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州区雎水镇踩桥会与中国传统文化之关系

2022-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踩桥会是四川省安州区雎水镇一带民间自发的大型踏青闹春、拜桥祭祀的汉族传统民俗文化活动。时间定为每年的春社日 (即立春后第5个戊日) 。所踩之桥名叫太平桥, 位于安州区雎水镇虎头山下, 是一座被誉为“川西之冠”的巨型单孔弧形大拱桥, 桥的两头各有36级石阶相通, 桥两侧石栏杆上刻有走兽坐像, 栏杆之间的石板上雕有浮雕花鸟图案。桥头刻有对联:“渔洞山前悬半月, 虎头岩下见长虹”, 描绘了桥的地理位置和壮丽的自然景观。此桥全部用青石砌成, 古朴苍劲。

作为一种源远流长的民间习俗, 踩桥会历史悠久。笔者在民俗学方面以春社为例, 在文化学角度以道教文化为例, 就安州区雎水镇踩桥会与中国传统文化之关系谈点浅识。

一、踩桥会是中国传统春社文化的遗存

春社是最为古老的汉族传统民俗节日之一, 在甲骨文中就有相关的记载, 距今已有两千年以上的历史。

在中国古代, 春季为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古无定日, 先秦、汉、魏、晋各代择日不同。自宋代起, 以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社日。然此后又有官社、民社之分。民社下为二月二日, 俗称“土地公公生日”;官社日期不变, 其祭祀为国家祀典, 在社稷坛举行。古代春社日, 官府及汉族民间皆祭社神祈求丰年, 里中有饮酒、分肉、赛会、妇女停针线之俗。《礼记.明堂位》:“是故夏勺、秋尝、冬烝、春社、秋省, 而遂在蜡, 天子之祭也。”唐张籍《吴楚歌词》:“庭前春鸟啄林声, 红夹罗襦缝未成。今朝社日停针线, 起向朱樱树下行。”唐王驾《社日》诗:“桑柘影斜春社散, 家家扶得醉人归。”元方太古《社日出游》诗:“村村社鼓隔溪闻, 赛祀归来客半醺。”

春社是源自中国的传统民俗节日, 在商、西周时期, 是男女幽会的狂欢节日, 而后来则主要用于祭祀土地神。春社的时间一般为立春之后的第五个戊日。与中国诸多祭祀类传统节日一样, 根据主办方的不同, 春社分为官社和民社。官社庄重肃穆, 礼仪繁缛, 而民社则充满生活气息, 成为邻里娱乐聚宣的日子, 同时有各种娱乐活动, 有敲社鼓、食社饭、饮社酒、观社戏等诸多习俗, 是汉族民间不可多得的热闹节日。

安州区雎水镇踩桥会即为民社活动典型的遗存。据介绍, 太平桥始建于清嘉庆年间 (公元1799年) , 距今已有200余年历史。自建成后, 一年一度的“春社踩桥”活动便经久不衰, 逐渐发展成为川西北一带较有影响的汉族民俗盛会。每年立春之后的第五个戊日, 到此踩大桥的人数少则五、六万, 多则上十万。众人到此踩桥, 其一是青年男女结伴前往游春, 这是商、西周时期春社活动原始风貌的遗存, 其二是部分中老年农民前往祈求土神保佑风调雨顺, 祛病免灾, 这是古代春社活动中祭祀土地神习俗的沿袭与发展;其三是备办酒菜, 给孩子寄拜干爹干妈, 祈求孩子健壮成长。这又是民社活动习俗的继承。

由此可见, 安州区雎水镇踩桥会较为完整保留了中国传统春社文化方方面面的特质, 这其中, 有原始习俗的遗留, 也有古代文明的继承;有官社活动的部分内容, 如祭祀等, 又有民社活动的娱乐与大众化特色。亦庄亦谐, 雅俗皆备, 为中国传统春社文化不可多得的一个“活化石”。

二、踩桥会与中国传统道教文化

古代石桥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形式之一, 集中体现了一个时期桥梁科技、桥梁美学、桥梁艺术和民俗风情的面貌, 因此无论是石拱桥还是石梁桥, 它们反映的不仅是建筑技术, 更大层面上反映的是中国传统文化, 其中道教文化对中国古桥建筑有着深厚的影响。

道教是中国唯一的土生土长的宗教, 是中国国人文化催生的, 道教集中国古代文化思想之大成, 以道学、仙学、神学和教学为主干, 并融入医学、巫术、数理、文学、天文、地理、阴阳五行等学问。道教文化以“道”来统摄自然、社会和人生三大层面, 追求三者的自然平衡, 以“道”为最高哲学范畴。

道教文化源远流长, 最早吸收了先秦道家关于“道”…“气”…“玄”等哲学概念, 建立起一套宇宙本体论、形神论、生死观和修炼方法, 是中国古代哲学的基础。浓厚的道教文化对汉地民俗、文艺、建筑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古代石桥跨越河流、峡谷、深涧、小溪, 因此经常被作为人和神之间的纽带或中介, 在民间信仰与巫术中, 被视为众神来去升降的必经之路。道教羽化飞升的神仙传说, 有很多与桥密切关联。在与“踩桥”习俗相关的民间传说中, 就强烈体现出道家文化的色彩:传说, 很久以前, 一次鲁班大师修的一座桥要完工了, 不料吕洞宾化身牧童, 赶着九只山羊, 慢悠悠蹒跚而来, 走到桥头问鲁班:“大桥造好了吗, 我的山羊可以过了吗?”鲁班毫不介意, 满口应承, 吕洞宾轻甩羊鞭赶羊上桥。奇怪, 才上去三只羊桥板就塌了, 桥墩歪斜, 摇摇欲坠。鲁班这时才醒悟, 急忙拿出木尺, 顶在桥板下。鲁班木尺本来是千斤顶, 无奈吕洞宾赶的不是山羊, 而是九座山, 桥压上三座山, 所以后世使用的鲁班尺弯成了“L”形, 造桥时也绝对不许放羊人靠近, 桥修好后, 也必须由德高望重者先“踩”才能让人通行。

安州区雎水镇踩桥会活动中, 踩桥弃秽、收干儿干女、丢药钱等一系引民俗活动, 强调天人合一, 修身养性, 祈求平安健康, 这正是道教文化中“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原则的鲜明体现, 活动中的“彩船群仙图”更是踩桥会与中国传统道教文化相关联的直接证据。

三、结语

总之, 作为中国当代春社文化习俗的典型代表, 安州区雎水镇踩桥会较为完整保留了中国传统春社文化方方面面的特质, 而且, 踩桥会活动与传统道教文化血脉相通, 不仅如此, 踩桥会中遗存的官社活动痕迹还带儒家文化的特色, “拜卧佛寺”等活动又是释家文化的代表, 从这几个方面综合而言, 说安州区雎水镇踩桥会是“儒道释”三种文化融合的产物也毫不夸张。

学界大多认为, 中国文化是儒道释三教合一的文化, 是世界文化中独具特色的文化。从这个角度而言, 安州区雎水镇踩桥会是最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风俗之一, 也是最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摘要:踩桥会是四川省安州区雎水镇一带民间自发的大型踏青闹春、拜桥祭祀的汉族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在民俗学方面, 安州区雎水镇踩桥会较为完整保留了中国传统春社文化方方面面的特质;从文化角度而言, 安州区雎水镇踩桥会是“儒道释”三种文化融合的产物, 是最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风俗之一, 也是最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关键词:安州区,踩桥会,传统

上一篇:水利工程中的灌浆施工技术探析下一篇: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二甲双胍治疗的效果探析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