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提升农化服务

2024-10-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管理提升农化服务(共8篇)

管理提升农化服务 篇1

农化服务体系的完善程度和服务水平,可以反映一个国家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水平。对化肥生产企业而言,农业服务体系的建立与否,完善程度也是衡量一个企业社会化程度、发展前景的重要方面。中海化学公司要想成为行业领军者,农化服务水平的高低是衡量的一项主要指标,也是公司作为央企核心价值的体现。农化服务管理创新的要点是总结提升现有的成功经验,整合各种资源,理顺关系,创新农化服务新模式,逐步建立新型中海化学农化服务体系,提升品牌形象。

一、中海化学公司农化服务现状

1、公司集团化运作才起步,各个基地因为产品种类不同对农化服务的要求差异很大,既有国内领先的农化服务体系的基地,也完全没有农化服务队伍 的基地。

2、各基地农化服务队伍人员素质差异较大,既有专业毕业的研究生、本科生,也有海油总公司或公司内部门调整过来的闲杂人员。

3、农化服务的职能分散在在集团和各基地不同部门,缺乏统一的协调和规划。

4、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公司对“测、配、产、供、施”一体化的农化服务运营模式取得共识,领导重视。

5、公司已经成了了农化服务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但是,缺乏组织保证。

二、企业农化服务的背景及社会需求

1、农化服务是公司价值的体现,是央企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2、公司集团化发展,产品的多样化、配方多元化发展需要农化服务的科研支撑。

3、新型肥料的研发需要农化服务相关技术的配合。

4、销售的整合,市场营销离不开农化服务的技术支持。

5、国家测土配方施肥行动—制度化、持久化。

6、现代农业发展,土地流转,集约化经营需要农化服务技术服务。

(7)企业之间竞争集中在产品和服务领域,农化服务是提升品牌价值的主要手段

三、农化服务管理创新的思路方法

整合农化服务队伍,明确发展方向,建设一支专业型的农化服务团队,加强化肥的基础应用研究、新型肥料的开发与推广;建立企业三级培训体系,转换思想,提高企业形象;以各地营销中心为基础组建测土配方施肥实验室、专家系统和推荐施肥示范系统,探索农化信息的收集、交流与营销应用方法;初步形成一种以农化服务为指导的创新型营销模式。

1、统一运作模式及硬件配制:

以各地营销中心为基础,巩固试点区农化服务的成熟经验,探索和建立保持各自板块相对独立的、有效管理的服务模式。形成理念统一,组织统一,标准统统一的运作及管理模式。试点区域完成农化专业人员和兼职专家配备、实验室配置,配合销售总公司发展规划,在建立销售分公司的区域内1-2年内建立测土配方实验室,配备专职农化服务人员,聘请1名当地知名专家为技术依托,开展试验、示范、培训、宣传、测土推荐施肥、肥料质量检测等农化服务工作。

2、新产品开发及肥料基础研究

未来几年时间内,结合海油总公司项目和化学公司自主开发项目,重点推广包膜控释肥、包膜控释掺混肥、增效尿素、水溶性肥料、高品质复合肥等新型肥料,并同步进行上述肥料的应用基础研发,为上述新型肥料上市应用进行市场培育和消费引导,其中:

产前: 利用主持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的机会,逐步建立以省级农业科研院所主持的中海化学试验示范网,加强对产品的实证验证工作,2015年之前产品试验覆盖全国二十个以上农业大省。

产中: 3-5年内建立中-阿公司和海南基地二个新产品研发应用基地,重点对产品的安全性能进行验证,确保产品的安全可靠。

产后: 重点对农化服务营销技能进行创新,提高农化营销的实用效果。

2、建立中海化学三级培训体系:

培训是改变思想,接受新思维、新产品的最佳方法,是一种产品服务手段。三级培训是指业务员、经销商和农户三个层级。

(1)、统一培训教材。由公司组织编写统一的教材,各地根据施肥品种、习惯选择培训内容。逐年完成《中海化学农化服务指导手册》、《施肥要讲科学》、《肥料及其使用》、《公司企业介绍》、《肥料基础知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病虫害防治》等书籍、幻灯、音像制品、缺素挂图的制作。

(2)、量化培训指标。公司每年对业务员进行1-2次定期培训,对一级经销商进行1次培训;建议一级经销商对零售商进行1-2次培训。

(3)、灵活培训形式。地点可以教室,也可田间地头、广播电视、农户家、农贸集市等。方式可以现场教授、放VCD、电视、广播等。

(4)、严格培训考核。对于公司出费用的培训要对培训教师、培训效果进行跟踪考核。

通过不断的培训,使业务员、经销商和农户逐步掌握和了解:握中海化学各种产品特点和特性;测土配方施肥知识;肥料行业发展最新动态;不同作物施肥技术;植物营养基本知识;主要竞争对手的产品和中海化学公司产品的优劣势比较; 真假化肥的鉴别与购买。

4、专家服务网络建设:

在销售中心或者销售分公司建立专家系统:按照1+1配备专职农化服务人员一名,兼职专家一名,主要从事:编写当地的宣传用技术资料、协助制作区域内各种宣传材料;提供技术咨询、信息、服务,协助解决区域内肥料认证、检验等事宜;协调各级行政关系,对经销商、业务员和农民的技术培训;制定本区域的试验、示范设计并执行、检查;协助处理施肥质量事故,负责本区域测土实验室的推荐施肥工作;提出区域内中海化学配方、品种和调整建议。

5、推荐施肥和示范网建设:

推荐施肥是最直接的为农民服务,通过测土和不测土二种方式,建立示范

田,对中海化学的各类产品效果进行验证,让农民眼见为实,减少农民的不合理施肥现象,降低施肥成本或者提高农民的施肥经济效益。由示范户发展示范村,以点带片,以片带面,全面覆盖目标市场。

6、农化服务信息网建设:

利用信息时代特征,建设中海化学公司农化服务信息网,开展信息的双向交流,开办400或者800热线电话,在公司外网建立农化服务板块,对农户、经销商进行在线答疑、网络农业培训学校、栽培信息发布等,建立公司的信息平台,同时,收集各地农业企业集团、合作社、种田大户、农民施肥习惯等信息,建立各地农业信息档案,通过信息的双向交流,传递公司理念,提高企业为农服务的形象。

7、农化服务品牌建设:

企业农化服务的目的是提升品牌价值和企业形象,企业不是社会公益事业,需要通过品牌价值的提升达到盈利的目的,而中海化学作为央企,解决国家三农问题,承担服务农民的责任,提升中海油的企业形象是品牌建设的关键。而品牌建设是一项长期工作,包含很多内容,其中农化服务作为品牌建设的主要部分,起到的是软广告的作用,农化服务表面上看只有投入没有产出,不像硬广告那么直接的可以直接提升销量,它起到的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效果。把农化服务和生产、销售、推广一起考虑,农化服务才能起到连接作用,为品牌提升做出贡献。

(1)、农资媒体开办农化服务专栏。

(2)、国家标准参与和修订。

(3)、出版发行农化科普材料。

(4)、农业行政、科研、推广部门合作。

农化服务在中国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供参考,而农化服务在中海化学作为集团化管理需要项目,所属各基地、销售总公司、分公司都需要进行农化服务机制及模式的探索,以提高品牌价值为目的,以提高公司产品销量为和市场占有率为标准,结合市场变幻,积极行动,共同开创农化服务的管理创新,建立中国农化

规范管理、提升服务 篇2

现场推进会讲话

召公镇人民政府镇长

(2013年10月25日)

尊敬的领导、同志们:上午好!!

经政镇府研究,今天,我们在此召开全镇农村卫生工作“规范管理、提升服务”现场推进会,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医改工作会议精神,安排我镇村卫生室关于“村医执业资格证换发”和“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工作。刚才,新庄、袁新、作里、召公四个村卫生室作了很好的典型经验介绍与表态发言,镇中心卫生院席管劳院长就全镇农村卫生工作“规范管理、提升服务”部署、赵来时业务院长就村卫生室管理与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作了安排。我完全赞同,请大家会后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就如何推进我镇农村卫生工作“规范管理、提升服务”讲几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坚定我镇农村卫生工作“规范管理、提升服务”的信心与决心

推进全镇农村卫生工作“规范管理、提升服务”是充

1分利用农村卫生资源,巩固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提高乡村卫生技术人员业务素质、规范医药市场和服务行为、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以满足广大农村居民医疗卫生需求具有重要作用。加强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有利于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有利于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推行,有利于改革农村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模式,用比较低廉的费用提供比较优质的服务,满足农村居民卫生服务需求,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因此,我们一定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县委、县政府有关医改工作的部署上来,统一思想,坚持公益性,调动积极性,注重操作性,要克服畏难情绪,全力以赴做好推进全镇农村卫生工作“规范管理、提升服务”的信心与决心。

二、明确目标,突出重点,稳步推进全镇农村卫生服务工作

农村卫生服务管理工作是医改的重要目标任务之一,前期,我县在降帐、法门2镇召开了我县医疗机构“规范管理、提升服务”流动观摩现场会,这2个乡镇党委政府和卫生院做了大量的工作,为我县下一步稳步推进医疗机构“规范管理、提升服务”积累了经验,奠定了良好基础,刚才我们大家到新庄、袁新、作里、召公4个村卫生室进行了参观,听取了现场讲解,应该说对我们今后的工作会有所启发和借鉴,希望各村委会要以此次现场会召开为契

机,相互学习,强化举措,全力推进我镇农村卫生服务工作。

(一)紧盯目标要求,明确功能定位。乡村卫生服务管理是在县卫生局统一规划和组织实施下,以乡镇为范围,对设置、人员、业务、培训、药械、财务以及绩效考核等实行规范的管理体制。主要包括“六统一”管理,才能让其发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的职能,更好的为基层群众提供更加便捷、安全的医疗保健服务。

(二)突出工作重点,抓住关键环节。乡村卫生服务管理是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制约因素多,推行环节多,镇中心卫生院要积极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在对本辖区卫生机构设置、人员配置、固定资产投入等统一规划,规范管理,特别是对关键环节,要做细做实工作,做到一环扣一环,有序推进,使村级卫生室真正成为实施和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新农合门诊统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项目,最终达到“人民群众得实惠、医务人员添动力、卫生事业得发展”的良性循环。

(三)加强考核管理,落实保障机制。村卫生室的绩效考核与日常管理非常重要,关系到乡医报酬的分配,因此,抓好村卫生室的财务管理与绩效考核就尤为重要,镇中心卫生院要加强村卫生室的财务管理指导与日常考核,使在岗的乡医能严格履行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职责。

一是落实好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要根据乡村医生的职责、服务能力及服务人口数量,明确乡村医生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具体内容,卫生院要按照我县《村卫生所管理办法》规范对村卫生室的乡医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考核与督导,根据乡医公共卫生服务完成数量与质量及时兑现乡村医生公共卫生补助资金,要通过考核,提高乡医落实医改任务的质量,充分发挥出上级补助资金的最大效益。二是建立基本医疗服务规范化。要将规范管理的村卫生室纳入新农合门诊统筹定点医疗机构范围,对乡村医生为辖区群众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给予报销补偿,对于到规范管理村卫生室就医的参合群众可按规定享受门诊统筹报销,让群众在看大病住院有保障的基础上,看门诊小病也有一定保障,也为村卫生室提高业务收入提供保障。三是要落实好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补助机制。要按照医改统一安排部署,每个行政村原则上选择1所村卫生室,全部配备使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内药品,实行零差率销售,政府财政部门积极落实好村卫生室实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补助资金。

三、加强领导,密切配合,确保全县医疗机构“规范管理、提升服务”工作圆满完成做好农村卫生服务工作,加快发展农村卫生事业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各村委会要高度重视,迅速行动,抓好工作落实,推动我县农村卫生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各村委会要提高认识,把加强村卫生室管理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在制度建设、资源配置、资金投入和强化监管等方面发挥各自职责,各村委会要成立相关组织,具体负责组织、协调、监督检查村卫生室管理工作的实施。要把乡村卫生工作作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发展农村卫生事业的一件大事来抓,层层分解任务,层层抓好落实,确保职责明晰、任务明确、责任到人、工作到位。

二要密切协作配合。镇中心卫生院要当好主力军,充分发挥主管职能作用,加强对村卫生室工作管理、组织协调、技术指导、监督审核,抓紧工作的具体落实。各村委会要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切实履行职责,督促村卫生室,积极组织实施好“村医执业资格证换发”和“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工作,共同推动我县农村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三要强化督查考核。卫生院、村委会要加强督查考评和调研指导,及时了解工作落实进度、制度执行、卫生服务项目开展情况等,针对存在的不同问题,分类加以指导,并及时总结好的经验做法,不断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促进农村卫生工作健康发展。镇政府将适时组织人员进行督促检查与评比,对工作消极应付、开展不力的村委会给予通报批评。

四要加大政策宣传。农村卫生服务工作是医改的重要内容,与村医自身利益息息相关,因此特别是要得到乡村医生的支持,如乡村医生不拥护不配合,就不会有长久的生命力。我们要通过各种方式加大政策宣传,让广大干部群众理解支持,让村医了解“规范管理、提升服务”的意义和内容是势在必行,要将县委政府的文件内容传达给每一位乡村医生,消除乡村医生的抵触情绪,积极主动地参加到此项工作中来,各村委会要采取宣传栏、标语、横幅等宣传形式将宣传工作做好、做到位,为农村卫生服务营造浓厚工作氛围。

精细化管理提升服务品质 篇3

一、精细化管理工作的目标

通过打造精细、精准、精确、精益、精美,“五精”管理模式,提升公司形象,营造团队精神,增强员工归属感,推进节支降耗,确保员工安全及素质,提高服务品质和部门工作效率。

二、立体式的考核体系(P)

通过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精细化管理考核;综合管理、物资采购管理、安全管理考核、办公室业务跟进、维修管理、保洁管理、会议管理、绿化管理、办公用品领用管理、仓库管理等以及针对精细化管理工作开展现场管理考核、走动式管理考核、岗位业务考核的交叉考核管理体系每月对部门工作开展进行绩效考核的总体评价。

三、精细完善的考核方法

1.划分考核班组:会议班组、保洁班组、维修班组。

2.精细化管理考核小组:主任、副主任以及相关区域考核负责人。3.制定考核办法:五分制考核

当月的最终考核,每个员工通过平时实得分相加,就是当月绩效考核的真实记录,是对职工精细化管理的体现,得分高低直接关系到当月工资收入,同时反映了员工的综合素质。职工有突出业绩和贡献的加分,做的不好减分,使其透明化,保证其公正性。

四、走动式管理办法(D)

为加强现场管理质量,我们在推行走动式管理过程中遵循全方位原则,即不定时间、不定岗位、不定区域的针对员工的工作现场、服务质量、精神面貌等全面巡查走动,力求无盲区,无死角,全方位覆盖。上下互动原则,即走动巡查相互监督,现场纠错共同认可,实现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双向控制、双向考核。日清日结原则,即走动巡查管理要以“日事日毕、日清日结”为目标,对查出的问题能现场解决的必须现场解决,不能现场解决的要限期整改解决。五、三项基础管理(C)

1)编码管理:对大楼办公区、所有办公设施、设施设备、工器具等进行统一编码,划分管理区域,指定相关责任人。

2)标识管理:针对办公区域内特定部位如办公区设置“禁止入内”标识、会议室门口及各消防通道设置“禁止吸烟”标识、对各楼层进行区域划分标识,以字母和数字组合。3)定置管理:

1.针对划分各区域,依据相关责任人绘制定置区域办公设施定置图,要求:全面、实际、精确。2.针对在库储备物资,到货物资放入指定货架,参照“一条线”原则进行定置摆放。

3、维修定位管理,根据各楼层物品定位,编制维修编码,以数字和字母结合,如发现故障拍图到微信群,维修师傅看到编码立即就能判断是什么方位什么物品什么原因损坏。

4、对保洁及会议物品进行定置管理,将垃圾桶、保洁工器具、会议用品确定位置并贴上标识,确保各楼层各会议室的物品统一摆放在固定位置。

六、为深入开展精细化管理工作我们有以下的两个推进手段 对讲机应用和移动终端应用

1、对讲机应用

现场巡查、发现问题及时使用对讲机通知相关责任人,发挥快速响应效应。

2、移动终端应用(建立微信群)

针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利用定点拍摄方式,上传至微信群,通知责任人第一时间整改,并在闭环时由责任人拍摄上传整改结果并告知已完成,展示其改善前后的对比状况。

七、精细化管理提升优质服务(A)

加强技能服务培训,创新服务模式,提高专属服务,提高了服务品质与响应速度,对重要接待及大型会议进行服务征询,要求所有岗位一专多能,合理调配,培训化妆礼仪知识,做到淡妆上岗,提高服务水平和工作热情。具体案例

(一)节支降耗

1.将调度大楼四楼会议室的光源进行了LED冷光源改造,既提高了其稳定性、降低了能耗,又避免了原先灯光直射的热感。

2.更换了调度大楼四楼会议室的空调电机,增加了温度计,既降低了能耗,又提升了会议过程中会议代表的舒适感。

3.将会议用茶改为袋装茶,实行一客一袋制,既保证了茶水的品质,又避免了不必要的浪费。

(二)提升效率

1.统一为维修、保洁、会议服务人员配置对讲机,实现即时沟通、迅速响应。2.定制了家具搬运器,有效解决了会议次数多、台型调整频繁、费时费力的问题。

3、利用网络共享信息,发现问题通过拍照上传工作群,有效做到响应迅速及时闭环。并为将来信息化提供有效数据。

(三)着眼细节

1.在调度大楼北门广场增设立式烟筒,有效解决了烟头无处扔放、随手乱丢的问题。

2.将会议室一次性纸杯升级换代,改为防烫纸杯,有效避免了意外烫伤。

3.在卫生间隔断内新增置物架,可以放置手机、钱包等随身物品,提升了用户体验。

4、大型会议门口设立电子显示屏,方便会议代表更加快捷的找到自己的座位。

省公司于2017年7月26日-28日召开三次大会,本次会议规模大、人数多、时间紧、任务重。大小会议共36次,台型复杂多变,部门制作了多种方案,正是因为我们注重平时的精细化管理,着重细节、精益求精确保三次大会的召开圆满完成。

1、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2017年年中工作会议

2、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2017年职工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

3、中国共产党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第一次代表大会

如何提升社区供电的服务管理水平 篇4

摘 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供电服务质量的需求也不断提升,传统的柜台式服务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为了能够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供电企业不断转变服务模式,开展了社区供电服务。该文就社区供电服务的现状、优势以及提高其服务管理水平的具体措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社区 供电服务 管理水平

中图分类号:TM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6(c)-0190-01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社区成为我国社会的最小组成单元,也是电力部门服务数量最多的一个群体。市场化机制下,老百姓对供电服务质量的需求越来越多,为了提升服务质量,电力部门开展了供电服务进社区的活动,为每个社区设置了办公点。社区供电服务的开展改变了传统柜台式服务方式,通过跟居民面对面的交流完成了用电费用的缴纳和各项其他业务的办理,一方面拉近了群众和电力企业之间的距离;另一方面还降低了居民各项业务办理所需要的等待时间,极大的提高了电力系统的服务质量。我国社区供电服务的现状

社区供电服务已经逐渐走进了各个社区,并且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广泛好评,其建设为供电企业的社区供电服务提供了非常宝贵的经验,但是在服务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下面我们就社区供电服务的现状进行分析。

(1)社区供电服务方案的制定过程中,缺乏对社区居民利益和需求的准确分析和定位,其推出的各项服务产品不能够得到社区居民的广泛认同和满意。

(2)一些跟社区产品服务配套的措施和制度不完善,不能够真正实现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的供电服务。另外,由于社区中居民数量较多,不同社区对供电服务的需求也各不相同,但是供电企业提供的服务都是一样的,没有为不同的社区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使得居民的诉求不能够得到真正的满足。

(3)供电社区服务的开展时间较短,还处于其发展的初期阶段,没有建立比较完善的社区供电服务体系。

通过实际的调查我们发现,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社区供电服务还不能够做到在每个社区设置一个服务室,同时受工作人员数量的限制,还不能够实现每日都开放,只能够在每周的固定时间为居民提供社区办公服务。即目前我国社区供电服务在社区收费日、抄表日以及其他重要时间段中进行开放,并且将开放时间进行悬挂公式,居民能够方便的知道何时能够在社区享受供电服务。考虑到居民平时上班没有时间的现状,我们将社区居民数量较多的服务时间设置在了周末,以最大限度的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提高供电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开展社区供电服务的优势

社区供电服务是指在每个社区设置专门的供电服务室,并且配置专门人员,为社区居民提供最直接的服务。该服务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1)分担了供电企业柜台业务办理的数量,降低了居民在柜台办理各项业务所需要的等待时间和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业务办理的效率。

(2)为特殊人群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服务,如残疾人、老年人以及其他行动不便人群,实现了供电企业为全体人民服务的宗旨。

(3)采用面对面的方式,拉近了工作人员和客户之间的距离,为居民提供了更加优质的服务,避免了因电话沟通不畅引起的矛盾和纠纷。如现阶段阶梯电价的实施让很多居民不了解是怎么回事,社区供电服务建立后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比较幽默的谈话方式向居民进行介绍,便于居民理解。

(4)供电服务进社区的开展,一方面实现了对电力企业的宣传;另一方面还提高了用户缴纳电费和电力故障排除的效率,降低了供电故障所需要的等待时间。如社区中出现用电故障后,供电服务室能够及时得到信息的反馈,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对故障的维修和处理。

(5)能够掌握居民对现有服务产品和质量的第一手反馈资料,具有较高的信息可靠性,有利于供电企业各项服务和管理水平的改善,对提高我国国家电网服务水平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提高社区供电服务管理水平的具体措施

要想提高社区供电服务管理水平就必须要从群众的切实需求出发,不断改善各项服务的内容和质量,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社区供电部门直接负责跟客户直接的沟通,其言谈举止以及服务水平直接影响着电力部门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各级供电企业的领导要注重社区供电服务,充分认识到社区供电服务的重要性,并且将其看成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来进行,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以实现其服务质量的不断提升。

(2)在推出新的服务产品时,要充分考虑社区居民的需求,并且结合供电企业服务管理的现状,为其量身打造真正适合他们的服务。同时还要充分考虑服务产品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关系,提升社区供电服务的收益。

(3)做好社区客户经理的选拔和培训工作,社区客户经理是社区供电服务的主要实施人员和管理人员,其工作效率的高低和优劣直接关系到社区供电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的优劣。因此供电企业要做好对客户经理的选拨和培训工作,使其不但具备较高的技术业务能力和敬业精神,同时还要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和协调能力,实现跟社区居民的有效沟通。

(4)加强跟社区居委会管理人员的沟通,使其能够充分认识到社区供电服务的优势,使其能够达成共同的认识,然后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实现社区供电服务的共建。

(5)加强跟社区居民之间的沟通。供电企业要定期开展社区服务调查,对不同社区居民的需求进行统计和分析,然后结合现有产品服务的现状,对其产品进行重新组合和规划。结语

社区供电服务的开展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供电企业的服务质量,实现了跟社区居民面对面的沟通,降低了居民在柜台办理各项业务所需要的等待时间,得到了社区居民的广泛好评。随着社区供电服务的不断发展,各项服务产品和措施也将更加完善,社区供电服务将会为人们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 陈婧妮.浅谈供电企业如何做好优质服务工作[J].新西部,2013(7):64,73.[2] 龚国军.优质服务:以客户需求为导向[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农电),2014(24):

提升物业管理和服务的设想 篇5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物业管理在我们现代社会社区建设和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作为物业管理公司是房地产业建设、开发的延续性行业,它的各项管理说到底都是为业主提供各项满意的服务。物业管理公司必须持续改进自己的服务质量才能够满足业主日益提高的需求。如何规范和提高小区物业管理工作水平,还是摆在当前我们社区建设中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

现代科学管理包括基础管理、职能管理和战略管理三个层次,这些崭新的管理理论核心内涵都体现在重视用户需求、重视人的因素和组织效率。公司注重企业竞争中的管理因素,要在管理实践中,总结、推行出严格、量化、规范的管理三要素和目标管理责任制,并把这些经验作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动科学管理的重要措施。目标管理责任制就是将管辖项目的管理目标、经营目标、竞争性目标以量化形式作为重要职责交给客户服务中心的管理团队,并赋予相应的权力,同时,将目标的实现与管理人员集体切身利益(薪金、培训、岗位升迁)挂钩。这种管理体制使客户服务中心各级骨干责、权、利明确,在客户服务中心与员工之间形成事业和利益共同体,共同参与管理,共同承担压力。

二、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发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直接关系到项目的成败。

各部门要密切配合,坚持对管理和服务进行定期的检查考评,将检查结果公开通报,该表扬的应给予表扬,该处罚的应给予处罚,激励各部门不断强化自身建设,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三、加强物业管理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的参与意识。

在我国,物业管理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因此,对于接受这一新事物,从社会各界到居民群众需要有一个认识了解和心理承受过程,所以必须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要把宣传教育重点对象放在广大业主上,把宣传教育的重点内容放在宣传物业管理的优越性和物业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上。一方面,通过原有传统管房模式与新型物业管理模式的比较,让广大居民看到推行物业管理的优越性,知道自己是实行物业的最大受益者,唤起业主的文明意识,自觉维护公共利益和公共环境,自觉接受和支持这种新的管理模

式;另一方面,通过宣传物业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提高居民的法律意识,规范和约束人们的行为,积极配合物业管理企业,为全面推行物业管理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四、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向服务要效益是物业管理企业的今后发展方向。

作为服务性行业的物业管理企业,其服务目标不是单纯提升企业形象、追求利润,而是要重视用户需求的价值,最大限度的满足用户需求,企业的经营与管理必须围绕着“业主”来进行。以业主为中心,强调服务质量和成本控制两手抓,将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高度统合,为业主提供零缺陷、精细化、全方位的服务,即一种以用户满意为核心,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以用户满意相关指标为主要工具,根据反馈结果不断修正工作的方式方法,力求为业主提供专业化、个性化、品牌化、管家式的物业管理方式。以精湛的专业技能为业主服务,业主才会感受到我们的价值;业主在感受的同时,就逐步强化了对物业管理公司品牌的认可。当企业管理者的标准高于操作者的标准,操作者的标准又高于业主的标准,服务质量才能得到持续提升。

管理提升农化服务 篇6

信息中心

为逐步建立科学、高效、统一、便民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切实做好我局国土资源基础数据库建设工作,信息中心从规范图件和基础数据管理工作入手,全面提高国土资源管理科学化与社会化服务水平。

1、规范全局出图与数据管理工作。从抓好出图登记受理、数据检索、图件测绘、草图绘制、图件审核、成果数据入库、正式出图、属性信息录入等环节入手,规范全局土地登记发证用图、土地收购储备用图、国有土地交易、招拍挂用图、土地征用征收用图、建设用地审批等用图的出图与数据管理工作。

2、强化图件和基础数据成果质量管理工作。通过制定《数据库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保证图件、数据成果质量。

管理提升农化服务 篇7

北仑区于2011年全省率先出台了《民生项目绩效评价办法》,重点对2008年以来该区三年民生提升行动实施绩效评价,以检验项目成效,夯实民生建设成果,涉及147个建设项目,累计财政投入达到62.9亿元,如此系统全面地对民生项目进行绩效评价在我省尚属首次。笔者现从“阳光财政”的视野,来分析北仑区此次三年民生提升行动绩效评价,也就具有了相当的现实意义。

一、北仑区三年民生提升行动绩效管理的缘起

在该区财政预算管理中,绩效评价一直是个热点话题,也是作为“廉洁高效”改革的目标之一,实际操作中,因人员力量的有限,从2007年起只是有针对地选取个别专项资金,进行单个绩效评价,没有引起更系统的关注。经历了几年的变革和积累,重申“提升预算资金使用效率,加强绩效管理”这一近乎常话常新的命题,是因为这几年,我省财政绩效评价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各地财政部门也在评价工作中创造了许多新做法、新经验,在这种形势下,根据自身对于“绩效评价”、“绩效预算”与“绩效管理”的理解,开展对该区三年民生提升行动绩效管理,是一种新的探索与尝试。

财政支出本身的类别繁多,支出效益既要考虑政治效益、经济效益,还要考虑社会效益。如何在对财政支出进行科学分类的基础上,建立规范的评价流程,运用合理的评价体系,取得科学的评价结论,是绩效评价的重中之重。该区2008-2010年民生提升行动,是为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妥善解决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现实利益的突出问题,全力构建“宜居宜业、民富民安”的和谐新北仑而实施的,具体包括:富民增收、均衡教育、全民健康、文化繁荣、社会保障、环境提升、城乡安居、交通出行、平安创建和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等十大行动计划,共147项建设内容,财政总投入达62.9亿元。

面对如此庞杂的内容和如此大额的民生投入,对这些财政资金进行“追踪问效”不仅仅是财政部门的事情,也是资金使用单位和财政部门的共同责任。因此,北仑区决定就三年民生提升行动做一个综合的整体绩效管理,包括单位自评、重点评价和整体评价三方面,共同探索推动绩效评价工作的开展。

二、该区三年民生提升行动绩效及评价结论

1.目标设定情况评价

根据北仑区委办公室、区政府办公室《北仑区民生提升行动计划》(仑委办[2008]20号)及各业务局2008-2010年民生提升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及责任分解的通知等文件精神,确定专项资金的投入及使用办法。各项目主要目标设定如下:

(1)富民增收,包括扩大就业规模,保障毕业生就业率达95%、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加大农业投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鼓励发展现代农业等;

(2)均衡教育,包括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育设施条件、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等;

(3)全民健康,包括实施人才引进项目、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推动医疗基础建设项目、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等;

(4)文化繁荣,包括有线电视数字化改造、举办大型文化活动等;

(5)社会保障,包括实现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开展居家养老服务、新建和改扩建福利院敬老院、发放困难群众补助等;

(6)环境提升,包括加强应急调控监测、实施千库保安工程、河道整理、山塘治理等;

(7)城乡安居,主要为构建和完善廉租住房、经济适用房等住房保障体系;

(8)交通出行,包括通途路、江南公路、集装箱货运通道等重点交通工程建设、实行公交化改造、加快农村联网公路建设等;

(9)平安创建,包括建立社会治安动态监控系统、法律援助网络等;

(10)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主要是加强外来工子女教育项目。

2.组织管理水平评价

该区建立了人代会审阅制度,每年民生提升行动计划编制报告均经人代会通过后,纳入财政预算;每年计划执行情况均经过人代会审阅。实行了区分管领导项目负责制,建立了专题会议制度,区领导定期研究协调民生工作。

该区将民生工作考核纳入了区委、区目标责任考核体系,进一步加大了考核力度,做到奖惩分明。成立了由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组成的民生监督员队伍,每年进行两次以上的集中督查。民生督导列入了区政府督导组重点督导内容。

3.项目实施效益评价

该区实施民生提升行动计划的三年,是全区社会保障、文化、教育、卫生等民生事业全面提速、广大群众到更多更好发展成果的三年。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社会保障全面加强

一是就业规模不断扩大。三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岗位30759个,培训农村劳动力35111人次,大学生初始就业率达9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3%以内。二是社会保障覆盖面持续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40.18万人,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参保10.77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26.86万人。三是保障水平不断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和补偿标准继续提高,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临时救助、贫困补助等专项救助进一步加强。四是住房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廉租住房、经济适用房、限价房等多层次的住房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2)教育事业获得长足发展

基础教育成效明显。高考综合水平连续五年名列全市前茅,全区三年高考重点上线率分别为20%、22.1%、26.1%,跃居全市前三位,成为宁波市唯一的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区。职成教办学特色凸显,成功创建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多层次的服务型教育体系不断完善。

(3)医疗卫生事业取得重大突破

医疗基础建设快速推进,社区卫生服务网络不断健全,“二十分钟就医圈”基本形成。扎实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探索省级名院托管地方医院新模式,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益全面提升,成功创建省卫生强区。食品安全保障水平不断提高,成功创建省食品安全示范区。

(4)交通事业得到快速提升

投入资金推进公交综合改革和公交场站建设,全面完成中巴车公交化改造,购置和更新公交车268辆。投入资金进行农村联网公路改造,实现了村村通和城乡公交一体化,大大方便了广大群众的出行并降低了交通支出。通过对集装箱第二通道、通途路、江南公路等大通道建设,极大提升了区域疏港交通能力。

(5)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坚持生态文明理念,加大生态建设力度,全面提升区域环境质量。整体稳步推进临港工业废气整治,加快农村污水管网工程建设,水系防护和整治工作全面推进。三年空气质量优良率分别为90.7%、91.2%、91.8%,区域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提升。

(6)群众文化多姿多彩,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基层文化阳光工程推进实施,精品文化成果丰硕,“海享文化”惠及于民。全力创建“平安北仑”,完成为期三年的“社会治安攻坚年”。

4.资金落实情况评价

北仑区民生提升行动计划财政资金总投入62.9亿元,实际到位资金57.3亿元,每年新增财力的80%以上用于改善民生。资金到位率91.1%。经检查的财政资金支出均有完整的审批程序和手续,符合国家财经法规和财务管理制度以及专项资金使用办法,未发现有挤占、挪用、截留财政专项资金等违反财经纪律情况。

5.评价结论

北仑区民生提升行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小组引入第三方德威事务所参与评价,通过查阅资料、组织座谈、询问查证、抽查会计凭证等方式,深入各有关单位组织实施绩效评价工作,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由评价组成员对照评价指标和标准分别进行了评议、打分,最后得出北仑区行动专项(2008—2010年)绩效评价平均综合得分为95.15分,绩效评价结果为优。评价认为,该区实施民生提升行动计划的三年,是全区社会保障、文化、教育、卫生等民生事业全面提速、广大群众享受到更多更好发展成果的三年。社会保持和谐稳定,结合“平安北仑”创建活动,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社会治安状况好转率三项指标均居全市第一。

这次绩效评价工作,从着眼民生入手,打开了各个单位、部门的单项评价的局限。大教育、大卫生、大交通等这些重点民生领域有了较为系统的绩效了解,在一个宏观的层面看待该区三年民生项目的实施绩效,为今后如何更合理有效的进行预算安排和财政监督,提供了详实的第一手参考资料。同时涉及18个单位积极参与自评,这些由点到面的广泛实践经验,对于今后建立长效机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该区三年民生提升行动绩效评价中发现的不足

通过这次民生提升行动绩效评价发现,该区自行动专项实施以来,全区社会保障、文化、教育、卫生等民生事业得到了全面提速,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影响和政治影响,但在目标设定和项目管理等方面尚存在以下不足:

1、绩效评价专业力量的不足。此次绩效评价涉及内容广,参与单位多,在该区如此完整的民生评价也属首次。因为经验不足,专业力量不够,尽管有过一次专业授课,但个别单位自评报告质量不高,有的仅仅是写了一份单纯的总结报告,部分单位的参与力度也不够,有待于进一步学习、充实专业力量。

2、目标设定明确性不够。部分专项资金支出计划,与经常性财政支出资金项目存在重合现象。如均衡教育行动计划中的师资培训专项资金,与宁波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十一五”规划、农村中小学“领雁工程”骨干教师培训计划资金,与经常性财政支出资金项目存在重合现象。部分项目涉及多部门,如交通出行行动计划中的缓解城区“停车难”、打击非

法营运目标,项目资金涉及交通、建工、公安、交警、城管等多个部门。这种情况使得在科学合理安排资金,准确判定项目资金完成程度等方面缺乏明确标准。

3、政策宣传力度不够,部分项目资金使用率不高。如区财政计划安排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专项资金1000万元,实际支出114.4万元,资金使用率仅为11.44%。除毕业生初次就业心态相对不稳定,自主创业为数较少,当年内变动用人单位较多等因素外,与政策制订的可操作性不强有关。

4、新农保参合信息采集、业务执行不够扎实细致。根据区卫生局新农合专项审计显示,对比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的参保信息,重复参保人员19260名,占2010年度参合总人口的10.58%。重复参保不仅增加了个人缴费负担,也导致政府各级财政资金的不合理支出。

5、部分工程未能及时完工。在重点交通建设方面,部分工程由于前期工作准备不充分,施工过程中出现多次变更,工程开工后,由于个别施工单位存在施工机械设备和营运力投入不足,管理力度不够到位等情况。加上政策处理难度大,致使阶段性计划落实滞后,影响了整个工程的进度。

四、三年民生提升行动绩效评价意见和建议

通过这次三年民生提升行动绩效评价工作的系统“大练兵”,对于今后如何更好地推动绩效管理,笔者作如下建议:

1、加强人员素质培训,提升专业力量。在各单位的绩效自评过程中,发现有的单位人手紧,对于绩效评价工作认识不深,兼职的财务联络员也无更多专业知识,用一份总结报告作为绩效评价报告。今后要由财政等各业务局牵头,开展更多的培训,包括网上资料学习、召开专门培训班等等,打好绩效评价工作的基础,也能使这项工作开展得更为扎实。

2、理顺工作职责,使绩效评价和日常工作相结合。根据财政部绩效预算推行的进程,试着逐步建立项目预期绩效目标申报制度。在布置年度部门预算时,可以试点几个单位,明确项目预期绩效目标的具体申报要求,如对专项安排在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要求设置预期绩效目标,不设预期绩效目标的不予立项,不安排预算资金。渗透于部门预算开始的绩效管理,使得日常工作自觉与绩效考核结合起来。

3、加强绩效管理,借助专业的第三方力量。如果政府绩效评估缺乏社会公众的参与,评估以内部力量为主,多是领导家长式的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的评估。这种自上而下的评估在实践过程中存在一些弊端,容易导致评估流于形式,而且各个单位的专业力量不足,评估结果难以达到评估的预期目的。因此,要想政府绩效评估的结果更专业、真实、可靠,借鉴

此次三年民生提升行动绩效评价经验,建议今后积极引入第三方参与评估的平台,实现评估主体的多元化,并逐步建立多重评估体制,更好地开展绩效评价管理工作。

4、强化绩效结果运用,调动各方参与积极性。绩效评价报告作为一份领导参考资料。建议强化评价结果在部门预算安排执行中的应用。分别对评价结果优秀并绩效突出的、评价结果良好和合格的、评价结果为不合格的,在安排该部门项目资金时作从快从宽或从严从紧考虑,并加强项目前期论证和综合分析。对于一些空有政策、可行性不高的项目,有选择的取消,使民生工程真正惠及百姓。通过实行差别化绩效评价考核,强化考核结果运用,有效引导各单位做出实绩。

5、建立评价结果反馈落实机制。评价工作结束后应及时将评价项目绩效情况、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建议发送给被评价单位,并督促其落实整改。在评价中发现项目单位有虚报项目、工作量等手段骗取财政资金,或截留、挪用财政资金,或由于管理不善、决策失误造成财政资金严重浪费的行为,要及时上报相关部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理,并在一定范围内予以公开,扩大绩效评价的影响。

管理提升农化服务 篇8

一、构建社区区域党建新格局,为社区党建提供组织保障

1、构建网络,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面覆盖”的原则,在社区建立党委(总支),在楼院成立党支部,在单元门洞设立党小组,形成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总支)—楼院党支部—单元党小组四级党建工作网络实行了“网络化”管理。如:针对辖区离退休党员较多,各社区对楼院党员进行详细排查,结合党员的年龄结构、文化程度合理设置楼院党支部37个。各楼院党支部以单元小组为单位成立邻里互助网络,形成了“群防群治”的社会治安体系,营造了互相关心、相互帮助的温馨居住环境,同时广泛征集居民需求信息,并根据居民需要,制作爱心“一对一”服务联系卡。协调社区和共建单位,采取“一对一”或“多对一”的方式为居民解决难事158件,得到了居民的一致好评。并积极开展“公民道德进楼道、健康知识进家庭”活动,发放宣传单5000余份,进居民区宣讲40余次,引导居民树立文明健康的理念。

2、健全机制,推进共驻共建工作。今年经棚街道5个社区分别与共建单位成立了区域党委,共建单位同社区签定了《共驻共建双向承诺协议书》,建立起街道、社区党组织

与驻区单位党组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条块结合、共驻共建的工作机制。一是党建工作联创。以健全社区党建“三有一化”工作格局为目标,充分整合社区辖区内党建资源,完善联建共建协调机制,建立在职党员进社区发挥作用机制,落实“党员承诺制”,组织动员广大党员积极参与社区建设。325名在职党员采用“多帮一、一帮一”的方式,与辖区52户困难户结成了帮扶队子,为贫困党员居民送去慰问金11400元。二是社区“五化”联抓。以社区环境硬化、绿化、亮化、净化、美化为目标,驻社区单位积极协助社区协调相关单位,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加快对老旧、破损设施的更新改造。今年各共建单位为社区投入建设资金10.2万元,城管局为园林路社区门前铺上砂石路,为解放路社区门前进行了硬化。三是文体活动联促。发挥驻社区单位优势并协调相关部门,共同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积极挖掘驻社区单位和社区内的文化资源,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参与性强的文体联谊活动和社区文化艺术活动,各社区与共建单位成功举办了第四届社区文化节,倡导文明健康的社区新风尚。四是公益事业联办。由社区牵头,驻社区单位密切配合,共同开展帮困助学、扶贫救弱、便民服务等活动,向弱势群体和困难居民献爱心。今年共建单位慰问贫困党员和救助贫困大学生4.02万元。138名单位职工与43户困难居民结成帮扶对子。

二、提升创先争优活动实效,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 与重点工作相结合,在推动科学发展中创先争优。经棚

街道围绕年初制定的“强基础,创特色,争先进”的工作目标,与中心工作相结合,有力推进了计划生育、民政、社会保障等各项工作的开展。形成了街道机关、社区、居民齐抓共管,密切配合抓好各项工作的新局面。计生工作今年通过抓排查,进一步夯实了计生工作基础,规范了流动人口管理程序,加强对流动人口实行台帐管理的力度,开展了全员人口信息录入工作,消灭了计生网络死角。民政工作以居民满意为标准,切实解决居民群众在生产、生活上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今年共扶贫帮助困难户12户,为居民办实事112件,救助残疾人26人,帮扶效果明显,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劳动就业方面街道共新增就业43人,安排失业人员再就业469人,安排困难对象再就业67人。及时向社区传输劳动力供求信息860余条,开发社区公益性就业岗位65个。

与改善民生相结合,在服务群众中创先争优。街道始终把创先争优活动作为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增强基层组织服务功能的动力,做到服务群众活动多样化,不断创新服务格局。成功做到了由“要我服务”到“我要服务”的转变。各社区以服务中心一站式服务大厅、OA移动信息平台、救助工作中心、博爱服务站、文体活动站、远程教育站点、综合活动室等为依托,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完善社区服务功能,开展政策咨询、司法援助、就业指导、社会救助、技能培训、家政服务、中介服务等便民服务。同时注重社会管理,突出社区为民服务功能,探索“居家养老”的社会模式,建立起“经棚路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室”,为98名老人并开通“一

键通”寻呼服务系统。结合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各社区公开了承诺服务事项和服务电话,开通了24小时服务电话,设置民情信箱5个、为45名年老体弱老党员、139名社区居民进行了义诊、为85名65岁以上的老人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做健康检查,为26名行动不便老人上门义务理发。通过社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平台并牵手中介所为42名居民介绍了职业,使他们实现了再就业。开展社区党员“零距离服务”活动,成立扶贫助困志愿者队伍、义务巡逻队、党员志愿者队伍、低保志愿者队伍等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30余支,为居民办实事解难事240件。

与拓宽民情相结合,在了解居民所需所盼中创先争优 社区党组织采用了入户走访、记录民情日记、网络和电话意见征求等多种方式采集民情、倾听民声,目前共采集民情信息120余条。5月25日-28日各社区党组织召开创先争优活动领导点评暨社情民意恳谈会,共收集共5类26条建议,内容涉及卫生、文体活动、党员服务与管理等。各社区党委(总支)通过建立民情台账,对群众反映的实际困难和需求,分类整理,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三、创新社区管理,提高党组织的战斗力

一是强化学习意识,提高工作能力。在学习方法上坚持做到三个结合,即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学习理论与深入调研相结合、专题教育与参观学习相结合。严格学习、交流、考评制度,要求每人每年集中学习不少于30天、每月学习不少于2天、每周学习不少于5小时;每半年进行一

次学习交流,每年进行一次学习总结。将干部的学习情况纳入个人年末考评的范围内。

二是办社区讲堂,搭建学习的平台。一方面提高社区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利用每周五重点日开展轮流讲课、主题交流、网络自学等活动,培养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的社区“三型”(知识型、创新型、服务型)人才,提高社区工作人员服务居民的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聘请相关专业人士为学堂教员,定期开展面向全体居民的法律常识、卫生保健、家庭教育等知识讲座,力争把学堂办成居民学知识、增见识、强意识的课堂。

三是加强街道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街道党工委加强责任制度落实,建章立制,切实把工作人员的履职行为,纳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街道建立健全班子中心组和机关干部学习制度、机关工作人员考勤制度和请销假制度、干部职工岗位目标考核制度、工作安排、请示汇报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等工作制度。明确了职责和程序,提高机关工作规范化、科学化水平。同时加强工作目标和责任落实。根据2011年街道工作实际,对重点工作进行了详细规划,制定了具体目标,使各项工作目标和责任落实到位。

四、加强特色社区创建工作,提升社区能力和水平街道党工委紧紧围绕创先争优活动,不断提高社区品牌创建意识,各社区结合自身实际,抓亮点,比特色,形成了“一居一品”的服务模式。园林路社区打造“党建型”社区。探索“1+3+X”型党组织设置模式,以党建为龙头,促进服

上一篇:城市管理执法心得体会-谈压力下一篇:五年级课外阅读知识竞赛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