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胆红素、胆汁酸水平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关系研究

2022-11-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糖尿病最常见的血管病变主要表现为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和糖尿病微血管病变, 其中引发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病变的重要因素就是脂质氧化和自由基的形成。有研究发现, 因糖尿病致死的患者中, 80%存在相关部位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其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 是该病变的重要组成成分, 因糖尿病住院的患者中有相关部位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达75%[1]。近年来, 有学者发现低胆红素血症是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较高的胆红素水平可以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2]。但对于血清总胆红素和血清胆汁酸对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关系的研究却少有报道。该研究旨在观察和探讨血清总胆红素、血清总胆汁酸水平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之间的关系, 探讨其在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中的作用, 为临床提供参考,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15年6月—2016年7月该院60例2型糖尿病, 以存在高血压病、冠心病、脑血管病以及下肢缺血性病变之一或其中几项者作为合并大血管病变的依据。其中合并大血管病变 (A组) 30例, 其中男18例, 女12例, 年龄 (53.95±5.32) 岁;无大血管病变 (B组) 30例, 其中男15例, 女15例, 年龄 (52.56±5.46) 岁;纳入30名同期查体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 其中男17名, 女13名, 年龄 (54.11±5.98) 岁。3组患者临床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纳入标准

(1) 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 参考1999年制订的世界卫生组织糖尿病分型及诊断标准[3]。 (2) 所有纳入观察的患者及健康成人对照组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1) 肝功能异常的患者 (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或血清门冬氨酸基转移酶/AST>40 U/L) ; (2) 肾功能异常者 (血肌酐>107μmol/L) ; (3) I型糖尿病患者, 或空腹胰岛素水平>100μU/m L, 餐后2 h胰岛素>200μU/m L的患者; (4) 合并有痛风、血液系统疾病、恶性肿瘤疾病或严重心、肺功能不全的患者; (5) 近期有手术、急性感染以及处于其他应激状态的患者。

1.4 研究方法

取受检者晨起时空腹静脉血5 m L, 采用该院AU5800系统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器检测LDL-C、TBil、TBA。比较T2DM患者组与健康成人组的血清总胆红素、血清总胆汁酸水平, 将3组的TBil和TBA与LDL-C作线性相关分析。

1.5 统计方法

选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单一时点的对比采用多变量的方差分析, 两组间比较行t检验, 相关性采用直线线性回归分析,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组观察指标比较

A组患者的TBil和TBA均低于C组 (P<0.05) ;B组患者的TBil和TBA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 (P>0.05) ;A组患者的TBil和TBA均低于B组 (P<0.05) 。见表1。

注:与A组比较, #P<0.05, 与B组比较*P>0.05。

2.2 3组TBil、TBA与LDL-C的相关性分析比较

TBil与TBA具有明显正相关 (r=0.763 2) ;TBA与LDL-C具有明显负相关 (r=-0.950 5) ;TBA与LDL-C具有明显负相关性 (r=-0.956 6) 。见图1、图2、图3。

3 讨论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具有病情发展迅速、多部位同时受累、动脉血管粥样硬化等特点, 是临床上糖尿病患者致死的主要原因[4]。已有研究表明, LDL-C是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反应血管内皮功能下降的标志物, 动脉血管内皮下大量集聚LDL-C等物质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必备条件之一, 一旦LDL-C沉积过多超过载体的承载和转运能力, 多余的脂蛋白则会沉积在动脉内皮下, 形成临床上常见的动脉脂纹样粥样硬化, 此时如果采取药物治疗, 降低血LDL-C浓度, 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等措施减少LDL-C等在血管内皮沉积, 则可以明显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5,6,7,8]。

该研究表明, LDL-C的水平与血清总胆红素和血清总胆汁酸具有明显相关性,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患者血清总胆红素、血清总胆汁酸较正常成人明显降低, 而糖尿病无血管病变患者血清总胆红素与血清总胆汁酸与正常成人无明显差异。该研究推测, 胆红素可能具有保护血管内皮的作用, 而胆汁酸则具有促进脂质在人体内消化的作用, 二者在人体的浓度越接近正常范围的上限, 对于脂质的消化和吸收就越有利。已有分子生物学表明, 胆红素分子具有捕获氧自由基的能力, 能够延缓血管内皮的老化进程, 该研究推测胆红素的这一特性也能够阻止脂质的过度氧化, 从而减少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9]。这与既往研究报道的相一致[10,11]。

综上所述, 该研究推测血清胆红素和血清胆汁酸可能对T2DM患者的大血管内皮具有保护作用, 二者在临床上对于预防和减缓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恶化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 可以帮助探究和指导临床治疗, 具体临床实践仍待有大的样本支持。

摘要: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 (T2DM) 患者血清总胆红素、血清总胆汁酸水平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纳入该院60例确诊为T2DM患者, 以存在高血压病、冠心病、脑血管病以及下肢缺血性病变之一或其中几项者作为合并大血管病变的依据。其中合并大血管病变 (A组) 30例, 无大血管病变 (B组) 30例, 另纳入30名同期查体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 (C组) 。观察3组之间血清总胆红素、血清总胆汁酸的差异, 探讨血清总胆红素、血清总胆汁酸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 之间的线性相关关系。结果 A组患者的血清总胆红素和血清总胆汁酸均低于B、C组 (P<0.05) 。3者之间进行线性相关分析, 血清总胆红素和血清总胆汁酸具有明显正相关 (r=0.763 2) ;血清总胆红素、血清总胆汁酸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分别具有明显负相关 (r=-0.950 5;r=-0.956 6) 。结论 血清总胆红素和血清总胆汁酸可能对T2DM患者的大血管具有保护作用, 对于预防和减缓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恶化具有重要临床指导意义。

关键词:2型糖尿病,糖尿病大血管病变,血清胆红素,血清胆汁酸

参考文献

[1] 陈佳, 刘鹏.血清胆红素水平与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关系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 24 (8) :910-912.

[2] Sekioka R, Tanaka M, Nishimura T, et al.Serum total bilirubin concentration is negatively associated with increasing severity of retinopathy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J].Journal of Diabetes&Its Complications, 2014, 29 (2) :218.

[3] 骆雅静, 苏本利.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糖尿病相关并发症之间的相关性[C]//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 2013.

[4] 丁和远, 徐东丽, 王芳, 等.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胆红素与尿白蛋白的相关性研究[J].临床内科杂志, 2013, 30 (5) :323-325.

[5] Wu JC, Li XH, Peng YD.Relationship between serum bilirubin and diabetic nephropathy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J].Jokcrnal of Shanghai, Taotong Connirstty:medical Soience, 2013, 33 (6) :813-817.

[6] 潘琼华, 王为民, 陈青云, 等.不同严重程度的2型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关系的研究[J].中华糖尿病杂志, 2015, 23 (11) :966-969.

[7] 陈宇, 周永华, 韩晓骏, 等.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与糖尿病肾病关系的研究[J].临床荟萃, 2011, 26 (4) :292-295.

[8] 张晓凡, 张会娟.血清胆红素与2型糖尿病患者糖代谢及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关系[J].实用糖尿病杂志, 2014, 10 (2) :43-45.

[9] 李妍妍.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糖化血红蛋白的关系[J].实用老年医学, 2008, 22 (5) :358-360.

[10] 郝唯蔚, 赵春华, 党婧, 等.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2011, 14 (2) :157-159.

[11] 李海峰, 杨勇杰, 刘丽娟, 等.老年人糖尿病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13, 32 (9) :964-966.

推荐阅读:

上一篇:关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研究下一篇:DFC2数字式日照计日常维护及故障排除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