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居县概况

2023-07-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仙居县概况

仙居概况导游词

仙居文化源远流长,底蕴丰厚,早在4000-7000年前,就有人在这块土地生息繁衍,据考古发现,下汤新石器遗址与河姆渡、良渚文化的遗址相比毫不逊色,相继显露了中华早期文明曙光。据下汤遗址考证,距今6-7千年前,在永安溪中下游西部的河谷平原上,就已聚居着仙居人的祖先——瓯越族人。在东晋穆帝永和3年,仙居立县,名乐安。隋、唐间几经废置,五代后唐于成五年,因治理盂溪水患乐安县改名永安县。人们以此希望永保平安。仙居建县于公元347年,北宋景德四年(1007年),宋真宗赵恒以其“洞天名山,屏蔽周卫,而多神仙之宅”,下诏命名为仙居,意为“仙人居住的地方”。立县至今已有1600多年。(境内有距今约7000多年新石器时代的下汤原始社会村落遗址。) 仙居是个“八山一水一分田”山区县,全县总面积为1992平方公里高速电梯:登景星岩有两种方法可供选择,一是乘观光电梯直达山顶;二是步行从十八盘上山。今天我们选择的是乘电梯上山。这台高速观光电梯从竖井式的山洞中起降,下半部隐入洞中,上半部凌空突现,只需要45秒就可将您送达128米高的山坡。当您登上山顶,古人那"可上九天揽月"的情思梦想即可缩短时空距离,星移斗转,定能激起您的美好遐思。这座海拔742米的山体,横空出世、鹤立众山,总面积27。3平方公里,具有典型的流纹岩地貌特征,历来就是仙居著名的旅游胜地。"景星望月",人们登高赏月如遇晴朗天际,但见皓月当空,横卧苍穹,旁有铜镜般似的映月池将天上明月倒映水面,山风吹来,碧波轻泛涟漪,水天一色,令人吧为观止,从古到今一直吸引众多游人前来赏月。 飞马迎客:山顶到了,下了电梯,先来欣赏远景,站在望月长廊的一侧,远眺对面山势,只见一匹展翅欲飞的骏马正向我们奔来,这就是景星岩作景之一的"飞马迎客",对各位的到来,这匹马正扑腾着双翅,表示热忱的欢迎。游客们我们景星岩风景名胜区建设完工,正式迎客是在二00二年九月十四日,这一年是家历壬午年,即十二生肖中马年,于是"飞马迎客"就有了双重意义。

梦月楼:对面有一小山丘,形状宛如寺院里的和尚们敲击的木鱼,于是人们便把它称为"木鱼山"。净居寺大雄宝殿的东侧是梦月楼,晚上住在那里,祖先和神灵托梦,据传十分灵验,想圆梦的人晚上住这里定能梦想成真。

净居寺:景星岩不仅是读书胜地,更是佛门净地,参加完读书堂,请大家向东前进数百步,去参拜一下"净居寺"、"胡公庙"遗迹。站在这里看,以净居寺为中心,周围山峰,东西两侧是扶手,南是靠背山,北面是平台和木钱山。细心的你一定会发现这恰是皇帝坐过的金交椅,净居寺正好座落在这金交椅的腹心,是一块绝佳的风水宝地,故唐宋以来,寺院香火十分旺盛,求签问卦更是非常灵验。这座重檐歇山顶式的建筑就是净居寺的主建筑大雄宝殿,中间这尊佛像是佛祖释迦牟尼。相传他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现在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原名乔答摩·悉达多,29岁时深感人世生老病死的痛苦,舍弃王室生活,出家修行。经过六年苦修,35岁时在佛陀迦耶菩提树下成道,创立了据说能使众生脱离苦海的佛教。被佛门子弟尊称为"释迦牟尼",意思是"释迦族的圣人"、"释迦族的智者"。

两侧的塑像分别是佛祖十大弟子中的其中二位,年长的是释迦牟尼的第四个弟子摩诃迦叶,他是"头陀第一"即苦修行修得最好的,是"苦"象征。年青的是释迦牟尼第9个弟子阿难陀,他是"头陀第一",即记忆力最好,同时他也是欢喜、庄喜、无染的代表。有诗赞美阿难陀说:"面如净满月,眼若春莲华,能令人心服,见者大欢喜。"也就是说:信徒们有各种美好的愿望,都要多多参拜阿难陀了。周围便是我们熟悉的十八罗汉,是根据玄奘所译《法住记》中所说的,释迦牟尼令十六罗汉前往人间普济众生,加上降龙和伏虎罗汉,合称十八罗汉。

瞭望亭:这里地势高峻,三面旷远,下临绝壁,站此处,是否会产生一种"脚下起祥云,到此处应带几份仙气,眼前望而却步大地坐定后遂生一片激情"的感受呢?的确我们极目远眺,方圆十平方公里的村镇、湖泊、溪流一览无余,天气晴朗的时刻,还隐约可见25公里外仙居县城的龙皇山顶电视塔及塔山的福应塔,真是:极目神州若大乾坤撑半壁,荡胸填海无风月边倚一亭。鸟瞰山脚那个下塘村,我们看到的是明清古民居,它由众多的四合院一座连着一座相互联结在一起,下雨天从一个门进去可以走遍所有的房子而不淋一滴雨,我们从上往下看,那多像一个迷宫,匠心独运,令人赞叹!现在让我们极目遥望对面的山顶,像不像雕塑大师精心制作的艺术长廊,那千年神龟、飞马迎客、鸳鸯戏水、雄鹰展翅、状元书卷、笔架峰……精雅别致,惟妙惟肖,多像到了举世罕见的艺术宝库。

其它景点:永安溪漂流河段总行程7.68公里,以仙居土产的特制竹筏作为工具。“小小竹排溪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永安溪漂流配置歌手导游,为全国漂流首创,被媒体誉为“竹筏上的刘三姐”。

皤滩古镇:经过了千年的风云,皤滩仍保存三华里长鹅卵石铺砌的“龙”型古街。街旁唐、宋、元、明、清、民国时遗留下来的大量保存完好的民宅古居,以及气势宏伟、布局精美的“三透九门堂”,朱熹送子就学过的桐江书院。皤滩文化底蕴深厚,还有曾获得中国艺术展览会金奖、第四届国际博览会金奖被誉为“中华第一灯”的针刺无骨花灯。该灯在唐朝时即被送选皇宫作为宫灯,仙居也因此于2000年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艺术(花灯)之乡”。

仙居原始森林:即仙居淡竹俞坑自然保护区。俞坑常绿阔叶林自然保护区现有面积5000亩,森林覆盖率达94.5%,区内共有维管植物160科、649属、1440种;其中属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树种有7种,一级保护的有南方红豆衫,二级保护的有长叶榧、香果树、毛红椿等;珍稀植物有入角莲、短萼黄莲、厚朴、刺叶栎、青钱柳、浙江楠等。共有脊椎动物25目、64科、260种,其中属国家一级保护的动物有4种,有26种鸟类、9类兽类为国家二级保护。区内阔叶林是目前括苍山系保存最为完整的一片常绿阔叶林,被专家誉为浙江省罕见的天然植物“基因库”和植物“博物馆”。

仙居八景:东岭晓春(钟)、南峰眺艇、石龙霖雨、景星望月、水帘瀑布、麻姑积雪、锦凤冲霄和苍岭丹枫合称仙居八景。东岭晓春(钟)系晨景,景星望月为夜景;麻姑积雪为冬景,苍岭丹枫、景星望月为秋景,石龙霖雨、水帘瀑布属夏景,东岭晓春属春景。晨有晨色,夜有夜景,四时八节,各展风姿。“仙居八景”实是造物主给仙居大地的巧妙安排。

仙居主要特产:

1、仙居三黄鸡:仙居三黄鸡又名仙居鸡,浙江省优良蛋用型鸡种之一。主产于仙居县。特征是,体形结实,体态匀称,小巧玲珑;羽毛紧密,尾羽高翘;颈细长,背平直,翅紧贴。性活泼,觅食力强,较早熟,产蛋多。经测定,最好个体年产蛋高达269枚。肉可食用,毛可综合利用。

2、仙居杨梅:仙居杨梅具有成熟早,色美、味甜、核小、高产稳产等特点。1994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著名科学家严济慈品尝后,亲笔题写了“仙梅”二字。在‘99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上,“仙”牌仙居杨梅被评为“名牌产品”,不仅远销大江南北,还直闯俄罗斯等国际市场。为了不断提高仙居杨梅的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全县全面实施“杨梅梯度开发”工程,利用海拔高差来拉长杨梅的采收期。在低山、低丘上发展早熟的荸荠种杨梅,6月中旬就成熟上市,在中高山区发展东魁杨梅等晚熟品种,7月中下旬成熟上市,将杨梅采收期延长到2个多月。经与上海、浙江农科院、浙江大学等科究单位联合开发保鲜技术,在不使用任何保鲜剂和情况下,保鲜期延长10天以上。

3、仙居蜜梨:“仙绿”牌仙居蜜梨产于风光秀丽、素有人间仙境之称的浙江省仙居县。这里山青水秀、空气清新、气候温和、日照充足,是发展生态农业,生产绿色无公害果品的最佳区域之一。仙居蜜梨是从台湾引种的日本梨良种,果实外形美观、风味独特、肉质细嫩、汁多味甜、品质极佳,经国家果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试,在国内同类产品中居领先水平,1998年获浙江省优质农产品银奖,1999年在99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上被认定为名牌产品。

4、仙居板栗:仙居板栗种植面积5余万亩,年产量500余吨,是当地山区农民的一大主要产业。仙居板栗以魁栗、毛板红及部分地方良种为主体,“仙绿”牌魁栗,1998被评为浙江省优质农产品。

5、仙居猕猴桃:仙居为全省12个猕猴桃基地县之一。野生果品资源分布广泛,人工栽植始于1985年,主要品种有海沃特、阿里林和中华猕猴桃等。

6、仙居黄花菜:产于浙江省仙居县。地处浙南丘陵山区,土壤以沙土为主,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其种植黄花菜已达300余年,传统优良品种为仙居花,适应性广,抗逆力强,根系发达,耐旱、耐瘠,适宜山地种植,具有早熟、抗病、丰产、优质等特点。其植株粗甜而香,条形粗壮,质量上乘。销于国内一些省市。仙居八大碗:仙居有着非常淳朴、地道的农家土菜系列比如:仙居大脸豆腐、蜜汁红薯、永安溪溪鱼等都非常具有地方特色。尤其是那久负盛名的“仙居八大碗”让人叹为食之。“八大碗”选料讲究,做工精细,搭配科学,口味纯正,是仙居百姓喜事、请客必用的传统大餐。传说古时八仙过海大战龙王之后,在回神仙居的路上,只见邻村皤滩鼓乐喧天、张灯结彩,遂降祥云去凑热闹,原来是村中首富吴员外嫁女,八仙当时兴起,一人做了一道好菜(即采荷莲子、湘子海参、钟离翻碗肉、国舅泡鲞、洞宾大鱼、铁拐敲肉、仙姑肉皮泡、国老豆腐)以示庆贺。不久,仙居百姓都把吃饭用的四方桌改称为八仙桌,婚宴上都用上八仙的八样拿手菜,并尊称为八大碗。

仙居传统“八大碗”历来是仙居民间招待宾朋的正统菜谱,它选料地道,制作讲究,排列严谨,适用广泛,文化渊源深远,是仙居地方传统饮食文化的精典。“八大碗”分上四碗和下四碗,上四碗分别为:莲子(或白扁豆)、海参(或肉参)、鱼胶即鱼瓢(或敲肉)、翻碗肉;下四碗分别为:笋(或茭白、笋干)、炒肉(即豆腐条炒肉丝或香菇)、羊肉(或墨鱼丝)、大杂烩(也称肠什即猪肚、猪肠等加豆腐:切成不规则形状)。具有仙居特色的泡鲞和肉皮泡在“八大碗”之外,菜肴上齐后用青菜洗口。八大碗的上菜很有讲究,因为是喜庆专用,首先上来的是莲子和海参,象征着连子边孙。其次刚是大鱼与翻碗肉,说的是大鱼大肉,联上前面两碗,则为年年有余。接下去四碗分别为泡鲞、敲敲肉、在脸豆腐和肉皮泡,分别有自己的象征意义。

称仙居传统菜谱为“八大碗”,寓意吉祥,“八”在中国文化中为吉祥之数。中国的古典文化中以阴阳、五行、八卦为纲,从而在后天八卦中延生出第八卦为坤(≡≡),坤为地、为母、为牛、为众多,又加上“八”是偶数中的最大数,所以寓意出众多的吉祥之说。道教文化源远流长,塑造出具有多方代表的“八仙”,吃饭的桌称为“八仙桌”,正方形,边长三尺六

(鲁班尺)即1公尺,坐的四条凳长四尺(鲁班尺)称四尺凳,每方坐二人,共座八人,上一席菜“八大碗”,上十六至二十四个菜,民间统称“八大八细”。

第2篇:仙居概况导游词

仙居文化源远流长,底蕴丰厚,早在4000-7000年前,就有人在这块土地生息繁衍,据考古发现,下汤新石器遗址与河姆渡、良渚文化的遗址相比毫不逊色,相继显露了中华早期文明曙光。据下汤遗址考证,距今6-7千年前,在永安溪中下游西部的河谷平原上,就已聚居着仙居人的祖先——瓯越族人。在东晋穆帝永和3年,仙居立县,名乐安。隋、唐间几经废置,五代后唐于成五年,因治理盂溪水患乐安县改名永安县。人们以此希望永保平安。仙居建县于公元347年,北宋景德四年(1007年),宋真宗赵恒以其“洞天名山,屏蔽周卫,而多神仙之宅”,下诏命名为仙居,意为“仙人居住的地方”。立县至今已有1600多年。(境内有距今约7000多年新石器时代的下汤原始社会村落遗址。)仙居山川叠翠,风光旖旎,以其与人文景观相融合的文化史迹遍布全境。地上地下文物资源丰富,现有省级文保单位5处,县级文保单位26处,现已收藏文物器件2000多件。有朱熹讲学过的桐江书院;还有高迁古民居及宋窑遗址等。宋张君房的《云笈签》天宫地府图中,把括苍洞、麻姑洞、丹霞洞分别列为道家第十洞天、第二十八小洞天、第十福地。东汉兴平元年(194年)兴建的石头禅院(今名大兴寺)为台州第一个寺院,寺外有现存世界上最大的晋代摩崖石刻“佛”字。历代人才辈出,唐代著名诗人项斯,全唐诗收录其诗一卷,历代流传逢人“说项”经典佳话。宋代名臣吴芾敢直谏秦桧卖国专权,遭贬后,著《湖山集》被收于《四库全书》。元代著名鉴藏家柯九思,深得元文宗赏识,在元代艺术史和鉴藏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明代吴时来敢直谏严嵩,颇有政声。晚唐有著名诗人项斯;宋代食用菌专家陈仁玉写下了世界第一部《菌谱》;为世界最早的食用菌专著。元代大画家奎章阁监书博士柯九思善诗文、工书画,时人称为“三绝”;现代出了玻璃雕花大师吴子熊、书法家徐子久等。

飞马迎客:山顶到了,下了电梯,先来欣赏远景,站在望月长廊的一侧,远眺对面山势,只见一匹展翅欲飞的骏马正向我们奔来,这就是景星岩作景之一的"飞马迎客",对各位的到来,这匹马正扑腾着双翅,表示热忱的欢迎。游客们我们景星岩风景名胜区建设完工,正式迎客是在二00二年九月十四日,这一年是家历壬午年,即十二生肖中马年,于是"飞马迎客"就有了双重意义。

【范文网】

神仙洞:神奇的神仙洞:冬天天山顶其它地方冰天雪地,洞口却温暖异常,无半点霜冰。距洞口几百米外就看见热风洞口热气腾腾、烟雾弥漫。有人说是神仙在下面烧饭,只是水蒸气常年往上升 ,不妨伸手感受一下,带点仙气回去。

百兽共鸣:那边绵险峻的群山恰似各类神兽在仰天长啸,这一景称之为"百兽共鸣"。细心的游客会发现神兽中有昂首回望的万年龟;有展翅欲气的雄鹰;有一对情意绵绵的鸳鸯;有展开翅膀奔驰的天马等等。 凉风洞:站在这里,夏天烈日炎炎的中午也感觉丝丝凉意,他细听的话可听到水滴嗒滴嗒的声音,这就是凉风洞。原来凉风洞庭湖是一条北端开口,南端封闭的岩不断裂带,由于和南面洞口相连,常年茂林修竹掩盖洞口气温较低,加上裂隙中水的冷却作用,冷风从裂隙往上吹,炎热的夏天给人丝丝凉意。

第3篇:仙居概况的导游词

篇一:仙居概况的导游词

仙居地处浙江东南、台州西部,东连临海、黄岩,南接永嘉,西邻缙云,北与磐安、天台分界。南北直线距离为57.6公里,东西直线距离为63.6公里。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仙居概况的导游词,希望可以帮到大家。仙居历史悠久。6000多年前,在永安溪中下游河谷平原上,就已聚居着仙居人的祖先—瓯越族人。

战国时,仙居为越国领土。秦统一全国后,属闽中郡鄞县回浦乡。东汉时,仙居是国内高僧名道涉足之地,兴平元年(公元194年)建造的“石头禅院”(即石牛“大兴寺”),比国清寺建寺早400多年。

东晋穆帝永和三年(公元347年),仙居立县,名乐安。隋、唐间几经废置,至五代吴越宝正五年(公元930年),改名永安。宋时,仙居是国内著名的宗教圣地之一。北宋景德四年(公元1007年),宋真宗以其“洞天名山屏蔽周卫,而多神仙之宅”,诏改今名。立县至今已有1600多年。

仙居人杰地灵,人才辈出。自唐至清,出过245位进士,其中首位进士是唐代著名诗人项斯,影响较大的有南宋名臣吴芾、左丞相吴坚,明代太子少师王一宁、刑部尚书应大猷、勇斗严嵩的右都御史吴时来、监察御史应朝卿等。此外,还有北宋开仙居办学风气的陈襄、揭竿起义的吕师囊,南宋世界上第一部食用菌专著《菌谱》的作者陈仁玉,元代大书画家柯九思等。

仙居地处浙江东南、台州西部,东连临海、黄岩,南接永嘉,西邻缙云,北与磐安、天台分界。县域面积2000平方公里,其中丘陵山地(1612平方公里)占全县80.6%,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

地形属浙南山区一部。仙霞岭延伸至缙云分叉,绵亘本县南北边境,成钳形对峙。南为括苍山,主峰米筛浪,海拔1382.4米。北为大雷山,主峰青梅尖,海拔1314米。全县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109座。永安溪自西向东穿流而过,境内全长116公里。全县地形从外向内倾斜,略向东倾,其间有大小不等、错落相间的谷地和盆地,其中下各、城关、田市、横溪等4个河谷平原面积较大。

气候属亚热带季风区。年平均气温18.3℃,1月份平均气温5.6℃,7月份平均气温28.5℃。全年无霜期240天左右。雨量充沛,历年平均降水量2000毫米左右,呈双峰型分布,前峰为梅雨,后峰为秋雨,降水的空间分布不均匀,南部多于北部,东部多于西部。

篇二:浙江仙居游记

仙居是旅游资源丰富、景色秀丽的人间仙境。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7.9%,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国家AAAA级旅游区158平方公里,遍布奇峰异石,流湍飞瀑,是高自然度、原生态的风景名胜区,清翰林院编修潘耒游仙居后曾留言“天台幽深、雁荡奇崛,仙居兼而有之”。逐渐形成了以中国最美绿道——仙居绿道为纽带,串联起以游山为主要特征、被称为“浙江一绝”的大神仙居景区和响石山景区,以玩水为主要特征的永安溪漂流景点,以探林为主要特征的淡竹原始森林景区,以访古为主要特征的皤滩古镇、高迁古民居、桐江书院景点和以赏月为主要特征的景星岩景区等特色景区框架。

“仙居,好地方呀!一定得去”这是从仙居旅游回来的朋友告诉我最多的一句话。如今我也来到了这里,望着这被众人所夸的宝地,心中的喜悦可想而知。刚到那儿便直奔“神仙居”,那儿也许是最能表现这块宝地的地方。

神仙居的水真清呀!不大的湖面,却“装”满了水。这水犹如一面未经磨拭的镜子,把陆地,天上,水里的景物照的一片光亮。你瞧!这碧绿的山,这蔚蓝的天,这五彩斑斓的鱼……在神仙居里的水的照耀下变得更加光彩夺目。

神仙居的水真秀呀!五彩斑斓的鱼在湖中来回穿梭,红的、蓝的、黄的、绿的、紫的……真是各式各样,好似一朵朵争奇斗艳的花朵。棕黑色的鹅卵石也在小鱼的衬托下,显得洁白纯净。再加上旁边五彩缤纷的花花草草和高大挺拔的大树,真是美不胜收!

神仙居的山真绿呀!山上栽着许许多多的树,爬到山的最顶端望下看,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像条龙似的绕在山丘上。晚上,一片片绿色的叶子在晚风中飘溢,回荡。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但我最喜欢的而是神仙居里的奇峰。

神仙居里的奇峰类型众多,姿态各异。有的像只毛笔高耸入云,想要把天顶破;有的如一只乌龟,站在悬崖上凝视远方,好似在思念家乡的亲人;有的像只老鹰,舒展双翅,准备翩翩起舞,似乎是想展示展示自己的本领;还有的……这些奇峰不仅表现出大自然中的无穷奥妙,还展示出了我国人民的智慧在闪现出耀眼的火花!

篇三:浙江仙居游记

这次仙居之行,让我真正的明白了“人在画图中”的含义。哦,亲爱的神仙居,神仙居!

我很久以前就想去大神仙居游览一番了,但是一直没机会,星期六终于可以去游玩一次了,我兴奋得一夜都睡不着觉。

星期六早晨8点左右,我们一家人出发前往大神仙居。别人都是从一个叫官坑的地方上山,而我们却是从神仙居景区的正门进入,其实也只是想多看些景点罢了。

敬畏“将军岩”的威严,仰慕“睡美人”的美丽,祭拜“观音洞”的虔诚,神仙居的处处景点都深深地吸引着我们,但是我们经得住诱惑,拍了照片就不再逗留,匆匆往我们此行的目的地——大神仙居进发。突然,我在清澈见底的小溪里发现了一条类似鲶鱼的动物,它通体漆黑,身长大约十厘米,有四只脚。我一看,这不是娃娃鱼吗?于是,我好奇地问爸爸:“爸爸,莫非这就是传说中的娃娃鱼?”这个问题把见多识广的爸爸也给难住了,他慢慢地说:“这个嘛——看体形也像娃娃鱼,可是娃娃鱼发出的叫声像婴儿的啼哭,它并没有发出啼哭,所以有待考证。”

从正门进入30分钟左右就是一直通往山顶的台阶,我们走得越高,路就越窄,到最后竟然没路了,有的只是一些荆棘小丛。放眼望去,只见千山万岭,连绵不绝,悬崖绝壁,高耸入云。每爬一段路,眼前的景色都会有所不同,同一块岩石,换个角度就会看出不同的味道。到了山顶,我们长吼一声,声音回荡在山谷之间,虽然大家都汗流浃背,但是我们脸上都还挂着登顶的喜悦。

到达山顶后,我们眺望远方,一条长长的栈道镶嵌在悬崖峭壁之上,酷似一条巨龙,吸取天地精华,等到日后腾飞之用。这条镶嵌在悬崖上的“天路”,是工人们一点一点辛辛苦苦地镶到岩石中的,尽管现在已有栏杆保护,但是还有很多人都靠着栈道里面走。我们漫步在这条“天路”上,往下一看都觉得心惊肉跳。满眼的“绿”尽收眼底,正在山底建设的小房子此刻都渺小得如卡片一般。

沿着栈道走着,走了一会儿,我们忽然发现一个由钢筋交错组成的观景台,我们兴奋了起来,立刻跑到了观景台上。我往下一看,不禁倒吸一口凉气,我们几乎是悬空站在观景台上的,这观景台离地面大概有30多米,为了测试一下它的高度,我捡了一根树枝,向下扔去,竟然过了十几秒才落地。站在观景台上,感受着大神仙居的神奇,转身向四周远眺,望着高耸入云的岩石,我终于亲身体会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深刻含义了。

走过了栈道,来过了观景台,接下来的著名景点应该就是那连通两山长达400多米的铁索桥了。因为风有些大,再加上铁索桥还没有完工,所以本来牢固的铁索桥显得有些摇摇晃晃。这让我不禁联想到了长征时“飞夺泸定桥”的情景,想到长征,我又不禁念起了诗:“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当我们心惊胆战地走过铁索桥时,衣服早已湿透了大半。

走过铁索桥,我们沿着山路,走上对面的山峰。沿路上,有几个极具特色的凉亭,带着雕刻的古色古香门头煞是好看。对面的山峰,山势险峻,往右是下山之路,往左是通往另外一个观景台的路。正当我们犹豫之时,从上面回来的几个“驴友”跟我们说:“去那边的观景台看看吧!不去就太可惜了,保准你们喜欢!”既来之则安之,听了他们的建议,我们选择了往左走,去观景台看看!

才往上爬了100多米,我们就看到了观景台,那是一个修筑在一条“龙”上的观景台。我们穿过“龙背”,来到“龙头”,也就是观景台。在观景台上,我们清楚地看到了天柱岩——大神仙居的一个著名景点。一直以来我们都是仰望天柱岩,如今平眼就能看见,却别有一番滋味:现在的天柱岩如同观世音娘娘双手合十,低头冥思一般。在云雾飘渺的时段,半个岩都被围绕在雾气中,若隐若现,让人仿佛进入了世外桃源。

我们游览完大神仙居,就要打道回府了,下山本没有路,我们硬是在丛林中开辟了一条蜿蜒的小路,这让我想到了鲁迅爷爷的名言:“其实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我们一路小心谨慎,生怕跌倒,在回去的路上,我们竟然看到了几棵从岩石中迸发而出的松树,看到这幅景象,我心中佩服得五体投地。真可谓“山峰峻如华山,松树奇如黄山,雾景美比三清山”啊!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句诗在我的脑海里久久挥之不去——这句诗用来形容现在的大神仙居最贴切不过了。

第4篇:仙居县2010年高中招生工作会议召开

4月18日,全县高中招生工作会议在仙居中学召开。会议全面部署了2010年高中招生工作,县教育局应明安局长作工作报告,相关初中学校表态发言,高中学校就学校办学特色和2010年招生情况作了介绍,会议由马千里局长助理主持。

应明安局长作了《责任 爱心 智慧——成就人生梦想》主题报告,报告简要回顾了一年以来教育主要工作,并对如何做一名优秀班主任提出建议,最后对全县2010年高中招生高中提出要求。

应明安局长认为经过作风建设主题教育活动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洗礼,教育工作赢得了领导和人民群众的认可,系统上下确立了教育发展理念,搭建了教育发展平台,营造了教育发展氛围、破解了教育发展难题,教育满意度不断提升。

应明安局长对全体班主任提出了三点建议。建议大家做一位有责任的班主任,做一位有爱心的班主任,做一位有智慧的班主任。

应明安局长对高中招生提出要求,明确三条原则, 倡导三种意识。一是严格执行招生政策,树立大局意识。要求系统上下都要服从仙居教育发展的大局,要服务仙居教育发展大局,营造齐心协力办教育的氛围。各学校各班级必须召开初三学生和家长会议,充分宣讲招生政策。各高中段学校必须严格按教育局审定的招生计划实施招生,严禁各普通高中突破最低分数线招收学生。涉及招生计划调整和降分录取,学校必须报教育局批准后方可实施,否则由擅自招生学校承担一切责任。严禁为争抢优秀生源,招生学校相互诋毁,损人利己,严

重影响教育形象。二是自觉履行管理职能,树立作为意识。仙居教育正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教育发展面临非常好的机遇。这个时候需要大家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要求全县所有教育系统干部、所有班主任和所有教师干实事、真爬坡、敢破难,主动作为,凝聚所有力量做好县内的招生工作。高中学校完成招生指标是一项硬任务,要求初中学校也要转变观念,落实教育局高中招生指标分解,把它当做一种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来完成,做到人人有指标,人人有任务,给招生工作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三是严肃执行招生纪律,树立使命意识。要对学生负责,对家庭负责,对学校负责,对事业负责。全县各初中学校、初三各班主任以及科任教师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招生学校收取或变相收取生源组织费;各初中的教职员工不得接受外地招生学校的委托,从中获取招生“信息费”、“劳务费”等;严禁初中学校接受外地学校在校园及附近做招生宣传,或为其招生提供方便;严禁任何学校校长、班主任帮助学生及家长出谋划策,投机取巧,以期提高本校、本班重高录取人数。

整个主题工作报告既肯定了教育成绩,也指出了教育的困难和问题,既肯定了全体教职员工、特别是班主任老师付出的艰辛,也对班主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明确了招生工作任务,也严肃了招生工作纪律,既是一次招生工作动员大会,也是一次责任教育动员大会,

全县各校校长、局机关全体干部、初高中学校班主任、招生组长、年级组长、中层以上干部900多人参加了会议

第5篇:仙居县乡村旅游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仙居现有17个乡镇,722个行政村,总人口48万,其中农业人口41万,农民人均收入4817元。丘陵山地占全县总面积的80%以上,为典型的山区县。耕地面积小,人均0.06公顷,不到全国平均的一半。

仙居县风景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共有一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仙居风景名胜区、一处省级风景名胜区——响石山风景名胜区。仙居拥有文化底蕴深厚的人文景观和景色秀丽的自然景观。境内奇峰异石、流湍飞瀑、幽谷清溪,巧夺天工,自然天成,生态环境优越,人居环境舒适。清代翰林编修潘耒在《游仙居诸山记》中云:“天台幽深,雁荡奇崛,仙居兼而有之。”

近几年来乡村旅游特别是仙居风景名胜区周边范围内开展的乡村旅游项目在县委县政府的重视下,由县农办牵头发展迅速,在农民增益增收、改善农村环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一、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一)现有发展的规模

目前我县有乡村旅游点29处,经营户179个,直接从业人员达2170人,投资规模达8100万元。其中2处被评为省级农家乐示范点,5处被评为市级农家乐示范点。今年又有8处乡村旅游在申报省市级示范点和参评星级。

(二)当前出现的类型

我县乡村旅游按照其经营特点分为以下几个类别:

1、景区依托型。许多景区周边的村庄,已经形成了以餐饮、住宿、参与农事活动为主的乡村旅游。如仙居风景名胜区内的神仙居景区的呈桥村、淡竹景区的上吴村、响石山省级风景名胜区的后山根村等等。这些形态紧紧依托风景名胜区的风景旅游资源优势,既方便了游客吃饭住宿又给农户自己带来了经济收入。

2、垂钓休闲型。由于我县水系发达、山塘水库众多,有稳固的钓鱼爱好者群体,一些头脑精明的农民就承包了小型山塘水库,美化四周环境,放养淡水鱼,建造休闲设施,添置垂钓工具,新开了许多垂钓休闲中心。主要提供垂钓、烧烤、棋牌等服务,如官路大北地溪垂钓中心、双庙乡革新垂钓中心、下各杨砩头垂钓中心等。

3、果园采摘型。利用农民栽种的果树,吸引城市居民亲自采摘果实这也是一种乡村旅游。“六月仙居,杨梅天下”,我县目前主要是杨梅果园观光游,如南峰街道赵岙村、步路乡西炉村、福应街道桐桥村等杨梅专业村。随着果农收入明显增加,并带动全县的服务业。其实,果农单单依靠果实采摘还不够,以后应该让游客住到果农家里,长时间地体验乡村生活,品尝新鲜水果,欣赏田园风光。

4、路边餐饮型。沿35省道附近、风景区周边,分布有大大小小的路边餐饮店30多家。这些饭店基本上由当地农民经营,所烧菜肴选用正宗的农家土菜且口味独特,在附近小有名气。城里人和外地游客纷至沓来,品尝正宗的仙居土菜。这些饭店有湫山中文饭店、白塔小明饭店、白塔农夫山庄、双庙石壁饭馆等。

5、大排档型。在仙居的城关及主要乡镇,都有沿溪边营业的餐饮店,所处的位置环境幽雅,也是纳凉的好场所,经营时间集中在每年的夏天,消费群体以本地顾客为主。此种形式发展有近十年的时间,而且每年都呈增长势头。

6、休闲农庄型。近几年在风景优美的林地及滩地相继出现各类农庄,集土菜餐馆、旅社、垂钓、烧烤、果园采摘等服务功能,发展有加快趋势。

(三)政府引导的措施

为充分发挥仙居县生态环境优越、农业资源丰富、乡土气息深厚的优势,逐步开发特色鲜明,适合人们需求的乡村旅游项目,促进三农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并各类型项目进行合理布局,避免过度同质化发展,2006年仙居县风景旅游管理局牵头编制了《仙居县“农家乐”休闲旅游发展规划》。

为规范乡村旅游,县政府明确由县农办牵头农家乐工作。目前按省市有关要求我县乡村旅游有序发展,农家乐示范点、星级评定等工作在县农办的牵头下稳步开展。

(四)市场营销的方式

目前我县乡村旅游点的营销主要是依靠旅游部门的综合促销和旅行社,在综合促销中有杨梅节等专题活动,网络和宣传资料的专题类型。

(五)发展显露的趋势

近几年随着杨梅市场的蓬勃发展,仙居山地的水果庄园发展明显加 3 快,梨园、提子园、桃园等各种类型的水果相继出现。

另外休闲农庄也向规模化纵深发展。随着消费群体的逐步增加,新出现的休闲农庄规模不断扩大,项目内容更加丰富,建筑形式更加讲求本土特色与和谐。

二、乡村旅游发挥的作用

开发乡村旅游不仅满足了旅游者的回归自然和传统文化的需要,同时为农户、农村进而为农业的发展都起到了广泛而积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

(一)经济方面

一是充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二是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经济的多样性。农村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的比重占绝对的优势,第

二、三产业的比重较少,农产品的加工增值率低,在目前粮食产品相对过剩的条件下,造成粮价低迷、粮食难卖、农民收入减少。开展乡村旅游可以促进与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相关的第

二、三产业的发展,促进农村产业的多元化。三是拓宽农村建设的资金来源,吸引投资。开发乡村旅游可以利用社会上的闲散资金,通过集资或者直接投资的方式来弥补当地政府资金的不足,加快当地的建设。

(二)社会文化方面

继承和发扬当地的文化传统。乡村旅游的发展使得传统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这些无形的资产又获得了新的价值体现,原本无法衡量 4 的文化在经济杠杆的调节和作用下成为了财富,促进当地居民对当地文化的保护。

增强当地居民的自豪感。与游客的接触会唤起当地居民对自身的关注,强化对自身身份和自身表述的关注,尤其当具有历史价值的人文旅游景观的再现和重组,重新唤起了当地居民的历史记忆,增强了自信心和自豪感,在游客的认知和评价中获得新的肯定和认同。

促进地方公共事业的发展。开展乡村旅游有利于促进当地基础设施的建设,比如电力、水利、通讯、交通等,同时有利于农村公共事业的发展,比如医疗保健、教育、娱乐、银行等。

(三)环境方面

促进乡村景观的建设,促进居住地环境的改善。乡村旅游的开展使得人们重新认识乡村环境的开发和建设,如对田园环境的保护、治理和恢复;促使农业生产无公害化,倡导乡村工业无污染;加强自然景观、农业景观、小城镇景观等的规划设计与建筑。

在活动的过程中增强人们的保护意识。开发乡村旅游让当地的居民认识到良好的环境是最宝贵的财富,促进他们自觉的维护和珍惜环境。

为建筑物以及自然环境的保护提供资金。乡村旅游的收入可以用来更好的保护文物古迹、传统文化以及自然环境,促进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三、乡村旅游突现的问题

(一)资源的同质化程度高

5 仙居县80%的国土面积是山地丘陵,是典型的山区县,资源形态上往往显得有点大同小异,个性特征不够突出。

(二)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由于地理环境等原因,乡村旅游发展多处在农村或者城乡结合部,这些区域的交通、电力、水利和通讯等基础建设相对滞后。

(三)乡村文化资源缺乏活力

目前乡村中的旅游资源(无论是自然还是人文)还是以单纯观光为主,就社会资源而言,乡村中缺乏浓郁鲜活的民俗文化氛围,比如皤滩古镇,除了破旧的老房子,就是行动迟缓的老人,与城市游客理想中那种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乡村生活场景相距甚远。

(四)城市化倾向格外明显

除了个别的交通十分不便的乡野,多数经济较为发达的村落,其民居外立面形态已经趋同于一般的城市建筑,贴着瓷砖的多层楼房也随处可见,村民的生活方式也逐渐远离农耕时代。这就难以满足亟欲通过乡村旅游“回归自然和回归传统”的城市游客需求。

(五)规范化问题日益严峻

乡村旅游项目多依赖于农村的生产资料和农民,农民自身存在规范经营的思想意识,另一方面如果按一般商业项目来规范乡村旅游成本比较高,而且各项手续客观上不能完善,为此从主客观上就显露出这一矛盾,这个问题也成为乡村旅游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

四、下一步发展的措施建议

(一)保持本色,突出特色,增强乡村旅游的吸引力

对乡村旅游的开发,要注意保持乡土本色,突出田园特色,避免城市化倾向。乡村旅游在开发中要注重对原汁原味的乡村本色进行保护。对乡村旅游开发要加强科学引导和专业指导,强化经营特色,凸现地域差异,渲染农村所特有的天然、纯朴、绿色和清新的环境氛围,传导无尽的闲情和野趣,以展现乡村旅游诱人魅力。

(二)上规模,树品牌,优势互补,协同发展

乡村旅游要在当地政府的引导下实现联合经营,以群体的力量形成规模效应,创立品牌,增加市场竞争力,走规模化和产业化的道路,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同时,乡村旅游不能理解为是一种纯粹的农业资源开发,而要与区域内其它旅游资源和旅游景点的开发结合起来,借助已有旅游景点的吸引力,争取客源,以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格局。

(三)坚持经济社会相统筹,确实增加农民的收益

乡村旅游开发要以经济社会相协调为目标,将农业、农民和乡村发展结合起来,使旅游业成为乡村社区重要的产业。乡村旅游的发展要使农民切实从中获利。为此,需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引导工作,激发农民办旅游的积极性和提高农民办旅游的能力。

(四)示范和监督相结合,促进乡村旅游的健康稳步的发展 乡村旅游应该具有一定的行业标准,推行制度化的规范和一些质量认证措施,主管部门要把现有的示范点、星级评定等工作切实推广,并 7 树立社会信任的标杆,真正的规范和监督乡村旅游。

(五)加强政策扶持力度

乡村旅游主管部门要根据职能,引导农民利用现有的生产生活资料投资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工商、卫生、公安、税收、消防等部门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降低办证门槛、简化办证程序,减免办证费用,加大力度扶持乡村旅游发展,促进“三农”建设。

(仙居县风景旅游管理局 朱海勇)

第6篇:仙居县积极探索医疗卫生一体化新路子

“城乡联体 乡村连片”---仙居县积极探索医疗卫生一体化新路子

浙江省仙居县卫生局

2010年以来,仙居县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探索改革县乡村医疗卫生资源统筹配置新路径,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着眼于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积极探索建立县级公立医院与乡镇医疗卫生机构间上下联动、分工协作的有效机制,在全县实施具有地域特色的“城乡联体、乡村连片”一体化发展模式,为县级公立医院改革闯出一条新路子。

仙居县在实施“城乡联体、乡村连片”中,在县级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之间,搭建城乡联合诊断平台、双向转诊、加强人才培养和技术支援等三座“立交桥”,促进城乡联成一体;对全县卫生院、服务站(点)、卫生室实行片区化管理,着力做强乡镇中心卫生院等,以实现全县医疗卫生资源一盘棋,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服务水平,为百姓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形成惠及全县人民的医疗卫生新格局,让群众共享医疗卫生公平。

一、背景

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百姓能力较弱。仙居县辖20个乡镇(街道)、723个行政村,是“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县,属全省25个欠发达县之一。全县共49.5万人,其中约75%分布在乡镇农村。然而,全县医疗资源分布与人口分布却呈倒三角矛盾关系,全县4家县级医院均集中在城区,城区医务人员、本科以上学历人员和中高级以上职称分别占全县的66.5%、91.5%和76.1%,以及医疗硬件设施相对集聚县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较弱。

2、山区老百姓舍近求远,“看病难”、“看病贵”现象严重。由于人才和设备等医疗资源相对集聚县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没有足够的资质和能力为山区群众服务,导致就医人员不信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些山区群众为拍个X照、做个心电图都坐上好几个小时车赶到县级医院,造成县级医院人满为患、在县级医院检查身体都需预约的局面,并形成恶性循环。据统计,近几年,仙居县人民医院平均床位使用率达100%以上,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平均床位使用率仅为40%多一些,少数偏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可罗雀。山区群众就医的来回奔波,不仅遭受着“看病难”,还加重了看病成本。同时,医疗资源布局不合理,“分级诊疗”难实施,致使许多在县内能解决的患者外流到省、市大医院,最终加剧百姓“看病贵”。据统计,前几年患者在县外就医的患者比例高达36%,给许多患者增加了医疗负担。

3、社会各界反响强烈,医疗卫生资源统筹配置迫在眉睫。在县“两会”及其他民情反映渠道上,群众共享医疗卫生公平的愿望迫切,一方面要求改变县级医院人满为患的局面,另一方面希望给山区群众提供一个优质、便捷、实惠的医疗条件,希望通过改革促进城乡医疗资源均衡配置和功能整合,特别是建立医疗单位县级带乡镇的纵向联动机制,形成合理的“分级诊疗”格局,从制度上提高城乡医疗资源的整体效能,以破解“看病难,看病贵”难题。自2010年实施“城乡联体、乡村连片”以来,此项工作多次得到仙居县主要领导高度肯定,深受当地群众尤其是山区百姓的欢迎。

二、做法

结合自身实际,借助“国家数字卫生”项目示范县的技术优势,2010年初,仙居县提出并实施“城乡联体、乡村连片”一体化管理模式,对全县医疗卫生资源予以整合,使其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推进全县医疗卫生资源城乡一体化。

1、“城乡联体”

仙居县加强县级医疗机构和农村医疗机构(主要是中心卫生院)之间的合作交流,在县级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之间搭建城乡联合诊断平台、实行双向转诊制度、加强人才和技术互动等三座“立交桥”,将全县医疗卫生单位“联体”,统筹配置全县医疗卫生资源,建立医疗单位县级带乡镇的纵向联动机制,形成合理的“分级诊疗”格局,为百姓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让群众共享医疗卫生公平。

(1)建立“实时同步”城乡联合诊断平台,实现诊断技术城乡共享。运用数字卫生技术,仙居县以县人民医院为技术核心,建立全县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和心电诊断中心。各基层医疗单位将影像和心电图通过网络传输到县诊断中心(县人民医院),诊断中心安排高年资医生进行实时把关,同步开展审核、会诊和诊断,然后在第一时间将诊断结果通过网络传回基层医疗单位,提升基层医疗单位的诊断水平和服务能力。目前,医学影像诊断中心接入的有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县妇保院和4家中心卫生院,心电诊断中心接入的有县人民医院和2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站)。在此基础上,仙居县将逐步建立病理、检验等诊断(会诊)中心,由诊断(会诊)中心负责全县范围内的各种诊断工作,使全县医疗质量全面提高。另外,健全考核机制,严格奖惩,以此推动工作。

(2)推行“双轮驱动”双向转诊运行制度,实现分级医疗城乡联动。在全面推行双向转诊运行机制中,县医院建立双向转诊办公室,专人负责该项工作,运用数字卫生技术建立双向转诊网络平台,按照有关技术规范,理出患者上转或下转(包括转院)指征,推行“低住院、高诊疗”。在加大宣传力度的同时,仙居县出台相应政策措施,实行“双轮驱动”,力促双向转诊。一是让百姓得到实惠。①适当拉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县级医院的新农合报销比例(乡镇住院费用新农合报销75%,县级报65%)。②下转(或上转)住院患者在新农合报销时按一次住院来计算,仅扣除一次起付线金额,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③实行农医保总额预付、单病种限额付费,促进双向转诊。二是健全医院服务、考核机制。①加强对县级医院、医院对科室的平均住院日的考核奖惩,促进县级医院医生对确诊的慢病患者、术后康复患者转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治疗。②优化双向转诊服务流程。对双向转诊的患者,免除挂号手续,优先安排病床和救护车接送,方便群众。③为促进双向转诊,减少下转患者的疑虑,县级医院主管医生对下转(包括出院)患者有责任跟踪管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包括责任医生)按要求通过双向转诊网络平台,及时反馈下转(包括出院)患者的康复情况。

(3)实行“三驾马车”人才技术带动模式,实现人才和学术城乡流动。一是加强人才培养。2011年,仙居县在县级医院建立人才综合培训基地,制定详细培训方案,要求各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技人员每两年要到县级医疗机构参加不少于1-2个月的轮训,每五年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6个月以上;新招聘的大中专毕业生到基层卫生院工作前,必须先到县级医疗机构岗位轮训3-6个月。二是加强学术支持。县卫生局牵头,建立了二个服务队,一个是以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为主要骨干的医疗服务队,另一个是以县疾控中心、监督所、妇保所、精神病院等组成的公共卫生服务队,二个服务队又以全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个片区分为6个服务组,对以中心卫生院为主,兼顾整个片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组团式服务,主要内容包括中心(乡镇)卫生院坐诊、讲座、指导,定期下基层指导工作开展,带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水平的提高。指导开展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免费健康体检、健康教育等,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卫技人员晋升中级、高级职称前累计服务时间分别不少于6个月和3个月。三是开展“五帮一”工程。即县级医疗单位(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县疾控制中心、县卫生监督所、县妇保院、县精神病院等五个(类)单位的业务骨干组成综合服务团队,

帮扶、提高本县某一个片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在基本医疗、公共卫生等方面的服务能力。同时,对传、帮、带工作加大考核力度。

2、“乡村连片”

针对地域面积广、乡镇多、人口分散的实际,仙居县探索实施片区化管理新模式,将全县划分为横溪、白塔、下各朱溪、福应、南峰、安洲等6个片区,片区内实行片区化管理。做强片区中心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照规划,加快建设62个服务站、79个村卫生室和61个村级服务点,构筑“20分钟医疗服务圈”,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

(1)中心卫生院是片区卫生院的“龙头”。中心卫生院是片区内基本医疗核心,仙居县通过人才、资源整合,着力做强中心卫生院,使其成为城乡联体的主要枢纽、片区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业务“指导者”、片区卫生院的“龙头”。中心卫生院具备独立诊疗常见病、多发病能力,为辖区百姓提供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优质、便捷、价廉、综合连续的全程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负责对片区内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业务进行指导,培训片区内医务人员,加强片区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财务管理,对片区内干部任免、人事调动有建议权,负责对片区内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工作考核和督查等。

(2)实行片区化管理。在建好片区内卫生院、服务站(点)、卫生室的同时,仙居县探索实施片区化管理新模式。

一、人事管理片区化。人员编制上,首先按片区核编,在片区内,由于功能定位区别,编制向中心卫生院合理倾斜,中心卫生院在隶属关系不变的前提下,可根据工作需要对片区内人员进行柔性流动,中心卫生院对片区内干部任免、人事调动享有建议权。片区内医院的人员聘用、岗位设置由片区和卫生局共同确定。

二、业务管理片区化。中心卫生院对负责片区内基层医疗机构业务进行指导,按照县卫生局、质控组等业务工作要求,制定片区内业务人员培训计划,将片区内业务人员培训纳入本院职工培训工作范围。

三、财务管理片区化。县卫生局设立了会计核算中心,每个片区均设立一名会计,会计结算中心对各片区的收支进行统一管理。根据对片区内的基层医疗机构的绩效考核,以及各基层医疗机构对职工的绩效考核,统一发放职工绩效工资。

三、成效

1、全县医疗机构围绕患者服务“一盘棋”初步形成。无论是县级医院和中心卫生院之间,还是片区内中心卫生院与各卫生院、服务站(点)、卫生室之间,全县各医疗单位从过去的“各自为政”,转变成如今的“互通有无”和“亲密合作”。诊断平台、双向转诊的实施,让县级医院的服务范围得到延伸,县级医院医生的工作理念发生了转变。由于机制上的变化,对转诊患者的共同管理责任和对医学诊断中心运行中的共同责任,使县级医院医生和基层卫生院医生的责任密切捆绑在一起,促使县级医院医生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并主动指导、带动基层医生业务开展,形成了上下联动的医疗格局。县级医院开展“五帮一”组团式服务、质控组活动、学组活动等,主动为基层服务,推进全县医疗卫生发展。

2、医疗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1)、医学诊断平台方面。由于基层卫生院缺少医学影像和心电专业诊断人员,部分卫生院影像和心电工作无法开展;有诊断人员的卫生院,也因为诊断水平不高,患者对诊断结果可信度低,这对医疗业务的提升和患者就医的可及性,都带来不良影响。医学诊断平台的建立,基层卫生院只需配备一名操作师即可开展工作,诊断中心只需安排少数几名医师就能完成全县基层医疗单位的影像和心电诊断工作,有效地解决了基层卫生缺少诊断医生的难题,充分实现了城乡医疗资源共享,同时也缩小了城乡差距。诊断中心的建立,全县可减少影

像和心电诊断专兼职人员数十人。

(2)、实施双向转诊方面。双向转诊的实施,缩短了平均住院日,县级医院的床位周转率大大提高,缓解了“住院难”的问题;患者转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治疗,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病床的使用率得到了提高。据统计,从今年4月1日全县启动双向转诊仪式至12月底,共上转病人765人次,下转病人10770人次(其中在中心卫生院和社区继续治疗1379人次,居家康复9391人次),为患者节省了费用开支。目前,县人民医院的平均住院日由去年的10.72天缩短到8.95天,床位周转率由去年的2.96提升到今年的3.79,有效缓解了患者“住院难”问题。全县中心卫生院床位使用率由去年的43%提升到今年的91%,使有限的医疗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

3、乡村医疗机构服务水平得到明显提高。今年,仙居县医学影像中心和心电诊断中心开始运行,负责全县范围的医学影像和心电诊断工作。目前,每天上传的医学影像达100人次以上;每天上传的心电图达60-70人次以上。各中心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县级医院指导下,在医学影像和心电诊断方面,也因此都具备一定的操作和诊断能力。在推行双向转诊过程中,由于对病人住院管理和对出院病人的随访,都是由县级医院和中心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同为患者服务,这使县级医院在医学实践中发挥了传、帮、带作用。同时,“三驾马车”的人才技术帮带模式,极大地促进了基层医疗人员业务水平的提升。2011年,全县各医疗单位参加省、市级医学技术培训的有78人,参加县内临床医学专题培训有2481人次,参加县人民医院、中医院培训基地轮训的有60人次,有力提升了全县医疗业务水平。

4、群众得到方便和实惠。(1)诊断平台的建立,原先患者要到县城就诊,而如今只要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县级医院的诊疗技术,既方便了患者就医,又节省了费用支出。在医学影像和心电诊断中心运行的基础上,县卫生局正在准备逐步建立病理、超声、检验、内镜等诊断(会诊)中心,进一步提高诊断质量。(2)双向转诊的实施,使患者回到当地卫生院进行康复治疗,各种费用也比县级医院要低,而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新农合报销比例比县级医院高,有效减轻了患者的医疗负担。

5、县级医院化压力为动力,增强“上联”主动性,使城乡医疗业务水平得到可持续提升。在实施“城乡联体、乡村连片”过程中,县级医院担负着“下联”的重任,承担着带动全县医疗水平整体提升的使命。为此,县级医院化压力化动力,增强“上联”主动性,整体提升自我业务水平,以更好地带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展。县级医疗机构多渠道加强与上级医院的结对联系,加强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以上联来促进下联,促进全县医疗水平的可持续上升发展。目前,县级医院在原有8个科室与省、市医院开展紧密合作的基础上,2011年增加到了20多个,这20多个合作科室的治疗技术与理论水平紧跟省、市医院的步伐。

推荐阅读:

神仙居导游词参考05-25

上一篇:社工年度个人工作总结下一篇:任长霞事迹演讲稿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