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农化程度

2023-04-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非农化程度

农地非农化

1.农地非农化概念?

农地非农化是指上地由农业用途转为非农业用途,也就是农业用地转为非农业用地即建设用地,在我国主要是指城乡结合部的农地由农村转向城市,由农业用途转向非农业用途

2.农地非农化可以分为以下三种途径:农业用地转为国家建设用地农业地转为集体建设用地以及农业用地转为农村个人建房.在这三种途径中,城市化进程中的农地非农化主要是指农用上地转为国家建设用地,其实现途径主是土地的征用"

3.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农地非农化的现状

国是一个地少人多的发展中国家,百业待举!百事待兴,人地关系一直很紧张"随着我国城市化以及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化率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农业用地转化为建设用地,农地非农化问题越来越突出:1农地非农化水平震荡上升.2农地非农化的区域差异3农地非农化流转用途的指向性

4.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农地非农化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城市用地总量在不断地增加,城乡结合部的大量农用土地改变了其农业用途转为建设用地"伴随着农地非农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农地非农化不规范的问题越来越明显,农地非农化的不规范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l)我国城市化进行中农地过度非农化问题十分严重(2)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农地非农化各相关主体利益发生严重的冲突" (3)由于我国的征地是采取农业产值倍数法进行补偿的,就导致了我国农业用地开发!利用成本被严重低估,这就导致征地的低成本,(4)我国耕地后备资源不足,(5)耕地面积的快速减少,直接威胁到我国的粮食安全!农业的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的稳定"

综上所述,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农地非农化存在过度粗放和对被征地农民补偿不足等不规范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迫在眉睫,否则就会威胁我国的粮食安全,威胁我国的生态环境,对农民补偿不足也会导致失地农民生活得不到保障进而有可能威胁我国社会的稳定"

5.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农地非农化影响因素理论分析

影响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农地非农化的因素包括诸多方面,主要包括人口因素!城市化水平!经济增长!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产业结构!土地利用的利益差异和地方政府土地收益"

6.完善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农地非农化的对策建议

我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发展中大国,在城市化进程中,由于土地收入的巨大诱惑和土地发展权的缺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一些地方政府在退经农地非农化时只顾眼前利益做出了非理性的选择,使得土地资源的利用不规范问题屡有发生"因此,必须完善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农地非农化"本文主要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对策来完善我国的农地非农化:

6.1开征物业税,减轻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依赖

6.2设置土地发展权,完善我国农地产权制度

6.3建立和完善我国土地非农化相关制度

3.1我国土地征用制度3.2实施农地非农化听证制度3.3完善我国的土地监管制度

6.4制定土地供应计划,完善土地利用评价体系

4.1制定建设用地的供应计划4.2完善土地利用评价体系4.3严格控制农村建设用地

6.5明确政府职责,构建有效的民众监督体系

5.1明确政府职责,推行行政问责制5.2构建有效的民众监督体系

7.根据相关规定,土地非农化使用必须先实现国有化。“383”方案允许农村集体土地与国有土地平等进入非农用地市场有何意义?农地非农化使用的增值收益应该如何分配,是否应该全部归农民个体所有?

土地非农化使用必须先实现国有化的做法是《土地管理法》规定的。该法几经修订,但第四十三条基本没变。该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进行建设,需要使用土地的,必须依法申

请使用国有土地;但是,兴办乡镇企业和村民建设住宅经依法批准使用本集体经济组织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或者乡(镇)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经依法批准使用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除外。”该条最后一句的除外条款其实在过去二十年中给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进入市场开了一个口子。上世纪九十年初广东和江苏引进外资招商租赁和兴办乡镇企业大量使用集体建设用地就是利用了这一个除外条款才得以进行的。当然,这里有很多用地并非都是“兴办乡镇企业和村民建设住宅”的,而是钻这一制度漏洞的。只是我们的政策和法律故意阙如罢了。现在沿海地区很多城市的建设用地绝大多数都是来自农村集体土地,政府征收并拿出来招拍挂的国有土地只占少数。就这点来说,“383”方案允许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上市交易只不过是将原本遗漏在政策和法律之外的打擦边球的做法重新正名而已。

其实,关于集体土地与国有土地享有平等权利的提法也不新鲜。10年前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就曾提出同样的政策,“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对依法取得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必须通过统一有形的土地市场,以公开规范的方式转让土地使用权,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与国有土地享有平等权益。”后因遭遇获得巨大土地利益的地方政府等利益集团的反对和阻扰,这一具有远见卓识的决定并没有得到贯彻实行。所以,“383”方案重申了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决定精神应该是值得肯定的。现在的问题是,现在的问题是,“383”方案如被十八届三中全会所采纳,那能否避免重蹈覆辙、排除阻扰,从而得到有力地贯彻?这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农村建设用地上市交易无疑会给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农民带来很大的合法收益。但是,国家也可以通过征收土地交易税和土地增值税等方式对各类土地交易行为进行征税,以保障国家的利益。就土地产权的所有者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农户而言,农村建设用地与国有土地平权上市交易会使得他们获得更多的土地收益。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后的集体经济组织通过土地交易获得的税后收入,根据各自的营收和财务制度,刨去营销和土地平整等成本及公积金等合作社留成后剩余的利润,可按照合作社及其社员的股权比例进行分红。由此可见,只要我们的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得法,集体土地上市交易后的收入必然会根据市场原则在权益各方之间进行合理的分配,国家、集体和农民个人的权益都将得到合法的保障。

第2篇:农民的根本出路在于非农化

随着由农民负担引发的恶性事件在全国各地频频发生,“三农”问题又一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之所以会频繁地发生涉农恶性事件,是因为近年来农民收入持续减少,难以承受不断增加的各种负担。据测算,在农业成本不断攀升的情况下,目前传统的种植业已经无利可图,加上我国加入WTO给农业带来的不利影响,农民今后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一方面是收入的锐减,另一方面是沉重的负担,两方面的因素以夹攻之势,加剧了农民和基层政府之间的矛盾。要有效地避免恶性事件的发生,使农民和政府一同走出困境,根本的途经只有一条,那就是千方百计地增加农民收入,这也是彻底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

一、 现有的各种增收措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出路问题

为了使农民增收,政府提出并实施了诸如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动农业产业化、大办乡镇企业、调高农产品价格、减轻农民负担等一系列重大举措。此外,几十年如一日地兴修梯田、水利,推广现代农业科技,如提倡使用改良籽种和地膜等等,都是提高产量、增加收入的重要措施。但是,这些措施究竟能不能彻底解决增收问题呢?下面对此做一些粗略的分析。

1、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即由传统的粮食生产,转向发展多种经营,什么能卖钱就搞什么。目前,全国各地农村都在“压粮扩经”,或者栽果树,或者种蔬菜,从局部看,这样做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农民收入。但是全国到处都这样搞,长此以往,又会使农业产业结构趋同,出现新的失调。而且,产业结构应该是由市场来调节的,靠行政命令人为地调整,结果往往是适得其反。众所周知,烤烟的返还税比较高,前几年,好多地方基层政府为了增加财政收入,打着调整产业结构的旗号强迫农民种烤烟,对不种烟的农民进行处罚,一时烤烟种植面积和产量都翻了几翻。但是烟草是国家专卖产品,烟叶不像蔬菜、水果那样直接进入流通市场,而是只能卖给烟草公司,全国的烟厂就那么多,吞吐能力也就那么大,过多的烟叶烟草公司根本收购不了,结果大量的烟叶积压下来,让农民吃了很大的苦头。可见,即使产业结构调整了,增收仍然受到市场需求的限制。

2、推动农业产业化。即通过创办各类龙头企业,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产业链,以此增加农业的边际效益。创办龙头企业需要大量的资金,但是目前农业剩余几近于无,而农民又不具备足够的融资能力,因此龙头企业难以大量涌现。计划经济时期靠政府出资建立起来的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越来越难以存活,如果农产品市场需求不旺,公司无利可图,就只有倒闭或者转产,脆弱的产业链也就会被无情地掐断。从全国产业化发展形势来看,走这一条道路是十分艰难的,目前只有少数比较发达的地区形成了产业化雏形,对于大多数边远农村来说,实在还没有条件走这样的一条路,因而也就谈不上通过这条途径,来大面积地增加农民收入。

3、发展乡镇企业。无庸讳言,乡镇企业在发展初期,确实吸纳了不少农村剩余劳动力,成为农民增收的一条重要渠道。但是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一批管理薄弱、产品粗劣和缺乏资金、技术投入的企业被淘汰了,而另一批有竞争力的企业经过改制、改组和改造,由劳动力密集型逐渐转为技术、资金密集型企业,这样不仅不能大量地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反而还不断地向外排斥着农民工。从近年来乡镇企业放缓吸纳以至排斥农民工的现实来看,这一条增收渠道已日渐堵塞。随着市场竞争的进一步加剧和技术的不断进步,也由于农民工在整体素质上的天然低下,能够大量吸纳农民工的乡镇企业,不会再有产生和存活的土壤与气候了。

4、提高农产品价格。改革开放以来,政府多次通过调高部分农产品价格和实行农业补贴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保护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加入WTO,农产品价格最终要由市场来调节,而不能再由政府依靠行政命令来确定了。单从价格来看,发达国家的农产品生产成本远远低于国内,因而国际市场粮食价格远远低于国内市场,这样我国的传统农业便完全丧失了竞争力。在这种情况下,期望通过粮食价格上升来增加农民收入,在今后已经成为不可能的事。严峻的现实是,加入WTO之后,发达国家的大宗农产品,会以低廉的价格冲击国内市场,造成从事传统农业的农民进一步大量失业和破产,这对于农民增收来说,无异于是雪上加霜。所以朱镕基总理说,入世后他最担心的是农业。

5、减轻农民负担。农民负担问题的实质是农民没有完全享受“国民待遇”。和城市居民尤其是和国家干部职工相比,一个农民一年的现金收入,只是国家干部职工一个月或两个月的收入。国家干部职工月工资超过800元才征收个人所得税,而农民却在很低的收入水平上就承担了各类税赋,两者的收入和负担相比之下过于悬殊。而且,国家干部职工还享受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以及其他显性与隐性的社会福利,而农民不但没有任何福利待遇,还承担了国家干部职工不用承担的好几种费用。例如,在城市里办学、修路由国家财政负担,在农村却要由农民自己掏钱。近年来通过精简乡镇吃“皇粮”的人数和税费改革试点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负担,但是,这些措施充其量只是缓解一下尖锐的矛盾,并没有彻底改变农民的命运。农民的“国民待遇”问题不解决,不缩小和城市居民尤其是和国家干部职工之间人为造成的差别,农民就不会从经济上彻底翻身,减轻负担也就只能是一种美好的愿望。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现有的增收途径不过都是权宜之计,在局部或者一段时间内可以让农民增收,从长远看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出路。目前所搞的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只是农业系统内的一种微调,并不能使农业本身发生革命性变迁,更不会改变

一、

二、三产业大格局。从全国来看,我国农业产业化的程度还比较低,绝大多数农村都不具备实现农业产业化的条件,而从事产业化的这一部分农民,从数量上看也不会超过农村劳动力的10%,因而所有单纯就农业抓农业的办法,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出路问题。

二、 农民从事非农产业已经成为增收的重要或主要渠道

仔细考察一下近年来农民取得收入的主要途径,就会发现这样一个基本事实:政府一直致力于农业本身的发展来解决增收问题,但是农民的大部分收入尤其是现金收入,却来自于非农产业。这种结果实在是政府当初所没有预料到的。

农民的大部分收入和大部分农民的收入,来自于非农产业的一个标志,便是每年都在城乡之间汹涌彭湃的“民工潮”。

之所以会出现“民工潮”,首先是因为农村出现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据测算,我国农村目前大约有4-5亿劳动力,而现有的耕地有一半人甚至仅有1亿人经营就足够了。大量剩余的劳动力为了摆脱隐形失业的困扰,只有到城市去打工,估计每年出外打工的农民在8000万到1亿之间。据了解,在一些传统农业仍然占主导地位的地方,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人外出打工,有的村甚至所有的精壮劳动力都外出打工了,出外打工的人数远远超过了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数。越是自然条件严酷的地方,越是“人地关系高度紧张”的地方,农村剩余劳动力便越多,出外打工的人数也就越多。

其次是外出打工已经成为农民谋生的一条重要以至主要渠道。目前,农村土地的承载力已经达到了极限,农作物产量的增长也接近了极限,过多的劳动力聚集在土里刨食吃,只能勉强维持温饱日子,无论如何都不能完全解决花钱的问题,这种情况促使农民只有外出打工才能挣到钱。据了解,许多地方的农民从打工途径取得的收入,已经占了人均纯收入的很大一部分,农民收入中的现金基本上都是由打工得来的。

三是农村中比较富裕的农民大多数都从事非农产业。作为弱质产业的传统农业,投资大、回报低,市场需求又不旺,并且容易受到自然灾害的侵蚀,因而单纯靠农业并不能使大多数农民迅速富起来。目前,农村中相对比较富裕的农民,一般都是靠从事二三产业致富的,他们或到城市里从事建筑业,或者凭一技之长做生意,或者利用交通之便搞运输,总之,手中的钱大多数都是从农业之外得来的。综观中国大地上相对富裕的村,或者位于城郊、交通要道,占据着有利的地缘优势;或者靠近煤田、矿山,占据着丰富的资源优势;或者地处风景名胜区,占据着独特的自然优势,总之,这些地方都具有发展二三产业的良好条件。由于这些地方除从事农业之外还有更广阔的出路,加上这些地方的农民一般都要比别的地方的农民见多识广,

第3篇:大量的农地非农化已使得农业持续发展

失去了最基本的资源基础、农地的人口承载力日趋减弱,人地矛盾日益加剧。

再加上土地利用缺乏规划制约和指导,土地利用中存在着粗放、随意、盲目和

无节制的行为和利用方式,不仅加剧了人地矛盾,而且使土地资源无法得到合

理配置,土地利用结构趋于畸型,已影响到全社会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合理

调整和稳步发展。耕地的流失与保护已成为这些问题的焦点。应当看到,随着

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机制在土地资源的配置中发挥了积极的

作用,但是,由于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土地资产的垄断性,土地商品的特殊性和

土地利用的社会性,市场的作用也是有限的,土地资源的市场配置不可避免地

出现盲目性、短期性、功利性、外部性等“市场失灵”现象。为了消除土地利用的 外部性和土地市场配置失灵,保证土地利用的社会公共目的,对土地利用实行

政府的干预和管制是十分必要的,事实上,即使在西方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

政府也常常通过颁布法律,制定规划限制开发以及运用财政税收等手段来干

预土地的开发与利用。

面对日益紧缺的土地资源,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改变土地使用性质而产生的发展性利益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必须采取有效的方式进行处理,以协调不同社会利益者之间的利益关系。构建土地发展权制度,科学解决土地开发利用过程中形成的各种问题,已成为当务之急。

土地发展权的相关理念、观点可直接应用于土地法律法规等制度建设和土地利用管理实践,有助于土地利用与保护过程中各方利益的平衡,提高土地资源配置的效率。

目前国外土地发展权研究多停留在理论研究,土地发展权的实践研究很少。

由于土地所有制的差异,土地发展权的应用面临不同的问题。

国外土地发展权研究偏重于土地开发,土地流转,和收益分配等方面,在土地管理如用途管制等方面的研究比较薄弱。

后者比较接近现在国外土地发展权的概念,也是中国学术界逐渐占主流

的观点"

第4篇:农化服务

一、农化服务的概念:

农化服务是农业化学和现代农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的基本概念是以化肥产品为中心,以农民和耕地为服务对象,应用系统工程思想和农业化学基本理论,对化肥的生产、销售和使用予以科学的组织、调配和使用,以及最大限度地提高化肥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提供社会服务。农化服务体系的完善程度和服务水平,可以反映一个国家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水平。对肥料生产企业而言,农化服务体系的建立与否及完善程度是衡量一个企业社会化程度、发展前景的重要标志。

二、农化服务的目的:

根据国情和本公司的发展现状,现阶段农化服务应着重抓好普及科学施肥知识、完善肥料配方、施肥指导等几项工作。

普及科学施肥知识 中国农业劳动者文化程度低,缺乏科学施肥的基本知识,极易上虚假广告的当,极易因施肥方法不当引起肥害或不能充分发挥肥效。普及科学施肥知识可以通过包括电视、报纸、广播讲座、科普小册子、产品使用说明以及产品的试验、示范等多种形式进行,尽可能使更多的农民了解科学施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肥料产品的性质和施用方法。

完善肥料配方 中国农业经营规模小而分散,不可能做到按田块测土配方,现有复混肥生产工艺也不可能按田块来生产专用肥料,必须走农化服务的路子。具体地说,可以按区域养分特点来开发适用于某一特定区域的通用型肥和专用型肥。区域可大可小,根据产品的销

售流向决定。但不论是通用型肥还是专用型肥,其养分配方不是一成不变的,必须根据各区域的土壤、灌溉、种植制度、产量水平以及施肥方法等生产条件的变化而随时加以修正与完善。

重视具体施肥指导 现阶段国内开发的专用肥多数是按区域制定配方,这种配方肥即使在区域内也不可能做到所有的田块都适用,其适应性达到80%~90%就很不错了。因此,加强现场施肥指导,把问题解决在卖肥、施肥过程中显得十分重要,这也是农化服务所面临的新课题。

此外,为了搞好农化服务,还必须掌握一些相关的信息,如当地肥料市场现状,包括肥料品种、特点、价位,以及农民认可程度;当地的作物布局(种植业结构)、种植制度、土壤养分状况、气候情况等;当地主要作物的产量水平、农民施肥习惯,包括施肥量、养分配合以及施肥期和施肥方法等情况;产品应用效果跟踪调查,包括作物的苗期生长状况、中期生长状况、产量情况等。中国农民十分重视作物苗期的生长状况,而且往往以此来评价肥料的好坏;有条件的可以布置一些试验或示范样板。掌握这些信息,对于开发新品种、开辟新市场尤为重要,尽可能在进入市场前做好这些工作,可使提出的肥料配方和施用技术具有更强的针对性。

第5篇:非农转农业户口

1、在相应部门拿到户口迁移证;

2、到迁移户口所在地派出所(即你迁往农村的地方派出所)领取非转农申请表(一定要携带户口迁移证,如果可以的话在网上下载,免的跑一趟路);

3、写一份非转农申请书(具体格式参见本人空间其他文章);

4、将填写好的非转农申请表与申请书(十个左右村民签字同意)交给村为会盖章,申请书还需村小组签字同意;

5、经过以上步骤申请书算是完毕(随身携带),将非转农申请表交乡镇政府盖章(党政办主任盖章)→派出所所长签字盖章(用派出所公章,不是户口章)→公安局户政科科长签字同意→科长会出具非转农申请表同意证明给你,凭迁移证与同意证去当地派出所上户口→农业户口办理完毕;

第6篇:农化服务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2011~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在国家“十二五”期间,通过不断创新湖北中孚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农化服务工作方式和化肥科技服务营销理念,推进发展现代农业,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做出新的贡献。

开展农化服务的目的和意义

开展农化服务工作是集团公司为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适应新的化肥生产经营形式,创新和引领化肥销售的新举措,是体现集团公司“铸造品质,追求卓越,以人为本,报效国家”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心中福”品牌价值“心产品,心服务,心中福”的重要体现,也是现代化肥生产、流通企业不可或缺的营销手段之一。农化服务是公司产品和农民之间的桥梁,是公司和经销商之间的润滑剂,只有通过这种服务性的工作,才会使经销商对于所销售的产品有一个全面科学的认识,也才会信心百倍的去经营公司产品,实现厂商共同发展,所以开展农化服务不仅可以帮助广大农民科学种田,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品质,增收节支,还有助于提升企业形象,促进经营业务开展。

农化服务要结合集团公司的营销理念,营销方式,寻找出新形势下的工作模式和切入点。通过集团公司与农业部门相结合、农业专家与集团公司专职人员相结合,农化服务与销售相结合的三结合方式,形成一个政府支持、技术支持、资源支持全方位、立体化、多功能的农化服务新体系。总之,要通过开展农化服务和其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实现经销商满意、农民信赖、政府满意企业强大、员工充实的奋斗目标。

农化服务队伍建设

目前集团公司配置农化服务专业技术岗位1人,在2012年将会把有限的人员配备及相关资源配置在20%经销商区域(战略合作伙伴),希望在以后的队伍建设中,逐步加强队伍建设,做到农化工作覆盖更全,服务更深入。做到每个大区配备1~2名农化服务网络专职人员,建设一支开展农化服务工作地基础队伍。

在此基础上,在各分销区域(或重点区域)聘请当地的农业技术专家和农民种田能手,,形成由农化服务网络专职人员牵头组织的具备各地域特色,适合区域农业种植,土壤养分、生态环境具有不同特点的的数十支能吃苦,有奉献精神、有服务技能的农化服务网络队伍。

农化服务队伍实行分级负责制度,公司总部设置的农化服务技术岗位、管理岗位专职人员主要职责:

1、制定集团公司农化服务工作方案;

2、建立集团公司(全省)农化服务工作档案;

3、对集团公司各分公司农化服务网络专职人员进行业务培训;

4、联系有关农业、水利部门,科研院校和生产厂家,聘请专家为集团公司全系统农化服务工作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持;

5、编制集团公司全系统农化服务经费预算;

6、根据需要筹备、承办集团公司全系统农化服务现场会或经验交流会;

7、检查各区域农化服务工作地开展情况

各区域农化服务网络专职人员,根据本区域具体情况开展农化服务工作,主

要负责:

1、积极与当地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联系,建立与农化服务工作相关的档案资料,并取得当地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的理解和支持;

2、开展测土配方工作,根据测土数据和经营品种,为农民提供施肥配方,并指导农民施肥;

3、积极宣传推广公司产品形象、新产品、新技术的推广及应用;

4、联系或聘请当地农业部门和科研院所专家,以及农民种田能手,为当地农化服务提供技术支持;

5、各经销商、代理店等都要建立农化服务宣传园地,向农民宣传普及科学施肥、植物保护以及农民需要的其他科学种田知识;

6、各销售区域都要建立农化服务和科学种植、科学施肥示范田;

7、积极探索农化服务和销售相结合的新型营销模式,寓经营于服务中。通过农化服务促进经营业务;

8、负责各区域经营商品质量管理和公示等工作;

9、向集团公司汇报农化服务开展情况。总结农化服务工作先进经验和出现的问题,必要时集团公司召开现场交流会,推广行之有效的工作经验,群策群力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农化服务人员培训

在各区域农化服务网络专职人员到位后,将组织专业培训活动,主要针对各区域农化服务网络专职人员及业务经理,普及农化服务基本知识,提高他们对农化服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为农化服务工作地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具体培训内容涉及宣讲农化服务工作地目的和意义、明确农化服务人员的主要任务、职责范围、教授开展农化服务的基本技能(包括土壤养分速测和其它农化服务相关知识)、根据各地具体情况安排设立农化服务试验点和示范田。

以后根据工作需要定期不定期组织培训工作。

搭建农化服务平台

开展农化服务工作除了具备一定得思想认识和和组建专业服务队伍(网络)之外,还必须有相应的服务设施和服务手段。因此,需要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建立一个农化服务中心(土壤肥料研究实验室),其主要功能是:能够胜任常规土壤分析,植物分析,能够配置各区域土壤检测所需化学药品。并提供技术指导。同时需要公司及各区域积极与当地农业科研部门、高校实验室联系,争取当地农业科研部门及高校的技术力量和实验设备资源共享,最大程度发挥作用,或者就进解决土壤检测所需药品。在适当的时候经费允许的情况下计划购置农化服务专用车,巡回到各地开展宣传指导服务。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购置混配肥专用设备,在为农民提供测土配方的基础上,结合营销品种现场为农民提供配方服务。

开展农化服务工作要求

1、建立档案及数据库

各区域要主动与当地政府农业主管部门联系沟通,以政府农业主管部门掌握的农业基本概况为基础,在2012年 年底前完成对当地基本情况的调查建档工作,内容主要包括:耕地面积、种植结构、产量、施肥习惯(包括品种、数量、施用季节、方法)、耕地养分情况。

2、编制农化服务经费预算

3、聘请农化服务专家

聘请有关农业专家、教授与农化服务技术人员组成“湖北中孚化工集团农化服务专家顾问团”对当地进行农化服务具体技术指导工作。聘请的农业专家教授根据具体工作需要可聘请长期固定的专家,也可临时聘请专家,有针对性的解决农化服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4、设置农化服务广域网

等时机成熟,建立农化服务广域网,按照一网多用的要求,同时满足宣传推广需求、业务需求,经销商需求,农户疑难需求,全面提升农化服务工作规范化、信息化、智能化。

5、建立农化服务目标考核责任制

具体考核办法和标准另行制定

推荐阅读:

管理提升农化服务10-01

上一篇:高三动员大会誓词下一篇:友谊让我如此美丽作文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