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疏脉冲反演在CB低断阶砂体预测中的应用

2022-10-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1 概况

此次储层预测的主要目标区为张东断层下降盘, 歧东断层以南埕北低断阶构造带。CB低断阶砂体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 水下分支流河道发育, 砂体横向变化快联通性差, 并且单砂层厚度90%都在5米以下, 本次储层反演的主要目的便是研究沙二段储层的发育情况, 尤其是出油砂体的展布情况。

2 稀疏脉冲反演

约束稀疏脉冲反演建立在一个快速的趋势约束的脉冲算法上, 阻抗趋势由解释层位、断层面和井控制, 以获得低频分量估计。利用提取的子波和所有参与反演井得到的低频分量, 调整质量控制参数进行约束脉冲反演。计算中的质控参数主要包括以下五种参数:

(1) contrast misfit P-impedence uncertainy该参数越高, 信噪比越高, 与井的相关性越好, 当参数值等于0.01时, 井震的相关系数以及信噪比均达到了高值点, 当参数继续增大时, QC各参数已无明显变化。因此确定该参数为0.01。

(2) Seismic misfit signal to noise ratio该参数越高, 与井的相关性越高, 井曲线的标准偏差也在增大, 该参数等于16时, 与井的相关系数最高, 低断阶数据体本身的信噪比为20左右, 地震信噪比等于20, 基本与原始地震相当, 因此该值采用12。

(3) Seismic misfit power该参数越高, 信噪比越高, 与井的相关性越好, 当参数值等于1.2时, 信噪比和井震的相关系数达到最大, 信噪比接近20, 标准偏差趋于稳定, 因此确定该参数为1.2。

(4) Wavelet scale factor该参数从0.6-1.6变化时, 信噪比仅从19增加至21, 与井的相关性仅从0.356增加至0.363, 变化非常微小, 由于是从井旁道提取的子波, 因此根据经验一般该值取。

(5) Merge cutoff frequency该参数越高, 信噪比越低, 但与井的相关性出现反复, 该参数值等于7时, 地震信噪比接近20, 井震的相关系数基本达到最大, 因此确定该参数为7。

经过前期大量的准备工作, 得到了合理的时深关系曲线, 运用校正过的测井数据及精细的解释层位, 建立了三维地质模型及相对地质模型, 通过调整模型与相对波阻抗高低频分量, 使模型数据体与相对波阻抗数据体进行叠加, 得到最终的绝对阻抗体。

3 高低频补偿

一般情况下, 得到相对波阻抗之后, 需要对其进行高低频分量的补充, 补充方法则是利用低频模型 (井模型) 对最终的带通阻抗分辨进行一次低频补尝和高频补偿, 其原因是因为地震信息往往在低频部分 (一把0-10Hz) 信噪比低, 干扰严重;另一方面可以利用井的高频信息补偿带通阻抗, 可是最终阻抗体有效带宽拓宽, 分辨率提高 (高频补偿可选作) 。

(1) 低频补偿通过反演参数可得知, 补偿低频分量的上限为7Hz, 因此, 利用井模型对带通阻抗补偿从0-7Hz部分。

(2) 高频补偿高频补偿主要是为了拓宽最终反演数据体的频宽, 提高纵向分辨率, 但应注意不能补偿过多的高频分量, 补偿过多会使反演阻抗存在模型化趋向, 因此在高频补偿时应反复试验得出最终的补偿分量, 本次主要补偿了65-72hz的高频部分, 基本保留了主频部分。通过最终的高低频补偿, 可使得最终反演阻抗体在频谱上呈现明显的单调递减函数特点, 频带也较原始地震有所拓宽, 分辨能力有所提高 (图1) 。

4 结语

反演处理的过程是一个反复的过程, 不断完善的过程, 当反演出一次结果后, 处理、解释人员就紧密结合在一起, 根据掌握的地质、测井、生产试油等资料对反演效果进行仔细的对比分析, 对不合理的地方进行认真仔细的分析研究, 查找问题, 修改参数, 最终使得反演结果符合地质规律。

摘要:约束稀疏脉冲反演方法在目前的应用过程中取得了大量的值得肯定的效果, 得到了各方面的认可, 已经成为目前约束反演处理中的主导方法。此次储层预测的CB低断阶砂体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 水下分支流河道发育, 砂体横向变化快联通性差, 并且单砂层厚度90%都在5米以下, 本次储层反演的主要目的便是研究沙二段储层的发育情况, 尤其是出油砂体的展布情况。

关键词: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稀疏脉冲反演,低频补偿,高频补偿

参考文献

[1] 姜晓宇, 计智锋, 毛凤军, 宋涛, 甘利灯.薄互储层地震反演方法在尼日尔Fana地区的应用[J].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4, (03) .

[2] 张晓玲, 钱运生.基于模型的测井约束反演方法及应用[J].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2004, (05) .

[3] 肖阳, 朱敏, 朱文奎, 郭黎.测井约束反演技术在油藏描述中的应用[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1, (05) .

[4] 赵政璋, 赵贤正, 王英民, 等.储层地震预测理论与实践[M].科学出版社, 2005.

推荐阅读:

上一篇: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思考下一篇:内服外敷中药配合功能锻炼治疗膝关节慢性滑膜炎的临床观察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