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径通幽,引人入胜——浅谈时事政治教学在思想品德课中的运用

2022-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 思想品德教学要善于以生活为过程和手段, 把课堂还给学生, 或者走出课堂, 引导学生对正在发生的活生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感知与体验, 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而适时, 有机地将时事政治引入思想品德课教学中, 就比较集中的体现了这一课程理念, 它将为思想教学注入新鲜活力, 变“引人入睡”的课堂为“引人入胜”的课堂。同时, 中考试卷也特别重视与教材知识密切相关的国内生活中的重大时事热点的考查, 检验学生关注时事、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 浅谈如何在思品教学中贯穿时事政治的一些思考和做法。

1 农村初中时事政治教学的现状

笔者发现, 许多农村学生对国家正在发生的现状认识几乎是空白的。有些学生连国家主席和国家总理是谁都不知道。这一问题显然和学生长期寄宿在学校, 看不到新闻联播、接触不到电视、网络、无暇阅读报刊有关, 也跟部分教师未意识到时事政治教学的重要性有关, 如不改变这种现状, 就很难实现新课标让学生“乐于探索, 主动参与, 在收集和处理信息中获取新知”的目标, 也不可能在中考政治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即使在中考前, 教师发印一些时事政治的资料让学生死记硬背, 这种形式谈不上对学生兴趣和能力的培养, 也与新课标的理念不符合。所以, 改变这种状况, 加强思品教学与时政教学的融合就显得迫切而必要了。

2 强化时事政治教学的意义

这几年的中考越来越注重考查学生的能力, 呈现出以时事政治为载体, 以课程内容为依据, 全面考察学生综合能力的特点。回顾甘肃省各地市的中考, 不难发现时政热点的地位日益突出, 不少中考试题均以时事政治热点作为切入点, 研究发现, 甘肃省2009———2013年连续4年, 除前4道为固定时政选择题外, 在“观察与分析”、“实践与探索”等材料分析的大题中出现了如“建国60年”、“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舟曲泥石流”“神舟九号”“中国梦”等时政热点。因此, 学生要想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 就必须关注时事, 关注生活和社会。

同时, 时事政治教育也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有效途径, 能帮助学生提高思想觉悟, 构建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人文性课堂,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 有效进行时事政治教学的具体做法

3.1 利用时事导入新课

教师的导入是十分重要的。创设良好的情境导入新课, 可以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比如在讲授《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时, 笔者这样导入新课:“同学们, 在假期里有一个电视节目是我们中国人一定要看的, 你们知道是什么节目吗?”学生的情绪一下就涌上来, 纷纷举手发言。笔者因势利导:“没错, 就是国庆的大阅兵!相信大家和我一样, 都为祖国的强大而自豪。那么新中国能够发展壮大是与什么分不开呢?”这样的开场使学生学习热情倍增, 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因此恰当地从学生关心的问题出发, 贴近学生实际、社会生活, 有针对性地引入时政, 深入浅出、生动有趣地进行教学, 激发了学生探索精神, 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让学生真正学有所获, 这比传授知识本身具有更大的意义。

3.2 安排固定的时间讲时事

多数学生存在一种根深蒂固的思想, 就是以为学习课本知识就足够了。很少关注身边的事情, 更不用说是国家大事了。再加上学习任务繁重, 学生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时事。对此笔者每周安排十分钟左右的时间, 专门提供给学生讲时事。布置学生通过看新闻联播、上网等方式去收集一些重大新闻。还通过同学投票, 每周评选出优秀的“新闻小记者”。这不但激发了学生关注时事的兴趣, 还有助于增强学生关心社会、热爱祖国的情感。

3.3 在教室里摆放时事读物

笔者希望学生能够通过多种途径接触到时事, 但农村学生的阅读面本来就很窄, 加上家里经济情况也不允许买其他的课外书看。因此, 笔者在教室里放一些有益的报刊杂志, 如《半月谈》、《时事》、《中学生时事政治报》等, 供学生阅读。经过调查发现, 这些资料比较受学生的欢迎。学生了解时事的兴趣也大大地提高了。

3.4 组织学生制作“时事专项部”

受学生阅读视野的限制, 对新闻的选取往往很单一, 例如在最初的一段时间, 学生们收集最多的是国家领导人出国访问, 有关青少年的事例等。针对这一现象, 笔者挑选了几个认真负责, 知识较广的学生, 组织他们整理其他学生收集的时事, 建议他们把时事分为“政治、经济、外交、科教和文化、体育和安全”五大类。经过一段时间, 学生收集的内容逐渐全面而丰富起来。学生们还常常相互交流, 及时补充。通过“时事专项部”的制作, 引发了学生对时事的敏锐触觉, 培养了学生整理资料的能力。一年来, 学生们收集的资料不乏重点和难点。“嫦娥二号成功发射”、“党的十八大”、“蛟龙号”潜水器、“十大感动人物评选”、“最美中国梦”等都在学生的资料库中出现了。

3.5 引导学生对时事进行评论

时事涉及的范围很广, 对于初中生来说, 有时会不理解时事的内涵, 不明白为什么这件事会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因此, 定期的开展一些评论活动, 通过师生互动, 共同讨论和分析, 让学生了解时政大事的价值所在。在讨论中, 学生们各抒己见, 在思考, 在分析。在评论民生问题的时候, 有学生提出:“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就不能关注民生。”针对这一问题, 有的同学提出了实现共同富裕的途径;有的同学提出了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有的同学提出了中国共产党的宗旨等。如此一来, 同学们更深刻地理解了确保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的意义;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思维和知识的生成与过程、体验与获取的目标也在逐渐实现。

曲径通幽, 引人入胜, 在引导学生关注时事政治的过程中, 逐渐培养学生了解国家大事, 尤其是与本地区相关的热点事件, 用自己的双手、双眼去感知社会、感受人生, 在生活中提升道德品质。在互动中学习, 在分享中学习。让我们在时事政治和思想品德教学的有机融合中感受学习的乐趣、感受师生共同成长的快乐!

推荐阅读:

上一篇:舞台视觉表现形式在传统服饰表演中的体现下一篇:初中化学教学中信息技术手段的整合小议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