、濡化、认证、规管、统领和再分配、吸纳整合等[4]。作为政府能力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政府监管是指政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实现某些公共政策目标,对微观经济主体进行的制约与规范”[5],主要由社会性监管和经济性监管两方面构成。而监管能力则是政府监管部门在行使其监管职能的过程中通过运用其所拥有的资源最终达到其目标的有效程度[6]。

2.研究现状

目前国际上已有各种测量政府机构相关能力的模型与方法。例如,世界银行就曾提出机构与治理评价(Institutional and Governance Reviews)以及国家政策与机构评价(Country Policy and Institutional Assessment)的途径,被应用于观测和分析成员国政府机构相关能力的薄弱之处并提供改善建议。在国内研究中,众多学者也结合各自的研究方向建立起适用于不同领域的监管能力评价体系。杜钢建试图从界定度、参与度、透明度、强硬度等八个方面分五个等级评估政府的规范能力[7];杨松、王广平等人从资源能力、履职能力和绩效结果三个维度和进一步细化的16个方面构建了中国药品监管能力评价体系[8];吴佳惠结合政府监管能力的构成要素、影响因素以及外显形式构建了食品监管能力评价体系[9]。也有学者在建立模型的基础上开展了监管能力评价的实证研究:胡颖廉测量比较了沿海十个省级药品监管机构的监管能力[10];李万新、埃里克从潜在机构能力、实现机构能力两方面对全国31个省级环保局机构监管能力进行排序[11];王力、余苏珍等人则在纵向上研究了江西省各县级食药监管机构监管能力在2006年至2008年两年间的变化[12]。

但综合来看,关于我国地方监管机构的监管能力评价研究,尤其是2014年监管机构改革以来关于地方市场监督管理局的整体监管能力评价研究还相对较少,因此本文试图在目前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这一领域有所拓展。

二、监管能力评价体系构建

1995年3月,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理事会发布了监管能力建设的第一个国际标准——《改善政府监管质量建议》,它为政府监管质量的评价提供了较为系统的框架,是当前监管型国家建设领域较为成熟的指导性文件。其中提到,监管活动主要包括监管机构、监管工具和监管政策三个元素[13]。以OECD框架为基础并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国内学者刘鹏、刘志鹏建立起我国中央监管机构监管能力的分级测量指标体系并对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卫生与计划生育监督中心和环境保护部三个部门进行评估[14],在进一步研究中又将该体系扩展应用至八个中央监管机构的能力评估中[15],是目前我国较具代表性的机构监管能力评价体系。

但应注意到,中国在政治制度、社会基础和政府职能等方面与其他OECD国家存在一定差异,因此不能全部照搬OECD框架。学者刘鹏、刘志鹏建立的机构监管能力评价体系主要针对中央部委,而地方基层部门的组织架构、资源状况和部门职能等具有更大的限制性和多样性,因此也不能简单套用该指标体系。本研究依循OECD提出的“監管机构”“监管职能”和“监管政策”的政府监管要素大体框架,并借鉴已有的我国机构监管能力评价体系,充分考虑到地方实际情况,进行适当修改,尝试建构适用于我国地方市场监督管理局等监管部门的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1.监管机构

OECD认为,相关监管机构的设立对于监管政策的实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监管机构是确保监管活动得以成功实施的基础,其主要分为机构性质、机构职能两个方面。

一是机构性质。组织的权力资源对组织的存在和运营产生影响,是组织重要的资源能力之一[16]。而权力资源的多寡,与机构性质有关,主要体现在机构级别与监管权力来源上。OECD认为,监管取得成效的基本条件之一就是建立接近政府核心层的有力监管机构[17],这意味着机构级别越高,可获取的权力资源越多,其监管能力也就越强。同样地,权力由更高层级领导授予,该监管机构在本地区开展监管活动受同级部门的干预就较少,自主性也就更大,因此权力来源也将影响到监管能力的强弱。而另一方面,基层机构作为政策自上而下落实的关键一环,能够直接影响到监管的覆盖范围与执行效果。组织能力有潜在与现实之分,组织的潜在行动能力与行政储备十分相关[18]。监管部门的下设基层机构越多,监管覆盖范围越广,用于开展监管活动的行政储备力量也就越大,说明其具有较强的潜在监管能力。

二是机构职能。大量研究认为监管机构职能的分散是“监管失灵”的重要原因。不同的监管机构作为行政上独立的主体具有不同的目标,很难随时合作开展监管活动。在危机出现时,又容易发生各监管机构相互推卸责任的情况。反之,监管职能的集中通过信息、设施和人员的共享,能够最大化地利用现有资源,产生规模效益,减少监管的真空地带[19]。而Harlow和Rawlings认为成熟的监管应由监管政策制定、政策监督与检查、政策执行与制裁三要素组成[20],这说明监管机构权力的混合性对监管能力产生影响。权力的混合性保障了机构的独立性,机构的独立性又使其不易受利益集团影响,保障监管活动的有效性。权力的混合性体现在其是否具备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

2.监管工具

为进一步提升监管质量和推动监管改革,开发和运用有效的监管工具十分重要。OECD提出,公众沟通、监管替代工具的选择、行政管理的简化是提高政府监管质量的有效工具[21]。因此在监管工具这一维度主要从公众沟通、监管替代工具、行政简化等3个方面衡量。

一是公众沟通。OECD报告指出,提高公众沟通的方式主要包括宣传监管方案、相关方非正式咨询、听证会的举办、专家咨询等[22]。结合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依托网络平台进行信息公开的发展趋势,在上述4项的基础上增加“政府信息公开”,共同构成公众沟通的衡量指标。

二是监管替代工具。当前,伴随着市场经济的成熟和政府职能的加快转变,在监管活动中引入使用与传统型监管工具不同的新型监管工具是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特征。较为常用的监管替代工具主要有经济、信息、合作等手段[23]。经济手段是当代政府治理与政策执行中广泛运用的一类工具,主要形式有合同工具、价格、税收和特许经营等[24];信息手段与传统工具相比具有推进公平交易、促进交易主体自律以及低成本等优势[25],合理使用信息手段将有助于提升监管效果;合作监管是指政府与企业等其他组织在分工合作的基础上共同执行监管政策,较传统政府监管而言更具多元化与网络化,在本研究中合作手段主要体现为行业自律协会的设立。

三是行政简化。从实践上来看,过于繁琐的行政程序是滋生官僚主义、腐败现象的温床,也是阻碍政策执行的绊脚石。行政程序的简化有利于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在抑制腐败现象的同时也降低了制度性成本,使得监管政策的执行更加高效。根据X市各区级市场监督管理局的主要行政流程,其行政简化可以反映在商事登记和食药审批上。

3.监管政策

监管政策制定和执行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政府监管活动的最终结果如何。结合地区实际情况,由于X市各区级市场监督管理局均不具有单独制定规章政策的权力,因此在监管政策这一维度将主要从监管部门的政策执行方面加以考虑。政策执行能力是政府为实现政策目标而设计方案、调用资源的政策执行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内在能力和力量,缺乏执行力的政府将因无法执行国家政策而使政府面临合法性危机[26]。政策执行力可从执行资源和执行力度两个方面衡量。

一是执行资源。执行资源是保证政策执行力的必要基础[27],任何监管活动的开展都离不开资源的支持,资源短缺将导致监管活动捉襟见肘,寸步难行。资源支持主要有人力支持与资金支持。人员是执行力量的集中体现,人力资源的数量多寡、素质高低与监管活动开展息息相关。而财力因素是政府职能行使的基本前提之一,也是开展监管活动必需的物质基础。

二是执行力度。执行力度是政府执行任务的力量度,是衡量地方政府执行能力的参考依据之一[28]。监管部门的政策执行力度越大,反映出其监管能力越强。在这里,考虑到X市各区级市场监督管理局的具体工作职责内容,监管执行力度主要以经核审后维持判罚的行政处罚案件数(不含简易处罚)以及挽回消费者经济损失金额为衡量指标。

综上所述,本文结合相关研究和具体实际,构建出适用于我国地方监管部门的能力评价体系,该体系共分为3个一级指标,7个二级指标,19个三级指标。如表1所示。

三、监管能力评价体系应用及测量

1.数据和信息来源

本研究以X市A、B、C、D、E、F六区级市场监督管理局为研究对象,测量2016年各机构的监管能力并进行比较。本研究所使用的数据和文本主要来源于:(1)各机构设置和主要职责规定的相关政府文件;(2)各机构年度报告,如年度工作总结报告、信息公开年度报告、年度主要指标统计图表等;(3)各机构官方网站、官方媒体报道;(4)通过向X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依申请公开途径获得的官方数据。可见,本研究使用的相关数据和信息均来源于公开透明的官方文件或报道,测评信度能够得到保证。

2.测量方法

本研究从监管机构、监管工具和监管政策三个维度的18个细分指標分别对X市六区级市场监督管理局进行测评,测评结果兼具绝对性与相对性。其中大多数指标根据相对性原则,对6区局的数据进行直观比较并排名。以排名情况为基础,测评结果依序分为六个名次,为方便测评结果的呈现,按排名由低到高分别赋值1—6分。

部分指标(机构级别、权力来源、职能集中性、权力混合性、商事登记简化、食药审批简化)由于六个机构情况基本一致而难以排序,因此根据绝对性原则对其统一赋值。其中,机构级别和权力来源指标根据国家、省部、司厅局、县处、乡镇科等五个行政级别由低到高分别赋值1—5分;职能集中性指标以“是否承担该领域主要职责”和“是否单独承担该领域相关职责”为判断依据,二者均为“是”则得5分,一“是”一“否”则得3分,二者均为“否”则得1分;权力混合性指标根据规章制定权、行政执法权和司法权的拥有情况为判断依据,拥有三种权力则得5分,拥有两种权力则得3分,拥有一种权力则得1分,不拥有权力则得0分。

应说明的是,本研究采用定性分级评估方法,测评结果并非对连续变量的测量,而是对分级变量的测量。此外由于客观条件所限,本测评不对各个测量指标的权重加以赋值,仅对最终各项得分进行机械加总,直观比较地得出X市六区级市场监督管理局监管能力的高低。

3.测量结果

(1)监管机构测量

监管机构维度测量结果如表2所示。

在职能集中性方面,大部制改革使得各区级市场监督管理局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承担相关领域的主要职责,但无法完全单独承担相关领域的全部职能,在一些环节仍然需要与其他部门协同合作开展执法监督行动。例如,各区级市场监督管理局在“粮食的质量和卫生安全监管”领域需与粮食局联合监管,在“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领域需与农业部联合监管,而对于“无证经营行为”的监管,更要视不同情况,与文化局、公安局、城管局、环保局等多部门协同配合才能实现。

在权力混合性方面,各区级市场监督管理局只具有行政执法权,不具有规章制定权和司法权。在大多数监管领域,只有市级及以上市场监督管理局有权制定规章政策,而部分监管领域的规章政策还需由其他相关部门制定,例如,由各區级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展监督执法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和酒类食品安全监管”、“药品流通及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进口许可的安全监管”等领域所依规章政策由市商务局制定。而在司法领域,相关法务处理也必须通过人民法院、检察院等司法机构实现。

(2)监管工具测量

在信息透明与沟通的工具使用上,监管方案的宣传是各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所偏爱使用的,以培训会、宣传周、政策文件发放等形式为主;针对利益集团的非正式咨询方面,该工具使用频率较少,以约谈、座谈等形式为主;而各区局2016年全年均未举办相关听证会,也未设立专家咨询机构。

2016年各区局信息公开情况如表3所示。

在监管替代工具的使用上,六区局均未采用税收、补贴等经济手段,而是以信息手段为主,例如进行教育、通过互联网社交软件加强监管方与被监管方的即时沟通、公开监管过程详细信息、披露相关违法违纪信息等。在合作手段方面,仅有A区局和C区局采用了行业自律方式。

在行政简化方面,X市六区级市场监督管理局在市局的统一领导下行政简化步伐较为一致,也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主要体现在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和食品药品审批环节简化上。在商事登记方面,各区局进行了营业执照、社会保险登记证、税务登记证、统计登记证和组织机构代码证“五证合一”的改革,并且在国内首创个体户“口头申报、当场取照”的简便登记方式,有效地降低了投资创业的制度性成本。而在食品药品审批环节,X市也实施了食品药品许可监管“证照分离”改革,并且率先在省内开展“三证合一”(食品流通许可证、餐饮服务许可证、保健食品经营企业卫生条件审核证明)工作,在大大简化了行政审批流程的同时也提高了监管能力。如表4所示。

(3)监管政策测量

2016年,X市各区级市场监督管理局在岗公务员编制人数及学历构成情况。

人力支持指标的最终分数取“编制人数得分”和“学历构成得分”的平均值得到,如表5所示。

2016年,X市各区级市场监督管理局财政收入情况。

在行政处罚案件数(不含简易处罚)方面,各区局的行政处罚在核审中均被维持原判罚,体现了X市各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行政处罚的合理性与准确性。

2016年,X市各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挽回消费者经济损失情况。

综合上述分析,X市六区级市场监督管理局各个指标的最终得分情况如表6所示。

四、结 语

根据评价结果可以看出,X市六区级市场监督管理局中A区局的监管能力最强,B区局稍次之,二者大幅领先于其他区局,占据第一梯队;第二梯队中,C区局的监管能力稍强于F区局和E区局,三者大体上处于相近的监管能力水平;而处于第三梯队的D区局在众多指标中表现不佳,反映出其监管能力相对较弱。

总体而言,X市六区级市场监督管理局普遍存在听证制度和专家咨询制度不完善、监管工具单一、职能集中性和权力混合性较欠缺等共性问题。为进一步提高监管能力,各区局应不断拓宽公众沟通与参与的渠道,持续推进信息公开工作的开展;探索尝试经济型和合作型监管替代工具,通过激励性措施发挥被监管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不仅拘泥于常规的执法检查活动;还应进一步深化监管体制改革,合理统筹市场监督管理局和其他部门的协调与合作,合理划分监管事权,适当条件下探索整合目前仍需多主体联合执法的监管环节,扫除监管的真空或交叉地带。

同时值得关注的是,2018年3月13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成立国务院直属机构——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归纳整合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及个别其他部门的有关职能,统一负责市场综合管理、维护市场规范秩序、监管工业产品及食药品安全等[29]。可以看出,从2014年一些地方政府的探索开始,再到2018年在国家层面上组建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市场监管机构的改革是一场自下而上的重大实验,而未来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监管机构和监管职能的优化与完善也将自上而下地传导至各个地方基层市场监督管理局,我国各级政府的市场监管能力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世界银行. 《1997年世界发展报告:变革世界中的政府》[M], 北京:中国财经出版社, 1997.

[2] 汪永成. 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政府能力的供求变化与平衡策略[J]. 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报告, 2003(00):117-131+6.

[3] Mann M. 社会权力的来源[M],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

[4] 王绍光. 国家治理与基础性国家能力[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28,(03):8-10.

[5] 刘现伟. 加强政府监管创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J]. 宏观经济管理, 2016,(02):33-36.

[6] 蔡久艳. 食品安全政府监管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 昆明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5.

[7] 杜钢建. 政府能力建设与规制能力评估[J]. 政治学研究, 2000,(02):54-62.

[8] 杨松, 王广平, 黄果, 江滨. 中国药品监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中国药学杂志, 2012, 47,(14):1175-1177.

[9] 吴佳惠. 政府食品安全监管能力评价体系研究[J]. 吉林工商学院学报, 2016, 32,(01):5-9+32.

[10] 胡颖廉. 沿海十省(市)药品监管机构能力之比较研究[J]. 公共管理学报, 2007,(01):97-103+126-127.

[11] 李萬新, 埃里克. 从意愿到行动:中国地方环保局的机构能力研究[J]. 环境科学研究, 2006,(S1):21-27.

[12] 王力, 余苏珍, 陈和利, 刘永忠. 两年前后江西省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药品监管能力的比较研究[J].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10, 27,(09):602-603.

[13] OECD. Regulatory policies in OECD countries: from inter-ventionism to regulatory governance[R]. Paris: OECD Publishing, 2002.

[14] 刘鹏, 刘志鹏. 社会性监管机构监管能力的测量与评估——基于对三个监管部门的比较分析[J].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 69,(04):32-40.

[15] 刘鹏, 刘志鹏. 社会性监管机构的能力差异及原因——基于八个中央机构的定性评估[J]. 公共管理学报, 2017, 14,(01):75-88+157-158.

[16] 许成科. 地方政府执政能力评价研究[D]. 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7.

[17] OECD. OECD国家的监管政策——从干预主义到监管治理[M]. 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6.

[18] Nelissen. The administrative capacity of new types of governance[J]. Public Organization Review, 2002,(2):5-22.

[19] 黄禹忠, 吴献金. 混业经营监管机构设置研究[J]. 金融理论与实践, 2002,(07):16-18.

[20] Harlow C, Rawlings R. 法律与行政[M],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6.

[21] 王蕾, 王芳霞. 政府监管政策绩效评估分析——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为例[J].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 2009,(05):80-86,127.

[22] OECD. The OECD report on regulatory reform synthesis[R]. Paris: OECD Publishing, 1997:31-33.

[23] 张秉福. 论社会性管制政策工具的选用与创新[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9,(02):74-80.

[24] 杜应恒, 米爱娟, 颜晶晶. 食品生产企业质量控制体系研究[J]. 中国集体经济, 2010,(16):116-117.

[25] 应飞虎, 涂永前. 公共规制中的信息工具[J]. 中国社会科学, 2010,(04):116-131,222-223.

[26] 谢庆奎, 陶庆. 政府执行力探索[J]. 中国行政管理, 2007,(11):9-13.

[27] 金强. 县级政府教育政策执行力研究[D]. 西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16.

[28] 莫勇波, 刘国刚. 地方政府执行力评价体系的构建及测度[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5):69-76.

[29] 王勇. 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说明[N]. 人民日报, 2018-03-14(005).

作者:徐国冲 陈泽鹏

第2篇:货币市场基金监督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促进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以下简称基金)的发展,规范货币市场基金的募集、运作及相关活动,保护投资人及相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证券投资基金法》及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货币市场基金是指仅投资于货币市场工具,每个交易日可办理基金份额申购、赎回的基金。

在基金名称中使用“货币现金流动”等类似字样的基金视为货币市场基金,适用本办法。

基金管理人可以按照本办法的规定,根据市场与投资者需求,开发设计不同风险收益特征的货币市场基金产品,拓展货币市场基金作为现金管理工具的各项基础功能。

第三条 中国证监会、中国人民银行依照法律、行政法规、本办法的规定和审慎监管原则,对货币市场基金运作活动实施监督管理。

第二章 投资范围与投资限制

第四条 货币市场基金应当投资于以下金融工具:

(一)现金;

(二)期限在1年以内(含1年)的银行存款、债券回购、中央银行票据、同业存单;

(三)剩余期限在397天以内(含397天)的债券、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资产支持证券;

(四)中国证监会、中国人民银行认可的其他具有良好流动性的货币市场工具。

第五条 货币市场基金不得投资于以下金融工具:

(一)股票;

(二)可转换债券、可交换债券;

(三)以定期存款利率为基准利率的浮动利率债券,已进入最后一个利率调整期的除外;

(四)信用等级在AA+以下的债券与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

(五)中国证监会、中国人民银行禁止投资的其他金融工具。

第六条 货币市场基金投资于相关金融工具的比例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一)同一机构发行的债券、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及其作为原始权益人的资产支持证券占基金资产净值的比例合计不得超过10%,国债、中央银行票据、政策性金融债券除外;

(二)货币市场基金投资于有固定期限银行存款的比例,不得超过基金资产净值的30%,但投资于有存款期限,根据协议可提前支取的银行存款不受上述比例限制;货币市场基金投资于具有基金托管人资格的同一商业银行的银行存款、同业存单占基金资产净值的比例合计不得超过20%,投资于不具有基金托管人资格的同一商业银行的银行存款、同业存单占基金资产净值的比例合计不得超过5%。

第七条 货币市场基金应当保持足够比例的流动性资产以应对潜在的赎回要求,其投资组合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一)现金、国债、中央银行票据、政策性金融债券占基金资产净值的比例合计不得低于5%;

(二)现金、国债、中央银行票据、政策性金融债券以及五个交易日内到期的其他金融工具占基金资产净值的比例合计不得低于10%;

(三)到期日在10个交易日以上的逆回购、银行定期存款等流动性受限资产投资占基金资产净值的比例合计不得超过30%;

(四)除发生巨额赎回、连续3个交易日累计赎回20%以上或者连续5个交易日累计赎回30%以上的情形外,债券正回购的资金余额占基金资产净值的比例不得超过20%。

第八条 因市场波动、基金规模变动等基金管理人之外的因素致使货币市场基金投资不符合本办法第六条及第七条第项(二)(三)(四)规定的比例或者基金合同约定的投资比例的,基金管理人应当在10个交易日内进行调整,但中国证监会规定的特殊情形除外。

第九条 货币市场基金投资组合的平均剩余期限不得超过120天,平均剩余存续期不得超过240天。

第三章 基金份额净值计价与申购赎回

第十条 对于每日按照面值进行报价的货币市场基金,可以在基金合同中将收益分配的方式约定为红利再投资,并应当每日进行收益分配。

第十一条 货币市场基金应当采取稳健、适当的会计核算和估值方法。在确保基金资产净值能够公允地反映基金投资组合价值的前提下,可采用摊余成本法对持有的投资组合进行会计核算,但应当在基金合同、基金招募说明书中披露该核算方法及其可能对基金净值波动带来的影响。

前款规定的基金估值核算方法在特殊情形下不能公允反映基金价值的,货币市场基金可以采用其他估值方法。该特殊情形及该估值方法应当在基金合同中约定。

第十二条 对于采用摊余成本法进行核算的货币市场基金,应当采用影子定价的风险控制手段,对摊余成本法计算的基金资产净值的公允性进行评估。

当影子定价确定的基金资产净值与摊余成本法计算的基金资产净值的负偏离度绝对值达到0.25%时,基金管理人应当在5个交易日内将负偏离度绝对值调整到0.25%以内。当正偏离度绝对值达到0.5%时,基金管理人应当暂停接受申购并在5个交易日内将正偏离度绝对值调整到0.5%以内。当负偏离度绝对值达到0.5%时,基金管理人应当使用风险准备金或者固有资金弥补潜在资产损失,将负偏离度绝对值控制在0.5%以内。当负偏离度绝对值连续两个交易日超过0.5%时,基金管理人应当采用公允价值估值方法对持有投资组合的账面价值进行调整,或者采取暂停接受所有赎回申请并终止基金合同进行财产清算等措施。

前述情形及处理方法应当事先在基金合同中约定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第十三条 对于不收取申购、赎回费的货币市场基金,可以按照不高于0.25%的比例从基金资产计提一定的费用,专门用于本基金的销售与基金持有人服务。基金年度报告应当对该项费用的列支情况作专项说明。

第十四条 为了保护基金份额持有人的合法权益,基金管理人可以依照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基金合同的约定,在特定市场条件下暂停或者拒绝接受一定金额以上的资金申购。

第十五条 当日申购的基金份额应当自下一个交易日起享有基金的分配权益;当日赎回的基金份额自下一个交易日起不享有基金的分配权益,但中国证监会认定的特殊货币市场基金品种除外。

第十六条 货币市场基金的基金份额可以在依法设立的交易场所进行交易,或者按照法律法规和合同约定进行协议转让。

第十七条 基金管理人应当建立健全内部流动性风险控制制度,细化流动性风险管理措施。在满足相关流动性风险管理要求的前提下,当货币市场基金持有的现金、国债、中央银行票据、政策性金融债券以及5个交易日内到期的其他金融工具占基金资产净值的比例合计低于5%且偏离度为负时,为确保基金平稳运作,避免诱发系统性风险,基金管理人应当对当日单个基金份额持有人申请赎回基金份额超过基金总份额1%以上的赎回申请征收1%的强制赎回费用,并将上述赎回费用全额计入基金财产。基金管理人与基金托管人协商确认上述做法无益于基金利益最大化的情形除外。前述情形及处理方法应当事先在基金合同中约定。

为公平对待不同类别基金份额持有人的合法权益,货币市场基金应当在基金合同中约定,单个基金份额持有人在单个开放日申请赎回基金份额超过基金总份额10%的,基金管理人可以采取延期办理部分赎回申请或者延缓支付赎回款项的措施。

第四章 宣传推介与信息披露

第十八条 基金管理人应当在货币市场基金的招募说明书及宣传推介材料的显著位置列明,投资者购买货币市场基金并不等于将资金作为存款存放在银行或者存款类金融机构,基金管理人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

第十九条 基金管理人、基金销售机构在从事货币市场基金销售活动过程中,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制作宣传推介材料,严格规范宣传推介行为,充分揭示投资风险,不得承诺收益,不得使用与货币市场基金风险收益特征不相匹配的表述,不得夸大或者片面宣传货币市场基金的投资收益或者过往业绩。

除基金管理人、基金销售机构外,其他机构或者个人不得擅自制作或者发放与货币市场基金相关的宣传推介材料;登载货币市场基金宣传推介材料的,不得片面引用或者修改其内容。

第二十条 基金销售支付结算机构等相关机构开展与货币市场基金相关的业务推广活动,应当事先征得合作基金管理人或者基金销售机构的同意,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得混同、比较货币市场基金与银行存款及其他产品的投资收益,不得以宣传理财账户或者服务平台等名义变相从事货币市场基金的宣传推介活动。

第二十一条 基金管理人、基金销售机构独立或者与互联网机构等其他机构合作开展货币市场基金互联网销售业务时,应当采取显著方式向投资人揭示提供基金销售服务的主体、投资风险以及销售的货币市场基金名称,不得以理财账户或者服务平台的名义代替基金名称,并对合作业务范围、法律关系界定、信息安全保障、客户信息保密、合规经营义务、应急处置机制、防范非法证券活动、合作终止时的业务处理方案、违约责任承担和投资人权益保护等进行明确约定。

第二十二条 基金管理人、基金销售机构与互联网机构等其他机构合作开展货币市场基金销售业务,不得有以下情形:

(一)未经中国证监会注册取得基金销售业务资格,擅自从事基金宣传推介、份额发售与申购赎回等相关业务;

(二)侵占或者挪用基金销售结算资金;

(三)欺诈误导投资人;

(四)未向投资人充分揭示投资风险;

(五)泄露投资人客户资料、交易信息等非公开信息;

(六)从事违法违规经营活动;

(七)法律法规及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三条 基金管理人、基金销售机构、基金销售支付结算机构以及互联网机构在从事或者参与货币市场基金销售过程中,向投资人提供快速赎回等增值服务的,应当充分揭示增值服务的业务规则,并采取有效方式披露增值服务的内容、范围、权利义务、费用及限制条件等信息,不得片面强调增值服务便利性,不得使用夸大或者虚假用语宣传增值服务。

从事基金销售支付结算业务的非银行支付机构应当严格按照《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存管办法》有关要求存放、使用、划转客户备付金,不得将客户备付金用于基金赎回垫支。

第二十四条 基金管理人应当严格按照有关基金信息披露法律法规要求履行货币市场基金的信息披露义务,鼓励基金管理人结合自身条件,自愿增加货币市场基金信息披露的频率和内容,提高货币市场基金的透明度。

第五章 风险控制

第二十五条 基金管理人从事货币市场基金投资管理活动,应当坚持组合管理、分散投资的基本原则,严格按照本办法规定和基金合同约定的投资范围与比例限制进行资产配置,构建与货币市场基金风险收益特征相匹配的投资组合。

第二十六条 基金管理人应当建立健全货币市场基金相关投资管理制度、风险控制系统与信息技术系统,加强对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信用风险、交易对手风险、道德风险等各类风险的管理与控制。

第二十七条 基金管理人应当注重货币市场基金操作风险的防控,针对货币市场基金申购赎回、交易清算、估值核算、信息披露等环节制定相关业务操作指引并建立风险识别与管理制度,提高从业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与业务操作能力。

第二十八条 基金管理人应当加强货币市场基金从事逆回购交易的流动性风险和交易对手风险的管理,合理分散逆回购交易到期日和交易对手的集中度,加强逆回购交易质押品资质和质押品期限的控制,质押品按公允价值计算应当足额。

第二十九条 基金管理人应当加强对货币市场基金投资银行存款风险的评估与研究,严格测算与控制投资银行存款的风险敞口,针对不同类型存款银行建立相关投资限制制度,投资各类银行存款所形成的潜在利息损失应当与基金管理人的风险准备金规模相匹配。如果出现因提前支取而导致利息损失的情形,基金管理人应当使用风险准备金予以弥补,风险准备金不足的,应当使用固有资金予以弥补。

第三十条 基金管理人应当建立和完善货币市场基金债券投资的内部信用评级制度,综合运用外部信用评级与内部信用评级结果,按照审慎原则具体限定不同信用等级金融工具的投资限制。基金管理人应当对货币市场基金已投资的信用类金融工具建立内部评级跟踪制度与估值风险防范机制,并保留相关资料备查。

第三十一条 基金管理人应当将压力测试作为货币市场基金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建立科学审慎、全面有效的压力测试制度,结合自身风险管理水平与市场情况定期或者不定期开展压力测试,并针对压力测试结果及时采取防范措施,同时将最近一个年度的压力测试工作底稿留存备查。

第三十二条 货币市场基金遇到下列极端风险情形之一的,基金管理人及其股东在履行内部程序后,可以使用固有资金从货币市场基金购买金融工具:

(一)货币市场基金持有的金融工具出现兑付风险;

(二)货币市场基金发生巨额赎回,且持有资产的流动性难以满足赎回要求;

(三)货币市场基金负偏离度绝对值超过0.25%时,需要从货币市场基金购买风险资产。

基金管理人及其股东购买相关金融工具的价格不得低于该金融工具的账面价值。

前述事项发生后,基金管理人应当在两个交易日内向中国证监会报告,并依法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其中涉及到银行间市场的,应当遵守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规定,向相关部门备案。

第三十三条 基金管理人应当坚持稳健经营理念,其货币市场基金管理规模应当与自身的人员储备、投研和客服能力、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水平相匹配,杜绝片面追求收益率和基金规模,不得以收益率作为基金经理考核评价的唯一标准,不得通过交易上的安排规避本办法对投资范围、投资比例、平均剩余期限及存续期的相关规定,不得违规从事或者参与债券代持交易。

第三十四条 基金托管人应当切实履行共同受托职责,严格按照本办法规定对所托管的货币市场基金的日常投资运作活动实施监督,与基金管理人共同做好货币市场基金的风险管理工作,可以根据市场情况及业务发展的需要,对货币市场基金提供流动性支持服务。

第六章 监督管理与法律责任

第三十五条 货币市场基金的份额净值计价、募集、申购、赎回、投资、信息披露、宣传推介等活动,应当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本办法的规定。

第三十六条 货币市场基金在全国银行间市场的交易、结算等市场行为,应当遵守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全国银行间市场的管理规定,并接受中国人民银行的监管和动态检查。

第三十七条 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在管理与托管货币市场基金过程中,因违反法律法规或者基金合同约定导致基金财产或者基金份额持有人损失的,应当分别对各自的行为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因共同行为导致基金财产或者基金份额持有人损失的,应当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第三十八条 基金管理人违反本办法规定的,中国证监会可以采取责令改正、监管谈话、出具警示函,整改期间暂停受理及审查基金产品募集申请或者其他业务申请等行政监管措施,记入诚信档案;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依法采取监管谈话、出具警示函、认定为不适当人选等行政监管措施,记入诚信档案;情节严重的,可以对基金管理人及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单处或者并处警告、3万元以下罚款;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九条 基金管理人在管理货币市场基金过程中,由于风险管理不善而发生重大风险事件或者存在重大违法违规行为的,中国证监会可以责令基金管理人提高风险准备金的计提比例或者一次性补足一定金额的风险准备金;情节严重的,可以根据《证券投资基金法》有关规定,对基金管理人采取责令停业整顿、指定其他机构托管、接管、取消基金管理资格或者撤销等监管措施。

第四十条 基金托管人未按照本办法规定履行货币市场基金托管职责的,中国证监会可以依据《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业务管理办法》有关规定采取行政监管措施。

第四十一条 基金销售机构、基金销售支付机构及互联网机构等相关机构或者个人在从事或者参与货币市场基金的销售、宣传推介等活动过程中,违反本办法规定的,中国证监会可以依据《证券投资基金销售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采取行政监管措施。

第七章 附则

第四十二条 本办法由中国证监会、中国人民银行负责解释。

第四十三条 本办法自2016年2月1日起施行。《货币市场基金暂行规定》(证监发〔2004〕78号)、《关于货币市场基金投资等相关问题的通知》(证监基金字〔2005〕41号)、《关于货币市场基金投资短期融资券有关问题的通知》(证监基金字〔2005〕163号)、《关于货币市场基金投资银行存款有关问题的通知》(证监发〔2005〕190号)、《关于加强货币市场基金风险控制有关问题的通知》(基金部通知〔2011〕41号)等文件同时废止。

第3篇:加强种子监督检验, 规范种子市场管理

摘 要: 种子监督检验是确保农业丰收的一项关键技术措施,因农作物种子种类的多样性,各品种特征特性的不相关性,检验技术的准确性,以及种子的不可替代性,加强农作物种子监督检验意义重大。如何作好农作物种子的监督检验,作者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 农作物种子 种子监督检验工作 质量 加强措施

种子监督检验工作在我国开展的较晚,但近几年发展较快,特别是随着近几年种子贸易的迅速发展及多种渠道经营局面的出现,对家农作物种子的监督检验势在必行。由于农作物种子的特殊性,与其他商品相比,其监督检验有自己的特点。

一、农作物种子的特殊性

由于农作物种子的特殊性,检验人员一定要了解农作物种子各品种的特征特性及在生产和使用上的区域性、季节性和时间性等特点。此外,农作物种子具有一定的保存期限,要求有较严格的储存条件和不同于其他商品的使用场所。农作物种子的生产周期长,受自然条件影响大,环节多,技术要求高,由于农作物种子形状的复杂性和隐蔽性,人们无法从种子的外观上进行准确的观测种子的真实性,需要在以后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表现出来。另外,种子在播种后不能像其他商品那样可以退换和维修,具有不可代换性,这就要求检验人员把好种子播种前的质量关,防止假劣种子上市,减少坑害农民事件的发生。

二、农作物种子监督检验的特殊性

农作物种子的特殊性,决定了农作物种子监督检验的特殊性。一是对象的复杂性。农作物种类多,各种农作物间及园艺品种类型繁多,并且旧品种不断被淘汰,新品种不断涌现,并且含义广,不仅仅指植物学概念的种子,还包括果实、根、茎、苗、芽等用种材料。二是检验的时间性。目前国家农作物种子检验标准及国际种子检验标准中,衡量种子农作物的四大指标是纯度、净度、发芽率和水分,后三项指标可在室内借助一定的仪器在短时间内检验完成,而作为种子分级的主要指标——纯度,特别是杂交种子的纯度,必须进行田间小区种植鉴定,因而需要的时间较长,一般为一个生产周期才能得出结果。三是有较强的经验性。在我国,特别是基层,种子纯度的田间鉴定、室内净度分析、发芽率的记数等种子质量项目检验的仪器化程度不高,特别是田间纯度的鉴定完全靠目测,这就要求检验人员有较丰富的经验和理论基础,否则影响其结果的准确性。四是工作的艰巨性,农作物种子检验对象的复杂性、较长的时间性、较强的经验性,以及大田环境作业,加上种子检验工作极其细微繁琐,重复性强,决定了农作物种子监督检验工作的艰巨性,而这一点往往不被人们所认识,导致种子检验人员在工作业绩评价和工资福利待遇上的不公平和不合理,从而影响种子检验人员的工作情绪。

三、加强农作物种子监督检验的措施

随着市场的开放、经济的发展,种子经营多元化,一些不法商贩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坑农害农,所以加强农作物种子的监督检验显得尤为重要。

1.建立健全种子监督检验机构。

长期以来,种子质量监督工作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国家技术监督部门直到近几年才将种子纳入国家质量监督的范围。到目前,种子监督检验机构网络尚没形成和配套。特别是县级种子机构虽已建立,但人员少,仪器陈旧,手段落后,致使一些项目的检验未能正常开展。在改革开放搞活的新形势下,随着种子商品化程度的提高,种子生产、经营已形成多渠道,对种子质量的监督无疑增加了难度,所以应把种子监督检验提到工作日程上来,尽快建立健全种子监督检验机构网络,并为检验室配备各检验项目的仪器,必要的高素质检验人员,使检验室通过质量认证和技术认可,确保种子检验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并有法律效应。

2.加快种子检验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由于商品种子在使用上的季节性和使用后的不可代换性,客观上要求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督检验必须在上市前完成,即及时性,而种子纯度的田间种植鉴定最少需要几个月,往往使得检验结果成为马后炮,起不到预防把关作用,因此,研究一种准确、快速、简便、价廉并能在生产上推广应用的农作物种子纯度测定技术是世界各国研究的热点。我国已研究出快速的种子纯度蛋白质电泳鉴定技术、同工酶鉴定技术等,为了提高种子检验结果的科学性、准确性,并确保种子工作的公正性和权威性,我市对百万元办证的单位都配备了蛋白质电泳纯度测定仪、天平等四项指标必备的仪器,但由于技术跟不上,多数未开展工作,只有市站开展电泳纯度鉴定工作,并利用先进的电泳技术,对各县区经营种子的单位每年普查两次,监督种子质量,使我市种子检验新技术得到推广和应用。开展电泳纯度质量检测以来,我市农作物种子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特别是杂交种子的质量大为提高,对防止假劣种子上市下地,保护农民的利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电泳纯度测定结果多数没有标准可依,特别是园艺种子,只能作为参考数据,所以要尽快修订出电泳纯度测定各作物的具体标准与方法,使电泳做出的结果有标准可依。

3.加强对农作物种子边准制定。

种子检验规程是种子检验技术的准则,质量评定的边准方法,是种子质量控制的有机组成部分,规范的种子检验技术对种子生产和国际种子贸易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为了适应种子贸易发展的需要,提高检验结果在国际间的可比性和有效性,我国于1989年开始全面修订GB3543—1983《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历经六年多时间,已经国家技术监督局于1995年8月18日发布了GB/T3543.1—3543.7—1995《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并于1997年6月1日起实施。由于新规程中的许多方法和内容与过去的规程规定差异较大,而且表述比较简明,使用起来难度较大。并且标准是针对全国而定,因此,制定出适合地方的标准和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4.加强学习、提高检测人员素质。

监督检验是具有法律效应的一项工作,最重要、最本质的特征是公正性和科学性,因此必须注重对检验人员素质的培养提高。首先,加强对检验人员的思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指定岗位责任制,严格进行考核,使检验人员在工作中坚持原则,不徇私情。其次要加强对检验人员业务培训,培训要经常化,制度化来提高检验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农作物种子监督检验工作对农作物种子的质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打击种子违法行为、净化种子市场、促进种子管理的规范化,保护种子生产者、经营者和使用者的合法利益,稳定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作者:李世栋

第4篇:市场监督管理局

2012年4月25日,在第十二个“4·26”世界知识产权日来临之际,深圳市知识产权工作会议在五洲宾馆隆重举行,这是深圳市知识产权局加挂牌子后首次市级知识产权工作会议,受到了各界强烈关注。中纪委委员、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田力普专程莅临会议指导工作,并亲自将第一块“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牌子授予深圳市。广东省委常委、深圳市委书记王荣出席会议,与田力普局长共同为示范城市揭牌。

田力普局长在讲话中高度赞扬了深圳近年来在知识产权领域取得的显著成效,盛赞深圳是全国知识产权工作的一块高地,一面旗帜,将首块示范市的牌子授予深圳,是经过评委会讨论决定的,深圳荣获“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实至名归。陈彪副市长代表市委市政府感谢国家知识产权局、广东省知识产权局长期以来对深圳知识产权工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并就下一步知识产权工作进行了部署。陈彪副市长强调,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对提升深圳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在工作中要牢固树立知识产权资源观的观念,紧紧围绕三个方向,坚持做大四个注重,认真完成好九项任务,为全市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经济方式转变,提升“深圳质量”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会议还发布了2011年深圳市知识产权发展状况白皮书、十大知识产权事件和指标体系,表彰了19家深圳市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市中级人民法院、市公安局做了典型发言。国家知识产权局人事司司长徐治江、专利管理司副司长雷筱云,广东省知识产权局局长陶凯元、党组书记马宪民,深圳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李华楠等领导出席会议,会议由市政府副秘书长李一康主持。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市知识产权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各分局及职能部门负责人以及来自企业、中介、行业和科研院所代表共约180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当天,还举行了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省的决定宣讲会,广东省知识产权局党组书记马宪民详细讲解了决定出台的背景、重大意义和主要内容。“4·26”世界知识产权日宣传周举办十二年来,已成为知识产权界年度重要活动,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在市知识产权局的精心组织筹备下,各区、各分局均举办了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宣传活动,为深圳实施知识产权强市战略和创造“深圳质量”营造了浓厚的社会氛围。

第5篇:市场监督管理局(整理)

2012年4月1日上午,全市打击制假售假专项行动暨打击侵权和假冒伪劣工作会议在市民中心多功能会议厅召开,市政府副秘书长李一康主持会议,副市长、市打假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陈彪,市打击制假售假专项行动小组组长、市打假办主任、市市场监管局局长徐友军,市打击制假售假专项行动小组副组长、市公安局副局长王国宾,市打击制假售假专项行动小组副组长、市市场监管局副巡视员李卫南等出席会议并讲话。全市各区(新区管委会)、街道办事处、公安局及其分局、市场监管局及其分局、监管所有关负责同志以及市打假工作领导小组、市打击制假售假专项行动成员单位有关负责同志、食品企业代表、行业协会代表、媒体记者等300余人参加了会议。

徐友军同志首先传达省“三打”领导小组第七次(扩大)会议及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指示精神。省“三打”领导小组充分肯定全省“三打”专项行动取得的成绩,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层层抓好落实,各地打击行动突出自身特色,深入宣传广泛发动群众参与,打击成效初显。随后,李卫南同志简要汇报了全市打击制假售假专项行动阶段工作情况及下一阶段工作部署,王国宾同志介绍了我市公安部门加大力度查办制假售假大要案的经验成果。

截止3月30日,全市打假专项行动各单位共出动执法人员51746人次,检查各类经营户42530家;开展联合行动1144次,查办制假售假案件1105宗,涉案货值5753.32万元;查获假冒伪劣商品795987件,假冒伪劣卷烟296.63万支,盗版光碟及书籍27767件,取缔捣毁无证照制售假窝点695个,在私宰窝点查获生猪327头,在各类市场查获私宰肉3387.5公斤;各行政执法单位向公安机关移送案件48宗。公安机关立案侦查132宗,抓获犯罪嫌疑人216人,依法刑事拘留犯罪嫌疑人108人,逮捕40人,判刑18人。

陈彪副市长在会上要求,各级各部门要把“三打两建”工作与打击侵权和假冒伪劣工作、打假责任制考核工作有机结合,不断提升打击制假售假专项行动的成效。一是要提高思想认识,确立长期作战的观念。近期,省、市有关领导高度重视,短短一个多月时间里多次深入基层督导检查,全力推进“三打两建”工作,同时要求大家做好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二是要不断加大打击力度,突出重点取得明显成效。下一阶段行动,要抓好重点行业,突出对食品、药品和电子通讯产品的整治;要抓住重点区域,突出对省打假警示区域、警示市场和限期整改区域的整治;要抓住重点对象,突出对大要案、利益链、保护伞的打击。三是要打建结合,构建长效监管和社会共治机制。以食品安全领域为切入点,借助打击食品违法行为所产生的震慑力和社会影响,建立食品安全违法信息披露、食品违法经营者“黑名单”等失信惩戒机制,推进食品经营者信用信息数据分级分类管理,通过立法实现经营者、企业失信记录纳入相关人员个人信用档案,建立守信者、失信者在入户、就业、信贷等方面的差别对待机制,增加违法成本。

第6篇:市场监督管理局“十四五”规划纲要和2020年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计划

XX 市场监督管理局“十四五”规划纲要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我局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贯彻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上级市场监管机关的精心指导下,加强和改善市场监管,是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方向,是维护市场公平竞争,激发市场活力和创造力的重要保障,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任务。“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为加快市场监管体系现代化,根据《XX 市关于加强市场监督管理中长期指导意见》的通知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特制订《XX 市场监督管理“十四五”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固树立和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准确把握经济发展规律和市场监管趋势,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谋划、有序推进,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为突破口,

围绕营造良好的市场准入环境、营商环境、竞争环境、消费环境,有效树立现代市场监管理念。为实现 XX 市市场监管不断取得新成就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

二、主要目标 到 2025 年,实现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诚信守法、监管有力的现代市场体系,完善商事制度框架,健全竞争政策体系,形成科学高效的市场监管体系,构建以法治为基础、企业自律和社会共治为支撑的市场监管新格局,形成有利于创业创新、诚信守法、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便利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

(一)全面形成宽松便捷的市场准入环境

进一步完善市场准入制度,公平统一、开放透明的市场准入规则全面形成。各种行政审批大幅削减,商事登记前置、后置审批事项大幅减少,各类不必要的证照基本取消,新增市场主体持续增长、活跃发展,为带动消费促进经济快速发展贡献力量。

(二)全面形成安全放心的市场消费环境

消费维权的法律体系进一步完善,消费维权机制进一步健全。统一的消费投诉举报网络平台基本形成,消费维权的便利程度大幅度提高。消费者协会和其他消费者组织发展壮

大,消费维权社会化水平明显提高。商品和服务消费的质量安全水平全面提升,消费满意度持续提高。

(三)全面形成权威高效的市场监管体制

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全面完成,市场监管格局进一步完善,形成统一规范、权责明确、公正高效、法治保障的市场监管执法体系。

三、主要工作 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场监管工作改革发展的决定》和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工作会议精神为重点,结合我市实际,在“十三五”市场监管的基础上,向“完善体系、提升跨越”为主的阶段转变。形成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市场监管格局,为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和营商环境。

(一)坚持以党建引领全局发展

持续加强党的建设,巩固和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教育决策和部署,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以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为重点,弘扬“爱岗、敬业、奉献、服务”的市场监管精神。进一步坚强作风建设,努力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全力打造一支“政治思想坚定、作风建设过硬、专业行动有力”的高素质市场监管队伍。

(二)坚持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

按照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完善市场监管和服务,促进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主消费,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大市场环境。按照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要求,保证各类市场主体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保障市场主体的合法经营权限,为各类经营者营造公平合理的市场环境。

(三)坚持深化“从简服务”工作理念

进一步削减各类生产许可证、经营许可证和资质认定,最大限度缩减审批范围。化解“领照容易、领证难”的矛盾,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和社会管理功能。完善商事登记前置、后置审批事项目录管理,简化投资项目审批,实行“一站式”网上并联审批,明确标准、缩短流程、限时办结。

(四)坚持提高便利化服务水平

改革企业名称核准制度,赋予企业名称自主选择权。除涉及前置审批事项或企业名称核准与企业设立登记不在同一机关外,逐步实现企业名称不再实行预先核准。向社会开放企业名称数据库,完善企业名称管理规范,丰富名称资源。增强企业变更名称的便捷性,提高办理效率。强化不适宜名称强制纠正机制,维护社会公序良俗,取消不合理限制。加快推进企业全程电子化登记,提高信息化、便利化水平。

(五)坚持加强市场广告监管

围绕食品、医疗、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等重点商品,加大虚假违法广告整治力度。坚持广告宣传正确导向,严厉打击违背社会良好风尚和造成不良影响的广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广告监管方式,加强广告监管平台和互联网广告监测平台建设,健全广告监测制度体系。实施广告信用评价制度,建立违法广告预警机制,完善广告市场主体失信惩戒机制。充分发挥广告行业组织的作用,强化广告经营者、发布者主体责任,引导行业自律,促进行业发展。

(六)坚持强化产品质量

对食品、药品、农产品、日用消费品、特种设备、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等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产品加强监督管理,建立健全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形成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的信息链条。严格落实产品质量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加强产品服务质量监管。严厉查处质量低劣、违反强制性标准、存在质量和安全风险的产品,坚决遏制质量安全事故。加强质量安全日常监管,对重点领域、重点区域、重点商品,加大质量抽检力度,推进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

(七)坚持相关领域规范管理

规范商品交易市场主体经营行为,推动商品质量合格、自律制度健全,深化诚信市场创建活动,积极推进市场诚信体系建设。依法依规开展成品油质量抽检,加大案件查办力度。做好旅游、野生动物保护、拍卖、文物、粮食等领域规范管理。强化对企业和会计师事务所的监督检查,严肃惩处会计违法违规行为。加强“扫黄打非”和打击非法集资、电信网络犯罪等社会综合治理工作。

四、重点工作 (一)着力打击伪劣商品违法行为

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大对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涉及人身财产安全的日常消费品的打假力度,严惩不符合强制性标准、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等违法行为。加大对城乡结合部、农村假冒伪劣的打击力度,加强对食品药品、农资、家用电器、儿童用品等商品市场的整治,对列入强制性产品认证目录的产品未经认证擅自出厂、销售、进口的行为,加强执法查处。强化假冒伪劣源头治理,建立商品生产、流通、销售全链条监管机制,完善重点产品追溯制度,构建清晰可追溯的责任体系。严厉查处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行为,增强打击侵权假冒违法行为的震慑力。

(二)着力健全认证检测体系

加强认证认可检验检测能力建设,推进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市场化改革,支持第三方检验检测认证服务发展。完善购买检验检测认证服务制度,健全在市场准入、市场监督和行政执法中采信认证检测结果的措施和办法。加强创新,提高现场快速智能识别和定性定量分析的检测技术水平。加快提升认证认可检测服务市场监管能力,推进其在电商、微商等新兴领域的广泛应用。加强强制性产品认证,维护质量安全底线。加强自愿性产品、服务、管理体系认证,筑牢质量品牌提升基础。加强检验检测认证品牌建设。

(三)着力加强日用消费品监管

适应百姓消费品质提升的迫切要求,加强质量标准和品牌的引导和约束功能,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缩小国内标准的差距,提高重点领域主要消费品程度,逐步实现与国内销售产品同标准、同质量。强化服装、日用百货、家用电器、建材等质量监管,查处“三无”产品和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等损害消费者权益行为。

(四)着力加强食品药品质量安全监管

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系,落实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实施好食品药品安全相关规划。健全食品药品安全领域消费维权机制,加强消费维权制度建设,简化消费争议处理程序,推动完善食品

药品消费公益诉讼机制,充分发挥消费者组织作用,提高百姓食品药品消费维权效率。

(五)着力维护未成年 人和老年人消费权益

加强对婴幼儿用品的监管,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加大对婴幼儿奶粉、食品、服装、玩具等的抽查检验力度,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确保婴幼儿消费安全。加强学校体育设施器材、文化用品的质量安全监管,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提供保障。加强对康复治疗、特殊教育市场监管,严格经营资质和服务标准,严厉查处无照无证经营、超范围经营等不法行为。丰富老年人消费需求,加大对老年保健食品、健康用品、休闲旅游等领域虚假宣传、消费欺诈的整治力度,清除消费陷阱。提高老年用品设计、制造标准,确保老年用品的安全性、便捷性和适用性。规范基本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文化服务等养老服务设施,提高服务质量,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

(六)着力完善消费投诉举报平台

按照便利消费者投诉的要求,建立全国统一的消费者投诉举报互联网平台,优化提升食品药品、质量安全、价格投诉等重点领域消费投诉举报平台功能,建立消费投诉、消费维权公开公示制度。推进“12315”进商场、进超市、进市场、进企业、进景区工作向基层和新领域延伸,建立覆盖城

乡的基层消费投诉举报网络。推进“12315”与相关行业、系统消费者申诉平台的衔接与联动。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指挥调度系统建设,强化统筹协调、考核督办、提示警示和应急指挥。

(七)着力强化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

建立“谁生产谁负责、谁销售谁负责”的责任制,明确消费维权的责任链条,提高企业违法成本。健全消费品生产、运输、销售、消费全链条可追溯体系,实现产品可追溯、责任可追查。严格落实企业“三包”制度和缺陷产品召回制度,完善产品质量担保责任,对问题产品采取修理、更换、退货、损害赔偿等措施。严格规范生产经营者价格行为,落实明码标价和收费公示制度。建立产品质量和服务保证金制度,全面推行消费争议先行赔付。在产品“三包”、重点消费品等领域实施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保险制度,加强第三方专业监管和服务。

五、组织保障 (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县区市场监管部门改革发展纳入议事日程,协调动员各方面力量共同推进市场监管现代化。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领导体制。主管部门要切实增强责任意识,认真履行职责,具体抓好市场监管发展

各项任务的落实工作。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同时加强对地方工作的指导和支持,将《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任务、政策、举措落到实处。

(二)坚持加强组织协调

各部门、各地方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把加强和改善市场监管作为推动改革、促进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切实抓实抓好。建立市场监管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加强组织领导,密切协调配合,健全工作机制,强化部门协同和上下联动,统筹推进规划明确的重要任务和改革部署,明确分工,精心组织,加强协调,强化政策支撑,增强要素保障。全面实现规划目标。

(三)坚持明确责任分工

各部门、各地方要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勇于改革,运用创新性思维、改革性举措,创造性地落实好规划任务。各部门要强化责任意识,树立大局观念,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密切配合,把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纳入年度工作部署,明确时间表、路线图,扎实推进规划的实施。适时开展《规划纲要》执行情况总结评估,分析实施效果,及时研究解决问题。

(四)坚持强化督查考核

建立规划实施跟踪评估和绩效考核机制,推动规划有效落实。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动态监测与总结,每年向市政

府报送规划实施情况报告,总结规划实施进展,提出推进规划实施建议。在规划实施中期组织开展评估工作,并将评估结果纳入综合评价和绩效考核范畴,建立规划实施长效机制。

2020 年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计划

2020 年,我局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履行市场监管职能,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多措并举,努力推动市场监管事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一、以创新服务为手段,聚力优化营商环境 1.发挥职能引领作用。引导企业通过主持或参与制定标准,加强品牌建设,提升产品质量,提高产品附加值等方式,实现企业健康发展、做大做强。

2.提升企业发展质量。充分发挥新一轮市场监管体制改革,将知识产权综合管理纳入市场监管大格局的有利条件,切实加强知识产权的发展和保护力度,围绕家纺质量提升示范区建设,进一步加强对家纺质量合作社的配套支持和指导力度,做好家纺行业的转型升级,提高 X 家纺行业的核心竞争力。

3.全力服务重点项目建设。主动对接重点项目,及时协助解决辖区重点项目建设企业各类市场监管服务问题,建立重点建设项目动态跟踪制度,点对点进行服务,促进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二、以保障安全为底线,全力加强日常监管 1.全力确保食品药品安全。加大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力度,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重大食品药品安全问题

的底线,巩固和发展食品安全稳定向好的势头。推进综合治理。深化食用农产品和食品生产经营各环节的整治,坚决查处食品非法添加等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加大对大型超市、集贸市场、城乡结合部、学校食堂及校园周边、商圈闹市等重点区域的整治力度,切实解决群众关切的突出问题,营造安全的饮食和用药环境。

2.严抓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工作。继续加大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执法力度,在全市深入开展为期一年的特种设备安全整治专项行动。充分发挥特种安全设备信息化系统作用,进一步完善特种设备风险管理数据库,深入排查和有效化解各类安全风险,从源头上杜绝安全隐患,确保不发生责任事故,切实维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3.突出重点行业监管。加强网络市场监管。严厉打击网络侵权假冒违法行为,促进电子商务发展。加大广告行业整治力度,加强对虚假违法广告、非法集资广告、保健食品化妆品等广告的整治。强化打假治劣,开展产品质量打假行动,为辖区群众营造安全放心的市场环境。近期,我们针对双节两会等重大节日和重点时段,结合市监职能及近期工作重点,在全系统深入开展以“从严治党、提质增效”作风建设百日专项行动,食品安全“春雷”守护行动,城乡结合部、农村地区药品安全百日专项整治,特种设备安全“两节”专项整治和全市教育收费专项检查为主要内容的“1+4”专项行动。充分发挥市场监管职能,解决好节日期间老百姓衣食住行游购娱”等消费安全问题,确保过一个安全、祥和、欢乐的节日。

三、以履职尽责为目标,着力健全市场监管体系 1.创新市场监管举措。充分运用信息化技术,探索建设市场监管大数据平台,实施精准监管,缓解监管力量薄弱的矛盾,不断提高安全监管的效能。

2.提升消费维权成效。积极探索应对“职业举报人”措施,加大消费侵权案件查办力度。进一步整合各举报投诉平台,在及时率和满意度上寻求突破,高质量做好消费维权保障工作,更好地维护消费者权益。

3.强化市监惠民成效。继续做好计量惠民、计量惠企相关工作,进一步让人民群众、市场主体得到方便和实惠;扎实推进“放心消费”建设,持续进行市场快检工程。

四、以从严治党为准线,锻造履职尽责好队伍 1.突出政治引领。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继续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全面开展党建工作标准化建设,推进党建阵地规范化打造;系统谋划党建品牌实体化拓展,扎实推进党建活动多样化延伸。

2.从严正风肃纪。强化专项督查和日常检查,深挖“庸懒散慢拖”现象,促进市场监管队伍党风政风始终保持良好态势。坚持底线思维,强化廉政风险防范,认真组织党员干部开展廉政教育、廉政谈话提醒,强化日常监督管理,确保不出任何问题。

3.强化能力建设。针对市场监管体制改革,工作职能不断拓展的实际,积极抓好各类教育培训,提高全系统干部

职工胜任本职工作的能力。引导党员干部在落实中心工作、完成任务目标中当先锋、做表率,高标准完成“四大专项行动”、迎检文明城市创建、食品安全城市创建、“扶贫攻坚”等重难点工作赋予的各项任务。以时不我待的精神,一流的状态,扎实的作风,积极营造“大市场、大监管、大服务”崭新局面。努力让领导放心、让群众满意、让市场主体便利,推动全市市场监管工作再上新台阶,为 X 高质量发展迈上新水平作出新的贡献。

第7篇:宝安成立电子商会助企业拓市场

时间: 2013-01-25 00:35 来源: 深圳特区报

深圳特区报·特网讯(记者 洪英亮)作为深圳市电子企业重要聚集地的宝安区,区内数百家电子企业终于有了自己的“家”——宝安电子商会。1月23日晚,宝安电子商会举行政企联谊会,区委区政府有关领导与广大企业家、银行界等各界人士汇聚一堂,共同交流在宝安区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如何谋求电子产业的新发展,进一步拓展海内外市场。深圳市关爱行动公益基金会理事长李统书出席了活动。

随着前海建设的不断推进,深圳发展重心西移的步伐逐步加快。瞄准这一机遇,原来在深圳华强北打拼并赚到“第一桶金”的一批电子企业家开始向宝安区“进军”,希望抓住这一机遇,在深圳找到“第二春”。为更好的帮助这些企业进一步拓展海内外市场,宝安区电子商会应运而生,该会将成为政企、银企及企业间的重要交流平台,共同推进电子产业的转型升级,提升自我竞争力。

宝安电子商会会长庄宏亮就是“出身”于华强北的“拓荒牛”,他在上世纪90年代就在这里成立了深圳市中图实业有限公司,旗下有多个分公司,主要从事电子行业。近年来,宝安区发展日新月异,庄宏亮毅然决定将投资重点转移到宝安,并在这里成立了宝安电子数码城,成为区内电子行业的龙头。

帮助企业走出去,更好地拓展海内外市场,是宝安电子商会的主要任务之一。今年该会将以宝安为轴心辐射珠三角,覆盖全国市场,进一步开发国际市场。根据国际电子行业市场局势,有计划地参与跨国电子产品采购展;把欧美、东南亚等地区的采购商和制造商引进来,在宝安打造新的采购平台。

在当天的联宜会上,宝安区慈善会会长张洪华寄望宝安电子商会会员企业常怀慈善之心,在做大做强企业的同时,多关怀支持公益事业。

[责任编辑: 洪英亮]

第8篇:盐边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关于2018年部门预算编制的说明

根据县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批准的盐边县2018年财政预算,2018年2月8日县财政局以《盐边县财政局关于印发2018年部门预算批复的通知》(盐边财政〔2018〕8号)批复了2018年县级部门预算,并对2018年部门预算公开作了明确要求。现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相关规定,现将我单位2018年部门预算说明如下:

一、主要职责

(一)贯彻执行国家和省、市有关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质量技术监督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拟订相关规范性文件和政策、措施,经批准后组织实施。

(二)拟订并组织实施市场监督管理事业发展规划和技术机构建设规划;推进质量发展工作;实施品牌发展战略;指导广告业发展。

(三)负责涉及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质量技术监督的各类行政审批并监督管理。

(四)承担依法规范和维护各类市场经营秩序的责任,负责监督管理市场和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组织开展食品药品和其他流通领域商品质量抽检并发布抽检信息;组织开展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组织查处违反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质量技术监督法律、法规、规章的行为。

(五)依法承担消费者权益保护责任,建立消费者权益保护体系,组织指导消费维权工作;负责受理涉及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质量技术监督的申(投)诉和举报工作;指导消费者咨询、申(投)诉、举报受理、处理和网络体系建设等工作,保护经营者、消费者合法权益。

(六)负责商标管理工作,依法保护注册商标专用权,处理商标争议事宜;加强驰名商标、著名商标、知名商标保护工作;负责特殊标志、官方标志的管理和保护;指导企业、单位和个人的商标注册工作;负责广告活动的监督管理。

(七)依法监督管理经纪机构、经纪人和经纪活动以及打击传销和规范直销活动;依法实施合同行政监督管理,负责管理动产抵押登记,监督管理拍卖行为。

(八)负责组织协调、督导检查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年报公示工作,承担研究分析并依法发布辖区市场主体登记注册信用信息及发展报告,促进市场主体信用信息体系建设,为政府决策和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组织开展企业信用体系建设。

(九)承担县食品安全委员会日常工作,负责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综合协调,健全协调联动机制;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培训;督促检查县级有关部门和乡镇履行食品安全相关职责并负责考核评价。

(十)负责生产、流通、餐饮服务环节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负责重大活动食品安全保障工作;负责实施食品安全信息统一发布制度,公布重大食品安全信息;拟订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方案,根据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方案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

(十一)负责实施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化妆品标准、分类管理制度和监督管理工作;监督实施药品和医疗器械研制、生产、经营、使用等质量管理规范和保健食品、化妆品技术规范;配合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严格执行执业药师资格准入制度,组织开展相关从业人员培训和教育。

(十二)负责市场监管应急体系建设,组织和指导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和调查处理工作,监督事故查处落实情况;建立药品、保健食品、化妆品不良反应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体系,并开展监测和处置工作;推动食品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电子监管追溯体系和信息化建设。

(十三)依法管理和指导质量工作,负责质量宏观管理和产(商)品质量监督检查工作,负责产品质量抽查结果的处理;组织产(商)品质量预警、监测工作;负责工业产品及食品相关产品的生产许可证管理,组织或参与有关产(商)品质量事故调查,监督管理产品防伪工作;指导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申报,负责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日常监督管理工作。

(十四)负责管理标准化信息工作;组织协调和指导推动各部门、各行业的标准化工作;依法组织制定地方标准规范;依法监督标准的实施;推行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负责技术性贸易中涉及标准的有关工作;管理组织机构代码和商品条码。

(十五)负责管理计量工作,推行法定计量单位和国家计量制度,依法监督管理计量器具及量值传递和比对工作;负责规范和监督商品计量和市场计量行为。

(十六)依法管理认证认可工作,研究制定并组织执行认证认可工作的制度,负责强制性产品认证活动的监督管理,依法负责检验机构及其检验服务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

(十七)承担综合管理特种设备的安全监察工作、监督工作责任,监督检查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标准的执行情况。

(十八)承办县政府及县食品安全委员会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基本情况

全局编制数共计105人,包括行政编制84人,事业编制13人,工勤编制8人。实有80人,其中行政人员(含参公管理人员)68人,机关后勤服务人员4人,事业人员8人。离休人员1人,退休人员33人。执法车辆编制数8辆,实有执法车数量5辆。

三、2018年主要工作任务

(一)主要目标任务

做好盐边县创建四川省食品安全示范县工作。

(二)重点工作及其举措

1.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和中央和省、市有关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部署要求,落实“四个最严”,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2.强化责任落实。认真落实党政同责,充分发挥乡(镇)的积极作用和部门监管责任,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健全县、乡(镇)、村(社区)及村(居)民小组三级食品安全监管责任网,完善食品安全监管各项工作制度,为食品安全工作深入开展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加强农村自办群体性宴席监管,预防群体性食品安全事件发生。

3.依法行政,压紧压实食品生产、经营业主主体责任,加强对市场主体的监督检查力度,抓好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及流通领域商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坚守食品药品安全和特种设备安全底线。

4.高标准、严要求加强队伍管理,以党建、党风廉政和依法行政为抓手,努力提高队伍思想素质和履职能力,不断提升工作水平。

四、收支预算总体情况

按照预算管理有关规定,目前部门预算的编制实行综合预算制度,即全部收入和支出都反映在预算中。2018年收入预算总额为1126.76万元,其中:当年财政拨款收入1015.09万元,上年结转收入111.67万元。相应安排支出预算1126.76万元,其中:工资福利支出879.86万元,日常公用支出121.35万元,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19.55万元,项目支出106万元。2018年总预算收支较2017年998.69万元增长了128.07万元,增长率为12%,其主要原因是上年度结转结余111.67万元,其中106万元是中央发改局安排的特种设备车车辆购置经费,此项目由市食品药品管理局统一安排采购。

五、财政拨款支出预算安排情况

本单位预算安排支出主要用于保障该部门机构正常运转、完成日常工作任务以及本单位承担的各项工作。

基本支出共计1015.09万元,是用于保障我局正常运转的日常支出,包括基本工资、津贴补贴、离退休费、住房公积金和日常公用经费等。

项目支出共计111.67万元,是用于保障我局完成特定的行政工作任务或事业发展目标,用于专项业务工作的经费支出。

按支出功能分类主要用于以下方面:

(一)一般公共服务支出626.63万元,主要用于机关及下属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日常运转以及为完成特定行政工作任务和事业发展目标而安排的年度项目支出,项目支出主要包括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及执法办案相关支出。

(二)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38.93万元,主要用于机关及下属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支出以及养老保险单位缴费等支出。

(三)住房保障支出99万元,用于机关及下属事业单位按照规定标准为职工缴纳住房公积金等支出。

(四)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262.20,主要用于机关涉及医疗卫生方面的人员工资,日常运转以及完成事业发展目标安排有年度项目支出,项目支出主要是特种设备车辆购置支出。

六、“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算安排情况

2018年“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算数1.07万元,其中:因公出国(境)经费0万元,公务接待费1.07万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0万元。

(一)因公出国(境)经费

2018无出国(境)经费预算,与2017年预算持平。

(二)公务接待费

2018年安排公务接待费预算1.07万元,与2017年预算持平,主要用于执行公务、考察调研、检查指导等公务活动开支的用餐费等。

(三)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

2018年未用一般公共预算拔款资金安排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

七、政府采购安排情况 2018年度无政府采购安排。

八、机关运行经费安排情况

2018年度机关运行经费安排121.35万元。

九、名词解释 1.一般公共财政拨款收入:指单位从同级财政部门取得的财政预算资金.

2.上年结转:指以前年度尚未完成、结转到本年按有关规定继续使用的资金。

3.支出功能分类说明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指反映政府提供一般公共服务的支出;社会和保障就业支出指反映政府在社会保障与就业方面的支出;住房保障支出反映单位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规定的基本工资和津贴补贴以及按规定比例为职工缴纳的住房公积金;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指反映政府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管理方面的支出。

4.基本支出:指为保障机构正常运转、完成日常工作任务而发生的人员支出和公用支出。

5.项目支出:基本支出之外为完成特定行政任务和事业发展目标所发生的支出。

6.三公”经费:纳入省级财政预决算管理的“三公”经费,是指部门用财政拨款安排的因公出国(境)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和公务接待费。其中,因公出国(境)费反映单位公务出国(境)的国际旅费、国外城市间交通费、住宿费、伙食费、培训费、公杂费等支出;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反映单位公务用车车辆购置支出(含车辆购置税)及租用费、燃料费、维修费、过路过桥费、保险费、安全奖励费用等支出;公务接待费反映单位按规定开支的各类公务接待(含外宾接待)支出。

7.运行经费:为保障行政单位(含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运行用于购买货物和服务的各项资金,包括办公及印刷费、邮电费、差旅费、会议费、福利费、日常维修费、专用材料及一般设备购置费、办公用房水电费、办公用房取暖费、办公用房物业管理费、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以及其他费用。

附件:盐边县市场监督管理局2018年部门预算表

盐边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2018年2月 27 日

第9篇:市场监督管理局质量提升工作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中共委人民政府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加快质量强省建设的实施意见》、《中共委人民政府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加快质量强市建设的实施方案》和《中共委人民政府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加快质量强区建设的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工作重点,强化工作落实,着力推动全区高质量发展,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鼓励企业创新发展,支持企业追求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推动我区产业价值链向中高端延伸。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通过持续推动质量提升,强化质量基础,严格质量监管,促进标准、质量、品牌、信誉联动提升。健全机制,加强部门协调联动服务,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合、企业主责、社会参与”的质量工作格局,为建设新时代现代新区、美丽做出新的贡献。

二、工作目标

到 2021 年,全区大质量工作格局日益成熟,高质量发展“六大”指标体系逐渐完善,质量管理体制机制顺畅,质量基础保障有力,质量供给水平大幅提高,质量型发展优势作用充分发挥,质量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进一步增强,质量强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全社会的标准化意识日益提高,标准化在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标准化体系基本建成,标准覆盖更为全面,标准化效益充分显现。引导我区企事业单位及团体主持或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国家标准 3 项以上。

计量量传溯源体系更加完善,民生计量工作更加完备。培育创建服务业诚信计量承诺单位 12 家。

认证认可和检验检测体系进一步完善,认证结果和检测数据公信力进一步提升。

新型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健全完善,把住质量关口守牢安全底线能力进一步跃升。成品油抽检覆盖率达到 100,实现成品油质量根本好转。

质量提升人才培训保障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保障性作用充分发挥。

三、2019 年重点任务

(一)完善质量工作机制,推动质量强区战略深入实施

1.发挥区“质强办”的综合协调作用。持续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加快质量强区建设的实施方案》,围绕构建大质量工作格局、质量提升十一个专项行动、健全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等重点,细化分解年度工作任务,加强统筹协调,充分调动质量提升各责任主体的积极性,推动质量强区工作做深做实做细、做出成效。(牵头单位:质量发展科;责任单位:各市场监管所)

2.强化质量工作考核。突出质量提升、质量创新、质量安全和消

费维权热点问题,完善考核方案,明确考核内容,简化考核程序,开展工作督查,及时跟进解决问题。(牵头单位:质量发展科;责任单位:各市场监管所)

3.积极争创国家、省、市级质量奖项。建立争创中国质量奖、省(市)政府质量奖培育梯队,积极推荐企业参与中国质量奖、省(市)政府质量奖,市十大工业名牌产品等奖项评选,鼓励更多的企业参与其中,加强对获奖企业的监管,持续巩固和深化质量奖项创建成果,推动企业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实现我区各种质量奖项数量和质量双提升。(牵头单位:质量发展科;责任单位:各市场监管所)

(二)推进落实市政府“十百千”质量提升工程

4.深化质量提升十一个专项行动。按照区委区政府《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加快质量强区建设的实施方案》确定的目标任务,明确年度工作重点,组织协调质量强区战略领导小组相关成员单位,深入推进质量提升十一个专项行动。抓重点产品、重点行业、重点区域,找出行业瓶颈和质量短板,研究质量攻关方向,跟进帮扶措施,综合运用质量管理、标准比对、技术帮扶、典型培育、宣传推介等方法,及时发掘工作亮点,宣传推广典型经验,推动产品、行业、区域质量整体提升。(牵头单位:质量发展科;责任单位:各市场监管所)

5.选树高质量发展标杆。在全区范围内对政府质量奖获奖单位、市十大工业名牌产品获奖企业、质量管理先进典型、高质量发展创新典型、质量提升成效突出典型等进行发掘培育,树立可学习复制、可推广的质量典型标杆,组织进行对标学习和宣传报道。(牵头单位:

质量发展科;责任单位:各市场监管所)

6.推动企业导入先进质量管理模式。聚焦我区产业特点,在装备制造、消费品、工程建设、服务等行业遴选优秀企业,采取学习培训、组织专家帮扶等方式,推动企业导入先进质量管理模式,努力提升我区企业质量管理水平。(牵头单位:质量发展科;责任单位:各市场监管所)

7.开展服务企业活动。以健全质量管理体系为目标,聘请专家,帮助企业开展质量认证、质量管理、质量攻关等实践创新活动,努力提高企业追求高质量发展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创造力,拉高发展基础底线,为经济平稳运行夯实微观基础。(牵头单位:质量发展科;责任单位:各市场监管所)

(三)加强全面质量管理,提升质量效益水平

8.指导企业落实质量主体责任。以首席质量官培训、企业质量管理经验交流等为载体,采取大讲堂、培训班、观摩学习、现场交流等方式,开展企业家和质量管理人员培训,弘扬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倡导追求卓越的价值理念,推动企业主动学习实践卓越绩效、六西格玛、精益生产等先进质量管理模式,提升企业员工质量素养和质量技能,引导企业加强全方位、全过程质量管理,鼓励企业持续推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走创新发展、以质取胜之路。(牵头单位:质量发展科;责任单位:各市场监管所)

9.广泛开展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全面落实《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工作方案》,深化以组织引导企业广大员工瞄准一个质量目标、聆听

一次质量讲座、参与一期 QC 小组活动、传承一个质量故事、形成一个质量成果为主要内容的“五个一”活动,全面推进质量管理。(牵头单位:质量发展科;责任单位:各市场监管所)

10.提高质量统计分析水平。配合省市局开展制造业质量竞争力分析、产品质量合格率统计调查,推动重点行业、重点区域、重点产品质量提升跟踪研究分析。(牵头单位:质量发展科;责任单位:各市场监管所)

11.开展重点产品质量提升。以食品相关产品、危险化学品及包装容器、电线电缆、化肥、农机及其配件等产品为重点。了解需求,精准对接,借助各界力量采取技术培训,典型培育,等多种方式,促进重点产品质量提升有明显成果。(牵头单位:质量发展科;责任单位:各市场监管所)

12.加强质量工作宣传报道。充分利用“3.15”“质量月”“中国品牌日”“品牌节”等平台,开展系列宣传活动,推动企业和社会树立高质量发展理念和大质量发展观,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加大对获中国质量奖、省(市)政府质量奖等标杆企业先进质量管理模式经验的深入报道,将质量宣传工作贯穿全年。(牵头单位:质量发展科、办公室;责任单位:各市场监管所)

(四)实施标准化战略,积极推进标准体系建设

13.发挥“区标委办”作用,统筹协调标准化工作。组织综合性标准化宣传,实施政府推动、社会参与、企业主导的标准化工作机制,调动各方力量参与标准化工作,广泛收集现行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

将适合本行业领域发展的标准纳入体系,逐步建立“六大标准体系”。(牵头单位:标准计量科;责任单位:各市场监管所)

14.加强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等标准制修订。围绕战略新兴产业、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生态文明建设、文化、城乡建设、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高质量发展,加快科技成果和先进管理经验转化为标准。大力开展标准化试点示范工程。(牵头单位:标准计量科;责任单位:各市场监管所)

15.推进标准创新工程。开展“百城千业万企”对标达标提升专项行动,积极推进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引领行动。落实标准化资助政策,引导我区企事业单位及团体主持或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牵头单位:标准计量科;责任单位:各市场监管所)。

16.积极开展“标准化+”行动。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覆盖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标准化示范试点。(牵头单位:标准计量科;责任单位:各市场监管所)

17.加强企业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管理。落实“双随机、一公开”抽查计划,力争全年企业标准公开数量增加 5%以上。

(牵头单位:标准计量科;责任单位:各市场监管所)

18.积极培育团体标准。鼓励和引导学会、协会、商会、联合会等社会团体,协调相关市场主体自主制定团体标准。(牵头单位:标准计量科;责任单位:各市场监管所)

(五)强化计量技术基础建设,服务质量攻关与质量提升

19.进一步夯实计量技术基础。完善量传溯源体系,根据《社会公

用计量标准建设规划》和指导目录,力争年内新建、提升、改造县级社会公用计量标准。(牵头单位:标准计量科;责任单位:各市场监管所)

20.优化计量服务能力。开展“计量服务民营经济企业行”专项活动,鼓励和引导更多的技术资源和力量服务民营经济等中小企业发展。开展企业计量管理人员培训,加强企业计量检测和管理体系建设,引导企业建立和完善测量管理体系,鼓励通过认证。(牵头单位:标准计量科;责任单位:各市场监管所)

21.加强计量监督管理。强化加油机、民用“三表”、贸易结算计量器具检定等重点计量器具的监管,全面实施定量包装商品生产企业计量保证能力自我声明制度,在集贸市场、餐饮行业、商店超市等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推行诚信计量自我承诺,不断完善诚信计量制度建设。(牵头单位:标准计量科;责任单位:各市场监管所)

(六)完善认证认可和检验检测体系,提高服务社会公信力

22.完善认可和检验检测体系。稳步推进检验检测技术机构整合,加快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高检验检测认证能力。引导有实力的检验检测机构提升服务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需求的检验检测能力,支持检验检测机构新增检验检测能力和自行研发检验检测方法,有效服务优势产业和拳头产品发展。(牵头单位:标准计量科;责任单位:各市场监管所)

23.支持鼓励企业通过第三方认证。引导鼓励规模以上食品生产企业实施良好生产规范、鼓励具备条件的企业通过第三方认证。(牵头

单位:标准计量科;责任单位:各市场监管所)

24.加强认证认可和检验检测市场监管。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集中开展认证认可和检验检测领域专项治理,严厉打击买证、卖证、虚假认证,伪造、冒用认证证书、认证标志等各种认证违法行为,大力整治“认证乱象”。2019 年围绕强制性认证重点产品和强制性认证重点区域,加大监督力度,运用认证手段推动产品质量提升。以环境、食品、机动车领域检验检测机构为重点开展专项监督检查。深化系统内部和跨部门、跨地区联合抽查,强化部门协同检查力度。(牵头单位:标准计量科;责任单位:各市场监管所)

(七)严格质量监管,营造高质量发展的良好市场环境

25.构建全面的质量监督体系。配合省局做好以预防为主、风险管理为核心,探索建立法规制度、监管责任、技术支撑、风险防控、信用管理、人才保障为主要内容的质量监管体系。配合省局做好立法调研,推动产品质量法治化建设。(牵头单位:政策法规科、信用监管科、质量发展科、标准计量科、政教科;责任单位:各市场监管所)

26.严格质量监管。发挥市场监管机构改革整合优势,突出监管重点,提高监管成效。以涉及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产品、影响国计民生的重要工业品以及消费者反映质量问题比较集中的产品为重点,开展监督抽查,加强质量安全监管。配合省市局做好风险信息采集、风险信息评估、质量风险处置。综合利用日常监管、专项检查、监督抽查、风险隐患排查、明察暗访、检验检测等手段,围绕重点产品、重点行业、重点区域、重点问题开展持续不断、行之有效的集中

整治。对问题产品和企业坚决做到“五不放过”。(牵头单位:质量发展科、综合执法科;责任单位:各市场监管所)

27.做好缺陷产品召回工作。配合省市局开展好产品伤害信息监测,拓宽缺陷产品信息收集渠道。加大新能源汽车、儿童用品等重点产品召回力度,提高缺陷产品召回数量和质量。(牵头单位:质量发展科;责任单位:各市场监管所)

28.加强劣质散煤管控和成品油市场监管。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强力推进大气污染治理的统一部署,取消散煤销售网点;全面加强散煤市场监管,定期召开劣质散煤管控联席会议,对高速公路、交通干线和城乡结合部等重点加油站加大抽检力度,严查质量不合格油品,依法严格处罚形成高压态势。2019 年成品油经营主体抽检覆盖率达到 100%。(牵头单位:综合执法科;责任单位:各市场监管所)

29.加强执法打假工作。实施市场环境净化工程,聚焦农村市场、山寨食品、违法添加、农资和农产品、重要生产资料、电子电器、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商标专利地理标志保护、假冒伪劣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重拳整治,持续发力。(牵头单位:综合执法科、消保科;责任单位:各市场监管所)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保障。局成立“质量提升”工作领导小组,局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副局长任副组长,局各科室、各市场监管所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质量发展科,负责日常协调等工作。各有关科所要站在全局的高度谋划工作,细化实化工作措施,列出时

间表,责任到人,加强沟通协作,积极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2.加强督导。要定期不定期召开调度会、解决突出问题,加强重点工作进展情况反馈和督导,建立信息共享机制,跟踪问效,推动工作任务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

3.加强宣传。对质量提升工作中好的做法和取得的显著经验、成绩,各有关科所要及时向质量发展科、办公室反馈情况,会同各类媒体,充分利用节日节点平台,开展宣传活动,营造良好氛围。

上一篇:bim下一步工作计划下一篇:党建典型案例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