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泵治疗重症糖尿病的疗效观察及临床护理

2022-09-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作为临床常见的一类代谢性疾病, 糖尿病主要是由于患者胰岛素分泌不足, 导致机体血糖偏高, 蛋白质及电解质紊乱而形成[1]。对于普通糖尿病, 如果未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及干预措施, 那么就有可能进一步发展为重症糖尿病, 对患者的生命造成严重危害。临床以往在治疗重症糖尿病时, 通常采取小剂量胰岛素持续静脉注射的治疗方法, 尽管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血糖水平, 但是, 由于难以有效控制胰岛素的输入速度, 导致血糖出现大幅度的波动, 无法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由此可见, 探寻出一种更加安全可靠的重症糖尿病治疗方法, 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该文以该院83例重症糖尿病患者为例, 通过对其展开胰岛素泵治疗, 并配合综合优质护理, 获得了理想的治疗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该院2015年9月—2016年10月收治的重症糖尿病患者为例, 从中选取83例作为研究对象, 并依据随机对照原则, 将其分为对照组 (40例) 与观察组 (43例) 两组。对照组中, 男28例, 女12例;年龄为20~76岁不等, 平均 (62.5±8.4) 岁;病程为3~16年, 平均 (8.6±3.2) 年;4例为Ⅰ型糖尿病, 36例为2型糖尿病;17例为高渗性高血糖状态, 23例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观察组中, 男29例, 女14例;年龄为22~77岁不等, 平均 (63.1±8.9) 岁;病程为2~17年, 平均 (8.7±3.5) 年;6例为Ⅰ型糖尿病, 37例为2型糖尿病;19例为高渗性高血糖状态, 24例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不明显, 可进行比较 (P>0.05) 。

1.2 治疗方法

待所有患者入院后, 对其展开抗感染、补液、纠正酸碱及电解质失衡等基本治疗。在此基础上, 给予对照组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治疗:首先以0.1 U/ (kg·h) 的剂量标准向患者持续静脉滴注胰岛素以及浓度为0.9%的氯化钠溶液, 待患者的血糖水平下降到<13.9 mmol/L时, 改为向患者静脉滴注胰岛素与浓度为5%的葡萄糖溶液, 并根据2~4 g葡萄糖:1 U胰岛素的比例进行配置。当患者的尿酮体转为阴性, 且酸中毒得到就诊后, 则将治疗方法改为分次注射胰岛素。观察组患者则应用胰岛素泵进行皮下持续输注治疗, 初始剂量设置为1.0 U/ (kg·24 h) , 全天剂量的一半为餐前大剂量, 另一半则为基础剂量。其中, 基础剂量分为24个时段进行设置;在进餐前30 min即可给予患者餐前大剂量, 不进餐无需给予。

1.3 护理方法

(1) 置泵前的健康教育:不少重症糖尿病患者由于不够了解胰岛素泵, 对此种治疗方法的效果持怀疑态度, 担心胰岛素泵出现故障, 或是担心带泵会影响日常生活, 害怕每天多次测血糖的疼痛等, 因而会出现紧张不安、焦虑烦躁及疑虑等负面情绪。针对此类情况, 护理人员需将胰岛素的作用及生理分泌特点, 以及胰岛素泵的具体操作流程及其工作原理等知识详细讲解给患者听。此外, 还可指导患者在测量血糖水平时, 可依据手指皮肤对采血针的深度进行合理调节, 通过避开指腹及指尖等神经敏感部位, 从而减少疼痛感。 (2) 皮肤护理干预:护理人员需每天对患者置针处进行检查, 观察是否出现硬结、水泡、贴膜过敏及红肿等情况。为避免输注部位发生免疫放映, 还需每隔4~7 d将管路更换1次, 倘若发现输注部位出现皮下硬结或发红发痒的情况, 则需立即将管路更换, 并注意新置针的部位距离原部位2~3 cm左右。在管路更换前以及更换后的1~3 h内, 需对患者的血糖进行实时监测, 以免因操作不当使得胰岛素不完全吸收, 导致高血糖的发生。管路更换的时间通常选在早晨以及白天, 尽可能避免睡前更换。 (3) 做好胰岛素泵的维护及保养工作:注意不要将胰岛素泵放在过冷或过热的环境中, 以避免胰岛素发生变形;对于胰岛素泵的螺杆及马达等部件, 需采用专门的润滑剂;当停止应用胰岛素泵时, 无需将电池去下, 但应将基础率归零。 (4) 置泵后的护理干预:对患者毛细血糖水平展开7~8次监测, 并密切注意是否出现低血糖反应情况。一旦患者出现原因不明的高血糖情况, 应迅速分析出现的原因, 检查管道有无堵塞, 泵是否运转正常等, 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1.4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 (FPG) 、餐后2 h血糖 (2h PG) 、胰岛素用量、达标时间、达标率、低血糖发生率等血糖相关指标, 以及治疗前后的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 、C反应蛋白 (CRP) 及白介素-6 (IL-6) 等炎症因子水平进行观察与记录。

1.5 统计方法

利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分析实验中的数据, 并用平均数与标准差 (±s) 表示计量数据, 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则用[n (%) ]表示, 用χ2检验, 当P<0.05时, 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糖相关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血糖水平、胰岛素用量、达标时间以及低血糖发生率等明显低于对照组, 达标率则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和表2。

注:与对照组相比, *P<0.05。

注:与对照组相比, *P<0.05。

2.2 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变化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炎症因子水平相比差异不明显 (P>0.05) ;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的TNF-α、CRP及IL-6等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见表3。

注:与对照组相比, *P<0.05。

3 讨论

近些年来, 我国糖尿病发病人数不断上升, 其中, 高渗性高血糖状态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为临床常见的几种重症糖尿病类型, 也被成为糖尿病高血糖危象, 是糖尿病患者发生死亡的重要原因。由此可见, 为充分促进重症糖尿病患者预后质量及生活质量的提高, 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法意义重大[3]。在该实验中, 通过应用胰岛素泵对观察组患者展开治疗, 结果显示, 其治疗后的血糖水平、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等明显低于接受胰岛素静脉滴注治疗的对照组, 达标率则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这一结果也表明胰岛素泵在重症糖尿病患者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可充分促进患者血糖水平及病情的改善, 对患者预后恢复非常有利。其中, 胰岛素泵治疗也被成为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治疗, 是当前与机体生理状态最为适合的一种输注方式, 其通过采用人工智能控制输入装置, 对人体生理性胰岛素的分泌模式进行模拟, 可对患者应激期血糖水平进行有效调控, 能对患者的高血糖进行智能化控制, 充分促进其临床症状及血糖水平的改善[4]。此外, 胰岛素泵可迅速对患者的血糖进行控制, 及时就诊其酮症, 充分避免夜间血糖的发生, 与常规静脉滴注治疗相比, 操作更为简便, 且更加安全有效[5]。此外, 该实验结果还表明,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炎症因子水平 (包括TNF-α、CRP及IL-6等) 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 表明胰岛素泵对重症糖尿病患者全身性炎症反应的控制更为有利, 可充分促进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改善及预后的恢复。

综上所述, 通过应用胰岛素泵对重症糖尿病患者展开治疗, 可有效降低其血糖水平, 且胰岛素使用量比静脉注射治疗要少, 配合临床护理干预, 可充分缓解患者病情, 提高其预后质量,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 对重症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泵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其护理干预方法展开观察与探究。方法 依据随机对照原则, 将83例来该院接受治疗的重症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 一组为对照组, 给予胰岛素静脉滴注治疗;另一组为观察组, 应用胰岛素泵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统计与评价。结果 1在血糖相关指标方面, 观察组治疗后的血糖水平、胰岛素用量、达标时间以及低血糖发生率等明显低于对照组, 达标率则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2在炎症因子水平变化方面, 观察组患者的TNF-α、CRP及IL-6等指标的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通过对重症糖尿病患者展开胰岛素泵治疗, 可充分促进其血糖水平的改善, 且胰岛素使用量少, 配合临床护理干预, 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病情, 促进其预后质量的提高, 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重症糖尿病,胰岛素泵治疗,临床护理

参考文献

[1] 张宝芝, 古广莲, 王皓, 等.胰岛素泵治疗重症糖尿病患者的疗效观察[J].海军医学杂志, 2016, 37 (5) :458-459.

[2] 陈桂芝, 陈亚倩.胰岛素泵治疗重症糖尿病患者120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5, 7 (9) :33-35.

[3] 王红丽.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与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 2013, 11 (15) :68-69.

[4] 黄映华, 陈雪云, 郭粉莲.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疗效观察与护理[J].海南医学, 2014, 25 (22) :3431-3432.

[5] 张丽萍, 张爱芹.护理干预对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 2013, 11 (2) :49-50.

推荐阅读:

胰岛素的临床应用讲稿07-06

上一篇:汽车后市场人才职业能力调研与培养下一篇: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图像分类算法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