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糖尿病合并甲状腺腺瘤疗效研究

2022-09-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目前, 糖尿病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严重影响人群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WHO报道显示表明[1], 全球有约4.15亿糖尿病成年患者, 3.18亿人存在患糖尿病的风险;我国因近年来各方面的影响, 糖尿病呈“爆炸式”增长, 约有1.2亿糖尿病患者, 成为全球糖尿病的第一大国[2]。而糖尿病引发的各种并发症和合并症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甲状腺腺瘤是临床常见的良性肿瘤, 但有10%~20%的几率可发生癌变[3]。手术切除是治疗甲状腺腺瘤的主要方法, 可改善患者症状和预后。该科对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142例糖尿病合并甲状腺腺瘤患者分别采用改良小切口手术和传统甲状腺切除术, 比较两组术式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科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糖尿病合并甲状腺腺瘤患者142例, 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2组各71例, 观察组男29例, 女42例, 年龄24~72岁, 平均 (50.8±2.1) 岁, 病程3个月~4.6年, 平均 (2.3±0.9) 年;单发结节51例, 双侧结节20例, 结节直径1.24~4.01 cm, 平均 (1.76±0.33) cm;对照组男31例, 女40例, 年龄22~73岁, 平均 (49.4±2.8) 岁, 病程4个月~4.4年, 平均 (2.6±1.4) 年;单发结节53例, 双侧结节18例, 结节直径1.24~4.01 cm, 平均 (1.76±0.33) cm。患者均经彩超和CT检查确诊为良性甲状腺腺瘤。患者术前均知情同意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为择期手术, 术前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观察组:采用改良小切口手术。患者仰卧位, 实施颈丛麻醉, 以锁骨交界为中心, 于颈前正中锁骨上1~1.5 cm处沿皮纹做一长约3~5 cm的横行切口, 切开表皮后用电刀分离切割游离皮瓣, 上缘至甲状软骨, 下缘至皮瓣;切开颈白线, 不切断两侧的颈前肌群, 用甲状腺拉钩将颈前肌群向两侧牵拉, 暴露甲状腺, 观察甲状腺瘤的形态、数量、性状, 将腺瘤提起, 用7号丝线大圆针进行瘤体贯穿缝合, 显露肿瘤, 用血管钳夹住瘤体, 进行切除。手术过程中注意避免喉返神经损伤和甲状腺功能减退, 可做甲状腺部分切除, 术后充分止血、缝合。对照组:传统甲状腺切除术。患者全麻后仰卧位, 于颈前胸锁3 cm处做一长约6~8 cm的弧形横切口, 将颈阔肌及皮下组织部位切开, 游离皮瓣, 按手术常规操作进行切除[4]。

1.3 观察内容

观察患者手术及术后情况。

1.4 统计方法

该组数据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分析和处理, 计量资料用 (±s)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用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情况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见表1。

2.2 术后并发症及随访

患者术后随访3~6个月, 观察组出现颈部紧缩感1例, 皮下结节2例, 吞咽困难1例, 发生率为5.6%, 对照组出现切口粘连4例, 颈部紧缩感2例, 皮下结节3例, 吞咽困难3例, 发生率为16.9%,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近年来, 我国人群已从“谈癌色变”转变为“谈糖色变”[5]。糖尿病持续的高血糖和代谢紊乱不仅使自身抵抗力下降, 还可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损伤及功能障碍,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和生活质量。甲状腺腺瘤是起源于甲状腺滤泡细胞的良性肿瘤, 发病率较高, 目前, 对于甲状腺腺瘤的发生原因尚不明确, 有临床报道表明[6], TSH过度刺激促使细胞增生与甲状腺腺瘤发病相关。由于甲状腺腺瘤的占位特殊性, 靠近食管和气管, 神经血管丰富, 结构复杂, 在很大程度上可影响患者吞咽和呼吸功能, 且大多数可随着吞咽动作上下移动, 为生活带来很大影响。因此, 保护血管神经, 最大限度减少手术创伤、减少并发症是手术成功与否的关键。

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 改良小切口手术成为治疗甲状腺腺瘤的主要术式。与传统手术具有明显优势:改良小切口属于微创手术, 切口长度明显短于传统手术, 降低了对甲状腺周围组织的损伤, 同时促进术后创口愈合;改良小切口手术过程中最大限度保护了颈部肌群[7], 通过从颈白线直接到达甲状腺, 避免了传统手术需将颈前肌群横断而对患者机体造成的损伤, 而且避免了颈前肌肉运动功能损伤而引起的粘连、疼痛、麻木, 减少了术后各并发症的发生;甲状腺腺瘤由于在颈部, 常暴露于外部, 改良小切口手术由于切口小, 瘢痕不明显, 可将患者对外形美观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 提高患者的心理舒适度, 同时也减少了术后创口感染的几率。通过对该科收治的患者进行分组手术, 结果显示, 观察组手术时间 (48.6±7.1) min、出血量 (50.2±12.4) m L、住院时间 (5.3±1.2) 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6%, 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与钟世洪[8]报道的实验组手术时间 (81.1±18.6) min、住院时间 (3.7±0.9) d、出血量 (18.9±7.3) m L、瘢痕长度 (3.7±0.8) cm、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9%, 显著优于对照组等结果相近。

综上所述, 对于糖尿病合并甲状腺腺瘤患者, 积极控制血糖, 采用改良小切口手术, 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 值得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糖尿病合并甲状腺腺瘤的效果。方法 收集该科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142例糖尿病合并甲状腺腺瘤患者, 按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2组各71例, 观察组采用改良小切口手术, 对照组采用传统甲状腺切除术。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 (48.6±7.1) min、出血量 (50.2±12.4) mL、住院时间 (5.3±1.2) 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6%, 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糖尿病合并甲状腺腺瘤患者, 积极控制血糖, 采用改良小切口手术, 疗效确切, 值得应用。

关键词:改良小切口,传统手术,糖尿病合并甲状腺腺瘤

参考文献

[1] 杨为戈, 张宏伟, 王红.小切口甲状腺腺叶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癌疗效对比分析[J].中国使用外科杂志, 2014, 23 (S1) :231-232.

[2] 宋延军.小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腺瘤的临床分析[J].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6, 22 (2) :78.

[3] 徐新, 沈毅, 马跃磊.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腺瘤43例临床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 2015, 36 (7) :304-305.

[4] 黄涛.改良小切口与传统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腺瘤患者的临床疗效[J].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6, 11 (11) :111-113.

[5] 田递达.改良小切口手术与传统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瘤的临床疗效观察[J].医药前沿, 2016, 6 (7) :56-57.

[6] 赵冬来.改良小切口对甲状腺腺瘤的治疗作用初步研究[J].心理医生, 2015, 21 (19) :54-55.

[7] 江义舟.改良小切口手术与传统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腺瘤的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 2016, 32 (9) :101-102.

[8] 钟世洪.改良小切口在治疗甲状腺腺瘤中的效果及安全性研究[J].当代医学, 2016, 22 (16) :58-59.

推荐阅读:

手术切口感染控制措施07-03

上一篇:浅析GPON及其应用下一篇:新会计制度下财务管理模式分析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