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立法创新特色论文

2022-04-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10月18日下午,2019中关村论坛举行了重大成果发布会:5个重大科技创新政策与应用需求集中发布,9个重要创新交流合作与项目集中签约,以及4个重大创新平台类项目集中揭牌,展现了北京高质量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创中心的阶段性成果和下一阶段的工作举措。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中关村立法创新特色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关村立法创新特色论文 篇1:

中关村,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纵观全球政治经济发展态势,“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世界经济复苏面临严峻挑战,世界各国更加需要加强科技开放合作,通过科技创新共同探索解决重要全球性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共同应对时代挑战,共同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国家主席习近平通过视频向“2021中关村论坛”致贺,“当今世界,发展科学技术必须具有全球视野,把握时代脉搏,紧扣人类生产生活提出的新要求。”并向世界表明“中国高度重视科技创新,致力于推动全球科技创新协作,将以更加开放的态度加强国际科技交流,积极参与全球创新网络,共同推进基础研究,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营造一流创新生态,塑造科技向善理念,完善全球科技治理,更好增进人类福祉。”习近平主席还语重心长地强调,“中关村是中国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关村论坛是面向全球科技创新交流合作的国家级平台。中国支持中关村开展新一轮先行先试改革,加快建设世界领先的科技园区,为促进全球科技创新交流合作作出新的贡献。”中关村人,倍受鼓舞,了悟于胸,深谙此理,笃实践行。

中关村人的脑海里印记一幅庄严的画面:2013年的金秋时节,国情前夕,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别开生面,走出中南海,把“课堂”搬到了中关村。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关村的发展寄予殷切期望——“面向未来,中关村要加大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力度,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为在全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更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中关村人更不会忘记,2019年的金色十月,习近平总书记向是年的“中关村论坛”致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加速演进,创新发展、合作共贏是大势所趋。中国愿积极参与全球创新合作,同世界各国共享创新发展成果,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关村正努力打造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和创新高地。举办中关村论坛,共议前沿科技和未来产业发展趋势,共商全球创新规则和创新治理,促进各国共享全球创新思想和发展理念,具有重要意义。

中关村人正是按照这样的指导思想奋力拼搏,脚踏实地,创新发展,从建设“中国硅谷”,到建设“世界的中关村”,示范神州,拥抱全球!中关村已然成为中国技术创新的源头,众多企业总部研发和制造分离的发展模式释放了辐射带动作用。中关村遍布全国的分支机构,不仅带去技术的辐射和模式的借鉴,更推动了制度的创新。有目共睹,在广袤的非洲大地、繁华的欧美都市、热情的南美国土,都能看到中关村企业的身影。中关村管委会已先后在硅谷、多伦多、伦敦等地建立了海外联络处。

怀旧往往是一种创新的冲动。蓦地想起,那时节假日的中关村,咖啡厅、孵化器以及各种联合办公区里,一场场“双创”活动紧锣密鼓地进行。直到子夜,一栋栋高耸的办公楼依然灯光明亮。中关村的创投咖啡里有“创业因子”。在记者的笔端,“敢为天下先”是中关村与生俱来的气质,因之诞生了数个“第一”:我国第一家民营科技企业、第一家无形资产占注册资本100%的企业、第一家有限合伙投资机构、第一个政府引导基金、第一部科技园区地方立法……历史踏着“铺路石”前进,不会忘记开路先锋“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

创新为魂,民营为本,人才基石。“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习近平总书记总结民营经济具有“五六七八九”的特色,提高民气,鼓舞民心,深得民意,中关村的民企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在“自己人”的暖心话语中奋勇前行!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人才是科技创新最关键的因素。我们要在科技创新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必须大力培养造就一流的科技人才。“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关键是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形成“识才、爱财、敬才、用才”社会之风气。中华民族历来具有尚贤爱才的优良传统,现在更需要有世界的眼光,“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中国积极参与全球创新合作,同世界各国共享创新发展成果,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关村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作者:关邨

中关村立法创新特色论文 篇2:

2019中关村论坛重大成果发布,将前沿科技与世界共享



10月18日下午,2019中关村论坛举行了重大成果发布会:5个重大科技创新政策与应用需求集中发布,9个重要创新交流合作与项目集中签约,以及4个重大创新平台类项目集中揭牌,展现了北京高质量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创中心的阶段性成果和下一阶段的工作举措。
利好政策 助科创中心建设

在重大科技创新政策与应用需求方面,由北京市科委发布的《关于新时代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聚焦全市科技创新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分五个部分提出30条重大改革措施。

此次推动的若干政策措施,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分五个部分提出30条改革措施。明确“三个坚持”:“国家使命、双轮驱动”,“问题导向、首都特色”,“系统谋划、大胆突破”;强化“三个指向”:科技创新中心功能、高精尖经济结构构建、前沿基础研究等;强调“三个突出”:突出改革系统性、集成性、协同性,突出含金量、动真格、破顽疾,突出接地气、真管用、可操作。突出亮点如下:

第一,凝聚共识,形成创新合力。国家层面,充分发挥北京办公室统筹协调作用,建立与中关村部际协调小组联动工作机制,推进跨层级、跨领域重大事项。市级层面,统筹建立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领导协调机制,抓好重点任务。本市将主动承接国家重大科技任务,持续提高市区两级财政科技经费投入水平,优化整合市级科技计划,创新“三城一区”管理体制机制,形成创新治理新格局。

第二,赋权激励,增强创新动力。落实“四大”自主权。一是通过编制统筹调剂使用、灵活多样的分配形式以及职称评审权限下放等措施,扩大选人用人自主权。二是通过财政科研项目经费调剂权下放、科研项目经费包干制试点,擴大经费使用自主权。三是深化科研事业单位体制改革,主管部门对章程赋予管理权限的事务不得干预,扩大管理运行自主权。四是推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立法,赋予科技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简化有关资产管理程序,加大成果转化授权力度。

第三,人才至上,破除制度壁垒。崇尚人才,推出“四个优化”:一是优化培养机制。鼓励高校在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领域设置新兴学科,加大对优秀青年科技人才资助力度。二是优化评价机制。分类健全人才评价标准和职称评价方式,推行代表作评价制度,将临床试验和科技成果转化纳入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和人员职称评审体系。三是优化因公出国(境)审批机制。优化审查、审批、备案流程,压缩审批时间,并为战略科技人才及其核心团队国际学术交流开辟审批护照签证一体化服务通道。四是优化外籍人才引进及服务机制。对符合条件的外籍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缩减工作许可和工作居留许可办理时限。允许获得中国永久居留权的高层次外籍人才延缴养老保险。

第四,松绑减负,增强获得感。推进科研管理“四个简化”。一是简化项目申报流程,实行项目材料网上报送和“一次报送”;二是简化评估检查流程,针对关键节点实行“里程碑”式管理;三是简化仪器设备采购流程,变更政府采购方式,可一次性集中提出申请;四是简化进口样品通关程序,允许进口样品以临床试验(项目)或年度为单位发放批件。在流程松绑的同时,明确两个“提高”:试点提高财政科研项目间接费用核定比例至 30%,部分基础研究领域可达60%,切实加大经费激励力度。
2019中关村论坛重大成果发布会现场

第五,优化服务,激发创新主体活力。通过扩大市属科技型国有企业员工持股实施范围,激发国有企业创新动力;通过完善培育库制度,实施世界级领军企业培育计划,加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通过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建设、设立孵化接力基金等措施,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和创业团队的支持;定期发布应用场景项目清单,建设一批应用场景示范区(或试验区),给予创新成果更多市场机会。同时,将深入抓好“10+3”高精尖产业政策落实,提高产业项目落地建设效率,合理控制用地成本。对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实行包容审慎监管,提升重点产业市场准入便利化水平。

促进京津冀协同创新,推动科技计划合作、高新技术企业资质互认、公共服务平台共享、创新券互通互认、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结果互认等政策互通。

提升开放水平,完善京港澳科技合作机制,办好中关村论坛,推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向全球开放共享,积极争取国际科技组织、联盟或其分支机构落户北京,等等。

第六,落实责任,抓好各项政策落地。为将“科创30条”落深落细,全市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对重大任务进行分解,责任单位将各司其职、协同推进,确保改革环环相扣、有力落实。

由中关村管委会发布的《关于促进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药品医疗器械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共25条,从药品医疗器械技术创新、专业化平台建设、企业开拓市场、优化创新创业生态、国际化发展、特色园区建设等六个方面给予全方位支持。

其中包括,进入临床试验、完成临床II期、取得新药批件的药品,或通过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取得二、三类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的医疗器械,给予每年最高1000万元资金支持。支持CRO、CMO等专业化研发生产服务机构、检测检验服务平台、医学成果转化中心等平台建设,给予每年最高1000万元资金支持。支持企业改制上市并购,开展国际研发布局等,给予最高不超过300万元资金支持等。


北京鋈鹏联合创新中心、国家智能制造系统创新研究院、中国建设银行建银科创孵化中心、中关村企业涉外法务服务站揭牌仪式

中关村管委会还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关村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发展的若干措施》。政策坚持问题导向,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和知识产权价值实现中的基础性作用,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经验,突出中关村示范区特色,聚焦“加强管理创新”、“引导开展产品服务创新”、“完善考核激励和风险管理机制”、“强化保障机制”等四个方面,引导金融机构、知识产权专业机构、科创企业建立多方参与、利益共享、责任共担的市场化体系,在全国率先提出了若干创新政策点:如,鼓励金融机构或知识产权专业机构针对科创企业特点,开展“知识产权收益权质押(担保)”、“知识产权交易履约担保”、“高价值专利收购许可”等产品创新,促进中关村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规模有效提升,为缓解科技型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发挥积极作用。

由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发布的《关于通过公共数据开放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工作方案》,全面规划了通过公共数据开放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2019年至2022年三个阶段目标,并部署了五个方面的具体任务。一是通过分级分类管理、保障公共数据开放有序实施;二是深入推进一般公共数据无条件开放,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供普惠数据;三是建设公共数据开放创新基地,通过特定方式面向人工智能企业进行有条件开放数据;四是在城市管理领域7个重点应用场景、公共服务领域5个重点应用场景开展人工智能应用;五是构建人工智能生态体系,打造人工智能大数据健康发展环境,同时明确了方案的保障措施。

为了深化央地协同创新、央地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国务院国资委科技创新和社会责任局与北京市科委面向在京76家央企总部及各级公司广泛征集应用场景建设项目,并遴选了首批20项技术领先、示范带动性强的场景项目公开向社会发布。20个项目总投资超过113亿元,主要是5G、人工智能、智能装备、节能环保等领域技术,应用场景所在领域上看主要是城市运行管理、高精尖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等方面。包括“丽泽金融商务区5G安全智慧园区”“冬奥智慧园区综合应用示范工程”“冬奥智慧场馆示范应用”等项目。
搭建平台 全链条支持创新

在重大科创平台共建项目方面,围绕智能制造系统创新研究、操作系统、新金融孵化中心等方面,4个重大的覆盖行业全链条的创新支撑平台在发布会举行了揭牌仪式。

由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朝阳区政府联合华为公司建设的“北京鲲鹏联合创新中心”项目,将打造与X86体系共存的二元生态系统,建设开放共赢的产业生态,包括并不限于CPU处理器、AI處理器、整机、操作系统、数据库、云、大数据等,重点打造芯片、操作系统、数据库等关键核心产品,有望解决长期以来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缺芯少魂”的问题,推动国产信息化整体产业发展。

“国家智能制造系统创新研究院”项目由清华大学、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国机智能技术研究院、中电科电子装备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冶赛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六家单位联合在海淀区建设,将以智能制造共性技术、核心关键装备和标准研制及工程化应用为重点,利用2-3年的时间,建设成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和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平台。

“中国建设银行建银科创孵化中心”由海淀区和中国银行北京分行共同建设,将依托中国建设银行和海淀区各自优势,致力于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和金融科技特色的科创孵化平台。该中心将与政府部门、知名高校、科研院所、投资机构、龙头企业等机构合作,创新投贷联动机制,为科创企业提供全景式、全要素、全生命周期的金融与非金融“一条龙”服务支持。

中关村企业涉外法务服务站由中关村管委会联合中国贸促会企业权益保护中心、中国贸促会北京市分会共同成立,旨在积极协助中关村企业应对海外发展中的法律问题,有力维护中关村企业合法权益。服务站由法律服务、关税服务、反垄断、涉外合作、合规服务等5个专业群组组成,建立“公共服务+市场服务”相结合的工作机制,为中关村企业走出去保驾护航。
发布会上,9个国际、国内区域协同创新合作的签约或落地项目集中签约



项目落地 促创新交流合作

在重要创新交流合作项目方面,此次发布会上还有9个国际、国内区域协同创新合作的签约或落地项目集中签约。比如,中关村管委会与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日中经济协会就加强创新合作,建立常态交流对接机制,签订合作备忘录;围绕生物制药、AI触觉传感芯片、下一代空管系统、工业互联网、网络空间安全等领域、中国科学院、曼彻斯特大学、法国泰雷兹、中国信通院等单位分别在北京落地一批重大项目。

具体签约的项目有北京市与中科院共建“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院”项目、中关村管委会与JST就加强科技创新合作战略合作备忘录、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与瓦里安共建“瓦里安中国研发中心”项目、海淀区与泰雷兹共建航空领域创新生态项目、通州区政府与中国信通院战略合作协议、中关村管委会与日中经济协会就加强产业创新合作战略合作备忘录、朝阳区政府与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战略合作协议、通州区政府与西北工业大学产教融合合作协议、北京他山科技有限公司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AI触觉传感芯片合作项目等,这些项目的签约,对构建北京高精尖经济结构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比如,北京市与中科院共建“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院”项目,将面向干细胞与再生医学领域的重大前沿科学问题和共性关键技术需求,通过前瞻性科研布局,鲜明的多学科及大学科交叉,灵活的体制机制及运行模式等管理创新,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科研机构。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与瓦里安共建“瓦里安中国研发中心”项目中,瓦里安医疗拟于2020年引进全球最高端的放疗产品生产线,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建成瓦里安全球最全产品线研发和生产基地;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瓦里安中国创新中心”,开展人工智能、大数据、工业物联网技术的研发和临床应用,提升癌症治疗的智能化水平。
成果喜人 呈现四大特点

总体来看,成果发布会呈现四大特点:

一是着力以政策创新释放创新活力,充分展示北京加快高水平建设全国科创中心的决心。比如《北京市关于新时代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关于促进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药品医疗器械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等科技创新政策,将进一步增强北京科创新动能,推动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

二是聚焦高精尖项目,充分展示北京以创新促提升,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新发展理念。发布的项目涉及大数据与工业互联网、生物医药、5G技术及应用、AI、芯片与系统设计、空管系统等,聚焦北京“十大高精尖”项目。

三是充分展示北京扩大开放创新,与国际加强协同创新的决心与举措。比如中关村管委会与日本科学振兴机构、日中经济协会加强创新合作,建立合作机制;海淀区与法国泰雷兹共建航空领域创新生态;中关村管委会与中国贸促会共建企业涉外法务服务站等,将进一步加快北京创新国际化步伐,推动北京科创中心建设。

四是充分展示北京加强央地、京地协同创新,发挥示范带动的决心。比如中科院与北京共建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院项目,中国电信等12家央企单位面向北京发布的20个应用场景,通州区政府与西北工业大学共建研究院等,将进一步强化北京在科技与人才方面优势,服务国家大院大所、央企和地方重大发展对创新的需求。

重大成果发布会为2019中关村论坛画下了圆满的句号。

作者:张越

中关村立法创新特色论文 篇3:

国家自创区管理体制创新取向

[摘要] 中关村、东湖和张江三个国家自创区管理体制,分别呈“管委会—政府合作型”、“管委会自主型”、“管委会主导型”模式。本文提出国家自创区管理体制创新取向,即应与战略目标及功能定位相匹配、考虑原有功能区管理体制的变迁、组建省市级协调领导机构等,以期为后续设立的国家自创区体制安排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支撑。

[关键词]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一区多园 管理体制模式

[基金项目] 天津科技发展战略研究计划重点项目“天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发展中重大问题与特色发展研究”(15ZLZLZF00430)。

[作者简介] 石书玲(1965 — ),女,河北石家庄人,天津商业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综合评价理论与方法、科技创新管理;韩振波(1964 — ),河北玉田人,天津市陈塘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高级经济师,研究方向:科技管理。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简称自创区)是通过先行先试来进行经验探索,旨在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推进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并做出示范、推广,具有试验性质的区域。目前国家自创区的布局进入加速阶段,如何设计出合理的管理体制为自创区的建设保驾护航,已成为各自创区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由此,本研究选取最早获批、恰均已积累五年建设经验的中关村、东湖和张江这三个“一区多园”国家自主创新试点区域,考察并深层次挖掘三个不同试点区域管理体制形成脉络和特色,揭示国家自创区管理体制模式构建的内在机理、理论依据和应遵循的普遍原则,以期为后续批复的国家自主创新试点区域管理体制的设计提供借鉴。

一、国家自创区管理体制形成脉络

(一)中关村自创区管理体制形成脉络

中关村自创区是在中关村科技园区基础上扩充而成的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试点区域。共设立十六个分园,其目标是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为加速“一区十六园”之间的产业创新与协调,自创区领导小组会同部际协调小组共同成立“中关村科技创新和产业化促进中心”,亦称“中关村创新平台”,平台主任由北京市相关领导兼任,主要负责重大事项的决策、进行跨部门跨层级的协调与联动,并下设“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管委会内设与上级创新平台相应的横向部门,其职能是执行上级“中关村创新平台”的决策及具体事项的督办,协调各分园的建设。

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颁布之后,部际协调小组在管理幅度上对其职责进行了扩充:不仅负责协调,还负责规划纲要的方案制定和组织实施;其下管理层次上设立“规划纲要实施部市联合工作组”,成员由部际相关部门和北京市政府相关部门共同组成。

(二)东湖自创区管理体制形成脉络

东湖自创区是在东湖高新区基础上通过扩容而形成的第二个国家自主创新试点区域。其战略目标和功能定位是“建成世界一流高技术园区、自主创新机制示范区和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先行试验区”。

东湖自创区管理体制的突出特征体现在2015年由湖北省人大通过的《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条例》。该条例规定了东湖管委会的职责包括实施自创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城乡及产业规划等;负责教育、民政、住房等社会服务性工作;还明确了可以享受一级财政管理权限;此外可行使包括行政许可、行政强制和行政处罚等在内的政府行政管理权限,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这种赋予自创区管委会合法的法律地位的条例在国内尚属首创。新条例使东湖管委会成为集经济功能、企业服务功能及政府行政管理职能于一体的组织。为精简行政审批流程,东湖管委会对内设的横向职能部门进行了创新性改革,于2014年9月建立“东湖高新区行政审批管理局”,2015年8月建立“东湖高新区政务服务局”,对区内原有横向职能部门和行政审批事项进行重新归集,实行集中办公和一枚印章管审批的管理体制。

(三)张江自创区管理体制形成脉络

张江自创区是2011年1月批准的国内第三个自主创新试点区域。以张江高新区为核心,形成“一区十八园”格局,其战略目标是建设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为支持张江自创区的建设,在管理机构设置方面先后成立“上海张江高新区暨上海张江國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领导小组”和“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部际协调小组”,其构成与职能也均与中关村类似。领导小组之下设立“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管委会设主任和常务副主任各1名,专职副主任多名,内设发展规划、创新促进、政策研究等横向职能部门。管委会之下的机构设置上,除漕河泾园之外的各分园均设立了相应的分园管理委员会,各分园管委会均设置主任1名,由各相应区长或县长兼任。

二、国家自创区管理体制模式比较

(一)基于财权事权的中关村、东湖及张江管理体制特性比较

通过实地考察三个自创区的管理体制,发现三个自创区均由省、直辖市相关领导兼任领导小组组长,均由科技部相关领导兼任部际协调小组组长,管委会主任均由省、直辖市相关领导兼任,但具体的财权及事权大为不同。对三个国家自创区管理体制特性的深度比较,如表1所示。

(二)基于财权事权的中关村、东湖及张江管理体制模式比较

通过实地考察和比较,可以发现三个自创区行政管理体制模式存在不同之处。本研究基于政府行政审批权限下放程度的不同,赋予东湖“管委会自主型”、张江“管委会主导型”、中关村“管委会—政府合作型”管理体制模式。

第一,东湖“管委会自主型”管理体制模式。东湖自创区管委会作为市政府的派出机构,拥有合法的法律地位和一级财政权限,可以对辖区内所有企业行使行政管理权;此外,还承担辖区内医疗卫生、体育等社会性服务工作,且下设检察院和法院等行政机构,完全兼具了经济功能和地方人民政府功能这两种角色。基于东湖管委会拥有了所有经济功能和非经济功能这种特性,本研究将其称为“管委会自主型”管理体制模式。这种模式可以充分依靠行政权威,协调成本低,但由于管委会同时执行了非经济功能,体制的灵活性可能易于被削弱。

第二,张江“管委会主导型”管理体制模式:张江自创区管委会同样作为市政府的派出机构,其法律地位尚未明确,但拟立法工作正在调研中,目前正在开展部分行政审批权限下放至各分园的工作。从管理专业化角度来看,将自创区内企业的审批权限从所在行政服务中心分离出来,下放至分园管委会,使分园管委会拥有了相应的行政审批权利,有利于企业办事效率的提高。从趋势上看,张江自创区的行政审批权限呈现出逐步下放的趋势,但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体制回归。鉴于张江管委会拥有经济功能和部分非经济功能、且行政审批权逐步下放至各分园这种特性,本研究将其称为“管委会主导型”管理体制模式。

第三,中关村“管委会—政府合作型”管理体制模式:中关村自创区管委会及各分园管委会虽然也作为市政府的派出机构,但尚未明确其法律地位,既接受上级“中关村创新平台”的指挥,又在非经济功能方面接受所在行政区的协助。由于实施“双重领导,以区县为主的领导体制”,行政审批权限下放较少,更多的行政审批权限依托所在行政区,公共服务性权限则完全交由所在行政区负责。鉴于中关村管委会主要行使经济功能而将非经济功能交由所在行政区负责这种特性,本研究将其称为“管委会—政府合作型”管理体制模式。这种模式的突出优势在于可节省行政编制和人力成本。

三、国家自创区管理体制未来创新取向

借鉴国家级开发区管理体制建设成果,并通过深度调查与比较中关村、东湖、张江三个 “一区多园”国家自创区管理体制形成脉络,以及在财权事权管理体制方面呈现的不同特性,本研究特提出国家自创区管理体制未来创新取向。

一是应与自创区战略目标和功能定位相匹配。不同的战略目标和功能定位要求构建不同的管理体制模式:纵观三个国家自创区的管理体制,东湖自创区行使的政府行政审批权限、市级一级财政权限、经济功能及各种社会服务功能,顺利地保障了东湖自创区建设“产学研居服多功能创新型科技新城”这种功能定位;而中关村和张江自创区由于空间分布更为分散,由此管委会主要行使经济功能和部分行政审批功能,社会服务性功能则交由所在区县的相关行政部门负责,使资源在自创区与所在行政区之间进行了合理配置,较好地支撑了各自创区功能定位要求。

二是应考虑纳入自创区前已有功能区管理体制的变迁。鉴于国家自创区属于跨多个经济功能区、多个主导产业区和多个区县行政区于一体的集合体,这些单一的功能区在纳入自创区之前已有运行良好的管理体制,其形成有着一定的合理性,因此,自创区管理体制构建既应考虑到已有功能区管理体制的演变,保留其合理的部分,又应在服务自创区总体战略和功能定位基础上,将其整合至自创区新的管理体系中。

三是应成立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省市级领导机构。鉴于国家自创区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体现着顶层设计理念,唯有依靠行政力量才能推动,因此,应成立由省、市级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高层领导机构,机构成员应由相关省、市、区(县)职能机构、自创区管理委员会、各分园及相关机构的主要领导兼任,并配备专职人员,具体负责领导机构决策的推动和落实。由此组成的领导机构才可以依靠行政权威去推动先行先试的机制创新试点,因而成为国家自创区建设的重要组织保障。

四是应由高层管理机构或管委会牵头构建跨部门的协调工作机制。鉴于国家自创区内企业的招商引资、资金募集、项目建设等涉及到多个部门,由此,由管委会牵头构建跨部门的协调工作机制也是非常必要的。协调工作机制的核心在于明确相关部门对自创区建设的主体责任、职责范围、部门之间沟通的界面,规定对重要事项的协调方式等,其目标在于协调相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支持和落实自创区先行先试政策,因而成为推动自创区核心园和各区县分园建设的重要组织保障。

五是应由高层管理机构牵头构建跨区域的协同发展机制。鉴于自创区建设的目的之一就是通过先行先试起到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而辐射的关键是对跨区域资源的协调配置,因而必须由自创区的最高领导机构依靠行政权威来实现。可以在以下三个层面构建跨区域的协同发展机制:第一,同一自创区内各分园之間可以通过产业配套、联合创新、共享招商资源等方式,实现跨分园的联动。第二,自创区内各分园与地方各科技园、科研机构及高校之间可以围绕主导产业,开展核心技术联合攻关,建立跨区域技术创新合作和转化机制,以推动主导产业创新发展。第三,不同的自创区之间也可以建立跨区域的交流机制,以吸收其它自创区管理体制机制建设的有益经验,或者承接其他自创区产业链的跨区域延伸,实现创新要素的跨区域整合。

[参考文献]

[1]郭小碚,张伯旭.对开发区管理体制的思考和建议—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调研报告[J].宏观经济研究,2007(10):9-14.

[2]孙卓然,李正图.开发区开发模式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11(5):25-31.

[3]赵晓冬,王伟伟,吕爱国.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体制类型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13(12):56-59.

[4]杨文彬. 论我国经济功能区协同治理模式的构建[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6(1):52-58.

[5]陈科霖. 开发区治理中的“政企统合”模式研究[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5(4):42-54.

[6]惠冰.复合型经济功能区管理体制创新构想—以天津滨海新区为例[J].天津社会科学,2008(4):70-74,90.

[7]王佳宁,罗重谱. 国家级新区管理体制与功能区实态及其战略取向[J].改革,2012(3):21-36.

[8]王科,李华胤.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行政体制与职能问题研究[J].江苏商论,2013(2):67-70.

作者:石书玲,韩振波

上一篇:个人半年工作总结(3篇集合)下一篇:医保工作意见3篇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