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鞋业发展

2022-12-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晋江鞋业发展

福建省晋江鞋业产业集群升级研究

【摘要】 本文针对福建省有代表性的晋江鞋业产业集群进行实例研究,分析论述晋江鞋业产业集群的发展状况、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及面临的问题,分别从制造升级、创新升级、结构升级三个方面,尝试性地探索构建晋江鞋业产业集群升级的路径,提出其升级对策,进而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

【关键词】 晋江鞋业 产业集群 升级路径

一、晋江鞋业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

晋江位于福建的东南沿海,是福建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前沿区域。晋江的制鞋业集群最早成形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是在家庭式作坊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生产设备简陋,市场效率低下,产业集群处于萌芽阶段,其形成有很强的自发性。至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鞋业集群达到一定的规模,在激烈的竞争中,集群企业开始通过吸引外商投资、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和知名鞋业品牌进行贴牌生产,如Adidas、Kappa、Nike等,集群分工体系逐步完善。九十年代末期,在东南亚金融危机及制鞋产业转移等因素的影响下,晋江鞋业产业集群开始创立自己的品牌,出现了运动鞋“安踏”品牌,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的出现吸引了相关上下游辅助企业及支撑机构,使产业链的配套更加完善,产业集群进入了成长阶段。目前,晋江市制鞋企业3000多家,鞋类配套企业1000多家,从业人员超过38万人,年产量9.5亿双,2010年实现鞋类行业总产值超过500亿元,形成集鞋材、鞋料、模具及批发、零售、储运为一体的鞋业产业集群。

福建省晋江鞋业产业集群是制鞋业领域中相同、相似或相关的企业在晋江大量聚集,逐步发展成为具有鞋业专业化生产特色的经济群体,并进行鞋业专业化生产分工,不断延伸鞋业产业价值链,进而在晋江鞋业产业集群中形成多条具有竞合关系的上下游生产链条,并借助于广阔的市场达到规模经济。

二、晋江鞋业产业集群发展面临的问题

晋江鞋业产业集群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凭借低成本优势嵌入“购买者驱动型”全球价值链,成为跨国零售业巨头上游的产品供给者,其从事低价值产品的加工制造,在国际市场上占领低端市场,中高档鞋及自有品牌所占比例很小,出口产品多以贴牌方式进行,大都使用国外商标和品牌。

目前,晋江鞋业产业集群企业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像安踏、361°、特步等拥有自主品牌、规模较大的企业,这类企业较少;另一类是没有自己的品牌,专门为国内外大型企业作贴牌代工生产的中小企业,其中少数企业为国内其他企业代工生产,而绝大多数的企业是外向型企业,即为日本、韩国、美国、欧洲等国外厂商做贴牌生产。虽然贴牌生产的模式,给晋江鞋业产业集群带来了进入国际市场的机会和资金支持等,但是在这种购买者驱动的价值链条中,晋江的鞋业集群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附加值环节,所获得的利润空间小,且对品牌商和全球采购商产生了较高的依赖程度,极易受其控制。

三、晋江鞋业产业集群升级路径及其策略

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本文结合晋江鞋业产业集群在链上的位置以及其发展面临的问题,探索构建了适合晋江鞋业产业集群的升级路径,如图1所示。

1、制造升级

结合晋江鞋业产业集群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加工制造环节的比较优势,提高该环节的核心竞争力,进而推动整条价值链向上移动,实现在加工制造环节附加值的提升及利润空间的增加。

晋江鞋业的竞争优势在于劳动力资源丰富,但是仅仅凭借劳动力的成本优势是不够的。从全球化的角度来看,鞋业行业的生产总是往劳动力成本低廉的国家和地区迁移。早期世界鞋业生产制造的重心在意大利、西班牙,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转移到日本、韩国、台湾,九十年代转移到中国大陆。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劳动力成本不断增加,制鞋业正逐步向劳动力成本更加低廉的国家转移(如印度、越南、巴基斯坦等)。这种趋势对晋江鞋业来说,其劳动力的成本优势就逐渐隐匿了。

首先,产业集群竞争力体现在成本上,不仅仅指劳动力成本,还包括了信息成本、物流成本、交易成本等。因此,晋江鞋业产业集群可以在海外积极探索设立更有优势的加工区或合作区,使原有低附加值环节转移或剥离出去,更进一步凸显其低成本优势。

其次,产业集群竞争力还体现在生产过程上,在提高产品的“量”的同时,通过对成本、效率、服务等多要素的培育,提高产品的“质”,将劳动力低成本的单一竞争优势转变为多要素的综合竞争优势,使晋江鞋业产业集群的制造呈现出集约化、高效化的特征,实现产业集群的升级。

2、创新升级

(1)技术创新。晋江鞋业产业集群要改变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从曲线中间的制造环节向左边高附加值环节移动,由劳动密集型的生产环节向技术密集的关键零部件和产品的研发设计环节升级,就需要进行技术创新。

晋江鞋业在发展初期,由于制鞋企业的技术低下、设备简陋,鞋子的质量无法得到保证,导致“过街鞋”、“星期鞋”大量涌现。随后,晋江鞋业集群企业向“三来一补”企业发展,多以委托加工的方式为国内外名牌产品进行贴牌生产。作为购买者驱动型价值链下的产业集群,为了满足全球知名品牌经销商、品牌制造商和大型零售商的产品要求和质量标准,晋江鞋业集群逐渐淘汰了早期引进的生产设备,以技术创新为导向,积极引进世界领先技术和高级人才,提升产品技术含量。

晋江鞋业产业集群中龙头企业早已认识到技术创新的重要性。例如,安踏集团投巨资研制并推出了具有珍藏价值的CBA全明星战靴、战袍,该战靴在鞋底上采用了安踏独家研发的“芯”技术,强化了鞋的弹跳和吸震能力;还如,奥康集团作为世界鞋都意大利GEOX公司全球唯一的合作伙伴,双方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资源共享,并引进一种“会呼吸的鞋”的专利。

晋江鞋业产业集群需要通过技术创新,加速产品升级换代的步伐,不断实现产业集群的工艺流程升级和产品升级,在全球价值链中提高产品附加值,推动产业集群向价值链高端爬升。

(2)服务创新。晋江鞋业产业集群要改变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从曲线中间的制造环节向右边高附加值环节移动,由生产环节向营销、品牌、服务环节升级,就需要进行服务创新。

晋江鞋业产业集群在技术创新下逐步实现工艺流程升级和产品升级,要进一步实现功能升级,只能不断增强自身实力,积极寻求升级路径。晋江鞋业产业集群需要塑造自主品牌,将生产制造这样的低附加值环节转移或剥离出去,转而发展营销、品牌、服务等高附加值环节。例如,以安踏、特步、鸿星尔克等知名品牌为纽带,集群企业通过委托加工的形式,带动鞋业产业集群内众多中小企业紧密合作,组建品牌俱乐部,扩大名牌产品生产能力,创出许多国家级区域品牌,并成为集群企业的共同资产,构成地方产业集群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从而提升整个产业集群的竞争力。

同时,服务创新还需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即提供市场化、专业化的中间服务,包括交通运输业、金融保险业、信息服务业等行业,蕴含着大量的创新资源,并对此资源进行有效整合配置。晋江鞋业产业集群可以将生存过程中非核心业务外包给专业化生产性服务机构,使得集群企业只发展自身最具优势的生产环节,充分发挥资源禀赋潜力,促使企业获取不可模仿的、差异化的核心竞争力,从而推动价值链向右端延伸,实现产业集群的升级。

3、结构升级

晋江鞋业产业集群属于市场型集群,其企业间相互依赖程度低、同质性高,要实现集群内的组织结构升级,就需要培养扶持核心企业,延伸集群产业链,增强上下游企业关联协作,并构建有序竞争环境。

(1)凸显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在产业集群中建立龙头企业,能够带动形成一批与其配套的相关企业;龙头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化活动,能够激活许多中小企业,并为其发展提供导向,推进产业升级。

目前,晋江鞋业产业集群的核心龙头企业较少,且现有的龙头企业竞争力不够强大,与Adidas、Nike等国际鞋业品牌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缺乏带动区域整体竞争力提升的能力。因此,晋江鞋业产业集群需要进一步扩大产业规模,延伸产业链,走企业联合兼并或依附于龙头企业的道路,提升晋江鞋业产业集群竞争力,使其在国内领先,并走向世界。

例如,晋江的安踏鞋业联合二三十家中小型厂商,为其加工零配件,这种企业联合不仅提升了“安踏”品牌价值,也为晋江鞋业产业集群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2)加强企业间的专业化分工与协作,延伸集群产业链。晋江鞋业产业集群通过嵌入全球价值链,参与国际分工,逐步形成专业化的细分市场并获取竞争优势,培育差异化的创新能力,增强技术能力,不断提升市场拓展能力。

晋江鞋业产业集群可以依托本地专业市场,加强鞋业集群企业间的分工与协作,创建区域品牌,吸引全球价值链中领先企业的入驻,学习其先进的技术、营销和品牌服务等。与此同时,在产业集群中建立和培育龙头企业,从而衍生出一批具有紧密分工与协作关系的相关企业,延伸集群产业链,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有效地降低成本,充分发挥其低成本优势,提高鞋业产业集群的专业化水平。

(3)加强行业引导和监管,构建有序竞争的环境。晋江鞋业产业集群要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构建有序竞争的环境,政府和市场中介机构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首先,政府应当加强监督引导,通过法律和相关规章制度制止并惩罚市场内的不正当竞争。其次,充分发挥市场中介机构的积极作用,对企业的经营方式和产品的质量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再次,政府和市场中介机构共同引导企业,通过分工协作,降低企业的同质性,使竞争维持在有序合理的范围内。

晋江鞋业产业集群的升级需要优化集群内的产业组织结构,为集群的制造升级、技术和服务创新升级提供一个优化的平台,从而实现链的升级。

【参考文献】

[1] 蔡宁、吴结兵: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基于“资源—结构”观的分析[M].科学出版社,2007.

[2] 刘欣艳:福建省产业集群结构的风险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

[3] 吴珠碧、陈莉平:全球价值链视角下福建省产业集群的战略升级策略[J].科技创业月刊,2011(4).

[4] 张辉:全球价值链下地方产业集群升级[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5] 孙锐、刘闲月:福建省产业集群升级路径问题研究[J].科技和产业,2009(12).

[6] 曹丽莉:基于供应链的我国产业集群升级路径探讨[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0(4).

第2篇:全球价值链下我国晋江运动鞋业集群升级的研究

摘要:以全球价值链理论为基础,以我国晋江运动鞋业集群为研究对象,研究地方体育用品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回顾了全球价值链相关理论,然后在全球价值链的理论框架下研究晋江运动鞋业集群的升级模式,经过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提出晋江运动鞋业集群升级的思路,并从本地和全球两个维度提出相应的建议与对策,为产业集群的发展和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关键词:全球价值链;晋江运动鞋业集群;发展研究

Research on the Industry Upgrade of Jinjiang Footwear Industrial Cluster in the Context of the Global Value Chain

MA Xiang-wen, JIN Lei, BAI Zhen

(P.E.Dept.,Research Institute of Student’s Constitution and Health,Henan University,Kaifeng 475001, Henan China)

Key words: global value chains; Jinjiang footwear industry clusters; development

投稿日期:2010-10-28

基金项目: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于价值链管理模式审视体育产业核心竞争力”(编号:1322SS09011)。

作者简介:马向文,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产业。

通讯作者。白震。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研究地方产业集群的发展,既要考虑该产业在全球范围内的专业化分工问题、又要考虑集群所依托的产业纳入全球生产网络的问题,因为企业的生产与消费都具有鲜明的全球化发展特征,因此,用全球价值链理论视角分析地方产业集群的发展与升级更具有现实意义。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以我国晋江运动鞋业集群为研究对象,阐述我国晋江体育用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法 结合题目,用现代信息手段,在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网、北京图书馆等进行了针对性的文献搜索。对所得相关资料,进行细致阅读与思索,深刻解析全球价值链视域下我国体育产业状况,并慎重构建出晋江体育用品产业发展的新思路,新模板。

1.2.2 实地调察法 为获得第一手资料,笔者通过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亲临我国晋江体育用品产业基地,对产业单位进行实地考查。

1.2.3 问卷调查法 本次调查的主要目的是探讨体育用品企业的管理情况,诸如集群状况、升级状况等。2010年1月完成调查表的设计,2~8月在晋江市政府的协调配合下到相关部门实施问卷调查,9月完成数据录入及分析。10月形成调查报告。本次调查样本选择是采用随机分层抽样方法。为确保调查表的实效性,调查人员还走访了高校、企业及政府相关部门,在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基础上,对调查结果进行再分析。

1.2.4 数理统计法 将本次调查的结果,采用比较常用的统计分析软件SPSS17.0对采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全球价值链的理论分析

2.1.1 全球价值链的概念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2002)在2002-2003年度工业发展报告《通过创新和学习来参与竞争》(Competing Through Innovation and Learning)中指出:“全球价值链是指在全球范围内为实现商品或服务价值而连接生产、销售、回收处理等过程的全球性跨企业网络组织,涉及从原料采集和运输、半成品和成品的生产和分销、直至最终消费和回收处理的过程。它包括所有参与者和生产销售等活动的组织及其价值利润分配,并且通过自动化的业务流程和供应商、合作伙伴以及客户的链接,以支持机构的能力和效率。”[1,2]这个概念包含三个维度,从地理分布讲,全球价值链是全球性的;从产品组织规模讲,全球价值链包括了参与某种产品生产与服务的全部主体,涉及从产品原材料采购、物流运输、以及成品、半成品的分销与生产,直至产品最终的消费与回收全过程;从产品生产讲,主要强调产品生产的不同阶段是由世界上效率最高的、成本最低的地区承担。

2.1.2 全球价值链动力机制 全球价值链的动力模式是全球价值链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关于全球价值链的动力问题基本还是延续格里芬(Gereffi,1994)的二元驱动力学说,即全球价值链的动力机制分为采购者驱动(buyer-driven)价值链和生产者驱动(producer-driven)价值链两种。”也就是说全球价值链各个环节在空间上的分离与重组都是在采购者与驱动者共同作用完成的。

2.1.2.1 动力驱动机制在体育用品产业的应用 不同的驱动力机制对应着不同产业的升级内容和产业竞争。体育用品产业集群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属于购买者驱动型价值链,因此,在发展中应注重产品市场营销和产品设计,通过专业化的分工协作建立集群的竞争优势。

2.1.2.2 晋江运动鞋业集群发展的动力模式分析 晋江运动鞋业集群属于购买者驱动类型,动力来自市场购买者。也就是说产品的附加值较高的部分主要集中在品牌与流通销售领域,因此,从晋江运动鞋业集群的长远利益考虑,为了获取较高的附加值,保持该产业的持久竞争力,就必须将集群产业的重心放在产品设计与品牌营销方面。而晋江当地政府在扶植该产业发展时,工作的重心应放在优化软环境方面,而不是硬件设施上。应侧重营造地方重商、亲商的社会环境,培育地方市场,实施品牌战略,在产业重组方面应鼓励企业进行水平一体化重组,强化体育用品领域的贸易扶持措施。集群内各行为主体应围绕软件设施构建产业集群的支撑体系。

2.1.3 全球价值链的治理 价值链的治理是全球价值链理论中的核心概念之一,是指一些企业在链条中的活动会对链条上的其它企业行为产生影响,链条上的所有企业需要遵守且严格执行链条中的基本规则。也就是说全球价值链内部链条自身的治理者对其他环节直接发号施令,如治理者要求与其合作的企业必须达到某质量的规则要求,才能进入其分包网络等等。另外,根据全球价值链中行为主体之间的协调能力的高低,全球价值链的治理模式分为五种:市场型、模型、关系性、领导型和等级型。

2.1.3.1 全球价值链治理模式的应用 研究全球价值链制理模式对目前国内比较关注的产业结构转移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不同的治理模式产业转移的空间与结果是不相同的[2],在关系型治理模式中,企业以中小型为主,相互信任,且空间临近、以家族、种族居多,由于主题规模较小,对市场识别能力和适应能力较弱,其空间转移能力也较弱;在模块型治理模式价值链中,各企业、厂商优势互补,并非领导控制关系,其市场适应能力很强,因此,都具有很强的空间转移能力;在领导型治理模式的全球价值链中,由于众多中小厂商依附几个大中型厂商,彼此之间有很强等级制关系,这种关系的改变需要很高的成本。

2.1.3.2 晋江运动鞋业集群治理者的识别 张辉(2006)在研究价值链治理者模式时指出,价值链识别治理者的重要指标是:价值链中核心技术的掌握能力、品牌拥有情况、议价能力、参数标准制定权和价值流向情况。下面就依据这五个指标探讨晋江集群内企业,尤其是OEM企业的治理模式(表1)。

由表1可知,品牌运营商,利用其品牌效应获取产品主要利润;零售商利用强大销售渠道掌控产品的销售,成为价值链的领导者。它们制定各种参数标准协调价值链各环节的活动,并掌握产品的价格。 晋江鞋业集群企业,尤其是OEM企业主要以劳动力优势、上、下游产品集群优势在价值链中从事产品制造环节,赚取微薄的加工利润。零售商、品牌商是价值链上的治理者,它们制定各种参数标准,OEM企业要遵守该参数标准,处于被动地位,由于众多OEM企业面对较少的下单客户,议价能力非常弱。

表1 治理者的识别

总之,按照价值链治理模式的划分晋江鞋业集群内企业,尤其是OEM企业所处的价值链及其治理模式为“等级型”,治理者是零售商和品牌运营商。它们凭借着品牌优势、销售渠道控制价值链的品牌环节和销售环节,共同对价值链进行治理。然而,二者之间关系如何,利润如何分配,由于获取样本难度有限,笔者没有深入研究。

2.1.3.3 价值链治理者对晋江鞋业集群内企业升级的影响 1)晋江鞋业集群企业通过嵌入全球价值链有利于产品升级。晋江鞋业集群通过嵌入全球价值链,产品升级主要体现在生产方式、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方面。集群在发展初期,企业的生产方式是采用手工制鞋,后来通过贴牌生产,国内OEM企业就引进生产设备和提高工艺水平,生产的产品达到治理者要求的参数标准等,最终,OEM企业生产的产品达到国外鞋商的要求,通过加工环节嵌入全球鞋业价值链。

2)价值链治理者对晋江鞋类企业尤其是OEM企业功能升级的限制。企业嵌入全球价值链有助于产品与过程升级,但在核心环节方面,治理者则不会轻易让晋江鞋业集群进入。这是因为:

(1)价值链治理者对晋江鞋业集群功能升级限制的主要手段就是压低产品价格,严格要求企业按照设计进行生产。这样既可以提高领导企业自身利益,又压榨晋江制鞋企业的利润空间,减少企业的资本积累。限制你在产品设计上的投入,增加功能升级障碍。晋江鞋企80%都是中小企业,靠微薄的加工费用维持经营,很少有原始资本积累,拿不出多余的资金进行产品研发设计。

(2)投入研发设计、开发产品品牌具有高风险性。一些企业一方面,资金紧张拿不出研发费用,另一方面,进行品牌开发要冒很高的风险,一旦品牌开发失败,领导企业就会减少甚至撤销订单,企业就有可能倒闭的风险。

2.1.4 全球价值链下的产业升级 产业经济学认为产业升级是指产业由低级向高级转换,它包括四种形式为:1)工艺流程升级;2)产品升级;3)产业功能升级;4)价值链条升级。

2.2 晋江运动鞋业集群的实证分析

2.2.1 全球价值链下晋江运动鞋业集群现状分析

2.2.1.1 全球鞋业价值链各环节分布情况 随着经济全球的发展,全球鞋业生产网络化出现垂直分离,鞋业巨头将鞋业制造环节放在劳动力成本比较低的国家,如中国大陆、东南亚、墨西哥、非洲和拉美等国,而将附加值比较高的设计、品牌、营销等关键环节仍留在国内如美国、德国。而产品零售商、品牌经销商占据着设计与营销环节如美国、德国、西班牙、香港和瑞典。发展中国家的产业集群从事着产品生产与制造,整个鞋业价值链出现重新分布与生产转移。

另外,国际一流品牌Nike、Adidas他们不仅拥有著名品牌,而且注重发展营销网络[3],凭借巨大的全球销售网络再开创品牌。

2.2.1.2 晋江运动鞋业集群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定位分析 晋江鞋业产业集群是在东亚鞋业制造环节转移的背景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目前,鞋业集群现有企业上千家,年工业总产值达150亿元,产品销售额占全国的1/3,运动鞋生产总量占全国的2/5、世界的1/5,产品60%打入国际市场[4],远销世界80多个国家与地区。成为世界运动鞋主要生产基地。该集群的迅速发展已经拥有一批先进生产工艺的制造企业,它们从加工制造环节(OEM)嵌入“全球鞋业价值链”,位于价值链的中部,产品的附加值比较低。主要依靠批量生产规模和廉价劳动力获取微薄利润,因此,价值上升空间十分有限。同时,还面临国内其他集群企业争夺产品生产订单和发展中国家吞噬价值链的中、低端环节。也就是说,晋江鞋业集群处在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中。另外,美洲、欧洲鞋业集群在生产柔性化、个性化方面几乎封杀晋江鞋业集群的上升空间,使晋江鞋业集群处于“下挤上压”的被动局面。因此,该产业集群急需进行产业升级与转移重构集群的发展。

2.2.2 困扰晋江运动鞋业集群升级的因素

2.2.2.1 晋江鞋业集群在全球价值链中获取价值的能力较弱 通过本次调查(表3),首先,感觉集群在设计能力方面比较欠缺,大部分企业仅做OEM方式的产品制造,并没有能力进行ODM生产,在设计环节价值创造方面十分有限,没有设计团队进行原创设计。虽然有部分企业有自行设计能力,但都是以二次或模仿设计居多。在此次进行调研的68家企业中,有44家企业进行OEM生产,仅有生产环节的企业29家,且款式设计均来自国外客户。

表3 晋江制鞋企业价值链升级状况调查

其次,集群的营销环节比较薄弱,销售业绩较差,很少有企业具有独立下单能力。在本次调查中有39家企业,超过一半没有销售渠道,占整个调查的58%。由于没有营销渠道支撑企业的发展,致使大部分企业产能过剩。又由于企业的订单大部分来自国外,生产的产品都用于出口,销售商把这些产品贴上自己品牌进行销售,致使产品价值流向品牌销售商手中。

再次,晋江鞋业企业与上、下游客户的讨价、还价能力比较弱[5]。在我们所调查的企业当中(表4),认为自己上游讨价、还价能力强或很强的比例为23%,一般或以下的比例为77%;认为自己企业下游讨价、还价能力强或很强的比例为26.4%,一般或以下的比例为73.6%,(我们把讨价还价能力分为很强、强、一般、弱、很弱等5个等级)。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晋江鞋类企业在与上、下游企业进行讨、还价能力较差,同时也说明企业在全球产业治理中的控制能力还相当薄弱,在全球生产网络中的地位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最后,晋江运动鞋业集群的价值外流与国家的出口政策及国际汇率变动有关。自从2005年我国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以来,五年汇率有效升值25%,据中国鞋业网测算人民币每升值2%,利润率下降0.4个百分点(张洁,2007)。再加上我国两次下调出口退税,由原先的17%下调到13%(截止到2008年8月1日鞋类出口的退税率为13%),加速了集群的价值外流,行业利润急剧下降。在本次68家企业的调查中有5家企业工缴费率在5%左右,有40家企业工缴费率在6%~8%之间,说明大部分企业仍然处于微利的状态。

表4 企业讨价、还价能力

很弱22.911.4弱57.368.8一般4566.14363.2强1420.61623.5很强22.922.92.2.2.2 晋江鞋业集群劳动力比较优势逐渐削弱 1)成本优势逐步弱化。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致使工资、地价、原材料、能源价格的不断上涨,无疑增加了企业成本负担,削弱了价格优势,同时,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也给出口企业带来了冲击。即退税率由17%降为13%。这对于出口依存度较高的体育用品企业来说,无疑增加了出口成本,导致企业利润减少甚至亏损。2)晋江劳动力成本受到SA8000(社会责任标准)的制约。晋江鞋业集群内的制鞋企业大都存在工作时间长、生活环境差和职工福利低的特点。即使员工工资在2 500元/月左右,但每天工作大都在10 h左右,有时为赶工期工作甚至达到12 h,时间紧、任务重。而西方发达国家为抑制“血汗工厂”的发展,在2006年制定了“SA8000”(社会责任标准),旨在确保供应商所供应的产品符合社会道德责任。因此,晋江鞋类出口企业为了要达到这个标准,必须减少工人劳动的时间,改善工人的生活、劳动条件。意味着提高工人的劳动成本,损失劳动力的比较优势。

3 晋江运动鞋业集群升级的路径分析

3.1 升级路径之一:产品加工+设计 晋江鞋类企业要以世界鞋类发展趋势为导向,积极规划产品创新、技术创新,进行原创性的产品开发与设计,在产品加工环节蕴含设计价值。如晋江以OEM为主要加工业务的亚礼德,它在做产品加工时绝不是过去那种低层次加工,而是蕴含着产品设计在里边,是“ODM”概念。自己的产品加工、设计好以后,再拿到广交会上进行参展,当“OBM”企业接受产品以后,就下订单,进入“OEM”生产流程,这样亚礼德就参与了产品定价权,企业竞争得到了升级。

3.2 升级路径之二:品牌产品加工+销售 象亚礼德这样的大企业,不仅仅是简单的贴牌加工生产,就是我们传统上讲的“OEM”,它这个加工里面有设计元素,就是品牌,然后,以品牌战略为主线向下游扩展占领销售渠道。比如,我国的销售市场很大,全球知名的体育品牌都非常瞩目这个市场,都想进入这个市场,这样就有了与之合作的机会。因为您对市场的了解、文化的了解和消费者的了解,需要与中国企业合作,共同开发、运营,这个时候我们就有了话语权,可以与之缔结战略联盟,增强市场营销能力,向产品价值链下游扩展。

4 促进晋江运动鞋业集群升级的建议与对策

4.1 晋江运动鞋企业要进一步加强与全球鞋业价值链上的领导厂商合作 晋江多数运动鞋制鞋企业在为外方做加工贴牌生产时,大都与比较低的产品供应商进行合作、接触,要尽可能地想法与价值链中领导厂商接触、合作,从它那里获得先进的技术与管理经念,为进一步实现产品升级打下良好的基础[6]。因此,晋江制鞋企业应加强接近品牌营销商和领导厂商,以便得到更多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理念,实现产业与产品升级。

4.2 进行产业转移拉长生产环节价值链 从比较成本优势考虑,将生产加工环节迁移到成本更低的地区如我国西部、东南亚等地区,同时,在迁移过程中淘汰过时设备,引进先进设备,进行设备更新和产品升级[7];其目的是,企业拿到制鞋订单将劳动密集型部分外包给迁移地区,自己只从事技术密集部分生产。

4.3 晋江运动鞋业集群应不断提高自己研发设计能力,走工艺升级→产品升级的道路 晋江运动鞋制鞋企业如果拥有较高的自主研发能力,就能获取较大的利润,赚取更高的附加值。因此,应加大研发设计的投入,引进国内外优秀设计人员,提高产品设计水平。具体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8]。“走出去”就是到国外鞋类产业研发中心设立研发机构,与国外产品设计机构合作,共享最时尚的信息,通过精堪的设计,进行产品的一期开发;“请进来”就是将国外优秀的设计师及设计团队邀请到国内,进行实地调研与考察,结合国外时尚的流行元素进行本地化产品的开发与设计,最大限度地减少因地区差异而产生的技术差异、信息差异,使品牌产品在最初研发、设计阶段就能与国际一线品牌同步。

4.4 晋江运动鞋业龙头企业不仅要做产品研发,提高产品科技含量,而且还要做好产品品牌定位和营销渠道建设,走产品功能升级的道路 首先,作为晋江的龙头制鞋企业要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加大产品研发投入。国家在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指出,举国上下要形成共识,支持民族品牌的发展壮大。如安踏作为国家级民族品牌,符合政府扶持的标准,因此,要力争政府在政策、资金方面的支持与投入,推动民族品牌的发展。再者,龙头企业一般为上市公司,因此,要遵循资本运作的规律,利用证券规则合理地进行投融资,在保证股东权益的前提下,进行配股、增发,合理引进资金,加大产品研发投入,使产品竞争中保持长盛不衰。一般而言,企业的发展关键在于产品的科技含量,因为科技含量高,产品的附加值也高,能够带来高额的利润[9]。所以,晋江的龙头企业只有立足于高科技,才能出人头地,才能兴旺发达。

其次,合理调整品牌定位,力争走出经济实用型市场瓶颈。因为,晋江的运动鞋在人们心目中就是经济实用型的产品,与世界一流产品存在一定差距。所以,要提高品牌的美誉度和知名度。为此要做好以下几点:

第一,要提高产品质量。质量是企业生存之本,是企业信誉的基本保证。因此,龙头企业员工要树立质量第一的信念,决不把一双有问题的鞋卖给顾客。另外,还要保证OEM厂商的产品质量

第二,定向、系统地赞助体育赛事,坚决走与专业体育共同发展的道路。品牌建设需要进行长期的积淀,需要独特的品牌内涵,让品牌深入人心。如安踏对大、中学篮球联赛的赞助与投入,能够使安踏品牌的形象更加清晰,提高品牌内涵。

第三,提高消费者对民族品牌的意识,增加消费者对民族品牌的信誉度和忠诚度。如通过赞助定向体育赛事及运动员,让体育迷通过喜爱的体育赛事或明星运动员,间接获得对民族品牌的好感和产品声誉。

第四,提高产品质量,让用户用得满意、穿着舒服。质量是信誉的保障。只有过硬的产品质量,才能赢得用户满意。因此,民族品牌应抓住科技就是生产力这一主线,针对不同运动项目、不同运动员的特点设计不同特色的专业运动产品,帮助其提高运动成绩,赢得用户的满意,使他们认为只有使用我国的体育产品才能取得好成绩。

第五,进行大规模的产品宣传与推广活动,努力培育更多的、更忠诚的稳定顾客群。通过宣传、推广,让更多的人对民族品牌有新的了解,重塑民族品牌的形象与声誉。从产品、价格、渠道、促销到公关宣传等营销的各个方面着手,努力培育自己的顾客群,以增强自己产品的信誉度。

最后,加强营销渠道建设。因为,企业销售网络迅速扩大能够助推业绩大幅提高。近两年,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打击,国外一线品牌订单下降,产品库存积压严重,出现前所未有的困难局面。晋江运动鞋企业为了抑制金融危机的打击,及时调整策略,增加国内销售网点,扩大市场分额。

4.5 要始终不渝地走与中国体育事业共同发展的道路 坚持定向、系统地赞助体育赛事,扩大品牌形象,提高品牌内涵。因为,品牌建设需要进行长期的积淀,需要独特的品牌内涵,让品牌深入人心。

参考文献:

[1] 陈柳钦.有关全球价值链理论的研究综述[ EB/LO], http://www.chinavalue.net/Article/Archive/2009/5/7/174396.html.

[2] 陈树文.全球价值链治理含义的探析[J].特区经济,2008(6):14-16.

[3] 张洁.基于全球价值链宁波服装产业集群的升级[D].湖南大学学位论文,2007.

[4] 唐萍.我国产业集群现状与应采取的对策[J].现代农业,2008,(12):20-22.

[5] 白震.全球价值链下我国体育用品升级的调查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0,(7):18-20.

[6] 林棠.晋江市制鞋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建议[J].金融实务,2008(8).

[7] 李红卫,白震,等.我国体育用品企业面对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机遇与挑战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33(11):12-14.

[8] 张辉.中原产业集群现状与应采取的对策[J].河南大学学报,2008(12):20-22.

[9] 周云涛,白震,等.全球价值链下我国体育用品产业升级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32(8):26-29.

作者:马向文 靳磊 白震

第3篇:中国(晋江)国际鞋业博览会对晋江鞋业发展影响

调查报告

摘 要:鞋博会,被会展界誉为中国十大魅力展会品牌之一;鞋博会,也是“国鞋都”晋江的一张亮丽名片。一个展会,代表一个城市发展的名片,见证一个产业崛起的脉络。然而晋江整个制鞋业究竟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制鞋产业链是否经得住时代浪潮的强烈冲击和挑战?鞋博会的开展对晋江鞋业带来了什么?晋江鞋业在发展中还面临什么困难?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团队走访了福建匹克集团、福建野力集团、华宇织造有限公司、晋江中泰鞋材有限公司等公司,对有“中国鞋都”之称的晋江做了一次社会实践调查,实践中深刻地了解了鞋博会以及晋江鞋业发展,并就调查结果提出建议,希望能为推进晋江鞋业进一步发展做出一点小小的贡献。

关键词:鞋博会,晋江,鞋业,产业链,发展

一、引言

(一) 调查背景

1、国际背景

随着中国加入WTO后,国际经济一体化及新经济时代的全面到来,国际间的白热化市场竞争迫切要求中国的鞋业企业提升自身竞争力,以企在国际市场上谋求自身发展,因此从这个角度上说,晋江鞋业的建设是适应国际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历史必然。

2、国内背景

中国已经完成了由计划经济时代下的短缺性经济向市场经济时代下的相对饱和经济的历史飞跃,与此同时,中国国民的价值观和生活形态也由过去的单纯的“20世纪赚金钱”向“21世纪赚休闲”以及过去的居住------工作两点一线的枯燥乏味的简单生活方式向21世纪的居住-----工作-----休闲------学习四维一体全新生活方式,的重大转变,是中国经济发展大背景下的市场需求催生了中国旅游休闲鞋业的再次细分。而中国鞋都(晋江)就是在中国经济发展大背景下的诞生了。

3、厦漳泉大东南区域经济的发展

21世纪的中国问题自两个方面:其

一、是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国际大背景要求迫使中国企业增强企业竞争力,迫使中国经济融入国际大环境以求得生存发展;其

二、是来自国内的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和城市化水平低的根本性问题。而上述两个方面的问题已经变成困扰中国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所以也是党和各级政府非常关心的头等大事。因为,“国家的发展看区域、区域的发展看城市、城市的发展看产业、产业的发展看地产”,这是国家的发展法则,问题的关键是看从何处入手的。

所以,作为中国第二级区域的代表-------厦漳泉大东南区域的经济发展和如何加速本区域的城市化进程的问题已经是国家和泉州市委、市政府考虑的头等大事。大泉州战略的突破口也正是这一法则原理下所涉及的问题核心。鞋业是泉州的龙头支柱,但是影响泉州经济发展的恰恰是城市的系统规划、整体布局和综合开发问题,特别是产业园区的系统规划与布局,而中国鞋都的诞生体现了上届政府立誓改变这一困扰泉州经济发展的问题的实质性举措。把过去的分散性、小规模、技术与品牌文化含量低、成本居高不下、竞争力差的不良局面,改变成为大区域集团化、集中化、科技与文化含量高的国际鞋业物流港,以增强晋江制鞋企业的竞争力和促使它们早日充分融入国际经济一体化舞台,为泉州的可持续化发展奠定基础。中国鞋都作为泉州市的第一个地产大盘的诞生势必会对本区域的经济发展和加速大泉州的城市化进程发挥革命性引领与推动。

(二)中国(晋江)国际鞋业博览会概况

为加强海内外鞋业界的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在晋江形成全国性鞋成品、鞋材、鞋机及鞋相关产品的交易市场,促进中国制鞋业持续健康发展,晋江已成功举办了十二届国际鞋业博览会。

如今,中国(晋江)国际鞋业博览会已不仅仅是产销对接的有效平台,而是通过产品、品牌和展台形成的合力,共同承载着鞋业的文化内涵。

1999年,在分工细密、配套完整的晋江鞋业产业链和生产协作群体的支撑下,中国(晋江)国际鞋业博览会应运而生。经十一年磨砺,中国(晋江)国际鞋业博览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粗到精的发展过程。如今,中国(晋江)国际鞋业博览会已成为全国专业鞋业展会,具有行业风向标作用,被业界评为“中国十大魅力展会”之一。

中国(晋江)国际鞋业博览的发展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起步阶段(第一届到第四届):以“小地方办大展会”的理念,依托日趋完善的制鞋产业链,顺应鞋业旺盛的拓展需求,创办鞋博会。这一阶段以政府为主导,逐步完善展会相关配套设施,吸引企业参加,展会规模较小、功能较单一。

发展阶段(第五届到第七届):展会的影响力与品牌效应不断扩大,展会逐步走向市场化、规模化轨道,参展企业数量增多,开始由企业唱主角,政府逐步淡出。

调整阶段(第八届到第十届):展会走向精细化、专业化、环保化、国际化。在规模化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参展质量,提供更加专业化的服务,国际化道路日渐宽阔,东南亚等地客商纷纷参展采购。 转型阶段(第十一届到第十二届):展会在全球经济不稳定的背景下,更加突出行业贸易平台、产业链纽带及展示创新成就窗口的定位,为更多鞋业企业进一步发展提供“加油站”。 (三)晋江鞋业简介

制鞋业是晋江市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主要分布在晋江市陈埭、池店、内坑、青阳、梅岭、西园、西滨等镇(街道)。在经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零散到集中的发展进程,目前晋江鞋业已步入转型升级阶段,成为晋江市域内最成熟的产业集群之一。

晋江市现有鞋类生产企业3112家,从业人数超38万人,年产鞋9.5亿双、皮革总产量10亿英尺,主要产品包括有专业运动鞋、旅游鞋、休闲鞋、时装鞋、凉鞋、雪地鞋等数百个品种和规格,其中运动、旅游鞋占全国总产量的40%、世界总产量的20%,产品远销163个国家和地区。形象地说,全球平均每12个人就拥有一双晋江鞋。

晋江制鞋业还拥有配套完善的产业生态链,全市已形成了鞋成品、鞋机、鞋材、皮革、鞋业化工等企业生产齐头并进、互动发展的良好格局,形成了社会化分工、自主配套的一条龙生产协作群体,市内还拥有大量模具开发、鞋样设计、出口代理等专门为生产性企业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配套行业,企业已基本实现足不出户就能完成从生产到销售的全部流程。制鞋业的发展,还带动区域鞋材市场的配套繁荣,鞋业重镇陈埭现已形成陈埭鞋材市场和中国鞋都两大区域配套市场。

近年来,晋江市鞋业企业还主动适应市场发展需要,通过依托个性化、差异化产品 定位、斥巨资聘请形象代言人、召开春、秋两季营销会议等形式,致力于拓展品牌对外影响,全市鞋业企业聘请的影视、体育明星多达70多位,年广告费投入近10亿元。部分企业还通过参与顶级体育赛事合作,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

晋江制鞋业装备了大量具有国际水平甚至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设备。同时,企业十分注重自主研发投入,全市规模以上鞋业企业均自行配套产品研发机构,其中有4家鞋类企业研发中心被确认为省级

技术中心、5家鞋类企业研发中心被确认为泉州市级技术中心,全市制鞋业依靠自主研发,目前共掌控了鞋业生产2000多种核心技术、拥有189项专利。

二、调查的意义及方法

此次社会实践以中国(晋江)国际鞋业博览会进行深入调研,考察晋江鞋博会对晋江鞋业发展的影响,了解中国鞋都——晋江的制鞋业发展过程及其产业链,切身感受了晋江鞋业在加快海西建设下发展成果。团队成员通过书刊和网络从理论上获得间接资料,再通过实地考察的方可以获得第一手的直观资料,参观晋江SM广场、中国美旗城,查阅地方市志,从现实生活中获得真实可信的宝贵资料;走访当地鞋材企业、鞋级企业以及鞋成品企业,采访晋江市制鞋工业协会等部门相关负责人以获取更为详实的资料;将统计的资料通过科学分析法分析,从而得出从而得出形象、客观、科学的统计内容。

二、调查的成果

(一)晋江鞋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20多年前,谁也不曾想到,毫无制鞋传统的晋江竟会与鞋子结下不解之缘,20年后的今天,晋江成为了全国制鞋主要基地和世界旅游运动鞋生产基地。全市现有鞋业生产经营企业3000多家,从业人员超过35万人,年产量5亿多双,年产值近200亿元,出口量3亿双,出口创汇12亿美元,产品远销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1年3月19日,晋江被中国皮革和制鞋工业研究院等4家机构联合命名为“中国鞋都”。作为晋江经济发展的领头雁,晋江制鞋业创造了令世界惊叹的发展奇迹。

1、打造鞋业航空母舰

上世纪80年代初期,晋江鞋业主要依靠几支锤子、几把剪刀、几台缝纫机起步,从事投资少、技术要求不高的珠拖鞋、硫化鞋生产,鞋业生产企业以家庭作坊式为主,生产经营方式粗放、市场效益低下。进入上世纪90年代,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国内市场,晋江制鞋业开始通过嫁接外资,引进国内外先进生产装备,走增资扩营、规模扩张之路,着力打造制鞋业的“航空母舰”。目前全市已拥有年产值超过千万的企业130多家,其中超过亿元的企业近10家,千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产值占全市鞋业产值的35%,并培育了一批如安踏、寰球、三兴、别克、爱奇等鞋业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在2000年全国旅游运动鞋生产企业年销售额前20名的排行榜中,晋江制鞋企业占了8家,安踏运动鞋市场综合占有率连续3年稳居国内首位,寰球、国辉、爱奇、万事达等一批外向型企业的产品在国外市场日渐走红,其中寰球公司“亚礼得”品牌已在东欧市场得到了消费者的普遍认同。

2、打造产业一体化

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来,晋江坚持从转型、升级、接轨入手,不断创新思路,促进鞋类产业做大。目前全市鞋类产品生产已形成了品种繁多、规格齐全的格局,有运动鞋、旅游鞋、皮鞋、凉鞋、胶鞋、休闲鞋、时装鞋、登山鞋、珠拖鞋、旱冰鞋、雪地鞋、劳保鞋等数百个品种和规格,其中运动、旅游鞋占全国旅游、运动鞋总产量的1/4,占世界总产量的1/8,有这么一种说法:全球平均12个人就拥有一双晋江鞋。制鞋业的发展,带动了相关配套工业的发展,目前晋江从皮革、鞋材、化工原料、鞋机直至数字模都有区域内的专业厂家为成品鞋企业从事配套生产,并涌现出如宏玮鞋材、泰亚鞋材、盛辉鞋材、峰安皮革等一批规模化鞋材生产企业,形成了社会化分工、自主配套的一条龙生产协作群体。作为鞋业配套产业的制革行业也在晋江安海镇迅速发展,并已成为福建省最大的制革基地和集控区。鞋业的发展还带动了区域鞋材市场的繁荣,晋江鞋业重镇陈埭形成了长达数公里的“鞋材一条街”,该市场集鞋业原辅材料批发、零售、鞋机展销为一体,吸引了浙江、江西、四川等国内省(市)和韩国、意大利、澳大利亚、阿根廷、台湾、香港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鞋材机客商入市经营,年交易额超20亿元,是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鞋材市场之一。目前一座新兴的、规划用地面积15万平方米、总投资1.85亿元的陈埭鞋材商贸市场正在加快建设中。从一定意义上说,晋江鞋业产业的聚集区域优势为专业展会成功举办,奠定了坚实基础。

3、打造品牌铸风采

质量是晋江制鞋业的制胜法宝。在发展初期,晋江鞋子曾因质量问题屡遭消费者投诉,有“星期鞋”、“过街鞋”之说,在经历了市场萎缩、产品滞销的阵痛后,晋江制鞋企业励精图治,以科技进步为先导,注重加大技改投入,积极引进高级人才和先进技术,加速产品升级换代步伐,提升产品技术含量。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全市累计引进自动制鞋流水线2000多台(套),EVA鞋底一次成型注射机近60台,年均投入技改资金8亿多元,鞋类产品质量从鞋样设计、鞋材选择、设备更新、工艺改造、产品开发等方面已向高层次发展,相当部分产品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晋江鞋业企业自行开发的鞋类款式快速仿型CAD/CAM系统,处于国际先进水平。PU合成革、PV二层革等科技攻关项目的实施,纳米、莱卡技术的应用,加快了鞋用材料技术的更新变革。在完成产品技术改造的基础上,晋江制鞋业借鉴世界名牌发展经验,导入IC管理,开展质量认证,狠抓产品质量基础工作,同时斥巨资聘请影视体育明星作形象广告、品牌代言人,致力于品牌运动。泉州市寰球公司于2002年9月12日顺利通过了国家质检总局的国家级出口免验评审,成为全国第十家、鞋类行业第二家、福建省首家产品出口免检企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市共有20多家鞋业企业分别在各级电视台做广告,仅陈埭镇制鞋企业年广告投入就超过3亿元,打开央视五套或部分地方电视台,经常可以看到不少时下热力四射的电影明星、运动明星正在荧屏上通过时尚动感的画面和充满青春活力的广告语恣意展法着晋江鞋的动力风采。名牌战略的实施,奠定了晋江制鞋业做向品牌经营的基础,目前全市制鞋业共获得1个全国驰名商标、3项中国名牌产品、7个福建省著名商标,8个泉州市知名商标,在众多消费者眼里,晋江已成为世界旅游运动鞋的代名词。

4、打造市场天地宽

上世纪80年代以来,晋江广大营销人员历尽千辛万苦,走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为晋江鞋走向全国立下了汗马功劳。进入90年代,晋江制鞋企业开始通过设立专卖店、专卖柜、专卖点,与消费者建立了直接的购销关系,用实力和产品质量占领市场。近年来,随着国内市场竞争的日趋剧烈,部分鞋业界先知们又开始走出国门,通过参加国内外知名鞋展、在国外设立办事机构等形式,大力拓展国际市场,1997年以来,全市累计共有300多家(次)企业参加了全国体育用品博览会、德国杜赛尔多夫国际鞋展、美国拉斯维加斯鞋展等国内外专业展会,有20多家制鞋企业在世界25个国家设立了近50个商务机构。2002年11月,“安踏、寰球、爱乐、别克、恒强”联合进驻匈牙利最大的物流中心“亚洲中心”,创建了“中国鞋都晋江街”,并于今年3月7日开始试营 业。今年4月份,安踏公司成为国内第一家到台湾金门地区开设专卖店的企业,并在新加坡繁荣商业区开设6个专卖店。为进一步加强晋江制鞋业与国内外同行的交流协作,拓展市场营销渠道,推动鞋类产业升级。从1999年起,晋江市政府牵头协同有关部门在晋江SM广场连续举办了四届晋江国际鞋业博览会,四届博览会的商业效益、办展规模、布馆水平、服务质量逐届都有长足进步,参会客商遍及国内上百个城市和3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到会客流量近30万人次,累计达成合同交易额近70亿元,赢得了各地客商的高度评价和广泛赞誉,成为了晋江鞋业打造地域品牌,扩张产业优势的重要平台。第五届鞋博会已正式升格,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和福建省人民政府主办,本届盛会共设立1419个展位(其中境外参展展位355个,占25.3%)荟萃了国内外鞋类制成品、鞋革材料、皮革化工制品、制鞋制革机械设备和鞋业科研、设计的最新成果全面展示了近年来国际制鞋工业的新水平、新成就 为海内外鞋业界同仁展示企业风采、扩大品牌宣传、交流行业信息、沟通供需渠道、谋求发展商机搭建了理想舞台。

(二)晋江鞋业发展的若干对策与建议

一年一度的中国(晋江)国际鞋业博览会四月份开幕。从1999年点燃鞋博展的火炬,这已经是第十届了。自古有云,十年磨一剑!历数晋江鞋博会的十年历程,虽然谈不上丰功伟绩,却也算是汗马功劳。毕其十年之功,晋江鞋博会在推进晋江鞋业产业升级的战略结构中充当了极其重要的推进器功能,特别是在2000年代的前几年,晋江鞋博会既成就了晋江整个制鞋产业,更成就了一大批晋江知名鞋业品牌。

然而,从2005年开始晋江鞋博会就渐显颓势。此时此刻,晋江鞋博会面临一系列尴尬的处境,其对于晋江鞋业产业的推动作用逐渐减弱,自身也从鞋企争相参加的一个香饽饽成为政府主导下的一根“鸡肋”。地方政府在分析,晋江鞋企在深思,组委会在检讨——晋江鞋博会为何沦落至此……?

其实,抛开晋江,放眼全国,就会发现这一问题在全国各地频频上演。同一时刻,成为鸡肋的展会不独晋江鞋博会,各地举办的规格不等的专业性展会甚至上至国家级的中国体博会、中国服博会,都愈发的显得魅力散尽,力不从心,参展商的参展激情也愈发消逝。

虽然说鞋博会的日渐式微是综合方面的原因,既有宏观环境的障碍,也有微观层面的限制。深究其根源,我们认为,晋江鞋博会的逐渐走低与其不可规避的四大缺陷存在息息相关的联系,这四大缺陷没有根本性的解决,晋江鞋博会的振兴就很难实现。

1、晋江鞋博会日渐式微的四大缺陷

晋江鞋博会创办之初,晋江正处于运动鞋产业历经十几年积累正要向上发力的特殊时期,这个时刻晋江鞋博会横空出世,就象是雪中送炭一般,给予了这些准备崛起的运动鞋品牌一个更高层次的舞台,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晋江鞋博会创办之初赢得了运动鞋行业的热力追捧。然而,事物的发展规律往往体现出“福祸相依”的宿命。晋江的地区属性和运动鞋的专业细分定位在近十年后的今天给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四大难题——会展的“权威性、地域性、综合性和应用性”!

(1)权威性的丧失令鞋博会失去核心发展动力

首先,晋江鞋博会因其专业细分的定位,更多的只能体现为体育行业大环境下的一个组成部份。所有主办单位、参会的关联单位、参展商都是体育行业、各个地区的一个组成部份、一个局部。局部往往无法代表全体,这一点也影响到鞋博会在发展方向上就不可能向上升级,成为大区域级或是国家级的会展。

其次,晋江鞋博会并没有建设成为一个新技术、新产品的发布舞台,仅仅只是一部份品牌的简单形象展示。因此,展会并不能为行业指出全国流行的趋和发展方向,也因此而失去了相当一部份希望借助展会保持与行业的密切联系,了解行业最新前沿资讯的参展客户。

最后,晋江鞋博会一直缺乏国际、国内其它地区较有影响力的品牌如Nike、李宁等参展,仅仅只是晋江企业的一场费用高昂的独角戏。缺乏重要的行业号召力,自然就无法促成更多的中小企业积极参展。

(2)独处东南一隅的地域性先天限制令鞋博会失去突围的机会

晋江鞋博会因其规格的限制,仅仅只能列为一个区域性的会展,并不具备全国性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如果仅仅穷晋江一地之力的话,很难形成足够的力量向上突破,冲突区域的局限向更大的板块甚至全国推进,进而发展成为较有影响的较大区域或者是全国性的会展。而晋江自身既然解决不了问题,以区域鞋博会的狭窄定位又很难从华南、华东、华北、西南等制鞋重镇吸纳同行前来参展(附近的温州、广东已经自行举办鞋博会或类似展会),所以搞到最后,往往很容易变成晋江制鞋行业自己唱的一出“独角戏”——既缺乏“演员”,也缺少观众,很难有向上提升的机会。

(3)综合性的缺失约束了鞋博会的发扬光大

晋江鞋博会,顾名思义只是一个制鞋的行业会展,充其量也就是上至鞋材、辅料,下至市场零售。更有甚者,受产业格局的限制,晋江的鞋博会越来越演化成成运动(休闲)鞋的博览会。众所周知,一个运动鞋产业的体量根本无法支撑起一个庞大的行业展会,最后的结果只能是越做越小、越做越窄。

综合性的缺失一方面使得晋江鞋博会无法获得更多地区的制鞋参展商,另一方面则更是大大的制约了鞋业之外的其它关联参展商如运动服饰、配饰、器械等。最后变成只有运动鞋专业群体(原材料、生产制造、销售、服务等)因其专业对口而存在参会的潜在需求,其它关联行业的专业群体已经不自觉的被(4)应用性的降低从根本上弱化了企业的参展需求

会展这种新式的传播沟通途径,具有展示形象、发展业务、交流借鉴等综合应用功能。这种功能在鞋博会创办的早期,因企业的发展水平较低而体现得淋漓尽致。时至今日,一大批企业久经市场之后发展、成熟起来,它们对会展的需求也在发生内在的变化。譬如展示形象,早期万马齐喑、泥沙俱下的时候,企业首要的课题就是建立自己在产业领域内的形象,这一点早期的鞋博会做到了。通过参加鞋博会,一批实力鞋企受到了地区产业界的认同,也因此而获得诸多特殊的机会。时至今日,在成功确立地区范围内的形象之后,展示形象就变成了面向全国范围内的销售渠道、专业客户、消费者这一层面,这一点恰恰是一个区域性的展会所不能实现的;发展业务的需求同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开始业务的范畴被定义在寻找优质的产品、原料供应商,早期的鞋博会也确实满足了企业的这一基本需求。而在今天发展业务的范畴扩大到了获取更多的专业、实力商业合作伙伴,获得更多的行业意见领袖的亲睐,对于一个人气有限的区域性行业展会,这一点显然是办不到的。

如果说广东、成都、东北等地的类似博览会还可以提升区域范围内的影响的话,晋江作为企业的大本营,影响已经依靠企业十几年、数十年的积累基本完成了,并不需要依靠展会来达到这一目的,展会的应用作用也因此而大大弱化。

此外,鞋博会的招商也越来越限于政府发展的招商项目,对于企业的技术成果交易、产品交易、行业创新与创意交易、销售合作等基本层面的应用功能则被忽略了。参展企业所获得的回馈因缺失富有价值的“即时回报”而显得微不足道。企业的回报大幅综水,自然就直接影响了企业对于参展的决策与决心了

2、从鞋博会升级为体博会,晋江鞋博会摆脱“鸡胁”定位的解决之道

晋江鞋博会因以上四大缺陷而星光暗淡!纵观国际、国内各大小展会,举凡盛行不衰者大多显现出“时间久远、范畴广阔、规格高企、回馈超值”等典型的特征。很明显,今时今日的晋江鞋博会并不具备这些特征。为今之计,要令晋江鞋博会再振雄风、重塑造辉煌,就必须进行大刀阔斧的变革。而最有效的变革莫过于对展会进行本质意义上的变革——从鞋博会变革为体博会。

从鞋博会变革为体博会,看似仅仅一字之别,其实内藏乾坤。这一变革的实践,势必令鞋博会变得豁然开朗,势必将令鞋博会呈现出崭新的局面。

从鞋博会变革为体博会,蕴含了三重极为重要的战略思维。

首先,从鞋博会变革为体博会将在会展外延上得以大幅度的拓宽。展会不再仅仅面对制鞋企业,展会所面对的对象将发生本质的变化。届时,运动服饰、户外运动和休闲用品、运动器械等都可以名正言顺的参与展会,势必将为展会带来超过任何一届鞋博会数倍甚至十数倍的参展企业,同时也势必将带来分布范围更广、更多的专业观展观众。这两点将促成会展在规模上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其次,从鞋博会变革为体博会在会展内涵上也可以进行无限的扩充。无论是属于实体的各类体育用品如运动服饰、户外运动和休闲用品、运动器械等,还是虚拟的体育智慧、体育媒介、体育活动等体育产业关联产品都可以进入体博会的参展平台,共同提供给来自全国各地的专业观众。此举将大大丰富体博会的参展结构,完善体博会的功能与定位。

最后,从鞋博会变革为体博会在会展的可持续发展方面将大大强化。当前鞋博会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拓展无门、上升乏力。鞋博会变革体博会之后,全国仍至全球范围内的庞大的体育资源都属于体博会的参展对象,将令体博会在今后十数年甚至数十年内都不再遭遇结构瓶颈。

3、晋江鞋博会变革体博会的三大保障

从鞋博会变革为体博会固然是晋江鞋博会走出困境的解决之道。但这条道路到底能不能走得通,政府部门、体育业界都在广泛的分析与探讨。综合研究之下,我们认为近年来发生在晋江区域内的三大背景环境的转变为鞋博会变革为体博会垫定了坚实的基础。 (1)产业结构趋于完善

在改革开放的30年里,晋江(福建)地区除了发展了强大的运动鞋产业,还实现了整个体育产业的全面进步,只是运动鞋的风头远远的掩盖了其它关联体育产业发展的事实——譬如运动器械方面福建以舒华、WNQ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企业脱颖而出,在行业内占据了重要的位置;户外运动方面的洲克泳衣也是做得风生水起;石狮彭田庞大的运动服饰生产能力更是在国内坐拥一席之地。

改革开放以来30年特别是近10年,在政府主管部门的指导和扶持下,在社会各界的关注下,在业界的锐意进取下,晋江(福建)地区整个体育产业可以说是一日千里。日渐成熟的体育产业格局为晋江(福建)地区举办体博会垫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可以说,晋江(福建)地区已经初步具备了举办体博会的基本面。

(2)政治环境变化下的独特地理位置

自从福建提出“海西”概念以来,福建一扫此前南被广东、北为江浙夹在夹缝中的尴尬地位。福建的地理位置开始发生战略性的转变。受惠于这一特定的战略转变,晋江举办体博会的地理位置优势开始凸显。

除了晋江(福建)已经初具雏形的体育产业之外,南到广东、北到温州、东到台湾、西到江西整个片区的体育产业都开始呈现向晋江(福建)靠拢的迹象。晋江(福建)举办体育会,可以聚合中国体育产业最发达地区的资源,其影响力和实力之强,假以时日,甚至有可能和以山东、中原、北京为聚集区的中国体博会分庭抗礼。

以如此庞大的国内体育资源,完成可以支撑起体博会的正常运行! (3)地区产业力量的崛起

地区产业力量的崛起为晋江(福建)地区举办体博会提供了新的契机。

如果说十几年前晋江还是一个相对闭塞、手工作坊式的运动小城的话,时至今日晋江已经成为国内拥有知名品牌和规范产能最多(最大)的地区,这些崛起的体育品牌目前在国内已经具备了足够的号召力、影响力。也正是在这些品牌的影响下,国际、国内的一些中高端体育品牌、资源开始俯下身来关注晋江,重视晋江,晋江在国际、国内体育行业的地位日渐提升。这种提升一方面为晋江带来了更多的国际、国内行业优势力量的关注;另一方面更带来可贵的资源倾斜。晋江开始逐渐与国际、国内顶级运动资源零距离接触,无论是安踏的上市还是其它知名运动品牌的创新举措,莫不吸引国际、国内一流体育企业、资源的密切关注与积极合作。

在晋江(福建)适时举办体博会,对于进一步整合国际、国内体育资源,进一步提升晋江体育产业的发展和在国际、国内的战略地位,都将发挥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后记:

从中国(晋江)国际鞋业博览会到中国(海西)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仅仅只是一个提议,看似几个字的变更,背后隐藏了促进地区产业进一步强势发展的历史使命。这一战略目标能否实现,有赖于政府主管部门、体育产业全体同仁的群策群力。

我们拭目以待……!

二〇一〇年九月

第4篇:第十四届中国(晋江)国际鞋业博览会隆重开幕

2012年04月26日 星期四 第11版:综合新闻

本报讯 (记者

王惠兵

黄丽英

蔡亚亮)四月商潮涌晋江,五洲宾朋聚鞋都。第十四届中国(晋江)国际鞋业博览会日前在晋江市美旗城举行开馆仪式。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蒋正华、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健、中共泉州市委书记徐钢、中共晋江市委书记陈荣法、晋江市人民政府市长刘文儒等领导均出席了本次开馆仪式。

本届博览会由福建省人民政府、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共同主办,以“打造精品展会、推动三产跃升”为主题,旨在打造业界精品展会,为海内外鞋业提供一个加强信息互动、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助推第三产业发展。展会面积5万平方米,设置国际标准展位1600个,来自16个国家和地区及国内30个省(市)的500多家知名企业参展,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千名海外客商和专业采购商、商务考察团参会,可谓万商云集、商机涌动。

博览会依托雄厚产业基础,秉承“规模化、专业化、精细化、国际化”办展理念,历经多年丰富提升,已成为国内规模最大、影响最广、专业性最强的鞋业盛会之一,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制鞋行业的晴雨表和风向标,被授予“中国十大魅力展会”。

又讯以“深化交流、扩大合作、创新发展、共谋双赢”为主旨的第十五届海峡两岸纺织服装博览会(简称海博会)暨2012海西国际时装周于4月17日至21日在中国休闲服装名城石狮隆重举行。有关领导、科技专家、海内外知名乡贤及参展商代表出席了开幕式和参加了这次展会。

本届海博会秉承“两岸、规模、专业、休闲、时尚”这一主题,突出“台商板块”、创意设计、产学研结合、人才对接、企业家联谊,这次海博会在引领时尚潮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增进两岸纺织交流合作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和提升,为“质量石狮、二次创业”增创新的优势和动力。据统计,本届海博会迎来了服装、辅料面料、机械的成交量分别达到42亿元、25亿元、30亿元的耀眼成绩。

第5篇:汇报晋江汇报晋江县域经济发展情况

晋江县域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晋江地处福建省东南沿海,与台湾、金门隔海相望,是福建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前沿区域,全市陆域面积649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10公里,辖13个镇、6个街道,共385个行政村,人口102万,海外侨胞和港澳台同胞200多万人,号称“海1992年撤县设市,2001年被福建省委省政内外300万晋江人”,府确定为中等城市。

一、县域经济发展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晋江人民弘扬“诚信、谦恭、团结、拼搏”的晋江精神,充分发挥侨乡优势,从“三闲”(闲人、闲房、闲散资金)起步,通过市场途径引进设备、技术和原材料组织商品生产,从遍地开花大办企业到形成专业生产区,并促使产业链上下延伸和相关行业逐步配套,形成了竞争力较强的区域产业集群,构建了富有侨乡特色的县域经济体系。

1978年晋江地区生产总值仅为1.45一是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亿元(包括现在的石狮市,下同),到2005年已达500.3亿元,1992年均增长率达17.9%;财政总收入1989年首次突破1亿元,年超2亿元,1993年至1999年每年净增1亿元,2000年、200

1-1-

年每年净增3亿元,2002年净增4亿元,2003年净增7亿元,2004年净增6亿多,2005年净增5.5亿达38.65亿元;农民人均收入从1978年的107元增加到2005年的7625元,增加了71倍。1992年以来全市经济实力连年居全国前列、福建省首位,经济指标约占全省的1/

10、泉州市的1/3,2004年县域经济社会综合发展指数、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分别位居全国百强县第13位、第5位,有11个镇入选全国千强镇。

二是产业聚集能力较强。通过龙头企业扩张和中小企业衍生,目前全市已聚集起纺织服装、鞋业制造、建筑陶瓷、食品饮料、轻工玩具等一批较具竞争力的传统产业集群,形成了车辆机械、化纤、纸制品、新型材料、生物制药等一批新兴产业,“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块状经济发展特点日渐明显。2005年,纺织服装实现规模以上产值205.87亿元,鞋类制造业规模以上产值147.34亿元,建材陶瓷业规模以上产值67.3亿元,食品饮料业规模以上产值40.5亿元,纸制品业(含印刷)规模以上产值41.78亿元,轻工玩具业规模以上产值28.89亿元,分别20.6%、9.4%、5.6%、占当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28.8%、5.4%、4%。晋江因此先后获“中国鞋都”、“中国纺织产业基地市”、“全国食品工业强县”、“全国县域食品经济发展示范县”等称誉,东石、磁灶、永和、英林、深沪、龙湖、新塘等镇(街道)先后被授予“中国伞都”、 “中国陶瓷重镇”、

-2-

“中国石材之乡”、“中国休闲服装名镇”、“中国内衣名镇”、“中国织造名镇”、“中国运动服装名镇”等称誉。

(三)规模支撑作用较大。至2005年底,全市全市规模以2002年、2003年、2004上工业企业达1254家,分别比2001年、年增加945家、701家、215家、38家。其中超亿元企业156家,分别比2002年、2003年、2004年增加94家、56家、37家,超5亿元企业17家,分别比2002年、2003年、2004年增加15家、12家、9家。继恒安国际在香港上市后,凤竹科技股份、七匹狼实业股份于2004年先后在上海主板市场、深圳中小企业板成功上市,亲亲食品完成上市前辅导并通过验收,浔兴拉链完成上市辅导期,恒安纸业、利郎服饰、恒顺雨伞、福兴拉链、安踏鞋业等一批企业正着手改制准备工作。2005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715.12亿元,比增22.4%,占同期工业产值比重由2000年的24.6%迅速提升到达76.4%。

(三)经济外向水平较高。从招商引资成效看,至今年2月份,全市累计批准三资企业3968家,投资总额94.38亿美元,77.45亿美元,其中合同外资(含增资)约占全省引资总量的1/9;对世界500强、台湾100强企业的招商取得突破,美国宝洁公司、意大利满誉集团、沃尔玛等国际知名企业先后落户晋江,2005年,全市三资企业实现产值508.1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55.54%;从对外贸易成效看,先后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3-

建立经济合作关系,设立匈牙利亚洲中心“中国鞋都——晋江街”,服装、鞋类、玩具文具、雨伞等传统产业出口总量逐年提升,陶瓷、石材、食品等行业出口取得突破性进展,2005年全社会出口商品总值达32.1亿美元,其中自营出口6.81亿元,经济外向依存度超50%。

(五)技术创新活动较足。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年均技改投入近8亿元,创建民营科研所30多个,有50多家企业与408家企业技术开发中心被确认为省级技术开多个科研单位挂钩,发中心,1家企业技术中心被确认为国家级技术中心,2家企业通过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22家企业通过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3家企业通过省两个密集型企业认定,4家企1家企业通过省制造业信息业通过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认定,化示范企业认定,16家企业通过泉州市技术创新示范企业认定和12家企业通过泉州市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认定,浔兴集团被确认为“全国拉链中心”。晋江先后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称誉。

(六)品牌培育收获较多。全市现有数十家企业聘请影视体育明星常年在中央电视台和全国知名媒体进行品牌宣传,先后获质量体系认证证书684张、产品质量认证证书103张、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382张、SA8000认证证书14张,获中国名牌产品18件、商务部重点培育出口名牌2件、中

-4-

国驰名商标23枚、国家免检产品45件、省著名商标73枚、省名牌产品81件,有3家企业荣获中国服装行业“百强企业”称誉,7个品牌入选“中国500个最具价值品牌”。

二、主要做法和措施

晋江县域经济所取得的成效,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一届为一届打基础、一届为一届添后劲的发展理念,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立足“有所为、有所不为”原则,通过适当的政策引导和服务推动,促使企业保持扩张发展的欲望和动力,不断凝聚经济增长后劲。

(一)规划引导促发展。近几年来,针对我市企业发展中面临的新问题、新情况,市委、市政府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经常性地组织专题调研和外出考察,不断学习借鉴国内先进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探索研究扶持推动企业快速发展的有效措施,先后召开了企业制度创新、结构调整、应对入世、打造外经贸强市、打造品牌之都、打造制造业基地、企业文化创新等10多场大型专题会议,承办了首届中国产业集群经济发展(晋江)论坛,出台实施了《关于推进“六.五规模工程”的若干规定》、《关于扶持企业创新若干优惠政策的通知》、《关于实施“十五”期间产业结构调整优惠政策的通知》、《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打造品牌之都若干优惠政策》、《鼓励外经贸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培育区域产业集

-5-

群的意见》、《关于加快工业园区建设的若干优惠措施》、《关于进一步推进区域产业集群发展的决定》、《关于鼓励建设和使用标准厂房的意见》、《关于实行企业纳税贡献奖励政策的通知》、《关于大力推进总部经济发展的决定》等一系列扶持政策和指导意见,较好地解决了各个阶段企业发展中遇到的体制性障碍。200

4、2005年,我们还专门聘请国内知名策划机构对晋江产业集群发展、品牌发展进行“诊断性”调研,并在此基础上科学制定了产业集群发展规划纲要和品牌发展规划。

(二)项目带动促发展。坚持“发展是硬道理,项目是硬支撑”发展理念,深化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以项目带动集聚要素、提升实力、增强后劲,拉动县域经济持续平稳发展。如筛选确定了LNG燃气电厂、泉州大桥南片区改造、泉州出口加工区、泉州汽车制造基地、企业总部商务区、国际会展中心、市域供水二期工程、输变电工程、港口建设工程、高教发展中心等10个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重大项目列为市定“十大工程”,并先后抽调市、镇两级精干力量,由市领导带队分别进驻“十大工程”等重大项目建设现场,协同业主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工作;再如于“十一五”开局之年元旦举行“百个工程开峻工剪彩活动,促成市、镇两级共111个项目举行剪彩仪式,其中开工(奠基)项目68介、峻工(落成)项目43个;又如,把握省、泉州对我市实施重点建设项目用地单列管理契机,积极争取市级

-6-

重点项目列入上级计划盘子,仅2005年就成功争取到45个项目列为泉州市重点在建及预备项目、38个项目列为省重点在建及预备项目。

(三)营造载体促发展。我们于1996年提出了“四个集中”(耕地向规模经营集中,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人口向城市和集镇集中,住宅向现代社区集中),大力调整产业发展布局,突出现有企业的存量迁移,引导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同时,连片整合工业园区,引导工业园区在空间地理上连片发展、在产业布局上功能明晰,逐渐形成城市产业组团的雏形,为产业升级和经济持续发展提供适度超前的基础保障。目前,市级工业园区规划面积已经扩展到40平方公里,已开发建设12.5平方公里,签约引进企业252家,总投资额130多亿元,其中投产企业近90家,在建企业40多家,2005年实现工业产值90.05亿元,被省政府批准列入省级科技工业园区;26个镇级工业基地规划总面积3.7万亩,已开发1.2万亩,所创造的工业产值、税收和出口交货值占全市的四分之一。

(四)优化服务促发展。以贴近产业发展需求和企业需要为出发点,着力创新公共服务手段,优化发展环境,提高民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持久竞争力。一是人力资源服务。设立全国第一家县级博士后工作站,建成人才引进安居工程、专家活动中心,出台市财政发放博士津贴等措施,大力营造有利于“引

-7-

才、留才”的外部环境,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市累计引进各类中高级人才3700多名,其中博士后35名。二是产品创新服务。设立各类质量检测机构7家,业务领域涉及鞋类、纤维、食品、机械、陶瓷等,可提供各种等级、多种类别的检测项目900多项,其中国家鞋类检测中心、省鞋服检测中心通过国家实验室认可委员会认证,国家鞋类检测中心获国际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成员的多边互认资质。三是营销服务。建成中国鞋都鞋材市场、磁灶天工陶瓷建材城、社店食品市场等一批有一定规模、辐射面广的专业市场,坚持每年企业外出参加拉斯维加斯鞋展、杜赛尔多夫鞋展、广州春(秋)交会、全国糖酒食品春(秋)交会、香港玩具展、中国体博会等国内外专业展会,成功举办了七届的晋江国际鞋业博览会、四届的全国糖酒食品晋江交易会、三届的全国陶瓷石材(晋江)博览会、一届伞博会等会展活动,为及时捕捉市场信息、畅通供需渠道构建平台;兑现品牌奖励金5963.8多万元,重奖品牌企业和质量优胜企业,引导企业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抢占市场。

(五)改善环境促发展。软环境方面,结合创建公共行政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实施,大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分批废止了304份不适应新形势的文件,取消了284项不合理审核审批制度,组建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组织20个部门、241个项目进入中心办公,开展审批流程再造,推行联审、告知承诺等

-8-

便民服务制度,简化企业办事程序,推动政府行政效率的全面提速;硬环境方面,确立了“现代化制造基地、商贸中心、滨海港口城市”发展定位和“一城两镇三组团”发展布局,运用市场机制优化配置城市资源,全面推进旧城改造与新区建设,投资百亿元适度超前构筑了能源、交通、通讯、供水和市政等五大基础设施网络,建成泉州晋江机场和围头、深沪、东石、安平4个港区,配套高容量的供水、供电、通讯网络,全市公路密度以每百平方公里294公里的通车里程名列全国前茅,晋江机场跻身全国133个通航机场的第37位成为干线机场;相继建成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大剧院、体育中心、溜江儿童文化园、岭畔文化活动中心、深沪御宾南音楼等一批市、镇、村三级文体设施,建成阳光广场、迎宾广场、黎刹广场、世纪公园、江滨公园、体育公园等一批休闲场所,建成竹园小区、福隆花园、新世纪豪园、华泰国际新城、福景花园等一批功能化住宅小区,建成宝龙、爱乐、阳光、荣誉等一批高级酒店,成功引进了新华都、轻工电器城、义安城、沃尔玛、莱雅、国美等一批大型商贸企业,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逐步完善的城市配套。

三、下阶段思路

今后一个阶段,我市县域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围绕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和和泉州现代化工贸港口城市的总体部署,

-9-

按照“两个率先”(2010年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2020年率先达到上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要求,紧扣“111662”奋斗目标(即力争到201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翻一番、财政总收入100亿元、农民人均收入1万元、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5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50万人),以保障社会和谐为根本,以项目带动为主线,以自主创新为重点,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打造民富市强、和谐发展的现代工业化制造基地、商贸中心、滨海港口城市。

——工业经济。强化重点工业项目建设跟踪服务力度,促使市定45个市级重点产业项目(计划总投资115.6亿元,投资计划46.65亿元)和29个元旦剪彩工业项目及时开工、早出效益。重点关注恒安生活用纸、百宏高档面料等重大项目建设,抓好以新丝路服装城为主的服装园,以三力机车为主的机械园,以冠科光电科技为主的光电园,以恒顺制伞为主的雨伞园,印刷园等项目建设,努力促成隆上超纤、闽华超纤、兰峰制革、恒裕彩印、康盈人造奶油等一批结转产业链配套项目尽快投产,促成中泰鞋材鞋机、峰安制革等一批新增产业链配套项目动工建设;要优化产业结构实施招商选资,用好“4·19”鞋博会、“9·8”贸洽会、“6·18”项目成果交易会等招商载体,组织到珠三角、台湾等地区开展实质性招商,充分利用在外晋江人资源,引进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和资金密集型企业。

-10-

近期重点要加强与香港合成控股有限公司、台湾奇美集团等高科技投资项目的跟踪洽谈,力促其尽快落地;要加快市科技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进程,在灵源、东石、龙湖等镇(街道)开工建设一批标准厂房,积极推动泉州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中心投入实质性建设,积极申办台商投资区,为新增项目落地提供载体支撑。

——现代服务业。加快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进程,逐步提高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争取中国鞋都晋江一条街建成融市,启动社店食品市场三期、福埔汽车市场二期建设,加快中国(晋江)鞋业城、磁灶天工陶瓷城融市步伐,探索筹建晋江机械装备市场,完善区域市场体系;把握社区建设契机,培育发展房屋修缮装饰、物业管理、家政等便民家庭服务,大力引进一批现代化办公、企业生产经营后勤、电子商务等产业配套服务企业;推进象屿综合仓储物流、振东仓储、新宇阳仓储等物流项目建设,加强与国内各大港口联系,吸引大型海运公司到我市设点;延伸拓展农村客运线路,提高农村客运通达深度;加快市区公交停车场建设,增加公交车辆和线路,争取市区公交覆盖率达85%;促成深沪港后方堆场、围头港10万吨级码头开工建设,争取围头港、晋江机场空港口岸对外开放正式获批;启动国际会展中心建设,精心筹办第八届中国晋江国际鞋业博览会、美国买家晋江采购之旅等区域性专业展会;大力

-11-

推进深沪湾、安平桥、草庵、紫帽山等旅游资源建设,促成华美国际、鸿福、万宝来、新凯悦、金马等高级酒店建成开业,鼓励发展富有地方特色的餐饮业、休闲娱乐业。

——城市建设。中心市区建设方面,要按照集中发展新区、适度改造旧城、优化人居环境的总体要求,抓紧国际会展中心区、企业总部商务区、城市新区等区域建设,抓好泉州大桥南片区、世纪大道两侧区域、旧城改造二期、湖光西路一期、泉安路灵源街道区域改造建设,推动华泰国际新城、兰峰城市花园等现代居住社区建设,做好经济适用房建设前期工作。城镇建设方面,要实施“强镇带动”战略,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快陈埭、安海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对两镇的重点项目给予政策扶持和重点倾斜,辐射带动其他乡镇加快发展。公共设施建设方面,要抓好城市污水处理厂及管网工程、泉三高速公路、沿海大通道、LNG燃气电厂、电网工程、自来水普及等项目建设,促使城市组团有机衔接,促进城乡供给、保障、交通及环境建设的一体化。

——新农村建设。以实施“百村示范、村村整治”工程为抓手,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争取用3至4年,在村一级全面开展环境整治,并在此基础上每年每镇(街道)启动2至3个村实施重点改造,建成100个“村美、富户、班子强”的示范村,实现城乡面貌大改观;遵循城市城镇总体规划,做

-12-

好中心村规划,按新建型、改造型、规划控制型,因地制宜,抓好规划,同时坚决控制新建不符合规划要求的农房,制止居民随意建房;大力推进卫生整治、公厕改造、路灯亮化、畜禽圈养、违建拆除等工作,营造环境优美的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抓好村级公路、村间道路建设,加快村级自来水普及,建好文化室、戏台、篮(排)球场、健身路径、小公园等文体活动场所。

-13-

第6篇:晋江服装企业发展战略

一、人才:

民企,一缺资金,二缺人才,如何有效网罗人才,单靠高薪,完全不够,试问如果一家国内大型服装企业的工作地点是在晋江,跟在厦门比,哪个地方更能吸引大学生过来,所以建议晋江的服装公司都把研发、设计、财务、公关、人事行政、营销总部搬到厦门来,晋江只留下加工车间,这或许会招来一些当地职工(管理人员)的抵触情绪,但这是你必须走的第一步,偏安一隅,就永远别想做大,现在七匹狼和安踏已经来厦门了,这是个好的开端。

二、加强研发:

服装制造企业的研发就是设计,目前晋江的服装企业规模已经做大,广告费也舍得花,品牌也做起来了,融资也不成问题,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让你的衣服够时尚,所谓时尚,就是要让消费者认同你的品牌,并愿意花高价钱买它。所以聘请有经验的设计师来担纲,是十分必要的,产品的设计不仅要注重款式,更要注重面料,还有一点十分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特点,或者说在服装中融入自己的文化烙印。打造国际品牌不是一朝一夕的,做大众消费品的企业一定要有自己的企业文化,并在广告与门店形象、服务中体现,比如利郎的“简约而不简单”就是它的诉求点。它的整个设计也都从这个根本出发,这样它的服装才会统一,才

能让人记住。

三、品牌定位:

开拓子品牌是必要的,事实证明,国际上的名牌服装没有一家是单靠一个品牌打天下的,所以在母品牌已经一定程度上深入人心,为人所知时,有必要根据不同的客户群开拓出利润更高的高端子品牌,重塑一个新品牌的路是艰难的,但若干年后,品牌的价值不可估量。通过开拓不同品牌,来实现对各种客户群的有效定位,开拓品牌可以不必再靠自己的流水线与车间,直接把品牌外包给OEM厂商代工,当然,要把控质量,做好宣传与设计,这样做的好处是,即使失败了,不仅不会有太高的厂区投入成本,也不会影响到母品牌的信誉。而一旦把品牌塑造起来了,就可以达到可观的利润了。还有一点,充分利用媒体的宣传功能,所以与媒体打好关系是相当重要的,就像房产商与政府的关系一样重要,适当的服装发布会也是国内服装品牌需要走出来的路。

四、原材料套期保值:

大家都知道现在全球的制造业工厂都搬到中国来了,包括一些知名的国际奢侈品服装品牌如杰尼亚、阿玛尼等,这说明西方发达国家也意识到了他们的竞争弱势,而没有把厂开到中国来的西方资本们,他们在中国的廉价劳动力打击下靠什么赚钱呢,答案是金融衍生品,大家知道,商品期货具有套期保值的功能,比如说,棉花和石油是纺织行业的主要原材料,很多纺织企业,从来没有意识通过国内的棉花期货和PTA期货来进行套期保值,

规避原材料上涨或者下跌的成本风险,在2009-2010年的这轮棉花大涨价的背景中,虽然有全球棉花减产与需求旺盛、供不应求的客观因素,国际炒家的炒作也不可忽视,导致国内大量的纺织企业不堪成本压力,濒临破产,所以这类企业很有必要设置专门进行库存风险对冲的部门,通过预算控制来设置一个合理的对冲值,另外值得着重提醒的是,期货投资具有极大的风险性,用对了,可以帮企业锁定毛利空间,用错了,会车毁人亡,所以需要建立严格的审批手续,只在一定额度内操作,切不可本末倒置,投资原材料期货只有一个前提就是套期保值,而不是投机。

五、全产业链开发,同时做好严格的库存控制:

这里有两个成功案例,就是西班牙服装连锁品牌ZARA和瑞典的H&M,如果我们没有几百年的文化积淀,做不出像迪奥、LV那样的奢侈品服装,那像ZARA、H&M这样的品牌成功案例却是我们可以学习与借鉴的,他们成功的秘决都是先进的研发设计与库存管理理念,据说,他们的库存周期不超过20天,这是国内企业没法想象的,在毛利率被行业生产力压榨在较低水平时,库存周转率可以大大提升企业的毛利空间,这样品牌的成功依托现代信息与物流产业的成熟,产品从抄袭顶级名牌的服装发布会的设计到摆在地球另一端某个国家的专卖店,只用了20天的时间,比被抄袭的品牌还要早上两三个月。从而垄断了欧美的中低端服装市场。在此我们需要学习的品牌还有日本的优衣库与韩国的E-LAND依恋集团,服装产业作为传统夕阳产业并非没

有用武之地。

六、集团多元化发展:

多元化是一把双刃剑,做好了,壮大自己的集团实力,做差了,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服装产业的多元化可以朝以下思路去走:

1、并购产业链的上游与下游公司,形成全产业链管理,优化配置集团资源。

2、并购大众消费品的跨行业企业,然后再用自己的品牌重新包装新产品,像七匹狼的香烟,就是通过收购龙岩卷烟厂,把七匹狼这个品牌的优势和潜力充分挖掘出来,而且七匹狼是个男装品牌,这个名字也很适合作为香烟的LOGO,所以它能取得巨大成功,而原来两个企业的客户群也可以互相通用,充分利用了原来的资源,如果它去收购一家造纸企业,就没有任何意义。

3、子牌拓宽,比如七匹狼生产童装,甚至以后可以贴牌生产女装、鞋、包、香水等,要知道品牌的力量是相当强大的,这些根本都不需要自己投资建厂,而且见效快,所以收购重组是一个企业做大的最有效途径,关键是收购对象的选择与后期的文化融合,收购的对象一定要有利于利用企业现有的品牌,并有利于将品牌发扬光大。

4、现在七匹狼也做房地产,雅戈尔也做房地产,房地产可以做,但它一定只是补充,而不是主力,公司的主业,也就是公司的灵魂――服装业是不能放的,房地产可以采用与有经验的企业一起投资,采用控股或参股的方式,共用本企业的品牌,重点抓好质量观,就可以了。

5、除了拓宽产业链,还有哪些行业是可以为我所用,可以有利于主业的发展的,答案

是金融业,如果金融业对民资放宽了,那么投资银行或者保险公司是非常有利于本企业发展壮大的好买卖,这等于无形中有大把的免息贷款供企业使用,要知道资金链可是企业的血脉。总而言之,企业做大做强,多元化要本着有利于发展壮大企业的主业也即核心产业的思路来走,才不会走火入魔,误入歧途。

七、市场营销与渠道经营:

市场营销与渠道经营都相当重要,一个是做好广告与媒体宣传,另一个是铺好渠道,缺一不可。广告宣传花的是真金白银,而利用媒体免费宣传那才是真正的营销天才,比如凡客诚品的“凡客体”就是利用网络的传播与网友的恶搞心理成功完成了一次低成本的漂亮营销,在这方面的营销天才很多是媒体与演艺圈的人才,可以采用挖角的方式为我所用。

现在晋江的品牌男装普遍采用开专卖店的渠道模式,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占据零售终端,这种模式的好处是风险可控,质量可控,服务可控,利润可控,资金回笼可控,缺点是投资门店对资金的要求较高,但是规模化后会给公司带来很多好处,前期投资成本过高也会在后期的经营利润中很快得到补偿。所以是目前国内服装品牌比较成功的渠道模式。

由于投资渠道与广告宣传对资金的使用量要求非常大,为了帮公司节约现金流,减少库存的资金占用,可以采用,一级城市库存往二三级城市转移,二三级城市库存往城镇专卖店转移的方式。做到当季库存当季清,绝不占用资金,记住,资金要滚动起

来才能发挥它的优势。所以建立门店的资金两条线,资金每日上划总部是很有必要的,这样有利于总部统筹规划这些资金的用途,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第7篇:晋江市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征求意见稿)

(2011年——2015年)

晋江市教育局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教育强市建设步伐,促进全市各类教育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福建省2010—2012年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实施意见》、《福建省“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泉州市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晋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制定本发展规划。本《规划》基期为2010年,规划期为2011—2015年。

一、晋江教育基本情况分析

(一)基本情况

全市现有普通中学54所(其中民办4所),独立职校3所,小学291所(其中民办14所),教师进修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各1所,幼儿园(点)361个。在园幼儿62475人(含外来农民工子女35594人);在校生:小学149843人(含外来农民工子女95112人)、初中51935人(含外来农民工子女21785人)、普高27279人、中职11244人,公办教职工11360人,合同及过渡合同教师1795人。

“十一五”期间,我市教育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指导下,全市教育工作者辛勤耕耘,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不断加大教育投入,优化布局结构,整合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教育发展整体水平显著提升,基本满足了广大群众接受不同类别、层次、水平的教育需求,为晋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 1 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为推动社会和谐文明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2007年首批以“优秀”等级通过省政府“对县督导”,获“省教育工作先进市”表彰。

十一五期间,我市教育主要指标实现大幅跃升:

独立幼儿园的比例从2005年39.4%提高到2010年秋54%;高中毕业生本科总上线率从2005年41.63% 提高到2010年59.33%;

接纳外来农民工子女入学从2005年的5.6万人增加到2010年的 15.63万人;

全市中小学校园面积从2005年**平方米提高到2010年秋**平方米;全市中小学校舍面积从2005年**平方米提高到2010年秋 **平方米;

优质高中教育资源不断扩大,省三级达标以上高中从从2005年 **所提高到2010年14所;

专任教师学历不断提升:公办幼儿园大专以上从35.1%上升至71.4%,小学大专以上从47.8%上升至79.8%,初中本科从36.9%上升至78.1%,高中本科以上从91.7%至95.3%;

民办学校发展迅速,民办学校从12所发展到18所,民办学校各学段学生占总生数的比例从6%提高到8.52%;

小学“十配套”镇从2005年的6个提高到2010年的18个; 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显著成绩和成功经验,为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奠定了重要基础。

目前全市上下正全力以赴,积极争创全省首批“教育强市”。

(二)存在问题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应清醒地看到,与经济社会发 2 展的需求相比,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期望相比,教育改革与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应该说,当前教育最基本的阶段性特征,就是进入了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新阶段。“有学上”的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上好学”的问题正成为突出矛盾;数量和规模的问题已经基本解决,质量和结构的问题正成为突出矛盾。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经费缺口依然较大,教育投入还不能满足教育事业迅速发展的需要。尽管市财政投入达到“三个增长”的法定要求,社会各界积极捐助教育事业,但学校规模总量庞大,建设与改造任务繁重,要实现到2013年完成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到2012年完成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和每个镇(街道)有一所公办中心幼儿园的任务,经费投入缺口依然较大。

二是总体水平有待提高,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相适应。农村基础教育仍然薄弱;学前教育三年制独立园比例不高;公办幼儿园比例偏低,占3.88%;小学平均规模偏小,300人以下的小学有105所;高、中等职业教育虽然办学效益良好,但在与地方经济社会的互动发展与协调提升上有待进一步深化。

三是发展不均衡,与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尚有差距。优质学校大部分集中在中心市区和部分经济较为发达的城镇。城乡、区域之间和区域内学校之间,在校园校舍、经费投入、仪器设备、优质师资等资源配臵上还不均衡,在内涵建设、管理水平、办学质量、办学效益等软件水平上还有差距;幼儿园“入园难”及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现象仍然存在;外来农民工子女分布的不均衡,导致部分镇(街道)容量不足、资源告急,另一部分镇(街道)生 3 源不足,资源闲臵。

四是城市建设提速,给学校规划、布局设点、资源整合、师资配臵带来了新的难题。随着晋江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快和小城镇建设的展开,大量流动人口和农村人口将继续向城镇和新建组团集聚,城市的规划建设随形势不断变化,给全市学校规划、布局设点、资源整合、师资配臵等各方面带来了新的难题。

五是理念差距依然存在,人才培养模式、质量保障体系等方面仍不能适应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需要。重硬件建设轻内涵发展的状况不同程度存在,个别学校未能按照规定全面落实《课程计划》,课业负担影响学生快乐自主学习和体质体能下降的现象还未得到根本扭转。高水平、高素质、有影响的知名校长、知名教师和领军人物数量偏少;学校依法办学、教师依法从教的行为需进一步加强规范。

六是教育发展活力相对不足,在教育管理体制、投入机制、办学体制、建立现代学校制度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还未能取得突破性进展。教育对外开放、合作与交流有待扩大和深化。

面对难得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我们必须认清形势,抢抓机遇,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推动我市教育事业在新的起点上科学发展。

(三)发展预测

1、在校生预测:

(1)学前教育的在园幼儿数呈逐年平稳上升趋势。预测2013年学前教育规模约7万人,比2010年秋的6.2万人增加0.8万人;预测2015年学前教育规模约7.5万人,其中,外来农民工子女4.5万人。

(2)小学本地户籍学龄人口在5.6万上下小幅波动,外来生持 4 续平稳增长,预测2013年小学规模约为16.6万人,比2010年秋的14.98万人增加1.82万人;预测2015年小学规模约17.4万人,其中外来农民工子女约11.6万人。

(3)初中在校生将在2011年到达谷底,预测2011年初中在校生规模约5万人,比2010年秋的5.1万人减少0.1万人。2012年起开始回升并基本稳定在约6万人,其中外来农民工子女约3.5万人。

(4)普通高中办学规模将在2014年到达谷底,预测2012年在校生约2万人,比2010年秋的2.7万人减少0.7万人;预测2015年在校生约1.8万人,其中外来农民工子女约0.18万人。预测2015年,中等职校在校生约1.3万人。

2、师资预测

(1)预测2013年学前教育规模约7万人,2015年在园幼儿7.5万人,按现行市区班师比1:3.5 ,农村1:3的标准,按每班30人,需要公、民办幼儿教师7000人至7500人。现有公办幼儿教师304人,民办幼儿教师2855人。

(2)2013年,小学在校生预测16.6万人,2015年,小学在校生预测17.4万人;按师生比1:19.5计算,需要小学教师8513人至8923人。现有小学公办教师5243人,合同及过渡合同教师1377 人,共6620人,现在至2013年需补充小学教师公办及合同教师1893人,至2015年需补充小学教师公办及合同教师2303人。但因班生规模问题,实际需求量应少于理论需求量。

(3)2011年,初中在校生预测5万人,2015年,初中在校生预测6万人,按师生比1:13.5计算,需要初中教师3704人至4444人;现有初中公办教师3382人,合同及过渡合同教师199人,共3581 5 人。现在至2011年需补充初中公办及合同教师122人,至2015年需补充初中公办及合同教师863人。但由于结构性失衡,除紧缺学科外,不应补充新教师。

(4)2012年,普高在校生预测2万人,2015年,普高在校生预测1.8万人;按师生比1:13.5计算,需要普高教师1481人至1333人,现有教师1846人。不考虑退休等自然减员因素,普高师资富余365至513人,原则上不应补充教师。

(5)2012年,中职在校生预测1万人,2015年,中职在校生预测1.3万人(综合考虑外来农民工子女就读中职的可能性增加),按师生比1:13.5计算,需要教师741人至963人,现有教师532人,需增加中职教师209人至431人(含专业教师与普通教师)。

二、晋江市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为目标,进一步加快教育发展,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臵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努力建设“体系完善、布局合理、发展健康、水平一流、人民满意”的教育强市,为我市经济强市、品牌之都、园林城市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二)规划原则

1.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原则:根据城市化进程和城市发展要求,对全市各类教育进行统筹规划,不断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协调发展城乡教育,优化配臵教育资源;根据经济社会 6 发展形势和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突出教育发展的重点。 2.适度超前、因地制宜原则: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人口变化等要素的预测和分析,对照建设教育强市的主要指标和我市教育发展目标,优先发展教育,适度超前规划;同时,根据现实需要和学校布局,既着眼未来发展又立足现实可能,既注重全面规划又注意轻重缓急。

3.布局合理、效益最优原则:根据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合理调整各类教育布局,优化配臵教育资源,追求效益最大最优,提高均衡发展程度和优质教育覆盖率,满足人民群众接受平等、优质教育的需求。

4.公平公正、均衡发展原则:高度重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教育公平,力争达到城乡学校的发展基本均衡:一是校园环境基本均衡,二是教育教学设施基本均衡,三是师资力量基本均衡,四是管理水平基本均衡,五是满意程度基本均衡。

(三)规划目标

根据《晋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晋江城市空间发展“构建一个框架,强化两翼发展,突出三大走廊、实施多区联动”的战略,本规划重点对“十二五”期间各类教育布局和建设提出构想。

1.总体目标:

至2015年,我市教育发展的总体目标是:以整合拓展优化教育资源,完善布局规划,改善教育结构,健全教育保障体系为主线,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为重点,做强以就业为导向并与晋江产业集群相匹配的中等职业教育,做大高等教育,

7 发展终身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形成均衡化、优质化、特色化、现代化的教育优势。力争2012年首批通过省 “教育强市”验收,2015年部分指标达全国领先水平,成为海峡西岸的教育中心之一,晋江现代教育品牌成为海峡西岸繁荣带的突出亮点。 2.主要目标:

——高水平做活学前教育

把发展学前教育纳入城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完善以公办幼儿园为骨干和示范、集体办园为主体,公办与民办相结合的发展格局。按每0.9万左右人口规划设臵1所幼儿园的标准,科学布设幼儿园(点)。

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加大镇级公办园建设力度,规模较大的镇(街道)至少要有2所镇级公办中心幼儿园。

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发展学前教育。鼓励华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举办高规格、高层次的幼儿园,引导集团化办园、企业办园等新模式。

切实提高独立园比例。全市独立园设臵要达70%以上,镇(街道)辖区内独立园设臵至少要达60%以上,全市示范性幼儿园比例达20%以上。

着力提高入园比率。普及学前一年教育,3-5周岁幼儿入园率达96%以上。

积极探索婴幼教育。城镇区、新社区、工业园区积极建立3周岁以下的早教机构,初步构建0-5周岁托幼一体化学前教育体系。镇属公办中心幼儿园要充分发挥示范辐射作用,建成早教研究中心。

8 ——高标准做实义务教育

切实提高义务教育普及程度。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和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保持在99.9%和97%以上,三类残疾人口入学率达95%以上,单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95%以上。小学阶段巩固率保持99.9%,初中在校生年辍学率市区低于2%,农村低于3%。

全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力推进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创建,力争基本完成验收任务。基本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各项资源的均衡配臵。

科学合理优化学校布局形态。按“总量相对稳定,局部分类优化”的原则,合理优化全市学校布局:在外来农民工子女聚集的镇(街道)加快学校的新建与扩容力度;在生源不足的镇(街道)统筹整合中小学资源,继续探索九年一贯制办学;在新城区和小城镇建设等城建组团区域,预留教育用地,适时增设或扩容,以适应入学需求;完成特教学校搬迁,并通过“省标准化特殊教育学校”验收,加快各镇街道特教辅读班的建设,力争在常住10万人以上的镇(街道)特教辅读班实现全覆盖。

妥善解决流入人口入学。按照“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的原则,进一步加强对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的管理,依法保障外来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高质量做优高中教育

提高高中普及率。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学校比率达90%以上;应届普通高中毕业生升入高等学校的比率达85%以上。

做优普通高中。力争2015年前,季延中学、晋江一中成为省示范高中。积极支持紫峰中学等高中达标升级。优化普通高中布局, 9 深化内涵建设,突显办学特色,提高办学质量。通过深化结对共建、挂职锻炼、教学协作等形式,使全市高中整体均衡优质发展。

——高效益做强职业教育

打造职教品牌。发挥市职教中心统筹作用,构建“四轮驱动”新格局。加强较高水准的实训基地和品牌专业的建设。扶持晋江职业中专学校升格为国家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校,晋江华侨职业中专学校升格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并争创国家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校,安海职业中专学校创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晋兴职业中专学校创建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晋江市职教中心争取列入中央重点扶持的1000个县(市)级职教中心之一。新增省级重点专业10个、国家级骨干专业3个;省级公共实训基地达到4个。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8%以上。

普职比趋向合理。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及家长、学生对高中教育的期望,合理确定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招生计划,通过鼓励有条件的普通高中根据需要适当增加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探索综合高中发展模式等多种渠道,使普职比趋向合理。

广泛开展教育交流合作。深化对台交流合作,继续拓展“晋江职教论坛”等平台,鼓励与支持各级各类学校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和特色,开展对口支援、合作交流、联合办学等国内、国际合作交流项目与活动。积极创造条件,有计划、有步骤选派一定数量的教育管理干部、科研人员、学科教师外出培训、进修、访问和合作研究。支持在一级达标高中和省级以上重点职校开设国际班或国际通识教育选修课。

——高要求做好终身教育

10 全面开展学习型社区、学习型机关、学习型企业、学习型家庭创建活动。以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为核心,以现代远程教育为手段,大力发展学历、非学历继续教育。广泛开展城乡社区教育,升格晋江电大为社区学院。支持文技校、老年大学、家长学校建设。建立健全继续教育体制机制,完善城乡公共教育文化设施建设,逐步建立终身教育体系,形成早幼教育到老年教育形成完整的教育链。

——高起点做大高等教育

着力构建高职教育体系,力争建成2所高职高专院校和1所本科院校,全日制在校生规模突破1.3万人。泉州轻工职业学院专业数达15个,打造3-5个优势专业,建设更为完备的实训基地和技能鉴定站;泉州理工职业学院专业总数控制在30-35个,发展壮大车辆工程品牌专业群,建成一批高水准、具有示范性的理工科专业实验室和实训基地。

——全面优化教师队伍素质

进一步提高教师职业道德和专业化水平,2015年,全市小学教师基本具备专科以上学历,初中教师本科以上学历达85%,普通高中教师在学历达标的基础上,具有硕士学历的比例不断提升。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达60%以上,专业教师中“双师型”的比例达60%以上。积极推进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深化实施“名教师”、“名校长”工程,倡导教育家办学,培养一批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有一定知名度的名教师、名校长。特级教师、各级骨干教师等学科领军人物占全市教师的比例达15%。积极创造条件,探索建立名校长、名教师特殊津贴制度。

——大力改善办学条件

11 全力全速推进校安工程,继续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和中小学校园改造,不断提高办学条件的生均指标;不断加快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加强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建立和完善共建共享机制。分期分批,配臵、更新教学仪器设备,加强功能室规范管理,不断提高实验教学的开出率和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不断提高全市中小学图书馆自动化管理水平。

(四)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明确职责,进一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和人才强市战略,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作为重要职责,健全领导体制和决策机制,及时研究解决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强化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把推进教育事业改革发展作为各级党委、政府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各级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定点联系学校制度。要切实履行好各自职责,支持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加强教育宏观政策和发展战略研究,提高教育决策科学化水平。继续每年将40所薄弱校改造等项目列入全市为民办实事项目。

2.拓宽渠道、加大投入,进一步完善教育投入体制和增长机制

一是落实教育投入的政府行为。各级政府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把教育作为财政支出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严格按照教育法律、法规规定,年初预算和预算执行中的超收收入分配都要体现法定增长要求,保证财政教育拨款增长。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和专项补助机制,加大对财力相对薄弱镇(街道)的扶持,促进城乡教育均衡、 12 协调发展。重点保证全市镇属公办中心幼儿园、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和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目标任务所需的建设资金;同时,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建立科学合理的学校经费管理制度和使用效益评价、考核机制,推进财务决策民主化。加强对公共教育经费分配和使用全过程的监督与审计,提高经费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二是建立教育投入持续增长机制。依法坚持财政性教育经费“三个增长”,全市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例确保达到国内同类城市先进水平。改革教育投融资机制,在确保政府投入为主的基础上,鼓励社会各界多渠道、多形式参与捐资助学和参与办学。完善捐赠教育激励机制,探索个人教育捐赠支出在所得税前全额扣除政策。不断提高社会资源对教育的投入。

三是健全弱势群体资助体系。进一步完善“政府主导、各界支持、全民参与”弱势群体资助体系。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个人、社会团体等面向各级各类学校依法设立奖学金、助学金,资助贫困、病困、残疾等弱势群体学生就读、接受职业教育与培训。加强对残疾、留守、流动等弱势群体物质与精神帮扶,促进群体间平等、和谐成长。

3.依法治教、加强管理,进一步保障教育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一是加强教育督导,切实规范政府和学校的办学行为。加强市政府教育督导机构的建设,构建比较完备的督政与督学相结合的教育督导体系,更有效地发挥教育督导的激励功能、约束功能、服务功能。坚持对镇(街道)党政主要领导干部抓教育工作督导考核制 13 度,完善相应的考核机制和问责制度。加强对教育发展规划实施的监控,依法督促市、镇两级政府确保教育经费投入到位。建立教育质量监测评估体系,把全面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开展随机督导和专项督查,推动学校加强内部管理,注重内涵建设,办出水平和特色。

二是坚持依法治教,严格执行教育法律法规。教育系统各级干部要带头学法、守法和用法,进一步增强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自觉性。切实做到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行政,努力实现领导和管理方式的根本转变。开展普法教育,增强全社会的教育法制意识,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依法保障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规范行政许可行为,不断健全教育行政执法责任制,切实加大教育执法力度,坚决查处涉及教育的违法案件,全面维护学校、教师、学生、家长以及其他公民、法人和组织的合法权益。

4.推进改革,创新体制,不断增强教育发展的活力和动力 一是推进教育管理体制创新。坚持 “政府统筹、分级负责、职责明晰、分类管理”的原则,完善教育管理体制。理顺学前教育、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强化教育行政部门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宏观管理的职能。完善“以县为主”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理顺市、镇(街道)政府(办事处)对农村义务教育的管理职责。

二是深化办学体制改革,积极探索多元化教育发展模式。切实加强对现有民办学校的管理,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提高办学水平。积极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幼托机构和外来工子弟学校,优化教育资源,形成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多元化办学格局。

14 三是深化管理制度改革,积极探索建立现代学校制度。深化校长负责制、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以及教代会民主管理“三位一体”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健全完善学校绩效评估和考核机制,促进学校管理法制化、科学化、民主化。创新校长选拔、任用模式,逐步建立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的中小学校长选拔任用制度。结合中小学绩效工资改革,建立和完善中小学校长和教师考核制度,形成与聘用(聘任)制度相适应,符合中小学特点的分配激励机制。推进以教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学校民主制度建设,保障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和对学校重大事项决策的知情权、参与权、审议权、监督权。不断完善公办教师公开招聘和市区学校“凡进必考”机制。建立区域内教师定期交流制度。足额保证教师职工培训经费。积极探索教育研究和教师培训体制改革,整合教育研究和教师培训的资源,逐步形成既分工明确又共同参与的教育研究和教师培训体系。

四是深化课程改革,积极探索素质教育运行机制。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坚定不移地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推行“德育实践计划”,继续建设一批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基地,2011年完成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建设。继续打造“情源晋江”活动品牌。推行“书香校园计划”,推动校园文学创作,带动校园文化建设的深化,提升学校文化竞争力。推行“科技创新计划”,建设一批中小学生科普教育基地,建立完善全市青少年科技教育评选、奖励机制。推行“乡土文化进校园”,进一步挖掘南音等富有晋江地方特色的课程资源,培养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推行“阳光体育运动计划”,落实“健康第一”的思想,开齐上好体育课,

15 完善初中毕业生体育测试办法,确保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切实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逐步建立和完善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和监控机制。学前教育要注重潜能开发和个性发展,防止“学科化”、“小学化”倾向;基础教育要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方案,鼓励和支持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激发学生自主发展的内在动力,坚持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免试就近入学,完善“中考七率”等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教育教学评价制度改革;职业教育要加强和深化对外交流合作,完善职业技能培训机制。广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建立毕业生就业保障机制,实现中高职对接直通车;高等教育要增强应变能力,加强闽台合作,对接我市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的人才需求,优化专业设臵,以实用型专业为主,兼顾学科型专业,稳定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品牌特色专业和精品课程建设,建立科研、培训、管理一体化保障机制。

5.统筹协调,形成合力,切实保障校园安全稳定

一是加强学校党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切实加强各级各类学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优化学校领导班子结构,选好配强学校党政领导。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培养造就一批政治坚定、开拓进取,有教育管理能力的年轻领导干部梯队。继续委托教育部校长培训中心举办校长高级研修班和异地名校挂职锻炼。

二是加强学校党风廉政建设。构建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预 16 防和惩治腐败体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等各项机制,畅通信息反馈渠道,把维护和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抓手,继续深化政风行风评议、校务公开等工作,规范财务运作,保持对治理教育乱收费的高压态势。建立健全长效监督机制,保障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权利,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三是加强部门协调联动。各级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区域教育的统筹规划,合理配臵教育资源;经济发展、规划、国土资源、建设等部门要按照法律的规定,把学校的规划设臵作为城市重要基础公共设施,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并在实际建设中确保落实;编制、人事、教育部门要认真落实中小学编制管理的有关规定,根据生源变化和中小学校类别的实际情况,科学制定师资需求配臵计划,合理确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主动与教育部门配合,积极促进职业教育与就业的结合;公安、文化、新闻出版、工商等部门要加强学校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搞好青少年活动场所建设,加大对网吧、游戏厅等的整治力度,消除安全隐患,净化、优化育人环境。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要开展形式多样的家庭教育活动,指导和帮助家长掌握教育子女的科学方法;新闻宣传、文化、广播影视和出版等部门要大力宣传党的教育方针和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为推动教育优先发展、科学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学校要加强和村(社区)的沟通与合作,组织中小学生参加社区服务,并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开展丰富多彩、文明健康的教育活动,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加强维护校园安全稳定。 深入开展平安校园创建活动,建立和完善学校安全管理机制。教育、地震、地质、气象、公安、消 17 防、安监等部门要加强协调,积极开展防震减灾和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定期组织紧急疏散和逃生演练,增强师生防灾减灾意识,提高自救、自护能力。进一步完善学校安全物防、技防、人防等条件设施,健全校园突发事件应急处臵预案、学校安全“一岗双责”、“一票否决”等机制,切实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加强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侵害师生人身安全和破坏校园治安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有效预防和杜绝校园责任事故和安全稳定事故发生。

第8篇:在“学湖州晋江、促高质量发展”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1 1 年 过往四年 我们深切地体会到,焦作已经通过学习实现跨越,披荆斩棘、激流勇进,在克难攻坚中蝶变重生 越是深入学习,越见思路清晰,我们走上了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学许昌扬州,我们以思想的破冰带动行动的突围,审时度势、自我加压,建设“四个焦作”、剑指“第一方阵”的奋斗目标,开启了怀川大地守正出新、因势求变的新篇章;学深圳杭州,我们精准定位、科学施策,“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奏响了焦作发展的壮美旋律;学成都佛山,我们进一步坚定了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决心,拉开了“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示范城市”的盛大帷幕;学徐州扬州,借鉴他们经营城市的超前理念,我们吹响了致力打造“精致城市、品质焦作”的冲锋号角。

越是纵横对比,越见节拍精准,我们驶入了转型升级的“快车道”。

四年间,焦作 GDP 保持年均 7.5%的中高速增长,2019 年达 8%,总量突破 2700 亿元大关,增幅自 2003 年以来首次跃居全省第一位;2019 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12%、居全省第一,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7%、居全省第四,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是 2015 年的 1.3 倍、1.4 倍,增速分别位居第三、第二位,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在 2018 年度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考核评价中位居全省第二,在 2019 年度考核评价中有望再进一步、取得更好成绩;在所有城市品牌含金量最高、创建难度最大的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中, 2018、2019 年度我市连续两年排名全省第一,全国位次由第 15 位上升到第 14 位,闯过“终极大考”指日可待;《河南社会治理发展报告(2019)》显示,焦作城市宜居和获得感指数均居全省第一。

越是对标对表,越见活力无限,我们奏响了改革创新的“最强音”。四年来,我们学扬州,“项目为王”撑起高质量发展的脊梁,强力推进“双十工程”,实施“ 1020”大企业集团培育工程,拥有超百亿元企业集团达 4 家;我们学佛山,持续实施“三大改造”,2018、2019 连续两年入库省技改项目数分别居全省第一、第二位,技改资金居全省前列;我们学杭州,发展“三新一高”经济,做好转型升级文章,去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首次超过50%,达 58.3%;我们学南通,设立“改革创新奖”激发全社会活力和勇气,在全省首家设立年奖金 500 万元的改革创新奖;我们学徐州,加强“污染防治综合监管”破解治污难题,大气、水污染防治攻坚 2019 年度考核分别位居全省第四、第五位,获评全国清洁取暖试点城市先进单位;我们学深圳、杭州,在全省首家设立智慧金融服务平台,累计发放贷款 423 亿元,有效破解了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越是一心为民,越见初心使命,我们描绘了和谐幸福的 新画卷。我们复制扬州成功经验,连续四年以市委一号文件出台民生幸福工程,“开城先开路”,中原路全线通车,东海大道快速推进;“治城先治水”,实施 279 亿元的“四水同治”项目,黑臭水体全部消除,获评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以“四好农村路”为突破口推进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累计创建 5351 公里,建成干线公路绿色廊道 811 公里、“四好农村路”绿色廊道 3200 公里。去年,全省“四好农村路”助推乡村振兴现场会在我市召开,我市在全国“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现场会上作了典型发言。

越是形势严峻,越见担当作为,我们诠释了拼搏进取 的精气神。我们从大学习中汲取攻坚精神,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如仅用 4 个月就完成了搁置 8 年之久的南水北调绿化带征迁,铸就了忠诚担当、顽强拼搏、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南水北调焦作精神”。我们从大学习中磨砺强大勇气,解决了不少突如其来的困难和问题。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我们一天时间就抽调 14 名新提拔县级干部、1325 名市直党员干部、7142 名县直干部充实到一线,发动全市2100 多个基层党组织和 10 万余名党员战斗在最前沿,有力阻断了疫情传播,成为全省第二家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密切接触者“三清零”的地市。我们从大学习中锻造过硬本领,实现了在危机中育新机。面对疫情冲击,我们抢抓经济秩序恢复,三月底就实现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商超全部复工复产。公众号文稿王整理。在全国、全省经济普遍下滑的背景下,我市主要经济指标降幅持续收窄,部分指标趋于由负转正,经济运行总体保持了回稳向好的发展态势。

2 2 势 应时合势 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焦作仍需持续学习巩固优势,坚定信心、顺势而为,在吐故纳新中砥砺前行 学湖州晋江是践行新思想的具体举措。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指引我们前行的旗帜。“两山”理念的湖州实践、县域发展的“晋江经验”,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实践基础和思想来源。我们学湖州晋江,就是要实地感受两地在践行新思想上的思路与成效,从而深刻领悟新思想的价值取向与时代内涵,更加坚定不移地用新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学湖州晋江是担当新使命的时代要求。

2019 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今年 4 月,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召开,对深入贯彻总书记关于县域治理“三起来”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行了安排。如何结合实际创造性落实好新战略、新任务,是摆在我市各级党员干部面 前的重大课题。学湖州晋江,就是要借鉴两地创造性贯彻新思想的成功做法,更好地把总书记的指示要求、中央的决策部署与省委省政府的具体安排结合起来,争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探索富有焦作特色的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学湖州晋江是应对新挑战的重要途径。

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广泛应用,区域经济发展加速推进,中部地区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叠加,郑洛“双核”驱动加快推进,为我们跨越发展、弯道超车提供了难得机遇。学湖州晋江,就是要进一步强化审时度势、顺势而为的意识,坚定抓住机遇、必有作为的信念,增强扬长避短、乘势而上的本领,打好高质量发展“组合拳”。

学湖州晋江是开创新局面的必然选择。

2016 年以来,我们坚持把思想解放作为提振精神状态、打开工作局面的总开关,连续四年对标扬州、深圳、杭州、成都、佛 山、徐州等先进地区,围绕创新发展、转型升级两大主题,找坐标、寻路径、补短板、抓落实,使焦作的发展站在了一个新起点上。学湖州晋江,就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开阔视野、找准差距、拓展思路,把两地的成熟做法、先进经验与我市实际有机结合,奋力开创我市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3 3 进 对标先进

我们真切地感悟到,焦作必须立足学习取长补短,兼容并蓄、精益求精,在拼搏进取中破题制胜 学习他们“不动摇、不盲从、不折腾”的坚守精神,咬定青山不放松。湖州市连续 15 年坚定不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年经营性收入 30 万元以下村庄全面消除,成为“中国乡村旅游第一市、滨湖度假首选地”,打造了美丽中国的“湖州样板”。晋江市更是 18 年始终以“晋江经验”为遵循,实实在在、心无旁骛做实业,打造了制鞋、纺织服装两个超千亿,建材陶瓷、食品饮料、装备制造、纸制品、新材料 5 个超百亿的产业集群。正是这种坚守,晋江实现了从“高产穷县”到全国第四的惊人跨越,县域经济竞争力连续 19 年位居全国前十、连续 26年位居全省首位。

学习他们“不做表面文章、不空喊口号、不流于形式”的务实精神,踏踏实实做主业。

湖州市提出“三个服从”发展思路,明确奋力当好践行“两山”理念样板地模范 生、争当市域治理现代化先行地排头兵的目标任务,打造新能源及关键零部件、绿色家居、休闲旅游 3 个千亿级绿色产业集群。晋江市把“晋江经验”的核心内涵“六个始终坚持”和“处理好五大关系”,进行措施具体化、目标化和制度化,坚定不移地走“以市场经济为主、外向型经济为主、股份合作制为主,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民营经济发展之路。安踏、劲霸、柒牌、七匹狼、利郎、匹克、361°、特步、雅客、盼盼等品牌,都是土生土长的“晋江制造”。

学习他们“不服输、不放弃、不言败”的拼搏精神,不达目的不罢休。

湖州人敢想敢拼、敢闯敢试,叫响“成为长三角地区最黑的黑马、最热的热土、最绿的绿地”口号,把“不可能”变为“可能”,在长三角区域竞争中,赢得了一席之地。比如,上海最初提出的大都市圈规划中并没有湖州,但湖州没有被动接受,而是积极争取,最终成为“ 1+8”上海大都市圈的一员。“晋江经验”的独特气质就是“爱拼才会赢”。从安踏创业人丁志忠 17 岁带着 600 双鞋赴北京开拓市场,到企业家洪肇明利用门板当“裁床”、创办知名服装品牌劲霸男装,充分展现了晋江企业家“敢拼爱拼善拼”的精神。

学习他们“不坐等靠要、不守株待兔、不坐享其成”的创新精神,敢为人先开先河。

湖州市坚持创新引领,积极嵌入上海、杭州、苏州、南京等大城市的创新链、价值链,通过建设中试基地、成果转化中心,承接技术落地,吸引企业落户。晋江市作为一个县级市,先后承担了 33项国家级改革试点和一大批省、市改革试点,成为福建省乃至全国改革试点最多、成果最丰富的县级市之一。学湖州晋江,就是要学习他们敢为人先开先河的创新精神,只有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才能从容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才能抢抓机遇、化危为机,实现弯道超车。

学习他们“不让企业家受委屈、不让创业者受难为、不让同行者受排挤”的服务精神,厘清责任勇担当。这次学习考察期间,有一句话让我们印象深刻,“北方人喜欢说这是我管理的企业,而南方人喜欢说这是我服务的企业”,一词不同,体现出了服务意识上的差距。湖州市为了应对疫情冲击,计划投入超 1000 亿元,以超强政策供给,全力打造长三角最优营商环境。晋江市提出“不叫不到、随叫随到、说到做到、服务周到”,全力当好经济社会发展的“引路人”“推车手”“服务员”。学湖州晋江,就是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该“到位”的必须守土有责,该“退位”的必须简政放权,该“有为”的必须全力以赴,该“无为”的必须乐观其成,着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4 4 不负韶华 华 我们清楚地意识到,焦作必然依靠学习走向未来,学以致用、行稳致远,在抢抓机遇中创造历史 持续兴起学习热潮,以高境界、大格局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

一方面,要处理好持续学和深入学的关系,把这次“学湖州晋江、促高质量发展”活动,与前四次学习活动统筹起来,作为一个整体,既要深入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县域发展“晋江经验”在两地的生动实践,又要充分总结近年来的学习成果,继续全方位对标、各领域看齐,推动学习活动走深走实。另一方面,要处理好重点学和专题学的关系,突出高、全、活、深、聚、干。高,就是要以高站位、高格局、高视野,审视湖州、晋江的发展经验。全,就是要全面学习、全面对标,在比较优势中坚定发展的信心。活,就是要活学活用。深,就是要深入具体,不仅学“干什么”,还要学“问题怎么破解”“工作如何推进”。聚,就是要聚焦重点,分专题分领域分部门,深入开展学习研讨活动。干,就是要学以致用,坚持实践导向,用发展成果检验学习成效。

持续推动提质增效,以新理念、快转型在强化高质量发展产业支撑上下功夫。

近几年的实践证明,我市提出“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示范城市”的发展思路,完全符合中央要求,完全顺应时代潮流,完全契合焦作实际,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下去。一要坚定实体经济发展。二要注重产业集群发展。三要突出质量品牌提升。四要弘扬怀商精神。全市企业家要学习“爱拼才会赢、敢为天下先、做就做最好”的晋江精神,努力做到“拼到无力不放弃、赢到无敌赢自己”。各级党委、政府要持续叫响“企业家为大”口号,加强企业家培育,引导企业家做创新创业、不懈奋斗的典范。

持续推进区域协调,以特色化、差异化在构建县域发展新格局上下功夫。

我们这次把晋江作为学习对象,其中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希望在探索富有焦作特色的县域高质量发展路径上实现新突破。一要突出思想引领。二要突出特色发展。三要突出精准转化。比如孟州、沁阳、武陟要在县域经济发展上,修武要在全域乡村旅游上,温县要在乡村振兴上,示范区要在科技创新上加强转化等,从而实现学到、悟到、做到的目的,确保工作上见行动、发展上见成效。

持续建设精致城市,以增优势、补短板在提升城市能级和品质上下功夫。

一要强化战略谋划。二要做强中心城区。我们要对接郑州大都市区空间规划,高质量编制我市国土空间规划,坚持交通先行,加快构建“1 小时郑州大都市区快捷交通圈”,不断提升城市承载力。三要提升城市品位。我市怀川文化底蕴深厚,要在挖掘其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上持续发力,推进太极文化、名人文化、工业文化、山水文化、怀药文化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文旅新业态,加快旅游“二次创业”,着力打造世界太极城、中原养生地。

持续推进乡村振兴,以强堡垒、筑根基在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上下功夫。

高质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推动我市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路径。一要以党建为引领提升基层治理水平,着力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不断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二要以产业为基础夯实“三农”工作根基,推动农业与互联网、旅游观光、健康养老、生态休闲等融合发展。三要以均等化为方向加速推进城乡一体,以争创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为引领,抓好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建设,着力争创国家全域“四好农村路”示范市,推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

持续加大改革开放,以抓机遇、释潜能在打造焦作核心竞争力上下功夫。

一要坚持向开放要活力,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拓展对外开放的深度广度,加强与中原城市群城市对接合作,引导企业开拓多元化市场,不断提升在区域发展和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二要坚持向改革要潜力,以开展“改革创新年”为载体,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发挥好智慧金服公司作用,提升城市智慧管理水平。三要坚持向创新要动力,加强与省内外知名高校院所、领军企业、科研机构的合作,以企业为主体,加快建设一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和技术成果转化平台。

持续营造一流环境,以高效率、优服务在做强政府市场双引擎上下功夫。

一要强化要素保障,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要素市场化配置范围,推进要素市场制度建设。二要优化政策支撑,把政策落实作为优化环境的切入点,认真开展专项评估行动。三要形成政企互动,落实好“首席服务官”制度,持续发挥好“企业纾困 360”平台作用,以最大限度支持企业转型,以最强力度服务企业发展。

上一篇:为和孩子一起成长下一篇:中关村规划设计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