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术的情景教学中畅游

2022-09-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通过良好的美术教育, 可以使学生有积极的学习态度, 并在学习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 学会学习, 学会做人。那如何使美术教育更好地进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去, 这就需要在美术教学中善于运用各种新颖的教学手段及引课艺术, 创设与教材相适应的学习氛围, 使他们在特定情境中激发求知欲, 展开丰富的想象, 萌生探究学习的乐趣, 积极主动探索和创造表现美的方式。所谓情境, 笔者认为是能唤起学生心底情感和听课激情的一个意境和环境。如果把学生比做演员的话, 它就是一个供演员发挥想象, 施展才能的舞台。教师作为导演, 就应千方百计地创设好这个“舞台”。

1 营造富有情趣的入课氛围,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 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精心设计好这个开端是上好课的重要保障, 它能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因此, 在每次美术教学入课时, 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 构思创设多种情境, 才能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而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例如我在教学《熟悉的韵律》一课时, 笔者首先播放一段几米的《向左走·向右走》视频, 结合孙燕姿的歌曲《遇见》进行欣赏, 绚丽的色彩, 以及优美的音乐, 给学生的视觉、听觉以美的享受, 使课堂教学进入轻松、愉悦的氛围, 这样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于是探究新知识奥秘的心情由然而生, 他们带着强烈地好奇心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积极主动地开始了新课的学习。在教学实践中, 笔者深深体会到, 课堂上教师要是能用生动的形式将所要学的知识技能装扮起来, 制造轻松的氛围、创设富有情趣的情境, 就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带着浓郁的求知欲走进课堂。

2 创设丰富多彩的问题课堂, 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问题是学习之源, 也是创新的开端。同样教师在美术课堂教学中, 也可以通过精心设计富有探究性的问题, 创设丰富多彩的课堂, 让学生随着问题去挖掘隐藏在美术作品背后的人文背景和文化积淀。例如:在讲梵高时, 笔者把梵高《自画像》投放到屏幕上, 问学生:“对于这幅作品你们看后有什么感受?”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到了屏幕上, 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几位大胆的学生来到讲台上, 谈了自己对这幅作品的看法。笔者会聚精会神地听他们讲解, 并不时地记录了他们的精彩描述。接着, 笔者把有关梵高的生平资料和作品的创作背景用多媒体提供给大家。随后, 笔者从作品的构图, 艺术形象, 线条, 质感, 肌理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然后提出疑问:在画的每一个情景中作者想表现什么?整幅画面作者想表达什么样的感情?在老师设疑的诱导下, 学生分组表达各自的观点, 积极发言, 兴趣高昂。最后, 笔者对作品加以总结:画家通过作品想给全世界一个愤怒的信息, 作品是对战争暴行的控诉, 对人类灾难的同情。因此, 画家笔下的所有形象都是超越时空的, 并蕴涵着愤懑的抗议声。在这步步解疑中来引导学生体验, 思考, 鉴别, 判断, 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3 借助新颖现代的网络手段, 打造五彩缤纷的课堂

美术本身就是一门视觉艺术, 巧妙利用多媒体声形并茂、生动直观优势, 可以让我们的美术课堂真正变成指引学生开启艺术殿堂大门的金钥匙, 让学生受到美的陶冶, 学到创造美的本领。因此, 在日常教学中要尝试巧用多媒体, 让美术课堂焕发活力, 让学生乐学、好学, 让美术课堂变得更精彩。

当学生对学习对象产生浓厚的兴趣时, 就会积极主动地进入学习活动。而多媒体教学手段则在教学中大展身手, 使教学具体生动、形象直观, 弥补了传统方法的不足。多媒体信息, 特别是图像、动画、影像、声音使教材更为生动形象;使得凝固在教材中的静态美升华为动态美, 将教材中蕴含的意境美、音乐美、艺术美充分表现出来, 同时直接刺激学生的生理感观, 激发学生的各种积极心理因素, 调动审美主体的心理功能活动, 从而产生强烈的美感效应, 因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真正使学生爱学、乐学。如:《力量与生命》一课, 欣赏各地古今建筑并了解其特点是必要的一环, 但书上图片不多, 又没有与教材配套的挂图, 欣赏实景更是不可能, 这时候多媒体就是最好的辅助工具。教师可以将搜来的图片扫描进电脑, 并精心分类。上课时, 学生在优美音乐的伴随下, 一边欣赏, 一边赞叹, 很快产生了愉悦的学习氛围。还可以用电脑制作出对比图, 清晰地展示江南建筑的生动别致和北方建筑的大气古朴, 增强了学生的审美意识。这种学习是高效的、自主的。

4 整合包罗万象的文化知识, 打造内涵丰富的课堂

美术与历史、地理、文学、音乐等人文学科紧密相关、互相渗透。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 可以有效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 增强视觉体验, 丰富情感, 提高人文素养。如在欣赏油画《父亲》时, 可以运用多媒体, 以歌曲《父亲》为背景音乐, 在饱含深情地乐曲中, 再配上恰如其分的解说词, 渲染气氛。在欣赏过程中, 由于音乐和诗文、画面一起出现, 听觉和视觉双重冲击, 学生由于多方位的文化感受, 内心情感得到了极大的升华。又如在中国画的欣赏教学中, 不妨采用与语文学科相联系的方法让学生领会中国画讲究意境的特点。就以南宋画家马远的《寒江独钓图》为例, 我们让学生从诗《江雪》的意境迈入到画面所描绘的意境中来体会, 将诗的境界和画的境界相融合, 才能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中国画讲究意境的特点。因此将美术和其他学科相整合、相渗透的教学, 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形成, 使其个性得到张扬, 人格得到健全。

实践出真知, 美术教学只有与日常生活相联系, 学习才会变得欢乐而富有情趣, 生活也才能变得丰富而五彩斑斓。在日常教学中, 也做了不少大胆的尝试。笔者时常会带领学生来到“露天”课堂, 深入大自然中间, 大家席地而坐, 感受着“润物细无声”的奇妙意境。学生的积极性空前的高涨, 就连平时最懒的学生也不禁拿起了画笔, 去描绘大自然的徇丽多姿。作为一线的美术教师, 只要处处留意, 做教学的有心人, 教学方式就会因事而发、因物而启、层出不穷, 我们既可以通过生动的课堂学习实践得以实现, 也可以通过课堂的各种导入、各种启发性的提问, 更可以通过为学生提供美术学习的实际空间, 让美术文化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尽展风采, 让我们的孩子们在美术的情境教学中畅游不息!

摘要:美术课的情境化教学, 是善于运用各种新颖的手段及引课艺术, 创设与教材相适应的学习氛围, 使他们在特定的情境中激发求知欲望, 展开丰富的想象, 萌生探究学习的乐趣, 积极主动探索和创造表现美的方式。

关键词:美术,情境教学,想象,问题,兴趣

上一篇:诺和锐与诺和灵-R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疗效对比观察下一篇:浅析视觉传达设计中视错觉应用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